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泊桑拜師教學反思簡短精選

字號:


    恩師!你因我們而老,我們因你而傲。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案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案可以幫助教師準確把握教材和知識點。教案是什么呢?欄目小編為此仔細地整理了以下內容《莫泊桑拜師教學反思簡短》,如果對這個話題感興趣的話,請關注本站。
    莫泊桑拜師教學反思簡短【篇1】
    教完《莫泊桑拜師》一文,我被文中福樓拜老師三次悉心指導莫泊桑寫作的事深深震撼著。
    第一次:福樓拜告訴莫泊桑,寫作要肯吃苦、勤練習。
    第二次:福樓拜告訴莫泊桑,寫作要仔細觀察。
    第三次:福樓拜告訴莫泊桑,寫作要貴在堅持,才氣是堅持寫作的結果。對要寫的東西,光仔細觀察還不夠,還要能發(fā)現別人沒有發(fā)現和沒有寫過的特點。
    從他們的這三次對話中,我也深深領悟了指導學生作文,何不是這樣呢?プ源印緞驢緯癱曜肌釩洳跡學生學習蘇教版教材以來,知識積累的量明顯加大,可就是不能“厚積薄發(fā)”。許多老師都為之困惑,學生寫作的材料依舊是陳舊的,有的學生還是在模仿,在套用一些作文選上的材料,寫出的作文沒有一點新意,文章不能有自己的真情實感。
    讀了福樓拜三次指導莫泊桑寫作,我明白了,寫作不光靠平時閱讀積累與勤奮練習,更重要的是在于作文時要認真選擇材料。正如福樓拜說:“對你所要寫的東西,光仔細觀察還不夠,還要能發(fā)現別人沒有發(fā)現和沒有寫過的特點……”那些“別人沒有發(fā)現的,沒有寫過的”,這就需要我們有一雙慧眼——第三只眼睛,用“第三只眼睛”去發(fā)現生活中的人、事、物、景,捕捉一閃而過的美麗?,F在學生作文貧乏,沒有新意,正是他們沒有“第三只眼睛”,不會用“第三只眼睛”去觀察。在教完《莫泊桑拜師》后,我安排了一次實踐活動——“用第三只眼睛看世界”。下面是我指導學生實踐活動的一個片段: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這節(jié)實踐活動課,請用“第三只眼睛”看校園,看誰能看到?パ生自由分散,樂滋滋地在校園內觀察。10分鐘后,一學生向我匯報。生:老師,校園很美。你看,教學樓、長廊、小亭,別具一格。ナ耗憧吹攪誦T澳詰慕,確實很美。你看到了,別人看到了嗎?フ飧鲅生很靦腆,又去觀察,這下可細心多了。一會兒又向我匯報。
    生:老師,那一株花真的很美,與其他花不一樣(學生的神情告訴我,這回真的看到了別人沒有看到的東西。)ノ宜嬙她來到草坪上看這株花,這是一株前不久從揚州買回來的櫻花。的確與眾不同。
    師:你知道這株花與其他花不同在什么地方嗎?
    生搖頭,她似乎明白了什么?
    師:不錯,你看到了櫻花,櫻花真的很美。你再仔細觀察一下,櫻花與其他花究竟不同在什么地方呢?然后,把它介紹給同學。
    久而久之,學生捕捉、收集的寫作素材不再雷同,各人有各人觀察評判事物的角度與標準,寫出來作文也生動多了。
    我想,只有“用第三只眼睛看世界”學生才有發(fā)現,才有創(chuàng)新。
    莫泊桑拜師教學反思簡短【篇2】
    《莫泊桑拜師》一文重點講了莫泊桑三次拜師的經過,凸現了“莫泊桑誠心求師”的那種迫切的心情以及福樓拜熱心關心文學青年、毫不保留的大師風范。學生通過反復閱讀相關莫泊桑拜師的經過,即可感悟到兩位文學大師不同的人格魅力,受到人文價值觀的熏陶、感染。因此,在教學第一課時中,我注意引導學生通過學習師生二人的對話,初步體會出莫泊桑的好學和福樓拜的善教!根據學生匯報的情況,進行詞語的理解和重點語句的朗讀指導,以凸顯人物的性格特征。
    如:教學第二段
    1、當莫泊桑初次登門求教時,莫泊桑說了什么?請同學們默讀2~~5自然段并畫出課文中的句子讀一讀
    出示:老師,我
    那——
    2、從這兩段話中,莫泊桑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3、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
    教師小結
    4、那福樓拜對于莫泊桑文章不生動,他說了些什么?我請一個同學起來讀
    出示:你的功夫還不到家
    1、是怎么說出這句話的?
