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生本教育的書篇一
先前的我,雖然對教育工作兢兢業(yè)業(yè),雖然關愛我的學生,但是我只是把教育當作一種普通的職業(yè),一種生存的方式來做,因而,即使我再努力,也只能算是一個熟練的從業(yè)者,而絕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教育者。我并沒有深入到真正的教育境界之中去,并沒有與我的學生一起領略迷人的教育風光,也就品味不到教育給人帶來的無限快樂。
學生不僅是教育的對象,更是教育的重要資源,是動力之源、能量之庫:依靠學生的內(nèi)部自然發(fā)展學生的學習天性,釋放學生的能量,是教育改革的一項有效的策略思考,它為素質(zhì)教育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操作體系,同時鮮明地體現(xiàn)了素質(zhì)教育的本質(zhì)含義。
生本教育體系要求騰出時間和精力讓學生大量進行活動。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根據(jù)所學內(nèi)容設計合適的游戲讓孩子玩得開心,學得容易。把一枯燥乏味、難以理解的知識轉(zhuǎn)化為學生樂於學習的知識,并使學生始終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通過不斷的、快樂的游戲,孩子的情緒被充分調(diào)動起來了,頭腦變得十分靈活,學習成了十分開心的事,學習成了自己內(nèi)在的需要。
好動是兒童的天性,一天7節(jié)課,一節(jié)課四十分課的長坐,成人也難以招架,更何況是小孩子。因此,生本教育要求我們的教師巧妙地讓孩子從板凳上解放出來,啟動他們的思維,放飛他們的想像。我最喜歡生本教育的一個地方——“保底不封頂”。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出現(xiàn)這種超過教學目標的事情是很少見,很多教師這樣來阻礙學生:“這些還沒學到,我們以後再學。”大大扼殺了學生的積極性。但是生本教育里面我們一直堅持“保底不封頂”的理念。
生本教育理論為數(shù)學教學提供了有效的理論指導,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挖掘?qū)W生的亮點,鼓勵學生的自信心,高漲的學習熱情,激發(fā)學生思維。在傳統(tǒng)的課堂中教師可能早就不讓學生說了,因為這些方法有些太復雜了。他們只想他們的思想統(tǒng)一,不想有太多的思想火花,這樣嚴重地扼殺了學生的積極性。但是生本教育下的孩子就不同了,有充分的時間與空間讓他們來表達自己的見解,暢所欲言。
然而對于生本教育,我也有一些小小的疑惑:衡量是否生本課堂難道就是老師參與的少而學生參與的多嗎?生本教育在實施過程中是比較難的,通過什么樣的標準來斷定是不是生本課堂呢?這些問題也許是我需要再通過不斷地學習解決的。
生本教育的書篇二
讀完郭思樂教授《教育走向生本》一書,掩卷長思,我被郭教授在書中展示的生本教育成果沉醉不已,那是我作為老師夢寐以求祈望看到的,而郭教授用兩個字“生本”就做到了。
這本書留給我最深的印象和最大的啟發(fā)在以下兩個方面:
忘我——課堂教學的應有境界
郭思樂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一書中指出:“我們需要提供給兒童適合的教育,當教育適合兒童時,我們也就可以看到兒童忘記了自己在學習,忘記了自己是在課堂上,甚至忘記了自己,這時人的內(nèi)部自然起作用了,兒童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效率空前提高了?!薄霸绞峭?,自然的力量就越能發(fā)揮出來。人的內(nèi)部自然——被我們忘卻了的一種最豐饒的礦藏,就會自動地發(fā)揮作用。”
