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應該保證教學內(nèi)容的全面,在開啟教學任務之前,教案的準備是必不可少的。教案的基本內(nèi)容體現(xiàn)的是教學的組織管理信息,您知道教案的寫作格式都有哪些呢?出國留學網(wǎng)編輯為你整理了以下的“《關于范進中舉教案》”,建議你收藏本頁和本站,以便后續(xù)閱讀!
關于范進中舉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⑴能了解吳敬梓及《儒林外史》;
⑵能欣賞文章的諷刺手法,體會對比、夸張與寫實在諷刺小說中的運用。
2、過程與方法:
以培養(yǎng)自讀能力為主,訓練學生結(jié)合時代背景分析人物形象及命運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對封建科舉制度的腐朽與罪惡有進一步了解。
教學重點
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學生能結(jié)合相關時代背景來感知主要人物范進的形象,能體會范進形象的典型性;欣賞文章的諷刺手法。
教學難點
認識范進所處的典型環(huán)境;
探究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戕害。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
比較鑒賞法;討論法;自學法;點評法。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忘不了在冷漠笑聲中走完人生之旅的孔乙己,他的人生悲劇使我們深刻地認識到封建科舉制度的腐朽和病態(tài)社會的冷酷。的確,在那樣的年代,“學而優(yōu)則仕”,這是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共同命運,科舉是橫在他們面前的一道門檻?!笆旰盁o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一旦跨越了科舉考試的這道門檻,自然榮華富貴享之不盡。但是有人中舉了卻瘋了,這是喜劇亦或悲劇,說來只令人感嘆又同情。今天,我們一起走進《范進中舉》,來認識這位科舉制度的受害者。
二、檢查預習情況
1、生字:
帶挈(qiè)醺(xūn)腆著(tiǎn)啐(cuì)星宿(xiù)齋公(zhāi)拙?。▃huō)兀自(wù)綰(wǎn)桑梓(zǐ)僥幸(jiǎo)軒敞(xuānchāng)錠子(dìng)攥(zuàn)諱(huì)不省人事(xǐng)
2、多音字:
長:cháng(長短)混:hún(混蛋)畜:xù(畜牧)zhǎng(生長)hùn(混沌)chù(牲畜)模:mú(模樣)顫:zhàn(顫栗)mó(模范)chàn(顫動)宿:xiù(星宿)帖:tiē(妥貼)sù(露宿)tiě(請貼)xiǔ(一宿)tiè(畫貼)
3、解釋下列詞語:
不省人事:不明白人事。?。盒盐颉C靼?。
體統(tǒng):指體制、格局、規(guī)矩等。
狗血噴頭:比喻把人罵得一塌糊涂。
癩蛤蟆想吃天鵝肉:俗語。比喻人沒有自知之明,一心想謀取不可能到手的東西。
宗師:原指在思想上或?qū)W術上受人尊崇而可奉為楷模的人。本文是指對一省總管教育的學官的稱呼。
火候:原意為燒火的火力的大小和時間的長短。本文指寫文章的功夫。
