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瓶課件熱門

字號:

花瓶課件 篇1
    活動意圖:
    通過前一階段的“瓶藝”活動,幼兒充分體驗到在制作過程中的樂趣,也在多姿多彩的成品中得到了美的享受,小朋友的學習興趣也越來越濃。因此,我結合主題活動“七彩世界”開展藝術活動:“七彩花瓶”,滿足幼兒的創(chuàng)作興趣,進一步提供豐富的材料,為幼兒創(chuàng)設自由發(fā)揮的平臺,使幼兒在制作七彩花瓶的過程中創(chuàng)造美、感受美,并在欣賞自己作品的同時,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目標:
    1、試用多種材料,在光滑的瓶身上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裝飾,能耐心地完成作品。
    2、讓幼兒學習、體驗新的裝飾方法:“灌沙”法、“粘沙”法。
    3、感受作品的色彩美,體驗成功的快樂。
    4、會用它們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xiàn)與創(chuàng)造,喜歡裝飾。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動準備:
    1、各種瓶子,作品展示臺。
    2、彩紙、固體膠、剪刀、橡皮泥、彩沙、膠帶、毛筆、丙稀顏料。
    3、統(tǒng)計表。
    活動過程:
    1、導入話題,激發(fā)幼兒的活動愿望。
    1)引導幼兒談論、回憶已有的制作經(jīng)驗。
    2)擴散幼兒的思維,啟發(fā)幼兒想象用其他材料來制作。
    3)介紹提供的新材料:彩沙,讓幼兒學習新的裝飾方法:粘沙法、灌沙法。
    2、制作七彩花瓶。
    1)交代活動要求,請幼兒自由選擇自己所需要的材料。
    2)幼兒制作,老師適當指導。
    3、七彩花瓶展示會。
    1)讓幼兒將自己制作的花瓶放在展示臺上。
    2)引導幼兒相互欣賞自己的作品,重點欣賞作品中豐富多變的色彩。并交流自己的感受。
    3)介紹有關統(tǒng)計表。
    活動延伸:
    幼兒自由欣賞瓶藝作品,并可填寫統(tǒng)計表,數(shù)一數(shù)相同材料裝飾的瓶子有幾個。
    活動反思:
    《綱要》中提出:在藝術活動中,要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或廢舊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藝品等來美化自己的生活或開展其他活動。那么,作為一次裝飾花瓶的活動,我想完全可以給幼兒提供更多的材料來裝飾,特別是一些廢舊材料,如果殼、棉絮等等,這樣,我想幼兒的裝飾興趣會更濃厚。
    花瓶課件 篇2
    1.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閱讀理解,引導學生體會列寧打碎花瓶后的心理活動,學習列寧知錯就改、誠實的好品質。
    3.借助拼音給姑媽寫信,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和表達能力。
    1.體會列寧打碎花瓶后的心理活動和誠實的好品質。
    1.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個人,你們認識他嗎?(列寧畫像)課前老師讓大家預習課文,誰能介紹一下列寧?(生說)
    2.我們每個人的生活經(jīng)歷都是豐富而復雜的,尤其對于一個偉人來說。這節(jié)課我們就學習一篇發(fā)生在列寧小時侯的事情。(板題)
    3.齊讀課題,這是一個疑問句,應該讀出疑問的語氣,再讀一遍。
    1.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數(shù)一數(shù)這篇課文有幾個自然段?并想一想課文主要寫的哪個人物?(板書)
    2.課文有幾個自然段?(生說)我找五個同學分段讀,誰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讀才華?在這五名同學讀的同時,其他同學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1.俗話說的好“書讀百遍,其意自現(xiàn)”也就是說讀書的次數(shù)多了,其中的意思自然就理解了,只要用心讀書就能明白書中的意思。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第一、二自然段,想一想:通過讀你知道了什么?(板書:打碎花瓶)理解“一道玩兒”和“不小心”的意思。
    2.平時我們做錯事后該怎么辦?(生說)那列寧承認錯誤了嗎?指名讀第三自然段。為什么不承認?
    3.姑媽問是誰打碎的,那列寧和表兄弟表姐妹分別是怎么回答的?
