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手抄報內(nèi)容文字

字號:


    元旦這一天是新年的第一天,在新年里你一定有很多的期盼吧。下面是出國留學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元旦手抄報內(nèi)容文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元旦手抄報內(nèi)容文字(一)
    元旦的來歷
    中國元旦歷來指的是農(nóng)(夏、陰)歷正月初一?!霸钡摹霸保搁_始,是第一的意思,
    元旦凡數(shù)之始稱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陽,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線?!暗奔刺枏牡仄骄€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開始。人們把“元”和“旦”兩個字結(jié)合起來,就引申為新年開始的第一天。元旦又稱“三元”,即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在漢語各地語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在中國,元旦已列入了法定假日。由于世界各國所處的經(jīng)度位置不同,各國的時間也不同,因此,“元旦”的日期也有不同。中國是世界上第12個開始新年的國家。
    元旦元旦,據(jù)說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中國元旦歷來指的是夏歷(農(nóng)歷、陰歷)正月初一。正月初一的計算方法,在漢武帝時期以前也是很不統(tǒng)一的。因此,歷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歷以孟喜月(元月)為正月,商朝的殷歷以臘月(十二月)為正月,周朝的周歷以冬月(十一月)為正月。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又以陽春月(十月)為正月,即十月初一為元旦。從漢武帝起,規(guī)定孟喜月(元月)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歷的正月初一)稱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1912年1月13日,孫中山發(fā)布《臨時大總統(tǒng)關(guān)于頒布歷書令》,責成內(nèi)務部編印新歷書。隨后又規(guī)定陽歷(公歷)1月1日為“新年”,但不叫“元旦”。
    袁世凱這一年孫中山讓出最高權(quán)力,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tǒng)。剛開始,袁世凱還表示遵循孫中山的一切政令,包括繼續(xù)推行新歷。于是,在中國就出現(xiàn)了兩種歷法體系,一種是官方推行的西洋陽歷體系,作為公共行政、執(zhí)法、國際交往的時間標準;一種是傳統(tǒng)社會的農(nóng)歷體系,人們按習慣沿用,服務于農(nóng)時與日常社會生活。當時,政府雖然強力推行新歷法,但也考慮到民眾生活的需要,采取調(diào)和折中的方式。1914年1月,民國政府的內(nèi)務部在致袁世凱的呈文中提出:“擬請定陰歷元旦為春節(jié),端午為夏節(jié),中秋為秋節(jié),冬至為冬節(jié)。凡我國民均得休息,在公人員亦準給假一日?!痹绖P考慮到其他少數(shù)民族的習慣問題,只批準“元旦為春節(jié)”。由此,傳統(tǒng)農(nóng)歷新年歲首被官方正式易名為“春節(jié)”,傳統(tǒng)的“元旦”“新年”名稱被安置在公歷的1月1日這一天。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紀年采用公元紀年法”,即是我們所說的陽歷,為了區(qū)別農(nóng)歷和陽歷兩個新年,又鑒于農(nóng)歷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立春”恰在農(nóng)歷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農(nóng)歷正月初一改稱為“春節(jié)”,陽歷一月一日定為“元旦”,至此,元旦成為全國人民的歡樂節(jié)日。
