關于三國演義讀后感作文 篇1
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觸感染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
先說關羽。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后來又在華收留道義釋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戰(zhàn)敗降敵而約好一知故主動靜,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以為雖降了敵,但最后仍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他的所做所為值得我們學習。
再說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可能是由于他的兒子。他說劉備與他是并世英雄,說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恰是他的甕中之鱉。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后來又發(fā)現(xiàn)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
總的來說,讀過這本書之后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觸感染,他們很值得我學習。
關于三國演義讀后感作文 篇2
在KTV里,我和小伙伴們曾經(jīng)唱過一首林俊杰的歌,叫《曹操》,歌詞里有“不是英雄,不讀三國”“東漢末年分三國,烽火連天不休”,每次唱到這幾句時都覺得熱血沸騰。這個暑假,我就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它描寫了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的近百年的歷史風云,訴說了東漢末年的混戰(zhàn)和魏、蜀、吳三國的斗爭,最后,司馬炎一統(tǒng)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
在這本書里,我最喜歡的人是關羽。他在民間被尊為“關公”,還有“武圣”的稱號,與“文圣”孔子齊名。書里描寫他身高九尺,丹鳳眼,臥蠶眉,面如紅棗,長髯飄飄,使一把青龍偃月刀。他講義氣,為了厚道,而且勇敢。在“刮骨療毒”這個故事里,他再次進攻樊城被一枝毒箭射中右臂,便請華佗為他用刀刮骨去毒。賬內賬外的人都面如土色,可關羽仍然飲酒吃肉,還一邊下棋,沒有半點痛苦之色。我真是佩服他的意志力和定力啊!
在書里,我最喜愛的章節(jié)是“桃源三結義”,這是整本書的開篇第一章。在讀完這個章節(jié)后,我眼前浮現(xiàn)出劉關張三人在桃花瓣漫天飛舞的桃林里一起說:“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畫面。我佩服他們?yōu)閲ЯΦ男坌膲阎疽约八麄凖R心協(xié)力的力量,成就了蜀國。
《三國演義》有著許多動的故事和血肉豐滿的人物,《三國演義》在明朝就傳到了朝鮮。如今,這本書在日本、印度尼西亞、越南、泰國、英國、法國、俄國等許多國家都有本國文字的譯本,名播海外。中國的文化真了不起!
關于三國演義讀后感作文 篇3
在五年級的學習中,總是提到《三國演義》,使我對三國演義產(chǎn)生了好奇心,終于這個暑假我如愿以償?shù)淖x到了三國演義,了解了其中的一個個故事。
書中的情節(jié)是以劉備在偶然的機會下,遇到了關羽,張飛,兩位豪杰嗎因為志向相同,所以在桃園三人結義,于是故事就這樣開始了。
在課本中,早就領略到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可讀了《三國演義》就更為贊嘆了,仿佛什么事都逃不過他的法眼。
我認為書中的人物,就是這本書的靈魂,主角劉、關、張三人在其飄蕩中原,到其建設蜀國的過程中,充分的表現(xiàn)了仁、忠、勇三種典范的英雄氣概,最為人稱道的莫過于“劉玄德攜民渡江”,“美髯公千里走單騎”,“張翼德大鬧長板橋”等情節(jié)而書中的諸葛亮肯定為智的代表,天下變量盡在掌握之中,不得不提的是,姜維也被描繪成忠孝智義兼具的棟梁之材,而一代軍事家曹操由忠于大漢,變到大奸大惡的險惡丞相的心理變化也描寫的淋漓盡致,可見這部書對人物描寫特征刻畫之精細,堪稱古代長篇小說之首,真千古奇書也。
三國演義中,最熟悉的要算關羽了,關羽是書中最忠之人,而在當代因為朝廷重用文人,因此不論任何讀書人,都會追求忠君愛國的境界,“忠臣是英雄”這個道理令關羽與諸葛亮并列,可見書中人物因“忠”的地位提升的如何明顯,相對的,奸相曹操只因“挾天子,令諸侯”而成了千古罪人,這個情況大都只會出現(xiàn)在宋朝。
三國演義的文學價值是毋庸置疑的,但亦不是完全沒有歷史價值,只不過歷史價值不在三國時期,而是宋朝到明朝因為三國演義是坊間書籍,我們可以通過這本書了解當時的政治情況,像張飛這樣的英雄出現(xiàn),大都是因為漢人無朝時飽受欺壓,百姓渴望有一位敢作敢為英雄為之出頭,張飛才會由溫文儒雅的畫家、書法家,改成了敢作敢當?shù)拇罄洗?,而“張翼德怒鞭督郵”一事就可以完全表達百姓對元朝官員的權勢欺壓有多大的厭惡。
《三國演義》這本還有發(fā)、更精彩的地方,等待你去細細的品讀。
關于三國演義讀后感作文 篇4
爾虞我詐是三國,分不清對與錯。紛紛擾擾千百年以后,一切又從頭。
——題記
從小到大,讀過最多次的書就是《三國演義》了。從小時候看的畫冊一直到長大后閱讀的書籍,再到后來,學了些文言文,就一直在讀它的原著了。因為它任何一個版本都不及原著來得讓人震撼和感動。
說起對《三國演義》的看法,或許只能用“殘酷”二字去形容。畢竟在我們這個極力抵抗戰(zhàn)爭的國家和社會中,是永遠無法體會到那個時代,戰(zhàn)爭給人們帶來的壓力和痛苦。
我記得我從小就是從拜諸葛亮先生的,盡管他沒有那些武將所擁有的強大戰(zhàn)斗力,但他擁有許多人所沒有的智慧和謀略。但隨著年齡的逐漸增長,對人物的看法發(fā)生了改變。所以我選擇了閱讀原著。在閱讀原著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了許多不曾發(fā)現(xiàn)的人物的優(yōu)秀品質。我原本是非常不喜歡孫權這個人的,但后來我明白了,其實他是一個有情有義的兄弟,一個柔情的硬漢。他在自己的好朋友和手足大去之后,也忍不住眼淚哭泣。那時候的他就像個孩子,不像在戰(zhàn)場上那樣威風凜凜,而只是一個失去最喜歡玩具的孩子一樣大哭著。
那時,我才知道,那長年戰(zhàn)爭的時代,也是有感情的。五虎將的兄弟之情,諸葛亮和黃月英之間的夫妻之情,以及王允對貂蟬那視如己出的父女之情。只是,在那個年代,即使有再多的“情”,也終會破滅,因為在那個紛爭的時代,有野心的人實在太多,也有許多的責任需要去承擔和背負。孫權的這種對兄弟的感情卻讓我想起了曹丕因為擔心自己的弟弟曹植會威脅到他的王位而故意刁難他,甚至險些害死他。我始終不明白,這種身上流著相同血液的人,為什么不惜手足之情,他們?yōu)榱耸裁?是金錢?還是地位!
