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1500字精選

字號:


    一名合格的老師會根據(jù)孩子的性格提供不同的教育,作為教師應該知道準備教案的重要性。寫一份好的教案就要要求每位教師要不斷加強思想修養(yǎng),樹立崇高的職業(yè)道德。你真的掌握了教案的寫作嗎?為了讓你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我們整理的“部編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希望你能從中找到有用的內(nèi)容!
    部編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篇1】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表里的生物》主要寫小時候的我認為能發(fā)出聲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對父親的表極為好奇,并相信了父親說的表里有個小蝎子在里面的話。從而表現(xiàn)了童年的我對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是個善于觀察、愛思考的孩子。本文不僅語言生動有趣,而且內(nèi)容前后銜接自然,一步一步地把我對父親的表的認識展示出來。
    2.重點:指導讀懂課文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從小就渴望知識,養(yǎng)成勤于思考的良好習慣。
    3.難點:抓住課文中對人物對話和心里的描寫,體會文章表達的意思。
    二、說教法:為充分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構(gòu)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教學時我采用了引導法:結(jié)合自己實際導入課文題目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質(zhì)疑,然后組織學生探究體會我小時候的童心童趣,最后結(jié)合實際進行延伸,從而體現(xiàn)教師主導性與學生的主體性。授課中以讀促思教學方式,讀書百遍,其義自現(xiàn),使學生愉快融入教學內(nèi)容,更易領(lǐng)悟文章所表達的意思。
    三、說學法:中國有句老話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魚,所以要培養(yǎng)學生興趣,教會他們學習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我教學文本時要求學生以下方法逐步領(lǐng)悟課文內(nèi)容。
    (1)默讀課文,自學生字;
    (2)帶問題,自行閱讀(如:本文在閱讀中可以抓住人物的對話及心里活動描寫,自我勾畫,自我評注,這樣可以較好地培養(yǎng)學生閱讀認真仔細的好習慣)
    (3)帶問題,開展小組討論;
    (4)進行師生互動。(對學生的對文本知識的了解反饋做肯定與引導)。
    四、說教學過程:
    我的授課結(jié)構(gòu)是:1.揭示課題,激發(fā)興趣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3.細讀課文,體會個性4.拓展延伸/課堂小結(jié)/布置作業(yè)。
    (一)揭示課題,激發(fā)興趣:同學們,小時候,你一定會對自己不了解的事物產(chǎn)生過強烈的好奇心吧,你們那時對哪些事物產(chǎn)生過那些不解之謎,做過怎樣的猜測呢?揭示課題,看看作者父親的懷表在作者的眼里是怎樣的呢?(過度自然,引起學生閱讀欲望)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快速默讀,檢查預習情況,了解生字、詞掌握程度,為學習奠定基礎。由于文章題目發(fā)人深思,好奇,所以接著引導學生從題目入手質(zhì)疑:讀了課題,知道了什么?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課文主要寫了誰?(讓這個問題帶動全文,激起學生做進文本)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可以板書:{我父親的表},這樣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有了大致的了解。
    2.接著,以學生自讀與文本對話,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明白文章脈絡:1--6/7--18。
    (三)細讀課文,體會個性: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體會文章表達的情感。根據(jù)高年級的閱讀特點,要理解文本,必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感受文本。
