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會考怎么準備,有什么技巧考生需要掌握?不知道的考生看過來,下面由出國留學網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中生物會考怎么過 關于高中生物復習”僅供參考,持續(xù)關注本站將可以持續(xù)獲取更多的資訊!
高中生物會考怎么過
高中生物會考復習方法
一、重視“雙基”復習,形成學科內知識網絡
會考是以理解、掌握、運用有關學科知識的能力為考查重點。因此,生物學科應把精力放在“雙基”教學和能力培養(yǎng)上。第一,注重本學科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復習,充分使用好能體現生物學學科特點的“雙基”題。通過“雙基”題的訓練和測試,及時發(fā)現問題,查缺補漏,以扎實的“雙基”教學使學生打好牢固的基礎。第二,加強對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在教學中得出結論顯然不是最主要的,而學生思維過程才是至關重要的,我們可以采取課堂討論等多種手段,有的放矢地挖掘學生各自的潛力,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理解能力、思維能力、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能力及創(chuàng)新能力。第三,注重生物學科的內在聯系,構建學科內綜合知識網絡。我們在教學中將生物學科內的知識依據其內在聯系加以綜合,使學生逐步建立一個點、線、面、體的生物知識網絡聯系。
二、指導學生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
不少學生復習效果不好,重要原因之一是沒有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為了提高學習成績,我們在教學中注意學習方法的指導,將學法寓于教法之中,并著重從培養(yǎng)下列能力入手:(1)網絡思維能力培養(yǎng)。指導學生將分散的知識點串聯歸類形成知識鏈,進而形成知識網絡系統。知識系統化有利于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達到事半功倍之效。(2)綜合能力培養(yǎng)。在總復習前,我們根據教材知識結構,將復習內容劃分為七個單元:生物的基本結構——細胞、生物體的新陳代謝、生殖和發(fā)育、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遺傳和變異、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進化、生物與環(huán)境,然后將各單元的知識結構進行概括、綜合、歸納。(3)分析能力培養(yǎng)。在教學過程中,多設計一些探討性實驗,多提供具有時代特點和公眾關注的熱點話題有關的情景材料,如克隆技術、生物多樣性、人類基因組計劃等。別開生面的實驗和豐富多彩的情景材料,容易形成問題情境,誘發(fā)學生運用已學的基礎知識去解決問題,可以取得較好的復習效果。
三、抓好章節(jié)復習,指導學生歸納知識點。
在進行章節(jié)復習時,我們采取的方法是啟發(fā)學生歸納本章的知識結構。打個比方,知識結構好比章節(jié)內容的“骨架”,各知識點好比是“血肉”,在理解知識結構的基礎上再帶學生向“骨架”上填“血肉”,這樣就把知識學“活”了。為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們常以布置作業(yè)的形式讓學生歸納某一章或節(jié)的知識結構,學生感覺這樣歸納,使知識條理清楚,記憶深刻,而且還能發(fā)現并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從而大大提高了復習效率。
四、注意鞏固知識,精選精練相關習題。
眾所周知,復習離不開練習鞏固。為了既不增加學生的負擔,又能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我們十分注意把好精選習題這一關。選題時我們注重選擇那些典型代表的、與實際生活有聯系的、綜合性較強及學生平時學習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方面的習題,而不選有科學性錯誤或不嚴密的習題,以避免引起學生的思維混亂。綜合摸擬練習以書面形式進行,做到全批全改,及時發(fā)現問題并進行點拔,對學生成績有進步的給予表揚和鼓勵。
高中生物知識點
1.活細胞中的各種代謝活動,都與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有密切關系。細胞膜具一定的流動性這一結構特點,具選擇透過性這一功能特性。
2.細胞壁對植物細胞有支持和保護作用。
3.細胞質基質是活細胞進行新陳代謝的主要場所,為新陳代謝的進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質和一定的環(huán)境條件。
4.線粒體是活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
