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重點知識歸納總結

字號:


    學習語文最重要的就是經(jīng)常閱讀,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并總結每次閱讀的心得。下面是由出國留學網(wǎng)編輯為大家整理的“初中語文重點知識歸納總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本文。
    初中語文知識點總結歸納第一部分
    一、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說明、議論。
    二、表現(xiàn)手法:象征、對比、烘托、設置懸念、前后呼應、欲揚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聯(lián)想、想象、襯托(正襯、反襯)。
    三、修辭手法:比喻、擬人、夸張、排比、對偶、引用、設問、反問、反復、互文、對比、借代、反語。
    四、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
    五、記敘順序:順敘、倒敘、插敘。
    六、描寫角度:正面描寫、側面描寫。
    七、描寫人物的方法: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外貌。
    八、描寫景物的角度:視覺、聽覺、味覺、觸覺。
    九、描寫景物的方法:動靜結合(以動寫靜)、概括與具體相結合、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
    十、描寫(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間接)。
    十一、敘述方式:概括敘述、細節(jié)描寫。
    十二、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十三、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shù)字、打比方、作比較、下定義、分類別、作詮釋、摹狀貌、引用。
    十四、小說情節(jié)四部分:開端、發(fā)展、高潮、結局。
    十五、小說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節(jié)、具體環(huán)境。
    十六、環(huán)境描寫分為:自然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
    十七、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jù)、論證。
    十八、論據(jù)分類為:事實論據(jù)、道理論據(jù)。
    十九、論證方法:舉例(或事實)論證、道理論證(有時也叫引用論證)、對比(或正反對比)論證、比喻論證。
    二十、論證方式:立論、駁論(可反駁論點、論據(jù)、論證)。
    二十一、議論文的文章的結構:總分總、總分、分總;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遞進式。
    二十二、引號的作用:引用;強調;特定稱謂;否定、諷刺、反語。
    二十三、破折號用法:提示、注釋、總結、遞進、話題轉換、插說。
    二十四、其他:
    (一)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記敘文、小說),埋下伏筆(記敘文、小說),設置懸念(小說),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記敘文、小說);深化主題(記敘文、小說);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文、小說)。
    (二)修辭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答題格式:強調了+對象+特性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4、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5、反復:強調了……加強語氣
    (三)句子含義的解答:
    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征等表現(xiàn)方法。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對象揭示出來,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么?
    動詞:不行。因為該詞準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為該詞準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范圍等),換了后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五)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么?
    不能。因為:
    (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現(xiàn)象到本質)規(guī)律不一致;
    (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系;
    (3)這些詞是遞進關系,環(huán)環(huán)相扣,不能互換。
    (六)段意的歸納
    1.記敘文:回答清楚(什么時間、什么地點)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說明文:回答清楚說明對象是什么,它的特點是什么 格式:說明(介紹)+說明對象+說明內容(特點)。
    3.議論文: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么,作者的觀點怎樣  格式:用什么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
    初中語文知識點總結歸納第二部分
    基本文體知識匯總
    1.文章體裁?
    此文是一篇 詩歌、小說、散文(抒情散文、敘事散文)、劇本、說明文、議論文。
    2.記敘文六要素?
    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經(jīng)過、結果。
    3.找主題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議論抒情句。
    4.文章內容?
    方法:看題目、人物(事物)、事件,進行綜合、概括。
    答:此文記敘了(描寫了、說明了)……,表現(xiàn)了(贊美了、揭示了)……。
    5.材料組織特點?
    緊緊圍繞中心選取典型事件,剪裁得體,詳略得當。
    6.劃分層次?
    (1)按時間劃分(找表示時間的短語);
    (2)按地點劃分(找表示地點的短語);
    (3)按事情發(fā)展過程(找各個事件);
    (4)總分總(掐頭去尾)。
    7.記敘線索及作用?
    線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時間;(5)地點;(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貫穿全文的脈絡,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機地連在一起,使文章條理清楚、層次清晰。
    8.為文章擬標題。
    找文章的線索或中心
    (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9.填寫讀書卡片。
    按各項要求上原文尋找,再填寫。注意原文的標題、作者、出版社等項(有時在括號內)。
    10.記敘順序及作用?