三、作者介紹及背景概括
吳敬梓(1701~1754),字敏軒,號粒民,晚年又號文本老人,安徽全椒人。著有《文山木房》詩文集。作者生長在富家名門,他在和官僚、豪紳、名流、清客以及知識分子長期接觸中,看透了他們卑污的靈魂、無恥的行徑。更由于家道中落,由富而貧,飽嘗了世態(tài)炎涼,對現(xiàn)實有比較:清醒的認識,對功名利祿由熱衷而冷淡。他所處的時代,是在清王朝統(tǒng)治的前期,科舉制度是清王朝鞏固統(tǒng)治、籠絡人心的有力工具,影響廣,危害大,許多知識分子墮入它的圈套,追求功名利祿,成為愚昧無知、卑鄙無恥的市儈。吳敬梓看透了這種黑暗的政治和腐朽的社會風氣,所以他反對八股文。反對科舉制度、不愿參加博學宏詞科的考試,憎惡士子們醉心制藝、熱衷功名利祿的時尚。用諷刺手法寫了55回小說《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一部我國著名的古典章回體長篇諷刺小說。所謂“儒林”。因舊時稱讀書人為儒生?!叭辶帧奔粗缸x書人這個階層。所謂“外史”是與“正史”相對而言的,是記載那些沒有寫入“正史”的不堪稱道的軼事的。所謂“章回體”是長篇小說中的一種體裁,全書分若干回。每回都列有標題,大都為一對仗句,用以概括本回的內(nèi)容?!度辶滞馐贰访鑼懛饨ㄉ鐣R分子的生活和精神狀態(tài),以揭露科舉制度和功名富貴的罪惡為中心,旁及官僚制度以至整個社會風尚,批判了當時黑暗的現(xiàn)實。
《儒林外史》在藝術上有很高的成就。語言準確、精煉而富于形象性,諷刺手法尤為突出。書中人物,大都有當時的真人真事做影子。其中重點刻畫了范進、周進、嚴貢生、馬二先生等人物。為了避免受到迫害,他故意把故事背景寫成明代。小說的結(jié)構(gòu)雖說是長篇,其實卻是幾個短篇的連綴,沒有貫穿全書的主要人物和中心事件,這樣能運用自如地安排各類人物、故事,較廣泛地反映社會生活。現(xiàn)在通行本有56回。最后一回不是原作。
四、整體感知
1、速讀課文,給課文分段并歸納段意:
學生對文章故事情節(jié)的層次劃分有三種意見:
二分法:以中舉為界限分為中舉前、中舉后。
(1~2段)寫中舉前貧困的生活、卑微的社會。
(3~12段)寫中舉后喜極而瘋及社會地位的重大改變。
三分法:以中舉為界限分為中舉前、中舉時、中舉后。
(1~2段)寫范進考中秀才后胡屠戶對他的“賀喜”和教訓以及后來范進瞞著岳丈參加鄉(xiāng)試而被罵的情形;
(3~10段)寫范進喜極而瘋,再被胡屠戶“打”醒的情景;
(11~12段)寫張靜齋對范進的攀親賀喜,送錢送房,極盡恭維拉攏之能事。
五分法:(1段)為序幕,范進中了秀才取得了考舉人的資格;
(2段)為開端,范進瞞著岳丈參加鄉(xiāng)試;
(3~4段)為發(fā)展階段,范進賣雞,喜報忽到,鄰居把他從集上拉了回來;
(5~9段)為高潮,范進喜極而瘋,胡屠戶“打”醒了他;
(10~12段)為尾聲,張靜齋拜訪,贈金又贈房。
教師提示:概述故事時抓住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即可。一個中心事件:范進中舉,喜極而瘋;兩類人物變化:范進和周圍的人們,包括胡屠戶、眾鄉(xiāng)鄰、張靜齋。應圍繞范進中舉,講述中舉前后各色人等的變化。
2、提問:課文是怎樣描寫范進喜極發(fā)瘋的過程的?
討論并歸納:
范進喜極發(fā)瘋的過程可分作四層:
第一層寫昏厥
第二層寫瘋跑
第三層寫跌倒
第四層寫瘋走集上
3、提問:課文寫范進的喜極而瘋說明了什么?