他用最簡單的例子來說明忘我的境界:當鞋合腳時,腳就被忘記了。初讀到這里時我有些不解,這與教育有什么聯(lián)系?當我再讀并反復思考時,我恍然大悟,原來它與教育有著如此巧妙的異曲同工之妙。腳被忘記了,也可以說腳處于“忘我”狀態(tài),反之,如果鞋子不合腳,腳疼了,腳就被時時記起。今天,如同給腳提供合適的鞋,我們需要提供給兒童合適的教育。當教育適合兒童時,我們也可以看到兒童在課堂上甚至忘記了自己在學習。這時人的內(nèi)部自然起作用了,他們就會忘我的活動,兒童的熱情和學習效率有了空前提高。
由此我就想到了我的課堂。最初我總是在課堂上用自己的方式約束學生,總為學生一點的紀律問題而大動干戈,不但影響了課堂教學中原本應追求和諧的狀態(tài),在學生的眼中一定也會覺得我太過于嚴厲。我一直認為可能是學生的年齡較小不具備有良好的自我約束能力,但有一次偶然的發(fā)現(xiàn),我開始思考郭教授的話“教師的認識規(guī)律就是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嗎?”我開始改變自己的想法,因為“課堂不同于工廠的生產(chǎn)車間,它是一群有靈性的生命在彼此對話、喚醒、碰撞、交融、分享的成長空間,是師生生命歷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BR> 葉瀾教授認為,“首先,課堂教學應被看作師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經(jīng)歷,是他們生命的有意義的構成部分?!蹦敲春螘r才能讓我的學生在課堂上煥發(fā)著生命的活力,彰顯著生命的自然,洋溢著生命的快樂?我仍需不斷反思與實踐……
無為而為——蕩滌學習的輕塵
“莊子強調(diào)的是無為。有為當然能做成事,但無為能做成的事更多;許多事可以通過意志來做成,但更多的事可以通過沒有意志來做成?!背蹩吹竭@段話,覺得字字句句說到我的心坎上。我欣賞老莊的無為哲學,但靜下心來思考,究竟怎樣才能做到老子所謂的“無為而無不為”呢?
對學生的學習成績,我總是一味地(甚至有時是一廂情愿地)將自己認為好的、喜歡的教給學生,但現(xiàn)在我不得不思考,這是學生要的嗎?對于成績較差的學生,我只是單一的要求他多練、多做,但這是符合學生認知和心理規(guī)律的嗎?讀了《教育走向生本》,我不禁深思,究竟如何能提高學生的成績?
關鍵要同時轉(zhuǎn)變老師與學生的觀念,調(diào)整老師與學生的心態(tài)。
對于學生,讓他們以“無為”的心態(tài),輕松活潑、如理如法地學習,相信在考試中并不至于失敗,語文要求的聽、說、讀、寫的水平都可以大幅提高。培養(yǎng)出這樣良好的心態(tài),在學習中、生活中其價值并不見得比一張100分的考卷為小。應當帶著樂趣、從容不迫地學習,學到一定階段,什么考試都可以應付??傆袑W生妄想學習能速成,但學習是個漸進、積累的過程,絕不可能速成?!兜赖陆?jīng)》第二十四章說:“跂者不立,跨者不行?!滨谥_跟站立,大跨步奔跑,必然堅持不了多久就會累倒。第十五章又說:“孰能濁以靜之以徐清,孰能安以動之以徐生?”
雖講的是養(yǎng)生、練功的道理,同時也是做人、做事的法則。看打太極拳、練氣功的,動作、呼吸都是慢悠悠的。做事呢,要不焦不躁,不“亂”不“濁”,一切要“徐生”,慢慢地來,態(tài)度從容,悠然自得。急近事功者則往往手足無措,自亂陣腳。凡事依天理而行,不妄求速成,倒有可能真的速成。
急功近利的“苦學”既然不可取,我們就應當“樂學”,帶著興趣和樂趣學,不是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嗎?孔子也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敝?,知道語數(shù)重要所以才去學,為了考試升學,應付父母的壓力才去學,這樣學習效果自然不如好之者樂之者。那么怎樣做到好之樂之呢?
