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三年級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18篇)

字號: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jīng)驗,不斷提高教學質(zhì)量。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應該怎么制定呢?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質(zhì)的教案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三年級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篇一
    1、 能熟練地,有感情地朗讀全詩,背誦全詩。
    2、 深入體會詩句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感受古詩這一獨特藝術(shù)形式的美。
    教學重點:深入體會詩句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感受古詩這一藝術(shù)形式的美。
    教學流程:
    一、導言
    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唐代詩人王維的名作——《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齊讀課題。課前大家都做了預習,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題目的意思?老師想問問大家對九月九日了解多少?
    二、讀詩
    (一)、出示詩,請同學們小聲的誦讀這首詩注意把語句讀通順,生字要讀準確。
    (二)、強調(diào)“茱萸”
    1、強調(diào)寫法
    2、什么是茱萸?
    (三)、同學們,讀古代的詩,不但要把它讀準確,讀的有節(jié)奏,還要讀出味道來。其他同學注意聽,看你能聽出什么感覺?什么味道?
    (四)、聽了他的朗讀,你感受到什么?(孤獨思念)再來讀讀這首詩,把這種感覺讀進去,讀到字里行間。
    三、解詩
    這到底是怎樣的愁緒呢?下面請大家默讀這首詩,結(jié)合書中的注解,利用手里的字典,理解一下詩句的含義自己練習說給同桌聽。
    (注意逐句逐字的理解)
    四、品詩
    為了檢驗大家是否都讀懂了,老師要問大家一個問題:你能想到詩人當時在寫這首詩的時候內(nèi)心是什么感受?(思念孤獨)那句話最能看出詩人的孤獨? 為什么?
    (一)“異鄉(xiāng)異客”
    背景介紹:作者王維十五歲便離開了自己的故鄉(xiāng)永濟,遠赴長安參加科舉考試。這首詩相傳是少年離家后第二年所做,當時的“異鄉(xiāng)”指的是(國都長安)那時的長安是繁盛的,唐代詩人盧照鄰在她的長詩《長安古意》中曾描述過那時的盛景(屏幕出示)
    (二)“獨”
    在這么好的城市,詩人又怎么會感到孤單呢?從哪個詞能看出來?(想象)假如你就是少年王維,當身邊的人親人團聚時,你這個異鄉(xiāng)異客只能干什么?當別人三五好友,呼朋引伴時,你這個異鄉(xiāng)異客只能干什么?
    (三)“倍”
    轉(zhuǎn)眼離家已兩年有余,徹骨的孤獨讓思念越發(fā)深刻,也讓詩人寫下了這樣一個千古名句——“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1、那個字最能打動你?從“倍”字你能讀懂什么?“每逢佳節(jié)”單指重陽節(jié)嗎?
    2、好一句“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一千多年來道出了多少天涯游子對家鄉(xiāng),對祖國的思念:
    a、每當國慶佳節(jié),還在他鄉(xiāng)的莘莘學子,會用詩句對家人說:——
    b、中秋來臨,異地求職謀生的人們,會對著明月訴說:——
    c、除夕之夜,家家戶戶歡聚一堂,異國的海外游子,會面向祖國的方向,深情地說:——
    d、當深深的思念,濃濃的鄉(xiāng)愁涌上心頭,王維用詩這一最美的語言,讓生活在一千二百年后的我們,同他一起感懷,一起哀傷,也讓我們一起再來讀讀這兩句詩。
    (四)、詩人用濃烈的情感直抒胸臆后,筆鋒一轉(zhuǎn),又為我們鋪設了這樣一幅畫面,請同學讀后兩句。
    1、是呀!離家已有兩年,此前每年的重陽節(jié)王維都會和家人一起登高遠眺,那又是一幅怎樣其樂融融的情景呢?同學們,愿意和王維一起追憶一下那久違的畫面嗎?讓我們閉上眼靜靜地想一想。
    2、而如今,這一切都只能出現(xiàn)在回憶之中,重陽是別人的,團聚是別人的,屬于自己的那支茱萸,又在哪里呢?讀這兩句。
    五、讀詩
    (一)、音樂,教師范讀
    (二)、教師渲染
    1、又一個離家的重陽節(jié),我獨自站在異鄉(xiāng)的窗前,面向家的方向,深情地吟誦著——
    2、又一個離家的重陽節(jié),我獨自登上異鄉(xiāng)的高山,回想遍插茱萸的團圓場面,大聲地吟誦著——
    3、全班一起讀
    六、結(jié)語
    同學們,短短的28個字,將道不盡的離愁,訴不完的思鄉(xiāng),曲折有致的鋪展在我們的面前,歷經(jīng)1200多年,當我們今天再次讀起它的時候,涌向心頭的又豈止是感動?
    三年級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篇二
    教學目的: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背誦古詩。
    2.理解《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詩句意思。
    3.體會詩人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戀之情。
    教學重難點:理解《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詩句意思。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出示古詩。
    1.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唐代詩人王維寫的一首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出示古詩。
    2.下面我們來介紹一下詩人王維。王維是唐代著名的詩人,他的家住在華山以東的地方,所以詩中稱之為山東。并不是指今天的山東省。這一點請大家注意。寫這首詩的時候,王維只有十七歲,當時他一個人離開家鄉(xiāng)在長安讀書,求取功名。
    二、解題:
    1.下面我們來學習這首詩。首先請同學們想一想這首詩的題目《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什么意思?
    ○1.、學生讀題,思考問題,然后指明回答問題。
    ○2、教師指導:
    九月九日指的就是農(nóng)歷九月初九重陽節(jié),是中國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
    憶:思念,想念。
    山東:華山以東,指詩人的家鄉(xiāng)。
    兄弟:哥哥和弟弟,在詩中指家鄉(xiāng)的親人。
    ○3、那么這首詩的題目是什么意思呢?
    指名回答問題。
    ○4、教師強調(diào):
    詩人寫這首詩的時候獨自一人在長安讀書,求取功名,恰逢重陽節(jié),詩人無比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就寫下了這首詩。
    2、請大家自讀這首詩,注意詩中的生字,在查字表中找到生字的讀音,并寫到課文里來。
    3、教師出示生字卡,指導學生認讀生字。
    4、教師范讀古詩,學生齊讀古詩。
    三、理解詩句意思,體會情感。
    1、齊讀詩的第一行。
    ○1.解釋詞語:
    獨:獨自一人。
    異鄉(xiāng):他鄉(xiāng),故鄉(xiāng)以外的地方。在詩中指的就是長安。
    為異客:做他鄉(xiāng)的客人。
    ○2、思考這一行詩的意思。并指名回答。
    ○3、教師指導:
    我獨自一人在外地,舉目無親,做外鄉(xiāng)的客人。
    2、齊讀詩的第二行。
    ○1、解釋詞語意思:
    每:每逢。
    每逢:每次遇到。
    佳節(jié): 節(jié)日。詩中指重陽節(jié)。
    倍:加倍,更加。
    思:思念,想念。
    親:家鄉(xiāng)的親人。
    ○2、思考這一行詩的意思。并指名回答。
    ○3、教師指導:
    每當遇到節(jié)日我就加倍的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
    ○4、詩人為什么每逢遇到節(jié)日就加倍的思念親人?請用詩中的一句詩來回答。然后再用自己的話來回答。
    ○5、教師小結(jié)詩的前兩行:
    ○6、齊讀詩的前兩行。
    3、齊讀詩的第三、四行。
    ○1、解釋詞語;
    遙知:在遙遠的地方猜想。
    登高:登上高處。古時候有一種習俗,就是在重陽節(jié)這天,人們都要登高。
    遍插:都插上了。
    茱萸:一種有香味的草。古時候有這樣一種習俗,就是在重陽節(jié)這天大家在頭上插上茱萸,登上高處,據(jù)說可以避邪,肖災?!?BR>    ○2、詩中說“遍插茱萸少一人”,請大家想一想,到底少了哪一個人呢?并指名回答。
    ○3、請同學們根據(jù)自己的理解,結(jié)合詞語的解釋,想想這兩行詩的意思。同坐間討論。
    ○4、指名回答。
    ○5、教師指導:
    我在遙遠的地方猜想,家里的親人們一定都頭插茱萸登上了高處,可是單單少了我一個人。
    ○6、教師小結(jié)詩的后兩行:
    ○7、齊讀詩的后兩行。
    4、教師總結(jié)全詩意思:
    這首詩可以分兩層意思來理解,詩的前兩行寫詩人身在外地,每逢遇到節(jié)日就更加思念親人。詩的后兩行寫詩人在遙遠的外地想像家鄉(xiāng)的親人重陽節(jié)登高的情景。
    5、齊讀全詩。
    6、請大家結(jié)合詩句意思想一想詩人在寫這首詩的時候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情?或者說詩人寫這首詩要表達什么樣的情感?
    7、教師小結(jié):
    表達了詩人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之情。
    四、朗讀、背誦古詩,加強理解。
    1.男生齊讀古詩。
    2.女生齊讀古詩。
    3.全班齊讀古詩。
    4.思考問題
    ○1.說說這首詩中的哪兩行最能表達是人的思念之情?
    ○2.用自己的話把這首詩用故事的形式講給同學們聽。
    5.背誦這首詩。指名背誦。
    6、學生自讀古詩。
    三年級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篇三
    學習目標:
    1、? 會認6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學習借助注釋理解詩意,體會詩歌感情,體驗王維思親,思鄉(xiāng)之情。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習古詩的興趣。
    學習重點、難點
    1、理解詩句“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BR>    2、體會詩人王維的思親,思鄉(xiāng)之情。
    一、情境導入
    秋天到了,氣溫也產(chǎn)生了明顯的變化,你能感受到什么?
    是呀,在這段時間里,我們能明顯感受到秋的涼意,大自然就是這么神奇,一年四季的溫度各不相同。其實,在我們的古詩世界里,也有他的溫度,有的古詩,讓人讀起來像是感覺到春天般溫暖,有的古詩讓人閱讀后像是身處秋夜,讓人感覺涼絲絲的。今天我們就要一起去感受古詩的溫度。
    揭題: 9、古詩兩首? (大屏幕:夜書所見?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在我們書香校園古詩文朗誦的活動里,我們對《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已經(jīng)相當熟悉了,可是,藏在這首古詩里的溫度,我們卻未必都已感受,就讓我們先走進詩人王維的內(nèi)心世界,感受他內(nèi)心的冷與暖吧?。ù笃聊唤翌})
    二、解題
    1、九月九日是什么節(jié)日?
    2、在重陽節(jié)這天,他在想念誰?板書:憶山東兄弟? (華山:陜西省華陰市境內(nèi),王維的家鄉(xiāng)在華山東面的蒲州。)
    (注:這一環(huán)節(jié)著重引導學生利用古詩下方的注釋幫助閱讀理解)
    三、理解詩句“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1、理解“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
    a、王維的這首古詩是在離開家鄉(xiāng)兩年后重陽節(jié)的有感而發(fā)。
    (大屏幕:十五歲時,他就獨自離開家鄉(xiāng),來到京城長安。)
    b、老師說過,文字是有溫度的,請你讀讀這句話,然后說說你感受到它是暖暖的,還是涼涼的?為什么?
    c、讀相應的詩句,體會詩句溫度。大屏幕出示“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
    你認為這句詩的溫度是怎樣的?生回答后馬上讓他讀。
    引導體會兩個“異”
    異鄉(xiāng)是什么意思?它相對應的詞語是什么?異客是什么意思?
    王維在異鄉(xiāng)為異客,他孤獨一人,而在家鄉(xiāng)他擁有什么?當他遇到人生各種境遇時他會想些什么?
    大屏幕提示:他想,在家鄉(xiāng),當他(???????? )時,他的親人會(????????????? )。
    俗話說:在家千般好,出門一日難。他不禁感嘆————引讀“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BR>    2、研讀“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大屏幕:一年一度的重陽節(jié)到了。一大早,長安城的大街上就熱鬧起來。家家戶戶、老老小小興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你覺得這句話的溫度是怎樣的?哪些詞語能體現(xiàn)出來?引導討論:
    a、你有沒有全家上下一起出游的經(jīng)歷呢?這種時候,你的心情是怎樣的?
    b、可是這樣的情形,這樣的心情當時詩人王維擁有嗎?
    c、當時的場面越熱鬧,他的心里就越羨慕,想想自己孤身一人過重陽節(jié),他的心里就更凄涼,從而更思念自己的親人。
    (大屏幕: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a、我們中國有哪些傳統(tǒng)佳節(jié)?(重陽節(jié),春節(jié),元宵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清明節(jié),七夕節(jié),冬至節(jié)。)詩人王維在佳節(jié)里更加思念遠方親人,你有這樣的經(jīng)歷嗎?
    b、同學門,現(xiàn)在通訊發(fā)達,當年想念遠方的親人的時候,你可以通過什么方式聯(lián)系親人呢?(你可以給在他鄉(xiāng)工作,學習的親人打電話,也可以用qq與親人聊天),
    c、可是,在古代,通訊閉塞,不發(fā)達。重陽節(jié)這天,別人的家庭老老小小頭插茱萸,王維只能念著詩句: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過年了,家家戶戶放鞭炮,吃年夜飯,王維孤身一人,他只能念著詩句: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d、遷移想象說話:端午節(jié)的時候……
    中秋節(jié)的時候……
    四、放手讓學生理解“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1、談話,想象王維思親。
    引導談話:是啊,看著別人的家庭團團圓圓,他只能沉浸在對過去美好生活的回憶中,在重陽佳節(jié)里,王維會回憶起什么,想到什么呢?
    引導談話:快樂的時光總是令人難以忘懷,思念是一條線,線的這頭牽著王維,線的那頭牽著的是他的兄弟,思念是彼此的,兄弟們肯定也會非常想念他。他們在登高的時候會對遠在他鄉(xiāng)的王維說些什么呢?
