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留學網精選專題推薦:“中班主題活動”。
隨著人們文化水平的不斷提升,文檔被越來越多人所需要,會很自然地想別人是怎么寫的,借鑒范文不是抄范文,而是借鑒整體架構,你知道要如何去撰寫范文嘛?在此,你不妨閱讀一下中班水主題活動方案,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中班水主題活動方案(篇1)
在“洋溢著春風”的3月里,我們開展了“春天悄悄話”這個主題活動,讓孩子們通過看、摸、聞、聽等多種途徑與春天互動,讓幼兒能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逐步地親近和喜愛大自然,并學習用多種途徑表達、表現(xiàn)出自己對春天的情緒、情感、感知和體驗。
一、教育、教學
本月主題教育、教學活動都是圍繞春天的信息而展開。通過學習《花草精靈》、《春雨的顏色》、《美麗的迎春花》等一系列的活動感知春天特有的美麗景象,并在此基礎上,對春天產生一種積極的、美好的情緒與情感體驗。
二、環(huán)境創(chuàng)設
在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中,我們把幼兒的美術作品,剪貼成一張張充滿春天氣息的畫卷。另外,我還把孩子們收集來有關春天特色的圖片張貼在主題墻上,既豐富了我們班上的主題墻,又讓幼兒進一步感受春天美好的景色及春天的特征。
區(qū)域活動里,我投放了些有關本月主題相關的材料。這樣不僅讓幼兒在活動中了解春天,在區(qū)域游戲中更能鞏固、掌握。
總之,在本月主題中孩子們都初步欣賞到大自然的美,能大膽地對春天進行簡單的描述,了解到春天常見的疾病并知道了如何做好春天的保健工作,通過一系列的活動讓孩子們真正體驗到春天大自然的美景、感受春天的美,對春天的熱愛。
中班水主題活動方案(篇2)
教學目標
1.了解故事內容。
2.能夠簡單的復述故事情節(jié),并大膽說出自己幫助過別人什么。
3.愿意將故事講給他人聽。
教學準備
1.物質準備:圖片小鴨子小公雞大草地河邊
2.知識經驗準備:認識圖中的事物
教學過程
(一)導入環(huán)節(jié):
小朋友們,快看看,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什么(出示小公雞和小鴨子圖片)?你們知道他們之間發(fā)生了什么事嗎?那老師今天給你們講講小公雞和小鴨子的故事,你們要認真聽哦。
(二)主體環(huán)節(jié)
1.基本環(huán)節(jié):
(1)根據照片完整的講述故事內容“小朋友們知道小鴨子和小公雞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嗎?”
(2)根據圖片分段講故事并提問,引導幼兒回答問題。
講故事第1段“小鴨子和小公雞去了哪里?”
講故事第2~3段“小鴨子為什么捉不到蟲子?”“后來小鴨子有沒有吃到蟲子,是怎么吃到的呢?”
講故事第4~5段“小鴨子去河邊干什么了?”“有沒有哪位小朋友知道小公雞為什么不能去捉魚呢?”
講故事第6~7段“小公雞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后來小公雞是怎么上岸的呢?”
2.遷移環(huán)節(jié):
小朋友們,小公雞和小鴨子遇到困難時,他們相互幫助,最終小鴨子吃到了蟲子,小公雞被就上了岸。那么,小朋友們,當我們身邊的人遇到了困難,我們是不是也要像小公雞和小鴨子那樣去幫他們呢?
那么,小朋友們,現(xiàn)在你們回憶一下,你們有幫助過別人嗎,是怎么幫助的呢?
3.結束環(huán)節(jié):
在家里爸爸媽媽辛下班回家后,小朋友們能不能給他們倒杯水呢?能不能給爺爺奶奶捶捶背呢?在幼兒園能不能和身邊的小伙伴彼此幫助呢?
(三)延伸活動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都知道了小公雞和小鴨子的故事,回家后把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聽好嗎?