老師的作用就體現(xiàn)于此。正如書上所說“上無為而下有為”,我則嘗試“師無為而生有為”,老師同樣具備“無為”的心態(tài),當然不是徹底無為,什么也不作,而是起“導”的作用,這就如郭思樂教授所提的“小立課程,大作功夫?!薄敖探o學生的基礎知識要盡可能地精簡,而騰出時間和精力讓學生大量地進行活動?!痹趯W習中成為學生的朋友,在課堂上老師與學生則是平等的個體,讓學生信賴我,成為幫助他們的人。我正在努力嘗試。
期望我最終也能實現(xiàn)“教少學多”理想:學生能敘述的教師不替代;學生能提問的教師不先問;學生能操作的教師不示范;學生能發(fā)現(xiàn)的教師不暗示。
感謝好書,給了我一個靜靜沉思的機會。
生本教育的書篇三
閱讀了《教育走向生本》這本書后,使我受益匪淺。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種教育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生本教育”就是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老師僅僅是學生自主發(fā)展的指導者和引領者。以前在我們的課堂上,往往是老師們在口若懸河、喋喋不休的講個不停,學生們干巴巴的坐在那里聽,只是在聽老師講,而他本身并沒有真正參與到學習中來,即便是老師在課堂上設計了“小組合作”環(huán)節(jié),但也只是“蜻蜓點水”,幾分鐘而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想而知,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主體性并沒有真正體現(xiàn)出來。“生本教育”要求教師放棄講解,而是拋出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討論,體現(xiàn)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在課堂上,我盡量給學生充足的空間,讓孩子們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質(zhì)疑,在合作、交流、質(zhì)疑中主動學習,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經(jīng)過自己的實踐獲得的知識,他們特別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強。在這種氛圍中學習,孩子們很放松,他們得到了釋放,在課堂上很放的開,對學習更加有興趣了。
自從接觸了“生本教育”理念后,我才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一廂情愿承擔了許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們設計的方向去發(fā)展,但到最后卻往往是自己失敗。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質(zhì)——是(在教師幫助下的)兒童發(fā)展”。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對于教師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師的職責就是幫助,幫助的意義僅僅是激發(fā)和引導。郭教授引用蘇霍姆林斯基的話說:“只有能夠激發(fā)學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吧窘逃彼枷耄皇且蠼處熡谐鰧I(yè)要求多么高的知識水平,而是有指導學生、激發(fā)學生產(chǎn)生學習的動力,學會學習的方法的能力,教師的這種對學生學情的駕馭能力,是與老師在平時教學中不斷積累經(jīng)驗,不斷進行反思離不開的。老師應該學會恰當?shù)娜ヒ龑Ш⒆?、做小結,并不是什么都不說,要把握好一個度,這一點還需要在今后的課堂上繼續(xù)努力學習。
通過了解生本教育,我知道了一個真正優(yōu)秀的教師,你教的學生取得了讓你滿意的成績,這不是完全的成功。成功的另一方面還要看你有沒有讓你的學生體驗過你的教育給他帶來的無窮快樂,你為學生素質(zhì)的提高做了什么,你為學生今后的和諧發(fā)展提供了哪些幫助。
