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我要上小學了教案1000字9篇

字號:


    出國留學網(wǎng)相關欄目推薦:“我要小學教案”。
    我要上小學了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認真傾聽和理解故事內(nèi)容,懂得做事要專心。
    2.能觀察畫面,學習復述故事中片斷,樂意在同伴前講述。
    活動準備:
    1.圖片、幼兒用書《我要上小學》P13-P18。
    2.字卡媽媽、姐姐、哥哥、姑姑、娃娃、老師、專心。
    活動重點:
    認真傾聽故事,能理解故事內(nèi)容。
    活動難點:
    樂意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并在同伴前復述故事中的片斷。
    活動過程:
    一、出示掛圖,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這是一所什么學校?有哪些動物?他們在干什么?
    二、幼兒完整地欣賞一遍故事。
    1.故事里有誰?
    2.他們上課表現(xiàn)怎么樣?
    三、教師講述故事第二遍,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nèi)容。
    1.八哥老師在上課前提出了什么要求?
    2.小動物們是怎么說、怎么做的?
    3.教師邊出示小動物的圖片與之對應的字卡,請孩子們模仿動物們是怎么念的?
    4.為什么小動物們沒有把八哥老師教的五個字都學會呢?
    四、幼兒認字。
    教師出示字卡,幼兒認讀:媽媽、姐姐、哥哥、姑姑、娃娃、老師、專心。
    五、幼兒懂得上課應認真、專心聽講。
    討論:
    1.你喜歡故事里的小動物嗎?為什么?
    2.你覺得上課時應該怎樣,為什么?
    我要上小學了教案 篇2
     主題來源
    孩子們從幼兒園大班進入小學,是從學齡前向?qū)W齡期跨越的重要時期。短短的時間里,他們的學習和生活將會發(fā)生重大的變化,為了幫助孩子們盡快適應學習和生活的變化,順利地入小學,我們設計并開展了大班主題活動《我要上小學啦》。
    主題目標
    1.珍惜自己在幼兒園的生活經(jīng)歷,通過回憶談話、制作紀念冊、學唱畢業(yè)歌等形式,表達自己的離園之情及對老師的謝意。
    2.讓幼兒意識到自己是一名即將上小學的大班小朋友,激發(fā)他們向往小學的欲望和熱愛幼兒園、熱愛老師的情感。
    3.使幼兒初步了解小學生上課、學習的基本情況,了解應該為入小學做好哪些準備工作,激發(fā)幼兒做一名小學生的強烈愿望。
    4.促進幼兒的創(chuàng)新思維與動作協(xié)調(diào)發(fā)展。
    5.探索、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主題環(huán)境創(chuàng)設:
    (一)活動室墻飾
    1.小學生校園活動的資料、照片,布置成"小學生學習游戲"的專題展覽,創(chuàng)設我要上小學的氛圍。
    2.幼兒繪畫作品"我心目中的小學"、"我們就要畢業(yè)啦"主題系列墻飾。
    (二)美工區(qū)
    1.準備繪畫、制作用的材料,方便小朋友繼續(xù)制作離園紀念冊及制作畢業(yè)宣傳海報。
    2.做畢業(yè)典禮的手工作品準備,如:制作拉花、彩球、博士帽等。
    3.教師和幼兒共同制作獻給幼兒園的禮物,手工粘貼作品"可愛的幼兒園"和立體作品"我心目中的小學"。
    (三)語言區(qū)
    1、提供有關畢業(yè)主題的書籍。
    2、提供可讓幼兒閱讀、交流、討論的有關小學的照片、圖片、圖書等。
    (四)操作區(qū)
    提供小學生用的學習用品,小朋友自己選擇用,并學習分類整理,也可與整理小書包密切聯(lián)系起來。
    (五)結(jié)構區(qū)
    提供各種積木、輔助材料,供幼兒拼插搭建"我心目中的小學"。
    家庭與社區(qū)教育:
    1.向家長介紹本主題網(wǎng)絡及需要家長幫助孩子做的入學準備工作。
    2.家長在家提醒幼兒按時作息,養(yǎng)成在規(guī)定時間里完成一定任務的習慣。
    3.請家長協(xié)助幼兒排練節(jié)目為參加畢業(yè)典禮活動做準備。
    4.家長多給孩子講上學的趣事,激發(fā)幼兒的求知欲望及入小學的迫切愿望并多帶孩子熟悉上學路線,了解上學的規(guī)律,減少心理焦慮,做好入小學的充分的心理準備。。
    5.向家長發(fā)放幼小銜接調(diào)查表,了解孩子的具體情況,以便家園配合更好的開展幼小銜接工作。
    6.聘請有經(jīng)驗的小學校長為家長舉行"幼小銜接"家庭教育講座,向家長介紹孩子入小學前應做的準備工作。
    7.帶領幼兒去參觀"耦耕小學"。
    主題活動的開展:
    1.談話活動:今年畢業(yè)典禮做什么?
