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小學數(shù)學教案設計集錦

字號:

2023小學數(shù)學教案設計 篇1
    幼兒園小班數(shù)學教案設計:逛超市
    活動目標
    1、體驗數(shù)學操作的樂趣。
    2、操作活動中5以內的數(shù)數(shù)。
    3、學習按數(shù)量取物。
    活動準備塑料盤(紅、黃、白),三種積木,紅、黃、白卡片各一張,小狗頭飾一個
    活動過程
    一、以狗媽媽帶狗寶寶去超市買東西的游戲來引起幼兒的興趣
    教師:(帶上小狗頭飾):你們看我是誰?(學小狗叫)
    教師:我是狗媽媽,你們做我的小狗寶寶好嗎?
    教師:寶寶們想去超市買東西吃???
    二、認識紅、黃、白三種顏色,并介紹活動規(guī)則
    1、教師:寶寶們看,這是餅干,這是包子,這是糖,仔細聽媽媽的話,待會兒不要拿錯東西。
    2、教師:每個寶寶的椅子下面都有一個盤子,輕輕地把它們拿出來。
    (1)拿紅盤子的寶寶把盤子舉起來,紅盤子的寶寶每人買5顆糖;
    (2)拿黃盤子的寶寶把盤子舉起來,黃盤子的寶寶每人買2個包子;
    (3)拿白盤子的寶寶把盤子舉起來,白盤子的寶寶每人買4塊餅干。
    (4)寶寶們記住了嗎?
    紅盤子的寶寶應該買什么?買多少?跟媽媽說:我拿紅盤子買5顆糖。(黃白同)
    教師示范一次
    三、操作
    1、現(xiàn)在我們要去超市了,到了超市啊,寶寶們不能擁擠,不能搶東西,否則把超市里弄的亂七八糟的,
    超市的阿姨以后就不讓我們寶寶去超市了,記住了嗎?好,我們去超市吧。
    2、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四、檢查
    1、教師:寶寶們都買好點心了嗎?
    2、教師:紅盤子的寶寶,你們買了什么???買了多少?
    跟媽媽一起說:我拿紅盤子買了5顆糖。
    (黃、白同)
    3、教師:好,吃完點心,我們把盤子放好吧,紅盤子放在紅色卡片這里,黃盤子放在黃色卡片這里,
    白盤子放在白色卡片這里。
    4、教師:我們一起出去做游戲吧。
    2023小學數(shù)學教案設計 篇2
    一、 教學內容
    《四則運算的意義和法則》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六年級下冊第80--81頁,練習十四第1、2、4、5、6題。
    二、 教材分析
    在小學階段已學習了四則運算的基礎上進行整理復習,加法是在計數(shù)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一種連續(xù)性計數(shù),是最基本的運算。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也是加法的還原。乘法又是加法的發(fā)展,是求相同加數(shù)加法的簡便運算。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也是乘法的還原,它是減法的發(fā)展,是求相同減數(shù)的減法的簡便運算。分數(shù)與百分數(shù)的運算與整數(shù)運算完全相同。
    三、 學情分析
    加強整理和復習的系統(tǒng)性,使所學知識結構化,是“整理與復習”單元教學的首要任務。復習時,應充分利用教材的留白,發(fā)揮學生參與知識整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要注意查漏補缺,加強練習的針對性、有效性。加法、減法、乘法、除法的意義以及它們的計算法則;加法與減法、乘法與除法之間的關系。
    四、教學目標
    1.使學生熟練掌握整數(shù)、小數(shù)四則運算的計算方法,梳理整數(shù)小數(shù)四則運算之間的內 在聯(lián)系,溝通與四則混合運算、簡算的關系。
    2.能正確地進行整數(shù)小數(shù)四則計算,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認真計算、檢查的好習慣。
    五、教學重點
    體現(xiàn)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
    六、教學準備
    課件 小卷子
    七、教學過程
    同學們,我們今天上一節(jié)有關計算的復習課。請你看小卷子完成第一題:直接寫出下面各題的結果。把這幾道題按自己的想法分類。
    530+380= 83-57=16×50= 96÷8=0.37+1.6= 1-0.74=0.25×4=3.2×0.4= 8.4÷0.7= (加減乘除、整小分)出示表格:課題:整數(shù)小數(shù)的計算 動畫:各種運算意義
    我們前面已經學習了整數(shù)小數(shù)的四則計算,這節(jié)課來看看它們之間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一)整數(shù)加減法
    計算并驗算4325+385=(學生板演)
    師:進行整數(shù)加減法計算應做到什么?(相同數(shù)位對齊,從個位算起,滿十向前一位 進1)(不夠減向前一位借1)
    為什么強調相同數(shù)位對齊?
