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感恩教育的演講稿優(yōu)質(3篇)

字號:

    演講稿首先必須開頭要開門見山,既要一下子抓住聽眾又要提出你的觀點,中間要用各種方法和所準備的材料說明、支持你的論點,感染聽眾,然后在結尾加強說明論點或得出結論,結束演講。優(yōu)質的演講稿該怎么樣去寫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演講稿模板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感恩教育的演講稿篇一
    很高興能代表167班進行本次國旗下的演講,我演講的題目是:道德的底線。
    意大利詩人但丁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知識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彌補,而一個道德不健全的人卻難以用知識去彌補”。當今的中國,發(fā)展教育已成為了國家工作的重中之重,每天掛在家長和學生口中的除了學習還是學習。發(fā)展教育固然重要,可我們似乎忘了,自古以來,中國的許多名人大家就在傳講道德,孔子以“仁”為核心的思想至今還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我們青年人需要接受教育,但我們需要的是全面的教育,而“道德”這一課,不僅需要老師在知識上的灌輸,更多的是我們自身的感悟和實踐。
    思想道德素質是一個民族文明素質的體現。我們無法想象一個人如果失去了道德品質,怎樣成為社會的棟梁之才?一個民族,如果失去了基本的道德規(guī)范,又怎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仔細想想,這些都無疑是一個習慣問題。古羅馬西塞羅說過:“習慣是第二天性”。就像你早上起床就想到刷牙,這本應該是情理之中的事,但為什么現代中學生連這些起碼的道德習慣都不能做到。而現今,走出校門,就能看到這樣一些畫面:公交車上的乘客對站著的老人視而不見;游客面對近在咫尺的垃圾桶卻隨手把垃圾丟在了地上;路邊的花草被踐踏得奄奄一息也無人顧及??這些都是生活中十分細微的問題,可大多數的人選擇了忽略。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在熒幕上看到了這樣一些鏡頭:在雅安地震的災區(qū)現場,許多醫(yī)生、軍人、志愿者正在為了一條條生命而舍生忘死,來不及去考慮種種危險和困難。在他們身上,我們似乎能看到有一道道光芒在閃爍,它照亮了每一寸土地,溫暖了每一縷春風——那就是道德。的確,大災之后有大愛,可是我們仔細地想一想,難道非要有天災人禍降臨在眼前,人類才肯重新點燃內心的道德之火嗎?這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深思的問題。
    我們的道德底線不應該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逐漸消磨,相反,我們更應該堅守自己的道德底線,讓它不斷在實踐中堅固。老師們,同學們,從你我開始,讓道德成為我們心靈深處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吧!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
    感恩教育的演講稿篇二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同學們:
    如果認為走出學校就不需要繼續(xù)學習的人,那么他也不會成什么大事的。有許多成年人的學習媒介只是報紙、電視、雜志以及環(huán)境。試問這樣能學到多少知識呢?書籍的誕生對人類的文明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沒有書籍的時代也就沒有火種,沒有火種,人類的發(fā)展、未來都是一片茫然。可以這么說:“沒有書籍的時代,天空依然很明亮,但人們的精神世界卻是一片漆黑?!?BR>    而現在,當這個世界上書籍越來越多的時候,而它卻沒有被很大程度的重視。其實,更確切的說,應該是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書籍所起的作用沒有和它受重視的程度形成正比。
