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是一種奮斗在教育戰(zhàn)線上的職業(yè)為他人傳道、授業(yè)、解惑的工作者。教案在教學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撰寫教案能讓老師對上課內容進行微調,我們可以從哪些角度去準備自己的教案呢?以下是編輯精心收集整理的生物課后教學反思簡短,帶給大家。請繼續(xù)閱讀本文相關內容!
生物課后教學反思簡短 篇1
(1)使學生有了更多主動學習的機會
小組合作學習要求學生向別人提問,向別人解釋自己的看法,這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更可以促進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增加他們重新整合思想的機會,還可以使他們接受不同的觀點,擴展他們的視野。
(2)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
小組合作學習不同于強調競爭的班級授課。它使競爭環(huán)境轉向合作環(huán)境,組內的每個同學都有展現自己能力的機會。他們或作為集體的一員為完成任務而自豪,或代表小組為展現小組的成功而驕傲。它使參與學習的小組成員人人體驗到成功的愉悅,使“失敗者”重新得到自信。
(3)學會了和別人合作
小組合作學習可以為組員奠定良好的友誼基礎。在組織相互切磋的過程中,大家互相勉勵、共闖難關,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可以通過組員的互勉互勵,增強克服困難的勇氣。在共同商討解決難題的過程中,學會如何關心和幫助他人,提高處理人際關系的技巧,學會了與不同背景、不同性別、不同能力的人一起合作。小組合作學習時同學之間互教互學、彼此交流知識的過程,也是互愛互助、相互溝通情感的過程。在評價學生的學習成績時,以小組的共同進步為標準,一個人在小組中被同伴們認可的程度為標準,在優(yōu)化教學效果的同時讓同學們學會如何與別人相處。
(4)拓展了班級授課制條件下的學習空間
曾經有人把課堂上學生座位的方式變化作為對素質教育課堂教學的一個方面來研究,在較為寬松的學習空間學習,會增加交流機會,促進人際合作。譬如,把目前學生全部對著講臺坐的方式,改變成圍成小組坐。小組合作學習雖然沒有要求座位上的變化,但卻起到了調劑學習空間的作用。它不僅將班級授課制條件下的學生個體間的學習競爭關系改變?yōu)椤敖M內合作”、“組際競爭”的關系,還將傳統(tǒng)教學中的師生之間單向或雙向交流改變?yōu)閹熒?、生生之間的多向交流,而且還將學生的課內學習延伸到課外。
生物課后教學反思簡短 篇2
學生、老師和家長習慣把初中的各學科分為主科和副科,這無疑是從升學的角度來分的.而初中的生物學,自然被列為副科當中。既是副科,被重視的程度就可想而知了。在這種情況下,怎樣讓學生愿意學生物、學好生物,就成為我常常思考的問題。在實踐中我感受到,采用先進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組織學生探究性學習等都能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同時我還發(fā)現,把生物課教學同學生們的日常生活聯系在一起,幫助學生們從生活中學習生物,更會取得意外的收獲。
為此,我在教學活動中,特別注意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把生物教學與學生們的生活聯系在一起,努力開創(chuàng)教與學的新局面。
一、走進大自然,讓學生體驗生物學的樂趣
二、把生活知識帶進課堂
三、動手動腦,在生活中探究、運用生物學知識
四、組織開展“生物與生活”小型知識競賽,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熱情
總之,通過各種方式,努力把生物教學與學生們的生活聯系起來,實現了從生物到生活,從生活到社會的跨越。學生們會把在生物課中學到的知識應用于生活,提高生活質量,也會用生物學知識參與社會活動,為創(chuàng)建文明、和諧的社會施展出他們的聰明和智慧,做出他們的貢獻。這既是我所期待的,也是我正在努力的。
生物課后教學反思簡短 篇3
在課堂教學中,現在很多教師認為探究性學習是以學生活動為主,這樣就可以把課堂交給學生,教師的責任減輕了,他們往往會忽略了過程的指導,只重視表面的熱鬧花哨,教學過程很少有教師準確的富于指導性的引導、點撥和評價,只有探究性活動的形式表現而沒有師生間、學生間的實質性交往和真實的思維碰撞。基于以上的認識,本節(jié)課在探究性學習各個環(huán)節(jié)中,我注重發(fā)揮引導者、合作者、促進者的作用。
例如我在這節(jié)課開始,導語是這樣設計的,我們認識了細菌的菌落,那么細菌的結構是怎樣構成的?