討論并歸納:
在封建社會,讀書人一旦中舉,那就平步青云。范進末中舉前窮愁潦倒,受盡屈辱。中舉后,即能吐盡幾十年的苦水悶氣,從此將身價百倍,富貴榮華。因此,這是范進夢寐以求的,一旦到手,竟喜極而瘋。文章著重刻畫范進顛狂的丑態(tài),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
4、小結(jié):
本文著力刻畫了范進這個熱衷科舉的下層知識分子的典型形象。描述了窮秀才范進中舉前后的生活經(jīng)歷,深刻揭露并辛辣地諷刺了封建科舉制度,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的腐朽及其對讀書人的腐蝕和毒害。
五、研讀拓展
對人物形象典型性的分析。
1、范進是本文著力刻畫的中心人物,試分析范進的人物形象:
討論并歸納:
范進是一個熱衷功名的下層知識分子,大半生窮困潦倒,到54歲才考進秀才。他中舉之前,窮得揭不開鍋,鄰里沒有一個借米周濟他。他地位卑微,受人歧視,岳父可以任意辱罵他。他中了秀才.社會地位才有所改變,可是胡屠戶對他的態(tài)度仍然十分粗野傲慢,臭罵他,訓斥他,他總是習慣的“唯唯連聲”,逆來順受,甘受屈辱。范進中了舉,情形就完全不同了。幾十年來的貧困、屈辱一旦過去,夢寐以求的功名富貴一旦出現(xiàn),政治、經(jīng)濟、社會地位一旦政變就使他驚喜得發(fā)了瘋。那可憎可笑的瘋癲形象被描繪得淋漓盡致、范進的喜瘋病被胡屠戶一罵一打治好后,他回憶瘋額中的情景,別的都“昏昏沉沉”記不得唯獨“記得是中的第七名”。課文刻畫了范進這個為功名利祿而神魂顛倒的典型形象。
2、分析眾生相,了解范進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探究典型性格的形成與社會環(huán)境的關系:
教師提問:一個人的命運,除了有性格、遭遇等個人因素外,還有社會因素。課文具體深入地描寫了范進的生活環(huán)境,從岳丈胡屠戶、眾鄉(xiāng)鄰、張鄉(xiāng)紳的變化中不難看出范進這個畸形乃是社會的必然產(chǎn)物。范進中舉前后,胡屠戶、眾鄉(xiāng)鄰及張鄉(xiāng)紳對他的態(tài)度各有什么變化?這種變化反映了當時怎樣的社會環(huán)境?
學生討論、交流,應明確:胡屠戶是一個欺貧愛富、趨炎附勢的市儈小人,他對范進的態(tài)度前后截然不同,中舉前百般奚落、辱罵;中舉后卻阿諛奉承,粗俗不堪,勢利至極。
關于眾鄉(xiāng)鄰,課文雖然只寫了中舉后殷勤送禮、奔走效力的情形,但中舉前的冷淡與漠視可想而知。范進參加鄉(xiāng)試。家里餓了三天,發(fā)榜那天早晨范家斷糧,范進只好去集上賣雞謀食。在范家如此困難的情況下。沒有一位鄉(xiāng)鄰過問、幫忙,這充分顯示了眾鄉(xiāng)鄰嫌貧愛富,趨炎附勢。
關于張鄉(xiāng)紳,在范進中舉前對他不屑一顧(從“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親近”這句話中可以看出),中舉后卻竭力拉攏他(主動前來賀喜,敘“世好”,贈金又贈房)。張鄉(xiāng)紳急于結(jié)交范進,是為了攀附范進宗師周學道和湯知縣,以達到鞏固、擴大權(quán)勢的目的,充分顯示了其道貌岸然、老奸巨猾的特點。
這種變化反映了當時人們對有錢有勢的人極力巴結(jié)討好,對貧窮落魄的人冷漠無情。這表明封建科舉制度的流毒已滲透到社會的各個角落,揭示了封建社會人情冷漠、世態(tài)炎涼的不良風氣。
六、學習、討論作品寫作特點
1、你認為這篇課文中哪兒的描寫特別精彩?
(啟發(fā)學生充分發(fā)表見解。)
2、文中多處引人發(fā)笑,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效果?
⑴指導學生討論練習五,體會夸張的諷刺效果。
⑵“不想胡屠戶雖然大著膽子打了一下,……連忙向郎中討了個膏藥貼著?!边@段文字中是怎樣運用夸張的,有何作用?
⑶文中還有何處是夸張?
3、本文的諷刺與《孔乙己》一文的諷刺有什么不同?
4、本文還運用了對比的寫法,主要體現(xiàn)在哪兒?
兩點:
⑴范進中舉前后的社會地位;
⑵胡屠戶對待范進前后的態(tài)度。
5、對比的方法對于表現(xiàn)本文的主題有什么作用?
