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案《9加幾》(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夠熟練掌握5、4、3、2加幾的20以內(nèi)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正確熟練地進行口算.
2.培養(yǎng)學生利用9、8、7、6加幾的計算方法學習5、4、6、2加幾的遷移能力.
3.滲透統(tǒng)計思想,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和認真負責的品質(zhì).
教學重點
使學生熟練掌握5、4、3、2加幾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使學生悟出5、4、3、2加幾的最好的計算方法就是交換加數(shù)的位置,想大數(shù)加小數(shù).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開火車口算:
2.揭示課題
師:剛才我們所做的口算第一個加數(shù)都是幾?9、8、7、6加幾的進位加法題目同學們已經(jīng)會算了,那么5、4、3、2加幾的題目怎樣計算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個問題.
二、指導探索.
1.教學例1.
師:小明的媽媽買了5個蘋果,8個梨,你能幫小明算一算媽媽一共買了多少個水果嗎?
問:怎樣列式?為什么用加法?(板書:)
問:得數(shù)是多少?你是怎么算的?
學生交流,老師板書,總結算法.
(1)
(2)
想:
所以:
問:還有別的方法嗎?
師:(1)是用什么方法計算的?(湊十法)
(2)是怎么想的?(交換加數(shù)的位置,想大數(shù)加小數(shù))
板書:
師:請你試著算一算這道題.
學生試做以后進行交流.
問:誰來說一說自己是怎么算的?誰和他的算法不同?
指名回答.
師:同學們知道用不同的方法計算5加幾的題目,那么4加幾、3加幾的題目怎么做呢?
2.教學例2.
板書:
師:請你試著做一做.
全班交流.
師:誰來說一說自己是怎么算的?
板書:
(1)
(2)
想:
小學教案《9加幾》(篇2)
教學目標
1.運用已學會的湊十法學習7加幾的進位加法,并能正確計算.
2.初步培養(yǎng)學生抽象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7加幾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迅速地口算.
教學難點
理解掌握兩種計算方法.
教具準備
布娃娃圖片(例1圖)、移動7加幾的數(shù)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復習數(shù)的組成:
2.板演:
8+5=8+7=
9+5=9+7=
8+6=
3.口算:
7+()=107+3+4=
7+3+1=7+3+2=
7+3+3=
提問:7加幾等于10?
二、學習新課.
啟發(fā)談話:我們已經(jīng)學會了9加幾、8加幾的進位加法,同學們是用什么方法算得又對又快?(用湊十法)對!用湊十法來計算,誰能告訴大家9加幾怎樣湊十?(9和1湊成十)8加幾怎樣湊十?(8和2湊成十)那7加幾呢?(7和3湊成十)你們真聰明,7加幾還沒學,你們就知道了用7和3湊成十來計算,今天我們就來學習7加幾的題.(板書課題)
1.教學例1.
(1)出示娃娃圖:先貼出7個紅色布娃娃,再貼出5個黃色布娃娃.
師說:誰能看圖編一道加法應用題.
指名學生編題:有7個紅色布娃娃,5個黃色布娃娃,一共有多少個布娃娃?
師問:根據(jù)同學們編的題,應該怎樣列式?怎樣算?(板書:7+5=12)
師問:7+5=12你是怎樣想的?
老師指名一個同學到前面邊口述邊演示想的過程.
老師指布娃娃圖說:我們看到7,想到了3,于是就要先把5個黃色布娃娃分成3個和2個,7個和3個湊成10個,10個再加剩下的2個,等于12個.
(2)誰能看算式把想的過程再說一遍?學生說老師連線:
師問:為什么要把5分成3和2?
2.教學例2.
想一想:
7+4=□7+6=□7+7=□
師說:我們不看圖、不擺實物,這幾道題誰會算?
自己小聲說怎樣想.兩人一組悄悄算.
指名說:7+4=□怎樣想.
7+6=□怎樣想.
7+7=□怎樣想?
師說:你們真聰明,不用看圖、不用擺實物、運用湊十法很快就把這幾道題算出來了.
3.教學例3.
怎樣想能很快說出得數(shù)?
7+8=□7+9=□
引導學生這樣想:你們學過9+8=17,8+9=17這兩道題嗎?
為什么9加8得17,8加9也得17?
(因為調(diào)換兩個加數(shù)的位置,得數(shù)不變)
師問:你們算過8+7,9加7的題嗎?看到7+8,7+9這兩道題怎么想?
