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而且是人類的模范。在每天進入課堂授課時,教師早早就會準備好教案課件。通過撰寫教案能為青年教師提供更多的經驗,你是否寫起教案來就毫無頭緒?也許以下內容“通用版六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學反思范文”合你胃口!請閱讀后分享你的朋友!
通用版六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學反思范文【篇1】
新課標把學生的學習方式的改變放在了相當重要的位置,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就應該創(chuàng)設平臺,創(chuàng)造和諧、輕松的課堂氛圍。
書本的例題是列式計算14/153/10接著又問:會計算嗎?學生們又說:會。接下來先請學生獨立計算,然后再四人小組合作交流自己的計算方法。匯報結果時,有的小組說因為整數(shù)除以分數(shù),分數(shù)除以整數(shù)的計算方法都是等于乘以這個數(shù)倒數(shù)。我們認為分數(shù)除以分數(shù)的計算方法也等于乘以這個數(shù)倒數(shù)。所以14/153/10=14/1510/3=28/9(平方米)有的小組說我們把除數(shù)是分數(shù)的轉化成整數(shù),然后再進行計算,14/153/10=(14/1510/3)(3/103/10)=28/91=28/9(平方米)
通過交流討論,最后得出分數(shù)除以分數(shù)的計算方法是除以分數(shù)等于乘以這個分數(shù)的倒數(shù)。然后,再和前面學的整數(shù)除以分數(shù),分數(shù)除以整數(shù)聯(lián)系起來,得出統(tǒng)一適用的分數(shù)除法的法則是甲數(shù)除以乙數(shù)(0除外),等于乘以乙數(shù)的倒數(shù)。
在這一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尊重,他們從被動的接受知識變成了主動探索,合作探索新知。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討論,在討論中享有發(fā)言權,可把自己的觀點,想法告訴同學們,同時也可以傾聽其他同學們的意見。通過兩次小組合作交流,使學生在更深層次上認識所學的內容,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通用版六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學反思范文【篇2】
1、確實復習課是很難上的一種課型,很容易給人單調、乏味的感覺,學生厭煩,老師沒勁。這次的數(shù)學課是一節(jié)運算律的復習課。班上學生已經基本掌握了運算律的運用。提問時,學生很快回答出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分配律的字母公式。在學生練習中也證明了學生對基本運算律的運用掌握的不錯,只是乘法對加法的分配律掌握的不太好,因此我在復習中增加了一個有趣的小故事,用來幫助學生記憶,事后證明學生掌握的不錯。
2、這節(jié)課我以學生為主,讓學生自己回憶規(guī)律、公式,并且對學生自己做得題目也讓他們自己分析、講解、評價。學生參與積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這節(jié)課也有不足之處,學生說的多了,留給學生練習的時間就相對減少了,這節(jié)課只是把書上的練習剛好做完,沒有時間補充新的題目。今后要想辦法盡量彌補這個不足,充分利用時間給學生在課堂上練習的機會。
通用版六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學反思范文【篇3】
《利息問題》教學反思
從學生的生活現(xiàn)狀入手,提問他們對壓歲錢的處理方式,令人吃驚的是沒有一個人選擇存銀行。所以當即就布置雙休日讓家長帶去存100元,自主操作,并利用所學計算電腦生成的利息是否正確。