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所說:“快樂的感受是人更好學習的情感基礎。快樂的日子使人聰明,使人產(chǎn)生心理的興奮和生理的活躍。在興奮中,他會獲得最高的學習效率和最好的學習效果?!?BR> 作為一名年輕教師來說,從教多年來,我清醒地認識到,要想作做一個真正優(yōu)秀的教師,那么你教的學生取得了讓你滿意的成績,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沒有讓你的學生體驗過你的教育給他帶來的無比快樂,你為學生素質(zhì)的提高做了什么,你為學生今后的和諧發(fā)展提供了哪些幫助。郭思樂的《教育走向生本》這本書告訴了我們許多讓我們困惑的問題。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怎樣想教師的觀念、教育態(tài)度、教育境界,如果能很好的思考這些問題,那么再教育方面也就會產(chǎn)生不同的教育效果。
生本教育的書篇一
先前的我,雖然對教育工作兢兢業(yè)業(yè),雖然關愛我的學生,但是我只是把教育當作一種普通的職業(yè),一種生存的方式來做,因而,即使我再努力,也只能算是一個熟練的從業(yè)者,而絕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教育者。我并沒有深入到真正的教育境界之中去,并沒有與我的學生一起領略迷人的教育風光,也就品味不到教育給人帶來的無限快樂。
學生不僅是教育的對象,更是教育的重要資源,是動力之源、能量之庫:依靠學生的內(nèi)部自然發(fā)展學生的學習天性,釋放學生的能量,是教育改革的一項有效的策略思考,它為素質(zhì)教育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操作體系,同時鮮明地體現(xiàn)了素質(zhì)教育的本質(zhì)含義。
生本教育體系要求騰出時間和精力讓學生大量進行活動。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根據(jù)所學內(nèi)容設計合適的游戲讓孩子玩得開心,學得容易。把一枯燥乏味、難以理解的知識轉(zhuǎn)化為學生樂於學習的知識,并使學生始終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通過不斷的、快樂的游戲,孩子的情緒被充分調(diào)動起來了,頭腦變得十分靈活,學習成了十分開心的事,學習成了自己內(nèi)在的需要。
好動是兒童的天性,一天7節(jié)課,一節(jié)課四十分課的長坐,成人也難以招架,更何況是小孩子。因此,生本教育要求我們的教師巧妙地讓孩子從板凳上解放出來,啟動他們的思維,放飛他們的想像。我最喜歡生本教育的一個地方——“保底不封頂”。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出現(xiàn)這種超過教學目標的事情是很少見,很多教師這樣來阻礙學生:“這些還沒學到,我們以後再學。”大大扼殺了學生的積極性。但是生本教育里面我們一直堅持“保底不封頂”的理念。
生本教育理論為數(shù)學教學提供了有效的理論指導,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挖掘?qū)W生的亮點,鼓勵學生的自信心,高漲的學習熱情,激發(fā)學生思維。在傳統(tǒng)的課堂中教師可能早就不讓學生說了,因為這些方法有些太復雜了。他們只想他們的思想統(tǒng)一,不想有太多的思想火花,這樣嚴重地扼殺了學生的積極性。但是生本教育下的孩子就不同了,有充分的時間與空間讓他們來表達自己的見解,暢所欲言。
然而對于生本教育,我也有一些小小的疑惑:衡量是否生本課堂難道就是老師參與的少而學生參與的多嗎?生本教育在實施過程中是比較難的,通過什么樣的標準來斷定是不是生本課堂呢?這些問題也許是我需要再通過不斷地學習解決的。
生本教育的書篇二
讀完郭思樂教授《教育走向生本》一書,掩卷長思,我被郭教授在書中展示的生本教育成果沉醉不已,那是我作為老師夢寐以求祈望看到的,而郭教授用兩個字“生本”就做到了。
這本書留給我最深的印象和最大的啟發(fā)在以下兩個方面:
忘我——課堂教學的應有境界
