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讀后感范文(10篇)

字號: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你會寫一篇優(yōu)秀的讀后感嗎?下面是由出國留學網(wǎng)編輯為大家整理的“三國演義讀后感范文(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本文。
    三國演義讀后感范文(一)
    我今天讀了《三國演義》,但我發(fā)現(xiàn)了問題,沒錯,就是不以成敗論英雄,書籍是智慧的翅膀,在我讀過的所有書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三國演義,這本書他使我受益匪淺,看劉備的謙遜,關羽的豪爽,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畫的淋漓盡致,細細品味,讓讀者仿佛進入了一種境界。
    諸葛亮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人物之一,我總想著若無諸葛亮,劉備根本不可能建立起蜀國,諸葛亮的才華,可謂是深不可測,他處事考慮周到,而且不講私情,他最喜歡用火攻,想當初諸葛亮的隆中對,巧借東風,寫出師表,六出祁山,七擒孟獲,智退退司馬懿,無不體現(xiàn)了諸葛亮的才華,正是如此,我深深地敬佩這位智者
    關羽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后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戰(zhàn)敗降敵而約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遠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后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欣賞的就是曹操了,為了體現(xiàn)出劉備的仁義,他被寫成了奸詐之人,但是他的軍事仍然沒有抹殺。他在短時間的幾年中東征西戰(zhàn),占領了長江以北的大片土地,連少數(shù)民族都臣服于他。曹操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干的。魏國是最強盛的,他奠定了魏國的基礎,后來晉國才能統(tǒng)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曹操之所以被后人稱為奸雄,可能是因為他兒子篡了漢。曹操在梅園沒有殺劉備,這時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曹操還是實干家。曾經(jīng),行刺董卓,矯招聚諸侯討伐董卓,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偉大之處。
    總得來說,通過這本書之后我大開眼界。
    三國演義讀后感范文(二)
    今天讀《三國演義》,不覺感悟頗深,中間的不少情節(jié)都讓人敬佩不已,《三國演義》以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統(tǒng)治集團相互爭奪為主要描寫內(nèi)容。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tǒng)一之間發(fā)生的一系列故事。
