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課件是老師需要精心準備的,每個老師都需要將教案課件設計得更加完善。要知道寫好了教案課件,老師面對學生時也會心有成竹。編輯特別從網絡上整理了最新關于《垃圾分類》大班的教案,更多相關信息請繼續(xù)關注本網站!
最新關于《垃圾分類》大班的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創(chuàng)設垃圾桶的分類標志,增強幼兒將垃圾分類的意識。
2、給生活中的垃圾分類,讓幼兒了解垃圾分類的方法,并運用到一日生活中。
3、在設計垃圾桶標志的過程中體驗合作學習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
班級里的三個垃圾桶、四種垃圾桶的圖片、黑色筆、可回收的垃圾廚余垃圾與其他垃圾的字條以及白紙若干、實物垃圾(易拉罐、牛奶袋、樹葉、鉛筆頭等)。
2、經驗準備:
(1)幼兒有初步的垃圾分類的知識,并了解可回收不可回收的意義。
(2)初步感受到垃圾分類的重要性。
重點、難點:
重點:把垃圾分類與幼兒的一日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
難點:分組進行垃圾桶標志的設計。
活動過程:
1、結合生活經驗,導人活動。
回憶去過的師大校園內的垃圾清理站,并說出師大院子里有哪些類型的垃圾桶。出示垃圾桶標志的圖片(可回收、廚余垃圾、其他垃圾、電池垃圾桶)。
教師:我們?yōu)槭裁匆M行垃圾分類?
幼兒:因為有的垃圾是可回收的,有的垃圾就直接埋了。如果不分類,可回收的也就不能用了。
教師:教室里每天都會產生許多垃圾,我們把教室中的垃圾進行分類,應該用幾個垃圾桶?
幼兒:三個,有放廚余垃圾的,有放可回收垃圾的。
幼兒:還需要一個其他垃圾桶,放衛(wèi)生紙、掃地時的渣子、灰塵。
2、設計垃圾桶標志。
(1)利用墻飾中展示的分類垃圾桶圖片引出問題:如何區(qū)分不同類型的垃圾桶?
共有三種類型的垃圾桶:廚余垃圾(水果皮、骨頭、魚刺等);可回收的(廢紙張等);其他垃圾(廁紙、擦鼻涕紙等)。
教師:三個垃圾桶容易混淆,怎樣來區(qū)分它們呢?
幼兒:它們的顏色不一樣,綠色作廚余垃圾桶、紅色作可回收垃圾桶、藍色作其他垃圾桶。
教師:這樣可以,可是我們的弟弟妹妹不知道垃圾中有哪些可回收垃圾,我們怎樣讓他們一看就明白放什么垃圾?
幼兒1:畫出來。
幼兒2:可以把垃圾的照片貼上去。
12
教師:貼照片也是一種辦法,今天我們來試一試用畫的方式。
(2)幼兒設計垃圾桶標志。
①介紹材料、合理分工。
教師:有三個垃圾桶標志要設計,小朋友有十二個,怎么來分工呢?
幼兒l:幾個人設計可回收垃圾桶,幾個人設計廚余垃圾桶
幼兒2:正好十二個小朋友,分三組,四個小朋友一組。每組幼兒是否又有分工?
教師:每組有四個小朋友,怎樣分工來做呢?
幼兒:有的來剪字、有的來畫畫就行。(教師引導幼兒協(xié)商分工的方法)
②動手設計垃圾桶標志。
引導幼兒根據生活中經常出現(xiàn)的垃圾進行有目的的設計,進一步鞏固垃圾分類的知識。
幼兒在設計標志過程中,有的剪字,有的繪畫,一邊做一邊討論著教室中經常會產生的不同種類垃圾的畫法。
3、做好垃圾桶標志后,玩垃圾分類小游戲。
游戲中遇到的問題:易拉罐是否要扔?鉛筆頭屬于什么垃圾?
教師:易拉罐是可回收垃圾,那我們把它扔到可回收垃圾桶吧!