    2、從“直截了當”一詞中你們感受到了什么?
    3、那么他有沒有告訴他解決的方法吶?
    出示:肯吃苦,勤練習
    4、其實也就是要莫泊桑學會——觀察!
    5、好,能一眼就看出問題的所在并就問題給予馬上準確的給予解決的方法,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福樓拜是一個怎樣的老師?——善教
    由于這篇文章人物間的對話較多,且語氣、神態(tài)各不相同,因此適合安排學生進行“分角色朗讀”通過分角色朗讀的形式使學生更好地內化課文的語言。這兩位文學大師的鮮明個性特征已烙在他們頭腦中。
    莫泊桑拜師教學反思簡短【篇3】
    為了每位學生的發(fā)展,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應充分體現學生的主動性。在本課教學設計中,我首先注意激發(fā)學生主動意識,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針對本文“讓學生知道:仔細觀察、不斷積累、勤奮聯系是提高習作水平的必由之路。感受并學習莫泊桑虛心好學、勤奮聯系的精神”這一教學目標,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主動性,首先通過課始談話,使學生明白寫好文章的好處,反省自己習作的不足,交流習作中的困惑,以“莫泊桑也曾和大家一樣,有過這些困惑”拉近和著名作家的距離。對“福樓拜給予他怎樣的指導和教誨,使他最后成為世界著名作家”產生強烈的學習愿望,“我們也隨莫泊桑一起去拜師,聽聽大師的教誨,從而解決我們心中的困惑”,使學生作為教學的行為主體一開始就主動參與,融入文本。其次,在學生理清三次指導的主要內容后,“在這三次指導中,哪一次最能撞擊你的心靈,正好解決了你目前習作中的困惑,你就反復讀那部分的描寫,用心咀嚼大師的話,簡要寫下你的心得”,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將教學訓練目標轉化為生活主體的學生的內在需求,使學生自主地獲取有活力的知識和能力。尊重了學生學習需求和個性差異,打破了傳統(tǒng)的程序化的課堂教學,讓學生選學對自己有用的部分,而教師根據學生的選擇靈活組織教學,教師只是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服務,凸顯了學生的主體,促進了學生積極、主動地、富有個性的學習。
    學生通過研讀文本、探究學習知道了“仔細觀察”、“發(fā)現別人沒有發(fā)現或沒有寫過的特點”是寫出好文章的要領,但這還只停留在“知”的層面上,對于如何運用于寫作中還沒有體驗。于是我在教學中“第二、三次指導”中分別針對“仔細觀察”和“發(fā)現別人沒有發(fā)現或別人沒有寫過的特點”這兩點,出示莫泊桑的作品《騎馬》和《羊脂球》的片斷,讓學生閱讀賞析,從片斷中發(fā)現及感悟“仔細觀察”后的細節(jié)描寫及“獨到的發(fā)現”運用于寫作中的效果,增加學生的實踐體驗,使學生發(fā)現“學以致用”的奧妙。另外,在教學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我設計了“觀看馬路實錄,寫一段仔細觀察后的描述?!睂W生從文中學會了“仔細觀察”,在補充的課外閱讀中借鑒了“‘仔細觀察’的實踐運用”之后再來觀察實錄完成練筆,已是水到渠成。學生體驗了“學以致用”的。
    莫泊桑拜師教學反思簡短【篇4】
    《莫泊桑拜師》一課主要寫了從小酷愛寫作的莫泊桑為了能夠寫出好作品,三次拜訪福樓拜,得到悉心指導的事,表現了莫泊桑對文學事業(yè)的執(zhí)著追求和福樓拜熱心提攜后輩、關心文學青年成長的風范。課文緊扣課題,圍繞“拜師”這個重點逐層敘述,層層緊密關聯。鑒于高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必須的理解和感悟潛力。因此,本節(jié)課,我主要讓學生帶著一個總領的問題靜思默讀,結合關鍵詞語感悟人物形象,再透過感情朗讀加深印象,并從中學習一些寫作的技巧,學會表達的方法。這堂課的教學,我主要把握了這么幾個度。