    (二)小數(shù)加減法
    請你把這道題改編成一道小數(shù)加法題。
    出現(xiàn):43.25+38.5=81.7543.25+3.85=47.1 43.25+38.5=81.75 強調:小數(shù)點對齊問題,小數(shù)末尾有0的問題。
    選擇一題由學生驗算,解決小數(shù)減法的問題。(計算方法) 強調:
    1.減法與加法的關系(逆運算)
    2.小數(shù)加減法與整數(shù)加減法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三)整數(shù)乘除法
    出示:102×37= 3774÷37=請你選擇一道題完成。 這兩道題你是怎么算的?(自己的話說方法) 觀察發(fā)現(xiàn)除法與乘法的關系。(逆運算)
    (四)小數(shù)乘除法
    以小組為單位,把102×37改編成小數(shù)乘法計算,看你能寫出多少道,并迅速寫出答案,不寫豎式。 我們可以寫出多少個?(無數(shù)個) 展示學生成果。(小結方法) 強調:補0占位的問題。
    (1)47.5+7.65=73.06-3.96=
    (2)32.5÷0.25=1.2×750= (集體訂正,反饋。)
    2023小學數(shù)學教案設計 篇3
    教材分析
    有余數(shù)的除法是在學習了表內除法后對除法學習的進一步拖展和延伸,是對除法意義的又一次認知,同時是今后學習一位數(shù)除多位數(shù)除法的基礎。教材在編排上,注重安排觀察和操作活動內容,在實際的操作中感受有余數(shù)除法的實際含義,余數(shù)的產生是實際需要的,他與所分物體的多少和分成幾份有重要的關系。
    學情分析
    1、本班學生活潑好動,善于提問題,有一定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這節(jié)教材內容是學生已經學習了除法的意義,能整除的除法豎式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他們已具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可以利用遷移類推的方法使學生接受新的知識。
    3、學生學習的困難在于他們對余數(shù)的現(xiàn)實有感性的認識和經驗,但對余數(shù)產生的意義缺少深刻的數(shù)學思考過程。因此,在教學中應著重從現(xiàn)實的情景中,把有余數(shù)的這一數(shù)學現(xiàn)象剝離出來,結合現(xiàn)實背景來具體思考余數(shù)產生的意義以及和除法之間各部分的關系。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認識余數(shù),知道余數(shù)的含義。
    ②.在初步理解有余數(shù)除法的基礎上,掌握有余數(shù)的除法的計算方法。
    ③掌握試商的方法,懂得余數(shù)要比除數(shù)小的道理。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探究過程,使學生體會有余數(shù)除法產生的實際背景,明白余數(shù)的意義并掌握有余數(shù)除法的計算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結合教學,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2)通過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維的敏捷性。
    教學重點和難點
    理解有余數(shù)除法的意義,掌握有余數(shù)除法的計算方法以及余數(shù)要比除數(shù)小的道理。
    2023小學數(shù)學教案設計 篇4
    小學數(shù)學教案設計教案篇1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借助已有的生活經驗,學生自主認識新的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動手操作等豐富的學習活動,學生體驗一段時間,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時間觀念。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滲透愛惜時間的教育,教育學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二、教學重難點
    借助豐富的活動,學生體驗一段時間,建立正確的時間觀念。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三、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學生)口算卡片,每人準備一個時鐘。
    四、教學步驟
    (一)情境導入
    (播放新年聯(lián)歡晚會的片段)
    談話:新年的鐘聲將敲響,讓我們一起來倒計時。(課件出示鐘面,伴隨著“滴答”聲,讓學生共同進行倒計時)
    談話:剛才,我們進行倒計時,像這樣計量很短的時間,我們常用比分更小的單位--秒。今天,我們就共同來認識這個新朋友。(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認識時間單位“秒”
    (1)師:你知道怎樣計量用“秒”做單位的時間嗎?請仔細觀察你們所帶的鐘表,看看有什么發(fā)現(xiàn)。
    (2)學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學生反饋:
    ①時鐘有3根針,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針。
    ②秒針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讀取電子表上的時間時,讓學生可以利用以前學過的電子表的讀法進一步類推。
    (4)體驗1秒鐘
    ①師:1秒到底有多長呢?讓我們閉上眼睛,仔細聽一聽。(利用時鐘的“滴答聲”讓學生感受。)鐘表發(fā)出“滴答”一聲所經過的時間就是1秒。
    ②學生跟著時鐘的“滴答聲”,做拍手練習,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誰拍得最準。
    ③比一比,哪位學生不看時鐘,每秒數(shù)一個數(shù),看誰數(shù)得最準確。
    ④小結:剛才,我們聽到鐘聲“滴答”一聲就是一秒,我們拍一下手用1秒,數(shù)一個數(shù)也是用1秒。1秒的時間確實很短,但是有些現(xiàn)代化的工具在這短短的1秒鐘里卻可以做很多事情呢。(舉幾個具有說服力的數(shù)據(jù)說明1秒鐘的價值)所以,我們可別小看了這短短的1秒鐘,它的作用可大了。我們要珍惜時間,不浪費每1分、每1秒。
    (5)師:(邊撥秒針)秒針從數(shù)字12走到數(shù)字6,這表示經過幾秒?從數(shù)字6走到8,表示經過幾秒?請你輕輕告訴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還知道秒針從哪兒走到哪兒也是10秒?