在《三國演義》中,給我留下相當深印象的人,是周瑜。過去的我一直認為周瑜不過是一個才謀輸給諸葛亮的失敗者,他一次次的失敗只會讓我對他的印象變差,而我,卻一直忽略了他每次失敗后的感情,他畢竟作為一個國家的軍師,三番五次的讓自己的國家輸了戰(zhàn)斗,想必他一定肩負了非常大的壓力。他在死之前喊的那句“既生瑜,何生亮”更是讓人忍不住落淚。他讓人覺得悲哀,因為他覺得自己的命運很可悲,只能怨天不對自己好些,卻不懂命運只能有自己去改變。但我們又能批判些什么呢?我們畢竟不曾經(jīng)歷過這樣的戰(zhàn)爭。那個時代的傷與痛,我們有了解了些什么呢?
周瑜死后,諸葛亮明明非常高興,在周瑜的墓前,卻裝作十分悲傷的樣子。讀到那里,我第一次覺得諸葛亮其實也很虛偽,但,這怪得了他嗎?一旦你投入百分之百的真心,收回的可能就是背叛、謊言。真心的付出能得到多少回報?我不知道,可能只能得到一個支離破碎的江山吧,大家用獻血守護的國家,最終不還是被侵占了嗎?我只能慶幸,我沒有活在那個時代。那個時代,用一句話說就是:“我不殺你,那刀上滴的血,就是我的?!?BR> 南派三叔曾在他的著作《沙?!分袑懙竭^這么一句話:“我不以最深的城府去面對我所應該面對的一切,而他們卻以最深的城府揣測我的一切。變化的不是自己,而是旁人的眼光?!庇行┏鸷蘧腿缤粋€圓圈,冤冤相報又怎樣在何時才能了解?而在這時代中的是與非,正與邪,又有誰能做到和平地去化解這一切?答案是沒有。滿腔的熱血換來的只是傷與亡,是知道誰是對的,而誰又是錯的呢?
在這戰(zhàn)場上,孰是孰非,又有誰會在意呢,將領和士兵一心想著戰(zhàn)爭的勝利、國家的榮耀,以至于后來都不知道再為誰賣命,而賣這命,又是否值得。所以我認為《三國演義》是殘忍的,卻也讓人在閱讀的過程中感受那戰(zhàn)爭所帶來的悲哀。
我想了許多問題,只是無法得到想要的答案,只是忍不住將書又讀了一遍又一遍。在每次讀書的過程中,我又會提出新的疑問,也會去思索這些問題的答案。或許是因為年紀尚輕的緣故,許多事我還無法解答,我想著就是《三國演義》廣為流傳的原因了,因為它暴露了太多過去社會的混亂以及戰(zhàn)爭帶來的傷害,讓人不禁去想:為什么世上會有戰(zhàn)爭?為什么人們不能和平共處?為什么好好的生命不去珍惜反而要去被白白踐踏?
我不懂,我真的不懂,只是再一次慶幸,我沒有活在那個紛擾的時代。
關于三國演義讀后感作文 篇5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讀書使我受益良多。暑假里我讀了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那里面描寫的一些氣勢磅礴的場景真讓我回味無窮。
《三國演義》描寫的是東漢末年,大規(guī)模的農(nóng)民起義動搖了東漢王朝的統(tǒng)治,中國進入了一個群霸的時代,其中有許多英勇善戰(zhàn)的人物:關羽、張飛、常山趙子龍、曹操、孫權、袁紹、周瑜、愛民如子的劉備和足智多謀的諸葛亮他們都是為了平定天下的勇士們。
其中我最喜歡的人物就是諸葛亮。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空城計和七擒孟獲的故事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是劉備的軍師,足智多謀,隨機應變,料事如神??伤愕檬菐土藙湓S多大忙,還把周瑜氣死了作文,讓周瑜留下了既生亮何生瑜的感慨??芍^是神機妙算不可多得的謀士!
其次是我最佩服的人,他就是關羽。他是劉備的結拜兄弟之一,他英勇善戰(zhàn),是軍中猛虎,他手持青龍偃月刀,殺敵無數(shù),可謂是血性男兒,義字當頭!
接下來,是我覺得最有趣的人物,他就是張飛。長相就好玩兒:身長八尺,豹頭環(huán)眼,燕頷虎須,說話如同打雷,震耳發(fā)聵。性格也如同他的長相一般粗曠,還睜著眼睛睡覺。可是他卻是勇猛異常,義薄云天!
最后講講我最討厭的人物吧,他就是劉備。我最討厭他三點:長相丑;虛偽、不講義氣;背棄結拜誓言!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各具特點,有長有短??偟恼f來,讀過這本書之后使我大開眼界,印象深刻,不愧為世界名著!