    2.制作"畢業(yè)活動"宣傳海報,布置畢業(yè)生走廊、活動室環(huán)境以及與主題相適應的活動區(qū),如:小小學堂等。
    3.組織幼兒制作博士帽,共同排練畢業(yè)典禮的節(jié)目,
    4.互贈畢業(yè)留言(留畫)、填寫離園紀念冊。
    5.家長參與活動:請耦耕小學校長為畢業(yè)班家長講座,發(fā)放"幼小銜接調(diào)查表"。
    6.照畢業(yè)照。
    7.組織幼兒參觀小學。
    8.健康領域:我的小書包,放學路上。
    9.畢業(yè)班全體小朋友制作畢業(yè)紀念品,制作畢業(yè)班小朋友送給幼兒園的禮物。
    10.召開畢業(yè)典禮,邀請畢業(yè)班家長共同參加。
    我要上小學了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知道俄國著名科學家羅蒙諾索夫從小就是個熱愛學習的,愛動腦筋,遇事沉著勇敢的好孩子,懂得應該向他學習。
    2、學會本課15個生字,理解不顧一切、顛簸、獎賞等詞語。
    3、能按照單元學習提示讀懂可后及作業(yè)本上指定的句子的意思,能用更想要造句。
    4、能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讀出反問句的語氣。
    教學重點:
    通過理解不顧一切詞語的理解,體會羅蒙諾索夫在危急關頭的沉著勇敢、熱愛學習的好品質(zhì)。
    教學難點:
    第三節(jié)父親哪個反問句和稱贊羅蒙諾索夫的那句話。
    教學安排:3課時
    教學準備:遇風暴的大海課件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致內(nèi)容,學習生字,學習研究課文第一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讀題質(zhì)疑。(5分)
    *創(chuàng)設情景,星期天,爸爸給你10元錢,你上街準備買什么?(討論交流)教師對學生買的東西不作任何評價,留待課文學完后評價。
    1、齊讀課題,說說你想知道些什么?
    2、學生交流提問。(我是誰?我要怎樣的一本書?這個要求是什么時候提出來的?)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8分)
    1、自由讀課文,給課文自然段標上序號,讀準字音,劃出詞語,并思考剛才提出的問題?
    2、組織交流。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教師隨機介紹羅蒙諾索夫的情況。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20分)
    1、自由讀課文,思考:你覺得羅蒙諾索夫是個怎樣的人?
    2、指名讀課文,把句子讀通順。
    3、請學生當小老師,教學生字詞語。
    (1)、說說你學懂了哪個生字,你是怎么記住的?
    (2、)教師強調(diào)個別生字注意點。顛簸(筆畫)鹿(中間部分)黎(下面部分)
    (3)、學生書寫生字。
    (4)說說你學懂了哪個詞語?交流。
    (5)、齊讀詞語。
    4、討論:羅蒙諾索夫是個怎樣的人?
    5、初步了解文中人物的品質(zhì)。
    四、教學第一節(jié)。(6分)
    1、自由讀第一節(jié),說說你從中知道了關于羅蒙諾索夫的那幾點情況?
    2、交流。(生平、家庭)
    3、齊讀第一節(jié)。
    五、作業(yè):(1分)
    生字詞語找寫三遍。課文讀熟。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鞏固生字詞語,細讀課文2、3自然段,落實句子訓練,完成相關作業(yè)。
    教學過程:
    一、復習。(3分)
    通過上一節(jié)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
    這節(jié)課,你想知道些什么?
    師生共同制定目標。(那些地方可以看出羅蒙諾索夫是個勇敢、愛勞動、愛科學的孩子?)
    二、細讀課文,深入研究。(28分)
    1、自讀課文,你是從課文的哪些地方體會到羅蒙諾索夫是個勇敢、愛勞動,襖學習的人。
    2、交流。
    (1)不顧一切是指那些情況?(海上刮起狂風--------顛簸。)理解顛簸一詞,并教學書寫。朗讀體會羅蒙諾索夫的勇敢。課件展示
    (2)難道一件皮衣還比不上一本書嗎?