想:8加7等于15,7加8也等于15.
想:9加7等于16,7加9也等于16.
師說:對,用交換加數(shù)位置的方法來計算更簡便,就不用湊十了.這樣能很快說出得數(shù).
齊讀黑板上的式題.
小學教案《9加幾》(篇3)
教學目標
1.運用已學會的湊十法學習7加幾的進位加法,并能正確計算.
2.初步培養(yǎng)學生抽象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7加幾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迅速地口算.
教學難點
理解掌握兩種計算方法.
教具準備
布娃娃圖片(例1圖)、移動7加幾的數(shù)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復習數(shù)的組成:
2.板演:
8+5=8+7=
9+5=9+7=
8+6=
3.口算:
7+()=107+3+4=
7+3+1=7+3+2=
7+3+3=
提問:7加幾等于10?
二、學習新課.
啟發(fā)談話:我們已經(jīng)學會了9加幾、8加幾的進位加法,同學們是用什么方法算得又對又快?(用湊十法)對!用湊十法來計算,誰能告訴大家9加幾怎樣湊十?(9和1湊成十)8加幾怎樣湊十?(8和2湊成十)那7加幾呢?(7和3湊成十)你們真聰明,7加幾還沒學,你們就知道了用7和3湊成十來計算,今天我們就來學習7加幾的題.(板書課題)
1.教學例1.
(1)出示娃娃圖:先貼出7個紅色布娃娃,再貼出5個黃色布娃娃.
師說:誰能看圖編一道加法應用題.
指名學生編題:有7個紅色布娃娃,5個黃色布娃娃,一共有多少個布娃娃?
師問:根據(jù)同學們編的題,應該怎樣列式?怎樣算?(板書:7+5=12)
師問:7+5=12你是怎樣想的?
老師指名一個同學到前面邊口述邊演示想的過程.
老師指布娃娃圖說:我們看到7,想到了3,于是就要先把5個黃色布娃娃分成3個和2個,7個和3個湊成10個,10個再加剩下的2個,等于12個.
(2)誰能看算式把想的過程再說一遍?學生說老師連線:
師問:為什么要把5分成3和2?
2.教學例2.
想一想:
7+4=□7+6=□7+7=□
師說:我們不看圖、不擺實物,這幾道題誰會算?
自己小聲說怎樣想.兩人一組悄悄算.
指名說:7+4=□怎樣想.
7+6=□怎樣想.
7+7=□怎樣想?
師說:你們真聰明,不用看圖、不用擺實物、運用湊十法很快就把這幾道題算出來了.
3.教學例3.
怎樣想能很快說出得數(shù)?
7+8=□7+9=□
引導學生這樣想:你們學過9+8=17,8+9=17這兩道題嗎?
為什么9加8得17,8加9也得17?
(因為調(diào)換兩個加數(shù)的位置,得數(shù)不變)
師問:你們算過8+7,9加7的題嗎?看到7+8,7+9這兩道題怎么想?
想:8加7等于15,7加8也等于15.
想:9加7等于16,7加9也等于16.
師說:對,用交換加數(shù)位置的方法來計算更簡便,就不用湊十了.這樣能很快說出得數(shù).
齊讀黑板上的式題.
4.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7加幾的進位加法,一共6道題.這6道題中是用兩種方法來計算的,第一種用湊十法;第二種用交換加數(shù)的方法來計算.同學們在計算當中,要認真審題,見到大數(shù)加小數(shù)的題,就用湊十法計算;見到小數(shù)加大數(shù)的題,就用交換加數(shù)的方法計算.
三、鞏固反饋.
1.口算,并說想的過程:
7+3+1=7+3+3=
7+4=7+6=
7+3+4=7+3+2=
7+7=7+5=
7+5=9+7=8+7=
7+6=7+9=7+8=
2.移動7,每次加上卡片上的數(shù).(學生舉數(shù)字卡片回答)
3.猜一猜,蘋果代表多少?
7+7=8+7=7+6=
7+5=7+8=7+4=
9+7=8+9=
7+9=8+6=
4.先說出得數(shù),再寫算式:(寫在練本上)
教案點評:
學生學過9加幾、8加幾之后,對用湊十法計算已基本掌握了.因此在設計教案時,要放手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
教學例1時,讓學生到前面來進行直觀演示,突出7加幾時,要把后面的加數(shù)分成3和幾,7和3湊成10.教學例2時,多讓學生想一想怎樣算,講一講想的過程,在講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簡縮思維過程,從而培養(yǎng)學生抽象思維能力.教學例3時,重點講清利用交換加數(shù)的方法來計算.使學生知道計算20以內(nèi)進位加法時有兩種方法.做題時,要認真審題,分出什么樣的題用湊十法,什么樣的題用交換加數(shù)的方法.這對一年級兒童來說,不太容易掌握.老師要多加指點.
