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關(guān)于這個話題的一些有用的《關(guān)于清明的對聯(lián)》,相信你參閱句子以后一定會有所收獲。春節(jié)是一家人團圓的日子,春節(jié)祝福是中國各地不可或缺的交流儀式與春節(jié)習俗。新年已經(jīng)慢慢的到來我們身邊。
1、睹物思親常入夢;訓言在耳猶記心。
2、四知口訓承先澤,一廟新田種早春。
3、[上聯(lián)]:識得天地君親師,不遠道德正道
4、又到谷雨啜茗時,莫怨東風存憾處;
5、良山貴向乘生氣;玉水藏風永吉祥。
6、丹心衛(wèi)祖國,翠柏伴英魂,英雄時代英雄人。
7、下聯(lián):再臨三月雨,古酒一杯,英烈常于筆下生。
8、星點花開于沃野,更香動四圍,不覺天心溢暖流。
9、睦族共樹先靈傳,長翠青山越萬年。
10、宋哲元曾任國民黨第二十九軍軍長、察哈爾省主席等職,為的抗日愛國將領(lǐng)。不幸于民國二十九年二月二十八(1940.4.5,是日清明)在四川綿陽病逝,終年56歲。有挽聯(lián)云:
11、尋根不忘雙水井,問本猶記大麻園。
12、[上聯(lián)]:道家神算,眼懸秋月點乾坤
13、下聯(lián):碧水鳴溪,黃鶯時囀,花草葳蕤掩墓碑。
14、中橋車馬長無已,下渡舟航亦不閑。
15、氏起弘農(nóng)于陜縣,姓生楊樹有焦成。
16、下聯(lián):聲聲呼不應,覺陌上悲風尤冷,當知春雨也凄然。
17、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
18、獨繞回廊行復歇,遙聽弦管暗看花。
19、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遙山皆有情。
20、游行各地會宗親,舉筆聯(lián)詩表故情,
21、懷恩思遠,意幽胸抒,心神淡靜;
22、下聯(lián):春山長寂寂,斟一杯水酒,兀自墳前奠紙灰。
23、靈山寶穴千古秀;瑞彩祥云萬年昌。
24、上聯(lián):清明時節(jié),寸草表心,上墳掃墓懷先祖;
25、清明,農(nóng)歷“二十四節(jié)氣”的第五個。清明又稱“三月節(jié)”、“踏青節(jié)”等,是中國漢族和一些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農(nóng)事紀慶節(jié)日,也是農(nóng)歷二十四節(jié)氣中俗演為節(jié)日的。鑼時百哪釋解“清明”的取名緣由:“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日清明。”此節(jié)日最早始于周代,秦漢禮制規(guī)定每逢初一、十五以及二十四個節(jié)氣等日要到祖陵祭祀供奉。將“清明”特定為祭祖掃墓的日子,則是宋代以后出現(xiàn)的。不過,由于“上巳”、“寒食”、“清明”三個節(jié)日的日期相當接近,彼此的習俗便互相滲透、重疊,漸漸地不再有明顯的劃分,這才形成了現(xiàn)在的清明節(jié)。時在每年4月5日前后。除掃墓、踏青習俗外,節(jié)日的活動還有拔河、蕩秋千、放風箏等。此節(jié)亦流行于白族、苗族、蒙古族、納西族等少數(shù)民族。
26、憶舊緬惟,逸韻意遠,世界清明。
27、下聯(lián):春月雨天,白云俯首,拭淚奉花緬故人。
28、湖海星峰拱北斗;夢筆生花產(chǎn)棟梁。
29、上聯(lián):杏雨又紛紛,看滿面珠花,誠然眼里思親淚;
30、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31、三月光陰槐火換 雨意前村市杏花
32、躬身屈膝,脊梁凸起,凝成紀念碑。
33、祖籍江西我族大,身居黔地子孫興,
34、綠水悠悠,緬懷老一輩革命家;紅旗獵獵,爭當新長征突擊手。
35、難遇清明簾雨夜,猶憐嫩草寄鵝黃。
36、繼往開來追壯志;光前裕后慰英靈。
37、日月雙懸垂萬古,乾坤常伴老人安。
38、逢盛世,更加感謝前輩;遇佳節(jié),愈益思念親人。
39、冢墓累累人擾擾,遼東悵望鶴飛還。
40、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蓱z江浦望,不見洛橋人。
41、芳草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周;
42、小滿平疇欣雨足;清明勝地惠風和。
43、繼往開來追壯志 先前裕后慰英靈
44、流水夕陽千古恨;春風落日萬人思。
45、黔西張氏千秋史,楊門共祖半壁山,
46、名垂青簡,功耀紅旗,萬古長懷英烈;
47、春風已解千層雪;后輩難忘先烈恩。
48、清風習習催秧綠;明月悠悠映麥黃。
49、用鶴頂格嵌“清明”二字,寓指清、明兩朝,借以表達自己思明抗清的決心。獨抒心志,內(nèi)涵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