    (1)大家看兩個“不是我”的標點一樣嗎?為什么?(生說)(前一個說的堅決、干脆、理直氣壯,后一個心虛、聲音很低,自己在說謊,不敢大聲)試著讀一讀,指名讀,分角色讀
    (2)在姑媽笑著說:“那一定是花瓶自己打碎的”時,列寧和表兄弟表姐妹的表現(xiàn)一樣嗎?從哪看出來的?姑媽在說這話時知道是誰打碎的嗎?列寧為什么沒有笑?(列寧為自己說了謊話而羞愧,心里很不自在,所以沒有笑。說明列寧認識到自己做了錯事,是個誠實的孩子。)
    4.列寧回到家的心情怎樣,大家默讀第四自然段。為什么不高興?(慚愧內疚)
    5.過了幾天,郵遞員送來了姑媽的回信,姑媽是怎么寫的?(生讀)列寧讀完姑媽的信,這時他的心情會怎樣?(生說)
    6.列寧給姑媽寫信了嗎?在課文中從哪體現(xiàn)出來的?
    7.只有列寧的去信,才能有姑媽的回信,列寧會寫些什么?現(xiàn)在你就是列寧,你會怎么寫這封信呢?大家動筆寫一寫。(板書:承認錯誤)
    9.平時有誰做過錯事?向誰承認錯誤?(生說)既然你今天說出來,說明你已經(jīng)認識到錯誤了,老師代表送你一句話“你做錯了事能自己認錯,是個誠實的孩子?!?BR>    大家齊讀姑媽說的話。
    四、課外拓展:老師給大家還帶來一個發(fā)生在列寧小時候的故事,大家想知道是什么故事嗎?那請同學們認真讀一讀吧,并采用小組討論的形式解決文章下面的兩個問題。
    五、總結:希望同學們都成為誠信的孩子,誠信,是為人之本。誠,就是誠實,不撒謊,做事實事求是。信,就是有信用,講信譽。誠信,是一股血液,是做人的根本。有句格言說的好,謊言的船開不遠,誠實比珠寶更珍貴。讓我們把這句格言永留心間,時時鞭策我們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吧!
    花瓶課件 篇3
    各位老師下午好:
    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別致的小花瓶》,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和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四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別致的小花瓶》來自人美版第八冊第十三課,該課屬于“造型,表現(xiàn)”領域課程,也是本套教材陶藝系列中的一課。
    對于舟山來說,陶藝不是什么天時地利,得天獨厚的課程,特別是城市里的孩子就更不可能了,很多時候都是用橡皮泥來代替,自從有了配套學具,給我們嘗試玩泥的機會,學生興致很高,在課堂上每次都玩得很瘋狂。
    上學期只是簡單讓學生學玩泥,手捏出大致動物造型,大部分時間是用顏料來繪畫裝飾,初步接觸了陶藝。而《別致的小花瓶》更多的是讓學生了解了陶藝文化,對陶泥的制作方法認識更進一步。在這節(jié)陶藝制作課上,利用陶藝造型表現(xiàn)手法不同,在本課介紹了三種方法,如手捏成型、盤條成型、泥板成型。來啟發(fā)與引導學生大膽創(chuàng)作,發(fā)揮想象力,抓住“別致”的特性,自由、開放、個性的表現(xiàn)自己想要做的花瓶,是本課最大的特色,它不僅培養(yǎng)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的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審美能力,也陶冶學生對陶藝的情趣,對裝飾周邊生活的美起到了一定作用。
    結合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jù)新課標中“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比齻€維度,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知識與技能:通過本課學習,了解初步認識手捏成型、盤條成型、泥板成型等陶藝技法。
    過程與方法:利用手捏成型、盤條成型、泥板成型等陶藝技法制作別致的小花瓶。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了解陶藝技法,并將其運用到美化生活的活動中,提高審美能力。
    根據(jù)本堂課陶藝的特點,及本課從四年級轉化為三年級學生的學情,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難點確定為:
    重點:學習手捏成型法、盤條成型、泥板成型等陶藝技法,嘗試制作一個別致的小花瓶。
    難點:花瓶的造型設計、重心的掌握及四人小組的合作能力。
    二、說教法和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tǒng)一?;诖耍覝蕚洳捎玫慕谭ㄊ侵庇^演示法,引導法,練習法,觀察欣賞法等。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通過引導學生一步一步探究來完成教學目標的。
    學法上,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合作學習。
    此外我準備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
    三、說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六個環(huán)節(jié)展開。
    環(huán)節(jié)1 探究捏泥的基本方法
    我設計的導語是我手中的泥條是用什么方法制作出來的?此導語以師生對話的方式展開,為了消除對我的陌生感,并讓孩子們自己也來搓一搓,消除了學生上課的緊張感,并讓班級里的同學表演基本泥塑方法,讓學生猜一猜,激發(fā)學生的陶藝興趣。
    環(huán)節(jié)2傳授陶藝制作技法
    首先我出示一些用基本方法制作的泥條、泥板等道具,讓四人小組討論研究我到底想要做什么?
