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冊地理高頻考點總結大全

字號:


    很多同學在復習高二下冊地理時,因為之前沒有做過系統(tǒng)的總結,導致復習效率不高。下面是由出國留學網(wǎng)編輯為大家整理的“高二下冊地理高頻考點總結大全”,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本文。
    高二下冊地理知識點1
    (一)地震中的自救與互救
    1.震前--防震準備--通常以家庭為單元
    2.震中--避震
    (1)十幾秒預警時間:是跑還是躲,瞬間抉擇
    (2)室內避震--"伏而待定":就地躲避,利用三角空間,蹲或趴下,護住頭部。
    (3)室外避震--盡量到開闊的空地,降低重心,護好頭部。
    3.震后--自救與互救
    (1)學會處理外傷的基本方法:
    (2)保護好呼吸系統(tǒng),盡量減少體力消耗。
    (3)要有頑強的毅力和旺盛的求生意識。
    (二)洪水中的自救與互救
    1.防洪準備
    可分為三個方面:一是關注汛期天氣預報;二是學習并具備游泳、劃船等技能;三是準備逃生物資。
    2.洪水應急
    措施:①盡量逃向高處,登上堅固建筑的屋頂、大樹、山丘和高坡等,
    ②如果不能逃脫,要借助家中的木制家具或盡可能抓住木板、樹干等漂浮物,盡量不讓身體下沉,等待救援。
    ③警惕和防止被毒蛇、毒蟲咬傷以及倒塌電桿上電線的電擊。
    3.洪水中的救助
    洪水中救助的重點在于互救,因為洪水的發(fā)生具有可預報性和一定的滯后性,轉移過程中的互救顯得尤為重要。
    (三)其他自然災害的自救和預防
    ①風災自救的重點是不要外出,盡快回家,隱蔽在室內或地下,或野外的低洼處。
    ②滑坡、泥石流大多發(fā)生在持續(xù)暴雨后,山區(qū)、半山區(qū)的村莊,在暴雨過后應格外警惕滑坡現(xiàn)象的發(fā)生。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時,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進的方向跑,切忌順著滾石方向往山下跑;要特別注意保護好頭部。泥石流的面積一般不會很寬,可根據(jù)現(xiàn)場地形,向未發(fā)生泥石流的高處逃避。在山區(qū)扎營,不要選在谷底排洪的通道,以及河道彎曲、匯合處。
    ③大霧和沙暴均屬于大氣能見度低的災害性天氣。如果遇到大霧天氣,盡可能減少駕車出行或減速慢行;如果遇到沙暴天氣,出行時準備好防風用品,如風鏡、口罩等,用以保護眼睛和口鼻。
    高二下冊地理知識點2
    1.自然災害定義:由于自然異常變化造成的人員傷亡、財產(chǎn)損失、社會失穩(wěn)、資源破壞等現(xiàn)象或者一系列事件。
    2.自然災害形成條件:有自然異變還要有損失。
    3.自然災害的特點:廣泛性和區(qū)域性、頻繁性和不確定性、周期性和不重復性、聯(lián)系性、危害的嚴重性、不可避免性和可減輕性。
    4.自然災害的分類:
    g.河道彎曲(荊江河段);
    h.厄爾尼若現(xiàn)象等。
    (2)人為原因:
    a.濫砍濫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劇,河床抬升,并導致汛期水量增大,更易
    發(fā)生洪澇災害。b.圍湖造田;
    治理措施:a.修建水利工程;b.裁彎取直,加固大堤,清理河道;c.開挖
    入海河道(淮河);d.修建分洪區(qū);e.植樹造林,建設防護林體系;f.退耕
    還湖;g.建立洪水預報預警系統(tǒng);h.實行防洪保險等。
    淮河多水災原因:支流眾多、扇形、源短流急河水匯聚快,中下游地勢平
    緩落差小洪水下泄緩慢,河道彎曲、狹窄、淤積造成行洪不暢,湖泊淤積
    蓄洪能力減弱,暴雨頻繁,上游水土流失嚴重。
    沙塵暴現(xiàn)象
    我國典型地區(qū):西北;華北地區(qū)(發(fā)生于冬春季節(jié),春季最明顯)
    產(chǎn)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
    a.快行冷鋒天氣影響;b.氣候干旱,降水少;
    c.春季大風日數(shù)多;d.蒸發(fā)強e.地表植被稀少等;
    (2)人為原因:過度放牧、過度樵采、過度開墾等導致地表植被破壞;水資源利用不合理。
    危害:引發(fā)呼吸道疾病、能見度低等
    地震:(我國典型地區(qū):東部沿海;西南、西北地區(qū))
    形成原因:板塊交界處,地殼活躍,或雖然在板塊內部,但地處板塊內部小板塊交界處。
    A、氣象災害熱帶氣旋、洪澇、干旱、寒潮大風、冰雹、雪災、干熱風、龍卷風、沙塵暴等
    B、地質地貌災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C、海洋災害:風暴潮、赤潮、海嘯等
    D、生物災害:病害、蟲害、鼠害等
    5.主要自然災害及其成因
    旱災:分布地區(qū):干旱、半干旱以及季風區(qū)
    危害:糧食減產(chǎn)、工業(yè)缺水、林木干枯死亡,河流、水塘、湖泊干涸,人畜飲水缺乏,引發(fā)火災及蟲災、社會動蕩