    關羽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后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戰(zhàn)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后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不覺對他可貴的精神感到敬佩,心想:要是現(xiàn)在人與他一樣,社會將會多么和諧。
    國家的統(tǒng)治不僅需要也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七擒七放孟獲,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為這種人應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他的智慧無人能比,連聰慧的司馬懿也稱絕
    曹操從積極的方面為結束東漢末年黑暗和軍閥混戰(zhàn)做了杰出的貢獻,曹操治下清明,社會生產(chǎn)力得到了恢復和發(fā)展.他打擊了地方的士族門閥加強中央權力,奠定了當時的社會秩序,暫緩了土地兼并的壓力.但是他生性多疑,為人嚴厲且頭頂漢賊大帽,而且曾經(jīng)有過盜墓,拿人肉充做軍糧的丑聞.故歷來為中國的文人和傳統(tǒng)價值觀所唾棄,這些都無法掩飾他作為一個英雄的光輝,這就是一個奸雄的一生。
    還有趙子龍長坂坡單騎救主,巧用苦肉計、三江口周瑜縱火等等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各具其態(tài),有長有短。總的來說,讀過這本書之后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習。
    三國演義讀后感范文(三)
    利用三個多月,42個小時的空余時間,終于把《三國演義》看完了。94年唐國強版本的《三國演義》貫穿了我從小學看熱鬧階段,到如今看門道階段的10多年時間,電視劇上上下下看了不下10遍。《三國演義》是在四大名著里最能看進去,最愿意看進去的一本書。與《紅樓夢》的柔情似水、兒女情長,《水滸傳》的打家劫舍、盜亦有道、“混江湖”,《西游記》的降妖伏魔、拜佛求經(jīng)(看電視劇很多),我更喜歡《三國演義》。喜歡看三國時期,各家如何在亂世中打出一片天,如何使用戰(zhàn)略謀取一席之地。
    三國演義中,每個有胸豪杰都有各自的優(yōu)勢、特長,也都有各自的缺點、不足。讓人明白,即使是稱王稱霸的人也要不足,也不過是一個凡人。也會出錯,也會嫉妒,也會勾心斗角,甚至一失足成千古恨。三國時期,各家都想各自為戰(zhàn),已成霸業(yè)。曹操獨攬大權,孫堅膩著傳國玉璽,劉備揣著匡扶漢室夢想,各自都有著自己的想法,不就是稱王稱霸嗎?漢朝早已氣數(shù)已盡,各路英雄豪杰輩出,占山為王。想必有朝一日,光宗耀祖。
    三國中三位霸主,曹操心狠霸道、孫權優(yōu)柔寡斷、劉備太過仁義,各自帶有鮮明的人物性格,都不是人們心中完美的形象。曹操,多次險些做成刀下鬼,最驚險的兩次是呂布和馬超,都被僥幸逃脫,真是福大命大。孫權,傳說中9歲去找荊州劉表那討還其父親尸首,不過三國演義里并沒有寫,歷史真假難辨。在三國演義里,孫權也并不出彩,比不上其父親孫堅、其兄孫策。經(jīng)常咨詢謀士,該如何如何,然后說上一句“此言甚善,正合孤意”。孫權一輩子,都在“稱王”、“求和”和“歸降”之間徘徊猶豫。劉備,都說劉備是哭出來的天下,其實也真差不多。第一哭,哭出來兩個義氣的弟弟等等吧,劉表三讓荊州時,諸葛亮曾多次讓劉備接下,劉備總說怎么能這樣呢,好吧。我不太明白,諸葛亮為什么在當時英雄豪杰中,選擇了劉備,就因為劉備仁義嗎?
    歷史總是那么的神似,曹操當年逼迫漢獻帝,獨攬大權。多年以后,歷史再次相似的重演,司馬懿也是如此這般的對待他的后代。后人有詩曰“昔日曹瞞相漢時,欺他寡婦與孤兒。誰知四十余年后,寡婦孤兒亦被欺。”歷史長河中,誰都無法預料未來的事情。但我們可以做好現(xiàn)在的我們,來避免未來難于預料的是非過錯。善待現(xiàn)在的別人,保護未來的后人。