中班水主題活動方案(篇3)
了解乘飛機的過程,感受現(xiàn)金交通工具為生活帶來的方便。
能正確排列關于登機順序的圖片,并按順序完整地講述等級的過程。
經驗準備:部分幼兒有乘坐過飛機的經驗。
材料準備:故事掛圖
一、經驗回顧
1、討論:誰坐過飛機。
2、回憶進入機場后,人們會做些什么,要做哪些事才能順利地登上飛機。
3、觀看關于機場的介紹的PPT。
二、傾聽故事
1、——帶著問題傾聽教師講故事,“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小熊是怎樣坐飛機去看爸爸的?!?BR> ——小熊買好了機票還要換什么票?
——小熊媽媽把行李放在哪里?交給誰?山羊大叔會把行李放到哪里去?
——怎樣進行安全檢查?那些東西不能帶上飛機?如果無意中帶上去了怎么辦?(重點說說安檢)
——小熊身上系的是什么?為什么在飛機上要系上安全帶?
——航空小姐送點心時,把點心放在哪里?
——飛機著陸后,小熊和媽媽到哪里去取行李?爸爸在哪里等他們?爸爸在干什么?
2、觀看課件,了解飛機上的設施?!帮w機上的作為是怎樣的?為什么要系安全帶?為什么座位上方有燈?怎樣打開?飛機上的廁所是什么樣的?什么時候可以使用?航空小姐做些什么?”
三、排圖講述
1、仔細看清卡片上誰要乘飛機。
2、想想登上飛機前要做些什么,登上飛機后要做些什么,哪張應該排在前面,哪張應該排在后面。
3、幼兒自由排圖講述。
中班主題教案:好吃的食物
在觀察中,我們發(fā)現(xiàn):每個孩子來自于不同家庭,有些不正確的教育方式導致孩子們養(yǎng)成了不良的飲食習慣,有的幼兒不愛吃蔬菜,有的幼兒不愛吃某一類的水果,而大家對甜蜜蜜的糖果卻情有獨鐘,因此,我們預設了主題活動“好吃的食物”,旨在利用生活中幼兒熟悉的、豐富的教育資源,以糖果、水果、蔬菜為情景脈絡,設計了一系列活動。我們希望通過系列活動幫助幼兒了解常見食物的營養(yǎng),培養(yǎng)幼兒均衡飲食和良好的進餐習慣。同時,隨時關注、聆聽、發(fā)現(xiàn)和追隨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捕捉他們在觀察、品嘗、分辨食物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借助這些教育契機提升幼兒關于食物的經驗,積極為幼兒創(chuàng)設游戲化的環(huán)境,讓孩子們充滿興趣、積極主動的進入主題探究。
1、通過認識食物的種類和營養(yǎng),學習簡單的分類,增進孩子選擇健康食物的能力,知道有些食物好吃不能多吃。
2、通過食物的品嘗和分享,幫助孩子感知不同的食物,充分體驗分享和游戲的樂趣,從而產生對食物探究的興趣。
中班水主題活動方案(篇4)
幼兒園中班主題活動:瓢蟲的世界
活動由來:
寒假幼兒在戶外活動時經常在墻根下尋找瓢蟲等小動物,可是找不到。孩子們就問老師:“小瓢蟲都到那里去了?”教師組織幼兒進行了對“瓢蟲去那里了?”的討論孩子們議論紛紛有的說:“它們凍死了?!庇械恼f:“它們都藏在土里過冬。”馬上有孩子否定:“它們在土里不就憋死了?!弊罱K孩子們沒有討論出一個大家都同意的答案。也有很多孩子提出了不少關于瓢蟲的問題。于是孩子們就開始了對瓢蟲的探索。
活動目標
問題板塊
主題壁報
區(qū)域活動
相關內容
家園合作
資源利用
1、通過查找瓢蟲的資料,教幼兒學會經驗共享,及實際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用各種廢舊材料制作瓢蟲,發(fā)展幼兒的發(fā)散思維和小肌肉運動。
3、利用集體談話和小組討論的形式發(fā)展幼兒的合作學習的意識,學習用多種方式表現(xiàn)、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4、通過對瓢蟲的了解讓孩子們發(fā)現(xiàn)和感受到自然界的奇妙和美好,進而學會珍惜大自然、珍愛生命學會愛護環(huán)境。
1、為什么瓢蟲有點?
