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修士留學需要考什么?有什么條件?

字號:


    很多學生最近想要了解,日本研究生需要考日語成績英語成績,還需要研究計劃書,那么有什么具體條件說明?今天出國留學小編就給大家介紹日本研究生留學需要考什么?有什么條件?如果對這個話題感興趣的話,歡迎點擊出國留學網(wǎng)。
    日本修士留學需要考的類型
    修士考試主要考察的內(nèi)容有:
    1.語言能力
    日語:
    一般建議文科有N1,理工科有N2,藝術類有N2以上最好。
    英語:
    如果英語不是實在搶救不了,最好還是準備一下英語成績,尤其理工科,不僅要考,分也要高。
    一般認可度托福>托業(yè)>雅思。至于你考哪個,可以提前看看學校的募集要項要求。
    不過如果你是考的私立藝術大學,那基本就不用準備英語了。
    除了考出成績之外,表達能力也很重要,畢竟在面試的時候要和教授交流,要表達你的想法,之前有個慶應義塾的前輩,在面試的時候是日英雙語面的,教授說著說著日語,突然開始用英語提問。
    2.專業(yè)課能力
    這是修士考試的核心。
    泡圖書館也好,上私塾也好,找前輩取經(jīng)也好,沖沖沖!
    除了成績之外研究計劃書也是教授會格外看重的一點。是教授考察學生對于專業(yè)知識的掌握以及理解和研究方向、目標的重要參考。因此學生要有數(shù)據(jù)調(diào)研,明確的研究方向,研究目標,研究方法等。而研究計劃書并不能一氣呵成,需要進行反復的修改,其中難免會有語句上的錯誤,論點論述上,可能結構上也需要做出調(diào)整。
    那怎么才能去日本參加修士考試呢?常見方式有兩種:
    1.申請語言學校+修士考試
    2.申請研究生預科+修士考試
    語言學校和研究生預科都屬于過渡階段,在這期間準備修士考試。
    但研究生預科申請的要求要高一些,一般理科建議N2,文科建議N1,還需要有完成研究計劃書的能力,和教授溝通的能力等等。
    語言學校門檻就比較低了,只要有N5或者日語學時證明就可以。
    不過修士考試大家都是一樣考的,所以也不用過于糾結前期的過渡選項,選一個適合自己的就可以。
    日本考修士申請條件
    這里拿語言學校+修士考試這個門檻比較低的方式來舉個例子
    1.學歷
    需要滿足16年教育經(jīng)歷,如果你是全日制大專,只有15年教育經(jīng)歷的話,倒也可以考,但是學校選擇會比較有限。
    2.資金
    申請語言學校,需要提交20萬存款證明,這個錢不需要實際支出,只是凍結一段時間做材料用。
    等到了日本在備考期間,一年花費大概12-15萬人民幣。后期考上國公立大學,費用可以再控制的低一些。
    3.日語
    就像上面提到了,語言學校申請對于日語的要求比較低,有最低等級日語證書或者日語學時證明就可以。但咱們肯定不能考個N5就滿足了,畢竟咱們是要考修士的呀!
    在日本申請大學院,研究計劃書是極其重要的材料之一。研究計劃書可以定義為:關于進入大學院后想進行的研究內(nèi)容和進行該研究的計劃。
    研究計劃書的構成
    格式、字數(shù)、頁數(shù)等由各個學校自行規(guī)定,一般的研究計劃書的構成包括研究標題、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先行研究、研究方法、期待/預測的結果、參考文獻等。
    研究標題
    是對研究計劃書的高度概括和總結,是給教授的第一印象,并且也是最核心的,無論是研究的目的還是方法都是圍繞著你的標題展開的,注意?不要寫的過大過泛,盡可能有具體的落點。
    研究背景
    可以理解為介紹下研究主題的背景及相關現(xiàn)狀,此現(xiàn)狀下存在的問題是什么?等
    研究目的
    自己是什么時候開始對“研究主題”進行具體化研究,為了明確什么而進行該項研究
    先行研究
    很重要,是體現(xiàn)知識儲備的部分。這部分主要描述在研究這個課題時做過哪些準備或是調(diào)研。
    比如了解這個課題是否已經(jīng)有人研究過了,有哪些成果或問題。通過前輩的研究結論,能為自己提供哪些觀點和角度?;蛘哒页銮叭搜芯康牟蛔阒帲约汉罄m(xù)可以做哪些優(yōu)化
    研究方法
    這部分必須明確研究是以什么樣的方式進行的,要達到自己的研究目的,這個研究方法是否有可操作性,是否可以解決問題。
    期待/預測結果
    預想研究可能出現(xiàn)的成果,并且敘述研究成果可能對自身、社會或者某些方面能起的作用或產(chǎn)生的影響等。是研究目的的升華。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是在最后列舉出寫作時所參考或起到作用的文章和資料。日本是非常重視著作權的,所以凡是用到的資料一定要寫到參考文獻中。
    文獻可以按照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排序,或發(fā)表時間等規(guī)則進行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