    三國演義讀后感范文(四)
    寒假,我終于讀完了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因為我當初玩“三國殺”紙牌玩得津津有味,對于里面的武將,我經(jīng)常問老爸:“這個武將有沒有名???”對此,老爸的回答是:“你看看《三國演義》就知道了?!?BR>    于是,我就跑到書店里買了一本《三國演義》。回到家,我就迫不及待的翻開書,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書中有很多有趣的故事,我最喜歡的故事就是諸葛亮草船借箭了。周瑜見諸葛亮平時料事如神,十分嫉妒,就派魯肅見諸葛亮,讓魯肅向諸葛亮借十萬支箭,必須在十天內(nèi)造出,諸葛亮卻說十天太長了,三天就可以搞定。周瑜卻以為諸葛亮其中有詐,又派魯肅去打探諸葛亮的情況。諸葛亮向魯肅借了二十只船、六百名士兵,還有些稻草,說他自有辦法。
    第三天,諸葛亮請魯肅和他去取箭,這時,江面上起了大霧,連人都看不清,諸葛亮把二十只船用繩子連在一起,船的兩邊都插著稻草人,向曹操水寨駛去。到五更時,諸葛亮的二十只船已靠近曹操水寨。諸葛亮命令士兵將船側面朝向曹操水寨,一字形排開,然后再讓士兵擂鼓吶喊。曹操聽到鼓聲,連忙命令萬劍齊發(fā),用亂箭將他們射退。曹軍水陸兩寨萬箭齊發(fā),向江中射去,幾乎全射在稻草人身上。諸葛亮見一邊船上的稻草人身上幾乎全部射滿了箭,就下令將船掉過頭去,士兵們?nèi)匀焕薰膮群?,曹軍越射越有勁?BR>    不一會兒,二十只船上的稻草人身上全密密麻麻扎滿了箭。這時,太陽出來了,霧也漸漸散去,諸葛亮下令火速撤退,船上的士兵高呼:“謝丞相借箭!謝丞相借箭!”曹操大呼上當,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諸葛亮把箭運走了。我讀完這個故事后很佩服諸葛亮的智慧,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我也要好好努力,爭取根據(jù)現(xiàn)實創(chuàng)造一句名言:三個諸葛亮,頂個小地雷!看過《三國演義》后再玩“三國殺”紙牌,我覺得更有意思了。
    三國演義讀后感范文(五)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暑假里,我看了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那里面描寫的一些氣勢磅礴的場景真是讓我回味無窮。
    這些場景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溫酒斬華雄”了。
    以袁紹作為盟主的十八路諸候云集說是討伐董卓,其實暗中比拼的的是兵強將廣,身世顯赫,誰不是心懷鬼胎,想亂世稱雄?只有劉、關、張三人三騎,竟也趕來會盟,他們憑的是一腔忠肝義膽。在一幫庸碌之徒眼里,當然是看不上這勢單力薄的區(qū)區(qū)無名之輩的,只有曹操對他們另眼相看。
    英雄不問出處,是騾子是馬拉出來蹓蹓。果然,在眾諸候被董卓的先鋒華雄的氣勢所嚇倒,一個個驚恐慌亂、手足無措之際,關羽這個籍籍無名的馬弓手提刀請戰(zhàn),眾人不禁瞠目結舌,不以為然;袁紹生氣地說,“我們十八路諸侯大將幾百員,卻要派一個馬弓手出戰(zhàn),豈不讓華雄笑話?!标P羽大聲說:“我如果殺不了華雄,就請砍下我的腦袋?!辈懿賴@服,倒了一杯熱酒給關羽,意在為其壯膽,關羽輕輕一笑說:“等我殺了華雄再回來再喝吧!”說完,提著大刀上馬去了。果然,藝高膽大的關羽,稍后即提著華雄的腦袋走進中軍帳來將那頭擲在各路諸候的腳下,而那杯酒依然還是熱的`。
    “只見曹操拿起一杯酒遞與關公飲了上馬,關公曰:酒且放下,某去便來。說完便離開軍營,才過一刻,便聞鼓聲大震,只見關公提了華雄的頭來到營中。其酒尚溫?!蔽覀兊墓诺湮难晕奈淖趾啙?,但是一樣描繪的形象入微,讓人仿佛身臨其中,我們文字真是魅力無窮。