關于三國演義讀后感作文 篇6
我特別喜歡讀《三國》,也想推薦它,你問為什么?其原因是《三國》是四大名著,故事人物又豪爽、大方,故事情節(jié)美不勝收。
東漢未年,在攻打黃巾軍之后,各路英雄奔向各個軍隊,赤壁大戰(zhàn)形成了魏、蜀、吳三國三足鼎立的局面。這三個國家實力相當,在斗爭過程中涌現(xiàn)了許多英雄豪杰,我最喜愛的有:趙云、馬超、黃忠、黃蓋、諸葛亮、劉備、曹操、關羽、張飛、司馬懿、袁術、呂布等,他們有的功夫了得,有的重情重義,有的忠心耿耿,有的多智多謀……
《三國》中的計謀令人久仰,如,空城計和草船借箭。而最著名的兩個發(fā)明是諸葛亮的“水牛木馬”,它為物資運送提高了效率;周瑜發(fā)明的“火車”,增強了戰(zhàn)斗力。
赤壁大戰(zhàn)是《三國》中最著名的一場戰(zhàn)役。由于曹軍不擅水戰(zhàn),龐統(tǒng)給曹操獻計,說:“北方士兵不能乘船,可以將船用鐵環(huán)相連,三、五十條一排,再輔上木板?!辈懿俨杉{了他的建議,打造了鐵環(huán),將船只連在一起,而孔明借此機會,用火攻,火隨風勢燒入曹營,船只被鎖住,全部著火,曹軍亂成一片,著槍中箭、溺水著火者不計其數(shù)。這一場戰(zhàn)役也使《三國》形勢發(fā)生了巨大的轉變。
三國最終以吳王孫皓統(tǒng)一了天下。
看完《三國》,我更多的看到的是英雄們的情義,值得我們去學習。
關于三國演義讀后感作文 篇7
《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講述了東漢末年連年戰(zhàn)亂,而后魏蜀吳三國鼎立的故事。羅貫中更是立足于現(xiàn)實,加以藝術的想象,塑造了一大批形象各異,個性鮮明,栩栩如生的英雄人物。
我喜歡豪放不羈、志在千里的曹操,喜歡寬厚仁愛、禮賢下士的劉備,也喜歡過關斬將、勇敢仁義的關羽,喜歡在談笑間令檣櫓灰飛煙滅的周瑜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在三絕中被稱為智絕的諸葛亮。
諸葛亮生性恬淡,他躬耕于南陽,不求聞達于諸侯;不出茅廬,卻已知天下三分之事。為報劉備知遇之恩,他精忠耿直,用人唯賢,謙虛謹慎,認真盡職,每次都能在遇到危險的時候,利用他過人的智慧化險為夷。他舌戰(zhàn)群儒、草船借箭、火燒赤壁、七擒孟獲、空城計智退司馬懿等故事更是膾炙人口,家喻戶曉。
在我眼中,諸葛亮就是智者的化身,草船借箭這一則故事便可見一般。
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于是,便拿十天造完軍事需要的十萬支箭做借口,來威脅諸葛亮。誰知諸葛亮立下軍令狀,答應三天就造好。于是,將信將疑的周瑜派魯肅去探聽諸葛亮的情況。諸葛亮便請魯肅幫忙準備二十條快船與草人。諸葛亮悠閑地度過了前兩天,正在旁人代他急得團團轉的時候,在第三天四更時,諸葛亮帶著魯肅與船隊取箭去也。在靠近曹軍水寨的情況下,諸葛亮下令讓戰(zhàn)船頭西尾東,一字擺開,并讓士兵擂鼓吶喊。江上霧大,多疑的曹操不敢輕舉妄動,只能讓弓弩手向諸葛亮的二十多條船射箭。一陣箭雨過后,諸葛亮又讓戰(zhàn)船頭東尾西,繼續(xù)受箭。待到天亮時分,諸葛亮的船上草人已扎滿了箭,足夠周瑜所求之數(shù)量了!當周瑜得知諸葛亮借箭的過程之后長嘆一聲:我真不如他!后人更是將周瑜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嘆津津樂道。
諸葛亮不僅有智慧,還執(zhí)法如山,公正無私。而最能體現(xiàn)這一點的就是揮淚斬馬謖了。
諸葛亮與司馬懿街亭對戰(zhàn),馬謖自告奮勇出兵守街亭,諸葛亮雖有些擔心,但馬謖表示愿立軍令狀,若失敗就全家論處,諸葛作文亮這才勉強同意他出兵,并指派王平將軍隨行,還交代在安置完營寨后須立刻回報,有事要與王平商量,馬謖一一答應。可是軍隊到了街亭,馬謖卻執(zhí)意扎兵山上,完全不聽王平的建議,而且沒有遵守約定將安營的陣圖送回本部。所以當司馬懿一發(fā)現(xiàn)馬謖屯兵山上,便派人圍兵山下切斷蜀軍糧草供應,使得馬謖的軍隊兵敗如山倒,重要據(jù)點街亭失守。事后諸葛亮以身作則,嚴守軍紀,雖然馬謖是他的愛將,他也毫不徇私,而是揮淚斬馬謖,并自請?zhí)幏纸德毴?。后人雖為失街亭而惋惜,卻對諸葛亮的治軍嚴明無私而由衷佩服。
此外,諸葛亮的一片赤膽忠心也是令世人贊不絕口,而最令世人感嘆的就是劉備的白帝城托孤。
據(jù)說,關羽荊州失守,被俘,寧死不屈。劉備便出兵吳國,為關羽報仇。結果大敗后退守白帝城,一病不起。劉備臨終托孤諸葛亮:嗣子可輔則輔,若不可輔,君可取而代之。諸葛亮一聽立刻跪下說:我一定會全心全意輔佐少主的,絕不敢有一點二心。一定做到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之后諸葛亮竭盡全力輔佐劉禪,內修政務,西和諸戎,平定南方叛亂,出師北伐,前后《出師表》感動了多少熱血男兒,他不折不扣地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這個故事足顯諸葛亮之忠。雖然有人對諸葛亮浪費半生心血在阿斗身上頗有微詞,認為如果他自立為王,漢室的興盛就可以成為現(xiàn)實了。但我卻不以為然,如若那樣,諸葛亮還會是那個人人敬仰的、長使英雄淚滿襟的諸葛武侯嗎?還會得謚號忠武嗎?還會有中國惟一的君臣合祀祠廟武侯祠的存在嗎?不會!如若那樣,人們再提起武侯,怕會不再記得他的神機妙算,不再記得他的滿腹經(jīng)綸,也不再記得他的運籌帷幄,而只記得他乃竊國者侯了吧?
