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騷是屈原創(chuàng)作的詩,是中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想要了解離騷的小伙伴趕緊來看看吧!下面由出國留學網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離騷必修二原文及翻譯”,本文僅供參考,持續(xù)關注本站將可以持續(xù)獲取更多的資訊!
必修二離騷原文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余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怨靈修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
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
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guī)矩而改錯。
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
忳郁邑余佗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
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tài)也。
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詬。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
回朕車以復路兮,及行迷之未遠。
步余馬於蘭皋兮,馳椒丘且焉止息。
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將復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茍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
芳與澤其雜糅兮,唯昭質其猶未虧。
忽反顧以游目兮,將往觀乎四荒。
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
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
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
必修二離騷翻譯
我長聲嘆息而淚流滿面啊,為老百姓多災多難而哀傷。
我只是崇尚美德而約束自己啊,沒想到早上進諫晚上就被貶官。
貶黜我是因為我用香蕙作佩帶啊,給我加罪是因為我愛好花香。
這也是我心中向往的美德啊,縱然九死一生我也毫不懊喪。
始終不能明了我心跡啊,我怨恨我那君王過分荒唐。
眾女子嫉妒我長得美貌啊,放出謠言說我行為放蕩。
本來世俗就崇尚投機取巧啊,任意而為將規(guī)矩背向。
違背準蠅而追求彎曲啊,竟相把茍合奉迎作為榜樣。
憂悶失意啊我孤獨彷徨,忍受著此時的窮困我好不心傷。
寧愿突然死去隨著流水消逝啊,我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的模樣。
雄鷹和凡鳥不可能生活在一起啊,自古以來就是這樣。
方枘圓鑿自然不能結合啊,道路不同哪能有相同的思想。
忍受著委屈而壓抑著意志啊,忍受強加的罪過又將恥辱品嘗。
保持清白為正道而死啊,古圣先賢都認為應該是這樣。
真后悔選擇道路時沒有看清啊,我久久佇立徘徊傍徨。
轉過我的車子返回原路,好在我雖然迷途卻并沒有失去方向。
趕著馬車來到長滿蘭草的水邊啊,奔馳后休息在長著椒樹的山崗。
為君分憂反受指責啊,我退隱山林整理我當初的衣裳。
裁剪荷葉做出我的上裝啊,連綴花瓣做出我的下裝。
不了解我的心意也就算了啊,只要我的本心確實善良。
再加高我高高的帽子啊,再將我長長的佩帶延長。
清香和污臭雜糅在一起啊,唯獨我明潔的品質沒有毀傷。
忽然回過頭來放眼遠眺啊,看到了遼闊大地的四面八方。
我佩戴上繽紛多彩的服飾啊,渾身上下散發(fā)著陣陣清香。
人生在世各有各的樂趣啊,我獨愛美啊而且習以為常。
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改變,難道我能受警戒而彷徨?
離騷創(chuàng)作背景
屈原一生經歷了楚威王、楚懷王、頃襄王三個時期,而主要活動于楚懷王時期。這個時期正是中國即將實現大一統的前夕,“橫則秦帝,縱則楚王。”屈原因出身貴族,又明于治亂,嫻于辭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為左徒、三閭大夫。屈原為實現楚國的統一大業(yè),對內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了一個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內政外交上屈原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發(fā)生了尖銳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來遭到群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