幼兒:可以,我來扔。
教師:你們舍得把它扔掉嗎?
幼兒:咦,舍不得。我們還做美工呢!
教師:鉛筆頭是什么垃圾?
幼兒:有毒的。
教師:鉛筆外面一層是木頭做的沒有毒,但是把鉛筆芯和外面的木頭粘在一起的黏合劑是有毒的,而且在最外面刷得油漆里有大量的鉛。
幼兒:鉛多了對身體不好,應該扔到有其他垃圾標志的桶里。
4、延伸活動。
給幼兒園的其他班級的小朋友們進行垃圾分類知識宣傳,鼓勵幼兒將活動中學到的知識帶回家里,在生活中運用。
最新關于《垃圾分類》大班的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了解垃圾分類的主要方法和垃圾的處理方式。
2、嘗試進行垃圾分類,鞏固認知。
3、知道垃圾分類的必要性,增強環(huán)境保護意識。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垃圾分類相關圖片18張、垃圾分類相關動畫1段、垃圾分類處理過程
材料準備:筷子、勺子等敲擊工具
活動過程
播放視頻,激發(fā)對垃圾分類的興趣
你看到了什么?地球小人為什么哭?
小結:垃圾太多了,地球小人快被垃圾淹沒了。
垃圾就是沒用的東西,就要被全部丟掉嗎?(引出分類回收的可能性)
出示垃圾分類圖片,幫助幼兒理解垃圾分類的必要性和主要方法
1、出示圖一
你們看到了什么?地球小人做了什么事情?
這些垃圾會被運到哪呢?會怎么處理它們呢?
小結:這些金屬、玻璃、報紙都可以再回收利用,經過垃圾加工廠重新變成變成新的紙、新的瓶子和罐子。
2、出示圖二
第二幅圖里你看到了什么?地球小人身上的東西有什么變化?
這些垃圾會被運到哪呢?會怎么處理它們呢?
小結:剩飯剩菜、爛菜葉、蘋果核、香蕉皮對于我們雖然沒有用,垃圾車會將它們送到豬圈和農場。小豬很喜歡吃,是它們的美食。小花也喜歡,因為這些可以被加工成有用的肥料,讓花朵們長得更好,開得更鮮艷。
3、出示圖三
第三幅圖里你看到了什么?地球小人身上的東西有什么變化?(點擊畫面中的音頻鍵)
這些垃圾又將被怎么處理呢?(BmRBh.COm )
小結:電池、燈管、過期藥品等都是有害的垃圾,我們要把它分類出來。不然會對人體健康、自然環(huán)境造成很糟糕的影響。垃圾車會這些垃圾送到填埋場埋掉或者送到焚燒廠焚燒處理。
4、出示圖四
第四幅圖里你看到了什么?地球小人表情有什么變化?(點擊畫面中的音頻鍵)
這些垃圾要怎么處理?
小結:地圖小人看起來很舒服,很放松。陶罐、煙頭、灰塵這些最后剩下的其他垃圾也被裝進垃圾桶。其中可燃的被送到焚化廠燒掉,燒完的殘渣可以柏油馬路的材料、人行道磚的材料;不能燃燒的就送去填埋場埋在地底下。
操作課件內容,進行垃圾分類小游戲,幫助幼兒進一步了解垃圾分類
1、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垃圾桶的特點,加深對分類垃圾桶的認識
這里有四個顏色的垃圾桶,分別裝的是什么類型的垃圾呢?
綠色是廚余垃圾桶。上面有果核魚骨作為標志。
紅色是有害垃圾桶。上面是葉子,代表生命與環(huán)境。下面是一個錯誤叉標志代表有害,提醒不能對生命與環(huán)境造成傷害。
藍色是可回收垃圾桶。上面的一個循環(huán)的三角形箭頭代表可循環(huán)利用。
黃色是其它垃圾。圖標上是三角形,兩個箭頭朝下。
(2)結合PPT的互動頁面,引導幼兒與白板互動進行垃圾分類,鞏固認知。
(3)結合生活場景,引導幼兒進行垃圾分來。
引導幼兒做游戲《奇妙的聲音》,實際感受垃圾回收的作用
1、教師鼓勵引導幼兒挑選物品,并嘗試各種方式讓它發(fā)出好聽或有趣的聲音。
看,這些是小朋友們收集來的可回收垃圾,有易拉罐、玻璃瓶、礦泉水瓶……今天我們要把這些可回收垃圾變成我們手中的樂器,你會選擇什么?要怎么把它變成樂器呢?