正是這樣集智慧、公正、忠義于一身的諸葛亮讓我喜歡,讓我感懷,讓我敬佩!一代諸葛武侯,奇情真,蒼天可表;其義忠,大地為之動容;其智慧,千古流傳;其志誠,為后世人所景仰,可謂:一縷清魂天上逝,留得清白在人間!
關于三國演義讀后感作文 篇8
20_年的寒假是個既特別又非常有意義的假期。雖然無法出門與朋友們玩耍,但是我在家里也同樣找到了不少的樂趣。
比如讀《三國演義》。一翻開它,我立刻被書里的人物給吸引住了。他們是足智多謀、料事如神的諸葛亮;寬厚仁德的劉備;孤高自傲又忠心義膽的關羽;還有粗中有細、莽撞的張飛……等很多以前所不了解的歷史人物。
這些人物的身上不僅擁有鮮明的性格特征,而且還有著令人敬佩的品質。就說諸葛亮吧!在《草船借箭》中,諸葛亮率領的軍隊沒費一糧一草,一兵一卒,就大獲全勝。
其中有一個環(huán)節(jié)我最喜歡。諸葛亮請魯肅坐船同去取箭,孔明拉著魯肅在船內對飲。不一會兒曹營萬箭齊發(fā),等到霧散返回時,已得十幾萬支箭,直氣的曹軍大呼上當!讀到這里簡直是大快人心啊!
除了《草船借箭》,讓我讀得酣暢淋漓外,還有趙云救阿斗的一節(jié),更是讓我對趙云佩服得五體投地。趙云懷抱阿斗憑借過人的膽量和超群的武藝,一路拼殺沖出重圍,安全的把阿斗交給了劉備。
劉備愛惜自己的大將,子龍哭著拜倒在地,感謝劉備的知遇之恩。
看到這里時,我的眼圈不由得紅起來,這是多么的中賢義良的人啊!
“自古英雄多磨難”。凡是作成大事的英雄豪杰,都是經(jīng)歷過很多磨難的。因為處在亂世,朝廷的腐敗,宦官專權,才有了一代梟雄與英雄人物競相涌現(xiàn),這才有了《三國演義》的出現(xiàn)。
我喜歡《三國演義》,這本書,更喜歡里面的人物。
關于三國演義讀后感作文 篇9
《三國演義》是一部從小就開始讀的書。喜歡就是喜歡,百看不厭。
這次寒假中重新拿起書來看,總有一氣呵成的感覺。果然只用了三天時間就看完了。還是那種略帶有遺憾的感覺。蜀國為什么就不能統(tǒng)一中原啊!就是這種淡淡的遺憾吸引著我看這本書。
其次縱觀歷史小說加了許多作者的主觀色彩?!皳韯⒎床堋本褪侨珪凶铛r明的一個特點。同樣作者在描寫兩個統(tǒng)治者的時候,還用運了對比的手法。曹操的奸詐、兇殘與劉備的寬厚。仁慈形成鮮明的對比。而在描寫小說另一個主人公——諸葛亮時,他的形象比起曹操、劉備來,就更有民間傳說的色彩了。如果說曹操大殲大惡的權臣典型,劉備是“仁君”的典型,那么諸葛亮則是賢相的典型,智慧的化身。無數(shù)例子在小說中足以證明這點。在這也不一一多說了。總之我覺得《三國演義》歌頌了“仁君”“賢相”。其實這一歌頌與當時封建社會有關。每個老百姓都希望能過上吃得飽,穿得暖的生活,而這希望的現(xiàn)實就與當時的仁君、賢相有著必然的聯(lián)系?!叭示薄百t相”則-民盛,“昏君”“庸相”則-民衰。我想作者就是想表達這個意思的吧。
當然小說不僅如此,有許多引人入勝的故事,特別是描繪人物時,關羽、張飛、趙云、孫權、周瑜、魯肅等。這些人物被刻畫的栩栩如生,個性非常鮮明。而且小說又擅長于戰(zhàn)爭的描寫,赤壁之戰(zhàn),從戰(zhàn)前的準備和運籌策劃,寫到戰(zhàn)爭的過程及戰(zhàn)后的余波,前后用了八回左右的文字,緊張的場面時見悠閑的插曲,有詳有略,有虛有實,波瀾起伏,搖曳生姿,真的十分精彩。
同樣《三國演義》還宣揚了“忠、孝、節(jié)、義”。它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我十分欣賞作者在小說這方面的構思。當然受封建社會的影響迷信之處也是有的。如“玉泉山關公顯圣、于吉左慈興妖法”等。小說基本上包含了中華民族的特性。我覺得這方面完全能與《紅樓夢》相媲美。
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觸感染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
先說關羽。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后來又在華收留道義釋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戰(zhàn)敗降敵而約好一知故主動靜,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以為雖降了敵,但最后仍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他的所做所為值得我們學習。
再說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可能是由于他的兒子。他說劉備與他是并世英雄,說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恰是他的甕中之鱉。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后來又發(fā)現(xiàn)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
總的來說,讀過這本書之后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觸感染,他們很值得我學習。
關于三國演義讀后感作文 篇2
在KTV里,我和小伙伴們曾經(jīng)唱過一首林俊杰的歌,叫《曹操》,歌詞里有“不是英雄,不讀三國”“東漢末年分三國,烽火連天不休”,每次唱到這幾句時都覺得熱血沸騰。這個暑假,我就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它描寫了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的近百年的歷史風云,訴說了東漢末年的混戰(zhàn)和魏、蜀、吳三國的斗爭,最后,司馬炎一統(tǒng)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
在這本書里,我最喜歡的人是關羽。他在民間被尊為“關公”,還有“武圣”的稱號,與“文圣”孔子齊名。書里描寫他身高九尺,丹鳳眼,臥蠶眉,面如紅棗,長髯飄飄,使一把青龍偃月刀。他講義氣,為了厚道,而且勇敢。在“刮骨療毒”這個故事里,他再次進攻樊城被一枝毒箭射中右臂,便請華佗為他用刀刮骨去毒。賬內賬外的人都面如土色,可關羽仍然飲酒吃肉,還一邊下棋,沒有半點痛苦之色。我真是佩服他的意志力和定力啊!
