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記每章節(jié)內容概括50字左右

字號:


    你也許聽說過《昆蟲記》的名字,但你了解其中那豐富有趣的內容嗎?一起來稍微了解一下吧!下面是由出國留學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昆蟲記每章節(jié)內容概括50字左右”,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昆蟲記每章節(jié)內容概括50字左右
    1、荒石園
    法布爾當做寶地的荒石園,這里長著植物,如:矢車菊,犬齒草等。對于膜翅目昆蟲們來說是天堂,它們每天忙忙碌碌,建設自己的家園。因為少了人的足跡,這些動物們踏踏實實跑進園子,占領著各處空間。黃鶯翠鳥和金絲雀也在樹上搭起小窩。5月,池塘成了雨蛙的樂池,它們在池塘歡快的歌唱。連作者的房間也被占領,這些老朋友新朋友都聚集在這里,有各種“獵手”“建筑工”“技工”“礦工”的蜂類 ,有鳥類。
    2、松毛蟲
    松毛蟲的卵是粉紅色的小圓柱,而且排列得很整齊。松毛蟲的卵九個月后變成了小毛蟲這些小毛蟲開始吃松樹上的針葉。
    然后,它們就開始吐絲做帳篷。它們走到哪兒吐到哪兒,帳篷也越來越大。有一天,法布爾把松毛蟲的頭領放到了花盆上,其它的松毛蟲也緊跟著爬到了花盆上,在花盆上排起了長長的隊伍。跟著頭領不停的轉圈兒。六個月后,毛蟲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它們長出了翅膀飛走了。
    3、螢火蟲
    它是一種會發(fā)光的甲蟲。它們長著六條短短的腿,體型很小,但外表很漂亮,喜歡的食物是蝸牛,當發(fā)現蝸牛時,就把帶有毒液的小鉤子輕輕刺進蝸牛露在外面的身體。毒液一進入體內,蝸牛就動彈不然后,螢火蟲發(fā)出信號,其他的螢火蟲就會飛來共同分享食物,但是螢火蟲非常愛干凈。
    它們的尾巴上又一個像小刷子的關節(jié)。吃完食物后,它們就用小刷子來做自我清潔,螢火蟲的尾巴上都有一個“小燈”,當很暗的時候,“小燈”就會變亮,在很亮的時候,“在很亮的時候,“小燈”就會變暗,而且可以從發(fā)出的亮光分辨出雌雄。
    4、被管蟲
    把利用廢棄物做自己“衣服”的一類毛蟲叫做“被管蟲”比如最典型的“柴把毛蟲”。被管蟲的家族很龐大,種類很多。被管蟲總是“背”著它的衣服,因為它的衣服是用它收集的垃圾做成的。衣服像一座“小山”。
    這些小被管蟲背著它像是用了“隱身術”,既保暖又安全。被管蟲一出生就忙著找材料做衣服,連吃的都不管。好像生怕別人看見它赤裸的身子讓人笑話。直到它把加緊做完的“衣服”穿在身上后,才去找食物。這件衣服將伴隨它的一生。被管蟲——這種自愿被“管”的蟲,雖然一生下來就是做衣服,可是它們的衣服又笨又重、甚是給它們的行動帶來困難。法布爾解剖被管蟲的外衣,法布爾發(fā)現發(fā)現里面有許多極其細的枝干,大概有八十多個呢。
    5、嬌小的赤條蜂
    赤條蜂細細的腰,玲瓏的身材,腹部分成兩節(jié),下面大,上面小,中間好像是用一根細線連起來,黑色的肚皮上面圍著一絲紅色的腰帶。
    通常在泥土里筑一個垂直的洞,赤條蜂把百里香根部的泥土挖去,又把周圍的小草拔掉,然后把頭鉆進它挖松的土塊里。它匆匆忙忙地從這里飛到那里,向每一條裂縫里張望。而不是在為自己筑巢,而是在尋找地底下的食物,活像一只獵狗在尋找洞里的野兔一般。
    6、螳螂
