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課件是老師工作當中的一部分,因此就需要老師自己花點時間去寫。寫好教案課件,可以防止老師忘記重要內容。出國留學網的編輯推薦你不妨讀一下小班音樂的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班音樂的教案 篇1
小班音樂課教案《高人和矮人》
活動目的:
1、初步分析音的高低,并用身體動作表現(xiàn)出來。
2、通過游戲產生對音樂活動的愛好。
活動準備:高人矮人圖片、磁帶、鈴鼓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請小朋友為客人老師表演歌曲《小花、小樹》。通過小樹長高了引出主題。
二、進行部分:
1、教師出視高人矮人圖片引起幼兒愛好。"圖片上是誰,有幾個人,他們有什么不一樣?他們還給我們小朋友帶來了禮物,一會兒老師就幫他們把禮物送給你們。"
2、教師以講故事的形式進入主題。"高人和矮人是一對好朋友,他們天天都要一起到樹林里散步,可是今天他們來到樹林時發(fā)現(xiàn)以前散步時的音樂被換了,他們不知道哪一段音樂是高人散步時用的,哪一段是矮人散步時用的音樂。小朋友你們能幫助他們嗎?"
3、初步分析高低音。"我們這里有他們散步時的音樂,仔細聽聽現(xiàn)在是誰在散步,是高人在散步,仔細聽聽這是誰在散步,是矮人在散步。高人走路的聲音很高,矮人走路的聲音很低。"
4、幼兒和老師共同來創(chuàng)編高人與矮人的動作。"我們一起來學高人矮人走路。"
5、教師為小朋友發(fā)禮物――鈴鼓。全體小朋友起立手拉手,圍成一個大圓圈,安順時針方向,聽音樂學高人矮人走路,邊走邊拍打鈴鼓。
三、結束部分
教師和幼兒一起跳健康操。"高人矮人今天非凡興奮他們想請小朋友和客人老師一起跳健康操,你們愿不愿意?"大家一起跳健康操結束本次活動。
小班音樂的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在理解兒歌內容的基礎上,能吐字清楚有感情地朗誦兒歌。
2.理解動詞:張、搖、拔。
3.啟發(fā)幼兒觀察事物的興趣,發(fā)展幼兒思想力和初步的邏輯推理能力。
活動準備:
1.有目的地引導幼兒觀察自然景象。
2.錄音機、磁帶、可操作性圖片一幅。
活動過程:
1.猜謎語,激發(fā)幼兒興趣。教師說千條線、萬條線,掉在水里看不見。(雨)
2.請幼兒欣賞兒歌《小雨點》(放錄音)。
提問:
兒歌的名稱叫什么?
噢,小雨點落下來了,我們會聽到什么呀?
它們都落到哪里了?
3.出示可操作性圖片,請幼兒再次欣賞兒歌。
提問:
花園里有誰?花兒怎樣了?(理解動詞:張)
誰在魚池里?魚兒怎樣了?(理解動詞:搖)
苗兒在哪里?它在干什么?(理解動詞:拔)
4.學習兒歌。
(1)引導幼兒完整跟讀兒歌,提示幼兒吐字清楚、有感情地朗誦。
(2)分別以集體、小組形式背誦兒歌。
5.仿編兒歌。
教師:小雨點除了會落在花園、魚池和田野里,它們還會落在哪里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1)揭開公園圖片,提問:小雨點,沙沙沙,落在哪里呀?誰會怎么樣呢?
(2)揭開森林圖片,提問:小雨點,沙沙沙,落在哪里呀?誰會怎么樣呢?
引導幼兒園用兒歌里的句式說話。
(3)請想想小雨點還會落在哪里呢?誰會怎么樣呢?
引導幼兒大膽、合乎邏輯地想象。
a讓幼兒自由說。
b請幼兒個別說。
(4)引導幼兒將新編的詩句組成新的詩歌內容。
6.教師小結
小班音樂的教案 篇3
課程分析:
“玩中學”是幼兒最好的學習方式,是幼兒具有意義的學習。成人給予兒童的現(xiàn)成知識幼兒往往容易忘記,而他們自己在游戲中自主學到的知識與能力卻能夠長久地保持并使用。優(yōu)秀的音樂活動《小螞蟻避雨》非常具有趣味性,孩子們的參與度很高,但是老師介入的太多,孩子自主學習的形式沒有體現(xiàn),因此想初試翻轉課堂的模式,將《小螞蟻避雨》的活動在小班進行翻轉。
活動目標:
1、能在游戲情境中學唱歌曲。
2、體驗與同伴合作歌唱、游戲的快樂。
課程準備:
小螞蟻避雨音樂視頻或CD
活動過程:
一、欣賞“小螞蟻避雨”的故事
(一)教師出示螞蟻大圖片激發(fā)孩子想象。
導入:
教師:這是誰呀?