    一、務實和務虛的尺度。
    熟讀課文,抓住關鍵詞句理解課文,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是語文課堂最基本的活動。多媒體、整合生活、拓展閱讀,這是語文課堂離開課文務虛的地方,毋庸置疑,這也是體現新課程思想的語文學習,但這些要全在課堂里展示出來很困難。因此,課堂上,我只拓展了一段精心挑選的莫泊桑《羊脂球》中關于“馬車”的描述,我的用意是讓學生體會哪怕一輛普普通通的馬車,經過仔細觀察,用心揣摩,就能寫出它與眾不同的精神與本質。也同時感受莫泊桑因為“全神貫注地觀察馬車”而有了收獲。
    二、朗讀和感悟的關系。
    “讀”是語文課堂上永恒的主旋律,沒有讀,就沒有語文味。雖然本課的語言平實,但是細細嚼來,卻十分有味。學生整節(jié)課從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到精彩展示,每個環(huán)節(jié)中都滲透了不同形式的朗讀,讀中生悟,讀中生情,讀中得法,上出了濃濃的語文味。
    三、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疏與密。
    這節(jié)課的教學能夠用“一二三”來概括?!耙弧薄⒁粋€問題,課伊始,出示一個總領問題,就讓學生明確本節(jié)課的學習主題:“品讀三次請教,抓關鍵詞句,探討莫泊桑是個怎樣的學生,福樓拜是個怎樣的老師,莫泊桑有什么收獲,給我什么啟發(fā)。”這樣的教學,做到了“提領而頓,百毛皆順。”“二”,兩條線索,一明一暗,明線是莫泊桑拜師,前后三次請教的經過;暗線是相機引導學生從中學習寫作的一些要領,如“勤苦練習,仔細觀察,用心揣摩”等。“三”,重點品讀三次請教中福樓拜的話。既體現了福樓拜熱心提攜后輩、關心文學青年成長的風范,又從中學習到一些寫作的技巧。這就應是學生最大的收獲。
    當然,“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我的語言還需進一步推敲,學生的質疑潛力還需進一步培養(yǎng),有的學生主角還沒有定位,把自己當作了“唱戲的”和“看戲的”,而不是學習者,主人,展示時不能及時和同學進行互動,時間的把握還不夠恰當等,再教時,我必須注意這些方面,力爭做得更好。
    莫泊桑拜師教學反思簡短【篇5】
    《莫泊桑拜師》這課主要通過默讀課文,了解莫泊桑是怎樣一步一步領悟老師的教悔的,體會和學習莫泊桑勤奮好學的精神。這一課的教學我做到了實現以人為本,點燃激情火花,解決實際困惑。
    1、實現以人為本:我最初的教學設計想通過“烙印”這個關鍵詞引出:是什么給莫泊桑留下烙印?為什么會留下深深的烙???可是學生既然喜歡“酷愛”這個詞,那說明這個詞給他留下深深的“烙印”。我們面對的是:從傳統(tǒng)的知識本位、學科本位向人本位的轉變。尊重學生的需要我就從需要入手?!扒笾坏谩币l(fā)的意外讓我反思到一切以學生為本。
    2、點燃激情火花:教師引題之后,學生的學習興致不濃。什么原因?我也事先讓學生查找莫撥桑的資料,挖空心思設計一些情趣盎然的語言來吸引他們的注意,比如“法國杰出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世界短篇小說巨匠”,可為什么提不起學生的興致呢?因為他離我們現實太遠。而姚明“看得見”“摸得著”,孩子們在自己爭先恐后的學姚明中點燃了學習的激情火花。我想,這時,身邊的榜樣讓孩子們情感的投入也許比老師用語言激發(fā)起來的更主動。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了良好的積極的情感體驗,并激發(fā)了進一步學習的強烈需要,而且越來越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這可能事三維目標的情感目標。)