鞏固反饋的練習題分三層進行練習,第一層是基本練習,熟悉掌握湊十法.第二層是算得快,要求學生集中精力能熟練地進行口算.這一層的要求提高了.第三層要求全體動筆把算式寫在練習本上.
典型例題
例1.7+8=□
分析:此題可以用湊十法來計算,即7和3湊成10,把8分成3和5,7加3得10,10再加5得15,但這樣算速度較慢.一般用湊十法計算時,都是看大數(shù),拆小數(shù).
在計算小數(shù)加大數(shù)的進位加法時,要想很快算出得數(shù),最好利用交換加數(shù)位置的方法,想大數(shù)加小數(shù).
解:7+8.
例2.計算下面各題.
分析:3個小題都用湊十法計算.對有的題目還可以靈活用別的方法.
,,所以.
,因為比多加了2,所以和也比多2,是14.
,因為,所以.
解:
例3.
分析:每一小題都是要填出另一個加數(shù).這些題都是7加幾,因此要運用熟練的7加幾的口算來填()里的數(shù).
,想7加幾得17,因為,所以()里填10.另兩小題思考方法相同.
解:
小學教案《9加幾》(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直觀教學,學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掌握9加幾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迅速地口算.
2.通過學習,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9加幾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迅速地口算.
教學難點
理解掌握計算方法.
課前準備
教具:幻燈、磁鐵小黑板、小棒、圓片.
學具:小棒、圓片、11~20各數(shù)的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復習數(shù)的組成.
口答:幾可以分成1和幾.
2.連算.
9+()=10
9+()=10
10+3=()
10+7=()
9+1+4=
9+1+5=
9+1+9=
9+1+6=
提問:9加幾等于10?
板書:9+(1)=10
啟發(fā)談話:我們把9加1等于10換一種說法,可以說成9和1湊成10.(指名學生說)第二題都是10加幾就是十幾.這節(jié)課我們要用9和1湊成10的方法,也就是湊十法來計算9加幾的題.(板書課題:9加幾)
二、學習新課.
1.教學例1.
投影出示皮球圖.
引導:
(1)這是一個盒子,盒子里面有多少小格?(有10個小格)
(2)現(xiàn)在老師要往盒里放一些紅皮球.師:誰能一眼看出放了多少個皮球?(老師用投影片演示往盒里放9個紅皮球.)
(3)你是怎么一眼看出放了9個紅皮球?
(4)盒子外面有幾個綠皮球?
(5)要求盒里盒外一共有多少個皮球,怎樣列式?
板書:9+2=11
(6)9個紅皮球加2個綠皮球,請同學們想想怎樣移動就能很快知道一共是11個皮球?
老師邊演示,邊說:我們先把2個綠皮球分成1和1,然后,把這1個綠皮球放到盒子里裝滿了,正好湊成10,9和1湊成10,10再加剩下的1就是11.這種方法就是湊十法.
師說:請一個同學把這道題的計算過程和想的方法完整地說一遍.
學生邊說,老師邊在式子上用連線表示:
再請幾個同學說計算過程.
提問:9加2時,為什么要把2分成1和1?(因為9和1湊成10,所以要把2分成1和1)
2.教學例2:擺一擺,算一算.
(1)出示9+3=□
師生共同擺小棒.
左邊擺9根綠色小棒,右邊擺3根紅色小棒.(老師在磁鐵黑板上擺)
引導:
①要求一共有多少很小棒,怎么列式?
板書:9+3=
②9根和3根合起來是多少根?怎樣移動小棒就能使我們一眼看出一共是多少根?
請同學們移動自已擺的小棒.
③指名一個同學到前面移動老師擺的小棒.
④要求說出移動過程:先把3根紅色小棒分成1和2,把這1根和9根綠的湊成10根,10根再加剩下的2根,就是12根.
⑤9加3這道題怎樣想?
指名說,老師連線.
提問:9加3時為什么要把3分成1和2?