你選擇了什么?你是怎樣讓它發(fā)出好聽的聲音的?
2、播放幼兒熟悉的音樂,全體幼兒一起表演。
溫馨提示
教師可以準備一些筷子、勺子等工具用來作為敲擊工具。
最新關于《垃圾分類》大班的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幫助幼兒了解垃圾與人類的關系,知道我們可以變廢為寶。
2、學習如何進行垃圾分類,懂得垃圾分類的常識。
3、激發(fā)幼兒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4、教育幼兒養(yǎng)成清潔衛(wèi)生的好習慣。
5、探索、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電腦課件、不同色的塑料桶或唐瓷桶四個(紅、綠、藍、白)、分類標簽(金屬、玻璃、塑料,有機物)、一袋準備扔掉的垃圾(紙盒、玻璃瓶、塑料袋、果皮果殼、易拉罐等物)。圖書、照片等。
活動過程:
1、出示垃圾筒,引導幼兒討論:
這是什么?什么是垃圾?垃圾有沒有用?如果我們的周圍都是垃圾,生活會變得怎么樣?那我們該怎么辦?垃圾分類很重要,可以把有用的垃圾回收,(教案出自:幼兒園學習網教案網)還可以減輕垃圾場工作人員的勞動量,真是一舉兩得的好事情。今天我們也來學一學垃圾分類吧。
2.出示一袋垃圾,通過提問引導幼兒分類。
(1)請小朋友按自己的想法把這袋垃圾里的物品進行分類,說說分類的理由。教師根據其分類情況給予肯有或建議。引導孩子們發(fā)現(xiàn)其中哪些是易燃的?(教案出自:幼兒園學習網教案網)(紙、果、殼、塑料)哪些是不易燃的?(玻璃瓶、易拉罐)易燃物中哪些是對土地無危害的?(紙、果殼)哪些是有危害的?(塑料),最后分出四種情況:有機物、金屬、玻璃、塑料。
(2)請幼兒把這些垃圾和分類標簽對位。
(3)請幼兒議論哪些顏色的桶適合放哪類東西?教師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下面的對應關系:綠色――有機物;白色――塑料;藍色――玻璃;紅色――金屬。然后將分類簽貼于桶上。
3.檢查幼兒對分類知識的掌握。
教師提供若干物品,請幼兒說出應扔到哪里。 大家做判斷。
4.把垃圾分類桶放置固定角,提示幼兒這樣去做。
延伸活動
在生活中嘗試進行垃圾分類。
最新關于《垃圾分類》大班的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知道垃圾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之分,能給垃圾分類。
2、保護環(huán)境,養(yǎng)成不亂扔垃圾的好習慣。
3、喜歡并能動手制作陀螺。
4、探索、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知道哪些垃圾是可回收哪些是不可回收
教學難點:獨立制作出陀螺
活動準備
剪好的廢紙盒若干;彩筆、鉛筆每人一支;ppt、掛圖
活動過程(活動過程的表述不必詳細到將教師、學生的所有對話、活動逐字記錄,但是應該把活動的主要環(huán)節(jié)很清楚地再現(xiàn),即開始環(huán)節(jié)、基本環(huán)節(jié)、結束環(huán)節(jié)、延伸環(huán)節(jié)。注:重點表述基本環(huán)節(jié))
一、
1、師利用聲音引起幼兒興趣:
師模仿哭聲后問:小朋友們猜一猜,是誰在哭?
幼兒自由想象、猜測。
2、師打開垃圾箱在哭的圖片提問:小朋友猜猜它為什么哭?