    2.探索分與秒之間的關系
    (1)師:如果秒針從數(shù)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數(shù)字12,這時經過多長時間,分針有沒有什么變化。
    (2)讓學生小組合作,仔細觀察鐘面,自主探索。
    (3)學生反饋。
    (4)小結:秒針走1圈,就是60秒,這時分針走1小格,也就是1分鐘,所以1分=60秒。
    3.練習:體驗1分鐘
    (1)讓學生看鐘表,通過讀秒來體驗1分鐘的長短。
    (2)師:1分鐘能做什么呢?
    讓學生分組畫畫、寫字、做口算、摸脈搏體驗1分鐘實際的長短。
    (3)讓學生舉例,說說1分鐘可以做什么事。
    (三)小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認識時間單位--秒)有了秒針,計時就更準確了,時針、分針、秒針在時間王國里分工合作,準確地為人們報時。
    (四)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一”第2題。
    填上合適的'時間單位。
    補充:
    ①們上一節(jié)課的時間是40。
    ②小明跑100米要用19。
    (2)跑步比賽
    師:讓我們一起到緊張激烈的運動場上去看看。50米決賽剛結束,你能通過鐘表的顯示,說出運動員的成績嗎?從這張成績表中,你能看出什么?
    (3)活動:
    師:下課鈴聲響了,請大家安靜,迅速地將課桌上的學習用品整理到書包里,看看需要多少時間。看誰整理得又快又好。(學生整理,教師報時)
    師:相信大家今后每時每刻都能這樣珍惜分分秒秒,做時間的主人。
    (五)作業(yè)收集有關時間的信息。
    小學數(shù)學教案設計教案篇2
    一、學習內容分析
    本節(jié)教材主要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數(shù)乘一位數(shù)和估算兩、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基礎上,擴大口算和估算的范圍。例1教學整十、整百數(shù)乘整十數(shù)的口算方法。用解決郵遞員10天、30天要送多少份報紙?要送多少封信?等實際問題的活動,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探討口算方法。接著,通過“做一做”,讓學生經歷口算整十、整百數(shù)乘整十數(shù)的過程,掌握口算方法。新教材把口算教學和解決實際問題聯(lián)系在一起,使學生產生親切感和學習興趣,同時有利于加深學生對乘法意義的理解。
    二、學習者分析
    學生在整十、整百數(shù)乘整十數(shù)的基礎上,擴大口算的范圍,相信學生能夠運用已有的知識和已有的計算方法,探索出新的計算方法。
    三、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整數(shù)乘法的口算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類推遷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3、使學生經歷整數(shù)乘法口算方法的形成過程,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4、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認真計口算的良好學習習慣。
    5、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源于生活,培養(yǎng)學生積極思考的習慣。
    四、教學重點及解決措施
    掌握整數(shù)乘法的口算方法。
    五、教學難點及解決措施
    通過學生活動,體驗數(shù)學學習方法。
    六、教學設計思路
    口算是不借助任何工具,只憑思維和語言進行計算并得出結果的一種計算方法,它具有快速、靈活的特點。口算是計算能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首先,口算是筆算、估算的基礎,筆算和估算能力是在準確、熟練的口算能力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沒有一定的口算基礎,筆算、估算能力的培養(yǎng)就成了無源之水。其次,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極其廣泛的應用。因此良好的口算能力不僅是學習任何其他數(shù)學知識的基礎。我在備課前想過,既要讓學生牢牢的掌握這堂課的內容,又要嘗試讓他們自己去學習。于是我精心設計了一個個井井有條的步驟:注意口算聯(lián)系經?;⑼ㄟ^多種形式的訓練,逐步提高口算速度,培養(yǎng)口算能力。依據(jù)的理論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聯(lián)系生活實際。
    小學數(shù)學教案設計教案篇3
    教學內容:
    估算黃豆粒數(shù)
    教學目標:
    學會估算方法。
    教學重難點:
    利用估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黃豆,杯子,天平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你們看,這是什么?