(2)出示9+7=□
師生共同擺圓片:左邊擺9個黃圓片,右邊擺7個紅圓片.
○○○○○●●●
○○○○●●●●
引導:
①誰能看圖列出一道加法算式?
板書:9+7=
②9加7等于多少,請同學們移動自己的圓片.
③誰能說一說移動圓片的過程?
④誰能看算式把想的過程說一說?
板書:
提問:9加7時,為什么要把7分成1和6?
3.教學例3:邊擺邊算.
9+4=□9+8=□
(1)師說:請同學們擺小圓片計算9+4=□,9+8=□要邊擺邊說計算過程.然后把得數(shù)填在書上.
(2)小結.剛才我們計算的這幾道題都是從第二個加數(shù)里分出一個1和9湊成10,10再加剩下的幾就是十幾.
4.教學例4:想一想.
9+5=□9+6=□9+9=□
師說:如果我們不看圖、不擺實物,你們能不能很快說出這幾道題的得數(shù)?
先讓學生自己算一算.
指名說得數(shù),老師板書.
提問:9+5=14你是怎樣想的?
9+6=15你是怎樣想的?
9+9=18你是怎樣想的?
齊讀黑板上的式題.
三、小結.
今天我們學會了什么?(9加幾的加法)在這節(jié)課里,我們學會了用湊十法計算9加幾的題.計算9加幾的時候應先想把9湊成10,把另一個加數(shù)分成1和幾,分出的1和9湊成10,10再加剩下的幾就是十幾.
四、鞏固反饋.
1.點算:擦去黑板上式題的得數(shù).
老師點題,學生回答.
9+2
9+5
9+3
9+7
9+4
9+8
9+9
9+6
師問:9+6怎樣想?9+9怎樣想?
2.舉卡片,報得數(shù).
讓學生把11~20各數(shù)字卡片按順序分兩排擺好.
老師出示口算卡片,學生舉卡片回答.
9+5
9+7
9+4
9+6
9+9
9+8
9+2
9+3
3.悄悄算.
老師移動卡片9,同學們用9加下面各數(shù),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4.猜一猜,紅花后面的數(shù)是多少?
5.課堂作業(yè).
(1)看圖寫算式.
(2)填空.
(3)先說得數(shù),再寫算式.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夠熟練掌握5、4、3、2加幾的20以內(nèi)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正確熟練地進行口算.
2.培養(yǎng)學生利用9、8、7、6加幾的計算方法學習5、4、6、2加幾的遷移能力.
3.滲透統(tǒng)計思想,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和認真負責的品質(zhì).
教學重點
使學生熟練掌握5、4、3、2加幾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使學生悟出5、4、3、2加幾的最好的計算方法就是交換加數(shù)的位置,想大數(shù)加小數(shù).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開火車口算:
2.揭示課題
師:剛才我們所做的口算第一個加數(shù)都是幾?9、8、7、6加幾的進位加法題目同學們已經(jīng)會算了,那么5、4、3、2加幾的題目怎樣計算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個問題.
二、指導探索.
1.教學例1.
師:小明的媽媽買了5個蘋果,8個梨,你能幫小明算一算媽媽一共買了多少個水果嗎?
問:怎樣列式?為什么用加法?(板書:)
問:得數(shù)是多少?你是怎么算的?
學生交流,老師板書,總結算法.
(1)
(2)
想:
所以:
問:還有別的方法嗎?
師:(1)是用什么方法計算的?(湊十法)
(2)是怎么想的?(交換加數(shù)的位置,想大數(shù)加小數(shù))
板書:
師:請你試著算一算這道題.
學生試做以后進行交流.
問:誰來說一說自己是怎么算的?誰和他的算法不同?
指名回答.
師:同學們知道用不同的方法計算5加幾的題目,那么4加幾、3加幾的題目怎么做呢?
2.教學例2.
板書:
師:請你試著做一做.
全班交流.
師:誰來說一說自己是怎么算的?
板書:
(1)
(2)
想:
小學教案《9加幾》(篇2)
教學目標
1.運用已學會的湊十法學習7加幾的進位加法,并能正確計算.
2.初步培養(yǎng)學生抽象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7加幾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迅速地口算.
教學難點
理解掌握兩種計算方法.
教具準備
布娃娃圖片(例1圖)、移動7加幾的數(shù)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復習數(shù)的組成:
2.板演:
8+5=8+7=
9+5=9+7=
8+6=
3.口算:
7+()=107+3+4=
7+3+1=7+3+2=
7+3+3=
提問:7加幾等于10?