    用自己的話說說它是什么意思?完成課后練習3。
    用上難道表示什么?朗讀體會驚奇的語氣。
    展開想象,想一想父親會怎么想?交流。
    朗讀體會。
    (3)爸爸,衣服和書比,我更想要一本什么知識都有的書。---------
    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你從更想要中體會到什么?從中你知道羅蒙諾索夫是個怎樣的人?(對學習,對知識的熱愛。)
    朗讀這句話體會。
    理解黎明、浪潮的意思。
    #討論:一本書與一件皮衣哪一樣值錢?為什么羅蒙諾索夫選擇的是書?交流。
    (4)、齊讀羅蒙諾索夫一連竄的問題。
    說說他要的是一本怎樣的書?
    看了羅蒙諾索夫的問題,你是怎么想的?
    交流。教師點撥,引導,知識比什么都重要。
    (5)、這孩子真有出息!
    說說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你是怎么理解父親的這句話?重點理解出息。
    讀一讀課文1-3自然段,說說羅蒙諾索夫是個怎樣的人?
    說說父親為什么稱贊他的兒子有出息?
    自由地讀一讀,你覺得該怎么讀?指名讀-----評議------齊讀(讀出贊嘆的語氣。)
    三、感情朗讀第三自然段課文。(5分)
    1、齊讀第三段課文。
    2、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讀一讀。
    3、分角色朗讀。
    四、小結(jié)。(3分)
    學到這里,你知道了什么?令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五、作業(yè):(1分)
    完成作業(yè)本上1、2、3、4題。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回顧全文,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完成作業(yè)。
    教學過程:
    一、鞏固生字詞語。(10分)
    1、齊讀生字詞語。
    2、聽寫生字詞語。
    二、回顧全文。(15分)
    1、自由讀全文,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寫出了羅蒙諾索夫是個什么樣的人?
    2、有感情的朗讀全文。
    3、選擇你所感興趣的句子讀一讀。集體品一評讀的好不好?為什么?
    4、討論:如果老師要獎賞你一本書,你想要一本什么樣的書?
    5、分角色朗讀課文。
    分組讀集體讀表演讀
    6、你覺得班中誰是有出息的孩子,為什么?
    *7、現(xiàn)在,如果給你10元錢,你會用它干什么?
    三、指導作業(yè)(10分)
    1、照樣子寫詞語。
    狂風巨浪對風平浪靜
    顛簸對()
    小時侯對()
    黑夜對()
    懲罰對()
    2、用難道說話。
    難道
    3、用為什么和怎么提問?
    4、完成作業(yè)。
    我要上小學了教案 篇4
    1、我們借助圖片回憶,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多媒體)
    2、好,我們一起來復習上一節(jié)課學習的一自然段。請打開書,根據(jù)老師的問,用書中的話回答。細長的葫蘆藤上有著什么?花謝以后,又怎樣呢?那個人怎么做的?
    二、學習四自然段(多媒體)
    1、是的,這是一株長得非常好的葫蘆,這以后一定會長得更好吧,可結(jié)果,是怎樣的?請看圖(多媒體)。
    2、看了圖,你心里有什么感受?個讀,用讀表現(xiàn)出你的惋惜。齊讀。對比這樣的兩幅圖,你會產(chǎn)生什么樣的疑問?
    3、長得那么好的葫蘆,為什么會變黃、落了呢?你認為這個問題可以在哪些自然段找到答案呢?請你帶著這個問題,自讀2、3段,邊讀邊想。
    三、學習二、三自然段
    板書
    你知道主要原因是:1、葉子上長蚜蟲,他不治。2、鄰居勸他,他也不治。由此,你又產(chǎn)生了什么疑問?葉子上長蚜蟲,他為什么不治?他想些什么?這些問題可以在哪個自然段找到答案?請一個同學朗讀,聽聽、想想?,F(xiàn)在就請你們用這樣的符號勾出他想些什么?說些什么?他想些什么?個讀,訂正。齊讀,你怎么理解這句話?不怕,不在乎。怎么讀出不在乎的語氣呢?個讀、男生讀、齊讀。是的,他不在乎葉子上有蟲,他只在乎葫蘆。他為什么不在乎葉子上長蚜蟲呢?對,他在乎的只有葫蘆,他怎么說的?你從他的話中感受到什么?
    你具體從哪兒感受到他希望葫蘆長得快些?個讀、齊讀。
    還感受到什么?(長得大些)
    從哪兒感受到的?讀、齊讀。
    是的,他多希望葫蘆長得快些,長得大些呀,根本不管葉子上長蟲了。再讀他說的話,齊讀。
    你還從哪兒感受到他只乎葫蘆,盯著是什么意思?
    會抓關鍵詞,用這種神情來說一說,齊讀。
    對了,他不在乎葉子上長蚜蟲,他只在乎葫蘆。根本不去治葉子上的蟲。
    可鄰居勸他,他為什么不治,他是怎么說的?