    生:黃豆。
    師:你們想知道這些黃豆有多少粒嗎?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黃豆有多少粒。
    二、小組討論,確定方案。
    師:你們可以用課桌上的工具。
    (杯子,天平等)
    三、小組合作,實施方案。
    四、匯報交流
    方案一:
    先數(shù)一杯黃豆的數(shù)目,再看這些黃豆有多少杯,再用乘法計算即可。
    方案二:
    先測一把黃豆的數(shù)目,再看這些黃豆有多少把,再用乘法計算即可。
    方案三:
    先測100粒黃豆的重量,算出一粒的重量,再稱出總重量,再用除法計算即可。
    五、小結
    數(shù)學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請大家都要做留心觀察的人。
    小學數(shù)學教案設計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結合關于"嫦娥一號"的具體情境感悟比的意義,并學會比的讀法、寫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稱,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2.學生在經歷將比改寫成除法和分數(shù)的過程中,體會比與分數(shù)、除法的關系,初步理解比與分數(shù)、除法的關系,從而掌握比、除法、分數(shù)的相互關系;感受比、分數(shù)、除法的區(qū)別。
    3、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活動中,養(yǎng)成觀察、思考和交流的習慣,并培養(yǎng)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能力。
    4、通過比的學習,進一步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體驗數(shù)學學習的樂趣。
    教學過程:
    一、感受比
    1、理解兩個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
    (1)出示問題情境(根據(jù)月球探測工程中心掌握的資料統(tǒng)計,截至20__年12月,人類對月球進行的探測活動,成功61次,失敗63次。)
    問:看完這則消息,你有什么感受?
    師:你有這種感受是因為你對這則消息中的兩個數(shù)量進行了比較,你是怎么比的?(板書:63-61=2)
    小結:用減法表示兩個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叫做相差關系。(板書:相差關系)
    (2)問:用除法可以表示這兩個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嗎?
    (板書:63÷61=636161÷63=6163)
    師:6361表示什么?6163呢?
    小結:用除法表示兩個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叫做倍數(shù)關系。(板書:倍數(shù)關系)
    (3)師:判斷兩個數(shù)量之間是相差關系還是倍數(shù)關系關鍵看什么?
    2、研究同類數(shù)量間的倍數(shù)關系
    (1)揭示課題
    師:兩個數(shù)量之間的倍數(shù)關系還可以用比來表示。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比。(板書課題:認識比)
    (2)出示:失敗次數(shù)與成功次數(shù)的比是63比61;
    成功次數(shù)與失敗次數(shù)的比是61比63。
    (板書:63比6161比63)
    3、讀、寫比
    (1)師:63比61寫作63:61,(板書:63:61)這里的兩點":"在數(shù)學里面叫比號,比號前面的數(shù)叫做比的前項,比號后面的數(shù)叫做比的后項。
    (板書:比號前項后項)
    問:在63:61中,63叫做比的?61叫做比的?
    (2)指名1人寫61比63,其余學生在草稿本上寫。
    (3)讀比:63:61,61:63。
    5、感受兩個數(shù)的比是有順序的
    問:63比61是哪個數(shù)量與哪個數(shù)量的比?61比63呢?
    問:63在失敗次數(shù)與成功次數(shù)的比中是?(前項),63在成功次數(shù)與失敗次數(shù)的比中是?(后項)
    追問:同樣是這個數(shù)63,為什么在前一個比中是前項,而在后一個比中卻是后項呢?
    小結:兩個數(shù)的比是有順序的。因此,在用比表示兩個數(shù)量的關系時,一定要按照敘述的順序,正確表達哪個數(shù)量與哪個數(shù)量的比,不能顛倒兩個數(shù)的位置。
    6、進一步感悟比
    (1)播放"嫦娥一號"發(fā)射畫面
    問:在這段畫面中有沒有聽到比?(1:3)
    問:大家現(xiàn)在看到的畫面是"嫦娥一號"的模型,在這個比中,你認為是把誰的大小看作1份?"嫦娥一號"是幾份?
    追問:那么"嫦娥一號"的大小與模型的比是?(3:1)
    (2)完成"試一試"
    ①問:圖中的四個比分別表示什么含義?
    ②討論:
    如果把每種溶液里的洗潔液看作1份,水分別可以看作幾份?
    ③問:你是怎么知道的?
    1:1表示洗潔液和水的體積有怎樣的關系?(相等)
    ④問:這四個比的前項都是1,能表示每種溶液里的洗潔液體積相等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⑤問:用分數(shù)怎樣表示每種溶液里洗潔液與水體積之間的關系?
    (3)①出示身高圖片
    師:這是一位六年級同學的照片,你估計她的頭的長度與身高的比大約是幾比幾?