(范進先賤后貴,胡屠戶前倨后恭,這種對比深刻而鮮明地揭示了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從而深刻地揭示了主題。)
板書設計
一個中心事件:范進中舉,喜極而瘋
兩類人物變化:范進苦苦掙扎──喜極而瘋
胡屠夫惡言訓罵──阿諛恭維
鄉(xiāng)鄰不予理會──送酒送肉
張鄉(xiāng)紳不識范進──送銀送房
教學反思
《范進中舉》是一篇難度較大的長課文,在學習的過程之中要充分運用的對比的學習方式,要從對比中分析典型的人物形象和典型的社會環(huán)境。
關于范進中舉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范進中舉》是統(tǒng)編教材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課文。從單元教學內(nèi)容看,第六單元選擇了中國明清白話小說中的經(jīng)典章節(jié),意在引發(fā)學生閱讀此類小說的興趣,感受中國古典小說的魅力并學會運用歷史眼光分析理解小說的人物形象,了解它們的思想和藝術成就。范進是小說中深受科舉制度毒害的儒生的典型,深入分析理解其形象就能讓學生對《儒林外史》這部小說的藝術性和思想性有一定的認識與理解。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初一、初二兩年通過對《西游記》和《三國演義》兩部名著的閱讀,對明清白話小說的語言風格已經(jīng)比較熟悉,又因為第四單元已經(jīng)學習了閱讀小說的方法——理清故事情節(jié)、分析人物形象和典型環(huán)境,所以在閱讀《范進中舉》時,不會在理解基本內(nèi)容上感覺到難度。但是,學生面對本文這樣偏長的閱讀篇幅,容易讀得比較粗略,并且缺乏對整部作品的背景認識,對人物的分析理解就會比較表面化,甚至誤讀范進的形象。
三、教學目標
(一)了解小說中的夸張、對比手法形成的諷刺效果
(二)通過分析小說中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在中舉前后的變化,感知和評價人物形象,理解小說主題
(三)感悟封建社會的世態(tài)炎涼和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認識封建科舉制度的罪惡
四、教學重點
分析范進中舉前后的不同境遇和中舉后喜極而瘋的丑態(tài),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探究人物的典型意義。
五、教學難點
從受科舉制度毒害這一背景出發(fā),正確認識范進這一人物形象。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環(huán)節(jié)一—梳理情節(jié)
教師引導:
1、找出小說三要素,理清課文故事情節(jié)。
2、說說下面幾幅圖分別表現(xiàn)的是文中的哪個情節(jié)?
3、按照開端、發(fā)展、高潮、結(jié)局復述這篇小說的情節(jié)。
學生活動:按照要求從多個角度完成情節(jié)的梳理,從整體上抓住本篇小說的核心——范進中舉前后的變化和周圍人對他的不同態(tài)度并從不同層次上理清情節(jié)的發(fā)展過程:范進中了秀才,胡屠戶賀喜;范進借盤費,遭到拒絕和辱罵。范進中舉發(fā)瘋,胡屠戶治瘋;范進清醒后,張鄉(xiāng)紳拜會,胡屠戶受贈。
(二)環(huán)節(jié)二——深入探究
1、教師引導:將課后研討第一題的討論內(nèi)容稍作調(diào)整——有人說范進中舉是一部喜劇,有人說范進中舉是一部悲劇,你覺得他們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學生活動:各抒己見,達成共識,明確小說的兩個學習重點,即從范進中舉后境遇的改善來看,故事是一個喜劇,但是從范進對考取功名付出的代價來看,故事是一個悲劇。
2、教師引導:我們這節(jié)課先來體會一下小說的喜劇性,文章著力刻畫那一人物中范進中舉前后的巨大變化?仔細閱讀相關段落,說一說他都在哪些方面發(fā)生了變化。
學生活動:仔細閱讀小說對于胡屠戶的刻畫,能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在中舉前后的鮮明對比,分析胡屠戶“前倨后恭”的變化,在夸張可笑的喜劇效果中理解胡屠戶的主要形象特點——嗜錢如命、嫌貧愛富、庸俗自私。
3、教師引導:除去胡屠戶,范進中舉后,還有哪些人對待他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變化,結(jié)合相關內(nèi)容,具體說說他們又是怎樣變化的。
學生活動:仔細研讀小說對眾鄉(xiāng)鄰和張鄉(xiāng)紳的刻畫,通過對比手法的分析,體會范進中舉后眾鄉(xiāng)鄰對他的巴結(jié)和張鄉(xiāng)紳對他的拉攏。
(三)環(huán)節(jié)三——小結(jié)
教師引導:胡屠戶、眾鄉(xiāng)鄰和張鄉(xiāng)紳代表范進生活的整個社會環(huán)境,從他們在范進中舉前后對待他的態(tài)度的鮮明對比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在借這樣一個看似喜劇性的變化,諷刺了封建社會的世態(tài)炎涼。
學生活動:對主題有進一步認識。
第二課時
(一)環(huán)節(jié)一—復習導入
教師引導:我們在第一節(jié)課研討了《范進中舉》的喜劇性,從社會風氣中認識了本文主題的一個層面——諷刺封建社會的世態(tài)炎涼。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從悲劇角度看一看范進一生的命運。
(二)環(huán)節(jié)二——分析范進的形象
1、教師引導:范進得知中舉的表現(xiàn)是“喜極而瘋”,這個反應令人意外卻不讓人覺得突兀。你認為這個反應設計的合理性有哪些?結(jié)合文章對范進的描寫,說說你的理解。
學生活動:抓住范進面對胡屠戶羞辱的反應,面對困頓生活的無助等內(nèi)容體會范進在幾十年的科舉考試中因想要改變命運的心理壓力和屢次受挫的打擊之重的悲劇性。
2、教師引導:面對這種境遇的范進,作者是否給予了憐憫同情?你從哪些描寫最能體會到作者的態(tài)度?