2、瓢蟲都是紅的嗎?
3、瓢蟲都是六條腿嗎?4、瓢蟲頭上的觸角有什么用?
5、瓢蟲住在哪?
6、遇到危險瓢蟲怎為什么樣逃生?
7、瓢蟲是怎樣生下小寶寶的?
8、瓢蟲會脫皮嗎?
9、瓢蟲的眼睛在哪?
10、瓢蟲為什么要長須?
11、瓢蟲喜歡吃什么?12、瓢蟲為什么天熱出來天冷就不出來?
13、瓢蟲為什么喜歡呆在太陽下?
1、老師和我一起做網絡”:在幼兒的提問基礎上師幼共同制定了主題網絡圖并將幼兒的問題也寫在了網絡圖的四周。
2、“我喜歡的地方”:幼兒在了解瓢蟲的習性后要求在墻上做出瓢蟲都喜歡在那里生活,于是布置了此墻飾。3、“我的成長過程”:在了解了瓢蟲的生長與繁殖后孩子們制作了瓢蟲的四個生長階段布置在墻上。
4、“瓢蟲的朋友”:根據幼兒對其它昆蟲的興趣布置此墻,并引申到下一主題。
美工區(qū):
1、用各種廢舊材料制作瓢蟲。
2、用各種方法畫瓢蟲。
3、用紙折瓢蟲。
科學區(qū):
4、“瓢蟲賽跑”:利用木棍敲打盒底使牙刷頭在盒底走。
5、“旋轉瓢蟲”:利用水的吸附力讓用乒乓球做的瓢蟲在盒里旋轉。
6、“會飛的瓢蟲”:利用皮筋的彈力把瓢蟲飛標彈出去。
自然角:
1、幼兒在戶外捕捉的瓢蟲。
2、瓢蟲的標本。
1、幼兒與家長一起查資料。
2、周末幼兒和家長一起到戶外捉瓢蟲。
3、家長帶幼兒參觀博物館、圖書館。
4、幼兒和家長一起做瓢蟲。
家長、社區(qū)花園、圖書館、博物館
主題網絡圖
主要活動:
1、同制作網絡圖
2、找找瓢蟲的家
3、瓢蟲大搜尋
4、小瓢蟲的一生
5、瓢蟲吃什么
6、瓢蟲怎樣保護自己
活動一:共同制作網絡圖
活動目標:
1.與幼兒共同制定主題活動網絡圖。
2.教會幼兒如何發(fā)現(xiàn)問題及解決問題的方法。
活動形式:集體談話、小組制作
活動準備:相關圖片、幼兒的提問記錄、鉛筆、彩筆、剪刀、膠水
具體活動:
設計意圖
師幼互動
教育反思
教師通過與幼兒共同制定網絡,了解幼兒對此內容的興趣。
1、教師讀上次活動時記錄的幼兒感興趣的問題。
2、師生共同討論將問題分類。
3、幼兒自由分組,自愿取材和制作內容。
4、幼兒動手制作網絡圖,教師幫助寫說明。
5、師生共同將制作好的網絡布置上墻。
幼兒的興趣很高,都踴躍發(fā)言。
在制作網絡時幼兒積極想辦法主動參與。
活動形式有些單一,應考慮更活潑的形式來引發(fā)幼兒更高的參與興趣。
活動二.找找瓢蟲的家
活動目標:
認識瓢蟲的種類,觀察了解瓢蟲的居住環(huán)境。
活動形式:集體談話與分組制作。
活動準備:瓢蟲圖片、墻飾、彩筆、紙
具體活動:
設計意圖
師幼互動
教育反思
通過活動讓幼兒了解瓢蟲的生活環(huán)境。
1、提問:你見過那些瓢蟲?它有幾個點?你常在什么地方見到它?