    ②出示身高與雙臂平伸的照片
    問:你估計身高與雙臂平伸長度的比大約是幾比幾?
    給出正方形后你怎么就能確定是1:1了?
    (3)師:比在生活中又豈止這些,這不,在我們的班級里就有比。
    (出示:我們班有男生()人,女生()人。男生人數(shù)與女生人數(shù)的比是();女生人數(shù)與全班人數(shù)的比是()
    小學數(shù)學教案設計教案篇5
    一、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比較習慣于新教材的學習思路和學習方法,大多數(shù)學生認識到數(shù)學知識無處不在,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這為學生對本冊的學習打下了重要的基礎,也為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和實踐能力創(chuàng)造了條件。
    本班學生只有少部分新轉來的,從上學年老生的考試試卷分析,學生的口算及乘法口訣掌握還好,大部分學生的解決問題掌握基本良好,但是粗心大意的還比較多,靈活性不夠,應用能力也較差。本學期首先還是要強調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如預習及復習,書寫上還要繼續(xù)提高要求,只有讓學生在認真書寫的基礎上才有可能認真思考。同時,要加強學生基礎知識的理解與概念的掌握。因此要在本學期的教育教學中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學習習慣,增強孩子學好數(shù)學的自信心,探尋良好的學習方法,采用各種獎勵機制,讓孩子齊頭并進。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筆算,倍的認識,多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分數(shù)的初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毫米、分米、千米和噸的認識,時、分、秒,,數(shù)學廣角—集合(重疊問題)和數(shù)學實踐活動(數(shù)字編碼)等。
    這學期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是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筆算、多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以及四邊形,所以培養(yǎng)他們的計算能力及空間思維能力是關鍵。在教學中加強數(shù)學數(shù)量關系的分析,讓學生學會分析,學會審題,提高解題能力。最后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方面多尋找方法,使他們樂學,愿學。
    三、教學目標
    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
    (一)知識和技能方面
    1、會正確筆算三位數(shù)的加、減法,會進行相應的估算和驗算。
    2、會口算一位數(shù)乘整十、整百數(shù);會筆算一位數(shù)乘二、三位數(shù),并會進行估算。
    3、初步認識簡單的分數(shù)(分母小于10),會讀、寫分數(shù)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稱,初步認識分數(shù)的大小,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shù)的加減法,會解決簡單的有關分數(shù)的實際問題
    4、會區(qū)分和辨認四邊形,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會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正方形;知道周長的含義,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并會進行測量。
    5、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千米=1000米;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會進行簡單的換算,會恰當?shù)剡x擇單位;認識時間單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時間觀念,知道1分=60秒,會進行一些有關時間的簡單計算。
    6、理解“倍”的意義,掌握“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倍”和“求一個數(shù)的幾倍”的實際問題的方法。
    7.學生會借助直觀圖,利用集合的思維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數(shù)學思考方面
    1、體會數(shù)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初步體會集合思維,逐步形成空間的觀念。
    2、結合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靈活運用所學的數(shù)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3、結合具體情境,通過直觀操作,初步理解分數(shù)的意義,體會學習分數(shù)的必要性。
    (三)解決問題方面
    1、經歷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感受數(shù)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4、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四)情感與態(tài)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shù)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shù)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shù)學的過程,感受數(shù)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fā)現(xiàn)數(shù)學活動中的錯誤,并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6、養(yǎng)成認真作業(yè)、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萬以內數(shù)的加法和減法、長方形和正方形
    教學難點:時分秒的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
    五、本學期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fā),多采取游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于參與數(shù)學學習活動。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3、盡量布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yè),比如動手的作業(yè),少一些呆板的練習;另外,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難易程度不同的作業(yè)。
    4、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lián)系,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小學數(shù)學教案設計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知識,采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應用題。
    2、讓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確定等量關系,正確用方程解答應用題
    3、培養(yǎng)學生利用恰當?shù)姆椒ń鉀Q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復習,使學生弄請已知量與未知量的聯(lián)系,找出題目中的等量關系。
    教學難點:
    通過復習,使學生能夠準確的找出題目中的等量關系。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P107)
    1、找出下列應用題的等量關系。
    ①男生人數(shù)是女生人數(shù)的2倍。
    ②梨樹比蘋果樹的3倍少15棵。
    ③做8件大人衣服和10件兒童衣服共用布31.2米。
    ④把兩根同樣的鐵絲分別圍成長方形和正方形。
    ( 學生回答后教師點評小結)
    我們今天就復習運用題目中的等量關系解題。(板書:列方程解應用題)
    二、新授內容
    1、教學例3、
    (1)、一列客車以每小時90千米的速度從甲站開往乙站,同時有一列貨車以每小時75千米的速度從乙站開往甲站,經過4小時相遇,甲乙兩站的鐵路長多少千米?