    1.在教學中,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自主閱讀,邊讀邊思考邊勾畫(思:你讀了1-6自然段,讀懂了什么?)從學生反饋中,抓住關(guān)鍵詞、句,探究答案。
    2.教學第一部分時,我為了讓學生走進文本啟示:我的開始觀點是什么?(能發(fā)出聲音的都是活的生物但最后一句哪有死的東西會自己走動,并且能自動發(fā)出和諧的聲音呢?,可是一詞又體會到了什么?)這樣讓學生一起感受到小時的我的童心童趣。讓學生對文本重點問題各抒己見,表達各有千秋(既開啟了學生的思維,又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接著,老師作引導并肯定體會到了我小時的個性:板書{好奇心強,渴望知識}。
    3.教學7--18自然段時,同樣給出問題讓學生走進文本,并抓住人物的對話與心里活動描寫再讓小組討論解決問題,反饋問題;同上的啟示方式:又讀懂了什么?又體會到了小時的我什么個性?(進一步再讓學生感受到我除了好奇心強,渴望知識,我還是個:板書{善于觀察和思考、富有探究精神}。
    (四)拓展延伸:你有過類似我的小時候的經(jīng)歷嗎?(學生暢所欲言)
    (五)小結(jié)。
    (六)作業(yè)布置:
    1.積累本文自己喜歡的詞語。
    2.有感情朗讀課文。
    五、說板書:
    表里的生物
    好奇
    我父親的表
    (好奇心強渴望知識善于觀察和思考、富有探究精神)
    收獲:從小養(yǎng)成愛思考、愛動腦的習慣
    部編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詩詞,大體把握詞意。
    2.反復朗誦,品味用詞的凝練,理解本詞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體會詞中所表現(xiàn)的樂觀曠達的人生態(tài)度。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fā)興趣。
    師: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三詞客八大家分別指的是誰,大家知道嗎(三詞客:蘇洵、蘇軾、蘇轍;八大家: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歐陽修。)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宋朝詞人蘇軾的一首詞《浣溪沙》,蘇軾又叫蘇東坡,是北宋杰出的文學家。他性格直率開朗,而政治道路不順。他寫這首詞的時候便是因譏諷朝廷被貶官至黃州。下面我們看一下這首詞的內(nèi)容。
    二、初讀詩詞,掃清字詞障礙。
    1.自由讀,借助注音讀正確,讀流利,讀出節(jié)奏。
    2.指名讀,生評價。(注意讀出節(jié)奏、情感)
    3.范讀,齊讀。
    三、再讀詩詞,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全詞,并結(jié)合注釋試著用自己的話講述其中的意思,小組成員間相互討論幫助,然后請學生代表發(fā)言,大家共同補充完善。
    (子規(guī)杜鵑鳥;白發(fā)代指老年人;黃雞代指時光流逝。)
    2.再請學生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這首詞的內(nèi)容。
    (參考:詞人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感悟到人生需樂觀的哲理。)
    3.交流對詞意的理解。
    (在蘄水的清泉寺游歷,清泉寺面對著蘭溪,蘭溪的水向西流去。山下蘭草初生的幼芽正浸泡在溪水之中,松林間的沙路干凈沒有泥土。傍晚,細雨瀟瀟,寺外傳來杜鵑的啼叫聲。誰說人生不能再回到少年時代你看門前的溪水還能向西奔流!不要在老年時感慨時光流逝。)
    四、品讀感悟,體會情感。
    1.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瀟瀟暮雨子規(guī)啼。
    (1)詞中有畫,讓我們輕輕地讀讀這句,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山下蘭草初生的幼芽正浸泡在溪水之中,松林間的沙路干凈沒有泥土。傍晚,細雨瀟瀟,寺外傳來杜鵑的啼叫聲。)
    (2)這幾句話寫出了清泉寺怎樣的特點(優(yōu)美的風光和環(huán)境)作者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哀怨惆悵)
    教師結(jié)語:上片以淡疏的筆墨寫景,景色自然明麗,雅淡凄美。
    2.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
    (1)師:誰道人生無再少這句話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反問)
    (2)白發(fā)黃雞比喻什么(時光流逝)
    (3)蘇軾寫這首詞時,正以待罪之官的身份被安置在偏僻的黃州,孤寂苦楚的心情不是輕易可以擺脫的,而我們卻從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中感受到了他什么樣的人生態(tài)度(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