在書里,我最喜愛的章節(jié)是“桃源三結義”,這是整本書的開篇第一章。在讀完這個章節(jié)后,我眼前浮現(xiàn)出劉關張三人在桃花瓣漫天飛舞的桃林里一起說:“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畫面。我佩服他們?yōu)閲ЯΦ男坌膲阎疽约八麄凖R心協(xié)力的力量,成就了蜀國。
《三國演義》有著許多動的故事和血肉豐滿的人物,《三國演義》在明朝就傳到了朝鮮。如今,這本書在日本、印度尼西亞、越南、泰國、英國、法國、俄國等許多國家都有本國文字的譯本,名播海外。中國的文化真了不起!
關于三國演義讀后感作文 篇3
在五年級的學習中,總是提到《三國演義》,使我對三國演義產(chǎn)生了好奇心,終于這個暑假我如愿以償?shù)淖x到了三國演義,了解了其中的一個個故事。
書中的情節(jié)是以劉備在偶然的機會下,遇到了關羽,張飛,兩位豪杰嗎因為志向相同,所以在桃園三人結義,于是故事就這樣開始了。
在課本中,早就領略到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可讀了《三國演義》就更為贊嘆了,仿佛什么事都逃不過他的法眼。
我認為書中的人物,就是這本書的靈魂,主角劉、關、張三人在其飄蕩中原,到其建設蜀國的過程中,充分的表現(xiàn)了仁、忠、勇三種典范的英雄氣概,最為人稱道的莫過于“劉玄德攜民渡江”,“美髯公千里走單騎”,“張翼德大鬧長板橋”等情節(jié)而書中的諸葛亮肯定為智的代表,天下變量盡在掌握之中,不得不提的是,姜維也被描繪成忠孝智義兼具的棟梁之材,而一代軍事家曹操由忠于大漢,變到大奸大惡的險惡丞相的心理變化也描寫的淋漓盡致,可見這部書對人物描寫特征刻畫之精細,堪稱古代長篇小說之首,真千古奇書也。
三國演義中,最熟悉的要算關羽了,關羽是書中最忠之人,而在當代因為朝廷重用文人,因此不論任何讀書人,都會追求忠君愛國的境界,“忠臣是英雄”這個道理令關羽與諸葛亮并列,可見書中人物因“忠”的地位提升的如何明顯,相對的,奸相曹操只因“挾天子,令諸侯”而成了千古罪人,這個情況大都只會出現(xiàn)在宋朝。
三國演義的文學價值是毋庸置疑的,但亦不是完全沒有歷史價值,只不過歷史價值不在三國時期,而是宋朝到明朝因為三國演義是坊間書籍,我們可以通過這本書了解當時的政治情況,像張飛這樣的英雄出現(xiàn),大都是因為漢人無朝時飽受欺壓,百姓渴望有一位敢作敢為英雄為之出頭,張飛才會由溫文儒雅的畫家、書法家,改成了敢作敢當?shù)拇罄洗?,而“張翼德怒鞭督郵”一事就可以完全表達百姓對元朝官員的權勢欺壓有多大的厭惡。
《三國演義》這本還有發(fā)、更精彩的地方,等待你去細細的品讀。
關于三國演義讀后感作文 篇4
爾虞我詐是三國,分不清對與錯。紛紛擾擾千百年以后,一切又從頭。
——題記
從小到大,讀過最多次的書就是《三國演義》了。從小時候看的畫冊一直到長大后閱讀的書籍,再到后來,學了些文言文,就一直在讀它的原著了。因為它任何一個版本都不及原著來得讓人震撼和感動。
說起對《三國演義》的看法,或許只能用“殘酷”二字去形容。畢竟在我們這個極力抵抗戰(zhàn)爭的國家和社會中,是永遠無法體會到那個時代,戰(zhàn)爭給人們帶來的壓力和痛苦。
我記得我從小就是從拜諸葛亮先生的,盡管他沒有那些武將所擁有的強大戰(zhàn)斗力,但他擁有許多人所沒有的智慧和謀略。但隨著年齡的逐漸增長,對人物的看法發(fā)生了改變。所以我選擇了閱讀原著。在閱讀原著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了許多不曾發(fā)現(xiàn)的人物的優(yōu)秀品質。我原本是非常不喜歡孫權這個人的,但后來我明白了,其實他是一個有情有義的兄弟,一個柔情的硬漢。他在自己的好朋友和手足大去之后,也忍不住眼淚哭泣。那時候的他就像個孩子,不像在戰(zhàn)場上那樣威風凜凜,而只是一個失去最喜歡玩具的孩子一樣大哭著。
那時,我才知道,那長年戰(zhàn)爭的時代,也是有感情的。五虎將的兄弟之情,諸葛亮和黃月英之間的夫妻之情,以及王允對貂蟬那視如己出的父女之情。只是,在那個年代,即使有再多的“情”,也終會破滅,因為在那個紛爭的時代,有野心的人實在太多,也有許多的責任需要去承擔和背負。孫權的這種對兄弟的感情卻讓我想起了曹丕因為擔心自己的弟弟曹植會威脅到他的王位而故意刁難他,甚至險些害死他。我始終不明白,這種身上流著相同血液的人,為什么不惜手足之情,他們?yōu)榱耸裁?是金錢?還是地位!