    分析旱災的成因:厄爾尼諾、拉尼娜、太陽活動、雨帶延遲、伏旱、春旱防災、減災:節(jié)約用水(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生活)、法律法規(guī)、宣傳。洪澇災害:(我國典型地區(qū):東部季風區(qū)—東北;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qū);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黃河還有凌汛——低緯度向高緯度流向的河段發(fā)生在解凍和封凍季節(jié))
    產(chǎn)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
    a.降水持續(xù)時間長,降水集中(如長江流域的梅雨天氣);季節(jié)變化和年際變化大
    b.夏季風的強弱變化
    c.臺風的影響;
    d.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
    e.地勢低洼
    f.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樹枝狀水系);
    高二下冊地理知識點3
    (一)自然災害的災前準備
    1.災前準備的核心任務:儲備救災物資
    2.災前準備涉及的兩個方面:一是救災物資的種類和數(shù)量;二是救災物資的儲備地點。
    (1)救災物資的種類和數(shù)量--救災的物質基礎,由各地的主要災種及災情大小決定。
    (2)救災物資的儲備地點--由災區(qū)的主要集中地區(qū)及儲備地的交通狀況決定,關系到災害發(fā)生過程中救援物資的到達時間。
    我國10個救災物資儲備基地:天津、哈爾濱、沈陽、合肥、鄭州、武漢、長沙、南寧、成都和西安。
    3.承擔救災任務的主要人員:各地政府領導下的解放軍和武警官兵及專業(yè)救援隊。
    (二)自然災害的災中應急
    1.概念:災中應急是指在災害發(fā)生和災情形成過程中立即采取的行動和對策,
    2.主要目的:盡可能地挽救生命,保護財產(chǎn)安全,并盡量減少災害造成的影響和危害。
    3.災害應急的范圍:非常廣泛,一般應包括對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電、供氣、輸油等生命線工程采取緊急防護措施;對可能因災害引發(fā)水災、火災、爆炸等的易燃易爆物品、有毒物質儲存設施、水壩、堤岸等次生災害源進行檢查加固等,以此來維護交通、通信系統(tǒng)的安全,確保救災通信的疏暢,確保搶險救災人員、物資輸送和災民疏散的暢通等。
    4."災中應急行動"中最關鍵的環(huán)節(jié):應急交通線是否暢通
    5.救災應急預案--政府應對災害的綱領性緊急行動方案,關系到各個部門能否快速高效地投入救災工作,使災情減到最少。
    目的:①在災害突發(fā)的情況下,使救災工作有章可循,有條不紊,高速高效。
    ②對于不可準確預測的突發(fā)性災害,應急預案就顯得更為重要。
    (三)自然災害的災后恢復
    1.災后恢復的目的:減輕災害損失和增強抵抗能力
    2.救濟災民的形式:政府救濟、民間救濟和國際救濟等
    3.我國的防災抗災工作方針:"以預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
    救災工作方針:"依靠群眾,依靠集體,生產(chǎn)自救,互助互濟,輔之以國家必要的救濟和扶持"
    我國的救災管理體系:我國減災以民政部為主要管理部門,形成了政府無償救濟、軍隊與民眾合作救災,以及全國與地區(qū)救災調配的管理體系。
    拓展閱讀:高二地理學習方法
    1、把握課程大綱
    每個省在高考之前都會公布考試大綱,如果對學習內容感覺沒有頭緒,可以查閱往年的考試大綱。大綱中列舉出了所有要求學生掌握的知識點,可以幫助我們快速建立學科知識網(wǎng)絡。
    2、形成自己的課程體系
    高中地理依托地形地貌,包含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兩大塊,講述了自然的演化和人與自然關系的發(fā)展。按照這個脈絡,不斷地將自己所學加到框架中去,就可以對地理認識更加深刻。
    3、勤學苦練
    所有科目離不開練習,地理也一樣。由于地理知識點較為碎細,因此需要大量練習來鞏固記憶。這里推薦同學們購買一本同步練習冊作為隨堂練習,同時購買一本高考復習題冊將平時的知識點直接對照到高考上,做到溫故知新。
    4、記圖
    地理很重要的一個部分就在于各種圖例。要想學透高中地理,需要挑選有代表性的圖例記住。如講到氣候分布規(guī)律時,應當將全球氣候分布圖與風帶圖記住且能對應起來,當建立起二者關系后知識就更加容易理解。
    5、做筆記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習慣,做筆記與否取決于個人。高中地理學習可根據(jù)自己情況另備筆記本或記在書上,劃住重點并且將自己的理解標注在旁邊,以備日后復習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