    教師結(jié)語:這是不服老的宣言,是對青春活力的召喚,對美好未來的向往。它指引我們積極樂觀,奮發(fā)向上,對人生充滿信心。尤其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應該保持一個平和的心態(tài),樂觀面對。我們還應抓緊時間努力學習。
    五、誦讀和背誦這首詞。
    六、總結(jié)詩詞,拓展延伸。
    師:全詞情景理交融,充分體現(xiàn)了蘇軾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給我們以生活的啟示。給了我們哪些生活啟示呢課下結(jié)合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寫一寫。
    板書設計
    浣溪沙
    上片:寫景浸溪蘭芽松間沙路雨中杜鵑
    下片:抒懷溪水西流老當益壯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
    教學反思
    在講授這首詞時,我讓學生通過反復閱讀去感受詞中的意趣,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引導為主,自讀自悟相結(jié)合的教學方法也提高了教學效果。課后讓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寫受到的啟示和感悟,真正去理解詞人的思想,從而更好地感受其積極向上的精神境界。
    部編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就生活中經(jīng)歷的事情,寫出自己的情感體驗。
    2.能夠把印象深刻的內(nèi)容寫具體,表達真情實感。
    3.寫完之后,能把自己認為寫得好的部分與小組同學交流。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文章中最能打動人的莫過于真實的情感,本單元的幾篇課文有的直接表達主人公的情感,有的通過細致的敘述表達情感。上節(jié)課,我們用幾句話表達了不同情境下的情感,今天,讓我們再來回憶一下生活中的經(jīng)歷,把它寫成一篇習作,讓真情自然流露。
    板書:讓真情自然流露
    二、回憶經(jīng)歷,拓展思路。
    1.回憶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想想都有哪些情感體驗,用一個詞說一說。(學生自由交流)
    2.教師展示表示情感的詞語。
    暢快感動欣喜若狂歸心似箭激動盼望欣慰
    懼怕憤怒難過追悔莫及忐忑不安愧疚沮喪
    3.給這些詞語歸類,區(qū)分詞語的感情色彩。(表示好與不好)
    三、聯(lián)系生活,思考題材。
    1.生活中你有什么令你難忘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回憶生活。
    2.說說是什么事讓你產(chǎn)生了這種情感。
    3.你內(nèi)心真實的想法是什么如何表達自己的情感
    四、交流感受,總結(jié)寫法。
    1.引導學生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事說一說。
    2.各抒己見,細說自己的感受。
    (1)同桌互相說一說:先回顧事情的經(jīng)過,回憶當時的心情,然后理清思路。
    (2)集體交流,互相評議。
    3.教師點評總結(jié)。
    要把印象最深刻的內(nèi)容寫具體,把情感真實自然地表達出來。如果在事情發(fā)展的過程中,情感有所變化,要把情感的變化也寫清楚。
    寫作方法指導:(1)精描細繪見真情。用心捕捉生活中令人感動的細節(jié),發(fā)揮想象,適當?shù)靥砑油饷?、動作、神態(tài)、語言、心理描寫等,展現(xiàn)人物形象,抒發(fā)人物情感。(2)萬事求實顯真情。注重反映生活中真實的事情,反映自己真實的生活經(jīng)歷,如實記錄、敘述這些事情,是寫出真情實感的基礎。(3)直抒胸臆見真情。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大膽地抒發(fā)自己的真情,用真摯的情感喚起讀者的共鳴,打動讀者。(4)巧妙地安排結(jié)構(gòu)??梢酝ㄟ^設置懸念、欲揚先抑等手法,選取一個典型的事物作為線索貫穿全文,使文章跌宕起伏,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5)第一人稱描寫敘述。第一人稱,是一種直接表達的方式,不論作者是否真的是作品中的人物,所敘述的都像是作者親身經(jīng)歷或者是親眼看到、親耳聽到的事情。運用第一人稱描寫敘述可以拉近與讀者的距離,使讀者產(chǎn)生一種真實、親切的感覺,增強文章的感染力。
    五、構(gòu)思起草,修改完善。
    1.激發(fā)構(gòu)思起草的興趣,展開競賽,看誰寫得既快又好。
    2.學生獨立構(gòu)思、書寫,教師巡視。
    3.指導修改,完善習作。
    六、互讀評議。
    1.學生自由朗讀自己認為寫得好的部分給小組同學聽,再說說覺得寫得好的原因。