    如果單從外表看,它并不令人生畏,相反,看上去它相當美麗,它有纖細而優(yōu)雅的姿態(tài),淡綠的體色,輕薄如紗的長翼。頸部是柔軟的,頭可以朝任何方向自由轉動。只有這種昆蟲能向各個方向凝視,真可謂是眼觀六路。它甚至還有一個面孔,這一切都構成了這樣一個小動物的溫柔。
    7、兩種神奇的蚱蜢
    第一種是恩布沙,第二種是白面孔蚛斯。
    8、西班牙蜣螂
    蜣螂就是我們平常說的屎殼郎,也叫糞金龜。蜣螂最明顯的特點就是喜歡吃糞。蜣螂產卵前會和丈夫用垃圾和糞便搓一個食物球,滾到目的地,挖一個土穴,推進去。起初,我以為蜣螂是用前足向前推球,而且挑那些暢通無阻的路。
    可是,事實卻恰恰相反。蜣螂推球時,用后腿抓住球,抬高臀部,頭朝下,用前足走路,但是它是倒退著走的!而且還專門揀那些坑洼不平的路,有時甚至會選擇陡峭的斜坡。球很重,它又倒著走路,一路上是非常艱難的,往往會出現球滾下坡的情況??墒球掾霃膩聿粴怵H,它總要經過一二十次的努力,才能把大球推到目的地。
    9、南美潘帕斯草原的食糞蟲
    特雄蟲前胸突出,形同岬角,頭頂殼是寬闊扁平的短角,短角前沿呈三尺狀。雌蟲頭頂殼上,只有些簡單的皺褶,不論雄蟲還是雌蟲,頭頂殼的前端都有一對小尖角,這既是有力的挖掘工具,又是用于切割的手術刀。它那短粗敦實的四方體形,讓人想起了法國的一種橄欖樹蟲,那是生活在蒙彼利埃附近的一種罕見昆蟲。其他種類的昆蟲,也存在食性雖異,但是理相似的情況。
    捕食類的膜翅昆蟲,自己暢飲從花冠深處汲取的蜜汁,但是用肉質食料喂養(yǎng)后代。同是一個胃,幼蟲時代吃獵取野味,成蟲時代吃糖食,照此看來,他們的消化囊必須在生命中途發(fā)生轉變才行!到最后,比我們人類強不了多少,一旦步入老年,它們的消化囊就對年輕時代大嚼快咽的食物不感興趣了。
    10、黃蜂
    大黃蜂——黃蜂們的領導,在一樣的原則下,建筑它自己的巢。在楊柳的樹孔中,或者是在空的殼層里,它用木頭的碎片,做成脆弱的黃色的紙板。它就利用這種材料來包裹它自己的窠。一層一層相互地重疊起來,就像個凸起的大鱗片一樣,可以想象這有多么保暖!這個大鱗片的中間有充分的空隙,空氣停留在里邊也不流動。
    黃蜂們的動作常常與物理學和幾何學的定理相吻合。它們可以利用空氣——這個不良導體來保持它們家里的溫度。它們早在人類還未曾想到做毛毯之前就已經做出來了,而且技藝還很高,它們在建筑窠巢的外墻時,只要極小的外圍,就足以造出很多的房間,它們的小房間也同樣如此,其面積與材料都非常經濟。
    11、蟋蟀
    居住在草地里的蟋蟀,差不多和蟬是一樣有名氣的。蟋蟀是一種聰明和勤勞的動物,它善唱歌和建造窠穴,把卵產在土里。它們在有數的幾種模范式的昆蟲中,表現是相當不錯的。
    它之所以如此名聲在外,主要是因為它的住所,還有它出色的歌唱才華。只占有這其中的一項,是不足以讓它們成就如此大的名氣的。一位動物故事學家拉封丹,對于它只談了簡單的幾句,仿佛并沒有注意到這種小動物的天才與名氣。
    12、寄生蟲
    在人們看來,它們天生懶惰,靠奪取別人的勞動成果來維持自己的生存。但法布爾在妥協此看法的同時也發(fā)出了不一樣的聲音。他認為從本質上來說寄生不是一種享受,而是一種行獵行為。表面上是坐享其成,但實質上寄生蟲付出了勞動。
    擴展閱讀:
    昆蟲記作者簡介
    讓·亨利·卡西米爾·法布爾(Jean-Henri Casimir Fabre 1823-1915),法國昆蟲學家,動物行為學家,文學家。被世人稱為“昆蟲界的荷馬”(相傳荷馬為古代希臘兩部著名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的作者),昆蟲之父,昆蟲界的“維吉爾”。出生后的幾年間,法布爾是在離該村不遠的馬拉瓦爾祖父母家中度過的,當時年幼的他已被鄉(xiāng)間的蝴蝶與蟈蟈這些可愛的昆蟲所吸引。
