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館參觀心得體會800字模板

字號:

史館參觀心得體會 篇1
    上午第三節(jié)課后,我們年級四個班級的同學有條不紊地隨著老師去南校區(qū)參觀校史室。
    等待片刻后,我們便進入了這個不大但明亮干凈的地方。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幅圖文并茂的校史歷史。大略瀏覽一遍后,戈老師為我們做了精彩的講解,他為我們介紹了儲能中學的建校、師資、獲獎情況等許多豐富的內(nèi)容。儲能中學的前身是x效實中學x分校,由x錢業(yè)領袖秦潤卿創(chuàng)建于1942年,曾以“民主革命堡壘,愛國志士搖籃”享譽x,培養(yǎng)了一批革命烈士和愛國人士。
    19xx年6月,儲能與新建中學合并,1956年又與新民、新聯(lián)兩校合并,易名為x中學,1983年恢復“儲能”校名,儲能的名字是怎么來的呢?原來當年著名思想家嚴復把達爾文著作《天演論》翻譯為中文。其中有一句話叫“物競天擇,效實儲能”,儲能中學由此而來。此外還有許多名人在儲能教書,段力佩是儲能的第一任校長,周建人——魯迅的弟弟和葉圣陶先生也曾在儲能當教師。1997年,龍門中學并入直至今日。
    短短1節(jié)課的時間,讓我們了解了許多關于儲能的歷史信息,儲能是一所具有光榮革命傳統(tǒng)的學校,真是受益匪淺??!作為儲能學子,我們要繼承光榮傳統(tǒng),努力學習,為學校爭光!
    史館參觀心得體會 篇2
    校史館是由原來學校的舊圖書館改建而成的,一個30年代的蘇式建筑,給人一種樸素莊重、沉穩(wěn)內(nèi)斂的感覺。而進門左側的歷屆畢業(yè)班合影查詢的電腦又給人一種現(xiàn)代的感覺。一個嶄新漂亮的展廳盡收眼底,隨著講解員的講解,我被老一輩的專家教授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為農(nóng)大的建立和發(fā)展所做的貢獻而感動,一頁頁的教師筆記,一件件的文物和證件,一張張老照片,一尊尊藝術造型從1952年到20xx年全方位的反映了學校的歷史沿革。當看到涂治教授生前穿的一件破棉大衣和生活用的梳子剃須刀以及工具書的時候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仿佛涂治院長昨天還在桌上辦公一樣,作為一個院長和專家,生活依然是那么的簡樸,他寫的兩封家書雖然言簡意賅很短很短,但是充滿了對子女親人成才的盼望和關心以及對黨和國家的忠誠。當我走到一尊叫《勇挑重擔》的雕塑前,我為新疆農(nóng)業(yè)大學艱難的辦學歷程所感動,老師們自己動手撿拾動物的尸體作為教學模具,老師們自己動手手抄教材,他們深夜編寫教材,白天給學生上課,這些老教授們是農(nóng)大的瑰寶,時刻鼓舞著我們不忘歷史珍惜現(xiàn)在的學習環(huán)境,很值得我們學習。
    走到領導題詞和杰出校友的那一面墻時,我打心眼里感到自豪。是啊,有領導的關心和鼓舞,有一批批各行各業(yè)的杰出校友,他們是農(nóng)大的寶貴資源,他們也是我們的榜樣和奮斗目標。當年的他們在條件簡陋的校舍里刻苦學習,成就了自己的未來,這種無形之中的激勵,也必將給我們的學習成長帶來激勵??粗r(nóng)大各個階段取得的輝煌成就、各位杰出教授的生平事跡,60年來學校的每一步發(fā)展,都深深的吸引著我們這些農(nóng)大的學子。此時我覺得作為一名農(nóng)大人是多么的自豪,這十年來是農(nóng)大發(fā)展最迅速的時候,我們趕上了好時代,沒有什么理由不抓緊時間學習。多媒體視聽室讓我們更加直觀的了解農(nóng)大的歷史,加深對學校60周年的體會和認識。