    我請一個孩子讀三自然段,其余同學邊聽邊想。
    他怎么說的?個讀。
    齊讀,種葫蘆的人說了幾句話?分讀。
    你對哪句話影響最深?你從中體會到什么?分讀。
    這是種葫蘆的人在鄰居勸他時說的話,鄰居對他說什么呢?齊讀。引讀。
    如果是你聽了種葫蘆的人說的話,你會怎么勸告他呢?
    四、總結(jié)
    從這篇課文中,我們知道了這個人他的葫蘆開始長得那么好后,后來長了蟲,他不;鄰居最后才使葫蘆變黃落下來,這多可惜。
    好,再讀一遍課文,回憶內(nèi)容。
    五、練習
    這有一練習題,請同學們自己填空。
    板書:
    我要的是葫蘆
    葉子(長滿)葫蘆(可愛)
    ││
    長蟲───────落了
    ││
    長蟲───────落了
    我要上小學了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寫好“言、每、棵、怪、慢”6個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悟,體會種葫蘆人的心態(tài)。體會反問句,感嘆句及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2、學會帶著問題讀課文,讀中感悟,看圖與學文相結(jié)合。
    3、懂得當自己做錯事情時一定要聽別人的勸告。懂得做任何事
    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
    教學重點:
    1、寫好“言、每、棵、怪、慢”6個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悟,體會種葫蘆人的心態(tài)。體會反問句,感嘆句及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2、學會帶著問題讀課文,讀中感悟,看圖與學文相結(jié)合。
    教學重點:
    懂得當自己做錯事情時一定要聽別人的勸告。懂得做任何事
    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方法:
    通過讀讀、找找、想想、說說、編編、畫畫等方法讓學生充分閱讀,自主探究。另外,由于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學生很喜歡讀,因此,教學中采用不同形式的讀,如(自由讀、指名讀、齊讀、師讀生評價、分角色讀)再加上自主探究等學習方法能使學生更好的去理解含義深刻的詞語和句子。學生對課文的內(nèi)容以及所蘊含的道理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人物的神態(tài)、語言都通過看圖和朗讀得到充分的感悟。
    教學流程:游戲?qū)搿獙W習一、四自然段——學習第二、三自然段——拓展延伸
    教學課時: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游戲,激發(fā)興趣。
    1、課件出示找不同畫面。
    2、學生認真觀察圖片,找出不同。
    3、請學生帶著游戲中的仔細觀察和認真思考開始我們今天的學習。
    (設計意圖:激發(fā)興趣,為后文找出課文插圖的不同做好鋪墊。)
    二、開門見山,導入新課。
    1、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第14課《我要的是葫蘆》。
    2、學生齊讀課題,教師質(zhì)疑:從課題中你們讀懂了什么?
    3、學生自主交流。
    4、帶著自己的理解再讀課題。
    (設計意圖:自主交流從課題中讀懂了什么,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讓生更能體會種葫蘆人的心情。)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
    1、圖文結(jié)合,體會葫蘆的可愛。
    (1)、出示葫蘆圖片,引導學生評價葫蘆。(可愛)的葫蘆
    (2)、出示:(可愛)的葫蘆多么可愛的葫蘆哇!
    (3)、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比較感嘆句的語氣。(贊美)
    過渡:這么可愛的葫蘆,書中是怎樣描寫的?
    (4)、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體會葫蘆的可愛。
    (5)、指名朗讀描寫葫蘆可愛的語句,抓住重點詞語“細長的、滿、雪白的、可愛”;齊讀。
    過渡:這么可愛的葫蘆,同學們喜歡嗎?種葫蘆的人呢?