在《三國演義》中,給我留下相當深印象的人,是周瑜。過去的我一直認為周瑜不過是一個才謀輸給諸葛亮的失敗者,他一次次的失敗只會讓我對他的印象變差,而我,卻一直忽略了他每次失敗后的感情,他畢竟作為一個國家的軍師,三番五次的讓自己的國家輸了戰(zhàn)斗,想必他一定肩負了非常大的壓力。他在死之前喊的那句“既生瑜,何生亮”更是讓人忍不住落淚。他讓人覺得悲哀,因為他覺得自己的命運很可悲,只能怨天不對自己好些,卻不懂命運只能有自己去改變。但我們又能批判些什么呢?我們畢竟不曾經(jīng)歷過這樣的戰(zhàn)爭。那個時代的傷與痛,我們有了解了些什么呢?
周瑜死后,諸葛亮明明非常高興,在周瑜的墓前,卻裝作十分悲傷的樣子。讀到那里,我第一次覺得諸葛亮其實也很虛偽,但,這怪得了他嗎?一旦你投入百分之百的真心,收回的可能就是背叛、謊言。真心的付出能得到多少回報?我不知道,可能只能得到一個支離破碎的江山吧,大家用獻血守護的國家,最終不還是被侵占了嗎?我只能慶幸,我沒有活在那個時代。那個時代,用一句話說就是:“我不殺你,那刀上滴的血,就是我的?!?BR> 南派三叔曾在他的著作《沙?!分袑懙竭^這么一句話:“我不以最深的城府去面對我所應該面對的一切,而他們卻以最深的城府揣測我的一切。變化的不是自己,而是旁人的眼光?!庇行┏鸷蘧腿缤粋€圓圈,冤冤相報又怎樣在何時才能了解?而在這時代中的是與非,正與邪,又有誰能做到和平地去化解這一切?答案是沒有。滿腔的熱血換來的只是傷與亡,是知道誰是對的,而誰又是錯的呢?
在這戰(zhàn)場上,孰是孰非,又有誰會在意呢,將領和士兵一心想著戰(zhàn)爭的勝利、國家的榮耀,以至于后來都不知道再為誰賣命,而賣這命,又是否值得。所以我認為《三國演義》是殘忍的,卻也讓人在閱讀的過程中感受那戰(zhàn)爭所帶來的悲哀。
我想了許多問題,只是無法得到想要的答案,只是忍不住將書又讀了一遍又一遍。在每次讀書的過程中,我又會提出新的疑問,也會去思索這些問題的答案。或許是因為年紀尚輕的緣故,許多事我還無法解答,我想著就是《三國演義》廣為流傳的原因了,因為它暴露了太多過去社會的混亂以及戰(zhàn)爭帶來的傷害,讓人不禁去想:為什么世上會有戰(zhàn)爭?為什么人們不能和平共處?為什么好好的生命不去珍惜反而要去被白白踐踏?
我不懂,我真的不懂,只是再一次慶幸,我沒有活在那個紛擾的時代。
關于三國演義讀后感作文 篇5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讀書使我受益良多。暑假里我讀了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那里面描寫的一些氣勢磅礴的場景真讓我回味無窮。
《三國演義》描寫的是東漢末年,大規(guī)模的農(nóng)民起義動搖了東漢王朝的統(tǒng)治,中國進入了一個群霸的時代,其中有許多英勇善戰(zhàn)的人物:關羽、張飛、常山趙子龍、曹操、孫權、袁紹、周瑜、愛民如子的劉備和足智多謀的諸葛亮他們都是為了平定天下的勇士們。
其中我最喜歡的人物就是諸葛亮。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空城計和七擒孟獲的故事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是劉備的軍師,足智多謀,隨機應變,料事如神??伤愕檬菐土藙湓S多大忙,還把周瑜氣死了作文,讓周瑜留下了既生亮何生瑜的感慨??芍^是神機妙算不可多得的謀士!
其次是我最佩服的人,他就是關羽。他是劉備的結拜兄弟之一,他英勇善戰(zhàn),是軍中猛虎,他手持青龍偃月刀,殺敵無數(shù),可謂是血性男兒,義字當頭!
接下來,是我覺得最有趣的人物,他就是張飛。長相就好玩兒:身長八尺,豹頭環(huán)眼,燕頷虎須,說話如同打雷,震耳發(fā)聵。性格也如同他的長相一般粗曠,還睜著眼睛睡覺。可是他卻是勇猛異常,義薄云天!
最后講講我最討厭的人物吧,他就是劉備。我最討厭他三點:長相丑;虛偽、不講義氣;背棄結拜誓言!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各具特點,有長有短??偟恼f來,讀過這本書之后使我大開眼界,印象深刻,不愧為世界名著!