    校史館的建成讓所有農(nóng)大教職工加深了了解農(nóng)大的機會,不光向社會展示了幾代農(nóng)大人的艱苦創(chuàng)業(yè)史,也時刻激勵著我們要開拓創(chuàng)新,站在新的起點再創(chuàng)輝煌。站在校史館中我的思緒飛回到那個艱苦的年代,新疆農(nóng)業(yè)大學走過的一甲子歷經(jīng)坎坷但是也成果頗豐,60年的本科辦學歷史,既是一部幾代人嘔心瀝血、艱苦奮斗的辛勤創(chuàng)業(yè)史,也是一部追求科學真理、發(fā)展先進文化,各項事業(yè)全面協(xié)調(diào)推進的科學發(fā)展史。
    哈佛大學有句名言說到:大學的榮譽,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數(shù),而在于它一代又一代人的質(zhì)量。我想今天我們作為農(nóng)大人為在農(nóng)大學習而自豪的時候,我們明天更應該發(fā)奮努力,讓農(nóng)大因為曾經(jīng)有過我們而驕傲。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去完善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優(yōu)秀,趁我們還年輕,去施展才華,去綻放青春,在未來的日子里終生恪守青年時代的信念,矢志不移,孜孜以求,我想這才是真正的青春的顏色,只有這樣。多年以后我們再回首時才會發(fā)現(xiàn)這里是我們夢想開始的地方。
    史館參觀心得體會 篇3
    前幾天,李老師帶我們參觀了學校的一處早聞其名,未見其景的地方——學校校史館。
    那天下午,最后一節(jié)課的鈴聲剛剛響過,李老師急匆匆地走了進來,大聲說:“同學們,我們?nèi)⒂^校史館?!甭犃T,教室里立刻一片歡呼。我的心情也是非常激動、興奮。
    在老師的叮囑下,同學們都帶好了紙和筆,準備要去記錄些發(fā)現(xiàn)和知識。而我卻不一樣,手里只抱著一本喜愛的課外書。因為當時我還我覺得,如果在那里看書應該是別有一番滋味吧,我一定要好好感受一番。
    到了那里,正準備打開課外書的第一頁,我的眼睛卻被玻璃柜里的東西吸引了。我連忙跑過去一看,原來是許多年前實驗小學的一份試卷。紙都發(fā)黃了,卻依然可以清晰地看出上面用紅色筆寫得公式。我還看到了一些古老的教科書,還有一些當年老師用過的教具。不知不覺中,我手中的課外書不知何時已經(jīng)合攏,情不自禁地被眼前一件件物品深深吸引了過去。
    在展臺里,我還看到了一些校牌,各種版式的都有,整整齊齊的擺放在一起。當我看到一個個金燦燦的獎杯、獎牌時,我的心里充滿了驕傲和自豪。這些榮譽是實驗小學的歷史見證,我為自己在這樣的小學就讀感到榮耀。
    這次的參觀在我心里打下了深深烙印,我會永遠記住我成長的搖籃,以后無論我走到那里,我都不會忘記我的母?!┡d實驗小學。
    史館參觀心得體會 篇4
    12月28日這天下午,我們?nèi)嗤瑢W去參觀x大學校史館,校史館里究竟有些什么呢?