    法布爾一生堅持自學,先后取得了業(yè)士學位、數學學士學位、自然科學學士學位和自然科學博士學位,精通拉丁語和希臘語,喜愛古羅馬作家賀拉斯和詩人維吉爾的作品。他在繪畫、水彩方面也幾乎是自學成材,留下的許多精致的菌類圖鑒曾讓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法國詩人弗雷德里克·米斯特拉爾贊不絕口。法布爾晚年時,《昆蟲記》的成功為他贏得了“昆蟲界的荷馬”和“科學界詩人”的美名,他的成就得到了社會的廣泛承認。
    法布爾雖然獲得了許多科學頭銜,但他仍然樸實如初,為人靦腆謙遜,過著清貧的生活。他的才華受到當時文人學者的仰慕,其中包括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191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比利時劇作家梅特林克、德國作家榮格爾、法國哲學家柏格森、詩人馬拉美、普羅旺斯文學家魯瑪尼耶等。由于《昆蟲記》中精確地記錄了法布爾進行的試驗,揭開了昆蟲生命與生活習慣中的許多秘密,達爾文稱法布爾為“無法效仿的觀察家”。
    當他居住在塞利尼昂時,不少學者、文學家們紛紛前去拜訪他。法布爾在自己的居所曾接待了巴斯德、英國哲學家米爾等學者,但與他們的通信并不頻繁。公共教育部長維克多·杜盧伊將法布爾舉薦給拿破侖三世,后者授予他榮譽勛位勛章。法國政治家雷蒙·普恩加萊途經塞利尼昂,特意繞道荒石園向他致意。 擁有多重身份的法布爾的作品種類繁多:作為博物學家,他留下了許多動植物學術論著,其中包括《茜草:專利與論文》、《阿維尼翁的動物》、《塊菰》、《橄欖樹上的傘菌》、《葡萄根瘤蚜》等;作為教師,他曾編寫過多冊化學物理課本;作為詩人,他用法國南部的普羅旺斯語寫下了許多詩歌,被當地人親切地稱為 “牛虻詩人”。
    此外,他還將某些普羅旺斯詩人的作品翻譯成法語;閑暇之余,他還曾用自己的小口琴譜下一些小曲。然而,法布爾作品中篇幅最長、地位最重要、最為世人所知的仍是《昆蟲記》。這部作品不但展現了他科學觀察研究方面的才能和文學才華,同時還向讀者傳達了他的人文精神以及對生命的無比熱愛。
    1915年,將一生奉獻給昆蟲研究的“昆蟲荷馬”法布爾逝世了,享年92歲,他在他鐘愛的昆蟲的陪伴下,靜靜地長眠于荒石園。
    昆蟲記主要內容和創(chuàng)作背景
    昆蟲記主要內容
    該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蟲的種類、特征、習性和婚習的昆蟲學巨著,同時也是一部富含知識、趣味美感和哲理的文學寶藏。這部著作的法文書名直譯為《昆蟲學的回憶》,副標題為“對昆蟲的本能及其習俗的研究”。它的文字清新、自然有趣,語調輕松幽默詼諧,基于事實的故事情節(jié)曲折奇異。作者將昆蟲的多彩生活與自己的人生感悟融為一體,用人性去看待昆蟲。字里行間都透露出作者對生命的尊敬與熱愛。
    在《昆蟲記》一書中,作者描述了小小的昆蟲恪守自然規(guī)則,為了生存和繁衍進行著不懈的努力。
    在書中,讓亨利·卡西米爾·法布爾依據其畢生從事昆蟲研究的經歷和成果,以人性化觀照蟲性,以蟲性反應社會人生。用通俗易懂、生動有趣和散文的筆調,深入淺出地介紹了他所觀察和研究的昆蟲外部形態(tài)、生物習性,真實地記錄了幾種常見昆蟲的本能、習性、勞動、死亡等,既表達了作者對生命和自然的熱愛和尊重,又傳播了科學知識,體現了作者觀察細致入微、孜孜不倦的科學探索精神。
