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音樂公開課大班教案1000字合集

字號:


    出國留學網欄目推薦你閱讀“幼兒園音樂公開課大班教案”等專題內容。
    幼兒園音樂公開課大班教案(篇1)
    一、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風格,仔細聽辨發(fā)現歌曲的重復與變化,能用簡單的符號記錄對歌曲段落歌詞的猜測,豐富自主學唱經驗。
    2.能用好聽的聲音演唱,討論并用多形式進行演唱歌曲。
    二、活動準備:
    人手一份紙、筆
    三、活動過程:
    ㈠聽辨歌曲前奏,猜測歌曲主題
    師:我?guī)Я艘皇赘枨?,這首歌曲是關于動物的,猜一猜可能是關于誰的歌曲?為什么?
    小結:仔細聽就能根據音樂中的聲音會猜到音樂模仿一些動物的。會是你們猜的動物嗎?
    ㈡欣賞并演唱歌曲第一、第二段,聽辨發(fā)現歌曲中的重復與變化
    ⒈欣賞第一段,感受歌曲的活潑與歡快
    師:我們來聽一聽歌曲的第一段,仔細聽歌曲中五只小青蛙要做什么事情?(第一段第一遍清唱)
    師:這段歌曲給你什么感覺?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嗎?(引導幼兒說說節(jié)奏的歡快、象聲詞嗯嘖嘖……、呱呱)(第二遍)
    師:我們跟著音樂一起來把五只小青蛙抓蟲子的事唱一唱吧。
    ⒉欣賞第二段,發(fā)現歌曲中的重復與變化
    師:我們接下來往下聽,第二段和第一段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小結:這兩段歌曲的旋律一樣,歌詞有些小變化,青蛙的數量在第二段有了減少。
    ⒊完整欣賞第一、第二段找出歌詞變化的規(guī)律
    ⑴師:歌曲中的數字從五變成了四,是不是這樣呢,我們兩段連一起來聽一聽。
    小結:用心聽,仔細想,我們就能夠發(fā)現歌曲里的秘密。
    ⑵演唱第一、二段
    ㈢根據歌曲的特點進行自主學習歌曲,猜測、記錄歌詞內容
    ⑴師:猜猜這首歌曲有幾段?為什么?請你用簡單的符號來記錄一下,怎樣可以又快又準確的來記錄?
    ⑵分享交流記錄歌詞的方法
    師:你們能夠看懂嗎?聽聽這個小朋友是怎么想的?我們看著這個小朋友記錄的歌詞,一起來把后面的三段唱一唱。
    ⑶傾聽最后一段,聽辨結尾
    師:最后一段是不是像這個小朋友猜的那樣呢?我們來聽聽歌曲里是怎么唱的?(我們再來聽一聽,一邊聽你也可以調整一下你的圖譜。)
    ㈣完整演唱歌曲
    師:我們來看著你們畫的圖譜一起來把《五只青蛙》的歌曲唱一唱。
    ㈤討論并用多種形式進行演唱
    ⒈師:你們看大家一邊聽,一邊想就把歌曲學會了,大班小朋友怎樣把歌曲唱得更好聽,更美呢?除了大家一起唱,還可以怎么唱?有什么好的方法?