關于三國演義讀后感作文 篇6
我特別喜歡讀《三國》,也想推薦它,你問為什么?其原因是《三國》是四大名著,故事人物又豪爽、大方,故事情節(jié)美不勝收。
東漢未年,在攻打黃巾軍之后,各路英雄奔向各個軍隊,赤壁大戰(zhàn)形成了魏、蜀、吳三國三足鼎立的局面。這三個國家實力相當,在斗爭過程中涌現(xiàn)了許多英雄豪杰,我最喜愛的有:趙云、馬超、黃忠、黃蓋、諸葛亮、劉備、曹操、關羽、張飛、司馬懿、袁術、呂布等,他們有的功夫了得,有的重情重義,有的忠心耿耿,有的多智多謀……
《三國》中的計謀令人久仰,如,空城計和草船借箭。而最著名的兩個發(fā)明是諸葛亮的“水牛木馬”,它為物資運送提高了效率;周瑜發(fā)明的“火車”,增強了戰(zhàn)斗力。
赤壁大戰(zhàn)是《三國》中最著名的一場戰(zhàn)役。由于曹軍不擅水戰(zhàn),龐統(tǒng)給曹操獻計,說:“北方士兵不能乘船,可以將船用鐵環(huán)相連,三、五十條一排,再輔上木板?!辈懿俨杉{了他的建議,打造了鐵環(huán),將船只連在一起,而孔明借此機會,用火攻,火隨風勢燒入曹營,船只被鎖住,全部著火,曹軍亂成一片,著槍中箭、溺水著火者不計其數(shù)。這一場戰(zhàn)役也使《三國》形勢發(fā)生了巨大的轉變。
三國最終以吳王孫皓統(tǒng)一了天下。
看完《三國》,我更多的看到的是英雄們的情義,值得我們去學習。
關于三國演義讀后感作文 篇7
《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講述了東漢末年連年戰(zhàn)亂,而后魏蜀吳三國鼎立的故事。羅貫中更是立足于現(xiàn)實,加以藝術的想象,塑造了一大批形象各異,個性鮮明,栩栩如生的英雄人物。
我喜歡豪放不羈、志在千里的曹操,喜歡寬厚仁愛、禮賢下士的劉備,也喜歡過關斬將、勇敢仁義的關羽,喜歡在談笑間令檣櫓灰飛煙滅的周瑜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在三絕中被稱為智絕的諸葛亮。
諸葛亮生性恬淡,他躬耕于南陽,不求聞達于諸侯;不出茅廬,卻已知天下三分之事。為報劉備知遇之恩,他精忠耿直,用人唯賢,謙虛謹慎,認真盡職,每次都能在遇到危險的時候,利用他過人的智慧化險為夷。他舌戰(zhàn)群儒、草船借箭、火燒赤壁、七擒孟獲、空城計智退司馬懿等故事更是膾炙人口,家喻戶曉。
在我眼中,諸葛亮就是智者的化身,草船借箭這一則故事便可見一般。
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于是,便拿十天造完軍事需要的十萬支箭做借口,來威脅諸葛亮。誰知諸葛亮立下軍令狀,答應三天就造好。于是,將信將疑的周瑜派魯肅去探聽諸葛亮的情況。諸葛亮便請魯肅幫忙準備二十條快船與草人。諸葛亮悠閑地度過了前兩天,正在旁人代他急得團團轉的時候,在第三天四更時,諸葛亮帶著魯肅與船隊取箭去也。在靠近曹軍水寨的情況下,諸葛亮下令讓戰(zhàn)船頭西尾東,一字擺開,并讓士兵擂鼓吶喊。江上霧大,多疑的曹操不敢輕舉妄動,只能讓弓弩手向諸葛亮的二十多條船射箭。一陣箭雨過后,諸葛亮又讓戰(zhàn)船頭東尾西,繼續(xù)受箭。待到天亮時分,諸葛亮的船上草人已扎滿了箭,足夠周瑜所求之數(shù)量了!當周瑜得知諸葛亮借箭的過程之后長嘆一聲:我真不如他!后人更是將周瑜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嘆津津樂道。
諸葛亮不僅有智慧,還執(zhí)法如山,公正無私。而最能體現(xiàn)這一點的就是揮淚斬馬謖了。
諸葛亮與司馬懿街亭對戰(zhàn),馬謖自告奮勇出兵守街亭,諸葛亮雖有些擔心,但馬謖表示愿立軍令狀,若失敗就全家論處,諸葛作文亮這才勉強同意他出兵,并指派王平將軍隨行,還交代在安置完營寨后須立刻回報,有事要與王平商量,馬謖一一答應。可是軍隊到了街亭,馬謖卻執(zhí)意扎兵山上,完全不聽王平的建議,而且沒有遵守約定將安營的陣圖送回本部。所以當司馬懿一發(fā)現(xiàn)馬謖屯兵山上,便派人圍兵山下切斷蜀軍糧草供應,使得馬謖的軍隊兵敗如山倒,重要據(jù)點街亭失守。事后諸葛亮以身作則,嚴守軍紀,雖然馬謖是他的愛將,他也毫不徇私,而是揮淚斬馬謖,并自請?zhí)幏纸德毴?。后人雖為失街亭而惋惜,卻對諸葛亮的治軍嚴明無私而由衷佩服。
此外,諸葛亮的一片赤膽忠心也是令世人贊不絕口,而最令世人感嘆的就是劉備的白帝城托孤。
據(jù)說,關羽荊州失守,被俘,寧死不屈。劉備便出兵吳國,為關羽報仇。結果大敗后退守白帝城,一病不起。劉備臨終托孤諸葛亮:嗣子可輔則輔,若不可輔,君可取而代之。諸葛亮一聽立刻跪下說:我一定會全心全意輔佐少主的,絕不敢有一點二心。一定做到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之后諸葛亮竭盡全力輔佐劉禪,內修政務,西和諸戎,平定南方叛亂,出師北伐,前后《出師表》感動了多少熱血男兒,他不折不扣地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這個故事足顯諸葛亮之忠。雖然有人對諸葛亮浪費半生心血在阿斗身上頗有微詞,認為如果他自立為王,漢室的興盛就可以成為現(xiàn)實了。但我卻不以為然,如若那樣,諸葛亮還會是那個人人敬仰的、長使英雄淚滿襟的諸葛武侯嗎?還會得謚號忠武嗎?還會有中國惟一的君臣合祀祠廟武侯祠的存在嗎?不會!如若那樣,人們再提起武侯,怕會不再記得他的神機妙算,不再記得他的滿腹經(jīng)綸,也不再記得他的運籌帷幄,而只記得他乃竊國者侯了吧?
