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初三數學教案范本

字號:


    初三是學習的重要階段,認真做好+教案準備,為學生們帶來更多的知識和成長吧!下面是由出國留學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1初三數學教案范本”,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2021初三數學教案范本(一)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掌握一元一次方程解簡單應用題的方法和步驟;并會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簡單的應用題;
    2.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提高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使學生初步養(yǎng)成正確思考問題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元一次方程解簡單的應用題的方法和步驟。
    課堂教學過程設計
    一、從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提出問題
    在小學算術中,我們學習了用算術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有關知識,那么,一個實際問題能否應用一元一次方程來解決呢?若能解決,怎樣解?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應用題與用算術方法解應用題相比較,它有什么優(yōu)越性呢?
    為了回答上述這幾個問題,我們來看下面這個例題。
    例1某數的3倍減2等于某數與4的和,求某數。
    (首先,用算術方法解,由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解法1:(4+2)÷(3-1)=3。
    答:某數為3。
    (其次,用代數方法來解,教師引導,學生口述完成)
    解法2:設某數為x,則有3x-2=x+4。
    解之,得x=3。
    答:某數為3。
    縱觀例1的這兩種解法,很明顯,算術方法不易思考,而應用設未知數,列出方程并通過解方程求得應用題的解的方法,有一種化難為易之感,這就是我們學習運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應用題的目的之一。
    我們知道方程是一個含有未知數的等式,而等式表示了一個相等關系。因此對于任何一個應用題中提供的條件,應首先從中找出一個相等關系,然后再將這個相等關系表示成方程。
    本節(jié)課,我們就通過實例來說明怎樣尋找一個相等的關系和把這個相等關系轉化為方程的方法和步驟。
    二、師生共同分析、研究一元一次方程解簡單應用題的方法和步驟
    例2某面粉倉庫存放的面粉運出15%后,還剩余42500千克,這個倉庫原來有多少面粉?
    師生共同分析:
    1.本題中給出的已知量和未知量各是什么?
    2.已知量與未知量之間存在著怎樣的相等關系?(原來重量-運出重量=剩余重量)
    3.若設原來面粉有x千克,則運出面粉可表示為多少千克?利用上述相等關系,如何布列方程?
    上述分析過程可列表如下:
    解:設原來有x千克面粉,那么運出了15%x千克,由題意,得
    x-15%x=42500,
    所以x=50000。
    答:原來有50000千克面粉。
    此時,讓學生討論:本題的相等關系除了上述表達形式以外,是否還有其他表達形式?若有,是什么?
    (還有,原來重量=運出重量+剩余重量;原來重量-剩余重量=運出重量)
    教師應指出:(1)這兩種相等關系的表達形式與“原來重量-運出重量=剩余重量”,雖形式上不同,但實質是一樣的,可以任意選擇其中的一個相等關系來列方程;
    (2)例2的解方程過程較為簡捷,同學應注意模仿。
    依據例2的分析與解答過程,首先請同學們思考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應用題的方法和步驟;然后,采取提問的方式,進行反饋;最后,根據學生總結的情況,教師總結如下:
    (1)仔細審題,透徹理解題意。即弄清已知量、未知量及其相互關系,并用字母(如x)表示題中的一個合理未知數;
    (2)根據題意找出能夠表示應用題全部含義的一個相等關系。(這是關鍵一步);
    (3)根據相等關系,正確列出方程。即所列的方程應滿足兩邊的量要相等;方程兩邊的代數式的單位要相同;題中條件應充分利用,不能漏也不能將一個條件重復利用等;
    (4)求出所列方程的解;
    (5)檢驗后明確地、完整地寫出答案。這里要求的檢驗應是,檢驗所求出的解既能使方程成立,又能使應用題有意義。
    例3(投影)初一2班第一小組同學去蘋果園參加勞動,休息時工人師傅摘蘋果分給同學,若每人3個還剩余9個;若每人5個還有一個人分4個,試問第一小組有多少學生,共摘了多少個蘋果?(仿照例2的分析方法分析本題,如學生在某處感到困難,教師應做適當點撥。解答過程請一名學生板演,教師巡視,及時糾正學生在書寫本題時可能出現的各種錯誤。并嚴格規(guī)范書寫格式)
    解:設第一小組有x個學生,依題意,得
    3x+9=5x-(5-4),
    解這個方程:2x=10,
    所以x=5。
    其蘋果數為3×5+9=24。
    答:第一小組有5名同學,共摘蘋果24個。
    學生板演后,引導學生探討此題是否可有其他解法,并列出方程。
    (設第一小組共摘了x個蘋果,則依題意,得)
    三、課堂練習
    1.買4本練習本與3支鉛筆一共用了1.24元,已知鉛筆每支0.12元,問練習本每本多少元?