2、請幼兒交流分享曾經接觸過的瓢蟲經驗。
3、請幼兒在準備好的資料中找到相關信息。
4、把了解到的瓢蟲常去的地方布置在墻飾上。
幼兒通過經驗共享了解了瓢蟲的生活環(huán)境。在制作時幼兒想出了很多辦法制作瓢蟲。
幼兒的參與性強,教師也便于指導幼兒。活動很成功。
活動三:瓢蟲大搜尋
活動目標:
1.觀察戶外地面及植物上的瓢蟲。
2.體會觀察的樂趣。
活動形式:分組戶外觀察
活動準備:放大鏡(每人一面);選擇一處適合幼兒觀察的戶外場地。
設計意圖
師幼互動
教育反思
在學習了瓢蟲的生活環(huán)境后,有很多幼兒要求到戶外去看看小瓢蟲的生長環(huán)境。而且通過戶外觀察可以培養(yǎng)幼兒的細心觀察能力,讓他們體驗觀察的樂趣。
1、請幼兒去戶外尋找瓢蟲,看看誰能最先找到。
2、幼兒每人發(fā)一面放大鏡,請他們把自己想象成一只小瓢蟲。目光盡量貼近地面或植物,利用放大鏡觀察周圍的世界。
3、教師適時的詢問幼兒:你看到了什么?小瓢蟲在干什么?如果你是一只小瓢蟲,你的感覺是什么樣的?
4、回班后,請幼兒把自己觀察到的畫出來。
幼兒對戶外觀察興趣很高,幼兒都能積極的參與活動中。尤其是讓幼兒用放大鏡觀察時有的幼兒干脆就爬在了草地上。在回班繪畫時,幼兒能將自己看到的畫出來。幼兒不但用放大鏡觀察地面上的瓢蟲,而且還互相看。有的幼兒在觀察后驚奇的說:“我在小瓢蟲眼里是這樣大呀!”
戶外觀察使幼兒對瓢蟲的世界有了近一步的了解。把他們直接帶入了一個微觀的世界。讓幼兒親身體驗了在小瓢蟲眼中世界是什么樣的。
活動四:小瓢蟲的一生
活動目標:
1.了解瓢蟲是如何繁殖的。
2.體驗自己收集制作的樂趣。
活動形式:小組活動與集體總結
活動準備:瓢蟲的相關資料、墻飾
具體活動:
設計意圖
師幼互動
教育反思
幼兒對小瓢蟲是從那里來得很感興趣。而且有自己制作一面“小瓢蟲的一生”墻飾的愿望。
1、觀察墻飾提出問題:小瓢蟲是從那里來得,它們是怎樣長成大瓢蟲的。
2、幼兒分組討論,總結討論的結果。
中班水主題活動方案(篇5)
幼兒園中班主題活動:身體的奇妙
主題由來:入中班后,都幼兒一個共同的感覺就是自己長大了。他們更活潑好動,但也更有大哥哥大姐姐的意識。于是我們和孩子們一起制定了,“我的身體”的主題。和他們一起關注自己的手腳、身體、五官,也利用這個主題開展了一系列的科學活動。
活動目標
問題板塊
主題壁報
區(qū)域游戲相關內容
家園合作
資源利用
1、通過主題活動培養(yǎng)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2、引導幼兒通過探索感知不同材料發(fā)出的聲音。
3、利用多種感官,感知不同的味道。
4、幫助幼兒利用目測等方法進行測量。
5、了解光和影的關系,探索發(fā)現(xiàn)影子的特性。
孩子問:眼睫毛事做什么用的?