    2、朗讀,感受王維思親。
    多好的兄弟,多深的情誼。這是兄弟們在思念王維,更是王維在思念兄弟們,他不禁寫道——(課件出示,學生齊讀: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引讀:重陽節(jié)這天,王維獨自在異鄉(xiāng),他猜想他的兄弟一定在干什么?請學生讀。
    引讀:從前兄弟歡聚,如今唯獨少了誰?請學生讀。
    引讀:王維不能與兄弟團圓,他的心情是怎樣的?請學生讀
    五、誦讀詩歌,情感升華
    詩人王維漂泊他鄉(xiāng),兩年沒見到親人的面,沒聽到親人的聲音。重陽佳節(jié)這天,看著家家戶戶歡度節(jié)日的熱鬧場面,他只能將無限的思念,凝聚筆端,化作這首流傳千古的名詩。讓我們也做一回大詩人王維,用我們的心,用我們的情來吟誦這首詩。
    多么動情啊,這就是王維憶山東兄弟的情。孩子們,讓我們閉上眼睛,再次感受王維“倍思親”的深情吧?。▽W生配樂齊背古詩。)
    六、會寫字的學習
    詩句填空,特別提醒“異、佳、插”的寫法。異的上半部分是封口的;佳的右邊是兩個土;插的右邊先寫好千,在寫剩下部分。
    七、布置課外作業(yè)
    同學們,今天,我們靜靜地走進了詩人葉紹翁的心靈深處,深深地體會到了詩人思念家鄉(xiāng)、思念親人的情感。其實,還有一個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更能讓我們動容,因為他是我們龍泉的大詩人葉紹翁。明天的語文課,我們將要感受《夜書所見》中的冷與暖,所以老師先布置一個任務給你們。
    1、傍晚放學,到華樓街去了解我們龍泉古代十大名人,了解葉紹翁。
    2、周末到芳野曾家大屋參觀,二樓有葉紹翁的生平介紹。
    3、有感情地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給家人聽聽。
    4、收集有關(guān)思念家鄉(xiāng),思念親人的詩歌。
    教后反思:
    課上完了,應該很輕松,但是事實并沒有如此。課后仔細思量,發(fā)現(xiàn)如梗在喉的原來是自己引導學生對詩句的誦讀上。自認課前預設的引讀比較巧妙,可是學生朗讀出來的效果卻不太盡如人意。回過頭想想,自己是被為了整個課堂環(huán)節(jié)圓滿完成的想法所左右了,所以在有位學生一字一頓的讀詩時;在個別學生沒把握詩歌情感基調(diào)時,少了一份耐心做具體的引導,錯過了引導的好時機。
    對詩句的處理上,我覺得能做到扶放結(jié)合,前兩句重點引導,后兩句放開手腳讓學生想象。理解詩句是為了誦讀詩句,我努力去這么做。我們班邱志翔的小姨在新加坡,他的朗讀水平不算優(yōu)秀,但課后他對我說,剛才他在讀古詩的時候都想哭了。我想,在教師的引導下,他能在詩文誦讀里傾注了自己的情感,應該算是本節(jié)課的一點點成功之處吧。?
    三年級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篇四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3個生字。
    2 背誦古詩,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想象詩句所描寫的景象,激發(fā)學習古詩的興趣。
    3 體會作者思念親人、思念家鄉(xiāng)的感情,養(yǎng)成積累的習慣。
    教學準備
    教師:一則故事、音樂磁帶、搜集重陽節(jié)的常識、教學掛圖或課件。
    學生:搜集思念親人的古詩。
    教學時間1~2課時。
    教學過程
    一、介紹詩人,揭示課文題目
    1 我們以前學過王維的古詩嗎?誰會背?(《鳥鳴澗》《畫》《相思》)
    2 王維簡介:唐代著名詩人,少年聰慧,9歲時就以文才出名。他多才多藝,不僅能做詩,而且懂音樂、繪畫,與另一位唐代詩人孟浩然齊名。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就是他17歲時寫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3 揭題、質(zhì)疑、解題。
    二、學生自讀詩歌,初步感知詩意
    1學生自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
    2同桌互讀詩歌。要求讀通句子。
    3點名讀,讓其他學生注意聆聽,看朗讀者是否達到了以上要求。
    4借助注釋、插圖,結(jié)合自己的閱讀感受,初步感知詩的大意。
    三、交流感悟,體會意境
    1全班齊讀詩歌,然后在四人小組內(nèi)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2全班交流。
    (1)借助注釋,合作學習,弄清詩句字面意思。學生對哪句有所得就說哪句,順序不限;教師還要重視多方互動與交流的作用,激勵學生融入自己的閱讀感受,綜合理解古詩。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獨”,獨自一人;“異鄉(xiāng)”,他鄉(xiāng);“異客”,陌生的客人。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在外地孤獨一人,人生地疏、舉目無親,倍感孤寂。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逢”,遇到;“倍”,更加;“佳節(jié)”,美好的節(jié)日,本詩指重陽節(jié)。這句話的意思是,每當遇到節(jié)日,我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親人。
    遙知兄弟登高處:“遙”,遠;“兄弟”,哥哥和弟弟;“登高”,民間風俗,重陽登高。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在遙遠的地方,想到兄弟們一定都登上了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遍”,全都;“茱萸”,一種含有濃香的植物,古人重陽登高插茱萸,據(jù)說可以防災。這句話的意思是,兄弟們頭上都插著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只缺少我一個人。
    (2)質(zhì)疑,交流。疑問主要由學生提出,答案則由交流得出結(jié)論。點名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收獲,弄懂了些什么。(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有趣的民間風俗,對比的寫作手法,簡練的語言風格等)
    (3)有感情地朗讀。
    先讓學生自己悟讀,再點名讀并評議,接著集體讀,最后男、女生比賽讀。
    (4)背誦詩歌。
    自己試背,同桌互背,集體背誦。
    四、拓展延伸,遷移練筆
    1人間最美是真情,同學們,我們都有親人,都在親人的關(guān)心和愛護下成長。如果現(xiàn)在你一個人漂泊他鄉(xiāng)、孤苦無依,你會有什么樣的感受呢?能否寫一寫你的真情實感?
    2學生練筆,展示交流。(把優(yōu)秀作品張貼在黑板上)
    3背誦詩歌,深化感情。
    五、拓展思路
    1除了本詩外,你還搜集到了哪些思念親人的詩?(教師引導學生閱讀、交流搜集到的詩歌,留意詩歌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使學生能更深地理解古詩)
    2課后練習。
    (1)把自己搜集的古詩背熟。
    (2)自主把自己搜集到的任意一首古詩改寫成記敘文。
    (3)辦一期思鄉(xiāng)、思親為主題的古詩手抄報。(小組合作)
    三年級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篇五
    教學目標
    1. 理解字詞意思及詩句的意思;
    2. 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 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詩;
    4. 感受詩句語言質(zhì)樸,感情真摯的特點。
    教學重點:
    想象詩中描寫的情景,體會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在你們的生活中,有沒有和親人朋友分別的經(jīng)歷?分別時心情怎樣?
    2、是啊,分別是傷感的,可是偉大詩人王維為了去京城學習,考取功名,17歲就離開了家鄉(xiāng),告別了親人。他在京城非常思念自己的親人,于是揮筆寫下了一首千古名詩。
    3、齊讀課題。
    二、理解題意
    1、從題目中你知道了什么?或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結(jié)合課文下面的注釋來說。
    (1)理解“九月九日”
    (2)理解“憶”
    (3)理解“山東”
    2、你能連起來說說題目的意思嗎?
    過渡:是啊,作者在重陽節(jié)這天非常想念自己的親人,那讓我們一起到詩中去感受王維的思念之情。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放課文錄音,可以閉上眼睛去感受。
    2、這首詩感情真切,是抒發(fā)思鄉(xiāng)之情的千古名詩,下面請同學們自由學習全詩。聽清要求:
    (1)讀準生字的字音并能給生字找個朋友。
    (2)想一想,從哪些詩句可以體會到作者的思念之情。
    3、交流(1)出示生字(指名帶讀、齊讀)
    (2)指名給生字找朋友。齊讀
    (3)生字躲在了詩句中,你們還會讀嗎?齊讀古詩。
    四、品讀詩句,了解詩意
    1、你覺得哪句詩可以體會到作者深切的思念之情?指多名學生讀
    出示: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1)大家都說這句可以看出王維的思鄉(xiāng)之情,請你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同桌討論一下。
    (2)指名說。
    (3)這里的佳節(jié)指的是——-那么,同學們,除了重陽節(jié)可以稱為佳節(jié),還有哪些節(jié)日可以稱為佳節(jié)呢?那不是佳節(jié)的時候,詩人思念自己的親人嗎?從哪個字可以看出來?“倍”是什么意思?
    (4)是啊,每當遇到美好節(jié)日的時候,詩人就更加思念親人,可見詩人平時也————,
    (5)誰能把這種濃厚的思念之情用朗讀表現(xiàn)出來呢?
    (6)詩人為什么會平時思親,“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呢?因為“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板書:獨、異。)釋:獨,異客。這句話是說。(句意讓學生說。)
    (7)導:“是啊,詩人所處的環(huán)境是陌生的,看見的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怎能不感到孤獨、寂寞呢?怎么不思念自己的親人呢?(指名讀→評:突出獨、異、倍→范讀→指名讀、評議)
    過渡:(填空:因為詩人—— ,所以詩人平時—— 每逢佳節(jié)就—— :看到長安菊花開,他會想到—— 的菊花盛開的樣子;看到長安的親人團聚,他會想到(誰干什么);看到長安的人們重陽登高,他會想到(誰干什么)。)
    2、教學三、四行
    出示: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1)同桌討論詩句的意思。指名說
    (2)詩人在家時,總和兄弟們一起登高,可見獨自在外,多么遺憾啊。他知道家鄉(xiāng)的兄弟們此時此刻也一定在思念著詩人呢?,F(xiàn)在,就請你們做詩人的弟弟妹妹,說說家鄉(xiāng)的兄弟們會怎么想,怎么說?
    (3)朗讀指導,并背誦。
    ① 點撥:這首詩感情真摯,語言樸實無華,讓我們再有感情地讀這首詩,想象詩中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
    ② 配樂范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③ 練習背誦。(師生接龍背→指名背)
    師:這首古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這首詩表達了身居外地的詩人,適逢重陽佳節(jié),更加思念家鄉(xiāng)、懷念親人的思想感情)五、課外延伸
    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重陽節(jié)了,你準備以怎樣的方式和你們的親人聯(lián)系,表達你們的思念之情?
    有的說打電話,有的說寫信,有的說寄賀卡……
    教師肯定了學生提出的方式,要求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和親人聯(lián)系,并且在交談時巧妙地用上“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這句詩。
    生:(打電話)您好!外婆,重陽節(jié)到了,我很想念您。您的身體好嗎?外婆,今天我們學了一首王維的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其中有一句寫得特別好,我把它送給您,“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愿您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生:(扮外婆)好外甥,謝謝你的祝福,“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說得好。外婆也想念你啊,等放假了外婆來接你??!祝你學習進步啊!再見!(掌聲熱烈)
    生:(寫信)媽媽,您好!您去外地學習已經(jīng)一個月了
    今天是重陽節(jié),看到別人家都歡天喜地過節(jié),我特別想念您!真是“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媽媽,希望您早些回家!也祝您學習進步!