學生活動:重點品讀范進發(fā)瘋的一段細節(jié)描寫,抓住反復出現(xiàn)的“拍手”“大叫”,狼狽的樣貌,體會其神魂顛倒、亦癡亦狂的丑態(tài)。
3、教師引導:補充吳敬梓和《儒林外史》的相關資料,討論范進不被同情的原因。
學生活動:結(jié)合整部小說的主題進一步閱讀范進中舉后對待周圍人的態(tài)度,理解作者對其醉心功名、虛偽世故的揭露。
(三)環(huán)節(jié)三——總結(jié)
教師引導:提供清閑齋老人的《儒林外史序》中的相關評論,進一步總結(jié)《儒林外史》的主題。
“其書以功名富貴為一篇之骨,有心艷功名富貴而媚人下人者,有倚仗功名富貴而驕人傲人者,有假托無意功名富貴自以為高,被人看破恥笑者,終乃以辭卻功名富貴,品地最上一層,為中流砥柱?!?BR> 學生活動:閱讀評論,深入理解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戕害。
七、板書設計
范進中舉
科舉制度
社會:世態(tài)炎涼
個人:醉心功名
關于范進中舉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了解課文內(nèi)容,把握用對比的方法來塑造人物表現(xiàn)主題;
2、訓練學生運用“比較法”進行分析的能力;
3、理解為何范進中舉前后會有不同的境遇。
教學安排
一課時。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簡介作者與明清科舉制度。
二、整體把握
概括故事主要內(nèi)容。
三、重點讀析人物
學生先獨立思考,后分小組討論,逐漸形成熱烈的自由議論局面。
1、范進中舉前與后,文中各人的態(tài)度起了怎樣的變化?
交流、師生共同討論:
范進本人:原來怯懦、老實、氣餒,變得膽壯氣粗、裝腔作勢、虛偽客套。
胡屠戶:嫌貧愛富、勢利庸俗、善于巴結(jié)。
2、是什么原因促使他們?nèi)绱说男愿裉攸c?
交流、師生共同討論:
明確:課文描繪了封建社會的人世圖景,有力地諷刺了科舉制度是吃人的制度及科學制度下貪鄙、欺詐、庸俗、勢利之風。
四、拓展
你還知道能揭露了封建教育制度的腐朽和罪惡的一些俗語或作品嗎?