    ⒉根據討論的方法進行演唱
    幼兒園音樂公開課大班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能夠比較準確地按照音樂節(jié)拍和好朋友結伴舞蹈。
    2.體驗跳雙圈集體舞的快樂。
    3.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fā)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4.培養(yǎng)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活動準備
    《哈哈笑》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1.欣賞歌曲,根據歌詞創(chuàng)編練習基本動作。
    (1)欣賞歌曲兩遍,根據歌詞內容,教師和幼兒一起創(chuàng)編動作。
    (2)哈哈笑動作練習:兩個老師面對面站立,曲臂,雙手食指指自己的臉頰,張大嘴巴邊唱邊點頭。幼兒兩人一組面對面模仿老師的動作。
    (3)跑跳步動作練習:幼兒兒雙手叉腰,跟在教師身后做跑跳步練習。
    2.組織幼兒練習聽音樂和好朋友結伴舞蹈。
    (1)請幼兒欣賞教師完整表演一遍舞蹈。
    (2)請表達能力強的兩個小朋友聽音樂完整表演一遍。
    (3)請幼兒找一個好朋友面對面站好,和教師一起練習舞蹈。
    3.請幼兒排成雙圈表演舞蹈,引導幼兒每跳完一次,交換一個舞伴,體驗和好朋友一起跳舞的快樂。
    活動反思:
    教師扮笑臉的游戲活動能夠很快的吸引到孩子們的眼球,并會隨之也學起樣來,有模仿爸爸的,爺爺的,媽媽在欣賞歌曲的時候能夠自覺地隨著音樂符合節(jié)拍。在學習歌曲內容的過程中,我先帶幼兒們學會理解歌詞內容,再學習它的節(jié)奏。在引導大家認識笑與人的關系時,幼兒興致也較高。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樂。
    幼兒園音樂公開課大班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感受三拍子歌曲的優(yōu)美旋律,能輕柔、有表情的演唱。
    2.用唱襯詞的方法學習簡單的二聲部唱,體驗合作的快樂。
    3.了解少數民族歌曲獨特風格。
    教學重點:感受三拍子歌曲的優(yōu)美旋律,能輕柔、有表情的演唱。
    教學難點:用唱襯詞的方法學習簡單的二聲部唱。
    活動準備:
    l.幼兒欣賞春天景色,觀察柳枝風吹的動態(tài),導幼兒展開想象。
    2.教學掛圖一幅。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師幼互相問好。
    2.談話引出課題。
    教師:春天來了,嫩綠的柳枝隨風飄舞,像姑娘的什么呢?你們聽一聽?
    二、基本部分
    1.教師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幼兒欣賞。
    提問:
    (1)歌曲是幾拍的?
    (2)歌曲里唱了些什么?
    2.出示圖譜,學唱歌曲
    (1)教師出示圖譜,邊演示邊完整清唱。
    (2)學唱歌曲。
    教師指圖演唱,讓幼兒了解使用圖譜的方法。(教案出自:教案網)教師:小朋友,這張圖譜用美麗的畫把歌詞給畫了出來,這譜可以幫助我們記住歌詞,使我們知道這首歌唱的是什么?每一句用什么樣的情緒唱?
    (3)幼兒跟隨教師邊指圖譜邊演唱。
    (4)教師提示:
    ①幼兒注意唱好三拍子的旋律。(強、弱、弱)
    ②用輕快、活潑的情緒演唱:洗洗干凈,多么漂亮
    3.學唱襯詞,練習二聲部唱。
    (1)這次演唱請小朋友唱歌詞,每兩小節(jié)歌詞的后兩拍教師用沙沙沙襯詞演唱,從第9小節(jié)開始至結束師幼合唱。下面我們來試一試。
    (2)幼兒分組輪唱襯詞(教師參與),練習二聲部唱。
    4.教師可鼓勵幼兒創(chuàng)編動作有表情地邊唱邊表演。
    三、結束部分
    1.教師總結,教育幼兒要熱愛大自然。
    2.聽音樂出教室。
    幼兒園音樂公開課大班教案(篇4)
    教學目的與要求:
    1.說出欣賞之后的感受,體驗勞動的快樂。
    2.學習歌曲《不再麻煩好媽媽》,初步學習創(chuàng)編歌詞和舞蹈動作,嘗試用自己不同的表達方式來創(chuàng)造、表現音樂內容。
    3.享受勞動帶來的快樂和美好,培養(yǎng)和激發(fā)愛勞動的好品質。
    教學重點:熟練的演唱歌曲,嘗試用自己不同的表達方式來創(chuàng)造、表現音樂內容。
    教學難點:學習創(chuàng)編歌詞和舞蹈動作。
    活動準備:
    錄音機、磁帶、節(jié)奏譜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聽音樂做小跑步進活動室。
    2.出示圖片,以談話的方式引出課題。
    3.發(fā)聲練習
    1=C2/4
    1234|5-|555|555|5432|1-||
    二、基本部分
    1.幼兒欣賞歌曲《不再麻煩好媽媽》。
    教師提問:
    (1)歌曲里說了一件什么事?
