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司馬諫議書》對司馬光加給作者的“侵官、生事、征利、拒諫、怨謗”五個罪名逐一作了反駁,并批評士大夫階層的因循守舊,表明堅持變法的決心。下面是由出國留學(xué)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答司馬諫議書原文翻譯及注釋”,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答司馬諫議書原文:
某啟:昨日蒙教,竊以為與君實游處相好之日久,而議事每不合,所操之術(shù)多異故也。雖欲強聒,終必不蒙見察,故略上報,不復(fù)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實視遇厚,于反復(fù)不宜鹵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實或見恕也。
蓋儒者所爭,尤在名實,名實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實所以見教者,以為侵官、生事、征利、拒諫,以致天下怨謗也。某則以為受命于人主,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為侵官;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不為生事;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辟邪說,難壬人,不為拒諫。至于怨誹之多,則固前知其如此也。人習(xí)于茍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同俗自媚于眾為善,上乃欲變此,而某不量敵之眾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則眾何為而不洶洶然?盤庚之遷,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度義而后動,是而不見可悔故也。如君實責(zé)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為,以膏澤斯民,則某知罪矣;如曰今日當(dāng)一切不事事,守前所為而已,則非某之所敢知。
無由會晤,不任區(qū)區(qū)向往之至。
翻譯:
鄙人王安石請啟:昨天承蒙(您來信)指教,我私下認為與君實您交往相好的日子很久了,但是議論起政事來(意見)常常不一致,(這是因為我們)所持的政治主張和方法大多不同。雖然想要(向您)硬啰嗦幾句,(但)終究一定(是)不能蒙受(您)考慮(我的意見),所以(我)只是簡單地給您寫了封回信,不再一一為自己辯解了。再三考慮君實對我的重視厚遇,在書信往來上不應(yīng)該粗疏草率,所以現(xiàn)在詳細地說出我這樣做的理由,希望您或許能夠?qū)捤∥野伞?BR> 有學(xué)問的讀書人所爭論的問題,特別注重于名義和實際(是否相符)。如果名義和實際的關(guān)系已經(jīng)明確了,那么天下的大道理也就清晰了。現(xiàn)在君實您用來指教我的,是認為我(推行新法)侵奪了官吏們的職權(quán),制造了事端,爭奪了百姓的財利,拒絕接受不同的意見,因而招致天下人的怨恨和誹謗。我卻認為從皇帝那里接受命令,議訂法令制度,又在朝廷上修正(決定),把它交給負有專責(zé)的官吏(去執(zhí)行),(這)不能算是侵奪官權(quán);實行古代賢明君主的政策,用它來興辦(對天下)有利的事業(yè)、消除(種種)弊病,(這)不能算是制造事端;為天下治理整頓財政,(這)不能算是(與百姓)爭奪財利;抨擊不正確的言論,駁斥巧辯的壞人,(這)不能算是拒絕接受(他人的)規(guī)勸。至于(社會上對我的)那么多怨恨和誹謗,那是我本來早就料到它會這樣的。
人們習(xí)慣于茍且偷安、得過且過(已)不是一天(的事)了。士大夫們多數(shù)把不顧國家大事、附和世俗(的見解),向眾人獻媚討好當(dāng)做好事,(因而)皇上才要改變這種(不良)風(fēng)氣,那么我不去估量反對者的多少,想拿出(自己的)力量幫助皇上來抵制這股勢力,(這樣一來)那么那些人又為什么不(對我)大吵大鬧呢?盤庚遷都(的時候),連老百姓都抱怨啊,(并)不只是朝廷上的士大夫(加以反對);盤庚不因為有人怨恨的緣故就改變自己的計劃;(這是他)考慮到(遷都)合理,然后堅決行動;認為對(就)看不出有什么可以后悔的緣故啊。如果君實您責(zé)備我是因為(我)在位任職很久,沒能幫助皇上干一番大事業(yè),使這些老百姓得到好處,那么我承認(自己是)有罪的;如果說現(xiàn)在應(yīng)該什么事都不去做,墨守前人的陳規(guī)舊法就是了,那就不是我敢領(lǐng)教的了。
沒有機會(與您)見面,內(nèi)心實在仰慕到極點。
注釋:
司馬諫議: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陜州夏縣(今屬山西)人,當(dāng)時任右諫議大夫(負責(zé)向皇帝提意見的官)。他是北宋著名史學(xué)家,編撰有《資治通鑒》。神宗用王安石行新法,他竭力反對。元豐八年(1085),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聽政,召他主國政。次年為相,廢除新法。為相八個月病死,追封溫國公。
某:自稱。啟:寫信說明事情。
蒙教:承蒙指教。這里指接到來信。
竊:私,私自。這里用作謙詞。君實:司馬光的字。古人寫信稱對方的字以示尊敬。游處:同游共處,即同事交往的意思。
操:持,使用。術(shù):方法,主張。
強聒(guō):硬在耳邊噦嗦,強作解說。聒:語聲嘈雜。
略:簡略。上報:給您寫?;匦牛褐竿醢彩拥剿抉R光第一封來信后的簡答。
重(chóng)念:再三想想。視遇厚:看重的意思,視遇:看待。
反復(fù):指書信往來。鹵莽:簡慢無禮。
具道:詳細說明。所以:原委。
冀(jì):希望。
儒者:這里泛指一般封建士大夫。
名實:名義和實際。尤在名實,一作尤在于名實。
怨謗(bàng):怨恨,指責(zé)。
人主:皇帝。這里指宋神宗趙頊。
議法度:討論、審定國家的法令制度。修:修訂。
有司:負有專責(zé)的官員。
舉:推行。
辟邪說:駁斥錯誤的言論。辟,駁斥,排除。
難(nàn):責(zé)難。壬(rén)人:佞人,指巧辯諂媚之人。
固:本來。前:預(yù)先。
恤(xù):關(guān)心。同俗自媚于眾:指附和世俗的見解,向眾人獻媚討好。
上:皇上。這里指宋神宗趙頊。乃:卻。
抗:抵制,斗爭。之:代詞,指上文所說的“士大夫”。
洶洶然:吵鬧、叫嚷的樣子。
盤庚:商朝中期的一個君主。商朝原來建都在黃河以北的奄(今山東曲阜),常有水災(zāi)。為了擺脫政治上的困境和自然災(zāi)害,盤庚即位后,決定遷都到殷(今河南安陽西北)。這一決定曾遭到全國上下的怨恨反對。后來,盤庚發(fā)表文告說服了他們,完成了遷都計劃。事見《尚書·盤庚》。
胥(xū)怨:全都抱怨。胥:皆。
改其度:改變他原來的計劃。
度(duó)義:考慮是否合理。度:考慮,這里用作動詞。
是:這里用作動詞,意謂認為做得對。
膏澤:施加恩惠,這里用作動詞。
一切不事事:什么事都不做。事事,做事。前一“事”字是動詞,后一“事”字是名詞。
守前所為:墨守前人的作法。
所敢知:愿意領(lǐng)教的。知,領(lǐng)教。
不任(rén)區(qū)區(qū)向往之至:意謂私心不勝仰慕。這是舊時寫信的客套語。不任,不勝,受不住,形容情意的深重。區(qū)區(qū),小,這里指自己,自謙詞。向往,仰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