    2.我國城鄉(xiāng)居民1988年末的儲蓄存款達到3802億元,比1978年末的儲蓄存款的18倍還多4億元。求1978年末的儲蓄存款。
    3.某工廠女工人占全廠總人數的35%,男工比女工多252人,求全廠總人數。
    四、師生共同小結
    首先,讓學生回答如下問題:
    1.本節(jié)課學習了哪些內容?
    2.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應用題的方法和步驟是什么?
    3.在運用上述方法和步驟時應注意什么?
    依據學生的回答情況,教師總結如下:
    (1)代數方法的基本步驟是:全面掌握題意;恰當選擇變數;找出相等關系;布列方程求解;檢驗書寫答案。其中第三步是關鍵;
    (2)以上步驟同學應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
    五、作業(yè)
    1.買3千克蘋果,付出10元,找回3角4分。問每千克蘋果多少錢?
    2.用76厘米長的鐵絲做一個長方形的教具,要使寬是16厘米,那么長是多少厘米?
    3.某廠去年10月份生產電視機2050臺,這比前年10月產量的2倍還多150臺。這家工廠前年10月生產電視機多少臺?
    4.大箱子裝有洗衣粉36千克,把大箱子里的洗衣粉分裝在4個同樣大小的小箱里,裝滿后還剩余2千克洗衣粉。求每個小箱子里裝有洗衣粉多少千克?
    5.把1400獎金分給22名得獎者,一等獎每人200元,二等獎每人50元。求得到一等獎與二等獎的人數。
    2021初三數學教案范本(二)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推理、證明的格式,理解判定定理的證法。
    2.掌握平行線的第二個判定定理,會用判定公理及定理進行簡單的推理論證。
    3.通過第二個判定定理的推導,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進行推理的能力。
    4.使學生了解知識來源于實踐,又服務于實踐,只有學好文化知識,才有解決實際問題的本領,從而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的教育。
    二、學法引導
    1.教師教法:啟發(fā)式引導發(fā)現法。
    2.學生學法:積極參與、主動發(fā)現、發(fā)展思維。
    三、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
    判定定理的推導和例題的解答。
    (二)難點
    使用符號語言進行推理。
    (三)解決辦法
    1.通過教師正確引導,學生積極思維,發(fā)現定理,解決重點。
    2.通過教師指導,學生自行完成推理過程,解決難點及疑點。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三角板、投影儀、自制膠片。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通過設計練習,復習基礎,創(chuàng)造情境,引入新課。
    2.通過教師指導,學生探索新知,練習鞏固,完成新授。
    3.通過學生自己總結完成小結。
    七、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掌握平行線的第二個定理的推理,并能運用其進行簡單的證明,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二)整體感知
    以情境創(chuàng)設,設計懸念,引出課題,以引導學生的思維,發(fā)現新知,以變式訓練鞏固新知。
    (三)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復習引入
    師: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平行線的判定公理和一種判定方法,根據所學看下面的問題(出示投影)。
    學生活動:學生口答第1、2題。
    師:你能說出有什么條件,就可以判定兩條直線平行呢?