師指名幼兒回答。
3、師再模仿笑聲問:又是誰在笑呢?
幼兒回答后,師:是垃圾箱又笑了,它們?yōu)槭裁从中α四兀?BR> 4、幼兒自由議論:師總結出垃圾箱哭、笑是因為垃圾也要分類,如果不分類就會給地球造成麻煩甚至是危害。
二、觀看ppt,給垃圾分類
1、師:小朋友,你們知道垃圾該怎樣分類嗎?(鼓勵幼兒大膽發(fā)表意見)
2、師播放ppt,小結出垃圾分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有害垃圾三種。可回收的垃圾有:廢棄的紙張、如舊報紙、紙盒等,飲料瓶、易拉罐等;不可回收的垃圾有:果皮、壞掉的食物,做飯剩余的蔬菜根等;有害垃圾有廢電池、燈管油漆桶等。
3、師出示掛圖請幼兒分類:小朋友,剛才我們已經知道了垃圾的種類,老師這有很多垃圾卡片,誰能把它們分一分類呢?
4、師指名幼兒給垃圾分類,及時表揚、鼓勵幼兒。
5、師:如果我們隨地扔垃圾地球會變成什么樣子呢?(指名幼兒表達自己的觀點)
師小結:我們都要養(yǎng)成不亂扔垃圾的好習慣,扔垃圾的時候要給垃圾分類,保護我們的環(huán)境,保護地球,更要變廢為寶,做環(huán)保小衛(wèi)士,老師收集了很多廢紙盒,下面我們一起用紙盒做陀螺吧?
三、變廢為寶,制作陀螺
師發(fā)放廢紙盒等材料,和幼兒一起做陀螺。師示范做陀螺后巡回指導,重點照顧動手能力差的幼兒。
延伸活動:師幼一起去戶外玩陀螺。
教學反思
在此次教學活動中,我從幼兒身邊最為常見的垃圾入手,讓孩子們懂得了垃圾給環(huán)境、地球帶來的影響和危害,懂得了垃圾分為可回收、不可回收、有害垃圾三種,從而知道應養(yǎng)成不亂扔垃圾的良好衛(wèi)生行為習慣,同時利用廢舊紙盒變廢為寶學會制作陀螺。在活動開始時如果我利用圖片等對比的形式,讓幼兒看圖評價講衛(wèi)生和不講衛(wèi)生兩種情形的對比判斷,讓幼兒評價他人行為對錯中將會隊自身行為習慣有更好的引導作用。另外在制作陀螺過程中因為個別幼兒動手能力差,如果鼓勵幼兒互相幫助會讓他們共同提高動手能力及樂于助人的品行。
最新關于《垃圾分類》大班的教案 篇5
活動設計背景
在日?;顒又?,發(fā)現(xiàn)班級有些孩子還有隨手扔垃圾的現(xiàn)象,為了讓孩子們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行為習慣,懂得垃圾如何分類,特設計此活動。
活動目標
1、知道垃圾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之分,能給垃圾分類。
2、保護環(huán)境,養(yǎng)成不亂扔垃圾的好習慣。
3、喜歡并能動手制作陀螺。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知道哪些垃圾是可回收哪些是不可回收
教學難點:獨立制作出陀螺
活動準備
剪好的廢紙盒若干;彩筆、鉛筆每人一支;ppt、掛圖
活動過程
(活動過程的表述不必詳細到將教師、學生的所有對話、活動逐字記錄,但是應該把活動的主要環(huán)節(jié)很清楚地再現(xiàn),即開始環(huán)節(jié)、基本環(huán)節(jié)、結束環(huán)節(jié)、延伸環(huán)節(jié)。注:重點表述基本環(huán)節(jié))
一、師利用聲音引起幼兒興趣
1、師模仿哭聲后問:小朋友們猜一猜,是誰在哭?
幼兒自由想象、猜測。
2、師打開垃圾箱在哭的圖片提問:小朋友猜猜它為什么哭?