    師:(深情地說)大家談得真好。讓我們把這句詩送給所有在外地工作的親人——
    生:(齊讀)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三年級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篇六
    【設計特色】
    1、“思”為主線,貫穿全詩教學;
    2、以“思”促讀,以讀感“思”;
    3、重拾傳統(tǒng)節(jié)日,弘揚中國文化。
    【課時目標】
    1、熟讀古詩,理解詩意;
    2、重點理解“獨”、“異”、“倍”、“思”、“遙”等字;
    3、體會游子的思鄉(xiāng)懷親之情,感受家庭的親情;
    4、了解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歷史文化。
    【課前準備】板書好整首古詩;多媒體課件。
    【課前談話】
    中國是詩的國度,有許多詩都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其中最有影響的十首詩分別是:
    依次出示:(能背誦的指名背誦。)
    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10首詩
    第一首? 李白的《靜夜思》
    第二首? 孟郊的《游子吟》
    第三首? 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
    第四首? 曹植的《七步詩》
    第五首? 王之渙的《登鸛雀樓》
    第六首? 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第七首? 《詩經(jīng)》的第一首《關(guān)雎(jū)》
    第八首? 李清照的《夏日絕句》
    第九首?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第十首? 李紳的《憫農(nóng)》
    【教學過程】
    一、重陽/習俗
    1、同學們,這節(jié)課咱們學習其中的一首——唐朝詩人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出示古詩)王維寫這首詩的時候還只有17歲,當時他正在京都長安求學。
    2、請你們自由地讀讀這首“最有影響”的詩,讀上三遍,做到“字字入目,字字出聲”。
    3、這首詩加上題目,一共37個字,哪些字詞你已經(jīng)讀明白了?(學生說明白后,請他上黑板用“△”標在讀明白的字詞下。)
    憶——思念、想念;山東——陜西有座名山叫華山,華山以東有個地方叫蒲州,是詩人王維的老家;兄弟——此處的“兄弟”可以是王維的同胞兄弟,也可以是王維的親人,朋友;獨——獨自一人;異鄉(xiāng)——他鄉(xiāng);異客——陌生的客人;倍——加倍,更加,格外;遙——遙遠;遍——都;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交流點擊下列詞語:
    ◆ 九月九日——指的是農(nóng)歷九月初九,這一天,是中國人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重陽節(jié)。
    出示:重陽節(jié)是一個很古老的節(jié)日,距今已有1700 多年的歷史。在中國數(shù)字中,一、三、五、七、九為陽數(shù),二、四、六、八為陰數(shù)。因此,農(nóng)歷九月初九被稱作重陽或重九。在我國古代,重陽節(jié)是一個重要的節(jié)日,這一天要舉行各種活動,如:登高、插茱萸、賞菊、吃重陽糕、喝菊花酒等。如今,這個古老的節(jié)日又增加了新的內(nèi)容,成為一年一度的“老人節(jié)”。因為兩個九意味著生命長久、健康長壽。
    ◆ 茱萸——大家可能不太熟悉,這是一種有香味的植物,古人在重陽節(jié)登高時,把茱萸插在頭上,或裝在小布袋里帶在身上,認為可以避災。
    這個“萸”字很容易寫錯,看老師寫這個字。(板書“萸”,并講解寫字要領(lǐng))請大家把這個字一筆一劃地寫一遍。
    二、思親/懷鄉(xiāng)
    1、這首詩的題目很長,有9個字,如果只保留一個字的話,應該保留哪個字?(“憶”,這個字和詩句中的哪個字意思差不多?“思” )這一“思”字道出了詩人王維最想說的話,那就是思念親人,想念親人。(板書:思念)
    2、詩人王維僅僅是在九月九日重陽佳節(jié)思念親人嗎?(不是,“每逢佳節(jié)”)這里的“佳節(jié)”指的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除了重陽節(jié),你還知道哪些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元宵節(jié)、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等。節(jié)日,往往是親人團聚的日子,“每逢佳節(jié)”,王維就會格外地思念親人。)
    ◆ 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王維看著碗里的粽子,吃得下嗎?請你讀——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 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王維望著天空的一輪明月,高興嗎?請你讀——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 九月初九重陽節(jié),王維目睹著人們成群結(jié)伴,登高處,插茱萸,飲酒作樂,他只能待在旅館里,快樂嗎?請你讀——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3、同學們,王維只是在“每逢佳節(jié)”的時候才思念親人嗎?(不是,你從哪個字感覺到的?“倍”,加倍、格外、更加,說明王維平日里也在思念親人。真是“佳節(jié)有限,思念無限”?。。氃诋愢l(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一起讀。
    三、孤獨/寂寞
    1、是什么原因使得17歲的王維“倍思親”呢?第一句、第三句、第四句中各有一個字點明了“倍思親”的原因,請你找出來。(獨,遙,少。請學生上黑板圈出這三個字)
    2、怎么理解這個“獨”?(獨自一人,還隱含著詩人孤獨寂寞的心境。)(板書:孤獨)
    3、第一句中,哪兩個字寫出了詩人王維的孤獨和寂寞呢?(兩個“異”。王維覺得一個“異”字還不足以表達自己的孤獨寂寞,于是又用上了一個“異”字?!爱愢l(xiāng)”可以理解為“他鄉(xiāng)”或者“外地”;“異客”可以理解為“陌生的客人”。)
    4、同學們,當時的京都長安是世界上最繁華的城市,但對于17 歲的王維來說,這里的環(huán)境是陌生的,這里的每一個面孔也都是陌生的,他成了這里陌生的客人。在這舉目無親的“異鄉(xiāng)”,越是繁華熱鬧,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顯得孤獨寂寞。每逢佳節(jié)來臨,孤獨的感覺更加深刻,思念親人的感情也會更加刻骨銘心?!氃诋愢l(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一起讀。帶著孤獨,帶著思念之情,再讀。
    四、遙遠/期盼
    1、誰來讀讀最后兩句: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2、從這個“遙”字,你感覺到了什么?(長安與家鄉(xiāng)之間路途遙遠。越是遙遠,就越是容易觸發(fā)思念之情。當時,除了步行,就是坐馬車、乘船,遠在京都長安的王維回一趟家需要數(shù)月時間,回家容易嗎?他只能把無盡的思念埋在心底,寫在詩中??!——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一起讀。)
    3、“少一人”的“少”字怎么也跟王維的“倍思親”有關(guān)呢?(少了誰?王維。誰發(fā)現(xiàn)的?王維的兄弟、親人。在什么情況下發(fā)現(xiàn)少了王維呢?兄弟們都插上茱萸的時候。)
    ◆ 假如你是王維的兄弟,兄弟們的頭上都插上了茱萸,你的手中還剩下一根茱萸,你會怎么想呢?
    ◆ 假如你是王維的兄弟,你發(fā)現(xiàn)王維不在,你會怎么對兄弟們說呢?
    是啊,少了王維,也就多了一份遺憾!重陽佳節(jié),不只是王維在思念親人,親人也在思念王維??!從這個“少”字,我們讀出了一份思念,也讀出了一份期盼,(板書:期盼)他們熱切地期盼王維回家團聚?。⌒值軅兊倪@份期盼更增添了王維的思念之情!——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一起讀。
    4、(指著板書)“知”,是“知道”的意思。長安與家鄉(xiāng)路途遙遠,當時通訊極不發(fā)達,沒有郵局,也不可能有電話、手機,王維怎么可能知道兄弟們在登高處、插茱萸呢?怎么可能知道兄弟們在期盼自己回家呢?(一是因為重陽佳節(jié),有這樣的習俗;二是因為王維以前和家人在一起的時候,每次重陽節(jié),都與家人一起登高、插茱萸,享受親情,是這份親情給了王維無比的自信!是兄弟間的心有靈犀給了王維無比的自信。雖然王維遠在千里之外,但是他完全相信,親人也在思念著自己。)帶著這樣的自信,我們再讀這句詩: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五、游子/心聲
    1、同學們,(指著板書)王維為什么如此思念親人?一是因為他身處異地,感到孤獨;二是因為王維離家遙遠;三是因為王維知道,親人也在思念自己,期盼自己回家團聚。誰來讀一讀整首詩?讀出這濃濃的思念。
    在王維的眼里,思念是兄弟們溫了又涼的杯中酒,是父親怎么望也望不圓的月亮,是母親手中那一截散了的線頭。誰再來讀讀這首詩?讀出這深深的思念。
    2、哪一句詩最能打動你的心?(第二句)這句詩最能打動哪些人的心?(離家在外的游子,包括海外的游子。)“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千百年來,廣泛流傳,成為游子思念親人思念故土的名言!游子千里萬里的漂泊,心里始終向往著一個親情的港灣;游子山重水復的奔勞,總是期盼著和家人團聚的時刻!
    我們來聽一聽游子的心聲。(播放《九月九的酒》)
    出示歌詞:
    又是九月九,重陽夜,難聚首
    思鄉(xiāng)的人兒飄流在外頭
    又是九月九,愁更愁,情更憂
    回家的打算始終在心頭
    走啊走,走到九月九
    他鄉(xiāng)沒有烈酒,沒有問候
    走啊走,走到九月九
    家中才有自由,才有九月九
    ……
    咱們?nèi)w起立,每逢佳節(jié),在你和親人團聚的時候,不要忘了遠在“異鄉(xiāng)”的游子。齊讀這首“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詩——(整首詩)
    【板書設計】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 王維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孤獨)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思念)
    遙知兄弟登高處,(遙遠)
    遍插茱萸少一人。(期盼)
    三年級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篇七
    學習目標:
    1、借助拼音認識“憶、異、逢、佳、倍、插”6個二類字和“憶、異、逢、佳、倍、插、遍、遙”8個一類字,能通過對比分辨出“異”上半部分“巳”與“已”的區(qū)別,知道“插”的正確筆順,正確書寫“遙、插”。
    2、簡單了解詩人王維,能借助注釋、聯(lián)系上下文讀懂詩句的大概意思。結(jié)合王維的生活背景和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想象并體會詩句表達的詩人思鄉(xiāng)思親之情。
    3、能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隨著夏天的腳步逐漸遠去,我們又迎來了美麗的秋天。秋,是一個詩意的季節(jié)。秋風響起,落葉歸根,會引發(fā)多少游子的思鄉(xiāng)之情。今天我們學習唐代詩人王維的一首思鄉(xiāng)佳作,詩題是《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二、了解作者,闡釋題意。
    1、說說對王維的了解,補充王維的資料。
    王維(701年-761年),字摩詰,唐代詩人,多才多藝,是唐代山水田園派的代表,流傳至今的詩歌有400余首,人們又稱他為“詩佛”。
    2、題目中有一個生字——憶。指導書寫?!皯洝笔鞘裁匆馑??圍繞這個“憶”字,你從題目中還知道了什么?請大家輕輕打開書36頁,可以結(jié)合課文后面的注釋來說。
    (1)在這里“山東”不是指現(xiàn)在我國的山東省,而是指華山以東,詩中指作者的家鄉(xiāng)山西?。ò鍟杭亦l(xiāng))。王維不到17歲就與弟弟王縉離開家鄉(xiāng)到當時全國最熱鬧的城市——首都長安游學,也就是現(xiàn)在的陜西西安市。
    出示示意圖,介紹兩地之間的大概距離。(兩地間高速公路路程為536千米,駕駛汽車需6小時45分鐘。如果步行,每小時走4千米,每天走十個小時,也要半個多月才能到達。)
    (2)重陽節(jié):九月九日是重陽節(jié),是我們傳統(tǒng)節(jié)日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節(jié)日。古時候人們過重陽有登高、賞菊、插茱萸等風俗。
    (3)茱萸是一種有濃烈香味的植物,將茱萸插在頭上,據(jù)說可以消災避邪。(逐步將詩題板書完整)
    你能連起來說說題目的意思嗎?題目很重要,是走進課文、走進古詩中的一扇門。從題目中,我們知道這首詩寫的是詩人在重陽節(jié)這一天思念家鄉(xiāng)親人,想念兄弟的事。齊讀詩題,注意語調(diào)低沉緩慢。
    題目平實樸素,內(nèi)容也看似平常,但是為什么這首詩會流傳千古,被人們廣為傳頌呢?
    三、創(chuàng)設情境,讀中悟情。
    1、學習詩歌,“讀”是一種很好的方法。只有通過入情入境地朗讀才能有更多的收獲。讀古詩有三個層次,三種境界:讀得正確流利——讀懂意思——讀出感情。
    (一)讀正確流利:
    (1)出示帶注音詩句,自由讀;
    (2)指名讀,糾正讀音;
    (3)去音后男讀女讀,讀出節(jié)奏;
    (4)提出生字并歸類,小組開火車認讀并組詞,交流識記生字的方法。在這一課的生字中,你覺得哪個字最難寫,我們應該注意些什么。
    左右結(jié)構(gòu):憶佳倍插
    上下結(jié)構(gòu):異
    半包圍結(jié)構(gòu):逢遙遍
    板書:“異”。師示范“插”的筆順,生練習書寫。
    (二)讀懂意思:
    1、詩句讀通了,我們還要讀懂詩句的意思。交流學習古詩的方法。
    學法小結(jié):查資料、看注釋、聯(lián)系上下文或生活經(jīng)驗、反復誦讀。
    2、先輕聲或默讀古詩,根據(jù)下面的注解與插圖,想想全詩大概是什么意思,能說出大概意思即可。同桌交流想法,指名匯報。
    (三)讀出感情:
    同學們對詩句的意思理解得很準確。師錯誤范讀。詩人通過詩句表達了怎樣的心情?哪些詩句或者字詞最能體現(xiàn)詩人孤獨、苦悶、傷心的心情?在書上圈畫出來。
    1、(板書:獨)漢字是會說話的。仔細看看“獨”字,透過它你看到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
    出示句式,想象說話:
    遠在異鄉(xiāng),當時,王維獨自一人。
    (生病時、空閑時、遇到困難時、寫出一首好詩時……)
    由此可見,當王維吟誦出“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的詩句時,他心中該是多么的酸楚?。≌報w會王維此時的心情,帶著王維的感受再讀第一句。
    2、即使生活在繁華都市中,即使?jié)M腹才華被人賞識,孤單無助的王維仍是一名生活在異鄉(xiāng)的異客,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親人,這是魂牽夢繞的思念啊。尤其是在過節(jié)的時候,這思親之情更為刻骨。詩人把滿腔思念都傾吐在哪句詩句中?(生讀)“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整首詩中,這一句流傳最為廣泛,每個字都凝聚了詩人的情感和心血。
    你們認為哪個字詩人用得最好?為什么不說“每逢佳節(jié)更思親”“每逢佳節(jié)又思親”,偏偏要說“倍思親”呢?同桌討論。(一個“倍”字,既表現(xiàn)出今日思親之情的強烈,又表明王維平日無時無刻不在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板書:倍思親)
    詩中提到的“佳節(jié)”還會是哪些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生回答時,師補充相關(guān)習俗。
    傳統(tǒng)節(jié)日豐富多彩,最重要的是不管什么節(jié)日,都是家人團聚的大好時機。那么在不同的節(jié)日里,遠在異鄉(xiāng)的王維都會看到什么、想些什么?
    出示句式,同桌交流,想象說話,說出人物的動作神情:
    節(jié)到了,王維看到,想起家鄉(xiāng)的親人,。
    (師:春節(jié)——看到家家戶戶熱熱鬧鬧地一起包餃子、放鞭炮——淚流滿面)
    家鄉(xiāng)的人,家鄉(xiāng)的事,即便只是一句普通的問候,一碗熱騰騰的餃子,都令王維刻骨銘心,難以忘懷,他怎能不——(配樂讀)“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好一句“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它道出了多少天涯游子對家鄉(xiāng)、對祖國的思念呀,我們可以想象:
    a、除夕之夜,家家戶戶歡聚一堂,遠在他鄉(xiāng)求學的孩子們,會在心底默默地念起:——
    b、中秋來臨,遠在外地打工謀生的人們,會對著明月訴說:——
    c、每到國慶節(jié),遠在異國他鄉(xiāng)的海外游子,會面向祖國深情地說:——
    3、雖然心中倍思親,但重陽節(jié)這天,王維還是無法與親人團聚,只能任思緒飛越千里,他會在腦海中看到什么、聽到什么呢?