幼兒:大螞蟻、螞蟻國王、螞蟻勇士。
教師:這一群螞蟻發(fā)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我們一起來聽聽看。
二、結合故事內容,學唱歌曲
(一)師邊演示圖譜,邊學習歌曲。
一天,一群小螞蟻正在搬東西的時候,沙沙沙,沙沙沙,天上突然下起了雨。怎么辦呢?小螞蟻真著急呀!正在這時候,兩個小蘑菇看見了,他們一起呼喚小螞蟻:“小螞蟻,快快到我的傘下來避一避吧。”
1、通過提問感知歌曲。
師:故事中講了一件什么事? 小螞蟻在干什么?出現(xiàn)了什么?
幼:小螞蟻在搬東西。
幼:下雨了,嘩啦啊的。
師:它們遇到了大雨還是小雨?
幼兒:小雨
師:下雨下的時候是什么聲音,我們來聽聽看。
幼:是沙沙沙,沙沙沙,沙。
師:那我們用拍手地形式來表現(xiàn)出來。
幼:孩子們在任意拍打,拍手聲音越來越大。
師:小雨應該是重重地、還是輕輕地?
幼:輕輕地,
師;那我們輕輕地跟著節(jié)奏來一遍把。
2、引導孩子觀看圖譜說第一段歌詞:一小螞蟻,正在搬東西,沙沙沙沙,沙沙沙,天上突然下起了雨。下起了雨。
3、根據圖譜,演唱第一段歌曲。
(二)學唱第二段歌曲
師:小蘑菇是怎么幫助小螞蟻的呢?請你們再來聽一聽歌曲。(第二段歌曲)
(1) 師:你聽到了什么?(根據幼兒的回答,師邊念歌詞邊出示圖譜)
(2)看著圖譜把歌詞念一念。
(3)看著圖譜輕輕的跟著老師來唱一唱。
(4)小蘑菇是怎么呼喚小螞蟻的?我們也來學學吧。
幼兒:快快快快快快快,到我傘下避一避,避一避。
王老師扮演小螞蟻,孩子們當小蘑菇,我們一起說出歌詞。
(5)根據圖譜,完整演唱第二段歌曲。
(三)跟隨鋼琴伴奏,練習音準完整演唱歌曲兩遍。
三、引導幼兒用動作表演歌曲
(一)通過提問讓孩子體驗小蘑菇幫助螞蟻的情感
(1)師:小蘑菇是怎么呼喚小螞蟻的?一起說說小蘑菇的話。
幼:小螞蟻,你快來,到我這邊來。幼:小螞蟻,下雨了,快進來,我這里可以躲雨。
(2)師:小螞蟻在小蘑菇的傘下,一點雨也淋不到,它心里會想什么呢?
