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案(優(yōu)秀三篇)

字號: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應該怎么制定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小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案篇一
    正方體的認識(教材第20頁的內容及教材第21~22頁練習五的第4、5、8、9題)。
    學習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正方體、掌握正方體的特征。
    2.通過觀察比較弄清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聯系與區(qū)別。
    3.通過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操作能力,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空間概念。
    教學重點:
    認識正方體的特征。
    教學難點:
    理清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
    教具運用:
    正方體教具、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回憶長方體的特征,請學生用語言進行描述。
    2.操作:同桌交流,分別說出長方體的棱在哪兒?幾條棱可以分別分成幾組?相交于同一個頂點的三條棱叫做什么?
    教師: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一種特殊的立體圖形。
    (板書課題:正方體)
    二、新課講授
    探索正方體的特征。
    1.想一想。正方體具有什么特征呢?我們在研究時應該從哪方面去思考?(也應該從面、棱、頂點這三個方面去考慮)
    2.合作學習。
    學生根據手中的正方體學具,小組合作探究。
    3.集體交流。
    (1)組:正方體有6個面,6個面大小都相等,6個面都是正方形。
    (2)組:正方體有12條棱,正方體的12條棱的長度相等。
    (3)組:正方體有8個頂點。請學生到講臺前,手指正方體模型,按“面、棱、頂點”的特征有序地數一數,摸一摸,其他同學觀察思考。
    教師問:怎樣判斷一個圖形是不是正方體?
    4.教學正方體和長方體的聯系與區(qū)別
    老師出示一個正方體教具。請學生討論:它是不是一個長方體?
    學生充分討論,集體交換意見。
    學生甲組:這個物體的六個面都是正方形,它不是長方體。
    學生乙組:長方體6個面是對面的面積相等,而這個物體是6個面的面積相等,所以我們也認為它不是長方體。
    學生丙組:我們組有不同意見,因為我們認為它的6個面雖然都是正方形,不是長方形,但是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它的12條棱也包括每組4條棱長度相等;6個面面積相等,也包括了相對的面面積相等這些條件,所以我們認為它是長方體。
    教師根據學生的發(fā)言進行總結: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長方體中包含著正方體,用集合圈表示為
    教師:我們把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叫做正方體或者叫立方體。
    三、課堂作業(yè)
    1.教材第20頁的“做一做”。
    2.教材第21~22練習五的第4、5、8、9題。
    四、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jié)課,大家有什么收獲?(學生暢所欲言談收獲,教師將學生的發(fā)言進行總結)
    五、課后作業(yè)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練習。
    板書設計:
    第2課時正方體
    有6個面,都是正方形,每個面的面積相等。
    有12條棱,每條棱長度相等。有8個頂點。
    小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案篇二
    1.?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第一課?? 長方體的認識
    教學內容? 教材27~29頁例1、例2練習五第4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和掌握長方體的特征,形成長方體的概念。
    (2)認識長方體各個部分的名稱
    (3)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過程與方法
    經歷長方體的認識過程,體驗動手操作、觀察思考、探索發(fā)現的學習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在學習活動中,體驗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觀察、操作和思維能力,滲透學習目的性的教育。
    教學重點? 掌握長方體的特征,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教學難點? 形成長方體的空間觀念。
    教具準備? 長方體、正方體的模型各一個
    學具袋1:土豆、蘿卜、橡皮泥、紙板、刀子、剪刀等
    學具袋2:長方體框架制作材料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新課
    1、分類比較。
    師: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一袋禮物,你們想不想知道是什么?請同學們倒出來看一看。
    你們愿意玩嗎?為了玩的方便,你能把這些物品按照一定的特征分分類嗎?(生分類)
    師:哪位同學愿意上來展示一下,你是怎樣分的,根據什么標準來分的?(讓學生直觀感受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的區(qū)別)
    師:在這些立體圖形中,有一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你能把它找出來嗎?
    2、揭示課題。
    師:這些物體,它們的大小高矮都不一樣,為什么都是長方體?長方體究竟有什么特征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和研究。(板書課題:長方體的認識)
    二、操作實驗,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長方體的特征。舉例說出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的?
    2、抽象概括長方體的特征
    (1)自主學習
    讓學生從自己的學具中挑選一個長方體形狀的物體。通過看一看,數一數,量一量,想一想等方法,從長方體的面、棱、頂點三個方面深入探討長方體的特征。
    (2)小組討論、匯報、交流辯論
    師:哪一個小組愿意向全班同學交流一下你的發(fā)現?其他同學可以補充、糾正、質疑、辯論。
    可能發(fā)生爭執(zhí)的有:
    ①.對“相對”的理解;②.一組相對的棱是4條,而不是2條。③長方體每個面的形狀一般都是長方形,特殊情況有一組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4)驗證特征。
    同學們說的特別精彩,老師很佩服,但是你們是怎樣知道長方體相對的面完全相同?