引導學生產生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緊接著又出示學習目標,給學生引導一個學習的方向。整個課堂教學通過學生的觀察、分析、討論等各種學習方法來獲取知識,并在小組合作討論中認真聽取學生的發(fā)言,對學生不懂得和講不明白的以及不太清楚的我認真給予提示。
例如在觀察與思考中的討論1.細菌的結構有什么特點?
學生不太明白我就讓學生畫出動植物的細胞的結構圖比較一下就明白了,并總結細菌沒有的和有那些特出結構,這樣學生就能總結出細菌的結構的特點是“具有細胞壁,沒有細胞核和葉綠體,有遺傳物質--DNA”。
2.試根據細菌的結構推測,細菌的營養(yǎng)方式是怎樣的?
我就提示:“植物細胞中的葉綠體有什么作用,細菌的細胞沒有葉綠體那他是如何只生活的呢?學生根據我的問題就能討論出它的營養(yǎng)方式是異養(yǎng)”。同時我也注重了生物學科的特點,適當的抓住機會來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衛(wèi)生的習慣。
總之,在教學中要認真?zhèn)湔n找準重難點,還要找準突破重難點的方法,在討論中教師要認真準備引導學生討論的問題,還要隨機應變發(fā)揮教師課堂引導作用,引導學生去學習去討論。教師必須對自身角色進行重新審視與定位,轉變教學策略,更好地發(fā)揮自己的職能,成為學生心中最好的引路人和旅伴。
生物課后教學反思簡短 篇4
這次教學公開周是我們生物科教學質量的一次考驗,這次教學活動后,我們深刻地反思了七八年級的生物課堂教學不足之處。
首先,教師在課堂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讓合作、探究的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以便更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是新形勢下,我們每位教師都必須思索的現實問題。
其次,教師在課堂中注意和學生的關系是平等的。在賞識教育中,老師和學生的關系是平等的,教師在學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權威,學生也不是唯命是從的卑微者。師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關系,學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滿信心,思維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問題,敢于質疑。這樣,就為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創(chuàng)設了一個輕松愉悅、民主和諧的環(huán)境氣氛,促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愿望,即親其師,學其道。
再次,教師在課堂中組織學生進行小組探究學習要做引導者的角色,及時發(fā)現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學生學有所思,學有所得要及時進行積極的評價,讓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另外,我們還注意到要上好初中生物課還應努力做到這兩點:
1、緊密結合學生實際,善于引導學生從身邊生產生活中發(fā)現和提出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學習主體性。只有如此,才能引導學生喜歡生物學,愿意學習生物學
2、切實實施課程標準,努力引導學生動手設計、進行實驗,觀察、分析實驗現象,通過相互探討和評價,歸納概括,得出正確結論,使學生受到實驗探究方法的訓練和能力提升以及嚴謹的學習態(tài)度和科學態(tài)度的養(yǎng)成。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學會學習生物學,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yǎng)。
3、教師要用積極的語言,輕松的教學方式感染學生,讓學生從心里不以學習生物為負擔,將生物這一科當做興趣來學習,來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
總之,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這種氣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如溫柔的目光,殷切地希望,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使學生更加依賴老師,從而激起學生更大的學習熱情,這是學生學好生物的關鍵所在。
學科分析整改材料
一、課堂上要注意營建輕松的教學氣氛,多用一些教學視頻,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生物課堂變得豐富起來,讓學生喜愛生物。
二、要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角,降低教師的主導作用,充分發(fā)揮學生課堂自主學習的作用。
三、堅持開展小組探究的學習模式,讓學生在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中養(yǎng)成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教師在問題發(fā)現的時候將其明確化,問題解決的時候要引導學生合理積極地評價學習成果。
四、適當減少照本宣科的教學方式,注意結合生活,多運用多媒體材料展示當下現代生物科技成果來豐富學生的視野,特升學生對生物學科的認識,讓學生能把學習生物與生活的方方面面結合,學有所得。
生物課后教學反思簡短 篇5
上這課之前我對學生的學情進行了分析,在實際的教學中,怎么要讓學生去聽你的可很重要,同時,對于不同的學生也要注意,所以,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幫助學生去主動學習。
這節(jié)課我是通過首先對前面的知識進行總的回顧,讓學生對本節(jié)知識愿意去探討。并且大都采用讓同學們比較,然后進行總結。這節(jié)課講過之后,我覺得收獲有:能讓同學展示自己的總結結論,讓雪生自己敢于去做,歸納,總結,最后變成自己的東西,不易忘記。