為什么
教師引發(fā)的提問:你的小耳朵能聽見什么呢?
1、壁報:臉上的秘密?
2、小常識的圖片
3、臉譜的圖片
1、科學區(qū):
投放視覺跟蹤玩具、裝有不同材料的小瓶子、小電話、摸箱、醋、等
2、圖書區(qū):
《訪問兒科醫(yī)生》
《身體的奧秘》
《身體的疑問》
《嘀嗒嘀嗒時間小鐘》等
1、利用家長園地向家長展示網絡活動圖。
2、請家長結合自己的育兒經驗寫對幼兒五官保護的相關稿件。
3、請家長配合幼兒園和幼兒一起制作小樂器。
1、幼兒電腦游戲《娃娃丫丫》系列《丫丫畫蛋》
2、社區(qū)資源
3、幼兒園的戶外場地
4、大班角色游戲區(qū)《小醫(yī)院》
5、本班角色游戲《照相館》
活動網絡圖:
主要活動:
1、奇妙的味道
2、小小音樂會
3、誰最高?
4、找影子
活動一:奇妙的味道
活動目標:
1、利用多種感官,感知不同的味道。
2、體驗在制作飲料時,游戲的快樂。
活動形式:小組或集體
活動準備:
1、獼猴桃汁、酸奶、白酒、雞精水、糖水、鹽水各一杯。
2、吸管、標志若干。鹽、咖啡、檸檬、冰糖、黑芝麻糊。
3、活動前夕,與幼兒為一些味道做了顏色標志。
設計意圖
師幼互動
教育反思
1、引導幼兒小結分辨味道的幾種方法。
2、通過探索品嘗不同的味道。
3、利用提問加深幼兒對不同味道的感知。引導幼兒用語言表達出來。
4、引導幼兒關注他人。
5、小結幼兒在操作中用到的方法
1、請幼兒為各種飲料找標志。
我們飲料工廠的工人把飲料的標志弄亂了,你有什么辦法給飲料找到相應的標志呢?
2、請幼兒自己制作飲料。
我們的小朋友這么能干,你們想不想自己來試著做飲料呢?
3、教師在幼兒操作過程中針對幼兒出現(xiàn)的問題,提問:
“你的飲料是什么味的?”
“太咸了,有辦法讓你的飲料淡一點嗎?”
“冰糖怎么還不化呀”
“化開了嗎?你有什么方法幫它化開?”
“你的飲料味道真怪,你都放什么了?”
“老師你嘗嘗我這里什么都放了,可好喝了?!?BR> 3、請你的好朋友來嘗嘗你的飲料,讓他猜猜你放了什么原料?
4、幼兒互相介紹自己在制作飲料時遇到的困難,請其他小朋友幫忙想方法解決。
5、到別的班賣飲料。讓大家都來嘗嘗我們做的飲料。
幼兒能將已有經驗用語言表達出來。
幼兒積極的參與制作,還會先嘗一嘗這種材料是什么味道的。
“我放的是檸檬粉,真酸呀?!焙⒆觽兒茉敢庹埡门笥哑穱L。
幼兒能向他人介紹自己飲料的制作過程在活動前的幼兒經驗的準備是十分重要的。
幼兒的操作常規(guī)的培養(yǎng):引導幼兒的良好衛(wèi)生習慣,用自己的餐具盛材料。
在幼兒的操作中,在提問及幼兒的求助時,要幼兒思考的時間,多用啟發(fā)性的語言。教師要善于提煉總結性的語言。
活動二:小小音樂會
活動目標:
1、通過主動的探索,對周圍的事物發(fā)出的聲響感興趣。
2、初步感知聲音的強弱。
活動形式:集體進行
活動準備:
小紙盒、小石頭、塑料袋、沙錘、三角鐵、積木塊、復印紙、筷子、小可樂瓶
設計意圖
師幼互動
教育反思
1、為幼兒設置了視覺、感覺上的障礙,把小禮物放在了不透明的小紙盒里。
2、提供各種幼兒在生活中能見到的材料。
3、給幼兒擺弄的機會。
4、引導幼兒體驗聲音的強的特征。
5、引導幼兒對發(fā)出聲音弱的材料通過各種方法改變聲音效果。
6、引導幼兒關注噪音與樂音的區(qū)別。
1、用小禮物引起幼兒的興趣。“你們猜猜里面裝的什么?”