郭思樂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一書中指出:“我們需要提供給兒童適合的教育,當教育適合兒童時,我們也就可以看到兒童忘記了自己在學習,忘記了自己是在課堂上,甚至忘記了自己,這時人的內(nèi)部自然起作用了,兒童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效率空前提高了?!薄霸绞峭?,自然的力量就越能發(fā)揮出來。人的內(nèi)部自然——被我們忘卻了的一種最豐饒的礦藏,就會自動地發(fā)揮作用。”
他用最簡單的例子來說明忘我的境界:當鞋合腳時,腳就被忘記了。初讀到這里時我有些不解,這與教育有什么聯(lián)系?當我再讀并反復思考時,我恍然大悟,原來它與教育有著如此巧妙的異曲同工之妙。腳被忘記了,也可以說腳處于“忘我”狀態(tài),反之,如果鞋子不合腳,腳疼了,腳就被時時記起。今天,如同給腳提供合適的鞋,我們需要提供給兒童合適的教育。當教育適合兒童時,我們也可以看到兒童在課堂上甚至忘記了自己在學習。這時人的內(nèi)部自然起作用了,他們就會忘我的活動,兒童的熱情和學習效率有了空前提高。
由此我就想到了我的課堂。最初我總是在課堂上用自己的方式約束學生,總為學生一點的紀律問題而大動干戈,不但影響了課堂教學中原本應追求和諧的狀態(tài),在學生的眼中一定也會覺得我太過于嚴厲。我一直認為可能是學生的年齡較小不具備有良好的自我約束能力,但有一次偶然的發(fā)現(xiàn),我開始思考郭教授的話“教師的認識規(guī)律就是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嗎?”我開始改變自己的想法,因為“課堂不同于工廠的生產(chǎn)車間,它是一群有靈性的生命在彼此對話、喚醒、碰撞、交融、分享的成長空間,是師生生命歷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BR> 葉瀾教授認為,“首先,課堂教學應被看作師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經(jīng)歷,是他們生命的有意義的構成部分?!蹦敲春螘r才能讓我的學生在課堂上煥發(fā)著生命的活力,彰顯著生命的自然,洋溢著生命的快樂?我仍需不斷反思與實踐……
無為而為——蕩滌學習的輕塵
“莊子強調(diào)的是無為。有為當然能做成事,但無為能做成的事更多;許多事可以通過意志來做成,但更多的事可以通過沒有意志來做成?!背蹩吹竭@段話,覺得字字句句說到我的心坎上。我欣賞老莊的無為哲學,但靜下心來思考,究竟怎樣才能做到老子所謂的“無為而無不為”呢?
對學生的學習成績,我總是一味地(甚至有時是一廂情愿地)將自己認為好的、喜歡的教給學生,但現(xiàn)在我不得不思考,這是學生要的嗎?對于成績較差的學生,我只是單一的要求他多練、多做,但這是符合學生認知和心理規(guī)律的嗎?讀了《教育走向生本》,我不禁深思,究竟如何能提高學生的成績?
關鍵要同時轉(zhuǎn)變老師與學生的觀念,調(diào)整老師與學生的心態(tài)。
對于學生,讓他們以“無為”的心態(tài),輕松活潑、如理如法地學習,相信在考試中并不至于失敗,語文要求的聽、說、讀、寫的水平都可以大幅提高。培養(yǎng)出這樣良好的心態(tài),在學習中、生活中其價值并不見得比一張100分的考卷為小。應當帶著樂趣、從容不迫地學習,學到一定階段,什么考試都可以應付??傆袑W生妄想學習能速成,但學習是個漸進、積累的過程,絕不可能速成?!兜赖陆?jīng)》第二十四章說:“跂者不立,跨者不行?!滨谥_跟站立,大跨步奔跑,必然堅持不了多久就會累倒。第十五章又說:“孰能濁以靜之以徐清,孰能安以動之以徐生?”
雖講的是養(yǎng)生、練功的道理,同時也是做人、做事的法則。看打太極拳、練氣功的,動作、呼吸都是慢悠悠的。做事呢,要不焦不躁,不“亂”不“濁”,一切要“徐生”,慢慢地來,態(tài)度從容,悠然自得。急近事功者則往往手足無措,自亂陣腳。凡事依天理而行,不妄求速成,倒有可能真的速成。
急功近利的“苦學”既然不可取,我們就應當“樂學”,帶著興趣和樂趣學,不是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嗎?孔子也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敝?,知道語數(shù)重要所以才去學,為了考試升學,應付父母的壓力才去學,這樣學習效果自然不如好之者樂之者。那么怎樣做到好之樂之呢?