(“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窮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等。)
五、作業(yè)
以下兩題任選一題做:
1、寫一篇200字左右的讀后感。
2、寫一篇200字左右的場面描寫(仿照文中對鄉(xiāng)鄰的描寫)。
關于范進中舉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
1、通過分析人物的語言,動作等細節(jié)把握人物形象。
2、學習通過對比和諷刺突出人物形象的寫作方法。
3、深刻認識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
教學重點:
1、分析范進、胡屠夫等人物形象。
2、深刻認識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
教學難點:
1、理解范進中舉反而喜極發(fā)瘋這一現(xiàn)象。
2、欣賞本文的諷刺藝術。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語:
同學們請看,這是什么(提問的同時亮出彩 票)
是的,彩 票!小小彩 票。現(xiàn)代社會,多少人憑借它而一夜暴富,改寫了命運。在我國封建社會,如果人們希望改寫個人命運,實現(xiàn)飛黃騰達的夢想,是不是也憑彩 票呢?(不是)
的確,大多數(shù)人只有憑借參加封建科舉考試,憑“中舉”才能實現(xiàn)。
今天,我們就借吳敬梓的眼睛,通過范進及其身邊人來見證封建科舉。
翻手為云,覆手為雨的巨大威力。
二、分析主人公范進
1、提問:課文是怎樣描寫范進的喜極發(fā)瘋的過程? 請學生簡要復述這一情節(jié)。
討論并歸納:范進喜極發(fā)瘋的過程可分作四層。
明確: 昏厥 → 瘋跑 → 跌倒 → 瘋走集上
2 提問:課文寫范進的喜極而瘋說明了什么?
討論并歸納:在封建社會,讀書人一旦中舉,那就平步青云。范進末中舉前窮愁潦倒,受盡屈辱。中舉后,即能吐盡幾十年的苦水悶氣,從此將身價百倍,富貴榮華。因此,這是范進夢寐以求的,一旦到手,竟喜極而瘋。文章著重刻畫范進顛狂的丑態(tài),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
3、提問:你認為主人公范進是怎樣一個人?
貧困潦倒、唯唯諾諾、逆來順受、圓滑、虛偽、世故、猥瑣懦弱、熱衷功名
4、提問:刻畫范進這一人物形象,作者要告訴我們什么?
封建社會科舉制度對讀書人命運的主宰,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
5、提問、范進中舉前后,胡屠戶對他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哪些變化?
小說對比描寫胡屠戶在范進中舉前后截然不同的兩種態(tài)度,形成鮮明的對比,使他的前倨后恭、欺貧愛富、趨炎附勢、嗜錢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儈的性格,躍然紙上。
三、提問:諷刺是本文突出的藝術特征,找找全文可笑的地方,想一想在笑的背后隱含著什么?
在笑的背后隱含著作者對科舉制度懷著深惡痛疾的態(tài)度,作者痛感科舉制度已把讀書人腐蝕到了不可救藥的地步。作者借小說人物的塑造,深刻揭露封建科舉制度的腐朽以及對讀書人的腐蝕和毒害。
四、主題
范進中舉前后狀況的變化,反映了封建社會科舉制度對讀書人命運的主宰,以及在這種制度下人與人之間的勢利關系和世態(tài)的炎涼。
五、結(jié)合對文本內(nèi)容和范進的理解,請你為“范進中舉”擬一副對聯(lián)。
六、作業(yè):
發(fā)揮想象,續(xù)寫故事。 就在胡屠戶剛笑咪 咪地走出范進家門,沒多久,來了四報說,前三報弄錯了,中舉的不是現(xiàn)在的范進,而是鄰莊范進。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事呢?請你展開合理的想象,續(xù)寫故事,不少于200字。
關于范進中舉教案 篇5
一、檢查預習情況
1、檢查“預習提示”中的字詞
2、學生交流查找到的有關作者、作品的介紹(教師備用資料見課件)
3、根據(jù)插圖復述故事梗概
范進進學(進學——科舉時代,童生應歲試、科試而考中入縣學,稱為進學,即文中所說的中了相公。)后回家,來賀喜的丈人胡屠戶又挖苦、教訓了他一頓,范進連連稱是。