    2、朗讀體會種葫蘆的人對葫蘆的喜愛。
    (1)、出示:那個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引導學生體會“每天、幾次”這兩個詞語的表達效果。
    (2)、引導學生感情朗讀。
    (設計意圖:讓生從多次的朗讀中深深感受到種葫蘆的人對小葫蘆的喜愛之情。朗讀指導不需多講術語,只要引導孩子入情入境,身臨其境,感情自然會出來。)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
    1、出示:小葫蘆變黃了落了。
    小葫蘆慢慢地變黃了,一個一個都落了。
    2、學生讀中比較句子意思的不同。
    3、引導學生感情朗讀第四自然段,體會種葫蘆人的心情。(傷心)
    (設計意圖:通過朗讀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體現(xiàn)種葫蘆的人當時的心理活動。)
    4、多媒體出示文中兩幅圖進行比較,找出不同之處。
    ①人的表情不一樣:一是面帶微笑,一是滿臉驚訝。
    ②葫蘆的葉子不一樣:一是綠綠的葉子,一是枯黃的葉子,有的還有小孔。
    ③葫蘆不一樣:一是掛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過渡:找出了這么多的不同,同學門腦子里有什么疑問嗎?指名交流。(“這么可愛的小葫蘆,為什么會全落了呢?”)讓我們帶著這樣的問題朗讀課文的2、3自然段。
    (設計意圖:通過文中兩幅圖畫的比較,讓學生自主提出問題,緊緊抓住“這么可愛的小葫蘆,為什么會全落了呢?”進行展開教學,在學生的頭腦中留有充分思考的余地,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求知欲。)
    五、學習第二、三自然段,探究葫蘆落地之謎。
    (一)學習第二段
    1、種葫蘆的人看到葉子上長了一些蚜蟲,那個人是怎么想的
    (板書:一些蚜蟲變黃了)
    多媒體出示: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有幾個蟲子不用怕。
    師:誰知道這兩句話是什么意思?(指名)這兩個句子的意思是一樣的,你覺哪一句更能說明不可怕呢?請大家把這兩句讀一讀。
    2、是的,他要的是什么?不要什么?(要葫蘆不要葉子)我們來聽聽他是怎么說的?朗讀指導。(理解“盯著、自言自語”)
    3、是啊,他多希望葫蘆長得快些,長得大些呀,根本不管葉子上長蟲了。你聽了他的話,想對他說什么呢?(指名用自己的話說說)
    (二)學習第三段
    1、種葫蘆的人這樣做,難怪他的鄰居也實在看不下去了,來勸他。請大家讀第三段。畫出他不要葉子的句子。
    2、多媒體出示:葉子上的蟲還用治?
    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知道這話的意思嗎?這兩句的意思也是一樣的,你覺得哪個句子更加肯定地說葉子上的蟲子不用治呢?再讀讀這兩句。
    3、如果你是那個鄰居,接下去還會怎么勸告他呢?(指名)
    是啊,這么可愛的小葫蘆,為什么會全落了呢?任何植物的生長都要經(jīng)歷生根、發(fā)芽、長葉、開花、結(jié)果,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會互相影響。要想得到好果實,就要細心呵護每部分的生長。
    我們做事情也一樣,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不能只注重結(jié)果。板書:葉和果有聯(lián)系
    4、全班齊讀二、三段。
    5、分角色朗讀對話,說說你喜歡誰?為什么?
    6、朗讀全文。
    (設計意圖: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訓練,讓學生在讀中議,讀中悟,把課文的語言內(nèi)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采用課后的反問句和陳述句進行朗讀指導,使學生得到再認識,再創(chuàng)造,從而達到理解、積累、感悟文本之目的。教學中設緊緊圍繞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有效性得到了加強。)
    六、拓展延伸。
    1、想一想:學了這篇課文你明白了什么?種葫蘆的人看到葫蘆都落了,他會想些什么?
    2、編一編:第二年,那個人又種了一些葫蘆……
    (設計意圖:通過指導學生續(xù)編故事來內(nèi)化課文中的語言,這樣對他們進行一次人文教育,既鍛煉了學生的思維,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
    3、畫一畫:你能畫出長大后的葫蘆嗎?
    七、寫字指導
    1、出示“言、每、棵、怪、慢”6個字
    2、指導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
    言和每為獨體字,后3個字為左右結(jié)構的字。
    結(jié)合“母”字指導“每”字的筆畫順序,師范寫
    “言”字第一橫長,下面兩橫短。
    復習“忄”的寫法,師范寫“慢”
    3、生描紅書寫
    4、點評
    八、板書設計:
    14我要的是葫蘆
    綠葉小花小葫蘆
    一些蚜蟲變黃了
    蚜蟲更多了都落了
    葉和果有聯(lián)系
    (設計意圖:板書是根據(jù)學生理解課文時出示的,這樣能讓學生知道葫蘆葉子與果實的關系,明白事物之間相互聯(lián)系的過程。學習第一自然段,板書第一行。學習第二、三自然段,板書第二行。學習第四自然段,板書第三行??偨Y(jié)全文,板書第四行。)
    我要上小學了教案 篇6
    羅蒙索諾夫是俄國的科學家。他出生在一個漁民家庭里,十二歲時,就跟著父親乘船出海打魚。白天,他幫著父親打魚或者曬網(wǎng);晚上,他躲在板棚里看書。
    有一天,羅蒙索諾夫和他父親出海捕魚,忽然海上掀起了狂風巨浪,船上的帆篷被吹落了。羅蒙索諾夫不顧一切,爬上搖晃的桅桿,很快地把吹落的帆篷扎牢,漁船這才恢復了平穩(wěn)??耧L過去了,父親走到他身邊,拍拍兒子結(jié)實的肩膀,笑著說:
    “孩子,我要獎賞你的勇敢,給你買件鹿皮上衣?!?BR>    羅蒙索諾夫搖搖頭說:“我不想要?!?BR>    父親問他:“那么,你想要什么呢?”