正是這樣集智慧、公正、忠義于一身的諸葛亮讓我喜歡,讓我感懷,讓我敬佩!一代諸葛武侯,奇情真,蒼天可表;其義忠,大地為之動容;其智慧,千古流傳;其志誠,為后世人所景仰,可謂:一縷清魂天上逝,留得清白在人間!
關于三國演義讀后感作文 篇8
20_年的寒假是個既特別又非常有意義的假期。雖然無法出門與朋友們玩耍,但是我在家里也同樣找到了不少的樂趣。
比如讀《三國演義》。一翻開它,我立刻被書里的人物給吸引住了。他們是足智多謀、料事如神的諸葛亮;寬厚仁德的劉備;孤高自傲又忠心義膽的關羽;還有粗中有細、莽撞的張飛……等很多以前所不了解的歷史人物。
這些人物的身上不僅擁有鮮明的性格特征,而且還有著令人敬佩的品質。就說諸葛亮吧!在《草船借箭》中,諸葛亮率領的軍隊沒費一糧一草,一兵一卒,就大獲全勝。
其中有一個環(huán)節(jié)我最喜歡。諸葛亮請魯肅坐船同去取箭,孔明拉著魯肅在船內對飲。不一會兒曹營萬箭齊發(fā),等到霧散返回時,已得十幾萬支箭,直氣的曹軍大呼上當!讀到這里簡直是大快人心啊!
除了《草船借箭》,讓我讀得酣暢淋漓外,還有趙云救阿斗的一節(jié),更是讓我對趙云佩服得五體投地。趙云懷抱阿斗憑借過人的膽量和超群的武藝,一路拼殺沖出重圍,安全的把阿斗交給了劉備。
劉備愛惜自己的大將,子龍哭著拜倒在地,感謝劉備的知遇之恩。
看到這里時,我的眼圈不由得紅起來,這是多么的中賢義良的人啊!
“自古英雄多磨難”。凡是作成大事的英雄豪杰,都是經(jīng)歷過很多磨難的。因為處在亂世,朝廷的腐敗,宦官專權,才有了一代梟雄與英雄人物競相涌現(xiàn),這才有了《三國演義》的出現(xiàn)。
我喜歡《三國演義》,這本書,更喜歡里面的人物。
關于三國演義讀后感作文 篇9
《三國演義》是一部從小就開始讀的書。喜歡就是喜歡,百看不厭。
這次寒假中重新拿起書來看,總有一氣呵成的感覺。果然只用了三天時間就看完了。還是那種略帶有遺憾的感覺。蜀國為什么就不能統(tǒng)一中原啊!就是這種淡淡的遺憾吸引著我看這本書。
其次縱觀歷史小說加了許多作者的主觀色彩?!皳韯⒎床堋本褪侨珪凶铛r明的一個特點。同樣作者在描寫兩個統(tǒng)治者的時候,還用運了對比的手法。曹操的奸詐、兇殘與劉備的寬厚。仁慈形成鮮明的對比。而在描寫小說另一個主人公——諸葛亮時,他的形象比起曹操、劉備來,就更有民間傳說的色彩了。如果說曹操大殲大惡的權臣典型,劉備是“仁君”的典型,那么諸葛亮則是賢相的典型,智慧的化身。無數(shù)例子在小說中足以證明這點。在這也不一一多說了。總之我覺得《三國演義》歌頌了“仁君”“賢相”。其實這一歌頌與當時封建社會有關。每個老百姓都希望能過上吃得飽,穿得暖的生活,而這希望的現(xiàn)實就與當時的仁君、賢相有著必然的聯(lián)系?!叭示薄百t相”則-民盛,“昏君”“庸相”則-民衰。我想作者就是想表達這個意思的吧。
當然小說不僅如此,有許多引人入勝的故事,特別是描繪人物時,關羽、張飛、趙云、孫權、周瑜、魯肅等。這些人物被刻畫的栩栩如生,個性非常鮮明。而且小說又擅長于戰(zhàn)爭的描寫,赤壁之戰(zhàn),從戰(zhàn)前的準備和運籌策劃,寫到戰(zhàn)爭的過程及戰(zhàn)后的余波,前后用了八回左右的文字,緊張的場面時見悠閑的插曲,有詳有略,有虛有實,波瀾起伏,搖曳生姿,真的十分精彩。
同樣《三國演義》還宣揚了“忠、孝、節(jié)、義”。它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我十分欣賞作者在小說這方面的構思。當然受封建社會的影響迷信之處也是有的。如“玉泉山關公顯圣、于吉左慈興妖法”等。小說基本上包含了中華民族的特性。我覺得這方面完全能與《紅樓夢》相媲美。
| 三國演義讀后感 | 100字 | 200字 | 300字 | 400字 | 500字 | 600字 | 800字 | 1000字 | 1500字 | 2000字 | 3000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