    (1)順敘(按事情發(fā)展先后順序)
    作用:敘事有頭有尾,條理清晰,讀起來脈絡清楚、印象深刻。
    (2)倒敘(先寫結果,再交待前面發(fā)生的事。)
    作用:造成懸念、吸引讀者,避免敘述的平板單調,增強文章的生動性。
    (3)插敘(敘事時中斷線索,插入相關的另一件事。)
    作用:對情節(jié)起補充、襯托作用,豐富形象,突出中心。
    (4)平敘(略)
    11.語言特色?
    結合語境和修辭方法從下列詞語中選擇:
    形象生動、清新優(yōu)美、簡潔凝練、準確嚴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韻和諧、節(jié)奏感強。(注:必須結合具體語句分析。)
    12.寫作手法及作用?
    (1)擬人手法
    賦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動作,使物人格化,從而達到形象生動的效果。
    (2)比喻手法
    形象生動、簡潔凝練地描寫事物、講解道理。
    (3)夸張手法
    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質,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義寄托在所描寫的事物上,表達了……的情感,增強了文章的表現(xiàn)力。
    (5)對比手法
    通過比較,突出事物的特點,更好地表現(xiàn)文章的主題。
    (6)襯托(側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襯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點、性格、思想、感情等。
    (7)諷刺手法
    運用比喻、夸張等手段和方法對人或事物進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強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語言辛辣幽默。
    (8)欲揚先抑
    先貶抑再大力頌揚所描寫的對象,上下文形成對比,突出所寫的對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應(首尾呼應)
    使情節(jié)完整、結構嚴謹、中心突出。
    13.修辭方法及作用
    (1)比喻:形象生動、簡潔凝練地描寫事物、講解道理。
    (2)擬人:賦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動作,使物人格化,從而達到形象生動的效果。
    (3)夸張:突出特征,揭示本質,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4)排比:條理清晰,節(jié)奏鮮明,增強語勢,長于抒情。
    (5)對偶:形式整齊,音韻和諧,互相映襯,互為補充。
    (6)反復:強調某種意思,強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設問:自問自答,引人注意,啟發(fā)思考。
    (8)反問:態(tài)度鮮明,加強語氣,強烈抒情。
    注:必須結合相關語句分析。
    14.具體詞語的含義與作用?
    方法:聯(lián)系詞語本義,解釋在文中的含義,找出其指代的具體內容。
    答:“××”一詞原指……,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15.句子含義?
    抓住關鍵詞,分析它的特點及含義,聯(lián)系上下文再解釋。
    16.句子在結構上的作用?
    (1)承接上文;
    (2)開啟下文(引出下文);
    (3)承上啟下(過渡);
    (4)為后文作鋪墊。
    17.表達方式?
    記敘、議論、抒情、描寫、說明
    18.記敘文中議論的作用?
    引發(fā)讀者思考,點明人物或事件的意義,突出中心,升華主題,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19.記敘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發(fā)作者真摯深沉的情感,引發(fā)讀者的感情共鳴,使文章具有強大的感染力。
    20.描寫的種類及作用?
    種類:
    (1)肖像描寫;
    (2)外貌描寫;
    (3)神態(tài)描寫;
    (4)動作描寫;
    (5)語言(對話)描寫;
    (7)心理描寫;
    (8)景物描寫;
    (9)場景描寫;
    (10)環(huán)境描寫;
    (11)細節(jié)描寫。
    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揭示文章主題。
    拓展閱讀:學好初中語文的三大技巧
    多讀,就是反復讀。把文章讀熟后,就會漸漸地從唇間背誦出來,多讀成誦,應當就是記憶之本。
    強記,就是有目的地克制自己,進行記憶。有些課程基本概念不記不行,如語文中的音形義、外語中的單詞等。理解了的要背誦,暫時不理解的也要加以記憶,并在使用中重新鞏固記憶。古詩文,背誦后更易理解,理解后還會記得更牢固——當然這需要毅力和恒心。久而久之,不但大腦信息存儲得越多,而且會養(yǎng)成樂于記憶的好習慣。當然,強記和死記并非同一概念。
    勤寫,不只是寫作文,那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曰記、聽課筆記、讀書中的圈點評注、整理摘抄都屬于這個范疇。寫本身就是較高層次的記憶,我們有這樣的體會:寫作文,先打腹稿,再寫成初稿,待到往作文本上謄寫時,不看初稿就能寫完。原因是,動筆綜合調動了各種器官,并進入記憶的高級階段,“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不無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