    2.學生評議、交流。
    3.小組內(nèi)推薦寫得好的習作供全班欣賞。
    七、欣賞佳作,點石成金。
    1.欣賞優(yōu)秀習作,全班交流。
    2.同學們交流:習作的優(yōu)點在哪里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改一改
    3.學生拿出練習紙修改。
    4.指名評改。
    八、課堂小結(jié)。
    通過這堂課,你有什么收獲指導學生圍繞抒發(fā)真情實感分享心得。
    板書設
    習作:讓真情自然流露
    事情的經(jīng)過(情感的變化)
    印象深刻的內(nèi)容(具體)
    教學反思
    1.本次習作講評課,注意把習作與生活體驗相結(jié)合,尊重學生的個人體驗,讓學生在自讀自悟中習得方法并遷移運用。
    2.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交流、互幫互助,培養(yǎng)了習作表達能力,學會了表達情感的方法。
    部編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快速默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為人的品質(zhì)的教育。
    2.學習作者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展現(xiàn)人物內(nèi)心的表達方法。
    3.理解在這個長滿了紅銹的魚鉤上,閃爍著燦爛的金色的光芒這句話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fā)興趣。
    長征是世界軍事史上的一個偉大奇跡,一個由中國工農(nóng)紅軍創(chuàng)造的奇跡。長征中,涌現(xiàn)出了無數(shù)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長征題材的課文《金色的魚鉤》。(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提出要求:自由出聲地朗讀課文,小組內(nèi)合作認讀本課生字、新詞。
    2.指名讀生字、新詞。
    著重指導:和(hu)著抽噎(yē)
    3.指導理解課文中的詞語。
    著重分析指導:兩鬢斑白(讀音:liǎngbnbānbi。釋義:意為兩邊鬢角頭發(fā)花白,借以形容年老或操勞過度);奄奄一息(讀音:yǎnyǎnyxī。釋義:形容臨近死亡。奄奄,呼吸微弱的樣子,只剩下一口氣)。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快速地默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再次快速默讀課文,讀時注意感受自己的心情變化,讀后談談感受。
    四、精讀品析,體會情感。
    (一)抓住老班長的外貌、神態(tài)變化,體會老班長的形象。
    1.讀課文,找出課文中描寫老班長外貌和神態(tài)變化的語句,在文中做標記。
    2.第一處:炊事班長快四十歲了,個兒挺高,背有點兒駝,四方臉,高顴骨,臉上布滿皺紋,兩鬢都斑白了。
    3.第二處: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攏眼他喜出望外地跑回來。
    4.第三處:老班長看到這情況,收斂了笑容,眉頭擰成了疙瘩老班長看著我們吃完,臉上的皺紋舒展開了,嘴邊露出了一絲笑意。
    5.第四處:瘦得只剩皮包骨頭,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
    6.結(jié)合板書小結(jié):從老班長的外貌和神態(tài)變化中,我們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怎樣的紅軍戰(zhàn)士
    (二)感受其他描寫,加深體會。
    故事中還有許許多多感人至深的地方,把讓你感動的句子找出來,和同桌相互讀一讀,進一步感受老班長忠于革命、舍己為人的品質(zhì)。
    預設以下幾個方面:
    1.老班長吃魚骨頭的畫面。(第7、8自然段)
    為什么讓你感動是啊,我們和你一樣體會到了老班長為別人著想的可貴品質(zhì)。讓我們通過朗讀,一起讀出這份感動。
    2.老班長嚴厲勸我喝魚湯。(第21、22自然段)
    (1)當時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秘密的我,能喝下這碗魚湯嗎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2)老班長又是怎么勸我的
    (3)我明白老班長的苦心,喝下了魚湯,我的心情沉重極了。你能把這種沉重的心情讀出來嗎
    3.每天只吃草根和魚骨頭,老班長的身體又怎么熬得住好景不長,就在我們要走出草地時,意外發(fā)生了。(第28自然段)
    (1)自由輕聲讀這部分內(nèi)容,注意自己內(nèi)心的感情。
    (2)說出內(nèi)心感受,并說說為什么有這樣的感受。是啊,當生命垂危的時候,老班長竟然想到的還是三個小戰(zhàn)士。他是多么崇高和偉大啊!這真是一個好戰(zhàn)士啊!