    元旦手抄報內(nèi)容文字(二)
    元旦的習俗
    桃湯:即取桃之葉、枝、莖三者煮沸而飲,古人以桃為五行之精,能厭伏邪氣。制百鬼,故飲之。
    屠蘇酒:唐人韓鄂《歲華紀麗·進屠蘇》記載:“俗說屠蘇乃草庵之名。昔有人居草庵之中,每歲除夜遺閭里一藥貼,令囊浸井中,至元日取水,置于酒樽,合家飲之,不病瘟疫。今人得其方而不知其人姓名,但日屠蘇而已?!表n鄂還在他的另一部著作《四時纂要》中披露了這一預防瘟疫的屠蘇酒方:大黃、花椒、桔梗、桂心、防風各半兩,白術(shù)、虎杖各一兩,烏頭半分。他說將以上八味切細,裝入深紅色的口袋里,年三十的傍晚,把它放在井中。初一早上,拿出來連口袋浸在酒里。全家從小到大,依次稍許各喝一些,一年沒有病。
    膠牙餳:隋杜公瞻注釋《荊楚歲時記》膠牙的含義是“使其牢固不動”。實際上此俗寄托了長壽的美好愿望,因為牙齒堅固,能吃能喝,自然身體健康。隋注還說“今北人亦如之”,可見此俗的廣泛性。自居易《歲日家宴戲示弟侄等兼呈張侍御殷判官》有“春盤先勸膠牙餳”之句,反映了唐代元目的食俗。不過膠牙餳在南宋以后作為送灶的供物,慢慢地從元旦食品中消失。
    五辛盤:作為元日食品最早見于吳晉間周處的《風土記》,說元日早晨吃五辛菜.“以助發(fā)五藏氣”(《玉燭寶典》卷一引)。五辛菜是五種有辛味的菜,《荊楚歲時記》隋注說是大蒜、小蒜、韭菜、云臺、胡荽。如《風土記》所說可活動五臟,是祈求健康的東西?!肚G楚歲時記》注引《莊子》說:“春日飲酒茹蔥,以通五藏?!笨梢娫帐承敛说膫鹘y(tǒng)由來已久。隋唐時代的孫思邈在《食忌》中說:“正月之節(jié)食五辛,以辟厲氣。”(《歲時廣記》卷五91)而明代醫(yī)藥學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又說:“元旦立春,以蔥、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雜和食之.取迎新之意.謂之五辛盤。杜甫詩所謂‘春日春盤細生菜’是矣。”這種食辛盤迎新當是晚起的意思。
    敷于散:是一種中藥,藥方出自葛洪《煉化篇》,用柏子仁、麻仁、細辛、干姜、附子等粉碎成末,用干凈井水飲服。
    卻鬼丸:《荊楚歲時記》隋注講的處方是:武都雄黃丹散二兩,用蠟調(diào)和,使之像彈丸一般,正月初一早晨,男的佩戴在左臂上,女的佩戴在右臂上。如此鬼便會逃避的。不過《荊楚歲時記》說的卻鬼丸是服食的,與注不同,可能佩戴是后起的風俗。南朝梁的文學家庾肩吾《歲盡應制》中有“金簿圖神燕。朱泥卻鬼丸”之句,說明除夕夜有準備卻鬼丸的活動。司空曙《酬衛(wèi)長林歲日見呈》有“朱泥一丸藥,柏葉萬年杯”的詩句,反映了唐朝尚有此俗。
    各人吃一個雞蛋的習俗,在吳晉間的《風土記》中已出現(xiàn)?!讹L土記》說“正旦,當生吞雞子一枚,謂之練形”。練形是道家用語,指修煉形體,認為可以成仙。生吃雞蛋是為了長生?!短接[》卷二九引《荊楚歲時記》說:“梁有天下不食葷,荊自此不復食雞子,以從常則。”即梁武帝信奉佛教,不再吞食屬于小葷的雞蛋。
    湯餅:是指古代凡小麥面制品用水煮的食品,后魏賈思勰《齊民要術(shù)》卷九“餅法”中,講了“水引馎饦法”,其中“水引”制法:“挼(ruó)如箸大,一尺一斷,盤中盛水浸,宜以手臨鐺上,挼令薄如韭葉逐沸煮。”馎饦“挼如大指許,二寸一斷,著水盆中浸,宜以手向盆旁挼使極薄,皆急火逐沸熟煮。非直光白可愛,亦自滑美殊常”。可知水引和馎饦屬于同一類型食品,只是水引似今面條,馎饦似今長揪皮。其實宋人說的“年馎饦”是一句概括語,也包括了水引。北宋《歲時雜記》說:“元旦,京師人家多食索餅,所謂年馎饦,或此之類。”(《歲時廣記》卷五引)索餅就是前代的長引。長引是說拉長的東西,索餅指像繩索一樣細長的餅,兩個名稱講的都是形狀細長的食物。由上可知,宋代元旦流行吃面條之類的食品。