幼:謝謝小蘑菇,我們永遠是好朋友。
幼:謝謝你,你真可愛。
(3)一起用動作表演小蘑菇和螞蟻的動作。
1、師:我們一起來想一想小螞蟻是什么動作。
鼓勵孩子做出不同的小螞蟻搬東西的動作。一起跟隨音樂表演第一段。
2、小蘑菇的動作是什么?小蘑菇除了王老師一樣張開小傘,還會怎樣張開小傘讓小螞蟻來避雨呢?請幼兒在自己的位置上試著做一做,師表揚做出不同動作的小朋友。
(5)請女生做小蘑菇,其余男生做小螞蟻表演。師觀察指導幼兒的表演。(音樂)
(6)結合動作完整演唱歌曲兩遍
四、談話結束活動
小蘑菇幫助了小螞蟻,心里非常高興,小螞蟻也很感激小蘑菇。小朋友今天扮演小螞蟻和小蘑菇一起游戲,我們還學會了小螞蟻避雨的歌曲,你們高興嗎?那我們去把這首歌唱給其他的小朋友聽,讓他們也來分享我們的快樂吧。
課程反思:
翻轉課堂的形式以幼兒為主,老師在本活動中充當了一個輔助者的角色,不介入孩子的思想與表達,依據孩子提出的問題,采用追問的方式讓其他孩子一起加深對故事情節(jié)的記憶,這樣有助于更好地學唱歌曲、表演歌曲。
活動中一開始創(chuàng)設一個非常自由、溫馨的氛圍,活動初孩子自由講述故事情節(jié),添加故事內容,孩子的興趣愈發(fā)膨脹,在之后添加動作環(huán)節(jié),孩子憑借活動前的學唱經驗加上教師的動作提示,大部分孩子都能跟好旋律,完整的唱出歌曲,這對小班孩子來說是不可思議的。在孩子已經學會初步邊唱邊表演歌曲時,放手讓孩子嘗試模仿小螞蟻的動作、小蘑菇地動作,更是在游戲中體驗了與伙伴一起表演的樂趣,讓孩子在故事情境中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萌發(fā)關心他人的美好情感。
活動中不足:活動中發(fā)現(xiàn)有一兩個孩子發(fā)展較慢,沒有及時在活動中進行加強引導。在添加游戲情節(jié),讓孩子表演時,可以不單單是動作的表演,也可以添加有趣的語言、豐富的表情上,這樣會更有利于孩子自主發(fā)揮表演。
小班音樂的教案 篇4
一目標:1通過復習《小雨點》對兒歌產生興趣
2初步學習仿編兒歌
★重點:仿編兒歌
★難點:仿編兒歌
二準備:小黑板畫筆圖片錄音機
三過程:(一)導入
老師這有張圖片,你看看上面都畫了什么?請你猜猜我畫的是咱們學過的那首兒歌的畫面???
(二)過程
1集體有感情的朗讀兒歌
2看圖回答問題
(1)小雨點都落在哪了?
(2)落在他們身上他們樂得怎么樣了?
3仿編兒歌
(1)教師示范仿編
☆小雨點沙沙沙,落在小貓上,小貓樂得喵喵叫
☆小雨點沙沙沙,落在大樹上,大樹樂得發(fā)了芽
☆小雨點沙沙沙,落在滑梯上,滑梯樂得噠噠響
(2)幼兒仿編
①討論:想一想除了落在小貓,大樹,滑梯上還會落在哪?他們樂的怎么樣?
②邊說邊做記錄:請幼兒說并做記錄,教師指導
4集體朗誦仿編兒歌
5游戲比比誰的聲音最好聽:集體說兒歌錄音
6結束:錄音兒歌欣賞
小班音樂的教案 篇5
《綱要》中指出:培養(yǎng)幼兒喜歡藝術活動,并能大膽地表現(xiàn)自己的情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xiàn)活動。讓幼兒在音樂游戲中與同伴交流情感,彼此建立起信任、了解和友誼。因此在組織小班音樂游戲活動《小兔和狼》前,我認真揣摩教材,根據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在活動前先豐富幼兒的經驗,并為活動做了教具以及各方面的準備工作,一節(jié)活動進行下來,感覺基本達到我想要的教學效果。下面我就說說我這節(jié)活動的收獲和感受:
一、激發(fā)幼兒的表現(xiàn)欲
為了激發(fā)幼兒的表現(xiàn)欲,活動一開始,我就以兔媽媽的身份帶幼兒到森林里玩,自然地進入教室,通過音樂律動作為本次活動的開場導入,幼兒在《兔子舞》的音樂中模仿小兔子跳到草地上,這個環(huán)節(jié)在無形中激發(fā)了幼兒的學習興趣,為接下來模仿小兔子和大灰狼打下了基礎。