二、學習新課.
啟發(fā)談話:我們已經(jīng)學會了9加幾、8加幾的進位加法,同學們是用什么方法算得又對又快?(用湊十法)對!用湊十法來計算,誰能告訴大家9加幾怎樣湊十?(9和1湊成十)8加幾怎樣湊十?(8和2湊成十)那7加幾呢?(7和3湊成十)你們真聰明,7加幾還沒學,你們就知道了用7和3湊成十來計算,今天我們就來學習7加幾的題.(板書課題)
1.教學例1.
(1)出示娃娃圖:先貼出7個紅色布娃娃,再貼出5個黃色布娃娃.
師說:誰能看圖編一道加法應用題.
指名學生編題:有7個紅色布娃娃,5個黃色布娃娃,一共有多少個布娃娃?
師問:根據(jù)同學們編的題,應該怎樣列式?怎樣算?(板書:7+5=12)
師問:7+5=12你是怎樣想的?
老師指名一個同學到前面邊口述邊演示想的過程.
老師指布娃娃圖說:我們看到7,想到了3,于是就要先把5個黃色布娃娃分成3個和2個,7個和3個湊成10個,10個再加剩下的2個,等于12個.
(2)誰能看算式把想的過程再說一遍?學生說老師連線:
師問:為什么要把5分成3和2?
2.教學例2.
想一想:
7+4=□7+6=□7+7=□
師說:我們不看圖、不擺實物,這幾道題誰會算?
自己小聲說怎樣想.兩人一組悄悄算.
指名說:7+4=□怎樣想.
7+6=□怎樣想.
7+7=□怎樣想?
師說:你們真聰明,不用看圖、不用擺實物、運用湊十法很快就把這幾道題算出來了.
3.教學例3.
怎樣想能很快說出得數(shù)?
7+8=□7+9=□
引導學生這樣想:你們學過9+8=17,8+9=17這兩道題嗎?
為什么9加8得17,8加9也得17?
(因為調(diào)換兩個加數(shù)的位置,得數(shù)不變)
師問:你們算過8+7,9加7的題嗎?看到7+8,7+9這兩道題怎么想?
想:8加7等于15,7加8也等于15.
想:9加7等于16,7加9也等于16.
師說:對,用交換加數(shù)位置的方法來計算更簡便,就不用湊十了.這樣能很快說出得數(shù).
齊讀黑板上的式題.
小學教案《9加幾》(篇3)
教學目標
1.運用已學會的湊十法學習7加幾的進位加法,并能正確計算.
2.初步培養(yǎng)學生抽象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7加幾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迅速地口算.
教學難點
理解掌握兩種計算方法.
教具準備
布娃娃圖片(例1圖)、移動7加幾的數(shù)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復習數(shù)的組成:
2.板演:
8+5=8+7=
9+5=9+7=
8+6=
3.口算:
7+()=107+3+4=
7+3+1=7+3+2=
7+3+3=
提問:7加幾等于10?
二、學習新課.
啟發(fā)談話:我們已經(jīng)學會了9加幾、8加幾的進位加法,同學們是用什么方法算得又對又快?(用湊十法)對!用湊十法來計算,誰能告訴大家9加幾怎樣湊十?(9和1湊成十)8加幾怎樣湊十?(8和2湊成十)那7加幾呢?(7和3湊成十)你們真聰明,7加幾還沒學,你們就知道了用7和3湊成十來計算,今天我們就來學習7加幾的題.(板書課題)
1.教學例1.
(1)出示娃娃圖:先貼出7個紅色布娃娃,再貼出5個黃色布娃娃.
師說:誰能看圖編一道加法應用題.
指名學生編題:有7個紅色布娃娃,5個黃色布娃娃,一共有多少個布娃娃?
師問:根據(jù)同學們編的題,應該怎樣列式?怎樣算?(板書:7+5=12)
師問:7+5=12你是怎樣想的?
老師指名一個同學到前面邊口述邊演示想的過程.
老師指布娃娃圖說:我們看到7,想到了3,于是就要先把5個黃色布娃娃分成3個和2個,7個和3個湊成10個,10個再加剩下的2個,等于12個.
(2)誰能看算式把想的過程再說一遍?學生說老師連線:
師問:為什么要把5分成3和2?
2.教學例2.