由于已經布置學生昨天查好現(xiàn)在的利率狀況,所以后面的教學很簡單:講解幾個名詞的意義,學生舉例說說自己的理解,例題,練一練。其間絕大部分學生都是按照書上的表格,查詢了一年期、二年期、三年期、五年期的利率,按說作業(yè)已經完成了,但譚欣龍還查了三個月期、六個月期以及活期的利率,這種主動學習的精神一旦形成習慣,將會有無窮的活力,難怪這個孩子的數(shù)學總是那么拔尖。
這部分的內容有兩個問題,一是計算。因為老教材還要算5%利息稅,所以計算稍微有些繁瑣,這樣學生的錯誤率就高了。二是告知月利率時,學生不知道要乘月數(shù)。特別是告訴半年期利率時要乘0.5,而月利率時要乘月數(shù),學生很是容易混淆,概念也比較難以理解。
通用版六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學反思范文【篇4】
1、注重數(shù)學術語表述的明確性
教學中讓學生體會、理解“變大”與“放大”含義的上不同時,教師把圖片先進行“變大”后再“放大”,讓學生有直觀的體驗,再直觀體驗的基礎上,教師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放大的含義,學生因為是第一次接觸,不能準確地用數(shù)學的語言來表述清楚,這里就需要教師用標準的數(shù)學術語指出:“現(xiàn)在的圖片形狀與原來的相同,只是圖片的尺寸變大了,這樣改變圖片的大小,我們數(shù)學上稱為把圖片放大”,學生有了明確的術語指出“放大”的含義,就會從直觀的體驗升華到理性的認識,便于學生在思維中建立好“放大”的概念。
2、注重教學磨到細微變化處
在練習“試一試”教學中,學生在練習把三角形按2:1放大后,教師應細心觀察學生所畫情況,雖然有部分學生在畫前有了教師對三角形特征地提示后知道三角形按2:1放大的后,不僅底和高會按2:1放大,第三條斜邊也會按2:1放大,但大部分學生沒有直觀的進行驗證,只有空談的概念是沒有辦法在頭腦中形成強烈的直觀意識的,所以對與放大和縮小是把條邊的放大和縮小體驗不深刻,不利于對放大和縮小含義的理解,不利于對比例含義建立。
教學時,圖片原來的長是8厘米,寬是5厘米;放大2倍后的圖片長是16厘米,寬是10厘米。但實際上格子比較大,圖片的邊又在格子上,使得學生要得到放大后圖片的長和寬有一定的困難,如果我細細研究一下,把數(shù)據(jù)相應調小,也就不會出現(xiàn)得到數(shù)據(jù)比較難,不利于學生觀察的狀況了,也節(jié)約的時間,讓課堂的學習效率更為有效了。
3、注重教學隨機變化
在教學新授中當圖片原來的長是8厘米,寬是5厘米;放大2倍后的圖片長是16厘米,寬是10厘米。當時我第一次把圖片的長放和寬放大相應的倍數(shù)時,沒有放大到2倍,當時可以作為讓學生初步感知,教師提到那如果在進行放大呢?放大到2倍時,觀察一下現(xiàn)在的長、寬與原來長、寬的變化,適當?shù)恼{整教案靈活的處理,第一次讓學生初步體驗,第二次放大學生有了第一次的體驗,第二次就更易感知了,教學也就順理成章了。
通用版六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學反思范文【篇5】
教學了《納稅》這一內容,課后回想起來,這節(jié)課有好的地方,也有需要改進的地方。課開始我在黑板上用紅粉筆寫了一個大大的“稅”字,問同學們:看見這個字你想到了什么
生:想到了開商店要交稅、開飯店要交稅,工商人員要收稅。我又問國家收稅有什么意義呢?學生們各抒己見,收稅的錢可以辦學校、可以修路、可以修洛浦公園、可以給大家安裝健身器材,一句話可以建設我們的國家。納稅的導入以及稅收的意義這個環(huán)節(jié)我覺得進行的比較滿意。
有一個環(huán)節(jié)課后想來需要改進。有關計算技巧。
在練習環(huán)節(jié),學生計算書上練習三十二第三題時列算式:250000×5%×12,在指導學生進行有關百分數(shù)計算時,我告訴學生一般情況下,把百分數(shù)化成小數(shù)(即:方法一)。此種算法,學生在把百分數(shù)化小數(shù),特別是百分數(shù)的分子小于10時化小數(shù),非常容易出錯。如果改成方法二,計算時把250000縮小100倍,把5%去掉%擴大100倍,結果不變,計算起來也簡便多了。
方法一:250000×5%×12
方法二:250000×5%×12
=250000×0.05×12
=2500×5×12
=150000(元)
小編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