    ①。讀題,學生試做。
    ②。學生匯報(可能情況)
    (90+75)×4
    提問:90+75求得是什么問題?再乘4求的是什么?
    90×4+75×4
    提問:90×4與75×4分別表示的是什么問題?
    (由學生計算出甲乙兩站的鐵路長多少千米。)
    (2)、甲乙兩站之間的鐵路長660千米,一列客車以每小時90千米的速度從甲站開往乙站,同時有一列貨車以每小時75千米的速度從乙站開往甲站。經過多少小時相遇?
    (先用算術方法解,再用方程解)
    ①、660÷(90+75)=?
    ②方程
    解: 設經過x小時相遇,
    (90+75)×x =660 或者, 90×x +75×x =660
    讓學生說出等量關系和解題的思路
    教師小結(略)
    (3)、甲乙兩站之間的鐵路長660千米。一列客車以每小時90千米的速度從甲站開往乙站,同時有一列貨車從乙站開往甲站,經過4小時相遇。貨車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 先用算術方法解,再用方程解)
    ①、(660—90×4)÷4=?
    ②、方程
    解:設貨車每小時行x千米
    90×4+ 4x = 660 或者(90 + x )×4 = 660
    讓學生說出等量關系和解題的思路
    教師小結(略)
    讓學生比較上面三道應用題,它們有什么聯(lián)系和區(qū)別?
    比較用方程解和用算術方法解,有什么不同?
    教師提問:這兩道題有什么聯(lián)系?有什么區(qū)別?
    三、鞏固反饋。(P109---1題)
    1、根據(jù)題意把方程補充完整。
    (1)張華借來一本116頁的科幻小說,他每天看x 頁,看了7天后,還剩53頁沒有看。
    _____________=53
    _____________=116
    (2)媽媽買來3米花布,每米9.6元,又買來x千克毛線,每千克73.80元。一共用去139.5元。
    _____________=139.5
    _____________=9.6×3
    (3)電工班架設一條全長x 米長的輸電線路,上午3小時架設了全長的21%,下午用同樣的工效工作1小時,架設了280米。
    _____________=280×3
    2、(P110----4題)解應用題。
    東鄉(xiāng)農業(yè)機械廠有39噸煤,已經燒了16天,平均每天燒煤1.2噸。剩下的煤如果每天燒1.1噸,還可以燒多少天?
    小結:根據(jù)同學們的不同方法,我們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用哪種方法簡便就用哪種方法。
    3、思考題。
    甲乙兩個港相距480千米,上午10時一艘貨船從甲港開往乙港,下午2時一艘客船從乙港開往甲港。客船開出12小時后與貨船相遇。如果貨船每小時行15千米??痛啃r行多少千米?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復習,你有什么收獲?
    五、課后作業(yè)。
    (P110---5題)不抄題,只寫題號。
    板書設計:
    列方程解應用題
    等量關系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例3:一列火車以每小時90千米的速度從甲站開往乙站,同時有一列貨車以每小時75千米的速度從乙站開往甲站,經過4小時相遇,甲乙兩站的鐵路長多少千
    小學數(shù)學教案設計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加強四則運算的口算練習。
    2、掌握算24點的基本方法
    3、會算24點,能用不同的方法算24點。
    4、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激勵學生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策略,進一步培養(yǎng)合作意識和探索能力。
    教學難點:
    用四張牌算24點
    教學準備:
    每人A—9的撲克牌,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前交流
    師:今天數(shù)學課小朋友們都帶來了什么?
    生:撲克牌。
    師:別小看這樣的一副牌,它里面可有很多的小秘密呢?你們想知道嗎?
    課件演示,介紹牌的知識:一副牌有54張,大王代表太陽,小王代表月亮,其余52張代表一年中的52個星期。有四種花色,紅桃、方塊、梅花、黑桃四種花色分別象征著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每種花色各有13張牌,表示每個季節(jié)有13個星期。把J、Q、K當作11、12、13點,大王、小王為半點,一副撲克牌的總點數(shù)恰好是365點。若把大小王各算為1點,共366點。
    【說明:開課伊始,從深受小朋友們喜愛和熟悉的撲克牌入手,引出本課的學習內容,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再通過介紹撲克牌與時間相關知識,使他們感受到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二. 揭示課題
    師:你們玩過牌嗎?用牌玩過哪些游戲呢?