想一想:
7+4=□7+6=□7+7=□
師說:我們不看圖、不擺實物,這幾道題誰會算?
自己小聲說怎樣想.兩人一組悄悄算.
指名說:7+4=□怎樣想.
7+6=□怎樣想.
7+7=□怎樣想?
師說:你們真聰明,不用看圖、不用擺實物、運用湊十法很快就把這幾道題算出來了.
3.教學例3.
怎樣想能很快說出得數(shù)?
7+8=□7+9=□
引導學生這樣想:你們學過9+8=17,8+9=17這兩道題嗎?
為什么9加8得17,8加9也得17?
(因為調(diào)換兩個加數(shù)的位置,得數(shù)不變)
師問:你們算過8+7,9加7的題嗎?看到7+8,7+9這兩道題怎么想?
想:8加7等于15,7加8也等于15.
想:9加7等于16,7加9也等于16.
師說:對,用交換加數(shù)位置的方法來計算更簡便,就不用湊十了.這樣能很快說出得數(shù).
齊讀黑板上的式題.
4.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7加幾的進位加法,一共6道題.這6道題中是用兩種方法來計算的,第一種用湊十法;第二種用交換加數(shù)的方法來計算.同學們在計算當中,要認真審題,見到大數(shù)加小數(shù)的題,就用湊十法計算;見到小數(shù)加大數(shù)的題,就用交換加數(shù)的方法計算.
三、鞏固反饋.
1.口算,并說想的過程:
7+3+1=7+3+3=
7+4=7+6=
7+3+4=7+3+2=
7+7=7+5=
7+5=9+7=8+7=
7+6=7+9=7+8=
2.移動7,每次加上卡片上的數(shù).(學生舉數(shù)字卡片回答)
3.猜一猜,蘋果代表多少?
7+7=8+7=7+6=
7+5=7+8=7+4=
9+7=8+9=
7+9=8+6=
4.先說出得數(shù),再寫算式:(寫在練本上)
教案點評:
學生學過9加幾、8加幾之后,對用湊十法計算已基本掌握了.因此在設計教案時,要放手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
教學例1時,讓學生到前面來進行直觀演示,突出7加幾時,要把后面的加數(shù)分成3和幾,7和3湊成10.教學例2時,多讓學生想一想怎樣算,講一講想的過程,在講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簡縮思維過程,從而培養(yǎng)學生抽象思維能力.教學例3時,重點講清利用交換加數(shù)的方法來計算.使學生知道計算20以內(nèi)進位加法時有兩種方法.做題時,要認真審題,分出什么樣的題用湊十法,什么樣的題用交換加數(shù)的方法.這對一年級兒童來說,不太容易掌握.老師要多加指點.
鞏固反饋的練習題分三層進行練習,第一層是基本練習,熟悉掌握湊十法.第二層是算得快,要求學生集中精力能熟練地進行口算.這一層的要求提高了.第三層要求全體動筆把算式寫在練習本上.
典型例題
例1.7+8=□
分析:此題可以用湊十法來計算,即7和3湊成10,把8分成3和5,7加3得10,10再加5得15,但這樣算速度較慢.一般用湊十法計算時,都是看大數(shù),拆小數(shù).
在計算小數(shù)加大數(shù)的進位加法時,要想很快算出得數(shù),最好利用交換加數(shù)位置的方法,想大數(shù)加小數(shù).
解:7+8.
例2.計算下面各題.
分析:3個小題都用湊十法計算.對有的題目還可以靈活用別的方法.
,,所以.
,因為比多加了2,所以和也比多2,是14.
,因為,所以.
解:
例3.
分析:每一小題都是要填出另一個加數(shù).這些題都是7加幾,因此要運用熟練的7加幾的口算來填()里的數(shù).
,想7加幾得17,因為,所以()里填10.另兩小題思考方法相同.
解:
小學教案《9加幾》(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直觀教學,學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掌握9加幾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迅速地口算.
2.通過學習,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9加幾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迅速地口算.
教學難點
理解掌握計算方法.
課前準備
教具:幻燈、磁鐵小黑板、小棒、圓片.
學具:小棒、圓片、11~20各數(shù)的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復習數(shù)的組成.
口答:幾可以分成1和幾.
2.連算.
9+()=10
9+()=10
10+3=()
10+7=()
9+1+4=
9+1+5=
9+1+9=
9+1+6=
提問:9加幾等于10?