    來到x大學后,來接待我們的是研究生吳燕姐姐,這次參觀與以往別的的參觀不相同的是,以前是由導游或老師帶著我們參觀,而這次吳燕姐姐“拋”出七個問題,讓我們帶這問題自己去尋找答案,當吳燕姐姐的問題一提完,同學們便如離弦之箭一般,“射”進了校史館。
    我也隨著人流沖進了門。一進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華麗的墻壁上有一塊巨大的玻璃,玻璃上印著x大學的校風和校訓,我馬上抄了下來。再低頭一看,地上有一塊玻璃,玻璃下記載著x大學的創(chuàng)立日期和創(chuàng)立人。一下子兩個問題的答案就找道了,我心中十分高興。接著我又站在資料室門口向四處瀏覽了一會兒,才發(fā)現(xiàn)了我要找的'資料,那是x大學五位校長的名字和華西醫(yī)科大學第一位牙科畢業(yè)生的名字。
    接著,我又到了二樓,一到樓口,我就看見了一艘很大的船,船邊有許多槳。原來這些槳上的字記錄了x大學歷年來更名的名字和意義。最后,我又找到了介紹著名文人郭沫若、巴金等人的事跡。
    參觀了x大學的校史館后,我的疑團都一一解開了。x大學的校史館不但記載了x大學豐富的文化,而且讓我了解到,x大學之所以能夠為祖國培養(yǎng)出許許多多優(yōu)秀的人才,是與該校的校訓、校風分不開的。它的校風為:嚴謹勤奮,求是創(chuàng)新。從中我體會到,只有勤奮努力的學習,才能獲得豐富的知識;只有不斷努力地進取,才能達到務實創(chuàng)新。
    x大學歷史悠久,有著豐富的文化遺產(chǎn);它氣勢磅礴,卻又不失樸素典雅。它為祖國的日漸強盛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我從現(xiàn)在起要努力學習,才能考上我們x這所有名的大學,將來才有能力為建設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史館參觀心得體會 篇5
    今天,我們在團支書的帶領下,參觀了湖南師范大學的校史陳列館。
    走進校史館,我仿佛步入了歷史的長河,展現(xiàn)在眼前的是湖南師大的歷史畫卷。“仁、愛、精、勤”這四個打字赫然出現(xiàn)在眼前,這是每一個湖南師大人都記在心里的四個沉甸甸的字。
    湖南師范大學創(chuàng)建于1938年,位于歷史文化名城長沙,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的大學、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yōu)秀高校。學?,F(xiàn)有5個校區(qū),占地168公頃,建筑面積100余萬平方米。主校區(qū)西偎麓山,東瀕湘江,風光秀麗,是全國綠化“400佳”單位之一。
    在校史館中,我領略了歷代師生的風采,為身為師大人而驕傲!
    更領略了身為生命科學學院學生的驕傲,在校史館中有許多生科院創(chuàng)造的歷史,有許多像劉云院士一樣的精英,更有生生不息的生科學子!
    從校史館走出,我覺得似乎更有自信了,相信在師大七十多年的歷史沉淀下,我能受到文化的熏陶,學到先進的科學知識,為走入社會奠定良好的基礎!
    史館參觀心得體會 篇6
    為了加強學院學生對母校的歷史了解,從學院建立之初的艱辛到其后的卓越成就,了解學校的名人名事,加強對母校的歸屬感。黨組織今天組織參觀校史館,學習校史。
    為配合學校校慶,回顧辦學歷程、弘揚優(yōu)良傳統(tǒng)、凝聚民族精神、展示辦學成就,20xx年建校50周年之時,學校設立了天津高校中首個具有校史館功能的校慶成果展室,地點坐落在河東校區(qū)主樓的三樓共享大廳。20xx年學校整體搬遷到西青新校區(qū),校史館于同年落成并開放,其所承載的功能也進一步拓展。校史館成為愛校榮校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學生實踐教學基地和黨建思政教育基地。建筑面積約700平方米,共計展出實物400余件和照片1000多張,分為二樓和三樓兩層布展。其中二層展出的是天津工業(yè)學的歷史淵源和天津紡織工學院時期學校的建設與發(fā)展歷史,三樓展出的是20xx年創(chuàng)建天津工業(yè)大學至今學校各項事業(yè)全面發(fā)展的歷程。
    日月經(jīng)天,江河行地。天工大經(jīng)歷了北京工業(yè)專門學校機織科,北平大學工學院機織工程系,西北工學院紡織系,北洋大學紡織系,天津大學紡織系,河北紡織工學院,天津紡織工學院,天津工業(yè)大學一步步的轉變,近百年的辦學歷史,五十八年的建校歲月,記載著工工大人櫛風沐雨、春華秋實的創(chuàng)業(yè)歷程,見證了工大人堅韌不拔、彌久益堅的優(yōu)良品質(zhì)。