    昆蟲記創(chuàng)作背景
    1823年12月,法布爾降生在法國南方一個貧窮的農民家中。上小學時,他常跑到鄉(xiāng)間野外,兜里裝滿了蝸牛、蘑菇或其他植物、蟲類。法布爾15歲考入師范學校,畢業(yè)后謀得初中數學教師職位。他花了一個月的工資,買到一本昆蟲學著作,立志做一個為蟲子寫歷史的人??孔孕蓿ú紶柸〉么髮W物理數學學士學位,兩年后又取得自然科學學士學位。又過一年,31歲的法布爾一舉獲得自然科學博士學位。他出版了《天空》、《大地》、《植物》以及《保爾大叔談害蟲》等系列作品后。1875年,法布爾帶領家人遷往鄉(xiāng)間小鎮(zhèn)。整理20余年資料而寫成的《昆蟲記》第一卷于1879年問世。1880年,法布爾用積攢下的錢購得一老舊民宅,他用當地普羅旺斯語給這處居所取一個雅號——荒石園。年復一年,“荒石園”主人穿著農民的粗呢子外套,尖鎬平鏟刨刨挖挖,一座百蟲樂園建成了。他把勞動成果寫進一卷又一卷的《昆蟲記》中。1910年,《昆蟲記》第十卷問世,法布爾86歲。
    昆蟲記讀后感800字
    讀完《昆蟲記》后,輕輕合上書,細細回味著書中的描寫,我的心中泛起了一陣陣波瀾。
    《昆蟲記》是一本描寫昆蟲生活習性的書,是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的傳世佳作。在法布爾的筆下,這些在我們眼里微不足道的小昆蟲也表現出它們獨特的一面:遂蜂的守門人充當著大門板和守門人的角色,同類來了就讓開,異類來了就趕跑它;迷宮蛛的網像一個迷宮,昆蟲掉進去就“走”不出來了;蟈蟈兒看起來好像是食素的,其實它們是一群“偽素食者”……這些小生靈在作者的筆下表現的活靈活現,像人一樣有了靈性,會唱歌,會跳舞,有歡喜,有悲哀。
    看完這本書后,我對這幾句描寫遂蜂“守門人”的話還記憶猶新:“也許三個月以前,那時它還很年輕的時候,它曾經為了自己和后代們在這里單槍匹馬地辛勤工作,每天都干得筋疲力盡,一直到現在才得以休息。不,它仍然沒有停下勞動,它還在用它微薄的余力守衛(wèi)著這個家。它已經不能再做母親了,可是它依然能夠為家人守衛(wèi)大門,抵擋不速之客。”看完這幾句話以后,我被遂蜂“守門人”那對家里人深沉的母愛所震撼了。在它年輕的時候,它為了自己的家庭而奔波著;在它老了后,它仍然用自己最大的努力來守衛(wèi)這個家。在這個世界上,我們人類的許多母親不也是如此嗎?她們?yōu)榱俗约旱膬号偎榱诵?,在兒女長大后雖然已經沒有什么能夠幫忙的了,可是心中卻仍然裝滿了沉甸甸的母愛,想要再做點什么。
    我再將書中的內容與我們生活中所發(fā)生的事情一對比,才發(fā)現,原來昆蟲的世界和我們的世界有很多相似之處。為何我以前就沒發(fā)現這一點,而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卻發(fā)現了?后來我才知道,法布爾將一生的精力都投入到昆蟲的研究中去了,因此,他發(fā)現了昆蟲的許多不為人知的事情。因為《昆蟲記》在科學和文學上都很有地位,因此被稱為“昆蟲的史詩”。為何法布爾能夠堅持一生都致力于昆蟲研究呢?因為它熱愛生命,尊重生命,熱愛大自然,向往大自然。
    《昆蟲記》讓我了解了昆蟲,更讓我了解了生命;《昆蟲記》雖然看起來平平淡淡,但卻蘊含了作者對生命的無比尊重,對大自然的無限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