    這是為了帶給學生一種神秘感,更能激發(fā)學生學習陶藝的興趣。
    接下來教師開始將這些道具組合成本課的花瓶,并出示了課題。
    在組合時候教師請學生聆聽陶藝的基本技法技巧,如手捏成型、盤條成型、泥板成型對講解,并對花瓶的結構、重心、裝飾直觀的演示講解,用直觀教具和直觀演示等形式吸引兒童的注意力,使學生增加感性認識,加深印象,明確制作的具體方法步驟,為學生創(chuàng)新花瓶打下基礎。
    環(huán)節(jié)3欣賞大師作品與學生作品
    為了能使學生理解與欣賞現(xiàn)代陶藝能力,我鋪墊了這樣一個小環(huán)節(jié),請學生欣賞我的組合的花瓶,并對其評價,然后出示了普通的花瓶與我的花瓶進行對比分析,一來培養(yǎng)學生自主評價能力,二來也是為什么是“別致”打下基礎,用更美的眼光看現(xiàn)代陶藝。
    學生知道了別致是與眾不同,新奇后,教師就讓他們欣賞了現(xiàn)代陶藝大師作品和學生作品,開闊學生的眼界,了解現(xiàn)代藝術家的陶藝境界,是那種打破、改變以往陶藝的思維方式和審美觀念,逐步走向開放、自由的創(chuàng)作局面,充分流露出藝術家的純真情懷,提高學生欣賞陶藝的能力。
    環(huán)節(jié)4藝術實踐
    為了提高學生對花瓶造型設計能力以及四人小組合作能力,我組織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討論自己想做一個什么樣的花瓶,然后推選一個最好的說給大家他們組的想法,為四人小組共同完成一個作品打下基礎。
    接著提出四人小組合作是怎樣協(xié)調的。
    最后請學生做今天的作業(yè),以四人小組的力量做一個別致的小花瓶。
    環(huán)節(jié)5展示交流
    評價是一種重要的導向,在美術教學中,作品完成以后的評價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師將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作品展示給大家看,并挑選幾組請他們進行自我描述作品,再請其他小組或個人進行點評,這些都是為了保護學生的創(chuàng)作激情,鼓勵他們充分表達創(chuàng)作意圖,同時教師適時適度地進行引導,對學生的創(chuàng)作情況較準確地進行分析,能給本課知識掌握獲得很好的效果。
    環(huán)節(jié)6課后拓展
    在收尾時,為了保持學生對陶藝學習的余溫,我請學生課后有興趣給自己小組的花瓶涂上顏色,并進行了知識的拓展陶與瓷的區(qū)別,也是為了更好地讓學生了解陶藝文化,初步學會判斷陶器的能力。
    四、說板書設計
    先出示課題,然后在板書上主要寫了手捏成型、盤條成型、泥板成型將陶藝技法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
    以上,我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四個方面對本課進行了說明,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老師。
    花瓶課件 篇4
    活動目的:
    1、認識波斯菊基本特征
    2、通過刮畫加強幼兒對畫畫的興趣
    活動準備:
    1、 PPT(各種各樣波斯菊圖片)
    2、黑色刮畫紙,幼兒人手一張
    3、小木棒(有一頭尖尖的)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
    教:“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非常漂亮而且非常神秘的國家,它叫做波斯王國;王國里有很多很多的城堡,又大又漂亮,那你們猜猜看城堡里住著誰呢?”幼兒:“公主、騎士…”
    教:“原來啊最漂亮的城堡里住著一個非常漂亮的公主,可是非常的孤單,沒有一個好朋友,你們知道為什么嘛?原來在城堡的外面住著一個非常非常壞的巫婆,這個巫婆戴著尖尖的帽子,她的鼻子又長又尖;因為巫婆嫉妒公主的美貌,所以巫婆對公主施了魔法,讓她永遠交不到好朋友。所以公主一直很孤獨沒有朋友;這時候城堡里有個勇敢的騎士,覺得公主一直交不到好朋友實在是太可憐了,于是騎著馬跑到公主面前說:“公主你為什么一直沒有朋友呢?”“因為巫婆對我施了魔法……”公主說。于是騎士非常勇敢的去找巫婆決戰(zhàn),終于把巫婆打敗了,就這樣公主的魔法被解除了,她就可以交到很多很多的好朋友了,于是公主找到善良的女巫想要讓女巫把她變成一種花,這樣她就可以交到很多好朋友了。因為王國的名字叫做波斯王國,所以人們就把這種花叫做波斯菊。
    教:“那小朋友們想知道波斯菊長什么樣嘛?”