    通過參觀校史館,我見證了天共大的逐漸強盛,無論是戰(zhàn)火歲月還是和平年月,天工大都在路上。天工大人堅守“嚴謹嚴格求實求是”校訓,不斷向前,開闊進取,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為社會主義革命,為共產(chǎn)主義事業(yè),獻出自己的全部。
    我對校訓有了更深的理解:嚴謹即嚴密謹慎,邏輯嚴密,思維縝密,無論是對我們自己未來所從事的職業(yè)還是對于現(xiàn)在所面臨的學業(yè),講究邏輯、嚴謹治學的科學精神和一絲不茍、認真嚴密的做事態(tài)度都是我們所必需的。尊重科學,謙虛謹慎,不驕不躁,追求卓越。更是我們天工大人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嚴格即在遵守制度與掌握標準時認真不放松,一方面是指我們學校制度嚴格、標準嚴格、措施嚴格、實施嚴格、考核嚴格。在辦學的各項工作中,始終秉承嚴格管理、嚴格要求的精神,使各項工作都能上水平、出成果。另一方面也是要求我們天工大人嚴格律己,省身做人。求實即講求實際,求真務實。做老實人,辦老實事,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不圖虛名,不搞花架子,更不要不懂裝懂,而是要實實在在,腳踏實地,求得實效,結出實果。做一名真正意義上的天工大人。求是就是探索規(guī)律,把握規(guī)律。一方面獻身科學,追求真理,實事求是,不興虛浮,勇于創(chuàng)新,不畏權威;另一方面尊重事物自身的發(fā)展規(guī)律,按照科學發(fā)展觀建設學校,發(fā)展學校各項事業(yè)。
    參觀雖已結束,但我校的光輝歷史仍歷歷在目。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應時刻牢記天工大校訓積極進取,不斷向前,今日我為學校自豪;明日學校以我為榮,爭做一名合格的天工大人。
    史館參觀心得體會 篇7
    下午,陽光明媚,萬里無云,在這個風和日麗的日子里,07級管理科學一班的同學們前往參觀位于x理工大學校本部的校史館。
    在班長朱旭旻,團支書丁藝辰的帶領下,全班同學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聚集在校圖書館前,一同前往位于圖書館正后面的校史館。由組織委員郭法慶擔任此次活動的講解員。
    跨入校史館之前,正上面首先看到的是一塊匾額,上面刻有“x理工大學校史館”。
    參觀校史館進入大廳,其中一面墻上鑲嵌一段金燦燦的文字,是當年滬江大學的創(chuàng)始人魏馥蘭博士的一段話:“每一艘開往x的輪船都必須在這所大學的視線內(nèi)經(jīng)過,在這樣一個校園,任何有思想的學生都不能不感到自己生活在一個大的世界里……”可見,在當時滬江大學的創(chuàng)辦之初,他們就意識到了我們現(xiàn)代大學要培養(yǎng)的是面向國際化的,吸收世界先進文化、知識和技術的全面發(fā)展的優(yōu)秀人才。
    史館參觀心得體會 篇8
    在鄭州,有種浪漫,叫法國梧桐;在鄭州,有種古韻,叫嵩陽書房;在鄭州,有種盛名,叫少林武功。
    在六年的小學生涯里,在最后的一次能與老師和同學一起的實踐活動中,我們來到了鄭州這座古城,來到了“鄭州政協(xié)文史館”,參觀了鄭州這個綠城的發(fā)展歷程和輝煌成就。
    我們乘坐著校車,伴隨著一路的歡聲笑語來到了目的地。踏入這片土地,抬頭向上看,不僅僅是藍天白云,還有那枝繁葉茂的梧桐樹,也是鄭州的“市樹?!?BR>    鄭州政協(xié)文史館建筑面積約2600平方米,展出面積約2000平方米。分為“協(xié)商文化、源遠流長”“協(xié)商民主、凝聚力量”“風雨同舟、和衷共濟”“凝心聚力、共謀發(fā)展”四個展區(qū)。
    參觀鄭州政協(xié)文史館,仿佛踏上了“時光穿梭機”。不僅全面了解了鄭州的發(fā)展歷程,還了解了許多照片和實物背后的故事。同學們拿著筆記本,一邊認真聽著解說員的講解,一邊不停地贊嘆著,分享著自己的感受。
    幾千年的歷史,鄭州這片土地哺育了不少名人。從古代的五帝之首皇帝,到偉大詩人杜甫、白居易,到現(xiàn)代的女航天員劉洋等等,可謂是人才輩出。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將近兩個小時的參觀很快變結束了。同學們走出了政協(xié)文史館的大門,踏上了返校的路程,此時同學們的筆記本上記滿了知識,已是收獲滿滿。
    通過這次的實踐活動,我更加了解鄭州這個城市了,也更加喜歡這座綠城了!
