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shù)學家有趣的小故事簡短3篇

字號:


    欄目小編特意為大家推薦一篇題目為“數(shù)學家有趣的小故事簡短”的閱讀材料。文檔處理技能可以幫助職業(yè)人士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務,聰明的人往往會先看看別人是怎么寫的,范文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掌握醫(yī)學科學和健康保健知識。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數(shù)學家有趣的小故事簡短【篇1】
    歐拉是最偉大的數(shù)學家之一,分析、代數(shù)、幾何都是歐拉偉大的貢獻。歐拉還是最多產(chǎn)的數(shù)學家之一,共寫下了886本書籍和論文。
    歐拉出生在一個牧師家庭。很小的時候,就利用“周長相等四邊形正方形面積最大”幫助他的父親改造羊圈。讓老爹見識了歐拉的數(shù)學天賦。
    爸爸的羊群漸漸增多了,達到了100只。原來的羊圈有點小了,爸爸決定建造一個新的羊圈。
    他用尺量出了一塊長方形的土地,長40米,寬15米,他一算,面積正好是600平方米,平均每一頭羊占地6平方米。
    他發(fā)現(xiàn)他的材料只夠圍100米的籬笆。若要圍成長40米,寬15米的羊圈,其周長將是110米(15+15+40+40=110)父親感到很為難。
    小歐拉卻向父親說,不用縮小羊圈,他有辦法。父親不相信小歐拉會有辦法。心想:“世界上哪有這樣便宜的事情?”但是,小歐拉卻堅持說,他一定能兩全齊美。父親終于同意讓兒子試試看。
    小歐拉見父親同意了,站起身來,跑到準備動工的羊圈旁。他以一個木樁為中心,將原來的40米邊長截短,縮短到25米。
    跑到另一條邊上,將原來15米的邊長延長,又增加了10米,變成了25米。經(jīng)這樣一改,原來計劃中的羊圈變成了一個25米邊長的正方形。
    父親照著小歐拉設計的羊圈扎上了籬笆,100米長的籬笆真的夠了,不多不少,全部用光。面積也足夠了,而且還稍稍大了一些。
    13歲,歐拉考進巴塞爾大學,當時舉世轟動,是這所大學最年輕的大學生
    數(shù)學家有趣的小故事簡短【篇2】
    高斯的故事:
    關于高斯的故事,最廣為流傳的是“5050”。老師本來想用一道難題,讓全班的同學安靜一節(jié)課的時間,卻沒有想到小高斯只用了一兩分鐘就說出了答案。他把1、2、3……分別和100、99、98結對子相加,就得到50個101,最后輕易就算出從1加到100的和是5050。
    畢達哥拉斯的故事:
    畢達哥拉斯出生在愛琴海中的薩摩斯島(今希臘東部小島)的貴族家庭,自幼聰明好學,曾在名師門下學習幾何學、自然科學和哲學。因為向往東方的智慧,經(jīng)過萬水千山,游歷了當時世界上兩個文化水準極高的文明古國——巴比倫和印度,以及埃及(有爭議),吸收了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和印度文明(公元前480年)的文化。
    他最早悟出萬事萬物背后都有數(shù)的法則在起作用;認為無論是解說外在物質(zhì)世界,還是描寫內(nèi)在精神世界,都不能沒有數(shù)學。他在數(shù)論和幾何方面都有杰出貢獻,尤其以最早發(fā)現(xiàn)“勾股定理”(西方稱“畢達哥拉斯定理”)著稱于世。
    陳景潤是我國有名的數(shù)學家。他不愛逛公園,不愛遛馬路,就愛學習。他學習起來,常常忘記了吃飯睡覺。 有一天,陳景潤在吃中飯的時候,摸摸腦袋發(fā)現(xiàn)頭發(fā)太長了,應該快去理一理,要不,人家看見了,還當他是個大姑娘呢。于是,他放下飯碗,就跑到理發(fā)店去了。