師指名幼兒回答。
3、師再模仿笑聲問:又是誰在笑呢?
幼兒回答后,師:是垃圾箱又笑了,它們?yōu)槭裁从中α四?
4、幼兒自由議論:師總結出垃圾箱哭、笑是因為垃圾也要分類,如果不分類就會給地球造成麻煩甚至是危害。
二、觀看ppt,給垃圾分類
1、師:小朋友,你們知道垃圾該怎樣分類嗎?(鼓勵幼兒大膽發(fā)表意見)
2、師播放ppt,小結出垃圾分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有害垃圾三種??苫厥盏睦校簭U棄的紙張、如舊報紙、紙盒等,飲料瓶、易拉罐等;不可回收的垃圾有:果皮、壞掉的食物,做飯剩余的蔬菜根等;有害垃圾有廢電池、燈管油漆桶等。
3、師出示掛圖請幼兒分類:小朋友,剛才我們已經知道了垃圾的種類,老師這有很多垃圾卡片,誰能把它們分一分類呢?
4、師指名幼兒給垃圾分類,及時表揚、鼓勵幼兒。
5、師:如果我們隨地扔垃圾地球會變成什么樣子呢?(指名幼兒表達自己的觀點)
師小結:我們都要養(yǎng)成不亂扔垃圾的好習慣,扔垃圾的時候要給垃圾分類,保護我們的環(huán)境,保護地球,更要變廢為寶,做環(huán)保小衛(wèi)士,老師收集了很多廢紙盒,下面我們一起用紙盒做陀螺吧?
三、變廢為寶,制作陀螺
師發(fā)放廢紙盒等材料,和幼兒一起做陀螺。師示范做陀螺后巡回指導,重點照顧動手能力差的幼兒。
延伸活動:師幼一起去戶外玩陀螺。
教學反思:
在此次教學活動中,我從幼兒身邊最為常見的垃圾入手,讓孩子們懂得了垃圾給環(huán)境、地球帶來的影響和危害,懂得了垃圾分為可回收、不可回收、有害垃圾三種,從而知道應養(yǎng)成不亂扔垃圾的良好衛(wèi)生行為習慣,同時利用廢舊紙盒變廢為寶學會制作陀螺。在活動開始時如果我利用圖片等對比的形式,讓幼兒看圖評價講衛(wèi)生和不講衛(wèi)生兩種情形的對比判斷,讓幼兒評價他人行為對錯中將會隊自身行為習慣有更好的引導作用。另外在制作陀螺過程中因為個別幼兒動手能力差,如果鼓勵幼兒互相幫助會讓他們共同提高動手能力及樂于助人的品行。
最新關于《垃圾分類》大班的教案 篇6
幼兒園大班綜合教案:教室中的垃圾分類
活動由來及設計思路:
本次活動是主題活動“垃圾知多少”中的一個小活動,主題活動源于生活中多數(shù)幼兒出現(xiàn)了把廁紙垃圾、骨頭倒進了紙張垃圾桶的現(xiàn)象,并且不知道為什么要分開放這些垃圾。所以我們一起了解了許多關于垃圾的初步知識:垃圾的產生、垃圾的種類、垃圾的處理方法、分類垃圾桶的作用與類別。本活動在了解垃圾分類的基礎上,幼兒按照類別分組設計垃圾桶標志,并以游戲的形式將周圍的垃圾分類投放。讓幼兒把學到的垃圾知識運用到生活中,把垃圾分類意識、環(huán)保意識植根于幼兒心中。
活動目標:
1、通過創(chuàng)設垃圾桶的分類標志,增強幼兒將垃圾分類的意識。
2、給生活中的垃圾分類,讓幼兒了解垃圾分類的方法,并運用到一日生活中。
3、在設計垃圾桶標志的過程中體驗合作學習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
班級里的三個垃圾桶、四種垃圾桶的圖片、黑色筆、“可回收的垃圾”“廚余垃圾”與“其他垃圾”的字條以及白紙若干、實物垃圾(易拉罐、牛奶袋、樹葉、鉛筆頭等)。
2、經驗準備:
(1)幼兒有初步的垃圾分類的知識,并了解“可回收”“不可回收”的意義。
(2)初步感受到垃圾分類的重要性。
重點、難點:
重點:把垃圾分類與幼兒的一日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
難點:分組進行垃圾桶標志的設計。
活動過程:
1、結合生活經驗,導人活動。
回憶去過的師大校園內的垃圾清理站,并說出師大院子里有哪些類型的垃圾桶。出示垃圾桶標志的圖片(可回收、廚余垃圾、其他垃圾、電池垃圾桶)。
教師:我們?yōu)槭裁匆M行垃圾分類?