    家鄉(xiāng)親人的一舉一動那么清晰地浮現(xiàn)在眼前,卻不能真實地擁抱、交談,這種痛苦的滋味令人心碎啊!王維只能面向東方,含淚吟誦——(讀)“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BR>    親人們團聚在一起,又會想些什么呢?的確,家鄉(xiāng)的親人又何嘗不在思念著王維啊!登高遠眺,無限的牽掛、擔憂、思念涌上心頭,他的親人們一定也會面對西方,大聲喊出——(讀)“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遍插茱萸少一人”。
    4、胸懷大志的王維年少早熟,為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甘心忍受離別的痛苦,只能把自己的綿綿思鄉(xiāng)之情融入到詩句之中,正因為對親人的眷戀,對故鄉(xiāng)的依戀,是人類永恒不變的美好情感,所以這首詩直到今天還能深深地打動我們的心?,F(xiàn)在讓我們再次讀讀這首詩。(配樂背誦)
    5、總結(jié)學法。
    聽了同學們的朗讀,我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眼含熱淚,神情憂郁的詩人王維。這節(jié)課,我們通過逐次逐句地品,設身處地地想,入情入境地讀,真切地感受到詩人的情懷,希望今后在學習古詩時,同學們能自覺地運用這些方法。
    四、延伸課外,拓展閱讀。
    古時候交通、通訊極為不便,人們長時間外出時只能靠詩歌來抒發(fā)自己思鄉(xiāng)思親的痛苦心情,所以自古以來就有很多思鄉(xiāng)詩歌在民間廣為流傳,其中一些名篇更成為千古絕唱。
    出示:
    (1)學過的思鄉(xiāng)詩歌題目:《秋思》《長相思》《泊船瓜洲》;
    (2)朗讀補充的詩歌。
    渡漢江宋之問
    嶺外音書斷,經(jīng)冬復立春。近鄉(xiāng)情更怯(qiè),不敢問來人。
    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qī)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有興趣的同學還可以在課后繼續(xù)收集王維的詩歌或者思鄉(xiāng)詩歌進一步閱讀、品味。
    三年級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篇八
    教學目標:
    1. 查找有關(guān)資料,了解作者生平及創(chuàng)作背景。
    2.展開豐富想象,用自己語言說說詩句意思。
    3.品重點字詞,美讀詩句,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4.培養(yǎng)學生閱讀古詩的興趣和能力。
    教學重點想象詩中描寫的情景,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揭題
    1、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唐代詩人王維的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誰來說說題目的意思?
    2、簡介王維。
    王維(701—761),唐代著名詩人,畫家,這首詩是王維十七歲時因重陽節(jié)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而作。王維家居蒲州(今天的山西省永濟縣),在華山之東。所以題稱“憶山東兄弟”。寫這首詩時他正在長安謀取功名。他多才多藝,擅長繪畫、書法,精通音樂,被譽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詩人為什么要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他是如何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的?我們一起來看看這首詩。
    二、初讀
    1.學生自由讀,把詩讀準讀順。
    2.指名讀。正音,“茱萸”。
    3、畫出詩的節(jié)奏。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三、解詩
    1、下面請同學們再次讀讀這首詩,一邊讀,一邊想想詩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可以查字典,或者用鉛筆打上問號。
    2、說說你學懂了什么?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3、連起來說一說詩意。
    (1)每個人自己說一遍。
    (2)指名說詩意。
    4、以敘述的口氣,把這首詩編成故事,講給同學聽。
    5. 你能想到詩人當時在寫這首詩的時候內(nèi)心是什么感受?哪兩句詩最能體現(xiàn)詩人的孤獨?
    四、品詩
    1.“異鄉(xiāng)異客”
    背景介紹:作者王維十五歲便離開了自己的故鄉(xiāng)永濟,遠赴長安參加科舉考試。這首詩相傳是少年離家后第二年所做,當時的“異鄉(xiāng)”指的是國都長安,那時的長安是繁盛的。
    2.“獨”
    在這么好的城市,詩人又怎么會感到孤單呢?從哪個詞能看出來?(想象)假如你就是少年王維,當身邊的人親人團聚時,你這個異鄉(xiāng)異客只能干什么?當別人三五好友,呼朋引伴時,你這個異鄉(xiāng)異客只能干什么?
    3.“倍”
    轉(zhuǎn)眼離家已兩年有余,徹骨的孤獨讓思念越發(fā)深刻,也讓詩人寫下了這樣一個千古名句——“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那個字最能打動你?從“倍”字你能讀懂什么?“每逢佳節(jié)”單指重陽節(jié)嗎?
    好一句“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一千多年來道出了多少天涯游子對家鄉(xiāng),對祖國的思念:
    a.每當國慶佳節(jié),還在他鄉(xiāng)的莘莘學子,會用詩句對家人說:——
    b.中秋來臨,異地求職謀生的人們,會對著明月訴說:——
    c.除夕之夜,家家戶戶歡聚一堂,異國的海外游子,會面向祖國的方向,深情地說:——
    五、讀詩
    1、教師引讀:又一個離家的重陽節(jié),王維獨自站在異鄉(xiāng)的窗前,面向家的方向,深情地吟誦著——(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又一個離家的重陽節(jié),王維獨自登上異鄉(xiāng)的高山,回想遍插茱萸的團圓場面,大聲地吟誦著——(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2、全班一起讀
    六、小結(jié)
    同學們,詩人用了短短的28個字,將自己思念家鄉(xiāng),思念親人情感曲折有致的展在我們的面前,雖然間隔了1200多年,當我們今天再次讀起它的時候,依然是那么感動,這就是經(jīng)典,這就是經(jīng)典的魅力。
    七、拓展
    1、欣賞《秋思》。
    (1)自由讀這首詩。
    (2)結(jié)合注釋說說詩的意思。
    (3)指導朗讀這首詩。
    2、誦讀課前搜集的有關(guān)思念的古詩或現(xiàn)代詩歌。
    3、你如果有親人在外地打工,你能用一段話說說你對他的思念嗎?
    三年級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篇九
    師:同學們,一年一度的重陽節(jié)已經(jīng)來臨,知道它的來歷嗎?
    生:不知道。
    師: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xiàn),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喪命。一場瘟疫奪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點兒喪了命。病愈之后,決心出去訪仙學藝。恒景不畏艱險和路途的遙遠,在仙鶴指引下,終于找到了有著神奇法力的仙長。恒景廢寢忘食苦練,終于練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藝。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仙長送給恒景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密授避邪用法,讓恒景騎著仙鶴趕回家去……(師講故事,生靜聽)
    生:哦,九月初九就是重陽節(jié)。
    師:關(guān)于這個節(jié)日,你知道什么?
    生:我知道要觀賞菊花。
    生:我知道要吃重陽糕、
    生:我知道要飲菊花酒。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看電視知道的。
    師:留心生活,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今天咱們一起去了解古人是怎樣過重陽節(jié)的?(板書課題)
    生:齊讀課題。
    師:看老師板書古詩,你們解決不認識的字。
    生:(拿出字典,解決字音)
    師:試著朗讀,要求正確。(抽讀)
    師:誰來評評?
    生:“茱萸”沒有讀準確。請大家跟我讀。(學生跟讀)
    師:誰再來試試?(一學生自告奮勇來讀)
    師:怎樣才能讀出古詩的味道?
    生:把聲音放輕,速度減慢。
    師:那咱們試試。(生自由練讀)
    師:如果你能讀好這首詩,就請你舉手。(一生讀)誰來評評?
    生:他讀得慢,有一點詩的味道了。
    師:在讀詩時,你感受到什么?
    生:我感受到王維對家鄉(xiāng)和親人的思念。
    師:是啊,“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边@是表達思念的千古名句。(齊讀這兩句)
    師:詩人一個人冷冷清清地過著節(jié)日,心里更加地思念親人。速度再慢一點,聲音再低沉一點,把詩人的心情讀出來。(生讀)
    師:王維思念親人的同時,他發(fā)現(xiàn)故鄉(xiāng)的兄弟在干什么?
    生:兄弟在登高遠望,還分插茱萸。
    生:插茱萸時兄弟們發(fā)現(xiàn)少了一人。
    師:那是誰?
    生:是王維。
    師:通過古詩我們了解了古人是怎樣過重陽節(jié)的?
    生:遍插茱萸。
    師:讓我們在音樂聲中深情朗誦吧!讓我們以詩傳情吧!(生和著音樂能背則背,不能背則讀)
    師: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shù)字中又是最大數(shù),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獲的黃金季節(jié),重陽佳節(jié),寓意深遠,人們節(jié)歷來有著特殊的感情,唐詩宋詞中有不少賀重陽,詠菊花的詩詞佳作。例如唐朝李白的《 九月十日即事 》、唐朝王勃的《蜀中九日》等。
    生:那為什么退休老人特別重視這個節(jié)日?
    師:雙九還是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意思,所以后來重陽節(jié)被確立為老人節(jié)。
    此時,讓我們走進王維的思念,把這首千古絕唱送給家里的老人吧(生齊聲朗誦)。
    三年級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篇十
    第一課時
    師:同學們,秋天是一個美麗的季節(ji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jié),秋天的美在田野,在樹林,在果園,更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從今天開始,我們要一起來學習一組有關(guān)秋天的課文,今天先來一起學習第九課,
    生齊讀課題《古詩兩首》
    師:我們先來學習第一首古詩,由葉紹翁所寫的《夜書所見》請同學們自由讀古詩,要把詩句讀正確,
    生自由讀古詩
    師:誰能為大家來讀讀這首詩呢?
    生1讀詩
    師:讀得真好
    生2:我要提醒大家,第三句中的挑讀第三聲,請大家跟我讀
    師:很好,讓我們一起把這首詩再來讀一讀
    生齊讀古詩
    師:讀得很好,接下來老師想請大家再細細地讀讀這首詩,體會體會這首詩的意思,
    生3:我想提醒大家,這首古詩下面的注解,我想這些注解是幫助我們讀懂詩句的吧
    師:是的,你很會學習,除了看詩下的注解,我們還可以通過反復誦讀的方法來讀懂詩句的意思當然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你還可以查查字典呢接下來就請大家再讀讀古詩,體會體會詩句的意思
    師:通過自己的研究,你讀懂了詩中的哪個詩句呢?
    生1:通過反復誦讀古詩,我讀懂了夜書所見這個題目的意思,就是作者葉紹翁在夜里寫下了他所看到的景象
    師:是在哪個季節(jié)的夜里
    生2:我覺得是在秋天的夜里,我是從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這個詩句中看出來的
    這首詩的大致意思就是秋風吹動著梧桐樹的樹葉,在江面上吹來陣陣秋風,讓人動情
    生3:通過看課文中的插圖和注解,我讀懂了這一句: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詩人知道有小孩子在那兒捉蟋蟀,深夜的籬笆外只有捉蟋蟀的小孩子亮起的一盞燈
    生4:同樣是這句話,我是這樣理解的詩人在深夜看見籬笆外的一盞燈,就知道那兒一定是小孩在捉蟋蟀
    師:兩種說法都可以,看來大家剛才自學的很認真,詩的意思已經(jīng)大致弄明白了,那么在剛才的學習中,你還有不理解的地方嗎?
    生1:我想問問這個客字是不是客人的意思
    師:在這里,客是指離開家鄉(xiāng),生在他鄉(xiāng)的人,詩中指的就是詩人自己
    生2:江面上吹來陣陣秋風,讓詩人很有感觸
    師:說得很好,那么請大家想象一下,江面上吹來陣陣秋風,讓詩人想到了什么呢?
    生1:秋天到了,樹葉都落下來了,詩人一定覺得一個人在他鄉(xiāng)特別孤單
    師:是啊
    生2:我想詩人一定在想,家鄉(xiāng)的親人到底怎么樣了
    生3:也話詩人在心里對家里人說:天氣冷了,要多穿點衣服
    師:秋風吹動了梧桐樹葉,帶來了陣陣寒意,也牽動了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讓我們帶著這樣的感情,再讀讀這首詩吧
    生齊讀古詩
    師:剛才大家理解了這首詩的意思,是不是很快就能把這首詩背下來了呢?請大家自己先試著背一背
    師:剛才我們學習了葉紹翁所寫的古詩夜書所見,接下來我們一起學習唐代詩人王維在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重陽節(jié)寫下的著名詩篇一起來讀課題
    生齊讀課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師:請大家先自由地讀讀這首詩,要把古詩讀正確,
    生自讀古詩
    師:同學們,這首詩中有很多要認的生字,請大家看大屏幕,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生齊讀生字:憶,異,逢,佳,倍,插
    師:這首古詩你們會讀了嗎,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生齊讀古詩
    師:王維的這首詩感情真切,是抒發(fā)思鄉(xiāng)之情的千古絕句接下來,請同學們再去讀讀這首詩,感受一下詩句的意思,還可以跟同桌討論
    生自由讀古詩
    師:剛才大家細細地讀了這首古詩,你能告訴大家你讀懂了些什么嗎?
    生1:我讀懂了這一句: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我認為這一句的大致意思是詩人一個人離開家鄉(xiāng),每當過節(jié)時,他都很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
    師:這是一個膾炙人口的千古佳句,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生讀第一句
    師: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課文中的佳節(jié)就是指重陽節(jié),同學們,你知道除了重陽節(jié)還有哪些節(jié)日可以稱為佳節(jié)呢?
    生:有中秋節(jié),元宵節(jié),春節(jié),
    師:那不是佳節(jié)的時候,詩人思念自己的親人嗎?
    生:平時,獨在異鄉(xiāng)的詩人也很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只不過在過節(jié)的時候,他思念親人的感情比較強烈吧了
    生1:這個倍是尤其,特別的意思
    師:說得真好,每當佳節(jié),遠離家鄉(xiāng)的人總是特別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這首詩中的倍字用得多好呀讓我們一起再把這個詩句讀一讀吧
    生讀第一句
    師:剛才同學們講么,這個倍是尤其,特別的意思我們要把這種感情讀出來,再試一試好嗎?