    五、品味文章,深化情感。
    1.讀最后一段:可親、可敬的老班長永遠離開了我們,戰(zhàn)士們撕心裂肺的呼喊也無法喚醒他了。
    2.回味質(zhì)疑:現(xiàn)在你能理解為什么說長滿了紅繡的魚鉤上,閃爍著燦爛的金色的光芒了嗎
    (魚鉤雖然長滿了紅銹,但它記錄著老班長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凝結(jié)著老班長舍己為人的高貴品質(zhì),見證著老班長對革命的無限忠誠。這個長滿紅銹的魚鉤閃爍著老班長金子般的思想光輝,昭示著老班長關(guān)心同志、舍己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垂不朽。)
    六、總結(jié)全文,課堂小結(jié)。
    在長征途中還有許多這樣可歌可泣的英雄,正因為有了他們,才有了我們美好的今天,讓我們用一首我們學過的毛主席的詩《七律長征》來緬懷他們吧!
    板書設計
    金色的魚鉤
    教學反思
    本課由于篇幅比較長,為了節(jié)約時間,所以教學過程過于緊湊,讀的形式不多,講解還不夠深入。學生體會人物內(nèi)心思想感情不深刻,讀得欠缺感情,以后還要加強朗讀訓練。
    部編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默讀課文,說說藏戲有什么特色,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寫的,體會傳統(tǒng)戲劇藝術(shù)獨特的魅力和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
    2.學習文章準確的說明和生動形象的描述,積累語言,領(lǐng)悟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fā)興趣。
    1.播放戲曲音樂,欣賞不同的戲曲劇種。
    2.播放藏戲視頻,介紹藏戲:其實,還有一個劇種,它一直流傳于我國的最高處,被稱為藏文化的活化石,它就是藏戲。(板書課題)
    3.默讀課前導語,看看本課對我們提出了什么要求。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默讀課文,注意默讀的速度。畫出文中不懂的詞語,利用工具書或聯(lián)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2.出示曠野、布施、開山鼻祖等詞語,認讀、理解詞語。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說說藏戲有什么特色,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寫的。
    2.交流收獲。(戴著面具演出;沒有舞臺;一部戲演三五天還沒有結(jié)束。本文主要寫了藏戲的形成、特點和作用。重點寫了藏戲的特點和作用。)
    四、精讀課文,合作探究。
    1.課文濃墨重彩地向我們詳細介紹了藏戲的藝術(shù)特色,讓我們一起走進文本,感受藏戲獨特的藝術(shù)魅力,邊默讀邊思考藏戲有什么特點,做好批注后,在小組內(nèi)合作探討,然后在全班交流。
    2.交流匯報。
    (1)藏戲的面具。
    ①藏戲的面具有什么特點它為什么能歷經(jīng)幾百年仍保留到現(xiàn)在
    ②藏戲的面具到底是如何運用象征、夸張的手法來突出人物性格的呢從文章中找出相關(guān)的句子讀一讀并說說體會。
    ③展示藏戲面具圖片,出示京劇臉譜。你覺得藏戲的面具與京劇的臉譜有什么異同
    了解了藏戲的面具,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藏民的智慧和藝術(shù)天分。這也是藏戲千百年后仍具魅力的地方。
    (2)藏戲的舞臺。
    與現(xiàn)在的流行音樂、其他地方戲的舞臺相比,藏戲的舞臺簡單到什么程度(藏戲的藝人們不求高檔的舞臺,不求華麗的服裝,他們將雪山江河、草原大地當作背景,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燈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鈸為其伴奏,只要有觀眾即可。)
    (3)藏戲的演出。
    ①指名朗讀后,問:藏戲在演出的程序、時間、唱腔、動作上有什么特點呢
    ②學生匯報。
    3.多媒體展示一段藏戲《文成公主》的片段讓學生欣賞。加深學生對藏戲面具、舞臺、演出特點的認識。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藏戲的獨特魅力。
    五、自主品讀,了解形成。
    1.自讀課文第4~7自然段,小組討論:唐東杰布的傳奇故事有哪些傳奇色彩