幼兒:因為有的垃圾是可回收的,有的垃圾就直接埋了。如果不分類,可回收的也就不能用了。
教師:教室里每天都會產生許多垃圾,我們把教室中的垃圾進行分類,應該用幾個垃圾桶?
幼兒:三個,有放廚余垃圾的,有放可回收垃圾的。
幼兒:還需要一個其他垃圾桶,放衛(wèi)生紙、掃地時的渣子、灰塵。
2、設計垃圾桶標志。
(1)利用墻飾中展示的分類垃圾桶圖片引出問題:如何區(qū)分不同類型的垃圾桶?
共有三種類型的垃圾桶:廚余垃圾(水果皮、骨頭、魚刺等);可回收的(廢紙張等);其他垃圾(廁紙、擦鼻涕紙等)。
教師:三個垃圾桶容易混淆,怎樣來區(qū)分它們呢?
幼兒:它們的顏色不一樣,綠色作廚余垃圾桶、紅色作可回收垃圾桶、藍色作其他垃圾桶。
教師:這樣可以,可是我們的弟弟妹妹不知道垃圾中有哪些可回收垃圾,我們怎樣讓他們一看就明白放什么垃圾?
幼兒1:畫出來。
幼兒2:可以把垃圾的照片貼上去。
教師:貼照片也是一種辦法,今天我們來試一試用畫的方式。
(2)幼兒設計垃圾桶標志。
①介紹材料、合理分工。
教師:有三個垃圾桶標志要設計,小朋友有十二個,怎么來分工呢?
幼兒l:幾個人設計可回收垃圾桶,幾個人設計廚余垃圾桶……
幼兒2:正好十二個小朋友,分三組,四個小朋友一組。每組幼兒是否又有分工?
教師:每組有四個小朋友,怎樣分工來做呢?
幼兒:有的來剪字、有的來畫畫就行。(教師引導幼兒協(xié)商分工的方法)
②動手設計垃圾桶標志。
引導幼兒根據生活中經常出現(xiàn)的垃圾進行有目的的設計,進一步鞏固垃圾分類的知識。
幼兒在設計標志過程中,有的剪字,有的繪畫,一邊做一邊討論著教室中經常會產生的不同種類垃圾的畫法。
3、做好垃圾桶標志后,玩“垃圾分類”小游戲。
游戲中遇到的問題:易拉罐是否要扔?鉛筆頭屬于什么垃圾?
教師:易拉罐是可回收垃圾,那我們把它扔到可回收垃圾桶吧!
幼兒:可以,我來扔。
教師:你們舍得把它扔掉嗎?
幼兒:咦,舍不得。我們還做美工呢!
教師:鉛筆頭是什么垃圾?