    生再讀第一句
    師:在古時候,每當?shù)搅酥仃柟?jié),人們就有登高,插茱萸,欽桂花酒的習俗,于是,詩人就想起了遠在故鄉(xiāng)的兄弟們一定登上了高處,插遍了茱萸,只是少了詩人一個呀同學們,這是詩人哪句詩所描寫的呢?一起讀一讀吧
    生讀第二句
    師:讓我們把這首詩連起來讀一讀,
    生齊讀古詩
    師:這么美的詩句你們想把它背下來嗎?
    生自己試著背這首古詩
    師:同學們讓我們一起背背這兩首古詩吧
    師:接下來,我們還要一起來寫生字,請你仔細觀察一些,哪些字是需要特別提醒的
    師范寫“插”字
    再在就讓我們寫生字吧每個生字在田字格里寫兩遍
    三年級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篇十一
    一、教學目標
    1.會認8個生字,會寫11個字
    2.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學習借助注釋理解詩意,體會詩歌感情,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習古詩的興趣。
    二、教學重點理解詞句,想像詩歌內(nèi)容。
    三、教學難點體會詩人所描繪的河上夜晚的迷人情景,陶冶愛美情趣,培養(yǎng)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四、課時安排2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問話導入
    同學們,秋天到了,你們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學生自主回答。
    秋天是美麗的季節(jié),不過,在古人看來,秋天也是容易引起人們愁思的季節(jié),所以不少古代的詩人發(fā)出了類似的感慨!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關(guān)于秋天的古詩——《夜書所見》。(教師板書課題)請同學們齊讀題目。
    (二)解讀詩題
    1.“夜”是指晚上。
    2.“書”在這里是什么意思呢?(寫)
    3.“所見”是什么意思呢?(所看到的)。
    4.題目“夜書所見”是什么意思呢?誰來說一下?
    (在夜里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寫下來)
    (三)初讀古詩,學習生字詞
    1.根據(jù)拼音、注釋學生自己讀詩文,要求讀通、讀順。
    2.老師示范讀并且正音,師生討論生字的認法。
    蕭籬上下結(jié)構(gòu)
    促織深左右結(jié)構(gòu)
    看注釋解決蕭蕭、挑、促織、籬落的意思。
    3.同學互讀詩文,糾正發(fā)音。
    (四)再讀古詩,整體感知
    1.默讀古詩,思考:詩人在秋天的一個夜晚把自己所看到的東西寫下來,那么他在夜晚看見了什么?聽到什么呢?
    邊讀邊把詩人所看到的、所聽到的分別用橫線和波浪線畫下來。
    2師:誰來說說作者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3.學生匯報。
    (師隨機板書:見:梧葉促織一燈明聽:寒聲)
    如果學生回答不上來,就暫時不作解答,進入下一環(huán)節(jié)。
    (五)品讀賞析,感悟詩意
    1.賞析第一、二行詩
    (1)下面我們更深入地學習這首古詩,先來看看前兩行詩。
    (2)請男同學讀一讀這兩行詩。
    (3)梧桐樹的葉子在秋風的吹動下,發(fā)出了什么聲音呢?(蕭蕭指風聲。
    (4)第二行詩句這里的“客”是指誰呢?為什么說詩人是“客”?(因為他身在異鄉(xiāng))
    (5)請大家想想,(播放音樂渲染氣氛)蕭蕭秋風吹下梧桐葉,送來陣陣寒冷,江面上也吹來了秋風,在這樣的一個夜晚,假如你就是這個獨自在外地作客的詩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會產(chǎn)生怎樣的心情?有了這樣孤單寂寞的心情就會很容易想起了什么呢?
    學生回答:想家。
    (6)看到這樣的秋景,很容易觸動了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這就叫做什么呀?(板書:動客情)
    (7)小組賽讀這兩行詩,看看哪組最能體會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再指名讀,齊讀。
    (9)你們真是詩人的知音人,讀出了他的寂寞,讀出了他的思鄉(xiāng)之情。誰可以結(jié)合詞語的意思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說得好的給予表揚。)
    詩文大意:蕭蕭的秋風吹動著梧桐樹葉,送來了陣陣寒意,在外地做客的詩人不禁想念自己的家鄉(xiāng)。
    2.賞析第三、四行詩
    (1)師:正當詩人孤獨的時候,他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現(xiàn)在我們來學習后面兩行詩。請同學們默讀,邊讀邊結(jié)合插圖、注釋來想一想。
    (2)找同學來說一下課本上的插圖畫的是什么。
    (3)讀到這一句,你們有不懂的地方嗎?
    ①生提出疑問,師生一起解決。
    ②師也可提出疑問:在這里想問一問:“知”字是什么意思呢?
    引導:你想一想,詩人是在深夜從遠處看見籬笆底下有燈火,他真的能看見那么小的蟋蟀嗎?(不能)
    那是作者的什么呢?(是作者想到的,猜到的,料想的)
    所以這個“知”字是料想的意思。(指名說)
    (4)師:是的,詩人看見兒童玩得那么高興,那么投入的時候,就越會想到了什么呢?(想起他的家鄉(xiāng)和自己的童年)
    (板書:思鄉(xiāng)之情)
    (5)詩人看到孩子們高興的情景,想起了自己的童年,他那孤獨的心,頓時變得親切了。下面,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行詩的意思嗎?
    ①指名說:生可能會直譯詩句,這時師可引導:
    你是按照每個字的意思說的,可是覺得通順嗎?怎樣才能說得通順呢?有時候在把古詩變成我們的語言的時候,可以根據(jù)情況調(diào)換詞語、詩句的順序。所以可以將第三行和第四行的順序調(diào)換一下。
    ②誰來根據(jù)老師剛才的提示說一說詩句的意思?(指名說)
    詩文大意:他忽然看到遠處籬笆下的燈火,料想是孩子們在捉蟋蟀。
    (6)指名讀詩,全班齊讀,讀出詩人當時的心情。
    (六)深入朗讀,感悟詩情
    1.全詩從頭到尾都融進了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讀的時候要注意讀出感情,讀出詩的韻味,現(xiàn)在請同學們聽老師讀一遍,你們認真地聽一聽。師配樂范讀。
    2.你能不能讀出這種“想家”“鄉(xiāng)愁”的味道來?(學生自由讀)
    3.誰能大膽地讀給大家聽呢?(配樂,指名讀)
    4.全班齊讀。
    (七)拓展延伸,質(zhì)疑問難
    1.在秋天的夜晚,周圍的景色觸動了詩人的心,于是就寫下《夜書所見》這首思念家鄉(xiāng)、親人的詩篇。你們還讀過哪些關(guān)于思鄉(xiāng)的古詩呢?(指名讀或背)《靜夜思》
    2.小結(jié):秋天到了,當我們離別家鄉(xiāng),離別親人的時候,我們是多么容易思念,有時一草一木都會引起我們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
    (八)布置作業(yè)
    1.背誦《夜書所見》
    2.收集一些關(guān)于思鄉(xiāng)的古詩,把自己喜歡的背下來,還可以與大家一起交流。
    (十)板書設計,突出主題
    夜書所見
    葉紹翁
    見:梧葉促織一燈明
    聽:寒聲思鄉(xiāng)之情
    感:動客情
    第二課時
    (一)感受課題,課前鋪墊
    在遙遠的古代,當深深的思念、濃濃的鄉(xiāng)愁涌上心頭,許多詩人就用手中的筆來表達內(nèi)心的無盡思念。今天讓我們細細地來品味一首王維的思親佳作——《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提前板書)齊讀課題。
    (二)解讀詩題
    1.九月九日是重陽節(jié)。
    2.“憶”是什么意思?(思念)
    3.山東是華山以東,王維的家鄉(xiāng)蒲州就在這一帶。
    4.詩題是什么意思呢?找同學來說一下。
    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這天,王維思念遠在家鄉(xiāng)的兄弟。
    或者說,在重陽佳節(jié)懷念家鄉(xiāng)的兄弟。
    (三)初讀全詩,整體感知
    1.根據(jù)拼音、注釋學生自己讀詩文,要求讀通、讀順。
    思考:詩中寫了什么時間,在什么地方,什么人的什么事?誰能用一句完整的話說出來。
    2.學生回答問題。也可以根據(jù)詩題回答。
    詩中寫在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詩人獨自在異地他鄉(xiāng)思念家鄉(xiāng)兄弟的事。
    3.同桌互讀詩文,糾正發(fā)音。
    (四)抓住詩眼,感悟詩意,體會意境
    詩眼是指詩中最精煉最傳神的一個字,也可以是體現(xiàn)全詩主旨的精彩語句。
    首先,感悟“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
    1.說說你讀完全詩后的感受?(詩人很孤獨)
    從哪里看出詩人的孤獨?出示第一句詩: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
    2.重點體會:異鄉(xiāng)異客。
    ①同學們,本句中哪個字給你感受最深?(異)
    你能從這兩個“異”讀懂些什么,體會到一些什么?
    (詩人所處的環(huán)境是陌生的,看到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遠離家鄉(xiāng)、無依無靠、舉目無親)
    ②不過老師有個疑問:當時的詩人所在的城市長安是熱鬧的、繁華的,可為什么在這樣繁華熱鬧的地方,詩人卻感到孤獨寂寞呢?還從哪個字看出來?(獨)
    3.重點體會“獨”。
    ①你對這個“獨”有什么體會?在你平時的生活中是否也有過這樣的感受?(生暢所欲言)
    有孤獨的感覺,很孤獨,特別孤獨……
    其次,感悟“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過渡語:詩人是如此的孤獨無助,怎能不叫他——(思念),這種思念是那么的——(深刻),以致他寫出了這樣的一句千古名句——(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1.出示詩句自由朗讀:你覺得這句詩哪個字寫得好?(倍)
    從“倍”字你能讀懂些什么?是啊,平日里的思念尚可忍受,然而面對重陽佳節(jié),往事歷歷在目,此時此刻王維的內(nèi)心該是多么的痛苦??!
    1.想象畫面:請同學們輕輕地讀這兩句詩,邊讀邊想象,你的眼前將浮現(xiàn)出一幅怎樣的畫面。在這眾人團聚歡笑的重陽佳節(jié),遠在異鄉(xiāng)的王維可能在哪里?他看到的什么情景?他耳邊傳來的是什么?他的心里是一種怎樣的感受?
    3.指導誦讀:指名讀,小組讀,男女讀,聽出了寂寞,聽出了孤獨,聽出了思念。當深深的思念,濃濃的鄉(xiāng)愁涌上心頭,王維用詩這一最美的語言,讓生活在一千三百多年后的我們,同他一起感懷,一起哀傷,也讓我們一起再來讀讀這兩句詩。
    再次,感受“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BR>    這一句寫了兄弟情深。
    1.詩人王維在重陽佳節(jié)深深思念著家人,那家里的親人是否也在思念著他呢?從哪里看出來?
    2.朗讀: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3.理解詩句“遙”字你體會到什么?為什么說“少一人”?
    “遙”指遠?!吧僖蝗恕敝干倭嗽娙俗约?。
    4.由于重陽節(jié)有這樣的風俗,觸景生情的王維心中該是多么難過??!
    展開想象,用自己語言說說詩意。
    (獨自一人身在他鄉(xiāng),成為他鄉(xiāng)之客。每遇到美好的節(jié)日,我就加倍地思念故鄉(xiāng)的親人。在遙遠的地方,想到兄弟們都登上高處,一個個都插上茱萸,單單缺少我一個人。)
    5.角色體驗:
    ①如果你就是王維日思夜想的兄弟,你在登高時會怎樣思念自己的兄弟,在心里會對兄弟說些什么?
    ②哪一位愿做詩人王維,你想對你思念的、同時也在思念你的兄弟說些什么呢?
    (王維想,以前在家鄉(xiāng)時,
    每逢重陽節(jié),總要和兄弟們頭插茱萸,
    手挽著手去城外登高遠眺。大家歡聚在一起,
    是多么讓人高興啊!如今我們卻天各一方,
    不能相會……此時此刻,兄弟們一定也在登高聚會,西望長安,思念著我呢。
    而如今,這一切都只能出現(xiàn)在回憶之中,重陽是別人的,團聚是別人的,屬于自己的那支茱萸,又在哪里呢?)
    同學們,愿意和王維一起追憶一下那久違的畫面嗎?
    讓我們閉上眼邊讀邊想。
    5.角色吟誦:千言萬語道不盡雙方心中深深地思念,還是讓我們用詩句來表達吧!(王維一組讀一二三句,兄弟一組讀第四句)
    (五)總結(jié)全詩,感情升華
    同學們,短短的28個字,將道不盡的離愁,訴不完的思鄉(xiāng),曲折有致的鋪展在我們的面前,歷經(jīng)1200多年,當我們今天再次讀起它的時候,涌向心頭的又豈止是感動?在不知不覺間我們也走進了這濃濃的鄉(xiāng)愁中,今后無論走到哪里,同學們都不要忘記親人,不要忘記故鄉(xiāng)。月是故鄉(xiāng)明,回家的感覺真好!