    2.集體交流。
    (1)以弱抗強的傳奇:年輕的僧人兇險的自然。結(jié)合數(shù)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馬脫韁般的激流中,許多涉水過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體會雅魯藏布江的兇險,一個年輕的僧人想為百姓造福,要與天抗爭。這是勇敢的傳奇。
    (2)創(chuàng)造奇跡的傳奇:一無所有58座鐵索橋。通過七兄妹組成藏戲班子,以藝術(shù)和善良感召人們,大家由賞戲到獻出人力、物力、財力,在江上建了58座鐵索橋的事跡,來體會這種齊心合力、人定勝天的傳奇色彩。
    (3)藝術(shù)的傳奇:僧人藏戲的開山鼻祖。這個僅由7個人組成的藏戲班子,開創(chuàng)了一個新的藝術(shù)流派,誕生了一個為人們接受并贊嘆的劇種。
    六、總結(jié)全文,拓展延伸。
    1.師生合作朗讀課文,交流:你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嗎這樣寫妙在哪里(感受藏戲的特點和詳略得當?shù)谋磉_方式。)
    2.回顧全文,本課在表達上有什么特點(學生自由說)
    3.不同的地方不僅有不同的節(jié)日風俗,還有獨具特色的藝術(shù)形式。你還了解哪些有特色的藝術(shù)形式,試著用本文學習的表達方法去描述一種你熟悉的藝術(shù)形式。
    教學反思
    1.由于戲曲離學生的生活相對較遠,教學時采用了聽戲曲、看視頻、設懸念等方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2.以藏戲的特色、藏戲的形成及表達上的特點作為本課的重點,采用自主學習、小組研讀、合作交流的方式,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有效地突破了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部編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學習閱讀文章時評價人物的方法以及評價人物的不同角度。
    2.了解比喻與夸張的表達特點。
    3.了解自古以來,我國各個年齡段的不同稱謂。
    教學過程
    一、學習交流平臺。
    同學們還記得我們本單元學的幾篇文章嗎
    1.展示課文中的插圖,讓學生說一說對文中人物的評價,并說一說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2.出示文中重點的語句。抓住人物語言、動作、神態(tài)討論人物性格特點。
    3.探討評價人物的角度。《騎鵝旅行記》(節(jié)選)中的尼爾斯是個怎樣的男孩除了頑皮、淘氣,你覺得他還是個怎樣的孩子(從他擔心父母發(fā)現(xiàn)雄鵝不見后會傷心可以看出他其實也是個好孩子。)
    4.教師總結(jié)閱讀名著的方法。
    (1)我們要結(jié)合事件,對人物作出評價。例如,湯姆索亞是一個熱愛自由、喜歡冒險的人,這是從他五次歷險的經(jīng)歷中分析出來的。從他敘述歷險經(jīng)過時,添加了許多動人的情節(jié),大肆渲染了一番,可以看出他的有趣和有點兒虛榮心的特點。評價人物要立體、全面。例如,《騎鵝旅行記》(節(jié)選)中的尼爾斯有淘氣、頑皮的一面,也有有孝心的一面。經(jīng)歷了騎鵝旅行之后,他更是變成了一個具有正義感、真誠、智慧、勇敢、善良的小英雄。
    (2)評價人物還要注意結(jié)合文化背景和時代特點?!遏敒I遜漂流記》(節(jié)選)中的魯濱遜,正是由于受當時英國的航海和冒險熱潮的鼓動,而參加的冒險活動。
    (3)塑造人物可以用外貌、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等描寫方法,通過這些描寫可以分析出人物性格,這樣就能更好地評價人物。例如,《騎鵝旅行記》(節(jié)選)中如果這只大雄鵝飛走,可是一個很大的損失,他想,父母從教堂回來時,發(fā)現(xiàn)雄鵝不見了,他們會傷心的。當他這樣想的時候,他又忘記了他是多么弱小無力。他一下子從墻上跳下來,跑進鵝群里,用雙臂抱住了雄鵝的脖子。這些心理、動作描寫細致地刻畫了尼爾斯有孝心、勇敢的性格特點。
    二、學習詞句段運用。
    (一)第一題。
    1.讀下面的例句,說說加點的部分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課件展示:學生自由讀后交流:加點部分的共同特點是都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第一句話運用夸張的修辭手法,突出了人們的喜悅和激動。第二句話運用夸張的修辭手法,突出了春節(jié)到來的速度之快。第三句話運用夸張的修辭手法,突出了八兒的高興程度。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更形象生動地表達出人物的不同心情。)