    這個社會上充滿誘惑的東西太多了,連年齡大一點的人都不一定能夠抗拒,何況年紀小的呢?他們充滿了好奇心,這本是好事,但書籍的吸引力顯然不夠大。所以,他們大多把時間花在其它的地方,而不能靜下心來讀讀書。這樣,家長們就常常責怪孩子,但是,這些能夠完全怪孩子嗎?或是把大多責任推在孩子的身上,認為這是他們自己造成的。
    教育有三個基本的環(huán)境,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事實上,這三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且不說它們孰重孰輕,一個孩子的成功,我們完全可以把功勞全歸在學校教育下,但一個孩子的失敗,甚至墮落,這三個環(huán)境的教育都逃脫不了責任。
    現在的社會,是一個紛繁、浮躁的社會,在這么一個大環(huán)境下,我們的孩子畢竟還小,他們能有多少分辨是非、明確選擇的能力呢?他們懂不懂哲學中的“透過現象看本質”呢?不是他們沒有自我意識能力,而是這種能力尚淺,尚未開發(fā)到位。
    當孩子犯了錯誤的時候,我們在指責的同時也要把好度,要主動適應孩子,而指責的過程教育占95%,我們發(fā)泄情緒和純屬責備占5%。在責備的時候也不要說傷害孩子心理的話,那樣的父母恐怕只是盡了一點提醒的責任,而沒有盡到教育的責任。事實上,教育比提醒和責備更重要。
    社會環(huán)境是這樣的,我們無法一步做到位,把它凈化到很好。但是,我們也不能全指望孩子自己來抗拒這些事物。所以,責任就落在家長和老師身上了。在學校,老師不能只管傳授知識,在家里,家長也不只是讓孩子吃好穿好玩好。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任務:為孩子盡最大可能的創(chuàng)造一個好的環(huán)境,無論是家庭、學校和社會,來規(guī)避孩子走入誤區(qū)的可能。一個共同的目標:讓孩子的身心保持健康,從而正常、和諧的發(fā)展。
    這是我們的責任。
    如果我們做好了這些,再加以引導:讓孩子們開始以一個積極的、有興趣的心態(tài)去接觸書籍(課外課內的都可以),而不只是被動的在學校學習那幾十本教材。這樣一來,如果孩子做到了在家里、在學校里都一樣可以靜下心來讀書的話,那么書籍的魅力就會完全發(fā)揮出來,而深深的吸引住孩子,這樣就是我們最希望看到的。
    當大多數孩子都懂得這樣做,也能堅持這樣做的時候,我們這個社會的環(huán)境,所散發(fā)出來的空氣,也就清新多了。
    這樣一來,人類文明的火種從燃燒的那一刻起,到現在、到未來都會燃燒的更旺盛,心里的.世界充滿光明,所看到的天空,不但依然很明亮,而且更是充滿了繽紛的色彩。
    感恩教育的演講稿篇三
    流水,不可能一路歡暢,定有暗礁阻擋;道路,不可能一路平坦,定有蜿蜒曲折;天空,不可能一路晴日繁星,定有陰雨殘月;人生,不可能順順利利,定有困難挫折。
    挫折是多數人的勁敵,但我們用坦然的心態(tài)來面對挫折,似乎也沒有什么可怕的了。挫折在蹺蹺板那頭,你在蹺蹺板這頭,你弱,它就強;你強,它就弱。你向它低頭,它就愈發(fā)昂首挺胸;你勇敢地向它挑戰(zhàn),它就立刻縮緊脖子了。面對挫折,面對困難,我們不能退縮,要去面對、去努力、去一點一點地解決,要有一顆非常堅定的、自信的心。走過挫折,歷經風雨,我們會迎來輕松的一笑。
    擁有挫折其實是一件幸運的事。它是磨礪、是教訓、是經驗,面對挫折、解決困難,可以使你更懂得生活的真諦,使你的個性更加成熟,使你面對未來更有信心。
    一枚釘子扎到了腳,有人想:今天我太倒霉了!有人想:幸好不是扎到眼睛而是扎到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態(tài),不同的心態(tài)會帶來不同的生活。如果我們每天想著糟糕的事情,心情也會變得糟糕,做事的質量自然降低;如果盡量把事情往好的方面想,那么你會發(fā)現一切沒有什么大不了的,一股自信、歡樂的泉水自然會在你心中歡暢流淌。
    很久以前,有一個人說過: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笑她也笑,你哭她也哭。風雨過后必定為彩虹。解決困難最好的辦法便是在挫折面前露出你最燦爛的微笑。
    朋友們,拿出自己的勇氣的信心,面對挫折:微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