    史館參觀心得體會 篇9
    今天我們在校團委學生支部書記的組織下,進行了對校史館的參觀,雖然我在學校已經(jīng)一年半了,可是卻一直沒有機會來參觀校史館,通過今天的活動,我走進了心里向往已久的校史館。這里充滿了過去前輩們的拼搏,汗水,努力,和成績!
    我們的學校已經(jīng)建校53年,這是怎樣的經(jīng)歷?53個春秋,53個冬夏,我們的學校陪伴著歷史走過了53個不平凡的年頭。通過一個個的展物,向我們訴說著歷史的凝重,在解說員的解說下我們對于學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1958年十萬官兵復員轉業(yè),在他們愛國情操的引導下,他們毅然決然的留在了“北大荒”這個荒涼的地方,用自己的青春為祖國開拓新的篇章,用雙手開拓出了祖國今天的“北大倉”這里面是怎樣的一種堅持?一種頑強?一種拼搏?我想這是我永遠可能都體會不到的前輩們的汗水。這里面就有我們八一的一份努力,官兵復員,可是大家都不懂技術,只能白白看著,確實使不上力。在這種嚴酷的環(huán)境下王震將軍馬上組織建立了八一農(nóng)大,為墾區(qū)培養(yǎng)人才,為墾區(qū)建設提供技術上的幫助,就這樣我們的學校誕生了!
    我們的學校在各位校長的領導下,發(fā)展的十分迅速,從王震,王景坤,姜瑞元,劉西科到我們的女校長徐梅,再到包軍,他們各位的英明領導讓我的學校變得更加強大。
    學校從平地創(chuàng)業(yè),白手起家,到今天的人才強校,桃李芬芳,已經(jīng)成為一所具有學士、碩士、博士三級學位的大學。自建校起,辦學區(qū)位條件差就一直影響學校的健康發(fā)展,將學校遷入有發(fā)展的潛力的大中城市是必然的,八一人毅然舉起二次創(chuàng)業(yè)的大旗,全力將學校推上一個新的更高的發(fā)展平臺。20xx年1月5日開始動工建設新校,10月20日同學們就進入新學校開始上課,只用了這短短的不到一年的時間,學校遷入大慶市就順利完成。學校乘勢而上,跨越發(fā)展,將學校發(fā)展的更加輝煌!
    我們學校已經(jīng)從“墾區(qū)黃埔”發(fā)展成為一所全面的現(xiàn)代化大學,現(xiàn)在的八一已經(jīng)具有了現(xiàn)代化的教學器材,學校的環(huán)境氛圍更是讓每一個八一人為之驕傲,自豪。身為八一人,我感到如此自豪,我知道未來的路還很長,還需要我們的不斷努力,用我們年輕的心去建設我們的母校,用我們的一切去建設我們美麗的母校,用我們的汗水去書寫八一新的篇章。用努力讓人們看到美麗的八一,強大的八一,更加向上的八一。我的母校,我為你自豪!