    莫泊桑拜師教學反思簡短【篇6】
    《莫泊桑拜師》敘述了法國作家莫泊桑青年時請福樓拜指導寫作,經過老師的細心指導,莫泊桑仔細觀察,用心揣摩,積累了許多素材,寫出了不少有世界影響的名著。敘述條理清楚,層層推進,由指導如何觀察到如何寫作一目了然。
    課堂上,我力求讓學生主動參與,構建高效課堂,下面談談我印象最深的幾點:
    1.抓主線,突破重難點。
    文章主要有兩條線索,一是師生二人善教與勤學的特點,二是寫好作品必須從哪些方面去努力。教學設計時我是以第一條線索為主,重點品讀福樓拜的品質,引導學生總結一些寫作方法,對于莫泊桑的品質只讓學生瀏覽課文簡單地談體會。
    2.深層挖掘突破重難點。
    莫泊桑第二次請教是本課時教學的難點所在。如何進行細致的、有效的觀察是現在的孩子所欠缺的,這里一連串的問話也體現了福樓拜本身的深厚的文學功底和對青年一代的悉心指導。在幫助學生理解“怎么會沒有什么好寫的呢?這一主題時,我設計了先讓學生從人物品質及寫作方法上談體會,接著引導學生明白怎樣觀察生活,進一步理解福樓拜循循善誘、誨人不倦。。
    但是還有以下幾方面有待努力:
    1、該讓學生總結的老師不能代替。
    2、課堂的調控能力還需再加強。
    3、課堂上該落實的必須要落實。
    莫泊桑拜師教學反思簡短【篇7】
    《莫泊桑拜師》敘述了法國作家莫泊桑青年時請福樓拜指導寫作,經過老師的`細心指導,莫泊桑仔細觀察,用心揣摩,積累了許多素材,寫出了不少有世界影響的名著。敘述條理清楚,層層推進,由指導如何觀察到如何寫作一目了然。課堂上,我力求讓學生主動參與,構建高效課堂,下面談談我印象最深的幾點:
    1、抓主線,突破重難點。
    文章主要有兩條線索,一是師生二人善教與勤學的特點,二是寫好作品務必從哪些方面去努力。教學設計時我是以第一條線索為主,重點品讀福樓拜的品質,引導學生總結一些寫作方法,對于莫泊桑的品質只讓學生瀏覽課文簡單地談體會。
    2、深層挖掘突破重難點。
    莫泊桑第二次請教是本課時教學的難點所在。如何進行細致的、有效的觀察是此刻的孩子所欠缺的,那里一連串的問話也體現了福樓拜本身的深厚的文學功底和對青年一代的悉心指導。在幫忙學生理解“怎樣會沒有什么好寫的呢?這一主題時,我設計了先讓學生從人物品質及寫作方法上談體會,之后引導學生明白怎樣觀察生活,進一步理解福樓拜循循善誘、誨人不倦。
    但是還有以下幾方面有待努力:
    1、該讓學生總結的老師不能代替。
    2、課堂的調控潛力還需再加強。
    3、課堂上該落實的務必要落實。
    莫泊桑拜師教學反思簡短【篇8】
    《莫泊桑拜師》主要是寫從小酷愛寫作的莫泊桑為了能夠寫出好作品,拜福樓拜為師,得到了悉心指導的事。教學這篇課文時,我緊扣該篇文章題目的特點——凝練地概括文章的資料,在導入新課審題時,引導學生進行了閱讀預測與質疑,從課題開始嘗試著引導學生作閱讀探究。
    一、抓住課題進行閱讀質疑,能夠指引學生的閱讀探究方向。
    “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币蓡柺撬季S之始,也是學生閱讀探究之始。在教學之中,學生對課題進行了一番閱讀預測之后,即產生了閱讀探究的濃厚興趣。此時我及時引導學生進行扣題質疑,學生從剛才感性的閱讀預測之中一下子就進入了理性的思維之中,這樣就為學生進一步閱讀探究指明了方向。
    二、抓住關鍵詞語質疑,能夠幫忙學生理解課文資料。
    在教學中,我抓住對“功夫”一詞的理解展開教學,區(qū)別“功夫”和“下功夫”。是功夫不到家中的“功夫”指的是寫作水平、寫作潛力、技巧等,“下功夫”就是肯吃苦、勤練習,引導學生質疑:從哪些地方能夠看出莫泊桑在下功夫?透過反復研讀文本,學生們發(fā)現那里的“功夫”也內含“還需要再努力”的意思。
    三、寫作探疑,培養(yǎng)潛力。