    二、出示波斯菊圖片
    教:“小朋友們,你們看看波斯菊是什么顏色的啊?(白色、黃色、粉色……)
    教:“那波斯菊有幾片花瓣呢?(8片)教:“今天啊老師帶來一種新的畫紙,不用小朋友拿筆畫畫,而是用小木棒把花刮出來,想知道怎么用小木棒刮出波斯菊嘛?(想)
    三、教師示范
    1、先畫一個圓形的花心
    2、畫橢圓形的6片花瓣
    3、用兩根線表示花紋
    四、幼兒作畫
    五、家長進教室,教師講評幼兒的作品
    花瓶課件 篇5
    設計思路:
    秋天是收獲水果的季節(jié)。橘子孩子們都吃過,酸酸甜甜也受到了他們的喜愛,剩下了許多的橘皮,在操作過程中讓孩子了解橘皮還可以進行裝扮,感受裝扮后的花瓶不一樣的美。
    前期的活動我們曾進行過彩紙的撕貼進行裝飾,如披薩餅、生日面等。而此次是利用吃剩下的橘皮進行裝扮,應該是幼兒首次接觸到別樣的裝扮材料,為其拓展開思路,能發(fā)揮孩子的想象力,對其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有所幫助。
    活動共分三個環(huán)節(jié)展開,第一環(huán)節(jié)讓幼兒初步了解橘皮是可以用來裝扮的,(教案:)第二環(huán)節(jié)是此活動的重點環(huán)節(jié),通過看——親手嘗試撕橘皮感知橘皮花瓶的別樣的美。第三環(huán)節(jié)欣賞橘皮花瓶,感受秋天的收獲喜悅。
    活動目標:
    1.嘗試用橘皮以撕貼的方式來裝飾花瓶
    2.欣賞橘皮花瓶別樣的美,感受秋天的喜悅。
    活動準備:操作材料包、橘皮、膠水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發(fā)興趣
    1.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神奇的百寶袋,它會變水果出來(出示布袋),(教案:)你們猜猜里面是什么水果?我請一個小朋友先來摸摸看,然后猜一猜?(先讓小朋友摸袋子外面猜一猜)我們再到百寶袋里面摸摸看,你現(xiàn)在覺得里面裝的是什么呢?摸上去有什么感覺?
    2.現(xiàn)在請你打開百寶袋,看看你到底猜對了沒有(橘子)
    3.請一個小朋友說說,橘子吃起來是什么味道的呢?(酸酸甜甜的)
    4.橘子吃完還剩下什么?
    :橘子渾身都是寶,不光是橘子的果肉好吃,橘子的皮也是寶貝。
    二、打扮花瓶——嘗試用橘皮以撕貼的方式來裝飾花瓶
    1.(出示花瓶)這是秋天盛開的花,我們叫它菊花。我們一起重復一遍,這是什么花?(菊花)
    2.但是你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上面的菊花很漂亮,但是花瓶光禿禿的,有什么好辦法讓花瓶變漂亮?那我們用橘皮來打扮花瓶吧!
    3.老師又要請出膠水寶寶了(出示膠水寶寶),我們先用膠水寶寶來洗洗花瓶(涂漿糊)。
    指:旁邊洗一洗,里面洗一洗,里里外外全都洗干凈。
    4.花瓶洗干凈了,接下來要給它打扮了??蠢蠋熌脕砹耸裁?(出示橘皮)怎么讓橘皮寶寶變得小一點?(用手撕)
    指:食指拇指撕一撕,橘皮變一變,變變小,一塊一塊排排隊,貼到花瓶變美麗。
    橘皮寶寶壓一壓,親親密密在一起。(用大拇指或食指輕輕按一按)
    5.幼兒進行橘皮花瓶的裝飾。
    花瓶要洗得干凈,每個地方都要洗到。橘皮撕成小塊而且不粘到輪廓線外。
    :寶貝的小手真能干,讓花瓶穿上了美麗的衣服。
    三、花瓶展覽會——欣賞成果
    請幼兒說說自己的花瓶,將花瓶展示在主題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