    史館參觀心得體會 篇10
    今天,我們懷著無比興奮的心情參觀了位于北部校區(qū)的校史館,校史館占地近 400平方米,分為彩噴展板和實物展兩部分,記錄著大工65年的成長與積淀。我們一進展館就被講解員的解說和大型的展板深深地吸引住了,同校史館講解員一起回顧了大工自 1949 年建校以來的歷史、輝煌成就以及今日在教學、科研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績。 踏進校史館,一股古素純樸、端莊厚重的氣息向我迎面襲來,那瞬間,我的心靈被它震住了,因為即將展現(xiàn)在我面前的將是一所名牌大學誕生的全程記錄。校史館里,一頁頁的文字,一幅幅的圖片,一具具的模型,生動而形象地為我們展示了大工誕生的全過程: 是它們見證了大工的歷史與過去, 也是它們造就了今天大工的輝煌與不凡!讓我印象最深的,有兩件物品。第一件是屈老的遺書,屈老校長為大工,為中國的教育奉獻了一生,最終留下用自己的骨灰守護大工校園一草一木的愿望,這是多么深沉的愛,愛我們的大工,愛一代代大工人,愛著中國的教育事業(yè)。第二件是仿米格15戰(zhàn)斗機的渦輪推進器,五十年代的新中國,無論是經(jīng)濟上,還是科技上,一窮二白。第一架國產(chǎn)戰(zhàn)斗機的成功試飛,標志著新中國的軍事崛起,中國人真正抬起頭了。而它的推進器保存到我們大工的校史館,激勵著更多的優(yōu)秀學子獻身國防,獻身科學,獻身世界的和平事業(yè)。
    四十多分鐘的參觀使我受益匪淺,不僅讓我體會到了前輩們創(chuàng)造出光輝成果的艱辛,也感受到了作為一個大工人的自豪與驕傲,感到了肩膀上擔子的沉重。 二十一世紀是充滿挑戰(zhàn)和機遇的世紀,我們作為新一代的大工人,站在新的起點,面向新的未來,我們要牢記“團結,進取,求實,創(chuàng)新”的.校訓,以嚴謹求學的治學態(tài)度,發(fā)揚“海納百川、自強不息、厚德篤學、知行合一”的大工精神,為把大工建設成為國際一流研究型大學而奮斗終身!
    史館參觀心得體會 篇11
    巍巍安一,屹立中央。羅漢松側,青木蒼茫。校史館內(nèi),百載榮光。撐我安一,不彎脊梁。
    雖然是早早便立了春,校史館內(nèi)依然攜著料峭的寒,絲絲縷縷地在空氣中飄著,倒讓人無邊地生出些蒼涼之感。
    今天是參觀校史館的日子,清晨的安一,裹著乳白色的霧氣,至午方散,然后陽光才層層透下來,是久雨過后難得的小晴。
    下午第三節(jié)課,光線已經(jīng)有些微弱了,但依舊不改晴朗的本色。我們輕輕下了樓,來到了校史館前方,排好了三列縱隊。講解員有些緊張地搓著手,呼出一口白霧。
    我們緩緩地步進大廳,講解員的語調(diào)開始時還有些生澀,不久也流暢起來,于是那副久遠厚重的歷史畫卷,沉沉地在眼前鋪開。
    校史館所記載的人名,有的是被裝訂在冊,留在青史上的大家,有的是默默無聞,卻同樣為這個國家這個世界做出了不少貢獻的學者。講解員清脆的聲音在風中清晰著,然而我的神思卻早已經(jīng)遠了,仿佛穿過楠柏間的重重時光之川,回到了許多,許多年前。
    那一段烽火狼煙的歲月里,那時還被稱作省立一師的安一,擁有無數(shù)堪為國家棟梁的學子。我輕輕地拂過玻璃窗,看著身前的千種故事與萬般血淚。何曾遠過呢,這些我們可愛的學長學姐們,他們撐起了百年安一的精氣神。