5.葉綠體是綠色植物葉肉細胞中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器。
6.內質網與蛋白質、脂類和糖類的合成有關,也是蛋白質等的運輸通道。
7.核糖體是細胞內合成為蛋白質的場所。
8.細胞中的高爾基體與細胞分泌物的形成有關,主要是對蛋白質進行加工和轉運;植物細胞分裂時,高爾基體與細胞壁的形成有關。
9.染色質和染色體是細胞中同一種物質在不同時期的兩種形態(tài)。
10.細胞核是遺傳物質儲存和復制的場所,是細胞遺傳特性和細胞代謝活動的控制中心。
11.構成細胞的各部分結構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緊密聯系、協調一致的,一個細胞是一個有機的統一整體,細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夠正常地完成各項生命活動。
12.細胞以分裂是方式進行增殖,細胞增殖是生物體生長、發(fā)育、繁殖和遺傳的基礎。
拓展閱讀:高中生物復習策略
1.分類整理法
有很多章節(jié)存在大量的概念或某些結構,將這些概念或結構分類整理尤為重要,否則會顯得比較 混亂。
如復習到細胞器的時候,可以用不同的標準將這些細胞器進行分類:有無膜結構(單層膜和雙層膜)、有無核酸或遺傳物質、是否與能量轉換有關、植物細胞所特有的細胞器、動植物細胞中作用不同的細胞器、能否在代謝過程中產生水、是否含有色素等,只有這樣才能切實掌握這些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
再如遺傳規(guī)律部 分,可以按照性狀類和交配類將眾多的概念進行分類,找出不同概念之間的區(qū)別和內在聯系。
再如染色體、染色體組、二倍體、單倍體和多倍體等,通過分類比較可 以切實掌握其內涵。
2.圖解歸納法
如果說分類整理法適合于掌握概念,那么圖解歸納法就適合于掌握原理和規(guī)律類知識。
如呼吸作 用、光合作用、細胞增殖、基因表達和高等動物的生命調節(jié)過程等知識就適合于用該種方法進行復習。
其實高考題中就有很多圖解類題目,如果不掌握讀圖的方法就 很難自如地解答這類題目。那么如何讀圖呢?
首先,要知道圖解中的結構和物質的名稱,如甲狀腺激素的反饋調節(jié)的圖解中,有下丘腦、垂體和甲狀腺等結構,以及 TRH(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TSH(促甲狀腺激素)和甲狀腺激素等物質;
然后,再分析結構和物質之間的內在聯系:下丘腦分泌的TRH作用于垂體,垂體分泌的TSH再作用于甲狀腺,甲狀腺分泌的甲狀腺激素再作用于下丘腦和垂體。同學們要養(yǎng)成一個習慣,就是遇到過程類的知識,即便教材中沒有圖解,也可以嘗試著將這個過程用圖解的形式表示出來。同時要對圖表累知識要進行整理、歸類,如:坐標曲線圖、坐標直方圖、流程圖、模式圖、概念圖、顯微攝影圖、餅狀圖、表格等。
3.聯想遷移法
教材中的很多知識點看起來是孤立的,但很多知識存在著共性。對于這些知識可以采用聯想遷移 法進行掌握。
如孟德爾選擇豌豆作為遺傳學實驗材料,而摩爾根采用果蠅作為實驗材料,這兩種生物之間就存在著一些相同的優(yōu)點:有明顯的易于區(qū)分的相對性狀、產生的子代數量多、易于培養(yǎng)等,可以通過聯想遷移將不同章節(jié)的內容串聯起來,起到融會貫通的作用。
其實,這種方法在解題中也可以運用,如21三體綜合征患者的細胞內有三條21號染色體,某孕婦經過檢查發(fā)現胎兒的細胞內某種染色體多出1條或幾條,醫(yī)生應該給出怎樣的建議?這個問題就可以用聯想遷移法進行解 答。
4.比較復習法
在復習中,對知識進行橫向和縱向比較,例如病毒與原核細胞的比較,三大營養(yǎng)物質的來源和去路的比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較,各種育種方法的比較等。
5.串聯復習法
復習時,應把分散在各個章節(jié)中的知識點串聯起來,對只是有全面的理解。
例如有關蛋白質的只是主要分散于第一、二、五章中。第一章主要介紹了蛋白質的組成元素、基本單位、合成場所、結構和功能;第二章講了蛋白質在人體內的消化、吸收和代謝等;第五章談到蛋白質的合成受基因控制,包括轉錄和翻譯兩個生物過程。
6.增加對教材基礎知識的掌握量
根據生物高考考綱要求和命題“源于課本而高于課本”的原則,我們不難發(fā)現教材的重要性。我們更應清楚基礎知識是學生解決問題的源泉,缺乏基礎知識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末,基礎知識掌握量的多少直接影響復習的效率。
生物復習過程中,應養(yǎng)成良好的復習習慣,學會主動對各章節(jié)內容或相關知識進行整理和歸類,自覺發(fā)現其中有聯系的部分,再合理配以各章節(jié)練習和綜合練習,這樣有助于將死知識學活,將局部知識進行延伸和拓展,進而歸納出一條主線,以利于系統地理解基礎知識,并形成聯系的觀點,同時也能起到訓練思維靈活性的作用。從生物復習總體要求看,無論一輪復習、二輪復習還是三輪復習,都是不斷地“回歸”教材是必須始終堅持的原則,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溫故而知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