    餃子:前身是“餛飩”。餛飩是指面食中帶餡的食品。北齊人顏之推曾說:“今之餛飩,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保ㄌ贫喂贰侗睉翡洝纷⒁╊愃平裉斓娘溩?。明代《正字通》說:“今俗餃餌,屑米面和飴為之,干濕大小不一,或謂之‘粉角’。北人說角如矯,實即餃耳。唐人謂之‘牢丸’。段成式《食品》有‘湯中牢丸’,即今水餃子;其‘籠上牢丸’即今蒸湯餃也。食畢出門拜年,由近及遠,元午直到燒燈后?!睋?jù)此則唐牢丸近似餃子,而且有煮有蒸。宋代食品中出現(xiàn)角子一詞.元代把餃子叫做“扁食”,可能出自蒙古語。明代的餃子如《正字通》所說,稱餃餌、粉角、水餃子、蒸燙面餃。此外,還有水點心等叫法,清代北京旗人還把餃子稱作“煮餑餑”。元旦吃餃子興盛于明清時期的北方。如明萬歷年間沈榜《宛署雜記》說,北京郊區(qū)的宛平縣元旦拜年“作扁食,奉長上為壽”。明嘉靖時山西《曲沃縣志》記載:“二日制扁食包金,邀婿爭福?!痹馐骋辉~在民間流傳下來。
    年糕:又稱粘粘糕,取年年高之意。在南方用糯米制成,北方則為黏黍。年糕的歷史悠久,漢朝的米糕已有“稻餅”、“糕”、“餌”、“糍”等名稱。6世紀食譜《食次》就有年糕“白繭糖”的制法,北朝《齊民要術(shù)》記載了將米磨成粉制糕的方法。元旦吃年糕盛行于明清時代,尤以南方流行。明末《帝京景物略》卷二記載,正月元旦,“夙興盥激,吃棗糕,日年年糕”。北方河北嘉靖時《威縣志》說當?shù)爻浴罢粞蚋狻薄T谀戏?,江浙的蘇州、嘉定等地方志稱“節(jié)糕”,明正德廣東《瓊臺志》記載當?shù)爻源焊猓骸霸┣耙耘捶蹪纾╦í)蔗糖或灰汁籠蒸春糕,圍徑尺許,厚五六寸,雜諸果品歲祀,遞割為年茶,以相饋答?!逼湫沃祁愃平裉斓纳盏案?。清顧祿《清嘉錄》卷十二記載更為詳細,說將黍粉和糖為糕,叫做“年糕”,有黃色和白色之別。大的一尺見方為“方頭糕”,還有像元寶的“糕元寶”,用于除夕供先、親戚朋友間的贈答。此外,還有細長的“條頭糕”、寬大的“條半糕”。過節(jié)時富家雇人制糕,一般人可在糕店購買。
    元旦手抄報內(nèi)容文字(三)
    元旦的古詩詞
    1、《田家元旦》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
    我年已強仕,無祿尚憂農(nóng)。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
    田家占氣候,共說此年豐。
    2、《鳳城新年辭》
    清·查慎行
    巧裁幡勝試新羅,畫彩描金作鬧蛾;
    從此剪刀閑一月,閨中針線歲前多。
    3、《元日·玉樓春》
    宋·毛滂
    一年滴盡蓮花漏,碧井屠蘇沉凍酒。
    曉寒料峭尚欺人,春態(tài)苗條先到柳。
    佳人重勸千長壽,柏葉椒花芬翠袖。
    醉鄉(xiāng)深處少相知,只與東君偏故舊。
    4、屠蘇酒
    明·瞿佑
    紫俯仙人授寶方, 新正先許少年嘗。
    八神奉命調(diào)金鼎, 一氣回春滿降囊。
    金液夜六千尺井, 春風曉入九霞觴。
    便將鳳歷從頭數(shù), 日日持杯訪醉鄉(xiāng)。
    5、甲午元旦
    清·孔尚任
    蕭疏白發(fā)不盈顛,守歲圍爐竟廢眠。
    剪燭催干消夜酒,傾囊分遍買春錢。
    聽燒爆竹童心在,看換桃符老興偏。
    元旦手抄報內(nèi)容文字(四)
    元旦祝福語
    1.時光華麗麗地來到了20xx年底,友情的溫暖一直存留在心底,把千般萬種的祝福都濃縮到你眼底,愿快樂好運全握在你手底。提前祝元旦快樂!
    2.寒冷的冬天悄然流逝,多變的是天氣,不變的是心情!愿淡淡的寒氣輕拂你一生的疲憊,颯颯的北風傳遞我衷心的掛念。元旦快樂!
    3.因你缺錢,送給你嶄新一“元”;因你演戲,送給你妝扮小“旦”;因你笨拙,送給你眼勤手“快”;因你悲傷,送給你歡歡樂“樂”;因你全無,送給你我的全部:元旦快樂!