    2.從盼望、餓、安靜、喜歡、厚中選擇一兩個,發(fā)揮想象,仿寫句子。
    示例:(1)盼望:漂泊異鄉(xiāng)的兒子要回來了,母親覺得一天的等待仿佛過了一年。
    (2)餓:已經(jīng)一天沒有吃東西了,他覺得自己的前胸已經(jīng)貼在了后背上。
    (3)安靜:校園里安靜極了,連樹葉落到地面的聲音都能聽得清清楚楚。
    (4)喜歡:蒙蒙非常喜歡那本書,恨不能把那本書都裝進自己的肚子里去。
    (5)厚:東北邊陲的雪下得可真厚啊,一腳下去直接沒過了腰。
    (二)第二題。
    課件展示句子:下面是《湯姆索亞歷險記》中的句子,讀一讀,說說你更喜歡哪一個。
    1.學生自由讀,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
    這天晚上的偉大場面是這個小鎮(zhèn)從來沒有見到過的寫出了場面的偉大,同時給人無盡的遐想,可以是輝煌的,也可以是激動人心的
    想說話又說不出來然后像流水似的涌出,到處都像下雨一般掉了滿地的眼淚語言簡潔,生動形象地寫出了人物激動的心情。
    三、學習日積月累。
    1.出示日積月累的內(nèi)容,并讀一讀。
    2.小組內(nèi)交流自己的理解。(題目中涉及的詞語都是我國古代對不同年齡的特定稱謂。)
    3.全班交流每句話的意思。
    (1)13歲:豆蔻年華。釋義:出自唐代杜牧《贈別》詩: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后來稱女子十三四歲的年紀為豆蔻年華。
    (2)15歲:及笄之年。釋義:笄:古代束發(fā)用的簪子。古時女子年滿十五歲把頭發(fā)綰起來,戴上簪子。及笄指女子年滿十五歲。
    (3)20歲:弱冠之年。釋義:古代漢族男子二十歲行冠禮,即戴上表示已經(jīng)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因為體猶未壯,所以叫作弱冠。
    (4)30歲:而立之年。釋義:出自《論語為政》:三十而立。指年至三十就可自立于世。后來就用而立指人三十歲。
    (5)40歲:不惑之年。釋義:出自《論語為政》:四十而不惑。指年至四十,能明辨是非而不受迷惑。后來用不惑指人四十歲。
    (6)50歲:知天命之年。釋義:出自《論語為政》:五十而知天命。指年至五十,能了解上天的意志和人的命運。后來就用知天命指人五十歲。
    (7)60歲:花甲之年。釋義:舊時用干支紀年,錯綜搭配,六十年周而復始,故稱六十歲為花甲之年?;?形容干支名號錯綜復雜。
    (8)70歲:古稀之年。釋義:出自唐代杜甫《曲江》詩: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后來就用古稀指人七十歲。
    (9)80~90歲:耄耋之年。釋義:耄耋:指老年,高齡。出自漢曹操《對酒》:人耄耋,皆得以壽終。恩德廣及草木昆蟲。后多用耄耋指人八九十歲。
    (10)100歲:期頤之年。釋義:出自《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指百歲高齡的人需要頤養(yǎng)。后來用期頤指人一百歲。
    4.嘗試背誦。
    教學反思
    1.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習得閱讀名著的方法。
    2.通過詞語比較,了解通過夸張和形象的比喻表達人物心情的方法,并嘗試運用。
    3.了解我國古代對不同年齡的不同稱謂,并積累背誦。
    部編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有節(jié)奏地誦讀本詩,感受古詩詞帶來的韻律美,背誦并默寫這首詩。
    2.以字的品析為切入點,抓住古人講究煉字、煉句乃至煉意的特點,體味詩詞推敲字句的妙處。
    3.感受杜甫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fā)興趣。
    1.唐朝是中國詩歌史上最輝煌的時期,其間出現(xiàn)過無數(shù)的詩人,他們?nèi)绶毙氰矈Z目。在這眾多的詩人中間,著名文學家韓愈尤為推崇兩個人,他曾經(jīng)在一首詩中這樣寫道: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李我們知道是李白,那杜呢對,就是杜甫。對于杜甫,我們并不陌生,哪位同學還記得曾經(jīng)學過的杜甫的詩
    2.吟誦學過的杜甫的詩句。