板書:9+(1)=10
啟發(fā)談話:我們把9加1等于10換一種說法,可以說成9和1湊成10.(指名學生說)第二題都是10加幾就是十幾.這節(jié)課我們要用9和1湊成10的方法,也就是湊十法來計算9加幾的題.(板書課題:9加幾)
二、學習新課.
1.教學例1.
投影出示皮球圖.
引導:
(1)這是一個盒子,盒子里面有多少小格?(有10個小格)
(2)現(xiàn)在老師要往盒里放一些紅皮球.師:誰能一眼看出放了多少個皮球?(老師用投影片演示往盒里放9個紅皮球.)
(3)你是怎么一眼看出放了9個紅皮球?
(4)盒子外面有幾個綠皮球?
(5)要求盒里盒外一共有多少個皮球,怎樣列式?
板書:9+2=11
(6)9個紅皮球加2個綠皮球,請同學們想想怎樣移動就能很快知道一共是11個皮球?
老師邊演示,邊說:我們先把2個綠皮球分成1和1,然后,把這1個綠皮球放到盒子里裝滿了,正好湊成10,9和1湊成10,10再加剩下的1就是11.這種方法就是湊十法.
師說:請一個同學把這道題的計算過程和想的方法完整地說一遍.
學生邊說,老師邊在式子上用連線表示:
再請幾個同學說計算過程.
提問:9加2時,為什么要把2分成1和1?(因為9和1湊成10,所以要把2分成1和1)
2.教學例2:擺一擺,算一算.
(1)出示9+3=□
師生共同擺小棒.
左邊擺9根綠色小棒,右邊擺3根紅色小棒.(老師在磁鐵黑板上擺)
引導:
①要求一共有多少很小棒,怎么列式?
板書:9+3=
②9根和3根合起來是多少根?怎樣移動小棒就能使我們一眼看出一共是多少根?
請同學們移動自已擺的小棒.
③指名一個同學到前面移動老師擺的小棒.
④要求說出移動過程:先把3根紅色小棒分成1和2,把這1根和9根綠的湊成10根,10根再加剩下的2根,就是12根.
⑤9加3這道題怎樣想?
指名說,老師連線.
提問:9加3時為什么要把3分成1和2?
(2)出示9+7=□
師生共同擺圓片:左邊擺9個黃圓片,右邊擺7個紅圓片.
○○○○○●●●
○○○○●●●●
引導:
①誰能看圖列出一道加法算式?
板書:9+7=
②9加7等于多少,請同學們移動自己的圓片.
③誰能說一說移動圓片的過程?
④誰能看算式把想的過程說一說?
板書:
提問:9加7時,為什么要把7分成1和6?
3.教學例3:邊擺邊算.
9+4=□9+8=□
(1)師說:請同學們擺小圓片計算9+4=□,9+8=□要邊擺邊說計算過程.然后把得數(shù)填在書上.
(2)小結.剛才我們計算的這幾道題都是從第二個加數(shù)里分出一個1和9湊成10,10再加剩下的幾就是十幾.
4.教學例4:想一想.
9+5=□9+6=□9+9=□
師說:如果我們不看圖、不擺實物,你們能不能很快說出這幾道題的得數(shù)?
先讓學生自己算一算.
指名說得數(shù),老師板書.
提問:9+5=14你是怎樣想的?
9+6=15你是怎樣想的?
9+9=18你是怎樣想的?
齊讀黑板上的式題.
三、小結.
今天我們學會了什么?(9加幾的加法)在這節(jié)課里,我們學會了用湊十法計算9加幾的題.計算9加幾的時候應先想把9湊成10,把另一個加數(shù)分成1和幾,分出的1和9湊成10,10再加剩下的幾就是十幾.
四、鞏固反饋.
1.點算:擦去黑板上式題的得數(shù).
老師點題,學生回答.
9+2
9+5
9+3
9+7
9+4
9+8
9+9
9+6
師問:9+6怎樣想?9+9怎樣想?
2.舉卡片,報得數(shù).
讓學生把11~20各數(shù)字卡片按順序分兩排擺好.
老師出示口算卡片,學生舉卡片回答.
9+5
9+7
9+4
9+6
9+9
9+8
9+2
9+3
3.悄悄算.
老師移動卡片9,同學們用9加下面各數(shù),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4.猜一猜,紅花后面的數(shù)是多少?
5.課堂作業(yè).
(1)看圖寫算式.
(2)填空.
(3)先說得數(shù),再寫算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