二、音樂活動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水平
小班的幼兒比較喜歡模仿,本次音樂游戲正好適合幼兒。另外,幼兒在小班的時候動作發(fā)展水平不是很高,所以這里我沒有苛求幼兒一定要有多優(yōu)美的動作來表現(xiàn)小兔子和大灰狼,而是將重點放在音樂上。首先欣賞a段音樂,分辨出音樂中的動物客人是小兔子,然后進行簡單模仿;再欣賞b段音樂,發(fā)現(xiàn)跟第一段音樂不一樣,b段音樂是大灰狼,然后才進行完整游戲。我采用了循序漸進的教學法,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這樣能保持幼兒主動參與的熱度,幼兒不會以太簡單而感到枯燥乏味,也不會以太復雜而感到縮手縮腳,只有這樣,孩子們才會感到親切,易學、易掌握,有了成功感,他們以后進行活動時,也會情緒歡樂,學習積極性高,興趣濃厚。
三、利用多種形式為音樂游戲做鋪墊
要上好一節(jié)好的音樂游戲課,還需要很多的準備工作做鋪墊。比如本次活動中,我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一個較好的游戲環(huán)境,布置了草地、房子、大樹等等,使得幼兒很容易就進入了角色,在完整游戲時,孩子們完全沉浸在情境中,樂于聽音樂玩游戲,在大灰狼音樂出來時,很快的找地方藏了起來。
四、及時表揚、重點指導、鼓勵幼兒參與到活動中來
表揚是激發(fā)幼兒表現(xiàn)自己的良藥。表揚還能保護幼兒剛剛萌芽的自尊心,讓幼兒體會到活動的樂趣。在第一次播放a段音樂時,很多孩子還不一下子都聽出音樂中藏著的動物客人是小兔子,許多小朋友都回答了“小貓、小雞、小鴨”等等,甚至還有幼兒回答了“獅子、老虎”,,在這里,我采用了鼓勵的方式,請幼兒“在想一些、“仔細的聽一聽”,揭曉答案后再用表揚的方式鼓勵幼兒“猜一猜小兔子在干什么”。
本次活動仍有很多不足之處。在幼兒欣賞a段音樂后,我沒有請幼兒嘗試自己模仿小兔子,而是在老師帶領下模仿,這就局限了幼兒的思維,沒有給幼兒一個獨立思考的空間;并且在第一次游戲時,有的小兔子因為沒有藏好或是動了而被大灰狼抓住,我沒有跟幼兒強調這一后果,所以小朋友們在第二次玩游戲時,沒有重視會被大灰狼抓??;另外,第二次游戲時,我只請了一個幼兒來做大灰狼,幼兒的參與性不足,應該要多請幾個小朋友來做大灰狼,使幼兒充分體驗到兩段音樂的不同??傮w來說,活動目標達成還是較好。
小班音樂的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中“親親、洗洗、畫畫”的含義,感受兒歌的語言美。
2、學念兒歌,感受兒歌中下雨的情景。
活動重點:
學念兒歌,理解親親、洗洗、畫畫的含義
活動難點:
在兒歌里感受下雨的情景。
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60—7、磁帶
活動過程:
一、生活經驗談話,引發(fā)活動內容
教師:下雨的時候你看到了什么?又聽到了什么呢?
(教師引導幼兒回憶下雨的情景,并請幼兒學一學小雨點落在地上、房子上的聲音。)
二、欣賞、理解兒歌《小雨點》
1、幼兒欣賞兒歌。
(教師出示背景圖片,有感情的朗誦兒歌兩遍,在動詞處注意聲調、語氣的變化。)
2、鼓勵幼兒理解兒歌內容。
教師:這首兒歌的名字叫什么?兒歌里說了什么?
(教師根據幼兒的表達出示“小花”、“柳樹”、“小河”的小圖卡放在背景圖上。)
3、教師引導幼兒感受兒歌的語言美,重點理解兒歌中“親親、洗洗、畫畫”的含義。
教師:為什么兒歌里說小雨點親親小花的嘴巴?洗洗小柳樹的頭發(fā)?在小河的臉上畫畫?
(教師引導幼兒體會小雨點和他們之間友愛、親密的關系和情感。)
三、教師出示掛圖,引導幼兒學習朗誦兒歌《小雨點》。
1、幼兒跟隨教師朗誦兒歌兩遍。
(教師注意幼兒的發(fā)音,如“樹”。)
2、教師:在朗誦到“親親、洗洗、畫畫”時,我們可以用什么動作來表示?