    (六)布置作業(yè)
    1.背誦《夜書所見》
    2.完成本課的基礎訓練
    (七)板書設計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倍思親
    獨兄弟
    少一人
    三年級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篇十二
    教材分析:
    古詩的學習到了三年級,開始引入了注釋。因此,在教學古詩兩首時,應當恰當?shù)匾龑W生學會運用注釋進行學習理解。《夜書所見》描繪了一個秋天的夜晚,農(nóng)家院落里寧靜悠閑,秋風中的梧桐傳達著秋的寒意,勾起了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也表達了作者重陽節(jié)那天倍加思念親人,惆悵孤獨的思想感情。學習這兩首古詩,不僅要讓學生自己學懂詩意,更要讓學生體味詩中的意境。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正確朗讀課文,認識“促 憶”等7個認讀字,
    2、學習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并能夠正確地朗讀、理解古詩,并體會古詩的意境。
    3、通過自主探究,會寫“憶 異 逢 佳 倍 遙 遍 插”等10個生字。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激情:許多作家詩人都用他們的筆描繪秋天。秋天不僅是個豐收的季節(jié),美麗的季節(jié),秋天也常常勾起人的離別意,相思情。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兩首寄托著離情別緒的古詩。
    2、揭題,讀題。
    二、自學古詩,相機學習認讀字。
    1、自學課文
    建議:⑴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
    ⑵難讀好的字,讀不順的句子多讀幾次。
    2、自學(巡視指導)
    3、大組交流
    ⑴分節(jié)讀課文,相機學習。
    促:讀準平舌音,對照注釋理解“促織”
    憶:擴詞,理解九月九日憶上東兄弟中“憶”的意思,說說課題的意思。
    遙、遍、逢:換偏旁,寫一寫
    三、學習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1、課件出示:在高高的山上,詩人對著遠方,若有所思,吟頌著……
    2、自學:對照注釋,想想詩句的意思。不理解的字或詞打上問號。
    3、交流:
    重點:異 獨 倍 遙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4、品讀古詩
    ⑴再次出現(xiàn)課件,體味意境(重陽本應該是團聚的日子,詩人卻遙在他鄉(xiāng)。他登上高山,眺望遠方,非常思念家中的親人。)
    ⑵想象當時作者的所思所感。
    ⑶小結(jié):在這重陽佳節(jié),作者更加思念遠方的親人,所以寫下了“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钡那Ч琶洹?BR>    ⑷品讀,朗誦
    四、寫字:
    你覺得在這首古詩里還有哪個生字寫起來還覺得有困難
    重點指導:插
    說說你怎么記,觀察田字格,找出結(jié)構(gòu)特點,主要筆畫。范寫,練寫。
    五、總結(jié):
    學懂一首古詩常常需要借助注釋,另外要展開想象,才能體會其中包含的思想感情。這種方法就叫做畫面想象法。希望同學們能運用這兩種方法,學懂更多的古詩。
    三年級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篇十三
    教學目標:
    1.查找有關(guān)資料,了解作者生平及創(chuàng)作背景。
    2.展開豐富想象,用自己語言說說詩句意思。
    3.品重點字詞,美讀詩句,體會作者流露的感情。
    4.培養(yǎng)學生閱讀古詩的興趣和能力。
    教學重點:
    想象詩中描寫的情景,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
    教學準備:小黑板錄音機
    教學時數(shù):1課時
    基礎知識:
    生字:
    異 字義:另外的;別的。異鄉(xiāng) 怪異 奇異 驚異
    倍 字義:加倍更加。倍加 成倍 加倍 事半功倍
    茱萸:一種香草。古時重陽節(jié)人們插戴茱萸,據(jù)說可以避邪。
    正音字:茱萸(zhū yú)
    釋詞:憶:想念。異鄉(xiāng):他鄉(xiāng)、外鄉(xiāng)。
    為異客:作他鄉(xiāng)的客人。 逢:遇。 倍:格外。
    登高:古有重陽節(jié)登高的風俗。
    作者簡介:
    王維(701-761),字摩詰,蒲州(今山西永濟縣)人。通音樂,工書畫。唐代詩人。
    【今譯】獨自一人在外地生活,每地重陽節(jié)在時候更加思念故鄉(xiāng)的親人。想想家鄉(xiāng)的兄弟們正在登高遠望,都插上茱萸發(fā)現(xiàn)就少(我)一個人。
    教學設計(a案)
    一、復習學法,導入新課。
    1.出示:了解詩人、解詩題目、明白詩意、體悟詩情、吟誦詩文。
    2.用自己話說說每一步具體做法及要求。
    3.今天,我們就按同樣的方法學習《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4.板書: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二、了解詩人,解詩題目。
    1.這首詩是誰在什么情況下寫的?你了解他嗎?
    這是詩人十七歲時在長安所作,當時正直重陽節(jié),他的家人在家鄉(xiāng)蒲州(今山西永濟)在華山之東。而詩人獨自過節(jié),顯得十分孤獨。
    2.題目中的“憶”是什么意思?“山東”指山東省嗎?能連起來說說題目的意思嗎?
    在重陽節(jié)這天,王維思念家鄉(xiāng)的兄弟。
    三、理解字詞,明白詩意。
    1.學生自由讀,指名讀,直到正確流利。
    (“為”這里應讀“wéi”)
    2.再讀,你有哪些地方讀不懂?并在書上作記號。
    3.課件出示學生不理解的字詞:
    異客 逢 倍 遍
    4.動動腦子,你如何理解這些字詞?
    5.你能從字面上說說詩句意思嗎?
    6.學生展開想象,用自己語言說說詩意。
    四、體悟詩情,吟誦詩文。
    1.這首詩中你認為哪些字用得好?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2.學生小小組討論。
    3.交流。
    我認為“( )”字用得好,從中我體會到了( )
    4.你能把體會到的感情讀出來嗎?有沒有同學比他讀得更好?(注意節(jié)奏與感情
    5.配樂吟誦。
    五、作業(yè):
    背誦古詩,書寫生字。
    教學設計(b案)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唐代詩人王維寫的一首古詩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生齊讀課題兩遍。師范讀。(老師讀得時候請同學們思考這首詩說了些什么?)
    生齊讀全詩。
    小組討論這首古詩說了什么?并把不懂的問題提出來。
    二、解題。
    想一想“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課題的意思?
    1. 九月九日:指農(nóng)歷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
    師:重陽節(jié)又是什么節(jié)?(生:老人節(jié))
    2. 憶:想念,思念。
    3. 山東是指的什么地方?
    古時候指華山以東的地區(qū),并非專指今天的山東省。在這里專指華山以東,作者家鄉(xiāng)蒲州。
    下面我們來介紹一下詩人王維:(幻燈片3)
    王維(701—761),唐代詩人,畫家,這首詩是王維十七歲時因重陽節(jié)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而作。王維家居蒲州(今天的山西省永濟縣),在華山之東。所以題稱“憶山東兄弟”。寫這首詩時他正在長安謀取功名。他多才多藝,擅長繪畫、書法,精通音樂,被譽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他與另一位唐代詩人孟浩然并稱“王孟”。
    三、初讀課文,了解詩的大意。(自由讀)
    四、讀懂全詩。(下面我們來學習這首古詩)
    1.獨在異鄉(xiāng)為客
    獨:孤身一人;獨自一人。
    異鄉(xiāng):他鄉(xiāng)、外鄉(xiāng)。就是家鄉(xiāng)以外的地方。
    為異客:作他鄉(xiāng)的客人。
    我獨自一人在外地,人地生疏,舉目無親,做外鄉(xiāng)的客人。
    2.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每:每當。
    逢:遇到。倍:格外;加倍、更加。
    “佳節(jié)”指的是什么節(jié)日?(每年農(nóng)歷九月初九重陽節(jié)這天)為什么這一天王維“倍思親”?(因為他獨自一個人在外地,人地生疏,舉目無親,感到寂寞。)
    每當遇到節(jié)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親人。
    3.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遙知:在遙遠的地方猜想。
    為什么要登高?(古時候有這樣一種習俗,就是每年農(nóng)歷九月初九重陽節(jié)這天,人們都要登高避災。)
    茱萸(zhū yú):一種有濃烈香氣的植物(一種香草)古時候每年的農(nóng)歷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這天,人們都喜歡插戴茱萸,據(jù)說這樣可以避邪、消災。
    我在遙遠的地方,想到今年重陽節(jié)兄弟們一定都登上了高處。他們都插戴著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遺憾的是單單缺少我一個人。
    4.齊讀《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加深理解全詩的意思。理解詩句的意思。
    師:請同學們想一想《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可分為幾層?每層寫了什么?
    第一層(前兩句):身處他鄉(xiāng)異地的詩人,每逢佳節(jié)就更加思念親人。
    第二層(后兩句):作者想象兄弟們重陽節(jié)登高的情景。
    五、朗讀、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齊讀、個人背、男女生背、師生背、全班背。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思考:
    1.誰能來說說詩的哪兩句最能表達出詩人的思念之情?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BR>    2."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的意思。為什么他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1)每當遇到節(jié)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親人。
    (2)因為他獨自一個人在外地,人地生疏,舉目無親,感到寂寞、孤單。
    3.《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敘述的口氣,把這首詩編成故事,講給同學聽。
    詩人王維因為要在長安謀取功名,不得不與自己的故土和親人告別,作客他鄉(xiāng)。遠在外地的他,時常想起家鄉(xiāng)的朋友和親人。一年一度的重陽節(jié)又到了,王維想:家鄉(xiāng)的親人、兄弟們一定在插滿茱萸的高山上祝愿我在外鄉(xiāng)一帆風順吧!遺憾的是,我無法與親人、兄弟們一起度過這美好的時光。
    師:這首古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這首詩表達了身居外地的詩人,適逢重陽佳節(jié),更加思念家鄉(xiāng)、懷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師:在我們學過的古詩中,你們還學過哪些思念家鄉(xiāng)、懷念親人的古詩?請你來背一背(生:李白的《靜夜思》)
    三年級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篇十四
    師:同學們,讀古詩時,和著音樂的氛圍來吟誦時,會更容易走進詩的世界。聽。(音樂《寞》,師朗誦《靜夜思》)
    生靜聽
    師:大家也一起來和著音樂的氛圍來讀。
    生齊: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師:說說你感受到什么?(學生舉手)
    生:感受詩人李白在深深的思念著故鄉(xiāng)。
    生:感受詩人心里的憂傷。
    生:覺得詩人對故鄉(xiāng)非常的思念。
    師:是啊,每見月圓,詩人總會對故鄉(xiāng)思念不已,每逢佳節(jié)啊,對故鄉(xiāng)的思念更是深切啊。今天是(板書:九月九日),是什么節(jié)日?(學生紛紛舉手)
    生:九月九日是重陽節(jié)。
    師:關(guān)于這個節(jié)日,你了解多少?
    生:我知道重陽節(jié)要登高吃重陽糕的。
    師: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看過別人過重陽節(jié)
    師:會觀察,是一種學習方法。還有誰知道?
    生:重陽節(jié)要登高插茱萸。
    師:你又怎么知道?
    生:我從注釋里知道的。
    生:我還知道重陽節(jié)又是老人節(jié)。
    師:你知道的可真多。是啊,登高插茱萸是古人過重陽節(jié)時的習俗。古人啊還要在這天帶上全家,登高插茱萸避邪求平安呢。繼續(xù)看老師寫。(板書:憶)憶就是思念。(板書:山東兄弟)重陽節(jié)詩人在思念誰?(學生紛紛舉手)
    生:詩人在思念山東的兄弟。
    生:詩人在思念故鄉(xiāng)的兄弟。
    生:詩人在思念遠在故鄉(xiāng)的親人。
    師:題目中的山東就是?(學生舉手)
    生:山東就是王維的故鄉(xiāng)。
    生:山東就是華山以東的地區(qū)。
    師:現(xiàn)在指?
    生:現(xiàn)在的山西永濟。
    師:詩人在思念故鄉(xiāng)的兄弟,(邊說邊圈出“憶”),那么這個題目應該這樣讀呢?
    生:應該讀得慢一點。
    生:應該要把聲音放輕一點。
    師:好,誰來讀?
    生: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師:誰來評評?誰再來試試?
    生:讀還是要放慢速度。
    (生放慢速度,沉下氣讀: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師:把聲音放輕,速度減慢,古詩的味道可以讀了出來,思念的感覺也就讀出來了。我們今天就用這種方法去讀讀這首詩。要讀正確流利。
    生自由讀《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師:如果你認為你能讀好這首詩了,就請你舉手。
    生讀
    師:誰來評評?
    生:他讀的慢慢的,有一點詩的味道。
    師:在讀詩時,讓你感受到什么?
    生:詩人在思念著故鄉(xiāng)。
    生: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
    生:詩人對故鄉(xiāng)的親人非常的思念。
    師:是啊,整首詩里都含著詩人對故鄉(xiāng)對親人深深的思念啊(板書:思)。這思念是詩人“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時的嘆息,又是詩人在熙熙攘攘人群中的剎那間沉吟。讀讀詩的第一、二行,想想你看見詩人在作什么?
    生默讀想象。
    師:你看見了當時詩人正是怎樣的處境???(學生紛紛舉手)
    生:詩人當時一個人在異鄉(xiāng),心里覺得很憂傷。
    師:你很理解詩人的心情。你還看見了什么?
    生:我還看見了詩人獨自一個人在旅店里舉杯消愁,身邊沒有一個親人,朋友,心里在加倍的思念著親人。
    生:我還看見了詩人一個人冷冷清清的過著節(jié)日,因為詩里說他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
    師:因為思念,詩人的心是那樣的憂愁,那樣的冷清啊,誰來讀讀這兩句啊。(學生讀: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師:你已經(jīng)懂得了詩人的憂愁了。還有誰?把聲音再沉下來一點,速度再慢一點。誰還能讀,把詩人心讀的更加沉點,愁一點?
    生:
    生齊聲讀
    師:佳節(jié)重陽,詩人身邊的人們正在干什么?
    生:異鄉(xiāng)的人們都在團團圓圓過節(jié)。
    生:他們帶著全家登高插茱萸,高高興興。
    生:他們一家人圍在一起吃著重陽糕,和著美酒,非常快樂。
    師:而詩人這一刻的心情卻是怎樣?讀.
    生:詩人的心充滿了憂傷。
    生:詩人眼前總是充滿了母親的影子,他在思念著母親。
    生:他恨不得插上翅膀飛回家去,與親人團聚。
    生:在他的心里都是孤獨,寂寞啊。
    師:而事實他卻只能是……。
    生齊讀: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師:獨在異鄉(xiāng)王維,憂傷凄涼的王維啊,不能不回想起在故鄉(xiāng)的兄弟親人們過節(jié)的情形啊。此時,在他眼里又出現(xiàn)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恳黄鹱x第二句。
    師:隨著王維的目光,你看見故鄉(xiāng)的兄弟在?