    師:你們用牌會玩這么多游戲。剛剛聽到有位小朋友說牌可以用來算24點,你知道算24點是怎么玩的嗎?【點擊課件】
    師:哦,我們在玩算24點時,把A看作1,利用幾張牌,用+-×÷使其結果為24,每張牌只可用一次。今天我們就用九張牌來玩?zhèn)€益智游戲——算24點。(板書課題:算24點)
    師:想玩好算24點,要掌握一些方法。下面我們先來玩一個小游戲,游戲的名字叫——對對碰!
    (二)游戲活動
    1、游戲一:幸運對對碰(2個數(shù)算24點)
    師:游戲規(guī)則是:我出一張牌,你用你手中的一張牌和我碰,碰成24。準備好了么?
    (點擊課件:閃現(xiàn)對對碰頁面)
    1. 三八二十四(點擊課件:出現(xiàn)撲克牌8)
    師:我出8,你能從你的手中拿一張牌和我碰成24嗎?(手舉8)
    生:我出3,三八二十四。(手舉3)
    師:你怎么想得這么快?適時板書:三八二十四
    師:真聰明!很快就想到用口訣來算。
    師:我還出8,你能拿兩張牌跟我碰成24嗎?
    生:(1,3)(3,6)(1,2)……生說師板書。
    師:你是怎么想到這兩張牌的?
    師(引導觀察板書):我們來看這幾位同學的第二步,都是3×8=24,第一步呢?都是先用兩張牌湊成3,再利用三八二十四的口訣碰成24的。
    (如果還有學生舉手,請他們與同桌說說。)
    2. 四六二十四
    師:你能不能像老師這樣出一張牌,讓全班同學也只出一張牌就能跟你碰成24?
    生:我出4。
    師:誰拿牌跟他碰?(6)
    師:小腦筋轉得真快!你怎么想到出6的?生答師板書:四六二十四
    師:拿兩張牌跟他碰,你會嗎?師有選擇的板書。
    3. 師(引導觀察板書):我們剛剛都是先湊成幾來和4碰的?再利用四六二十四的口訣碰成24。
    【說明:設計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根據(jù)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想口訣從牌中尋找能算出24點的里找能算出24點的算式,為后面三、四個數(shù)算24點做好基礎工作。】
    2、游戲二:幸運湊湊碰(3個數(shù)算24點)
    師:如果我出9呢?你能用一張牌碰出24嗎?兩張行不行?
    師:大家猜得很快?,F(xiàn)在給你三張牌,你們能把牌上的數(shù)字加減乘除,算出結果是24嗎
    【點擊課件:閃現(xiàn)3張牌的題目】
    1. 師:你能用這3張牌算出24點嗎?【課件出示:】
    (2,3,4) (7,6,3) (9,8,3) (3,5,9)
    ①2×3=6,6×4=24 7-3=4 9÷3=3 3×5=15
    ②2×4=8,3×8=24 4×6=24 3×8=24 15+9=24
    ③3×4=12,12×2=24
    讓學生邊算24邊尋找算24點的秘訣。
    師:你們的計算的方法多種多樣,你們發(fā)現(xiàn)什么訣竅沒有?
    學生分組討論、匯報。
    師:多數(shù)可以湊3和8,4和6,應用口訣進行計算,不能應用口訣的再想辦法進行加、減、乘、除混合算。
    【說明:在活動過程中,先易后難,循序漸進,注意引導學生探究游戲活動的方法和操作步驟。讓他“玩”有組織,“玩”有目的,“玩”有方法,“玩”有收獲。 ]
    3、游戲三——幸運比比拼 (4個數(shù)算24點 )
    【課件出示:】(1,2,5,8)
    師:先獨立想一想,想好了可以在小組里交流,看哪一個四人小組想出的方法最多。
    學生活動。
    匯報板書。
    師:看來用4張牌算24點也難不倒你們。老師這里還有幾道題,你們想試試嗎?
    好,請拿出紙和筆,老師出題,你們把方法寫在本子上。開始!
    (4,6,7,8)(2,6,7,9)(2,3,4,5)(5,6,5,3)
    學生寫完后,逐題匯報 。
    與三個數(shù)算24點比較,小組討論、交流。
    師小結:剛才大家都開動腦筋,用各種不同的方法算出了24,下面我們來分組比賽,好嗎?
