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學院創(chuàng)立于1861年,早期側重應用科學及工程學,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其倚靠美國國防科技的研發(fā)需要而迅速崛起。 在二戰(zhàn)和冷戰(zhàn)期間,麻省理工的研究人員對計算機、雷達以及慣性導航系統(tǒng)等科技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麻省理工學院素以頂尖的工程與技術而著名,擁有麻省理工人工智能實驗室、林肯實驗室和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其研究人員發(fā)明了萬維網、GNU系統(tǒng)、Emacs編輯器、RSA算法等等。很多人會好奇麻省理工學院的教育模式,下面由出國留學網小編給大家介紹!
麻省理工學院的教育模式是什么
專業(yè)設置
麻省理工學院的工程系是最知名、申請人最多和最“難讀”的學系,并曾連續(xù)七屆獲得美國工科研究生課程冠軍,其中以電子工程專業(yè)名氣最強,緊跟其后的是機械工程。
美國工程教育學會執(zhí)行主任Karl Willenbrock曾經說過,“如果麻省理工學院忽然消失,國家安全堪憂。他們是工程的IBM?!?BR> 其余的學科如物理學、化學、經濟學、哲學、政治學、建筑學也都非常優(yōu)秀。近數(shù)十年興起的供應鏈管理專業(yè)(Supply Chain Management)也是麻省理工的強項,MIT的MLOG(Master of Engineering in Logistics)項目已多年在全美排名第一,借助MIT在在制造業(yè)和交通領域的優(yōu)勢,MLOG匯集了供應鏈和物流領域最權威的師資力量,并和世界五百強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
此外,MIT斯隆商學院的MBA項目在世界范圍內享有盛譽,是美國極富盛名的“魔術七大”(M7)頂級商學院成員之一,尤以創(chuàng)業(yè)課程和創(chuàng)業(yè)文化著稱。以下是具體專業(yè)設置。
文學:
音樂學、創(chuàng)意寫作、文學研究、語言學、戲劇藝術、藝術與設計、比較媒體研究、寫作與人文研究、科技寫作、中國文學、法語與文學、德語與文學、日語與文學、西班牙語與文學、藝術文化與技術、英語研究與文學、歷史、倫理與批判主義、葡萄牙語與文學
農學:
植物分子遺傳學
歷史學:
考古學與材料學、歷史、倫理與批判主義
教育模式
從任何方面來說,都是世界上一所無與倫比的高等學府,其最突出的標志是造就了一批聲名蓋世的科學家。在麻省理工學院,傳統(tǒng)的教育方法是沒有市場的。這里的學生性格外向開放,思維敏捷活躍。麻省理工學院的最成功之處在于它獨特的教育方法。它“最基本的注意點是研究,即獨立地去探索新問題”。例如,有一門課是這樣進行的:學生們每人得到一個裝滿彈簧、電機等元件的箱子,課程要求簡單明確——自行設計、裝配一臺機器。麻省理工學院的師生比例為1:7,這樣高的比例在全美的大學里是少見的。由于學生人數(shù)不多,教授們會有足夠的精力來關心學生的作業(yè)與發(fā)展。
全世界優(yōu)秀的學子云集于麻省理工學院,就如他們一位教授說的“就是再優(yōu)秀都還不夠優(yōu)秀”。在這里緊張的理工科學習被譽為“高壓鍋”,新生們學期上的課都不給以字母表示的成績,只給打“通過”或“不通過”。這無疑是校方盡力想給學生們緩解點壓力的結果。在3S——study(學習)、sleep(睡覺)、social activities(社會活動)中,一般的麻省理工學院學生只能做到兩個,如果有誰三個都能做到那就是一個“超人”。
麻省理工學院的學生必須拿滿360個學分、修八門人文課、通過游泳100米自由式、寫一篇一萬字的學士論文才能順利畢業(yè)。在繁重的學習中,學生們在“夾縫里求生存”。你會看到在跑步機上有人邊跑邊看,“24小時房間”有著看書、查資料和小憩的人,麻省理工學院的學生讀起書來不管時間,睡起覺來也不管空間。學生入學后學習的刻苦程度也屬罕見。但即便如此,麻省理工學院學生在入學后四年內的畢業(yè)率卻是92%(全美排第三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