    (2)歌曲是幾拍的?
    2.教師清唱歌曲一遍。
    教師提問,引導幼兒熟悉歌詞。
    師:歌曲里的小朋友會做什么你們知道嗎?
    幼:洗衣服,自己穿鞋子,自己疊被子,自己梳頭發(fā)。
    師:你們能不能按老師說話的節(jié)奏把玲玲會做的事情說出來呢?
    師:自己穿衣┃服呀┃(練習用XXXX┃XX┃的節(jié)奏,解決歌曲中的節(jié)奏問題)
    幼:自己穿衣┃服呀┃自己穿鞋┃襪呀┃自己疊被┃子呀┃自己梳頭┃發(fā)呀┃(按著節(jié)奏讀出歌詞)
    3.復聽歌曲。用聽唱的方法學會歌曲,注意糾正在演唱中出現的問題。
    4.演唱并表演歌曲。
    (1)一個扮演媽媽,一個或多個扮演孩子,(教案出自:教案網)老師做相應的語言的提示,如媽媽下班回來,很勞累了,先請媽媽坐下來等等。
    (2)幼兒邊演唱,邊自發(fā)地做動作,一起來。(啟發(fā)幼兒用自己創(chuàng)作的簡單動作表現歌曲內容,從中體驗勞動的快樂,老師可以表演媽媽,和學生做學習的互動)
    5、創(chuàng)編歌詞。
    (1)教師引導創(chuàng)編歌詞。
    師:除了這些勞動,你還可以幫媽媽做那些事情呢?
    師:請你用自己穿衣┃服呀┃這樣的節(jié)奏說出來。(用節(jié)奏接龍的方法)
    幼:自己刷刷┃牙呀┃自己洗洗┃臉呀┃自己擦桌┃子呀┃自己掃掃┃地呀┃老師注意提醒孩子在創(chuàng)編歌詞中注意節(jié)奏。
    (2)請幾個創(chuàng)編歌詞的小朋友上來,用他們自己的動作來表現你們的歌詞。請同學們評價他們的動作,或做出自己認為更形象的動作。
    (3)選擇幾個小朋友的創(chuàng)編歌詞(表演動作簡單形象的)來集體演唱、表演。(不規(guī)定動作,請小朋友自由發(fā)揮自己的想法來表演)。
    6.拓展
    除了幫助媽媽,我們還可以幫助誰做什么事情呢?
    三、結束部分
    1.教師小結:小朋友們真能干,謝謝你們幫老師這么多忙,希望你們今后無論在家里還是在幼兒園都做個愛勞動的好孩子。
    2.活動結束。
    幼兒園音樂公開課大班教案(篇5)
    為了切實提高我園青年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我們組織青年教師進行“磨課”教研活動,從而使他們能在反思和建議中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更新教學思路,優(yōu)化教學設計。以下是我園開展的青年教師集體舞教學“磨課”教研活動。
    “一磨”教研實錄
    (一)“一磨”活動簡案(大班)
    活動目標
    1.欣賞歌曲《請你和我跳個舞》(附后),能根據歌曲內容創(chuàng)編動作,在舞蹈過程中樂意接受每位同伴的邀請。
    2.能創(chuàng)編隊形,準確分辨左右,體驗與同伴集體跳舞的樂趣。
    活動準備
    錄音機、磁帶、手花和隊形圖譜。
    活動過程
    1.欣賞歌曲,理解歌曲內容。
    教師提問:歌曲里唱了什么?聽了這首歌,你有什么感覺?
    2.幼兒聽音樂,用身體動作表現對歌曲內容的理解。
    3.創(chuàng)編集體舞。
    (1)鼓勵幼兒找到同伴合作跳舞,體驗集體舞的快樂。教師提問:
    A.我們現在要創(chuàng)編舞蹈,你能分清左右嗎?我給你們帶來了一個幫手——手花,請戴在你們的左手上。
    B.你跳舞的時候是否邀請同伴一起跳?你是怎么邀請的?你在做動作時有什么發(fā)現?