懷王十五年(前304),張儀由秦至楚,以重金收買靳尚、子蘭、鄭袖等人充當內奸,同時以“獻商於之地六百里”誘騙懷王,致使齊楚斷交。懷王受騙后惱羞成怒,兩度向秦出兵,均遭慘敗。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齊國重修齊楚舊好。此間張儀又一次由秦至楚,進行瓦解齊楚聯盟的活動,使齊楚聯盟未能成功。懷王二十四年,秦楚黃棘之盟,楚國徹底投入了秦的懷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漢北。
懷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約懷王武關相會,懷王遂被秦扣留,最終客死秦國,頃襄王即位后繼續(xù)實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輾轉流離于沅、湘二水之間。頃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憤難捱,遂自沉汨羅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拓展閱讀:離騷主題思想
《離騷》可分為前后兩部分,即自“帝高陽之苗裔兮”,至“豈余心之可懲”,為前一部分;從“女嬃之嬋嬡兮”,至“吾將從彭咸之所居”,為后一部分。
前一部分描寫屈原對以往生活經歷的回顧。敘述屈原出身于與楚王同姓的貴族家庭及其生辰名字;描寫他自幼就努力自修美德、鍛煉才能,并決心報效楚國的愿望;描寫他激勵引導楚王“及前王之踵武”,使楚國富強的理想,和輔助楚王進行政治改革的斗爭;然而由于屈原的政治理想和改革的實踐觸犯了腐朽的貴族集團的既得利益,因而招致了他們的重重迫害和打擊,誹謗和誣蔑漫天而來,而楚王也聽信讒言,疏遠和放逐了屈原;就在此時,屈原為實現理想而精心培植的人才也紛紛變質,使屈原的處境極為孤立;在此情況下,屈原看到自己的理想無法實現,“民生之多艱”,而祖國陷入“路幽昧以險隘”的岌岌可危的境地,使愛國愛民的屈原陷入極度的痛苦之中;屈原滿懷憤怒地揭露了楚王反復無常,不辨忠奸,昏庸無能的作為;同時揭露腐朽的貴族集團貪婪嫉妒,茍且偷安,背法妄行,結黨營私,把祖國引向危亡的罪惡;描寫了屈原不向反動勢力屈服的斗爭精神。
后一部分主要描寫屈原對未來道路和真理的探索與追求。首先,女嬃勸他接受歷史的教訓,不要“博謇好修”,而要明哲保身;但是屈原通過向重華陳辭,分析了古往今來的史實,否定了女嬃建議;于是屈原開始了“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追求理想的歷程。首先,他上叩“天閽”,卻遭到冷遇;接著,詩人下求佚女宓妃、有娀氏女和有虞之二姚,以便上通天帝,然而均都落空,這象征性地說明了爭取楚王已經毫無希望了;于是屈原去找神巫靈氛占卜,靈氛勸他去國遠游;詩人猶豫不決,又去找巫咸問策,巫咸則勸其暫留楚國待明君而行;在矛盾的建議中,詩人分析了國內政情,覺得不能久留于黑暗無望的楚國,決定離楚遠行;但是,遠行的想法又與屈原愛國的衷情發(fā)生矛盾,所以在他升天遠行時,忽然看到了楚國大地,“仆夫悲余馬懷兮,蜷局顧而不行”,形象地否定了離楚的道路,最后詩人決心“從彭咸之所居”,用死來殉其“美政”的理想。
全詩的主題思想,即通過詩人為崇高理想而奮斗終生的描寫,強烈地抒發(fā)了他遭讒被害的苦悶和矛盾的心情,表現了他為國獻身的精神,和與國家同休戚、共存亡的深摯的愛國主義和同情人民的感情,表現了詩人勇于追求真理和光明,堅持正義和理想的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同時也深刻地揭露了以楚君為首的楚國貴族集團腐朽黑暗的本質,抨擊他們顛倒是非,結黨營私,讒害賢能,邪惡誤國的罪行。
離騷人物形象
屈原在《離騷》中,成功地塑造了中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形象豐滿、個性鮮明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體現了屈原的偉大思想和崇高的人格。
首先,這是一位杰出政治家的形象。他有明確的“美政”思想,這與屈原改革弊政,聯齊抗秦的政治主張是一致的。其最終目的是要“及前王之踵武”,使歷史上曾興旺發(fā)達的“三王”政績發(fā)揚光大。亦即由楚國統一天下,使百姓安居樂業(yè)?!懊勒彼枷氲膶嵸|是要鞏固楚王的統治,它充滿了儒家美好政治的色彩,體現了儒家“民本思想”的要求,屈原不但有美政理想,也有實現它的具體辦法。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君明臣賢”。要有好的國君,還要有忠于國君并且有才干的大臣加以輔佐,君臣和諧才能成功。因而他歌頌“湯禹嚴而求合兮,摯咎繇而能調?!彼麡O力主張選賢任能,贊美古代賢君“舉賢而授能”,稱頌“說操筑于傅巖兮,武丁用而不疑。呂望之鼓刀今,遭周文而得舉。寧戚之謳歌兮,齊桓聞以該輔?!蓖瑫r他還主張廢斥群小,這也是實現“美政”的重要保證。他在詩中極力揭露群小的罪惡,正是出于這種想法。他還主張“循繩墨而不頗”,強調以法度治國。他為此奮斗終生,充分顯示了這一形象的政治家風度。