    在教學過程中,怎樣學習福樓拜把文章寫具體。我著重指導學生學習福樓拜把話說得清楚明白,有條理,而且言之有據這種表達的方法:第一讓學生學習他說話的條理性。比如莫泊桑第三次去福樓拜那里,福樓拜在第二次教導莫泊桑學會仔細觀察的基礎上,又向前推進一步:寫作要有特色,就要抓住特點寫。這樣,由淺入深,步步深入,使他的話很有條理和層次。第二讓學生學他說話有理有據。福樓拜在表達自己的觀點的時候,并不是只講原則性的標準,而沒有實在的例子的。他在說道理的過程中注意聯系實際的事例,從而使他說的話令人信服。比如莫泊桑第二次去他家拜訪傾訴觀察馬車沒有結果時,福樓拜便列舉不同場景下的馬車,啟發(fā)莫泊桑。而這樣鮮活的事例在莫泊桑的腦海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最后使他有所收獲。
    在教完《莫泊桑拜師》后,我安排了一次小練筆。要求學生周六仔細觀察身邊熟悉的人,要把各種不同的人物特點詳詳細細地記錄下來,然后在周一進行交流,結果由于學生觀察仔細,記錄及時,寫得都很生動。我想如果我們經常要求學生這樣去做,那么學生捕捉、收集寫作素材的潛力必須會逐漸提高,寫出來作文也肯定會生動、具體。
    我們的語文教學不光是滿足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情感的體驗,還就應在此基礎上,加強語文教學的實踐性,讓語文雙基得到扎扎實實地訓練。
    莫泊桑拜師教學反思簡短【篇9】
    《莫泊桑拜師》這篇課文敘述了法國作家莫泊桑青年時請福樓拜指導寫作,經過老師的細心指導,莫泊桑仔細觀察,用心揣摩,積累了許多素材,寫出了不少有世界影響的名著。本文按事情發(fā)展順序,寫了莫泊桑三次向福樓拜請教的事。敘述條理清楚,層層推進,由指導如何觀察到如何寫作一目了然。下面我就說說這節(jié)課的設計思路。
    一、體現工具性、人文性的統(tǒng)一
    文章主要有兩條線索,一是師生二人善教與勤學的特點,二是寫好作品必須從哪
    些方面去努力。教學設計時我是以第一條線索為主,抓住師生二人的語言、神態(tài)、心理等特點,引導學生體會莫泊桑的勤學和福樓拜的善教,并以此設計了板書。在教學第一次請教時,我讓學生從人物對話中體會人物特點。引導學生抓關鍵詞如
    坦白、急切、功夫、直截了當等詞理解莫泊桑的謙虛好學、福樓拜的悉心指導。在進行莫泊桑第三次請教的教學之前,我首先讓學生自讀悟出莫泊桑的勤學苦練,接著設計了一個環(huán)節(jié):第一次莫泊桑請教之后是看馬車,第二次請教后是觀察馬車,二者有什么不同?然后讓學生思考莫泊桑這次會提出什么問題?
    二、為突破難點而深層挖掘
    莫泊桑第二次請教是本課時教學的難點所在。如何進行細致的、有效的觀察是現在的孩子所欠缺的,這里一連串的問話也體現了福樓拜本身的深厚的文學功底和對青年一代的悉心指導。在幫助學生理解怎么會沒有什么好寫的呢?這一主題時,我設計了三個層次:首先是讀文中的問句說一說自己有哪些發(fā)現、哪些疑問,這是引導學生根據文本內容引發(fā)思考;然后引導學生再讀思考,你還能懂得什么?這是對文本內容的一個挖掘,教會學生學會從字里行間體會作者真正的意圖,讓學生明白學會觀察、不斷積累是寫作的必由之路,同時進一步了解福樓拜的循循善誘、誨人不倦;第三步再次提出疑問:福樓拜還會問什么?這是讓學生融入角色,更深入地理解課文。
    三、適度拓展,幫助學生提高寫作能力
    課文內容結束后,我向學生簡單介紹了莫泊桑的作品,并節(jié)選了《羊脂球》其中
    一段關于馬車的描寫,引導學生閱讀評析。之所以這樣設計,是引導學生在片段里與課文再次會晤,去把握人物特點和寫作方法,在不知不覺中,將自己的理解在進一步品味關鍵語言時得以提煉、深化。同時也是為課后的練習提供示范例子,幫助學生提高寫作能力。但這里的拓展應該是明確目的、恰當適度的,而絕非形式上的花樣增多,內容上的簡單堆砌。只有這樣,才能收到錦上添花的效果。
    小編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