為了能參加鄉(xiāng)試,范進去向丈人借盤纏,不但未借到,還被胡屠戶罵了個狗血噴頭。
范進不甘心,便瞞著丈人去參試?;氐郊?,家里人已經(jīng)餓了兩三天,范進又挨了胡屠戶一頓罵。
出榜那天,家里沒有早飯米,母親餓得兩眼看不見,就吩咐范進將一只生蛋雞抱到集市上賣了買米。
報錄人上門報范進已中舉。鄰居找范進回家。
范進一看報貼,喜極發(fā)瘋。
眾人議論給范進治瘋的辦法,有一報錄人提出找他平時最怕的人打他嘴巴。
眾人找來范進平時最怕的胡屠戶,胡屠戶在眾人勸說下,壯著膽子邊罵邊打了范進一個嘴巴,治好了他的瘋病。
范進剛到家,張鄉(xiāng)紳就來拜會他,與他攀認世弟兄,還送給他銀子和房子。
范進送了六兩多銀子給丈人,胡屠戶好話連篇,千恩萬謝,低著頭,笑瞇瞇地去了。
二、知識拓展
同學們都已經(jīng)預習過《范進中舉》這篇課文了,相比于前一篇小說的主人公——科舉失敗的孔乙己來說,這篇小說的主人公范進可就“幸運”多了,先是中了秀才,后是中了舉人。不過,范進中了秀才與中了舉人后的境遇卻大相徑庭。為什么同是“中了”,卻有如此差別?這就需要了解一下有關科舉制度的一些情況。(見課件)
三、研析課文
1、本文雖題為“范進中舉”,但文章不僅寫了范進中舉后(§3-12)的情況,也交代了范進中舉前(§1-2)的境況。范進中舉前后的境遇可用下面這副對聯(lián)來概括:“回憶去歲饑荒,五六七月間,柴米盡焦枯,貧無一寸鐵,賒不得,欠不得,雖有近戚遠親,誰肯雪中送炭?僥幸今朝科舉,一二三場內(nèi),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經(jīng)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張三李四,都來錦上添花?!狈哆M中舉前后的經(jīng)濟狀況、社會地位判若兩人??梢哉f“中舉”是范進一生中的轉(zhuǎn)折點。請你分別用四個四字詞語來形容一下范進中舉前后的經(jīng)濟狀況、社會地位。
參考
中舉前:家境貧寒/窮困潦倒
——→
中舉后:家境富有
住在茅草棚、每日小菜飯、
胡屠戶送來七八斤肉和四五千錢,
不知豬油味、鄉(xiāng)試無盤費、
鄰居拿雞蛋送白酒、背斗米捉倆雞、搬桌拿椅
家人餓了兩三天、母親餓得兩眼看不見
張鄉(xiāng)紳送銀贈房
地位卑微/卑微低下
地位顯赫
被丈人罵作“現(xiàn)世寶、癩蝦蟆、
丈人夸他“才學高、品貌好、天上星宿、賢婿老爺”,
尖嘴猴腮、不三不四”
鄰居主動關心給范進報喜、找胡屠戶治瘋,
張鄉(xiāng)紳前來拜會、稱兄連誼
2、范進中舉前后的經(jīng)濟狀況、社會地位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這種變化主要是通過周圍人對范進態(tài)度的變化體現(xiàn)出來的。其中的“變臉”高手非范進的老丈人——胡屠戶莫屬。請同學們在文中找出反映胡屠戶前后語言、行為變化的語句,并用概括的詞語形容其態(tài)度的變化。
關于范進中舉教案 篇6
【教學背景】
自科舉制度開始,讀書人便有了強烈的讀書欲?!皶凶杂悬S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挑燈夜戰(zhàn)為光宗耀組,讀書人忙得不亦樂乎。隨著封建專制的不斷強化和日趨酷烈,科舉制度墮落成禁錮知識分子思想自由和創(chuàng)造精神的桎梏。范進中舉發(fā)瘋,就充分暴露了封建專制的黑暗和對國家民族的殘害。
范進發(fā)瘋是必然的。本文的學習讓學生會對鮮明鄉(xiāng)形象的人物語言和夸張的藝術手法六下深刻印象,會認識猥瑣而悲哀的范進、粗俗市儈的胡屠戶、以及張鄉(xiāng)紳眾鄉(xiāng)鄰等各自不同的人物形象。學習本文,我們既要認清封建社會的黑暗與陳腐,又要看到我們所出社會的光明和幸福。擺正我們的進取心態(tài),高揚自己的理想大旗,創(chuàng)造出屬于自己也屬于社會的幸福樂園。
【教學目標】
1、學習運用語言、動作描寫和對比、夸張的修辭手法來刻畫人物的方法。
2、認識封建科舉制度對全社會的毒害,使自己受到啟迪和教育。
【方法、手段】
跳讀、精讀、討論(結(jié)合課件)。
【主要過程】
1、介紹封建科舉制度,導入新課。
2、快速瀏覽課文,捕捉文中信息。
3、賞讀細節(jié),品味人物性格。
4、評價范進及其科考歷程。
5、想像范進中舉后的語言、神態(tài)。
6、小結(jié)。
7、作業(yè)。
【課堂教學設計如下】
師:學過歷史的人都知道,古代大凡能求得功名必須苦讀后經(jīng)科考后才能成為“人上人”,有哪位同學來介紹介紹古代的.科考制度?