這一形象還體現了詩人勇于同黑暗腐朽勢力作斗爭的精神。詩人清楚地知道,楚國的不幸命運,以及詩人自己的不幸遭遇正是楚廷群小造成的。詩人對之極為憤恨,因而不遺余力地反復加以揭露和抨擊,斥責他們“好蔽美而稱惡”,競進貪婪,嫉妒成性,朋比為奸,隨波逐流,黑白顛倒。詩人還揭露了楚君的過失,說他反復無常,荒唐糊涂,寵信奸臣,疏遠忠良,善惡不辨,致使詩人的“美政”理想落了空。顯示了詩人同黑暗勢力的勇敢斗爭精神。
這一形象也是追求光明和真理的美好形象,體現了詩人堅持正義的剛毅不屈的偉大精神。他堅信真理和正義的存在,雖然“路漫漫其修遠兮”,但他始終是“上下而求索”。他非常清楚地知道,他的高潔的品格,他的超群拔俗的崇高理想,都“不同于今之人”,因而招致“謠諑”誹謗,遭受種種迫害打擊。在這種情況下,連他親近的人都勸其隨俗浮沉,不要“博謇好修”。可是,詩人卻在詩中反復申明他決不能隨波逐流的態(tài)度。在打擊和迫害面前決不動搖,巋然如山,堅強不屈。詩中描寫屈原三次求女嬃雖然失敗了,但他仍然不懈地探索真理,尋求志同道合者,這種對光明和真理的追求與熱愛的精神,正是他終生奮斗的力量源泉。這種精神對后世的影響也是極深遠的。
詩人還通過這一形象,描繪了詩人自己思想感情的波瀾,詩人把自己描繪成渾身披覆著香花和美玉的潔身好修,幽美芳香,嫵媚奇特的超人,用來象征其純潔高尚的內在美質。屈原內在美質的表現,最感人的就是他那強烈而真摯的愛國主義精神。詩人自幼就立下為國盡忠的理想,他為此自修美德和才能,祖國被“黨人的偷樂”搞得“路幽昧以險隘”,他為之而傷心,他一再表白“豈余身之憚殃兮,恐皇輿之敗績”,他為祖國的前途而憂心忡忡。他被群小打擊迫害而離開了政治舞臺,但他始終關心國家的前途和命運,他雖然為自己不幸的命運而痛苦憂傷,但他更關心的是國家和君王,他始終系心懷王,不忘楚國。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憑著屈原的杰出才能,他投奔別國也許會成為將相高官,但它否定了一切離楚遠游的想法,非常形象,非常真摯地表現了屈原那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離騷的讀后感
《離騷》中,詩人對理想孜孜不倦的追求和他的強烈愛國情懷是最讓我震憾的。他對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信念永不放棄。“茍余情其信姱以練要兮,長顑頷亦何傷?!痹娙藞远ǖ匦欧钪约旱男叛龊颓楦校词故切蜗橇⒁苍谒幌?“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蹦呐率欠凵硭楣且膊桓淖?,難道能受警戒而彷徨?“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詬;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边@段文字抒發(fā)了作者堅持自己的理想,不與他人茍合的堅定品質。寧愿委曲心志壓抑情感,寧愿承受斥責咒罵,甚至寧愿保持清白節(jié)操死于直道,也不曾更改自己的追求。直到最后,“阽余身而危死兮,攬余初其猶未悔?!边@種面臨死亡也不后悔自己當初志向的精神,成為后代人學習的榜樣,也是數千年來人們一直推崇屈原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屈原在詩中表達的對祖國、對君王無比深厚的感情也使我震動?!柏M余身之憚殃兮,恐皇輿之敗績?!北砻髁俗约簾釔圩鎳膹娏腋星椤K南底鎳陌参?,擔心祖國的前途命運,很想做出一番豐功偉績使祖國強大起來。然而,事情卻總不遂人愿,他不但沒有施展自己能力的機會,反倒遭人妒忌,受人陷害。甚至最后君王也疏遠他?!爸妇盘煲詾檎?,夫唯靈修之故也;初既與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余既不難夫離別兮,傷靈修之數化?!边@段文字既表達了其對君王絕對的忠貞,同時又以男女喻君臣,抒發(fā)了自己不被君王信任的傷心與失望他也想過離開,因為他畢竟是個凡人,需要生存。一處無用武之地還可心另覓他方?!伴|中既已邃遠兮,哲王又不寤;懷朕情而不發(fā)兮,余焉能忍此終古?!?BR> “思九州之博大兮,豈惟是其有女?”“何所獨無芳草兮,爾何懷乎故宇”借靈修之口表達自己的矛盾心理。既然在楚國沒有辦法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何不到別處看看呢?也許會有“矩鑊之所同”。“固時俗之流從兮,又孰能無變化;覽椒蘭其若茲兮,又況揭車與江離”既然很多東西都已經發(fā)和變化,那么自己也該周游觀訪上天下地了。于是備好了車馬,收拾好了行囊慢慢前行,借大好時光尋求歡娛。然而,“陟升皇之赫戲兮,忽臨睨夫舊鄉(xiāng);仆夫悲余馬懷兮,蜷局顧而不行?!睂枢l(xiāng)、對祖國,還是眷戀,仍是不舍,無法前行?!霸鴼[欷余郁邑兮,哀朕時之不當;攬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也許屈原本身就是個悲劇性人物,他生不逢時,空有一腔堅定的政治理想卻得不到實現,然而他又太愛國,不愿另覓賢君。也許也本身就是一對矛盾吧!
讀罷《離騷》,心中總有一股悲涼之感無法釋懷,詩人的彷徨,詩人的無助,詩人的堅定,詩人美好的品質通通嵌進我們內心。詩人最后自投汩羅江,是他的一種解脫,他人雖死,但他的作品,他偉大的人格,他堅毅的品質卻永遠地留了下來,影響著我們一代又一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