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蓮說原文及翻譯注釋和賞析

字號:


    當(dāng)我們閱讀過愛蓮說以后,能夠感受到蓮花高潔的品質(zhì),努力學(xué)習(xí)這種精神吧,以下是由出國留學(xué)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愛蓮說原文及翻譯注釋和賞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愛蓮說原文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yuǎn)益清,亭亭凈植,可遠(yuǎn)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愛蓮說翻譯
    水上、陸地上各種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愛的非常多。晉代的陶淵明只喜愛菊花。從李氏唐朝以來,世上的人十分喜愛牡丹。而我唯獨喜愛蓮花從淤泥中長出卻不被污染,經(jīng)過清水的洗滌卻不顯得妖艷。它的莖內(nèi)空外直,不生蔓不長枝,香氣遠(yuǎn)播更加清香,筆直潔凈地立在水中。人們只能遠(yuǎn)遠(yuǎn)地觀賞而不能玩弄它啊。
    我認(rèn)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對于菊花的喜愛,陶淵明以后就很少聽到了。對于蓮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呢?對于牡丹的喜愛,當(dāng)然就很多人了!
    愛蓮說注釋
    1. 甚:很,十分。
    2. 說:一種議論文的文體,可以直接說明事物或論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記載來論述道理。
    3. 之:的。
    4. 可愛:值得憐愛。
    5. 者:花。
    6. 甚:很,非常。
    7. 蕃:多。
    8. 自:自從。
    9. 李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稱為“李唐”。
    10. 獨:只,僅僅。
    11. 之: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12. 出:長出。
    13. 淤(yū)泥:污泥。
    14. 染:沾染(污穢)。
    15. 濯(zhuó):洗滌。
    16. 清漣(lián):水清而有微波,這里指清水
    17. 妖:美麗而不端莊。
    18. 通:貫通;通透。
    19. 直:挺立的樣子。
    20. 中通外直:(它的莖)內(nèi)空外直。
    21. 不蔓(màn)不枝:不生蔓,不長枝
    22. 香遠(yuǎn)益清:香氣遠(yuǎn)播,愈加使人感到清雅。
    23. 益:更加。
    24. 清:清芬。
    25. 亭亭凈植:筆直地潔凈地立在那里?!⊥ねぃ郝柫⒌臉幼印?BR>    26. 植:樹立。
    27. 可:只能。
    28. 褻玩:玩弄。
    29. 褻(xiè):親近而不莊重。
    30. 焉:句末語氣詞,這里指當(dāng)于現(xiàn)代漢語的“啊”。
    31. “呀”,助詞。
    32. 謂:認(rèn)為。
    33. 隱逸者:指隱居的人。在封建社會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統(tǒng)治者同流合污,就隱居避世。
    34. 君子:指道德品質(zhì)高尚的人。
    35. 者:……的人或物。隨著前面的名詞而變化。
    36. 噫:感嘆詞,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唉"。
    37. 菊之愛:對于菊花的喜愛。之:語氣助詞,的。(一說為“賓語提前的標(biāo)志”)
    38. 鮮(xiǎn):少。
    39. 聞:聽說。
    40.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呢?
    41. 宜乎眾矣:(愛牡丹的)應(yīng)當(dāng)有很多人吧。
    42. 宜乎:當(dāng)然(應(yīng)該)。
    43. 宜:當(dāng)。
    44. 眾:眾多。
    愛蓮說賞析
    托物言志。文章從“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濃墨重彩描繪了蓮的氣度、蓮的風(fēng)節(jié),寄予了作者對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棄貪圖富貴、追名逐利的世態(tài)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潔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在文章結(jié)尾,作者一嘆真正隱逸的高士極少,二嘆品格高尚的君子罕見,三嘆貪慕富貴的俗人很多,這使文章更具思想特色。
    簡要直切。全文不到一百五十字,所表現(xiàn)的內(nèi)容卻是豐富的。這里有愛花史的概述,有對蓮花的描繪,有對諸花的品評,有自己感情的抒發(fā)。而這一切,無不是為了突出“愛蓮”的主旨,宜接寫蓮,約占了篇幅的三分之一。真是既惜墨如金,又詳略得當(dāng),而無文意不足。
    手法多樣。作者嫻熟地運用擬人化手法,賦予了花兒各自不同的思想性格和品德情操。菊花,是隱逸者的形象;牡丹,是富貴者的形象;而蓮花則是美的理想的化身。它像亭亭玉立的少女,嫻靜多姿;又像高潔不凡的雅士,風(fēng)度翩翩;還象潔身自好的君子,高標(biāo)傲世。
    對比的手法,此文也運用得很好。作者在文中要贊煩的是蓮,但他不是作孤立靜止的描寫,而是在對比描寫中顯示它的高超不凡。如“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一花之君子者也?!卑焉徎ǖ母邼崗哪档さ姆匆r中突現(xiàn)了出來。而對壯丹的追慕者甚多,愛蓮者甚少,則又在對比中顯示出不良風(fēng)尚之盛。菊花和蓮花雖然都不滿現(xiàn)實,但前者采取逃避態(tài)度,后者則敢于面對現(xiàn)實,在污濁生活中保持它高潔的情操。因此,蓮花比菊花顯得更加可貴,作者通過對菊、牡丹、蓮三種花的德性品格的描寫,以牡丹作反襯,用菊花作陪襯,就自然而然樹立了蓮花的美好形象。此外,作者還善于把敘述、描寫、議論、抒情融為一體,使之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