    生:兄弟正在登高插茱萸,卻發(fā)現(xiàn)少了一人。
    師:兄弟登高插茱萸,卻發(fā)現(xiàn),讀——遍插茱萸少一人、
    生:王維的兄弟朋友們結(jié)伴分茱萸,分到最后,手里還剩下一枝總是分不出去。
    師:那就是誰的?
    生:那就是王維的。因為詩中說‘遍插茱萸少一人’,少的就是王維啊。
    師:你來做王維的兄弟,把當時你分茱萸的樣子說給大家聽聽。當時你手拿著一束茱萸,
    生:我手里拿著一束茱萸,一棵一顆地分給我的兄弟親人們,可是最后了,手里還剩下一棵。
    師:此時,你的心里???(引導學生說完并讀詩句3、4行)
    生:我手里拿著茱萸,心里很思念王維。(讀)
    生:我手里拿著……心里很凄涼,王維你什么時候才能回來?。?BR>    師:過節(jié)少了一個你,王維。讀第四行?——遍插茱萸少一人。
    師:故鄉(xiāng)的這一切都是王維所遙知的,故鄉(xiāng)的親人的思念,王維更是明白,這時王維的情如何???
    生?。和蹙S的心就更加思念家鄉(xiāng)了。
    生:王維的心被思念折磨了。
    生:王維的心里充滿了寂寞,連眼淚都要留下來了?
    師:所以王維在節(jié)日時候,他只能說……(讀全詩)
    生齊讀全詩。
    師:我是王維,獨在異鄉(xiāng)的我的心里也是那樣的憂傷啊,我只能以詩傳我情啊。(音樂凄惻婉轉(zhuǎn)。師深情朗誦)到此刻,你們已經(jīng)懂得我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了嗎?你懂得嗎?(學生在音樂聲中吟誦)
    生:我懂得了。
    師:還有誰懂得?
    生:我懂了。
    師:你們都懂得了嗎?(生點頭)請你們一起來讀。
    生: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和著音樂聲)
    師:謝謝我的兄弟親友們。我以我詩傳我的心的時候,我還是那樣的期盼能收到你們的只言片語,好讓我獨在異鄉(xiāng)的時候,展開那信簽,輕輕讀來,有一點點安慰啊。請你拿起你的筆,給我寫一封信吧。(音樂《遠方的書信》)
    學生動筆。
    師描述:你是王維的兄弟,請你告訴王維…….你是王維的老母,請你告訴王維……你是王維的好友,請你告訴王維…….告訴王維家鄉(xiāng)近來的人事,告訴王維你們對他的期盼與鼓勵…
    學生寫信,師巡視。
    師:誰把家書念出來給王維聽聽,注意你的稱呼。(學生舉手)
    生:哥哥:你什么時候回來才能回來啊。家鄉(xiāng)的茱萸開了,有藍的、白的、粉的,真美。你不要記掛我們,我們的母親現(xiàn)在安好,有我們幾個兄弟侍奉著呢。重陽了,深藏著你年前戴過的茱萸還是那樣芬芳四溢。母親、親人、兄弟日夜盼望你的歸來,等你歸來,我們還是一起去賞花,吟詩,歸來吧?。ㄕ坡暎?BR>    師:我會歸來,我一定會歸來!我會等到那枝茱萸插到我頭上的那天的。還有誰能把家書念給我聽聽?
    生:弟弟,你在異鄉(xiāng)可好嗎?你知道嗎,每當佳節(jié),每個人心里都深深地思念著你,牽掛著你。母親每到節(jié)日吃飯時,總時要做你最愛的飯菜,然后給你留個空位。母親每天都在等你,等你忽然有一天回來,像小時候一樣,偎依在母親懷里說‘娘,您做的飯菜真好吃?!艿?,家鄉(xiāng)的每一個人,甚至是一草一木都在想你。你不用牽掛,我們還留著今年的茱萸,等你回來,等你回來過下一個重陽節(jié)。(掌聲)
    師:我懂得,我懂得兄弟親人的牽掛啊,但是我也是在牽掛啊,我多么想回鄉(xiāng)一趟,只是這一刻,我只能以詩寄我情啊……一起讀。
    生齊讀
    師:時間一天天的過去,可是對故鄉(xiāng)對親人的思念仍然是那樣的深沉??傁胍姷絹碜怨枢l(xiāng)的親人問一問故鄉(xiāng)。那一天,年少時的老友來到長安與我一見,在激動之余,我揮筆寫下這首《雜詩》聽……
    (音樂《雜詩》),在前奏部分,師吟誦“君自故鄉(xiāng)來,應知故鄉(xiāng)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生邊聽音樂邊輕聲和。)
    師:我等啊,盼啊,終于盼到了故鄉(xiāng)來人了。我心里有千言萬語要問啊,問出口的卻是“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你們也來幫我問問故鄉(xiāng)的老友吧。
    師:你來問。
    (生: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生: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師:那寒梅就是故鄉(xiāng),所以當我“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時,要問:
    生: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師: 那寒梅就是我對故鄉(xiāng)的思念,所以當我“遙知兄弟登高處”要問:
    生: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師:到此時,,你可走進了王維的思念了嗎?你明白了王維在異鄉(xiāng)時候那深深的牽掛了嗎?(生點頭)
    師:請你,請你們一起來吟誦我在九月九日寫下的思念吧。
    生齊聲
    三年級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篇十五
    【教學目的】
    1.復習前兩首古詩,能背誦并默寫。
    2.學習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理解詩句的意思,邊讀邊想象,領(lǐng)會詩歌的意境,體會作者思念家鄉(xiāng)親人的思想感情。
    3.有語氣地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理解詩意,想象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
    2.難點:想象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檢查復習上節(jié)課學的兩首古詩。
    1.指名背誦《望廬山瀑布》、《山行》,說說詩的意思。
    2.默寫兩首古詩,糾正錯字。
    二、學習《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1.引入,激發(fā)學習興趣: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的是兩首寫景古詩,表達了作者贊美大自然的感情。你們聽,教師所背誦的下面這首詩,與前兩首有什么不同?
    (師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感情比前兩首深沉,是寫思念親人的詩歌)
    2.下面,我們就自己試著學習這首古詩,看看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學生自學)
    3.你想向同學們介紹什么?(學生根據(jù)詩意,自由介紹詩意或有語氣地朗讀。)
    (1)作者:王維。唐代著名詩人,九歲就以文才出名,寫此詩時年僅17歲。(還可讓學生多做些介紹。)
    (2)題目:九九重陽節(jié)思念遠在山東的兄弟。
    (3)第一句;獨自一人在他鄉(xiāng)做客,每遇到節(jié)日就加倍地思念親人。
    導:從哪個詞看出作者是獨自一人?(板書:孤獨、孤單)
    從哪個詞看出作者是加倍地思念親人?(板書:加倍、更加)
    導:為什么每遇到節(jié)日就加倍地思念親?
    (自己孤身在外,每逢過節(jié)時,看到別人全家歡聚一堂皇,就感到孤單寂寞,因此,比平時更加思念親人。)
    (4)第二句:今天是重陽節(jié),我想到了遠在家鄉(xiāng)的兄弟們登高插茱萸時少了我,一定很難過的。
    (5)有語氣地朗讀。配樂朗讀。
    4.配樂背古詩。
    5.十七歲的王維為什么遠離家鄉(xiāng)?過重陽節(jié)時,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展開想象,把這首詩編成故事,講給同學們聽。
    學生思考后交流。推優(yōu)給全班同學講。(表揚學生的獨特想象。)
    三、閱讀推薦
    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杜牧的《江南春》、李白的《山中問答》、蘇軾的《惠崇<春江晚景>》、朱熹的《觀書有感》。
    三年級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篇十六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品重點字詞,美讀詩句,體會詩歌的情感。
    3、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了解作者,闡釋題意。
    同學們,從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曾留下許多思鄉(xiāng)思親的千古絕唱。一年級的時候我們就學過一首詩《靜夜思》。今天讓我們再來品味一首王維的思親佳作——《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板書齊讀課題。
    1、 了解王維嗎?誰來說說?指名說。( 師根據(jù)實際情況補充王維的資料,順出示幻燈片簡介王維。)
    2、了解重陽節(jié)的風俗。
    九月九日:是個什么日子?古時候,人們喜歡在重陽節(jié)做什么?師介紹重陽節(jié)(重陽節(jié)的意思、在那天人們所進行的活動以及所代表的意義)
    3、“憶”是什么意思?兄弟呢?誰能說說課題的意思,一句話能說出來嗎?(重陽節(jié)那天作者思念家鄉(xiāng)的親。)
    二、初讀古詩。
    1、自己練讀古詩,讀正確。
    2、抽讀,讀出古詩的節(jié)奏、韻味。
    3、再讀古詩。
    說說你知道了什么?你感受到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一種什么樣的情感?從哪里看出來?是啊,整首詩里,都含著詩人對故鄉(xiāng)對親人深深的思念??!
    [設計意圖:熟讀古詩,體現(xiàn)讀的層次性;在整體把握后經(jīng)歷一次潛心會文的過程,為后面的品味感悟奠定基礎。]
    三、感悟詩意,體會意境
    (一)感悟: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
    1、從哪里看出詩人的孤獨?出示第一句詩: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
    2、抽讀。
    3、重點體會:異鄉(xiāng)異客。
    ①同學們,你能從這兩個“異”讀懂些什么,體會到一些什么?(詩人所處的環(huán)境是陌生的,看到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遠離家鄉(xiāng)、無依無靠、舉目無親)
    ②是啊,異鄉(xiāng)異地,會是多么的不適應、不習慣啊!把這份感受帶到這詩句中。
    ③出示背景材料:
    作者王維,十幾歲就離開了故鄉(xiāng)到長安去參加科舉考試,到二十歲考中進士。在這段時間內(nèi),他一直漂泊在外,孤零零地在異地生活,自然會產(chǎn)生思鄉(xiāng)念親之情。尤其是佳節(jié)到來之際,這種情感更加強烈。這首詩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創(chuàng)作的。
    ④當時的長安是熱鬧的、繁華的,可為什么在這樣繁華熱鬧的地方,詩人卻感到孤獨寂寞呢?又從哪個字看出來?
    4.重點體會“獨”。
    ①你對這個“獨”有什么體會?
    ②口頭填空:讀到這個“獨”字,我就想到: 當詩人身邊的人成群結(jié)隊出去看熱鬧的時候,而他卻____; 當詩人看到有人約了親朋好友聚在一起的時候,而他卻____。
    ③指導朗讀。
    [設計意圖:引領(lǐng)學生感受詩人異鄉(xiāng)做客的生疏不適的孤獨感,深刻體會“獨”字寫出了那種獨自在外、人地生疏的情形,表達了寂寞的心情。]  
    (二)感悟: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過渡語:詩人是如此的孤獨無助,怎能不叫他——(思念),這種思念是那么的——(深刻),以致他寫出了這樣的一句千古名句——(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1、出示詩句自由朗讀: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思考:從“倍”字你能讀懂些什么?
    2、口頭填空:
    詩人居無定所,漂泊他鄉(xiāng),平日里常常____,如今面對良辰佳節(jié),____ 詩人舉目無親,無依無靠,平日里常常____,面對今天的良辰佳節(jié),____
    3、這是一種多么真切的感情啊?!懊糠昙压?jié)倍思親”,它已成為千百年來廣為傳誦的名句──讓我們再次朗讀一二行。
    4、想象畫面:請同學們輕輕地讀這兩句詩,邊讀邊想象,你的眼前將浮現(xiàn)出一幅怎樣的畫面。
    5、指導誦讀。
    [設計意圖:領(lǐng)悟“倍”字真切地表達了詩人在重陽佳節(jié)極度思念家鄉(xiāng)親人的感情。]
    (三)感受兄弟情深。
    1.詩人王維在重陽佳節(jié)深深思念著家人,想到兄弟們干什么??。ㄉR讀三四行)有什么不理解的字詞?(標出字:遙、遍,說字義)再說句意。(板書:登高)
    2、那家里的親人是否也在思念著他呢? 現(xiàn)在,就請你們做詩人的弟弟妹妹,說說家鄉(xiāng)的兄弟們會怎么想,怎么說? 