    (2)創(chuàng)編隊形。
    A.幼兒討論集體舞隊形。
    B.根據幼兒討論的方案完成集體舞的創(chuàng)編。
    4.請幼兒談談活動的感受。
    (二)執(zhí)教者的自我反思
    因為是第一次上舞蹈課,我有很多方面考慮得不周到。舞蹈教學首先是要熟悉音樂,理解歌詞,而我在孩子不熟悉歌詞的情況下又用了音樂節(jié)奏較快的伴奏帶,孩子聽不清楚歌詞,創(chuàng)編動作時就很茫然。再者,在孩子不理解歌詞的情況下,我開始做動作,孩子們跟著我跳,無形中我就把孩子的思維給禁錮了,體現不出創(chuàng)編,是我在教幼兒學。分辨左右這一環(huán)節(jié)進行得太快,致使許多幼兒沒有分辨清楚左右。
    (三)參研者互動交流
    徐老師:活動中手花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幼兒舞蹈時,大多數仍然分不清左腳和右腳。手花是戴在手腕上的。可以讓孩子用戴手花的左手拍拍與其同側的左腿,這樣,孩子在伸左腳和右腳時就不容易搞錯。
    韓老師:教師發(fā)現許多幼兒分不清左右,卻沒有及時給予糾正,我覺得這是不合適的。
    曹老師:目標1中提出要讓幼兒根據歌曲內容創(chuàng)編動作,但自始至終,教師并沒有鼓勵幼兒去創(chuàng)編,而是讓幼兒去模仿教師的示范動作。
    (四)“一磨”活動整體反思與總結
    1.活動中好的方面:(1)整節(jié)活動孩子們興趣濃厚,能基本理解樂曲,如能夠用“暖洋洋的,心里很舒服”“高興”“想飛天”來表達他們對音樂的感受。(2)教師能提煉出教學的難點在于分辨左右。(3)教師能夠引導幼兒自己發(fā)現問題,例如“地很滑,我們很容易摔倒”“伸左腳、伸右腳時必須快”。
    2.活動的不足之處:(1)教育目標與教育環(huán)節(jié)脫節(jié)?;顒拥牡谝粋€目標重點在于創(chuàng)編,而活動中,教師引導幼兒創(chuàng)編不夠,主要表現在:歌曲相對較長,教師只讓幼兒聽了兩遍音樂,幼兒對音樂的素材感受不足。大部分時間是教師引導幼兒模仿,教師在幼兒創(chuàng)編前的示范動作給了幼兒不必要的暗示。第二個目標是創(chuàng)編隊形,準確分辨左右,但活動中,教師只是出示了隊形圖譜。卻沒有引導幼兒掌握正確創(chuàng)編隊形的方法。讓幼兒左手戴上手花,但缺少了強調,導致大部分幼兒仍不能清楚地分清左右,在幼兒舞蹈的過程中也缺少必要的糾錯環(huán)節(jié)。(2)個別教育細節(jié)的問題:教師能引導幼兒發(fā)現問題,卻沒有引導幼兒如何解決問題。幼兒戴手花,教師自己沒有戴,導致在引導幼兒區(qū)分左右時,不能以標志物“手花”作為切入點。
    (五)可行性建議
    建議一:方案宜精練,目標的設置應盡量細致、明確,以便實施時可以靈活進退。
    建議二:應較早加入音樂的伴奏或者伴唱,最好先用伴唱跟隨幼兒,然后用速度較慢的琴聲,幼兒進入較為熟練的狀態(tài)后,再使用更有鼓舞性的錄音伴奏。
    建議三:教師應引導幼兒使用特定的標志物手花,理解其作用,以幫助幼兒減輕空間認知上的負擔。
    “二磨”教研實錄
    (一)“二磨”活動簡案
    活動目標
    1.欣賞歌曲,能根據歌曲內容創(chuàng)編動作,在舞蹈過程中樂意接受每位同伴的邀請。
    2.能看圖譜創(chuàng)編隊形,準確分辨左右,體驗與同伴集體跳舞的快樂。
    活動準備
    錄音機、磁帶、手花和隊形圖譜。
    活動過程
    1.欣賞歌曲,理解歌曲內容。
    (1)聽音樂,教師提問:聽了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覺?
