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大學錄取制度有什么差異

字號:


    中國和美國大學有很大的不同,有不少學生會選擇去美國讀大學,接受不一樣的教育。那么中美大學錄取制度有什么差異呢?下面出國留學網小編就簡單說說吧,歡迎閱讀。
    一、中美大學錄取制度差異
    1.申請學校的數(shù)量
    中國大學按批錄取,學生只能收到錄取通知書。如果學生選擇拒絕,他們只能在第二年重新參加高考,再為夢想中的大學奮斗一年。
    申請美國大學時,學生可以向多所學校提交申請材料,一般在咨詢師的幫助下提交6-8所學校。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能力選擇學校并提交申請材料。獲得多次錄取后,學生可以從多次錄取中選擇自己喜歡的大學。
    2.學校和個人審計時間
    在中國,審計時間相對較短,一批大學根據(jù)歸檔線獲取學生檔案。美國的審計周期相對較長,大約需要4個月。
    3.錄取標準
    在中國大學的錄取過程中,高考成績是唯一的標準。美國大學的錄取參考條件很多,包括語言成績(托福/雅思)、個人陳述、推薦信、成績單、加分項(競賽獎、運動術語等)。),以及學生的領導和社會關注。
    4.學費和生活費
    在中國讀大學每年約1.5萬元。在美國留學,每年花費約35萬至40萬元。
    5.本科轉學機制
    中國沒有轉學機制。在美國,學生可以從普通大學轉到非常好的學校。從今年開始,所有常春藤盟校都開始接受轉學生。美國總統(tǒng)、肯尼迪、奧巴馬和特朗普都有轉學教育經驗。
    二、中美大學招生考試制度的差異
    1.內容差異
    美國大學入學考試由民間機構舉辦,主要由民間機構舉辦。I和ACT等考形式。SATI是一種推理考試,主要考查學生的文字和數(shù)學推理能力,考試內容包括:語言.數(shù)學.標準書面英語寫作。SATII是一種學業(yè)成績測試(AT),共有寫作.文學.美國歷史與社會研究.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情況選擇15門考試科目,如歐洲歷史和社會研究。學業(yè)成績測試的目的是評價學生的認知和分析能力,而不是知識測試。ACT它是一種多項選擇考試,分為四個部分:英語語法.數(shù)學.社會科學閱讀測試.自然科學閱讀測試涵蓋了中學的所有教育內容和社會.生活知識。此外,考試還要填寫個人資料,回答ACT興趣問卷。
    中國高考文理分科長期,文科考語.數(shù).外.歷史.政治.地理6門,理科考語.數(shù).外.物理.化學.生物生物門。到2018年,基本確定3018年,+X為主要高考科目設置格局,語文.數(shù)學.外語是三門必修課,其中外語可以有兩次考試機會。
    2.結構差異
    (1)考試組織機構制度。美國大學入學考試機構由私立考試機構、大學招生委員會或招生辦公室組成。私立考試機構是一個獨立的非營利性社會中介機構,在考試實施過程中自行處理相關業(yè)務問題,不受政府干預??荚囉筛咝>唧w組織管理,高校對招生有絕對自主權。我國目前的高考是一種集中統(tǒng)一的考試管理模式。教育部考試中心是教育部指定的直屬單位,教育部和省級直屬單位承擔教育考試的特殊職責和任務,具有部分行政職能.市.縣人民政府設立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委員會共同構成了中國高考的組織制度。
    (2)考試結構類型。大學入學考試的結構類型是指一個國家在同一水平上各類大學入學考試之間的組合狀態(tài)和比例關系。長期以來,我國高考一直統(tǒng)一招生.統(tǒng)一考試.統(tǒng)一錄取方式。雖然近年來經過不斷改革,一些高校有一定的自主招生權和命題權,但這種權利僅限于一些專業(yè),自主招生也有配額限制,占計劃招生的5%,不能構成獨立的考試類型。因此,總的來說,我國高考的結構類型比較單一。這種結構類型可以充分體現(xiàn)考試的權威性,節(jié)約考試成本,充分利用國家有限的教育資源;缺點是不利于實現(xiàn)教育機會的平等,影響考試的公平性。美國大學入學考試的組織者是兩個民間組織。它獨立運作.自負盈虧,性質相同,在相互競爭中生存發(fā)展。綜上所述,各種因素促使美國不同的民間考試和高校自主招生考試共同構成并列(競爭)考試結構。
    3.功能差異
    大學入學考試是中等教育與高等教育的聯(lián)系點。對于高等教育,它具有選拔功能;對于中等教育,它具有監(jiān)督和評價功能。美國大學入學考試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考試,與中等教育的內容關系不大。SAT測試和ACT考試不是為了證明學生過去的學習成績和表現(xiàn)而設計的。它只是為高等教育招收新生提供參考,這使得美國的大學入學考試制度正在選擇中.監(jiān)督和其他基本功能并不明顯。中國的大學入學考試不僅在選拔功能上比其他國家更突出,而且對中等教育的影響也非常明顯,這也是高考成為指揮棒,促進考試教育的重要原因。