2、打開驗證幼兒的猜想。并提出新的任務?!拔覀冎車泻枚嗟臇|西。請你找找,試一試,還有什么能發(fā)出好聽的聲音。我們要用你找到的東西來開個交響音樂會?!?BR> 3、幼兒用自己找到了的材料,和音樂有節(jié)奏的打擊樂器?!拔覀儊砼啪氁幌掳伞!?BR> 4、“你聽見誰的小樂器的聲音了。為什么?”
5、“沒聽見誰的小樂器的聲音呢?為什么?你自己想想辦法,讓聲音變大一些呢?”
6、調好音了,我們再來演奏一次吧。大家的樂器的聲音都這么大,太吵了成了噪音了。我們有什么辦法讓樂器的聲音變的好聽一些呢?“
7、演出正式開始了。聲音不大也不小。讓我們去巡回演出吧。
可以多準備一些不同障礙的禮物,讓更多的幼兒有機會參與。
在幼兒嘗試中對幼兒的活動給予啟發(fā)性提問?!罢业搅耸裁绰曇粞剑谀睦镎业降??”
應給幼兒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
教師要引導幼兒聽一聽其他人的樂器的聲音。
幼兒會通過自己的方式讓大家都聽見自己的聲音。
控制自己的樂器聲音對有興趣的幼兒,有些困難。
活動三:誰最高?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利用目測等方法進行測量。
2、初步練習繪畫正面人。
活動形式:小組或集體
活動準備:畫筆,大紙,尺子,小鏡子等
設計意圖
中班水主題活動方案(篇6)
一、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傳統(tǒng)節(jié)日中秋節(jié)的來歷及有關習俗,體驗傳統(tǒng)文化。
2、積極參與節(jié)日的籌備及慶?;顒?,學會用恰當的方式與人交往、溝通、合作,共享集體活動的快樂。
3、培養(yǎng)幼兒愛祖國、愛家鄉(xiāng)、愛勞動、愛親人的健康情感,鼓勵幼兒用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
二、教師指導建議
1、環(huán)境
教師和幼兒一起創(chuàng)設關于中秋節(jié)的環(huán)境,如:用泥土或橡皮泥制作月餅、水果;制作各種燈籠;張貼有關中秋節(jié)的故事圖畫等。
2、游戲“月餅加工廠”
教幼兒制作各種月餅,將做好的月餅裝在盒子里放在“超市”里賣,也可放在“小吃店”里供“客人”食用。
3、教育活動
(1)講述有關中秋節(jié)的故事、傳說,使幼兒了解中秋節(jié)的來歷和有關習俗。
(2)引導幼兒根據故事,創(chuàng)編表演童話劇,由幼兒自己分配角色、制作道具并進行表演。
4、觀察活動
請幼兒觀察月亮的變化,并做月亮變化日記,要求幼兒自己觀察并將結果畫在自己的表格上。
5、家園共育
(1)指導幼兒觀察月亮的大小變化。
(2)給幼兒講一個關于月亮的故事,或教給幼兒一首有關月亮、中秋節(jié)的'古詩。
(3)中秋節(jié)前,家長帶幼兒來幼兒園參加中秋活動。可做月亮變化日記展、表演節(jié)目(盡量讓幼兒自己準備),也可以將從家中帶來的食物與大家分享。
小編精心推薦
活動策劃書 | 活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