    4.元旦佳節(jié)兮,聚天地之歡樂,展山川之喜慶,于雪飛中送吉祥之問候,在風舞里贈平安之祝福,愿君新年出門遇貴人,行大運,恭喜發(fā)財。
    5.元旦佳節(jié)鑼鼓喧,迎來新年心喜歡。紅梅艷艷報喜來,新年晚會明星艷。親朋好友齊聚會,美酒佳肴桌上端。穿上新衣會親戚,眉飛色舞拜新年。祝你元旦心情好,幸福喜事不會斷!
    6.辭舊迎新元旦到,祝福趕忙報個到,快樂進入人生道,幸福愜意心里倒,事業(yè)登上好運島,生活舞出吉祥蹈,元旦到,愿你福到,運到,開心到,元旦快樂!
    7.元旦到,許心愿:愿你事業(yè)高升金錢花不完,萬事如意一生永平安。愛神也會把你戀,生活美滿心也甜;喜神陪伴你身邊,祝你天天展笑顏!
    8.譜不出雅韻,吟不出詩句,抄不來思念,借不了神筆,轉(zhuǎn)不動經(jīng)輪,寫不下美文,但燦爛的新年就要來到,真誠的祝福依然要送給你:提前祝元旦快樂!
    9.北風呼呼雪花飄,轉(zhuǎn)眼元旦又來到。舉國歡慶佳節(jié)日,思念之情多幾重。為解心結(jié)發(fā)短信,短短幾行情難訴。愿你快樂無極限,幸福安康生活美!
    10.元旦就來到,我的祝福到,天天開心笑,日日數(shù)鈔票,老板對你笑,加薪給紅包,美女拋繡球,專打你發(fā)梢,躲都躲不掉,逃也逃不了,新年快樂!
    11.一夜春風到,元旦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報福來報。冬雪靜靜飄,祝福悄悄到??鞓吩谀闵磉吚@,好運相伴不會少,幸福吉祥把你抱。
    12.不知不覺到元旦,短信一條送祝福,快樂幸福沒有邊,吉祥如意隨你選,生活美好事業(yè)甜,好運連連永不斷,情誼長存你和我祝福彼此在心田!
    13.冰在水上,云在風上,朋友要記在心上。鴛鴦在湖上,蝴蝶在花上,愿你快樂在我之上。念在臉上,誠在心上,誠心祝愿寫在短信上:祝你新年快樂!
    14.奔波一年又一年,道句辛苦了。攜手一天又一天,說聲感謝了。走過一程又一程,終點變起點。人生一站又一站,日子苦也甜。元旦將至,祝你幸福平安!
    15.在過去的一年里,你沒怎么關(guān)心我,我很生氣,特地祈求老天讓你在新的一年里被金山擋住,被銀海圍住,被快樂砸中,被幸福纏住。元旦快樂!
    16.一份和諧,平平安安,一份安然,快快樂樂,一份深情,吉祥如意,一份祝福,全家幸福,元旦,圓滿結(jié)束一年,開始新的一年,一起努力,再接再厲。
    17.奔流的歲月長河,在你我心里沖積出友情的平原。肥沃的.土地上,盛開出兩朵美麗的花,一朵是你,一朵是我,互相陪伴著迎接新年燦爛的黎明:新年快樂!
    18.你是快樂的天使降落人間,給我?guī)砜鞓泛兔篮玫淖T?,謝謝你,朋友,我也要把最美麗的祝福送給你,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祝福你元旦快樂,幸福永遠!
    19.不知不覺到元旦,匆匆而過又一年;云卷云舒情如水,年末短信來祝愿;月落日出為賺錢,愿你日子如蜜甜;汗水澆開財運花,大步流星總向前。元旦快樂!
    20.元旦踏著新鮮的露珠來了。友情是歲月的翅膀,在新年初升的太陽中極其絢爛地展開,快樂和好運噴薄而出,幸福悅耳的祝福將你包圍:新年快樂!
    21.日月有情迎元旦,山川無阻慶新年。雪里梅花霜里雪,夢中思念話中行。一束快樂隨冬雪,十分好運沾春雨,百般成功遂你意,萬種幸福由你享。
    小編精心推薦
    元旦節(jié)手抄報 | 迎新年手抄報 | 元旦小報 | 元旦黑板報 | 元旦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