    三、中美大學教育差異
    1、對學生的要求不同
    中國大學的招生標準是高考成績。進入大學的唯一途徑是在高考中取得非常好的成績,中國學生只能收到錄取通知書,一旦被錄取,就不會被其他學校錄取。
    但是,美國大學選擇學生的標準不僅僅是成績,還有很多加分項目,比如參加過的志愿者活動、體育或其他比賽的獲獎情況、個人特長的展示等等,都可以成為你的加分項目。而且,美國大學可以申請多所學校,也可以收到多份錄取通知書。只要能滿足申請學校的要求,就會被多所學校錄取,然后選擇最后想選擇的學校。
    2、專業(yè)選擇不同
    一旦中國大學生被錄取并確定學校,學生必須在入學前選擇專業(yè)。一旦他們選擇得很好,就很難改變。如果你想改變你的專業(yè),你需要滿足很多要求。事實上,很少有學生能在最終結果中改變到其他專業(yè)。此外,中國將在高中分為文科和理科。一旦選擇,許多專業(yè)在大學選擇專業(yè)時都是有限的。文科生有相應的專業(yè)和理科生,很少有文科和理科專業(yè)。
    美國大學生沒有文理科,很多學生在大一的時候不選擇固定專業(yè)。他們應該先學習一些基礎課程,然后在大二或大三的時候慎重選擇專業(yè)。美國大學生換專業(yè)也比較容易,但是需要和相應的管理老師溝通后才能直接換專業(yè)。美國本科非常重視“通識教育”:在現(xiàn)代多元化社會中,教育工作者提供不同群體之間的知識和價值觀。在美國,研究生主要是專業(yè)教育。此外,學生剛從高中畢業(yè),對自己的能力和未來學習不是很清楚,所以我希望讓學生進入大學,有一個適應、學習、理解的過程,然后選擇他們最喜歡的專業(yè)。
    3、學科設置和制度不同
    中國大多數(shù)大學只有必修課,也就是說,只要你選擇一個專業(yè),學校為這個專業(yè)設置的所有課程都需要學生學習和完成。同時,學生還需要獲得一些資格證書,這些資格證書的考試有時需要自己報名上課。學基于學生的考試成績來衡量學生是否能獲得文憑和學位證書。
    美國的課程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除了專業(yè)知識,學生還可以利用學校的課程資源發(fā)展自己的興趣愛好,與專業(yè)沒有沖突。學校采用學分制來管理和衡量學生的學習情況,不僅是考試成績,還有平時的出勤情況、作業(yè)完成情況、小組合作項目成績等,都可以用來評價學生。學分制也是美國大學的一大特色。每門學科都是用學分來評價的。只要你有足夠的學分,達到標準,你就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畢業(yè)。
    4、對學生的管理方式不同
    事實上,中國大學的學生管理模式與初中和高中沒有太大區(qū)別。入學后,學生將按專業(yè)分為一班、二班和三班·····,除了一些通用的大課程會把幾個班的學生放在一起上課外,其他專業(yè)課程也會是小班課程。每個小班仍然有班長、班級代表和其他職位。導師相當于班主任。一般來說,一個專業(yè)、一個導師或一個大班,也就是三四個小班有一個導師。同一宿舍的學生一般在同一年級、同一專業(yè)。
    沒有美國大學“班級”。美國大學生建立感情的主要基地之一是學生宿舍。住在同一個房間的人將來往往是好朋友。因為沒有班級,住在同一個宿舍的人往往會選擇不同的專業(yè),可以學化學或音樂。因為大部分大學的學生宿舍只供一、二年級的學生使用,住在同一個宿舍的人基本上第三年就分手了,有的可以繼續(xù)在校園外找房子住,有的可以回家住。也有很多學校的住宿規(guī)定每年重組,因為暑假期間,所有的學生都要搬出宿舍,暑假后回到學生宿舍,不一定是原來的宿舍朋友。除了宿舍,參加各種學生俱樂部也是加強學生之間相互聯(lián)系的重要途徑。校園里有各種各樣的兄弟會、姐妹會和興趣團體。參加這些學生團體不僅可以滿足課外活動的需要,也是友誼的重要途徑。
    5、對實踐的重視不同
    雖然中國大學一直鼓勵學生參與實踐,但實際上,學生沒有太多的機會參與相關的實踐活動。大四基本沒有課程,通常是為學生參加實踐活動而設置的,但大多數(shù)中國學生會開始準備論文、研究生入學考試、找工作、資格證書等。學校提供的有價值的實踐機會很少。所以許多學生在畢業(yè)或研究生入學考試失敗后都面臨著非常尷尬的情況。
    美國大學非常重視實踐。學校不僅有研究資源供學生使用,還與一些企業(yè)合作,為相應的專業(yè)學生提供相應的實踐機會。甚至有些專業(yè)提倡用實踐經驗換取專業(yè)課程的學分。學生選擇越多,熱情越高,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就越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