    “我要一本書!”羅蒙索諾夫懇切地回答說。
    “難道一件鹿皮上衣還比不上一本書嗎?”父親驚奇地反問了他一句。
    但是,羅蒙索諾夫仍然懇切地說:“爸爸,我想要一本什么知識都有的書。比方,天上的星星為什么不會掉下來?為什么黑夜過去就是黎明?海上的浪潮又是怎么回事?”
    他父親和水手們聽了都點點頭,瞧著他那雙明亮的眼睛,夸獎說:“這孩子真不錯,有出息!”
    我要上小學了教案 篇7
    學習目標:
    1.會認葫、蘆、藤、哇、盯、鄰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感嘆句的不同語氣。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
    學習重點:
    有感情朗讀,領悟寓意。
    課前準備:
    制作課文插圖課件。
    學習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看過動畫片《葫蘆兄弟》嗎?今天我們學習一個有關葫蘆娃的故事,故事的題目就叫:我要的是葫蘆。(板書課題,齊讀)
    (二)指導看圖,觀察,比較:
    首先請同學們看兩張葫蘆娃的圖片,找一找,這兩張圖片有哪些不同的地方?(課件出示兩幅圖,比較、說話師相機板書)
    (三)設疑、朗讀感悟:
    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把整個故事讀一讀,并找一找,故事的哪一段是寫第一幅圖的,哪一段是寫第二幅圖的。(讀讀、找找)
    1.找到了嗎?朗讀學習第1段
    (1).請同學們認真地把第一段讀兩遍,看看誰能把這三個詞組補充完整。
    出示:
    細長的
    雪白的
    可愛的
    (2).填得多好啊!來,一起讀讀。(指導讀詞組,并結(jié)合識字葫、蘆、藤)除了葫蘆藤,你還知道哪些藤?(指名說)
    (3).這么可愛的小葫蘆,誰愿意來讀一讀?(指導有感情朗讀第一段,句中結(jié)合學習哇)]
    2.可愛的小葫蘆最后怎樣了呢?指導有感情朗讀第四段
    設疑:讀了這兩段話,你有什么問題想問嗎?(鼓勵學生自由提問)
    3.學們問得真好!現(xiàn)在就請大家?guī)е鴨栴}讀讀故事的第二、三段。指導有感情朗讀第二、三段,領悟寓意
    (1).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練讀第二、三段。
    (2).指名說說為什么可愛的小葫蘆最后會掉下來呢?
    提示:同學們說得真不錯!想聽聽葫蘆兄弟是怎么說的嗎?(課件出示:葫蘆兄弟的話)
    (3).討論:聽了葫蘆兄弟的話,誰能把剛才的問題回答得更好呢?指名說
    (4).指導有感情朗讀第二、三段。(結(jié)合學習盯、鄰)
    師范讀生模仿讀多種形式練讀
    你們喜歡這個種葫蘆的人嗎?為什么?
    (四).遷移運用聽故事,說道理
    從前,有一只勤勞的啄木鳥常常去給森林里的大樹治病、捉蟲。有一棵大樹卻總是懷疑啄木鳥沒安好心,以為啄木鳥看起來是捉蟲,其實是存心想要破壞自己美麗的皮膚。啄木鳥一次又一次耐心地給它講蟲子的危害,可是都沒有用。后來,啄木鳥真的不再來捉蟲了。最后,大樹的樹心被蟲子蛀爛了,成了一棵枯樹。
    我要上小學了教案 篇8
    一、教材分析
    這次看圖寫話訓練,安排了三幅圖。在三幅圖中重點是觀察第2、3幅圖,啟發(fā)想象圖畫中主要人物小鋼是怎么想的,他為什么會這樣想。
    在語言訓練方面,著重于把句子寫通順。
    二、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有重點地觀察圖畫,能發(fā)揮想象,按事情發(fā)展順序?qū)懸欢瓮樀脑挕?BR>    2.知道要愛護小鳥。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1.啟發(fā)學生根據(jù)圖意展開合理想象。
    2.能把句子寫通順。
    教學難點:啟發(fā)學生根據(jù)圖意展開合理想象。
    四、教學準備教學掛圖
    五、教學時間:2課時
    第1課時
    (一)教學目標
    1、看圖,能整體把握每幅圖的主要內(nèi)容。
    2、通過討論,指導學生能逐幅看圖說清楚意思。
    (二)教學過程
    1.揭示課題,提示學法。
    今天的習作訓練課是看圖寫話??磮D寫話的一般步驟是看、想、說、寫??词侵缚辞宄嬅?,了解畫面主要內(nèi)容;想是指根據(jù)圖上事物間的聯(lián)系,仔細想想圖意;說是指把看到的、想到的內(nèi)容說出來;寫是指把說過的內(nèi)容寫成文章。
    2.初次看圖,整體感知。
    (1)三幅圖編上序號。
    (2)圖中有哪些人?三幅圖中都有誰?