    (2)教師清唱歌曲,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對歌曲內容的理解。教師提問:歌曲里唱了什么?你能用動作來表現你聽到的歌曲內容嗎?
    2.集體創(chuàng)編集體舞。
    (1)鼓勵幼兒找到同伴合作跳舞,體驗集體舞的快樂。教師提問:
    A.我們現在要創(chuàng)編舞蹈,你能分清左右嗎?我給你們帶來了一個幫手——手花,請戴在你們的左手上。
    B.你跳舞的時候是否邀請同伴一起跳?你是怎么邀請的?你在做動作時有什么發(fā)現?
    (2)幼兒討論集體舞隊形,并根據圖譜變換隊形。(將“創(chuàng)編隊形”改為“變換隊形”,使活動容量更適宜。)
    3.請幼兒談談活動的感受。
    (二)執(zhí)教者的自我反思
    我覺得目標1基本達成了,目標2達成情況仍然不是很好。細節(jié)方面:首先是椅子的擺放不合理。如果擺成半圓形就不會影響孩子們展示自己創(chuàng)編的動作。其次是在創(chuàng)編的環(huán)節(jié),孩子們的興致很高,為了照顧全體幼兒,我?guī)缀踝屆總€孩子都進行了自己創(chuàng)編動作的展示,導致這一環(huán)節(jié)時間太長。
    (三)參研者的互動交流
    梁老師:孩子們創(chuàng)編的積極性很高,但創(chuàng)編的時間太長,而展示的時間又太短。
    曹老師:我同意梁老師的觀點。課程的時間安排不是很合理。幼兒創(chuàng)編動作花去近35分鐘,而“依據圖譜變換隊形”僅用了10分鐘,致使教育目標2達成得不是很好。
    徐老師:與上次活動比較,對手花的利用度有了提高,但手花仍然沒有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不少幼兒仍然不能很清晰地分清左與右。
    楊老師:由于教師對座位的安排欠妥,孩子在上下座位時顯得非常亂,這個時候,教師可適當維持秩序,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音樂活動常規(guī)。
    (四)“二磨”活動整體反思與總結
    1.活動中好的方面:(1)教師能創(chuàng)設持續(xù)的情緒氛圍,引導幼兒聯(lián)想、想象。例如,在引導幼兒依據歌詞“請你和我跳個舞”進行創(chuàng)編時。教師用適宜的語言激發(fā)幼兒的聯(lián)想:請小朋友想一想,動畫片里王子邀請公主跳舞時的姿勢是什么樣的?(2)給幼兒充分的自由表現對音樂的理解。(3)能及時對幼兒的創(chuàng)作成果精心評估,發(fā)現優(yōu)秀的“作品”能作為典型用來帶動全體幼兒。
    2.較“一磨”活動,本次活動中改進較為成功之處:(1)利用琴聲與教師哼唱相互結合,讓幼兒聽清了樂曲,理解了歌詞,為創(chuàng)編做好了充分的準備。(2)能夠鼓勵幼兒大膽創(chuàng)編,并全面吸納幼兒創(chuàng)編的動作,不再以教師為先導。
    3.本次活動仍需改進之處:(1)目標與內容仍然存在一定的距離.主要表現在目標2上,幫助幼兒區(qū)分左與右,仍需商榷:A.教師要求幼兒把手花戴在左手上,但不少幼兒操作時與教師的要求相悖,教師沒有及時予以指導。B.教師沒有明確向幼兒說明手花的作用。C.幼兒跳舞伸左腳和伸右腳時,教師應放慢速度,給幼兒充分的自我糾錯的時間。(2)教育細節(jié)方面:A.座位的排列以半圓形較為合理。B.幼兒創(chuàng)編“你把雙手拉著我”時,有不少幼兒是用單手與同伴牽手,教師應及時引導幼兒根據歌詞內容創(chuàng)編。
    (五)可行性建議
    建議一:增加幼兒體驗的機會和時間。幼兒創(chuàng)編動作后,教師應給予幼兒充分的時間去展示他們自己創(chuàng)編的動作,充分體現集體舞“跳”的特點。
    建議二:不用逐句對歌曲進行創(chuàng)編,可選取重點樂句和有創(chuàng)編空間的樂句進行創(chuàng)編,以節(jié)省創(chuàng)編的時間,有效地縮減課堂容量。
    建議三:兩次試教面對的幼兒不同,在活動之前應充分了解幼兒的已有經驗,在此基礎上合理修改方案。
    “三磨”教研實錄
    (一)“三磨”活動簡案
    活動目標
    1.欣賞歌曲,能根據歌曲內容創(chuàng)編動作,在舞蹈過程中樂意接受每位同伴的邀請。
    2.能準確分辨左右,體驗變換隊形與同伴集體跳舞的快樂。
    活動準備
    錄音機、磁帶、手花和隊形圖譜。
    活動過程
    1.欣賞歌曲,理解歌曲內容。
    (1)聽音樂,教師提問:聽了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覺?歌里唱了什么?