    學生回答可能出現如下情況:1、看出來的;2、量出來的;3、將長方體物體放在紙上用鉛筆描出一個面的輪廓,再用相對的面去比較;4、用剪刀將長方體盒子的一個面剪下跟對面比較。5、用稍大的紙蒙在長方體物體的一個面上,四周壓下痕跡,再跟其他的面比較等等。
    提問:你是怎樣驗證長方體相對的棱長度相等的,用尺子量、用筆桿沿棱比較等。
    (5)師生合作,抽象概括。
    師小結:剛才我們從長方體的面、棱、頂點三個方面研究了長方體的特征。長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的形狀都是長方形,特殊情況有一組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相對的面完全相同。(課件演示:二組相對的面分別重合); 長方體有12條棱,相對的棱長度相等(課件演示:三組相對的棱長度分別相等);長方體還有8個頂點。
    3、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1)認識長、寬、高。
    師:我們把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習慣上,把水平方向的棱的長度作為長,把前后方向棱的長度作為寬,豎著的棱的長度作為高。
    (2)練習。
    ①請同學們從學具袋2中自己選擇材料,動手插一個長方體框架。同桌指出自己所制作長方體的長、寬、高。
    ②抽一名學生到臺上指給大家看。發(fā)現問題及時糾正。
    4、認識立體圖。
    認識透視立體圖.
    (1)讓學生在各自的座位上觀察講臺上的長方體紙盒,(紙盒上各個面分別標上數字1~6)如圖:教科書29頁透視圖。
    問:最多你能看到幾個面?(讓學生報出所看到的面的號)
    (正面的同學只能看到一個面,還有能看到兩個面的,最多也只能看到三個面)
    (2)師:我們把這個長方體如果從右前方觀察,所看到的這個長方體如果畫出來就是這樣的.屏幕顯示立體圖.
    師:這個圖中你們看到了哪幾個面?哪幾個面看不到?教師結合多媒體的演示告訴學生,看不到的面我們用虛線表示.
    (屏幕出現)
    (3)加強空間想象能力的培養(yǎng).
    ①出示下圖,想象出與之對應的長方體.
    ②出示一組長方體,讓學生說出所想象的長方體是其中的哪一個.
    ③電腦將長方體補充完整,讓學生再次感知所想象的正確的長方體.
    三、鞏固練習,拓展新知
    1、基本練習。
    (1)說出這個長方體的長、寬、高。
    (2)改變長方體擺放的位置,分別說出它們的長、寬、高。
    (3)說出前面、左面、上面各是什么形狀及它們的長、寬。上面沒有標明數據,你們是怎么知道它的長、寬?
    2、變式練習。
    (1)把一個長方體模型切成兩個小長方體,一共有幾個面?幾個頂點?為什么?
    (2)下面是一個殘缺的長方體,你能想象出它左面原來是什么形狀,面積是多少?(單位:厘米)
    四、課堂小結
    讓學生談談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有什么收獲?
    小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案篇三
    第二課? 正方體的認識
    教學內容? 教材第30頁,練習五相關題目。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并掌握正方體的特征,理解長方體與正方體之間的關系。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發(fā)展空間觀念。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實物和動手操作等教學活動,使學生掌握正方體的特征。
    (2)?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探究長方體與正方體的關系。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體驗合作探究的樂趣,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2)?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發(fā)展學生的思維。
    教學重點? 正方體的特征及長、正方體的異同點。
    教學難點? 建立立體圖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學準備? 一個正方體實物和一個長方體紙盒、投影儀。上課前學生做好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紙盒各一個。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探究新知
    1、請大家拿出昨天做好的長方體,邊觀察邊填寫下表:(投影顯示)
    形體??
    面?棱?頂點?面的形狀?面積? 棱長
    長方體??????
    2、填好表后請回答:(投影顯示)
    (1)什么叫做棱?
    (2)什么叫做頂點?
    (3)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這個長方體的什么?
    以上是長方體的特征及有關知識,(拿出一個正方體)你知道它有什么特征嗎?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和研究正方體的特征,并板書課題。
    二、探索實踐
    1.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正方體,小組合作學習。
    (1)觀察并回答:
    ①它們的形狀都是什么體?(正方體)
    ②正方體還有一個名稱你知道嗎?(立方體)
    (2)小組討論。
    請同學們拿出你們準備好的正方體,觀察和討論一下正方體有什么特征。然后選一個代表說出你們觀察討論的結果,最后將學生的發(fā)言歸納在下表中。(投影出示)
    形體??
    面?棱?頂點?面的形狀?面積? 棱長
    正方體??????
    (3)用填空的形式小結。
    正方體是由?? 個?? 的正方形圍成的??? 圖形。正方體也有??? 條棱,它們的長度?? 。正方體也有??? 個頂點。
    (4)做第22頁的“做一做”。
    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正方體展開圖的硬紙片,動手將它折、貼成一個正方體,再量出它的棱長,并標出它的棱長。
    2.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異同點。
    首先將復習與新課的兩張表合在一起如下圖:(投影顯示)
    形體??
    面?棱?頂點?面的形狀?面積?棱長
    長方體?6?12?8?6 個面都是長方形(特殊時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相對的面的面積相等?每組互相平行的四條棱的長度相等
    正方體?6?12?8?都是正方形?都相等?都相等
    (1)請你觀察一下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看它們有哪些相同點,有哪些不同點,根據學生的回答填完上表。
    (2)想一想: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什么關系?
    結論:正方體可以說成是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它是一種特殊的長方體。用圖表示。(投影顯示)
    長方體
    正方體
    三、課堂實踐
    1.練習五的第5題。
    2.練習五的第6題。
    3.練習五的第7題。先讓學生口述出上下、左右、前后六個面的的長和寬,再讓學生觀察后歸納出相對的兩個面的長和寬。
    四、課堂小結
    讓學生小結今天學習的內容:
    (1)正方體的特征。
    (2)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
    五、課堂作業(yè)
    1.練習五的第8題。
    2.練習五的第9*、10*題。?旁批: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