    (3)他開始干什么?后來又把小鳥怎樣了?
    (4)連起來說一說。
    3.仔細看圖,說清圖意。
    (1)看第一幅圖。
    ①小鋼怎么會有一只烏的?
    ②小鋼怎么做的?
    ③小鋼玩得怎么樣,(從動作、神態(tài)上觀察)
    ④小鳥怎么樣?(從動作、神態(tài)上觀察)
    ⑤連起來說一說。
    (2)帶著問題看第2、3幅圖,同桌討論:
    ①小鋼玩鳥時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②小鋼想到了什么?
    ③最后,小鋼怎么做的?
    ④同桌互說上述內(nèi)容。
    ⑤指名連起來說。
    4.看看圖畫,整體練說。
    先各自練說,再指名說,注意及時講評。
    第2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啟發(fā)學生想象,使學生明白小鋼會怎樣想,為什么會這樣想。
    2.看圖說話。
    3.寫出短文。
    (二)教學過程
    1.指導審題。
    (1)出示課題。
    (2)我要找媽媽這句話是誰說的?是在怎樣的情況下說的?
    (3)小鋼聽了這句活會怎么想?
    2.啟發(fā)想象。
    (1)逐幅看圖,逐幅說說小鋼會怎樣想,為什么會這樣想。
    (2)小組討論。
    (3)小組匯報:小鋼是怎樣想的?
    (4)結(jié)合第1課時觀察結(jié)果,把3幅圖的意思連起來按事情發(fā)展順序說清楚。
    3.把剛才說的內(nèi)容寫下來,注意語句通順,教師巡回指導。
    4.簡要講評。
    我要上小學了教案 篇9
    一、 區(qū)域名稱:喜洋洋工作室
    (一) 芝麻開門
    目的:
    通過開啟大門、解讀任務、完成任務等一系列游戲,培養(yǎng)幼兒做事的堅持性,提高幼兒的責任意識。
    材料提供:
    在墻面上布置用KT板做的1O扇上了鎖的門并編上1~10的號碼,每扇門上貼一首古詩,門內(nèi)藏一份任務書(圖文結(jié)合形式),每份任務書上設計三個游戲任務。
    操作提示:
    1.尋找與門鎖相匹配的鑰匙打開門(在此過程中可念念貼在門上的古詩),領取任務書。
    2.閱讀任務書,根據(jù)任務書提示逐一完成游戲任務,并領取相應的獎品。
    3.司以上單獨或與朋友合作游戲。
    例:任務書
    第1關:請你想辦法量一量午睡室的小床有多長。
    第2關:請你破譯3位好朋友的電話號碼,記在自己的聯(lián)系本上。
    第3關:請你畫出積木的輪廓,并量一量它的長度。
    獎項設計:
    1.全部完成三關任務的小朋友得一枚大五角星。
    2.完成兩關的小朋友得一枚大愛心。
    3.完成一關的小朋友得一枚小愛心。
    4.一關都沒有完成的小朋友繼續(xù)努力哦!