    學生活動:由第l、2題,學生思考分析,只要有同位角相等或內錯角相等,就可以判定兩條直線平行。
    教師將第3題圖形畫在黑板上。
    學生活動:學生口答理由,同角的補角相等。
    師:要求學生寫出符號推理過程,并板書。
    【教法說明】本節(jié)課是前一節(jié)課的繼續(xù),是在前一節(jié)課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所以通過第1、2兩題復習上節(jié)課所學平行線判定的兩個方法,使學生明確,只要有同位角相等或內錯角相等,就可以判定兩條直線平行。第3題是為推導本節(jié)到定定理做鋪墊,即如果同旁內角互補,則可以推出同位角相等,也可以推出內錯角相等,為定理的推理論證,分散了難點。
    師:第4題是一個實際問題,題目中已知的兩個角是什么位置關系角?
    學生活動:同分內角。
    師:它們有什么關系。
    學生活動:互補。
    師:這個問題就是知道同分內角互補了,那么兩條直線是不是平行的呢?這就是這節(jié)課我們要研究的問題。
    2021初三數學教案范本(三)
    一、教學目標
    1、理解二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2、學會求出某二元一次方程的幾個解和檢驗某對數值是否為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3、學會把二元一次方程中的一個未知數用另一個未知數的一次式來表示;
    4、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滲透類比的思想方法,并滲透德育教育。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二元一次方程的意義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難點:把一個二元一次方程變形成用關于一個未知數的代數式表示另一個未知數的形式,其實質是解一個含有字母系數的方程。
    三、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通過與一元一次方程的比較,加強學生的類比的思想方法;通過“合作學習”,使學生認識數學是根據實際的需要而產生發(fā)展的觀點。
    四、教學過程
    1、情景導入:
    新聞鏈接:x70歲以上老人可領取生活補助。
    得到方程:80a+150b=902880、
    2、新課教學:
    引導學生觀察方程80a+150b=902880與一元一次方程有異同?
    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含有兩個未知數,并且所含未知數的項的次數都是1次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做一做:
    (1)根據題意列出方程:
    ①小明去看望奶奶,買了5kg蘋果和3kg梨共花去23元,分別求蘋果和梨的單價、設蘋果的單價x元/kg,梨的單價y元/kg;
    ②在高速公路上,一輛轎車行駛2時的路程比一輛卡車行駛3時的路程還多20千米,如果設轎車的速度是a千米/小時,卡車的速度是b千米/小時,可得方程:
    (2)課本P80練習2、判定哪些式子是二元一次方程方程。
    合作學習:
    活動背景愛心滿人間——記求是中學“學雷鋒、關愛老人”志愿者活動。
    問題:參加活動的36名志愿者,分為勞動組和文藝組,其中勞動組每組3人,文藝組每組6人、團支書擬安排8個勞動組,2個文藝組,單從人數上考慮,此方案是否可行?為什么?把x=8,y=2代入二元一次方程3x+6y=36,看看左右兩邊有沒有相等?由學生檢驗得出代入方程后,能使方程兩邊相等、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使二元一次方程兩邊的值相等的一對未知數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一個解。
    并提出注意二元一次方程解的書寫方法。
    3、合作學習:
    給定方程x+2y=8,男同學給出y(x取絕對值小于10的整數)的值,女同學馬上給出對應的x的值;接下來男女同學互換、(比一比哪位同學反應快)請算的最快最準確的同學講他的計算方法、提問:給出x的值,計算y的值時,y的系數為多少時,計算y最為簡便?
    出示例題:已知二元一次方程x+2y=8。
    (1)用關于y的代數式表示x;
    (2)用關于x的代數式表示y;
    (3)求當x=2,0,—3時,對應的y的值,并寫出方程x+2y=8的三個解。
    (當用含x的一次式來表示y后,再請同學做游戲,讓同學體會一下計算的速度是否要快)
    4、課堂練習:
    (1)已知:5xm—2yn=4是二元一次方程,則m+n=;
    (2)二元一次方程2x—y=3中,方程可變形為y=當x=2時,y=;
    5、你能解決嗎?
    小紅到郵局給遠在農村的爺爺寄掛號信,需要郵資3元8角、小紅有票額為6角和8角的郵票若干張,問各需要多少張這兩種面額的郵票?說說你的方案。
    6、課堂小結:
    (1)二元一次方程的意義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注意書寫格式);
    (2)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定性和相關性;
    (3)會把二元一次方程化為用一個未知數的代數式表示另一個未知數的形式。
    7、布置作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