老師的作用就體現(xiàn)于此。正如書上所說“上無為而下有為”,我則嘗試“師無為而生有為”,老師同樣具備“無為”的心態(tài),當然不是徹底無為,什么也不作,而是起“導”的作用,這就如郭思樂教授所提的“小立課程,大作功夫?!薄敖探o學生的基礎知識要盡可能地精簡,而騰出時間和精力讓學生大量地進行活動?!痹趯W習中成為學生的朋友,在課堂上老師與學生則是平等的個體,讓學生信賴我,成為幫助他們的人。我正在努力嘗試。
期望我最終也能實現(xiàn)“教少學多”理想:學生能敘述的教師不替代;學生能提問的教師不先問;學生能操作的教師不示范;學生能發(fā)現(xiàn)的教師不暗示。
感謝好書,給了我一個靜靜沉思的機會。
生本教育的書篇三
閱讀了《教育走向生本》這本書后,使我受益匪淺。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種教育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生本教育”就是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老師僅僅是學生自主發(fā)展的指導者和引領者。以前在我們的課堂上,往往是老師們在口若懸河、喋喋不休的講個不停,學生們干巴巴的坐在那里聽,只是在聽老師講,而他本身并沒有真正參與到學習中來,即便是老師在課堂上設計了“小組合作”環(huán)節(jié),但也只是“蜻蜓點水”,幾分鐘而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想而知,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主體性并沒有真正體現(xiàn)出來。“生本教育”要求教師放棄講解,而是拋出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討論,體現(xiàn)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在課堂上,我盡量給學生充足的空間,讓孩子們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質(zhì)疑,在合作、交流、質(zhì)疑中主動學習,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經(jīng)過自己的實踐獲得的知識,他們特別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強。在這種氛圍中學習,孩子們很放松,他們得到了釋放,在課堂上很放的開,對學習更加有興趣了。
自從接觸了“生本教育”理念后,我才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一廂情愿承擔了許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們設計的方向去發(fā)展,但到最后卻往往是自己失敗。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質(zhì)——是(在教師幫助下的)兒童發(fā)展”。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對于教師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師的職責就是幫助,幫助的意義僅僅是激發(fā)和引導。郭教授引用蘇霍姆林斯基的話說:“只有能夠激發(fā)學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吧窘逃彼枷耄皇且蠼處熡谐鰧I(yè)要求多么高的知識水平,而是有指導學生、激發(fā)學生產(chǎn)生學習的動力,學會學習的方法的能力,教師的這種對學生學情的駕馭能力,是與老師在平時教學中不斷積累經(jīng)驗,不斷進行反思離不開的。老師應該學會恰當?shù)娜ヒ龑Ш⒆?、做小結,并不是什么都不說,要把握好一個度,這一點還需要在今后的課堂上繼續(xù)努力學習。
通過了解生本教育,我知道了一個真正優(yōu)秀的教師,你教的學生取得了讓你滿意的成績,這不是完全的成功。成功的另一方面還要看你有沒有讓你的學生體驗過你的教育給他帶來的無窮快樂,你為學生素質(zhì)的提高做了什么,你為學生今后的和諧發(fā)展提供了哪些幫助。
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所說:“快樂的感受是人更好學習的情感基礎。快樂的日子使人聰明,使人產(chǎn)生心理的興奮和生理的活躍。在興奮中,他會獲得最高的學習效率和最好的學習效果?!?BR> 作為一名年輕教師來說,從教多年來,我清醒地認識到,要想作做一個真正優(yōu)秀的教師,那么你教的學生取得了讓你滿意的成績,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沒有讓你的學生體驗過你的教育給他帶來的無比快樂,你為學生素質(zhì)的提高做了什么,你為學生今后的和諧發(fā)展提供了哪些幫助。郭思樂的《教育走向生本》這本書告訴了我們許多讓我們困惑的問題。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怎樣想教師的觀念、教育態(tài)度、教育境界,如果能很好的思考這些問題,那么再教育方面也就會產(chǎn)生不同的教育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