    (二) 棋類游戲
    1.苗苗棋
    目的:
    初步了解一年級小學生的爭章活動,體驗合作游戲的快樂。
    材料投放:
    將起點、終點標志,小學生各種獎章的圖文介紹(如大雁章、熊貓章、白鴿章、孔雀章、海豚章、蜜蜂章)以及相應的進退規(guī)則等制成圖片,貼在泡沫墊板上。
    操作提示:
    (1)兩兩合作,將泡沫墊板任意連接成苗苗棋譜(注意起點與終點的擺放位置)。
    (2)兩人以自身為棋子,輪流擲骰子,根據(jù)骰子上的點子數(shù)及棋譜上的圖文提示走步(如“上課大膽發(fā)言”得熊貓章——進一步;“亂扔果皮紙屑”取消白鴿章——退一步等),先到達終點者獲勝,并記錄游戲結(jié)果。
    2.銀行棋
    目的:
    能根據(jù)棋譜規(guī)則游戲,提高加減運算能力。
    材料投放:
    自制棋譜、骰子、棋子以及1元、2元、5元的錢幣,記錄表格—份。
    操作提示:
    (1)每人領取1O元錢幣,選擇一枚棋子擲骰子行進,并根據(jù)棋譜上的獎罰規(guī)則進行相應的錢幣加減換算。
    (2)到達終點者各自算出最終剩余的錢幣數(shù)目,多者為勝,并記錄結(jié)果。
    二、區(qū)域名稱:麥兜小學
    (一) 友誼互聯(lián)網(wǎng)
    目的:
    通過破譯電話號碼的活動,初步學習簡便的加減口算方法,梳理和提升加減口算經(jīng)驗。
    材料投放:
    在墻面上張貼每位幼兒的自畫像以及自編的電話密碼,小記錄本筆。
    操作提示:
    1.按同伴自編的電話密碼進行加減運算,得出其電話號碼并記錄結(jié)果。
    2.按班級留存的幼兒電話簿檢驗破譯結(jié)果,和同伴比賽,看誰破譯速度快。
    (二) 小學生的好朋友
    目的:
    了解小學一年級學生所用的物品種類,練習快速、有條理地整理書包、文具盒。
    材料投放:
    1.文具盒、書包的大圖片以及書本、玩具、文具、水壺、餐巾紙等物品的小圖片,用貼絨材料把這些圖片貼到墻上。
    2.書包、文具盒、書本、橡皮等學習用品。
    操作提示:
    1.在墻面上操作,將相應的物品圖片粘貼到“書包”內(nèi)或“文具盒”內(nèi)。
    2.嘗試有序地整理實物文具盒,并能根據(jù)課程表學習整理小書包。
    (三) 模擬小課堂
    目的:通過角色扮演萌發(fā)對入小學的向往之情。材料投放:
    1.小學生用的課桌椅,課程表,一年級課本,文具盒,小書包,綠領巾,隊長標志。
    2.下課十分鐘體驗區(qū)(在走廊一角提供繩子、羽毛球拍等游戲材料)。
    操作提示:
    1.自主選擇“模擬小課堂”活動(5~6人為宜),推選小老師一名,并競選班長、隊長(選中者戴綠領巾、隊長標志)。
    2.模擬小學生上課,可依據(jù)課程表由小老師組織活動(如:語文——閱讀識字,數(shù)學——加減法速算,美術——折紙比賽等),并進行下課十分鐘體驗(做課間操、跳繩、踢毽子……)。
    三、區(qū)域名稱:小叮當作坊
    (一) 特別的禮物
    目的:
    1.制作美觀、有意義的卡片、名片、手工作品、寫一封特別的信或畫一幅有關小學的意愿畫等,用于留念、同伴間相互贈送或送給弟弟妹妹。
    2.體會感謝和祝福他人的特別方式,激發(fā)幼兒和同伴、幼兒園之間的深厚感情。
    材料投放:
    美工紙,繪畫紙,折紙步驟圖,裝飾材料,花邊剪刀,壓圖機,雙面膠等。
    操作提示:
    1.了解離園紀念卡、名片等的用途。
    2.有針對性地想象制作(如幼兒園景色、好朋友畫像……)。
    3.展示作品,分享經(jīng)驗。
    四、區(qū)域名稱:皮卡丘樂園
    (一)我心中的小學
    目的:
    激發(fā)幼兒對小學生活的向往之情,提高合作能力。
    材料投放:
    各種積木、牛奶盒、牙膏盒、廢舊紙箱,等等。
    操作提示:
    1.在參觀過小學、了解小學校園主要設施的基礎上利用積木搭建心中的小學。
    2.利用廢舊材料裝飾“校園”,如用自制的小樹、花朵等綠化“校園”。
    五、區(qū)域名稱:雀之林舞臺
    (一)快上一年級
    目的:
    練習敲打各種節(jié)奏,表演與幼兒園畢業(yè)以及上小學有關的音樂作品,感受音樂的美妙,加深對小學的向往之情。
    材料投放:
    自制小樂器(裝有米、豆子等的罐子、瓶),打擊樂器,節(jié)奏卡,小舞臺背景,話筒,紗巾,彩珠等,錄音機,音樂磁帶《快上一年級》《媽媽的眼睛》等。
    操作提示:
    1.自己組合節(jié)奏卡,并嘗試用各種小樂器敲打節(jié)奏。
    2.自由編排節(jié)目單,大膽合作表演。
    3.可與“模擬小課堂”銜接,在“下課十分鐘”作互動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