    【說明:通過分析比較學生,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三個數(shù)算24點和四個數(shù)算24點方法相同,只是后者算法更多樣些?!?BR>    2023小學數(shù)學教案設計 篇5
    1.知識與技能:通過生活事例,使學生初步認識物體或圖形的平移和旋轉,能正確判斷簡單圖形在方格紙上平移的方向和距離,初步建立圖形的位置關系及其變化的表象。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使學生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運用數(shù)學知識可以解決生活中的簡單數(shù)學問題。
    能判斷方格紙上圖形平移的方向和格數(shù)。
    學生在方格紙上正確畫出平移后的簡單圖形。
    微視頻、微練習。
    1、將《平移與旋轉》微視屏發(fā)布到班級QQ群,請家長督促孩子觀看學習。
    2、根據(jù)微視頻內容進行學習,并完成微視頻練習題。
    一、導入。
    1、根據(jù)微練習1、2、3小題的講評復習圖形的運動—平移。
    2、導入語:圖形的運動除了前面學的平移,還有一種圖形的運動—旋轉
    3、出示課題:旋轉
    二、新課學習。
    1、在觀看微視頻,觀察圖中的物體運動。
    2、小組探究:和昨天的知識對比,物體的運動有什么不同
    3、小組討論。
    三、提升訓練
    1、尋找身邊的平移和旋轉。
    孩子們,我們的身邊還有那些物體的運動方式是平移?生說。哪些物體的運動方式是旋轉?。
    2、孩子們找到的可真多呀,老師也找到了一些,你能準確地判斷出下列物體的運動方式是平移還是旋轉嗎?(課件展示)
    3、孩子們判斷得可真準確,現(xiàn)在想請一個孩子到黑板上來平移小汽車的卡片。老師先貼在黑板上,聽老師的口令,平移這張卡片,如果上面的孩子平移正確了,請你送給他掌聲,明白嗎?指任1名同學發(fā)口令,1名同學平移卡片。小結:細心的學生仔細觀察,我們每次平移后,物體的什么有變化嗎?什么沒變?想一想旋轉時呢?
    4、課間小活動。
    讓學生當小小設計師。拿出準備的學具,線和紐扣。小組合作,設計紐扣的運動方式。
    二、課堂作業(yè)。
    通過學習,談談收獲。
    三、課后作業(yè)。
    尋找身邊的平移與旋轉事例,講給同學們聽。
    平移與旋轉
    平移:物體或圖形沿著直線方向運動,而本身的方向不發(fā)生改變時,這種運動現(xiàn)象就是平移。
    旋轉:物體或圖形繞著同一個點(或同一條直線)轉動,這種運動現(xiàn)象是旋轉。
    2023小學數(shù)學教案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生活事例,使學生初步認識物體或圖形的平移和旋轉,能正確判斷簡單圖形在方格紙上平移的方向和距離,初步建立圖形的位置關系及其變化的表象。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使學生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運用數(shù)學知識可以解決生活中的簡單數(shù)學問題。
    教學重點:能判斷方格紙上圖形平移的方向和格數(shù)。
    教學難點:學生在方格紙上正確畫出平移后的簡單圖形。
    教學準備:微視頻、微練習。
    課前準備:1、將《平移與旋轉》微視屏發(fā)布到班級QQ群,請家長督促孩子觀看學習。2、根據(jù)微視頻內容進行學習,并完成微視頻練習題。
    課堂教學過程教學過程。
    一、 導入。
    1、根據(jù)微練習1、2、3小題的講評復習圖形的運動—平移。
    2、導入語:圖形的運動除了前面學的平移,還有一種圖形的運動—旋轉
    3、出示課題:旋轉
    二、新課學習。
    1、在觀看微視頻,觀察圖中的物體運動。
    2、小組探究:和昨天的知識對比,物體的運動有什么不同
    3、小組討論。
    三、提升訓練
    1、尋找身邊的平移和旋轉。
    孩子們,我們的身邊還有那些物體的運動方式是平移?生說。哪些物體的運動方式是旋轉?。
    2、孩子們找到的可真多呀,老師也找到了一些,你能準確地判斷出下列物體的運動方式是平移還是旋轉嗎?(課件展示)
    3、孩子們判斷得可真準確,現(xiàn)在想請一個孩子到黑板上來平移小汽車的卡片。老師先貼在黑板上,聽老師的口令,平移這張卡片,如果上面的孩子平移正確了,請你送給他掌聲,明白嗎?指任1名同學發(fā)口令,1名同學平移卡片。小結:細心的學生仔細觀察,我們每次平移后,物體的什么有變化嗎?什么沒變?想一想旋轉時呢?
    4、課間小活動。
    讓學生當小小設計師。拿出準備的學具,線和紐扣。小組合作,設計紐扣的運動方式。
    二、 課堂作業(yè)。
    通過學習,談談收獲。
    三、課后作業(yè)。
    尋找身邊的平移與旋轉事例,講給同學們聽。
    板書設計:
    平移與旋轉
    平移:物體或圖形沿著直線方向運動,而本身的方向不發(fā)生改變時,這種運動現(xiàn)象就是平移。
    旋轉:物體或圖形繞著同一個點(或同一條直線)轉動,這種運動現(xiàn)象是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