    三國演義讀后感范文(六)
    自從讀了三國演義中的赤壁敗曹操,我大有感悟。
    首先是曹操率兵八十三萬浩浩蕩蕩來到長江北岸,諸葛亮和周瑜率兵十萬來到長江南岸。曹操不想和吳軍開戰(zhàn),就派周瑜的同窗好友——蔣干,去南岸說和。
    到了周瑜大營,周瑜親自到帳外迎接,然后把蔣干拉到帳篷里說:“這是我的同窗好友,雖然從北方來,但不是為曹操說和?!蓖砩?,在周瑜的的大帳里,舉行了一次盛大的“群英會”周瑜喝的醉醺醺的,拉著蔣干到了自己的帳篷和他同船而睡。半夜,周瑜出去了,蔣干也跟著周瑜后面,于是連夜趕路,到曹營。告訴曹操這聽到張允和蔡瑁將軍是奸細件事。曹操氣得直冒火,馬上命人把張允和蔡瑁殺了。這說明了諸葛亮和周瑜十分聰明,知道利用人的那種戒備心理使曹操的兩名大將白白損失。還說明了曹操對自己的部下不信任,作為一個統(tǒng)帥,要有寬闊的胸襟。
    孔明借完東風以后,東南風呼呼的刮著,曹操站在船前,以為黃蓋真會降,曹操的謀士勸他不要相信黃蓋,而且刮著東南風。黃蓋已經(jīng)帶著燒了火的船向曹軍水寨駛去。風助火威,把曹軍水寨燒的火光一片,猶如白晝。再加上船被一根根鐵鏈拴在一起,一只船燒了,另一只船也燒了,真像多米洛骨牌。這一段給我的啟示最大,告訴我要多聽取他人的意見,要虛心聽取他人的意見,不要一意孤行。
    這個赤壁敗曹操主要目的是要告訴我們要學會用人,要多聽取別人正確的意見。不要堅持錯誤的意見,不要固執(zhí)到底,要集思廣益,要全策全力。
    三國演義讀后感范文(七)
    今天我讀了四大名著中的《三國演義》,我非常喜歡。
    其中我最佩服的人就是蜀國的大將趙云趙子龍,之所以我這么佩服他,是因為他的武藝非凡。為了救劉備的兒子阿斗,他曾經(jīng)孤身奮戰(zhàn),大戰(zhàn)長坂坡。一個人殺死魏國大將五十余人,殺的曹軍聞風喪膽。他忠心耿耿,老當益壯,在六十多歲時還連斬曹軍大將六人。
    我最討厭的是董卓和司馬昭。討厭前者的原因是因為董卓一直想奪取王位,是個狡猾*詐的卑鄙小人。討厭后者的原因是我最喜歡蜀國,可司馬昭最終滅了蜀國。
    我最佩服的是關羽,因為曹操愛才,想用金銀珠寶留下他。可他忠義于劉備,還是離開魏國,尋找劉備去了。
    我最喜歡的一篇故事是《挑燈戰(zhàn)馬超》。我覺得作者把馬超寫的非常英勇,武力超群,居然殺得曹操割須棄袍,而且能和張飛大戰(zhàn)三百多回合。要知道張飛可是曾經(jīng)在長坂坡大吼一聲,叫退曹軍幾十萬人馬。
    另外,我學會了許多成語,比如說“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等,所以我喜歡《三國演義》這本書。
    三國演義讀后感范文(八)
    在酷熱的暑假里,我讀了很多很多的書,其中我最喜歡的書就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
    這本書講述的是蜀、魏、吳三個國家發(fā)生的紛爭的故事。時間是從漢靈帝中平原年黃巾起義到西晉大康元年三國統(tǒng)一為止。
    在這本書里我最喜歡的人物是諸葛亮,因為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什么計謀都瞞不過他。
    在書中我最喜歡的一段是草船借箭。由于諸葛亮十分聰明,這便使周瑜十分嫉妒,想找借口害他,于是對諸葛亮說:“與曹操水戰(zhàn)什么武器最好?”諸葛亮說:“弓箭最好?!薄皼]錯,不過軍中缺箭,早就耳聞您足智多謀,這件事您可有辦法?”“沒問題,我愿立軍令狀?!弊詈笾荑そo諸葛亮三天讓其供上十萬支箭。什么也難不倒諸葛亮,在第三天的時候利用當時的天氣、成束的草和二十只船從曹操那里“借”來了十萬支箭。周瑜詳細聽了諸葛亮輕松取來十萬多支箭后,大驚,感嘆到:“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是不如他呀!”