    理發(fā)店里人很多,大家挨著次序理發(fā)。陳景潤拿得牌子是三十八號。他想:輪到我還早著哩,時間是多么寶貴啊,我可不能白白浪費掉。他趕忙走出理發(fā)店,找了個安靜的地方坐下來,然后從口袋里掏出個小本子,背起外文生字來。他背了一會,忽然想起上午讀外文的時候,有個地方?jīng)]看懂。不懂的東西,一定要把他弄懂,這是陳景潤的脾氣。他看了看表,才十二點半。他想:先到圖書館去查一查,再回來理發(fā)還來得及,站起來就走了。誰知道,他走了不多久,就輪到他理發(fā)了。理發(fā)員大聲地叫:“三十八號!誰是三十八號?快來理發(fā)!”你想想,陳景潤正在圖書館里看書,他能聽見理發(fā)員喊三十八號嗎?
    華羅庚初中畢業(yè)后,因家境貧寒,無力進入高中學習,只好到黃炎培在上海創(chuàng)辦的中華職業(yè)學校學習會計。那時羅庚站在柜臺前,顧客來了就幫助父親做生意,打算盤、記賬,顧客一走就又埋頭看書演算起數(shù)學題來。有時入了迷,竟忘了接待顧客,甚至把算題結果當作顧客應付的貨款,使顧客嚇一跳。因為經(jīng)常發(fā)生類似的莫名其妙的事情,時間久了,街坊鄰居都傳為笑談,大家給他起了個綽號,叫“羅呆子”。
    歐拉的故事:
    小歐拉幫助爸爸放羊,成了一個牧童。他一面放羊,一面讀書。
    爸爸的羊群漸漸增多了,達到了100只。原來的羊圈有點小了,爸爸決定建造一個新的羊圈。他用尺量出了一塊長方形的土地,長40米,寬15米,他一算,面積正好是600平方米,平均每一頭羊占地6平方米。他發(fā)現(xiàn)他的材料只夠圍100米的籬笆。若要圍成長40米,寬15米的羊圈,其周長將是110米(15+15+40+40=110)父親感到很為難。
    小歐拉卻向父親說,不用縮小羊圈,他有辦法。父親不相信小歐拉會有辦法。心想:“世界上哪有這樣便宜的事情?”但是,小歐拉卻堅持說,他一定能兩全齊美。父親終于同意讓兒子試試看。
    小歐拉見父親同意了,站起身來,跑到準備動工的羊圈旁。他以一個木樁為中心,將原來的40米邊長截短,縮短到25米。跑到另一條邊上,將原來15米的邊長延長,又增加了10米,變成了25米。經(jīng)這樣一改,原來計劃中的羊圈變成了一個25米邊長的正方形。
    父親照著小歐拉設計的羊圈扎上了籬笆,100米長的籬笆真的夠了,不多不少,全部用光。面積也足夠了,而且還稍稍大了一些。
    父親感到,讓這么聰明的孩子放羊?qū)嵲谑羌翱上Я?。后來,他想辦法讓小歐拉認識了一個大數(shù)學家伯努利。通過這位數(shù)學家的推薦,17,小歐拉成了巴塞爾大學的大學生。這一年,小歐拉13歲,是這所大學最年輕的大學生。
    數(shù)學家有趣的小故事簡短【篇3】
    有趣的數(shù)學家
    一次飯局上,為了讓大家氣氛熱鬧起來,請客的人出了一個問題:“如果你住進一家酒店后,你的屋子不小心著火了,你如何利用你的專業(yè)技能來應付?”
    口才極佳的文學家首先發(fā)話,說:“面對火災,我首先要拍幾張照片,為將來寫報告用,然后我應該像構思一個英雄的畫面去撲滅火。”
    物理學家緊接著說:“火,應該是跟能量學的熱學有關的,我認為我有必要好好測量一番,并以最快的速度計算出它即將帶來的毀壞?!?BR>    化學家不緊不慢地說:“這其實關系到燃點,氧氣充足、并達到了著火點,屋子自然要起火的。那么我會首先想辦法稀釋氧氣,或者降低燃一燒需要的熱量。我可以考慮去實驗室制造一些二氧化碳?!?BR>    在旁邊插不上嘴的數(shù)學家,打斷化學家的發(fā)言,說出了自己認為最合理最簡單的解決辦法,這個辦法令所有在場的人都目瞪口呆。
    聰明的小讀者,你們站在數(shù)學家的角度,猜一猜數(shù)學家會如何解決這個難題呢?
    數(shù)學家擅長的就是設問、論證、求解,對于“著火”
    這個假設,數(shù)學家直截了當?shù)卣f:“解總是存在的,該干嘛還干嘛。”
    在場的人哈哈大笑起來。
    
勵志故事 愛情故事 兒童故事 搞笑故事 恐怖故事 哲理故事 神話故事 歷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