生:很麻煩,先初試取得資格,再鄉(xiāng)試、會試而殿試。
師:的確。但仍有不少讀書人對此趨之若騖。讓我們今天看看本課中大喜大悲的人物:范進。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并將自己覺得好笑的地方做上標記。
(學生快速瀏覽,教師巡視。)
師:同學們,你覺得哪一處最好笑,說一說再想想笑的背后隱含著什么?
生:笑范進的猥瑣,笑胡屠戶的粗鄙。
師:作者只是要笑范進、胡屠戶嗎?
生:不是。是要我們認清當時的社會制度對人的摧殘和迫害。這都是社會造成的。
師:對。這正是本文的主旨。作者通過夸張的手法對封建社會進行了無情的抨擊和鞭撻,反映了他憤世嫉俗的感情。那我們來討論討論范進這個人物吧。
生:他很可悲,考到50多歲,在一棵樹上吊死,實在不可取。
生:他也讓人敬佩,他十年寒窗苦讀,家里又不支持他,無經(jīng)濟來源還堅持到最后,終達目標。
師:請大家把范進、胡屠戶、張鄉(xiāng)紳所說的話分三組仿一仿,中間再結(jié)合點人物的動作、表情等。
(過程略。)
師:現(xiàn)在我們來討論討論范進、胡屠戶、張鄉(xiāng)紳他們?yōu)槭裁磿羞@樣的語言、動作?各個人物有什么樣的性格特點?
生:范進中舉是悲哀,他會成為封建統(tǒng)治忠實的維護者。
生:胡屠戶說話雖尖酸刻薄,但他是長輩,說話難聽了些,目的是為了激勵范進。這是在教育孩子。不過手段方式不好。
生:我家長可不這樣教育孩子。
生:胡屠戶是一個前倨后恭、欺貧愛富、趨炎附勢的小人。
師:大家再想想,范進中舉后會有什么樣的言行心態(tài)?
生:蹺二郎腿、釣一支香煙、寫文章……
生:會體察民情,為百姓做點實事……
師:大家說的都不錯。請發(fā)揮想象把它寫下來。
(學生寫,老師巡視。)
師:大家寫的下課交上來?,F(xiàn)在同學們能說說自己讀書的目的嗎?
生:學以成才,報答父母。
生:考大學,將來為國服務。
生:出人頭地,做事方便。
師:好。通過本課學習,大家收獲不少:認識了封建科舉制度的本質(zhì),也知道描畫人物的方法,還明白了讀書的目的。希望我們大家擺好心態(tài)去奮發(fā)努力,為將來成為新時代的人才而奮斗。
【教學反思】
“教師非謂滔滔不絕地說,學生默默聆聽,而在于引導啟迪?!崩蠋熞淖兘巧?,學生在平等、自主中渾然不絕地感受知識的甘甜,悄然實現(xiàn)精神世界的豐富與升華,從而在感興趣的方法中自主學習并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zhì)。所以,注重調(diào)動學生自由自主的參與意識是非常重要的。
《范進中舉》的作者在其作品中還表現(xiàn)了一定的思想情感。因而我必須引導學生受到啟迪和教育,擺正讀書的心態(tài),讓學生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受到熏陶。注重情感與思想的熏陶是非常重要的。
本課我還注重培養(yǎng)學生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讓學生在兩個問題上大膽敘說,培養(yǎng)了學生對人事物的看法,樹立了優(yōu)良的讀書觀,同時也訓練了口頭表達能力。
也存在缺點。如學生練筆倉促,說明本人在課堂上對此類問題投放的時間過少,也就是還不夠重視課堂上的訓練。今后一定加強改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