    3、想象畫面:再讀這兩句詩,你的腦中出現(xiàn)了什么畫面。
    4、角色吟誦:千言萬語道不盡雙方心中深深地思念,還是讓我們用詩句來表達吧!(王維一組讀一二三句,兄弟一組讀第四句)
    [設計意圖:通過情境的創(chuàng)設,教師生動語言的描述,拓展想象空間;角色體驗,感情誦讀,帶領(lǐng)學生進入詩人的情感世界。]
    四、感情誦讀,積累背誦 
    讓我們再有感情地讀這首詩,想象詩中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
    1、配樂讀:范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2、練習背誦。(師生接龍背→指名背)[設計意圖:使學生通過激情吟誦詩文,感受到漢語言音律的美。]
    五、拓展誦讀 
    學了這首詩,讓我們再來看看幾首思鄉(xiāng)情的詩吧。(出示這幾首詩)
    1、王維《雜詩》。
    2、張九齡《望月懷遠》。
    3、杜甫《月夜憶舍弟》。
    4、王安石《泊船瓜洲》。
    要求:誦讀詩歌,體會作者思鄉(xiāng)愛親的情感。有困難的學生, 教師相機指導。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將課內(nèi)和課外鏈接起來,拓展誦讀面,尋找他們覺得類似的詩歌閱讀、背誦,從而拓展了學生的積累。]
    六、課外作業(yè)。
    請同學們用自己最喜愛的方式(如:畫畫、寫一段話、打電話等)給遠方的親人寄去一份問候,以表達你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教學反思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的一篇課文。這是一首抒寫鄉(xiāng)情的千古絕唱,著名詩人王維直抒胸臆卸出了“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這樣傳誦千古的名句。
    如何讓學生感受優(yōu)美的音韻,體悟完整的意境,從而理解詩人情感呢?我是這樣設計教學的:
    第一步:初讀古詩,首先問學生:“九月九日:是個什么日子?古時候,人們喜歡在重陽節(jié)做什么?”學生興趣高漲,在學生情緒被調(diào)動起來的時候我乘機追問:但是在這樣一個喜慶的節(jié)日里詩人王維是怎樣呢?接著讓學生自讀課文感知,并了解王維。然后我出示這首古詩,再齊讀、指名讀,讀后讓學生說說體會。
    第二步:感悟古詩,指導學生抓重點字詞體會詩意和作者的情感。比如重點抓住課文第二句反復朗讀體會,尤其是“每逢”、“倍思親”……等重點詞語進行感悟,并指名讀、評議、練讀、精讀加以感悟,體會王維的思鄉(xiāng)之情。
    第三步:配樂誦讀。旋律優(yōu)美的音樂,韻律悅耳的教師范讀,使學生紛紛隨樂而誦。學生通過激情吟誦詩文,感受到漢語言音律的美,從而獲得獨特的心理體驗。
    第四步:拓展誦讀。古詩“海洋”遼闊無邊。要在這海洋中汲取更多中華民族文化的精華,需要引導學生將課內(nèi)和課外鏈接起來,拓展誦讀面,尋找他們覺得類似的詩歌閱讀、背誦,那么學習的空間更是會無限地擴大。在學完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后,我又為學生拓展了幾首思鄉(xiāng)詩,分別是《雜詩》、《望月懷遠》、《月夜憶舍弟》和、《泊船瓜洲》。我組合這四首詩指導學生一起誦讀,就是讓學生較充分的體驗思鄉(xiāng)愛親的情感,積累、感悟詩文的語句,欣賞詩文的整體形象,從而激發(fā)學生好讀、讀好古詩的興趣和情愫,并拓展了學生的積累。
    三年級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篇十七
    一、導入新課(復習引入。)
    1. 同學們,再過幾天就是國慶節(jié)了,你們喜歡這樣的節(jié)日嗎?為什么?過年、過節(jié)你都是怎樣過的?你和誰一起過呢?
    2. 原來,同學們都想和自己的親人一起過節(jié),感受家人團聚的快樂,可是,古代詩人王維卻在過節(jié)時有著另一種心情,并且寫下一首詩?!毒旁戮湃諔浬綎|兄弟》播放課件。
    3. 他是誰?他的心情又怎樣呢?為什么他會有這種心情呢?我們來這首。
    二、自主學習
    1.自由通讀一遍,把詩讀正確。  
    2.抽讀,讀出古詩的節(jié)奏、韻味。
    3. 了解重陽節(jié)的風俗習慣,區(qū)別課題中的“山東”和現(xiàn)在的“山東省”。
    4.? 再讀古詩:詩人當時寫這首詩時內(nèi)心是什么感受?從哪里看出來?
    三、探究交流
    1.從哪里看出詩人的孤獨????? 2、朗讀。
    3. 口頭填空:讀到這個“獨”字,我就想到:
    當詩人身邊的人成群結(jié)隊出去看熱鬧的時候,而他卻____;
    當詩人看到有人約了親朋好友聚在一起的時候,而他卻____。
    4? .過渡語:詩人是如此的孤獨無助,怎能不叫他——(思念),這種思念是那么的——(深刻),以致他寫出了這樣的一句千古名句??????????????????????
    5.思考:從“倍”字你能讀懂些什么?
    6.口頭填空:
    詩人居無定所,漂泊他鄉(xiāng),平日里常常____,如今面對良辰佳節(jié),____
    詩人舉目無親,無依無靠,平日里常常____,面對今天的良辰佳節(jié),____
    7.想象畫面:請同學們輕輕地讀這兩句詩,邊讀邊想象,你的眼前將浮現(xiàn)出一幅怎樣的畫面。
    8.指導誦讀。
    四、歸納點撥
    1.情境練背。學生當小小詩人,或加動作或加表情,先自己朗讀再上臺表演,達到背誦。
    2.學寫“佳、倍”5個字。
    重點強調(diào)“逢”和“佳”的橫畫,“倍、插”與形近字的區(qū)分。
    3.學生仿寫,體會字體的美觀、規(guī)范。
    五、當堂訓練
    一.我國節(jié)日大家知。
    賽龍舟,吃粽子 ——(?????????? )
    吃湯圓,鬧花燈 ——(?????????? )
    放鞭炮,吃團圓飯 ——(?????????? )
    賞月,吃月餅? ——(??????????? )
    登高,飲菊花酒——(??????????? )
    二.我會根據(jù)詩句填空。
    (1)這兩首詩都是寫的??????????? ( 季節(jié) )的事,表達的都是??????????????
    之情。
    (2)《夜書所見》主要通過描寫????????? 和???????????? 表達思鄉(xiāng)之情,又通過孩子?????????????? 的情景勾起對????????????????? 的懷念。
    (3)《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主要寫的詩人????????????? 在??????????????? 佳節(jié)對親人的??????????????? 。這首詩中,最能表達作者思念家鄉(xiāng)、思念親人的詩句是:??????
    。
    三年級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篇十八
    一、導入
    同學們,還記得我們學過的《靜夜思》嗎?我們一起來背誦一首古詩──李白的《靜夜思》。(背誦《靜夜思》)你能用說說《靜夜思》這首詩表達的了詩人什么樣的情感嗎?(“思”在這里是“思念故鄉(xiāng)”的意思)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也是表達思念家鄉(xiāng)感情的。
    二、 學習新課
    1、介紹詩人的背景和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
    師:我們看看本詩作者王維,誰來說說你對王維了解多少?找生說,然后師補充(老師這里也有些大詩人王維的資料,同學們來輕聲讀讀,找一人讀)
    王維:唐朝詩人,15歲時離開了故鄉(xiāng)到長安去參加科舉考試,20歲時考上進士。在這段時間里,他一直漂泊在外,自然會想家,尤其是過節(jié)的時候,這種情感更加強烈。王維很有才華,他的詩被人譽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边@首詩是詩人十七歲時離開家鄉(xiāng),遠在京城長安寫的。
    師:遠在異鄉(xiāng)的王維通過這首詩是怎樣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情感呢?
    2、出示古詩(整體感知)
    師:同學們課前已經(jīng)預習了這首古詩,誰來讀讀這首詩1人,生評價,再找1人讀,師:本詩有兩個特殊的這,出示茱萸,茱是形聲字,萸注意它的寫法,觀察這倆個字,它們都有什么特點?都是草字頭,和植物有關(guān),一會兒我們再進一步了解它們。再齊讀古詩
    師:我們知道學習任何一首古詩要想悟詩情,首先要怎么樣?(生明詩意)
    3解詩題:師:我們來齊讀詩題,哪位同學能說說你對詩題的理解?生解釋。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王維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師:對重陽節(jié)了解多少?生:是重陽節(jié),是親人團聚的日子,還有補充的嗎?
    (生先匯報師再補充)(九月九日——指的是農(nóng)歷九月初九,這一天,是中國人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重陽節(jié)。在我國古代,重陽節(jié)是一個重要的節(jié)日,這一天要舉行各種活動,如:登高、插茱萸、賞菊、吃重陽糕、喝菊花酒等。如今,這個古老的節(jié)日又增加了新的內(nèi)容,成為一年一度的“老人節(jié)”。因為兩個九意味著生命長久、健康長壽。)(出示圖片:菊花、茱萸。先了解一下)師:還有些關(guān)鍵字需要我們理解?
    生:憶——思念、想念
    師:“山東”是山東省嗎?(不是,陜西有座名山叫華山,華山以東有個地方叫蒲州,是詩人王維的老家;作者的家鄉(xiāng)。)
    兄弟——此處的“兄弟”可以是王維的同胞兄弟,也可以是王維的親人,朋友;
    師:當過節(jié)的時候我們一定會想念外出的親人,同樣外出的親人也會想念你們,就像我也是,我的家在松原我也時時想念在家鄉(xiāng)的親人們,尤其是到過節(jié)的時候就會更加思念他們。大詩人王維和我一樣在過節(jié)的時候獨在異鄉(xiāng)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他又是怎樣通過詩句表達情感的?
    3、師:下面我們來自學這首詩:(大屏幕出示:自學提示)
    一、自由讀詩文,給合注釋和工具書來理解詩意。
    二、小組合作:畫出你認為哪行詩最能直接表達詩人此刻的思念之情的情感?細細體會并適著通過朗讀來表達詩人的情感。組員認真做出朗讀評價。
    師:哪行最直接表達了詩人思鄉(xiāng)的情感?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誰來解釋一下這行詩。師:哪個字最能表達作者更加非常的想家。生說倍字的解釋,倍,加倍,更加的意思。說明(特別、格外、非常)想家。
    師:一個“倍”字突出了詩人十分想念家鄉(xiāng)的親人,每到佳節(jié)良辰,思鄉(xiāng)之情就更為濃烈,讓我們一起讀讀這行詩來體會詩人內(nèi)心的真實的情感。齊讀,再讀注意“倍”字加強語氣。
    4 師:作者為什么那么想家,作者想家的原因是什么?哪行詩告訴了我們原因?
    生: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師:誰來解釋這句詩,也可以解釋一下字詞的意思。(了解本句詩意:獨——獨自一人;異鄉(xiāng)——他鄉(xiāng);異客——陌生的客人;我獨自一個人居住在他鄉(xiāng)。)師: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時難。
    師:詩人所處的環(huán)境是陌生的,所看見的人也是陌生的,沒有一個人可以跟他說說心里話,這句表達了作者(生:孤獨寂寞)的心情。因為孤獨寂寞所以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尤其是在重陽佳節(jié),萬家團圓的節(jié)日里,就他一個人不能回家跟家人,看到別人團聚,心里更加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這也就是他思鄉(xiāng)的重要原因。
    師:同學們,大詩人王維只有在重陽佳節(jié),萬家團圓的節(jié)日里想家嗎?我們中國還有很多像這樣的傳統(tǒng)佳節(jié),例如:中秋節(jié)、端午節(jié)、春節(jié)。遷移想像說話:1、是啊,春節(jié)到了,家家戶戶放鞭炮,吃年夜飯,只有王維孤身一人,他此時只能念著詩句: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2、中秋佳節(jié),全家都圍坐在一起賞月、吃月餅的時候,王維只有一個人形影孤單,此時口中念著詩句: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3、端午節(jié)一家人熱熱鬧鬧地在一起吃著粽子,觀看賽龍舟,掛艾葉,處處洋溢著人們歡歌笑語,歡度著節(jié)日的時候,王維身在異鄉(xiāng),只能念著: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師:是啊,看著別人的家庭團團圓圓,王維內(nèi)心倍感孤獨,所以就更加思念家鄉(xiāng),當王維思念家鄉(xiāng)的時候他在思念家鄉(xiāng)里的誰?他們又在做什么呢?后兩行詩告訴我們詩人思念的內(nèi)容。出示后兩行:生: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誰能說說你對這兩行詩句的理解,包括字詞的意思。或者是(這兩行詩中哪些關(guān)鍵的字詞需要我們理解。)
    遙——遙遠;知:想到;登高處:登山;遍——都;少:缺少;一人:指王維。 茱萸:出示圖片(一種有濃烈香氣的植物,古人在重陽節(jié)登高時,把茱萸插在頭上,或裝在小布袋里帶在身上,認為可以避災。)生:我從“少一人”看出王維很孤單。因為以前每逢重陽節(jié)王維也會和家人一起共享天倫之樂。但這里的“少一人”就是今年的重陽節(jié)少了王維一個人,他在陌生的地方,見不到親人,所以也享受不到這份天倫之樂,所以他很孤單。
    (翻譯:在遙遠的地方,想到兄弟們都登上高處,一個個都插上茱萸,單單缺少我一個人。)
    師:思念是一條線,線的這頭牽著王維,線的那頭牽著是他的親人,思念是彼此的,他的親人肯定也會非常想念。他們登高時會對異鄉(xiāng)的王維說些什么呢?生:就差王維一個人,他在長安還好嗎?我們很想念他?。《嗝瓷畹那橐?,重陽佳節(jié),家鄉(xiāng)的親人也在惦念著他。異鄉(xiāng)的的王維將無限的思念,凝聚筆端不禁寫到: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找一生讀,再齊讀來感受他的思念之情。
    現(xiàn)在同桌快速地在下面練習說說整首詩的意思 (指名2人)
    我獨自一個人居住在他鄉(xiāng),每到過節(jié)的時候我就更加思念自己家鄉(xiāng)的親人。在遙遠的地方,想到兄弟們都登上高處,一個個都插上茱萸,單單缺少我一個人。
    師:整首詩表達了詩人無限思念之情,下面同學們就通過朗讀來感受王維的內(nèi)心情感。
    1、齊讀(師:古詩要想讀出韻味,得講究技巧。)
    2、出示分隔號和重點號。(停頓、重讀)
    3、配樂讀試著背一背。
    三 課堂小結(jié)
    師:聽著你們讀得那么有感情,我內(nèi)心有一種深刻的感慨:我們能生活在自己的親人身邊,是多么幸福!我們能認識這么多朋友,大家就像一家人似的愉快相處,是多么幸福!幸福就在我們身邊,我們在感受親情的同時,更應該珍惜親情。時刻記得關(guān)心我們身邊的人,也讓他們感受到幸福。
    六課后作業(yè) (選擇性作業(yè))
    (一) 1、試著讀熟并背誦課后積累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并整理到積累本上,可以搜集其王維其它的古詩。
    2、回家采訪一下你身邊的老人們,了解他們過節(jié)時的情景和感受。
    (二)試著將《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古詩編成一個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