    于是我一步又一步的,向前走著,經(jīng)過抗戰(zhàn)時的艱難歲月,步過剛建國時的浩浩榮光。我耳畔響起一聲又一聲吶喊,是“醒皖第一聲”的呼喚,是學子們瑯瑯的讀書聲,是煉鋼煉鐵時的辛苦勞累,我看見一本又一本書夾在學生們的腋下,伴他們度過三年光陰,我看見那棵前幾年才被砍掉的櫻花樹,想起曾有安一學子,殷殷寫下的櫻花祭文,以及在安一代代相傳的櫻花情結。我看見楠柏校報散落在書桌上,一個又一個熟悉的名字,以另一種方式浮現(xiàn)在我眼前。
    同學們指著郁達夫的像,注目沉思。這校史館里的眾生相,又有多少是能在歲月的長河中留下來的呢?我們今日在這里看著歷史,竟不知若干年后,是否也會有年輕的后生,指著我們一生里微不足道的故事去評判了。
    安一曾有一句話說得好“給我一個學子,還你一個英才。”這竟不免令人憶起文博園里的“給我一日,還你千年”了。我想在校史館里漫步,大抵也該算是,重新度過了一次“千年”罷。
    然而千年也終究是一瞬了,第三節(jié)課的下課鈴終于是按著他該敲響的時間,一分未遲地來了,我看著窗外黃昏未昏的光陰,一時之間不知為何生出許多留戀來。
    班主任和藹親切地笑著,招呼了我們出門去,臨行前還對我們叮囑著些話,大抵都是希望我們的名字日后也能載入校史之類,于是一眾人等都忙著推脫了。然而年少的意氣風發(fā),縱橫談笑,那些肆意揮灑的青春,即使是沒有青史來記載著,我們也應當是記得的。
    離開前,我最后深深望了一眼校史館,匾額上的光線同我們來時的明暗層次已有了明顯的分別,多年前在安一讀書的人記得安一的,不知道是些什么。然而我是永遠不會忘記這一天的日光了,這日光總是同這百年間,每一個歲初早春的午后四點鐘,一樣好的。
    史館參觀心得體會 篇12
    上個周末,在解說員的帶領下,我們班參觀了校史館。
    進入館后,我們在進門的標志性位置進行了合照,以紀念此次活動。在講解員的講解下,我們了解了印刻著“x理工大學”字樣的白色書本雕塑和?;諛酥镜膬?nèi)涵。接著,解說員耐心的給我們講解墻上照片的由來。展現(xiàn)在我眼前的是,大工這所高等學府的誕生的全程記錄。一個個的展物,向我們訴說著歷史的凝重,在解說員的解說下我們對于學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被大工人吃苦耐勞,勤奮進取的精神所震撼。他們自己用自己的雙手,一磚一瓦的建起了我們的主樓。無論環(huán)境多么惡劣,他們都沒有放棄對知識的追求和對大工的熱愛。
    接著,我們看到了屈伯川老校長的遺物,展現(xiàn)在我眼前的是一位衣著樸素,平易近人的老校長。當看到他的遺書時,我被他的奉獻精神深深地震撼了,頓時鼻子有種酸酸的感覺。老校長為我們學校奉獻了大半生,去世后又把遺體捐贈,連骨灰也撒在大工的校園里。
    連理工大學自1949年4月建校(時為x工學院)以來,以著名教育家屈伯川老先生為代表的創(chuàng)業(yè)先驅高瞻遠矚,廣納賢才,艱苦創(chuàng)業(yè),建校10年多就躋身全國重點大學行列。自1988年正式更名為x理工大學后,我校師生兢兢業(yè)業(yè),歷屆學子成才后回報母校,為x理工大學的建設和發(fā)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通過此次參觀,我對大工有了更深的了解。我內(nèi)心洶涌澎湃,我為自己能在這樣的一個學校學習而感到自豪!同時,我暗暗發(fā)誓:我要為校爭光,今天我以大工為榮,明天大工以我為榮!加油,大工學子,加油,大工——我的母校!
    小編精心推薦
    心得體會字數(shù):500字 | 600字 | 800字 | 1000字 | 2000字 | 3000字 | 4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