    3.師:杜甫是我國古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被人們尊稱為詩圣,而他的詩也被稱為詩史。今天我們來學習杜甫的《春夜喜雨》。(板書課題)
    二、初讀詩歌,掃清字詞障礙。
    1.學生自由讀詩。
    教師指導學習:乃(nǎi)潛(qin)俱(j)花重(huāzhnɡ)
    2.教師范讀。
    3.讓學生結(jié)成小組,對照注釋,利用三到五分鐘理解重點字詞意思。
    4.教師指導學生理解重點字詞,指名學生說說詩句大意。
    知:明白,知道。說雨知時節(jié),是一種擬人化的寫法。
    乃:于是,就。
    潛:秘密地,偷偷地,這是指靜悄悄地。
    潤物:指植物受到雨水的滋潤。
    曉:天剛亮的時候。
    紅濕處:被雨水打濕的花叢。
    三、再讀詩歌,整體感知。
    1.小組合作誦讀和探究詩歌,說一說這首詩的主要內(nèi)容。
    (詩的第一、二句采用擬人手法,說春雨仿佛知道春天的到來,及時地下了起來。第三、四句詩人點出了春雨降落的具體時間夜間,并寫出了其無聲滋潤萬物的特點。第五至八句不直接寫春雨,而先寫春雨中野外、江上兩處的景色,后寫想象中第二天早晨看到的雨后景象,那種喜悅的情感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
    2.每一首詩都有自己的創(chuàng)作背景,了解一下詩人創(chuàng)作詩歌的背景,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和學習詩歌,《春夜喜雨》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是怎樣的呢
    (這首詩作于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之時。從上年的冬天到這年的二月間,成都一帶發(fā)生了旱災。經(jīng)歷過冬天的人,最懂得春天的溫暖;經(jīng)歷過旱災的人,最懂得雨的可貴。所以在春雨來臨之際,杜甫非常欣喜,以久旱逢甘霖的心情,在詩中描繪了春夜雨景,謳歌了春雨滋潤萬物之功。)
    3.這首詩的寫作思路是怎樣的
    (盼雨聽雨看雨想雨)
    四、品讀感悟,體會情感。
    1.師:大家能讀懂詩人筆下的這場雨嗎你讀出了怎樣的雨(及時的好雨)
    (1)理解及時:正趕上時候;適合需要。
    (2)從哪兒看出來它是及時的好雨(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
    2.師:除了這是一場及時的雨,你還讀出了這是一場怎樣的雨(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雨。)你從哪兒看出來的(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3.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這兩句詩描寫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詩人在這里所用的俱字和獨字,都是為了突出這種景象。而在這種景象之中,包含了詩人怎樣的感情(雨中夜景圖;欣喜)
    4.想象一下,經(jīng)過一夜的春雨,第二天清晨的錦官城會是什么樣子呢(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5.剛剛我們讀懂的雨,在詩中濃縮成一個字(好)。剛才我們讀懂的詩人的內(nèi)心,在詩中也濃縮成一個字(喜)。讓我們感受詩人的喜悅,再來讀讀這首詩吧!
    五、總結(jié)詩歌,拓展延伸。
    1.見詩如見人,詩是詩人真實情感的表達,今天我們不僅讀懂了一首詩,也讀懂了一位詩人杜甫。在你的心目中,他是一位怎樣的詩人(憂國憂民的偉大詩人。)
    2.杜甫表面上是因雨而喜,實際上是為誰而喜(為百姓而喜。)
    3.課后收集杜甫的詩,感受他憂國憂民的愛國主義情懷。
    板書設計
    春夜喜雨
    (及時)好(潤物)喜
    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中,注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以讀為主,根據(jù)情況采取了誦讀、小組合作探究交流等形式,注重了學生主動性與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例如,讓學生自己結(jié)合注釋理解詩句意思,小組成員之間認真、仔細地交流。
    教案設計頻道小編推薦: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 六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