    (2)教師清唱歌曲,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對歌曲內容的理解。
    2.集體創(chuàng)編集體舞。
    (1)鼓勵幼兒根據歌曲內容創(chuàng)編動作,發(fā)展幼兒的表現力和創(chuàng)造力。
    (2)利用手花幫助幼兒區(qū)分左右。
    (3)幼兒討論集體舞隊形,體驗變換隊形與集體跳舞的快樂。
    3.請幼兒談談活動的感受。
    4.請幼兒邀請聽課的老師跳舞。
    (二)執(zhí)教者的自我反思
    本次活動中,幼兒在創(chuàng)編動作的過程中有了充分思考和反應的時間,活動中我努力體現孩子的主導地位。
    (三)全園教師的評議
    通過前兩次的磨課,本次研討課目標設置合理,達成情況良好。教師不僅引導幼兒進行合理的創(chuàng)編,還引導幼兒進行合理的隊形變換。孩子們在活動中不僅收獲了快樂,還積累了集體舞創(chuàng)編的基本經驗。而且本次活動中,教師更加注重教育的細節(jié),引導同伴之間用眼神和動作進行交流。教師已能自如地掌握活動的節(jié)奏,使幼兒在快樂學習中有所收獲。(新疆馬蘭幼兒園韓霞)
    幼兒園音樂公開課大班教案(篇6)
    活動目的:
    1、在了解煮面條的基礎上,用夸張的肢體動作進行模仿和創(chuàng)造性的表現;
    2、能理解音樂的性質,根據音樂內容進行表現。
    活動準備:
    1、生活中有見過煮面條的經驗;
    2、音樂磁帶、錄音機、大鍋(帖在地板上)教學拼圖(沒煮前的面條,放在鍋里的面條,水沸后的面條。
    活動過程:
    一、回憶表現的對象
    1、集體交流
    師:小朋友你們今天吃的什么早餐?那你們見過煮面條嗎?
    2、看視頻(煮面條)
    提問:面條沒煮之前是什么樣兒?面條下鍋之后會發(fā)生什么樣的變化呢?水開了,面條又變成什么樣子了?面條煮好了,還要做什么呢?
    (過渡語)今天老師帶來一首好聽的曲子,小朋友們仔細地聽,這首曲子表現得是什么,你們聽了有什么感覺,好我們一起來聽聽看。
    二、傾聽與想象
    1、第一遍:傾聽與感受
    提問:這曲子好聽嗎?那你們覺得有幾段?
    小朋友的耳朵真靈都聽出來這首曲子有三段,第一段你們聽了有什么感覺呢?
    第二段和第一段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第三段有什么樣的感覺?
    師小結:朱老師覺得這首曲子很像我在家煮面條的過程,第一段雄壯有力就像沒煮的面條一樣硬梆梆,直楞楞的,第二段很慢很柔就像慢慢變軟的面條,第三段音樂節(jié)奏越來越快一聽就像在鍋里打結的面條繞來繞去的。
    (過渡語)我們邊聽音樂邊把它畫下來吧。
    2、第二遍:傾聽與匹配
    (過渡語)朱老師今天帶來了幾幅圖,請你們一起來看看,這幅圖應該放在這在3段中的哪一部分呢?