本節(jié)課不足之處在于:我感覺到:這節(jié)課我講太多,主動權沒有放心教給學生,否則情況可能會更好,應劃大力氣來調整自己,另外我也應該不斷充實自己其他方面知識,把自己的課上生動活潑。其次,我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自己去思考,但給學生留下的思維空間較少。
這節(jié)課的內容比較多,講起來學生不易理解,特別是種子植物的分類: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他們并沒有一個感性的認識。最好是讓他們通過實物來作對比,從而概括出兩種植物的不同。好在我們的學生大都是農村的學生,對一些種子有些熟悉,可那只是表面的認識,內部結構的名稱不知道,我又想能否通過生活中的例子來說清楚呢,比如用橙子來作例子,讓他們說出它是被子植物還是裸子植物,但這里又牽涉到果肉,這么多的內容怕學生一時消化不來,所以講得比較吃力,學生也比較難理解。所以,最后把這些內容作一個系統(tǒng)性的總結很重要,讓學生理順這節(jié)課的思路,也可以通過練習題來作為鞏固
生物課后教學反思簡短 篇6
導入技能是教師采用各種教學媒體和各種教學方式,引起學生注意、激發(fā)學習興趣、產生學習動機、明確學習方向和建立知識聯系的一類教學行為技能。在中學生物教學中,創(chuàng)設和諧的教學氛圍,構建良好的教學情境,使教學內容緊扣學生心弦,激發(fā)學生求知動力,使其自覺地學習,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重要手段。而教師對新課內容的巧妙導入,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能動性,進而創(chuàng)設和諧的教學情境,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那么,如何做到成功地導入呢?本文就教學導入方式問題,談談自己的一些教學體會。
1.采用多媒體手段導入
這種方式主要是先讓學生觀看一段錄像或影片,甚至聽一段解說等等,由此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fā)他們的熱情,在一種和諧、愉悅的氛圍中轉入正題。
2.借教具導入
授課前,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教具,諸如:掛圖、模型、實物等等,有目的地引導學生觀察自己熟悉或不熟悉的事物、圖畫等,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學生對于不熟悉的教具,馬上就會提出疑問:“這是什么東西呀?”由此,教師可以很自然地導入新課。
3.通過設問導入
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使貯存在學生頭腦中的知識由靜息狀態(tài)轉變成動作狀態(tài)(即活躍狀態(tài)),減少新知識輸入的阻抗,為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創(chuàng)造一定的“心智緊張度”。例如,在講授生長素的生理作用時,教師設問:“為什么我們家里陽臺上種植的花卉總是朝著光源方向彎曲生長呢?”在學生初步討論之后,教師進一步設問:“為什么生長素與這種現象有關呢?”通過設問,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形成對新知識強烈渴求,這樣就為教學活動的展開創(chuàng)造了前提條件。
生物課后教學反思簡短 篇7
這節(jié)課教學過程基本流暢,這次課堂教學好的方面,我個人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1.教學程序設計合理,課堂導入以“愛在細胞深處”的詩朗誦方式復習舊課,引起學生興趣,調動了課堂氣氛。
2.細胞核結構與功能具體知識的講解,充分利用動畫及結構圖的形式給予展示,變抽象為具體,突破了難點。
3.給學生思考的機會。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自己體驗、感悟知識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體現在他們通過本課的學習能順利的總結出細胞核的功能以及細胞核為什么是系統(tǒng)的控制中心了。
4、處處體現問題意識,引入科學探究的方式進行學習,突出學生為本的意識,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不足之處:
1.由于本節(jié)課新課標要求的容量較大,學生思維要求較高,少數同學由于基礎問題顯得有點思維脫節(jié)。
2.部分內容在呈現時偏快,一些同學未能及時加以鞏固。加之部分知識是建立在初中知識基礎上,一部分同學初中沒學好生物,顯得聽課有些吃力,在該部分知識進行補充時,課堂速度顯得稍快。
3.討論的習慣尚未形成氣候。學生合作學習體現得不十分到位,一些學生開展合作學習的意識強度不夠,有待今后改進。
4.板書的應用稍顯單薄,沒有充分起到提綱挈領作用。
5.雖然在課前布置讓每一個同學都要做自學、資料的分析討論等工作,但是依然有個別同學沒有做。這說明他們學習生物的積極性亟待提高。這就提醒我們:教師應在課堂教學時注意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并適當將問題的設計更貼近理解能力較低的學生,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并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來提高課堂效率。
當然,一堂課有成功的地方,也有許多不足的地方,總之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本人認為受益匪淺,對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促進很大、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本人還將不斷地去學習老教師的先進方法和教學理念,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進一步進行完善的改進,這也正是新課標的要求之一,即學生與教師共同成長。
小編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