(鼓勵幼兒大膽表現(xiàn)自己的想法。)
3、幼兒邊做動作邊朗誦兒歌兩遍。
4、幼兒扮演角色朗誦兒歌兩遍。
(請幼兒與同伴兩兩合作,一人扮演小雨點,一人扮演小花、柳樹、小河,然后交換角色朗誦。)
5、教師取下掛圖,請幼兒有感情的朗誦兒歌。
四、嘗試仿編兒歌內容
1、教師引導幼兒拓展想象:小朋友們想一想,小雨點還會喜歡誰呢?好還可能會做些什么呢?
2、幼兒與同伴自由仿編,教師再將幼兒仿編的內容編成一首新的兒歌帶小朋友們一起來念。
小班音樂的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能根據歌曲內容做動作。
2、為自己擁有一雙靈巧、獨特的手而自豪。
活動準備:
用手套做成的小手寶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出示小手寶寶,小朋友們,你們好!你們知道我是誰嗎?(小手寶寶)
我的本領可大呢!你們知道我有什么本領嗎?(幼兒自由討論)
(小手可以吃飯,刷牙,梳頭,洗臉,穿衣服,畫畫,做早操等等)
二、1、 小手的本領可真大,今天我們就來學一首關于小手的歌曲:《小小手》
2、 教師有表情地朗誦一遍歌詞,提問:小朋友們你們剛才聽到了什么?
(我們都有一雙手,唱歌我們拍拍手,跳舞我們拉拉手)
小朋友們聽得真仔細,真不錯!
三、1、教師一邊彈琴一邊完整地把歌曲唱一遍,幼兒仔細傾聽。
2、 小朋友們,這首歌曲好聽嗎?那我們一起來學學看。
3、幼兒跟著老師一起學唱歌曲二、三遍。
四、1、根據歌詞內容幼兒自己創(chuàng)編動作。
2、創(chuàng)編得好的幼兒予以表揚,其他幼兒跟著一起模仿。
3、全體幼兒一起邊唱歌曲邊做動作。
五、今天我們又學會了一首好聽的歌曲,回家表演給爸爸媽 媽看,好嗎?
小班音樂的教案 篇8
幼兒小班音樂教案《毛巾操》
【設計思路】
天氣越來越熱了,活動后的孩子們出了好多汗,為了讓自己變得更干凈、更漂亮,每個孩子每天都要洗澡。毛巾是洗滌中的必需品,孩子的毛巾有各種顏色、圖案、形狀,真是漂亮。活動通過聽著音樂做毛巾操,模擬洗澡、擦臉的過程,讓孩子們覺得洗澡(擦臉)是一件快樂的事情。進而通過模擬擦窗、擦地的過程,讓孩子們知道舊毛巾可以再利用,萌發(fā)其初步的環(huán)保意識。
【活動目標】
1、欣賞樂曲《嚕啦啦》,隨著樂曲學跳毛巾操。
2、知道舊毛巾用處多,萌發(fā)初步的環(huán)保意識。
【教學重難點】
跟著音樂節(jié)奏做毛巾操,模擬洗澡、擦臉、擦窗、擦地等動作。
【活動準備】
1、樂曲《嚕啦啦》。
2、幼兒每人自帶毛巾一條。
【教學過程】
一、出示毛巾:我的毛巾真漂亮
1、幼兒介紹自己帶來的毛巾(顏色、圖案、形狀等)。
2、師:毛巾可以用來干什么?
二、欣賞樂曲《嚕啦啦》
1、幼兒欣賞樂曲。
2、師:好聽嗎?聽了音樂你想干什么?
好,我們聽著音樂做毛巾操。
三、動一動:毛巾操
1、教師隨著《嚕啦啦》,跳毛巾操(準備活動)。
2、幼兒拿著毛巾,跟著老師學跳毛巾操(準備活動)。
3、模擬洗澡的過程,聽著音樂做操。
(1)師:你是怎么洗澡的?幼兒自由的做洗澡的動作,教師觀察。
(2)選取好的動作,聽著音樂做洗澡操。
4、模擬擦臉的過程,聽著音樂做操。(過程同上)
5、討論:毛巾除了擦身體外,還可以擦什么?
師:毛巾舊了,可以擦窗、擦地,丟掉了多浪費??!
6、模擬擦窗的過程,聽著音樂做操。(過程同上)
7、模擬擦地的過程,聽著音樂做操。(過程同上)
四、延伸
師:想一想,除了毛巾,還有什么東西舊了,小了,可以派用場呢?(舊衣服、舊玩具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