    讀了這本書后,我決心要好好學習,做一個像諸葛亮一樣學識淵博的人,長大為祖國效力。
    三國演義讀后感范文(九)
    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一本讓我們受益深淺的書。我一看到它就迷上了它?!度龂萘x》是中國古代最受歡迎、最有氣勢的歷史小說,集政治、軍事、外交、心理、文學、歷史的精華于一體,被稱為天下“第一奇書”。
    《三國演義》中人物眾多:有為人仁厚、深得民心的劉備;有詭計多端、兇殘奸詐的曹操;有謀士眾多、根基深厚的孫權;有足智多謀、料事如神的`諸葛亮;心胸狹窄、文武雙全的周瑜等等。
    這本書讓我感觸最深的是——諸葛亮!劉備三顧茅廬請來了他,在其他武將都不看好他的情況下就來了個火燒新野,讓人信服!之后不負眾望在東吳舌戰(zhàn)群儒,最終促成孫劉聯(lián)盟,與周瑜對計:巧借十萬支箭;用借東風,火燒赤壁;還讓周瑜賠了夫人有折兵;最后氣死周瑜,使周瑜對天長嘆“既生瑜,何生亮。”等等一些讓你我膾炙人口、耳熟能詳?shù)墓适隆?BR>    在他身上,我學到了:做什么事情都要認認真真,要努力學好每一科知識并認真觀察身邊的人和事。學習好科學知識并懂得如何在生活中加以運用,用我們學好知識運用到我們的社會之中,懂得學以致用!
    三國演義讀后感范文(十)
    縱觀歷史長河,三國風云,猶如電閃雷劈,像那煙火瞬間般的絢麗,又如泰山般永恒的霸氣。撫摸著那發(fā)黃的封面,仍能感受到當年群雄叱吒風云的豪氣。氣壯山河的歷史,又有誰能像三國演義令我如此的意氣激昂。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國分爭,并入于秦,及秦滅之后,楚、漢分爭,又并入于漢…書中還有上百個人物、無數(shù)的軍事謀略,加上作者本身借著歷史人物,來闡述忠、教、仁、義、愛的道理,更是深中人心。它寫的庸主獻帝、劉禪,無能之輩呂布、袁術、袁紹、劉表、劉璋,氣量狹隘的周瑜,長厚的魯肅,勇者張飛、許楮、典韋,下至因行間而貽笑千古的蔣干,無不個極其態(tài)。不錯,正是如此,才能有了這感天泣地的故事。我深深的被這雄偉的著作所折服。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英雄數(shù)不盡,如同天上之繁星,從"桃園三結義"到"三分歸一統(tǒng)",無數(shù)的奇事流芳百世。美鬢公關羽,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后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戰(zhàn)敗降敵,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一種難人可貴的忠,在他身上淋漓盡致的體現(xiàn)出來了,所過之處,刀光劍影處,唯其獨尊!可惜,長亭失守,明星墜落。
    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可謂"勝吳用,頂龐統(tǒng),無人不知的諸葛亮"。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非曹操莫屬。曹操當真對的起"亂世梟雄"這一稱號。一個人,能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下扮演兩個角色,只可能說明是環(huán)境改變了他。也就是說,治世,因為民得安泰,故而曹操不需要作為君主,已經(jīng)有賢明的君主,所以,只需要輔佐就可以了。而在亂世,"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百姓饑飽誰來管?也許君主都自顧不暇,所以,曹操就擔起了這個大任,為此他不惜青史留奸名,為此他不惜得罪朝廷股肱。有人說,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的路,是自己走出來的,而不是一開始,他就豪言我要統(tǒng)一天下。他刺殺董卓失敗后白手起家,討董卓、攻陶謙、伐呂布、征張繡、擊劉備、戰(zhàn)袁術、抗袁紹,是時代將他推向了最前線。即使他晚年野心膨脹得厲害,直至登上魏王之位。曹操說過:"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許多人說,這正是曹操的卑鄙的表現(xiàn),其實不然也。對錯,也只能用歷史的眼光來衡量。亂世鑄就英雄,而曹操正是這絕世梟雄。
    也許是思緒太多,只覺得群雄并起、風云幻變、三國鼎立,多么壯觀的場面,但在多年后的今天,只覺得彈指揮間似的過去,再多的紛爭、再多的欲望也沒什么意義,每個人只是歷史軌跡上的匆匆過客。也正因為如此,所以我們要用豁達的胸懷對待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