幼兒:有毒的。
教師:鉛筆外面一層是木頭做的沒有毒,但是把鉛筆芯和外面的木頭粘在一起的黏合劑是有毒的,而且在最外面刷得油漆里有大量的鉛。
幼兒:鉛多了對身體不好,應該扔到有其他垃圾標志的桶里。
4、延伸活動。
給幼兒園的其他班級的小朋友們進行“垃圾分類知識”宣傳,鼓勵幼兒將活動中學到的知識帶回家里,在生活中運用。
個人反思:
1、活動中的優(yōu)點:
(1)活動來源于幼兒生活,又回歸到幼兒生活?;顒赢a生于幼兒生活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通過對有關垃圾知識的了解及垃圾分類標志的設計與運用,解決了遇到的問題,并在實際使用時不斷修正、鞏固與完善。例如,幼兒每次扔垃圾都會看自己設計的標志。有一次,我準備扔廢紙,傅弘毅還提醒我:“老師,紙要扔到可回收垃圾桶中。”說明垃圾分類的意識已自然地植根于幼兒生活中。
(2)在目標和活動形式的確定上,符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顒拥膬热莘嫌變号d趣,同時又具有一定挑戰(zhàn)性,有利于幼兒動手動腦。
2、活動中的不足:
(1)進入垃圾桶標志設計的環(huán)節(jié)有點急,對垃圾桶標志的分析不夠深入,造成剛分組后孩子們不知如何人手,思路不夠清晰。
(2)活動在星期一進行,周末沒有提示幼兒觀察生活中的垃圾問題,讓幼兒對上周的活動有所遺忘,也為幼兒的設計帶來了一定的消極影響。
主要內容:
1、活動目標明確,教師指導重點突出?;顒舆^程的展開有層次性,從前期鋪墊,到設計標志以及在生活中運用,活動層層深入,教師能夠比較明晰地把握每個層次活動的重點并給予幼兒相應指導。
2、注重發(fā)揮墻飾的支持作用。在活動過程中幼兒不能判定某物品是屬于哪一類垃圾時,能夠主動參照班級的墻面布置幫助自己判斷,從這點來看教室內的環(huán)境布置起到了很好的隱性教育作用。
3、教師對幼兒的已有經驗把握得不夠充分?;顒又杏變翰皇呛芮宄刂啦煌惖睦唧w有什么,因此在畫垃圾標志時幼兒的速度有。白慢。同時,在設計好后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認識不同類垃圾的圖形標志。鞏固幼兒獲得的新經驗。
4、教師的教學語言要口語化。教案上的文字不適宜直接作為教學語言,對于幼兒來講比較難懂,教師應該使自己的語言更好地為幼兒接受,為教學服務。
5、建議教師在選擇活動材料時關注幼兒已有經驗?;顒又秀U筆芯的仞子難度大了一些,類似這樣容易引起爭論的材料、沒有定論的材料盡量才要提供給幼兒??上纫龑в變禾骄扛嗟摹⒎诸惷鞔_的垃圾材料,可以翅漸拓展到生活中常見的、不僅僅局限于教室中的物品。
綜合評析:
1、活動產生于幼兒實際生活中出現(xiàn)的問題,最終又自然地走向生活實現(xiàn)了“生活教育”的理念。教師能夠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機,西時地引導幼兒進行相關經驗的拓展,并在此基礎之上引導幼兒將獲得雕相關經驗運用到實際的生活之中,真正體現(xiàn)了《細則》中提出的“教蔭內容要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的精神。
2、在教學活動的組織過程中,教師目標明確、條理清楚,當幼兒郇表現(xiàn)出乎教師的意料時,教師能夠及時進行調整,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絲驗自發(fā)地解決問題。同時,教師能夠發(fā)揮環(huán)境的教育作用,將幼兒收集的資料以及在每次活動中積累的經驗呈現(xiàn)出來,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幼兒梳理學習經驗,而且能夠將小組的學習經驗傳遞給班級中的其他幼兒使同伴之間的學習資源能互相分享。
3、在小組合作反思中,要聚焦于活動中的某一關鍵問題進行反思。如在設計垃圾桶的環(huán)節(jié),教師個人反思時認為該環(huán)節(jié)時問安排有點急,對垃圾桶標志的分析不夠深入,造成剛分組后孩子們不知如何人手,而小組教師發(fā)現(xiàn)幼兒設計的速度較慢,其實二者所言為同一現(xiàn)象,應該共同深入分析,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產生的實質即教師未能把握幼兒的已有經驗,沒有給予幼兒充分的經驗支持,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出適宜的教育調整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