    3、第三遍:傾聽與匹配——————請幼兒根據音樂貼相應的圖,并想象動作。
    (出示圖片2:放在鍋里的面條)提問:這一張呢是什么樣的面條呢?可以用什么樣的動作來表現。
    (出示圖片1:沒煮前的面條)提問;這一張是什么樣的面條呢?應該放在哪兒呢?你覺得用怎樣的動作來表現呢?(出示圖片3:水沸后的面條)最后一張圖片,應該放在哪里呢?這一段可以怎樣表現呢?面條煮熟了,關火了,面條不會再動了,我們擺個造型吧。
    (過渡語)小朋友剛才想了好多的不同動作,我們來聽音樂把動作連起來表現出來吧!
    4、感受音樂隨音樂表現各段動作
    (過渡語)剛才小朋友都表演得非常好,可是這首曲子里有一個很特別的聲音,大家聽出來了吧?
    5、難點:尋找滑音
    剛才這個聲音就像是有東西掉下來一樣,那我們一起來聽聽看這聲音到底在哪里呢?
    這時候面條下鍋了,我們可以用什么動作來表現呢
    (過渡語)小朋友想了很多面條下鍋的動作,那現在我們一起來跟著音樂完整地來表演一次吧,記住一聽到這個特別的聲音面條就要下鍋了。
    6、完整表現樂曲(啟發(fā)幼兒做出不同的動作)
    三、音樂游戲
    第一遍游戲:
    (老師穿圍裙拿勺子)我是廚師,在我要正式開始煮面條了,今天我準備了一口大鍋,請面條們都站在鍋的外面,聽到了特別的聲音時才能下鍋。
    第二遍游戲:
    我要請個小朋友來當個廚師,其他小朋友都來請客人老師和我們一起做游戲吧。
    幼兒園音樂公開課大班教案(篇7)
    活動反思:
    一、精心設計導入,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在本節(jié)課設計的導入上,我創(chuàng)設生動的學習環(huán)境,采用做夢,小蜜蜂采蜜的故事貫穿始終,使他們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故事講完了,曲式結構也就出來了。將學習與生活緊密結合,讓學生感知生活,提高認識能力,引導學生在玩中學,在樂中學。
    二、從曲式結構入手,通過身體動作感受音樂結構特點。欣賞音樂最重要的是教會學生欣賞音樂的方法,分析音樂作品的能力。在教學的過程中,我采用整體---部分---整體欣賞的方法,沿著蜜蜂采蜜的路線,運用動起來的方法,引導學生認真地有步驟地聽辨音樂,首先利用旋轉的動作,抓住樂曲的主題(A段)。每聽一遍樂曲,總要針對一定的問題去聽、去思考。以誘發(fā)其好奇心,促使學生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和認真回答問題。在此基礎上對比去聽其他段落。在聆聽中引導啟發(fā)學生通過身體動作來表現音樂的性質特點,它們都很喜歡,有較高的積極性,突破了音樂欣賞沉悶枯燥的缺點,達到了較好的教育效果。
    三、欣賞教學首先要學會聽,本節(jié)課所有教學形式都是在不影響聽的情況下進行的,不做過多的花樣分散聽的注意力。選取最簡單,最單純的版本,讓學生能很深刻的記住單簧管的音色。
    四、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表現音樂。在本節(jié)課中,樂曲欣賞次數較多,但由于每一次都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并不感到重復乏味。相反多次的欣賞加深了學生對樂曲的印象。每次聆聽后先聽聽學生的對音樂的理解,尊重學生的意見,此基礎上教師再加以引導,不束縛學生的思想。
    五、教學方法靈活多樣。用生動的故事、形象直觀的圖譜區(qū)分樂曲結構;用律動參與的方法感受音樂的情緒。
    教案設計頻道小編推薦:幼兒園大班教案 | 幼兒園大班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