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比一比第二課時教案通用(四篇)

字號: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寫教案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yōu)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比一比第二課時教案篇一
    【案例】
    《比一比》是小學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上冊中識字(二)中的一篇識字韻文。描寫的是美麗的農家小院,溫馨的生活場景。一個大,一個小,一邊多,一邊少,是一種簡單的比較,一種充滿童趣的比較。
    一位老師在教學這一課的第二課時時,緊扣文章這一語言的特點進行對比朗讀,激發(fā)了學生朗讀的興趣,學生朗讀情趣高漲。加上黃牛和貓、鴨子和鳥的表演對讀,蘋果和棗、杏子和桃實物比較對讀,瑯瑯上口的韻文,仿佛依稀聽到孩子在院子里誦讀的清脆嗓音。
    剛一比較完了杏子和桃時,突然,一個孩子站起來說,“老師!比多少剛才已經比過了呀!怎么還比一次?”霎時間,學生、老師都望著他,課堂似乎也變得很不和諧。老師微笑著說,“是呀!大小不也是比了兩次嗎?”那學生還是好奇地望著老師,為了能改變這一窘境,老師和藹地說:“我們還可以一邊拍手一邊來讀一讀,來!你上來和老師合作一下?!崩蠋煔g快地和他拍著手,興致勃勃地讀著,但我能看出那位同學還是滿臉的疑惑,怎么也進入不了這情境中。我想:這孩子肯定還在為這一問題疑惑不解呢!
    【反思】
    仔細推敲,《比一比》這一識字韻文除了這一種對比的語言特點外,其實第一節(jié)和第三節(jié),第二節(jié)和第四節(jié)還有一種對稱美。此時,老師假如能肯定這一學生的問題,讓學生讀讀課文,讓他們來說一說為什么,讓他們自己發(fā)現(xiàn)這一語言的對稱美,我想這樣這課堂會因為有他而會更精彩!
    因為課堂教學是老師和學生共同生命的歷程,我們應該用動態(tài)生成的觀念來認識語文課堂教學。這里所要涉及的問題就是課堂教學生成的問題。學生總是帶著自己的經驗、知識、思考、靈感、興致參與課堂教學,從而使課堂教學也呈現(xiàn)出豐富性和多變性。這就要求我們老師此時應根據(jù)學生的需求而生成,因勢利導,以學定教,這樣的語文課堂教學才會因有你而精彩;這樣的語文課堂教學才會呈現(xiàn)出一片燦爛的天空。為了處理好教案預設和課堂生成的問題,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兩方面進行努力。
    一、拓寬閱讀視野,多角度看教材
    文本在解讀時,根據(jù)讀者的身份不同、個人境遇不同和對生活的感悟不同,自行發(fā)現(xiàn)和建構文本的意義也就不同,所以課本首先不是教本,而應是讀本。作為教師,在上課前必須要會用兩個頭腦多層面地來看文本。首先應該會用學生的身份來閱讀文本。一篇文章,在孩子眼里最感興趣的會是什么?哪些是與他們生活實踐相結合的,哪些是與他們情感世界相通的,引導學生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自己去閱讀,自己學會閱讀,積極主動地建構文本意義,甚至是創(chuàng)造文本的意義。
    再次應該是用教師的身份來閱讀文本。此時,老師關注的應該是哪些是學生不會引起關注,而又應最是值得學習討論的。在課文空白處,引導學生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感悟體會,想象說話,然后通過感情朗讀來表達自己的獨特體驗;在課文矛盾處,啟發(fā)學生去梳理,去思考;在課文余興處引導學生品味、積累。這樣進行多層面的解讀,老師才能做到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教材。
    二、提升教學理念,觀念行為同行
    其實,縱觀整堂課,教師和學生民主、平等的教學觀念、教學意識還是很強的,整堂課師生始終在民主平等的對話中進行的,所以,才會出現(xiàn)學生靈光閃現(xiàn)的剎那間。為了把這一教學理念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到底,教師還應有一種十分重要的教育理念是“傾聽著的教育”。這一理念強調不僅要讓“學生傾聽教師”,更強調首先要“教師傾聽學生”。教師必須學會多層次地傾聽,聽出學生認識的深淺,聽出學生見解的新穎獨特,聽出學生問題的探討價值。
    在傾聽學生發(fā)言的過程中,一位好的教師能敏銳地發(fā)現(xiàn)學生理解上的偏差、學生的疑惑、學生經驗背景中已經擁有和仍然缺乏的東西,從而判斷學生理解到的深度,正是通過傾聽學生,通過關注學生的即時表現(xiàn)、學生的觀點和發(fā)言,通過關注學生的興奮與疑惑,教師對自己何時參與、采取什么樣的教學手段做出決策。作為一個真正的傾聽者的教師,必定是這樣的:他應以一顆充滿柔情的愛心,滿懷信心和期待地傾聽那些稚嫩的生命之音。這樣的傾聽才能幫助學生搭建起學習的舞臺,感受到課堂學習中揮灑智慧的樂趣。
    教師還應引導學生也學會傾聽,細心揣摩,深入思考。讓學生也能聽出這些“不和諧之音”。其實,平時這現(xiàn)象也常見,課堂上老師的問題剛出口,學生便急于表現(xiàn)自我,小手齊刷刷高高舉起,還不停地喊著“我”、“我”。當老師請一名學生站起來表達時,更多的學生因未能得到自我展現(xiàn)的機會,有的噘起小嘴,有的唉聲嘆氣,有的仍不甘地舉著小手。至于那位發(fā)言的同學講了什么內容,又有幾位同學是在注意傾聽的呢?其實,作為學習的伙伴,他們更容易對一些問題引起注意,容易產生共鳴,發(fā)現(xiàn)問題,再讓他們之間互相展開討論,更易奏響生命之歌。所以為了把平等、民主的教學理念在課堂中進行到底,教師必須做到提升教學理念,讓教學理念與教學行為同行,讓“傾聽著的教育”這一教育理念在課堂教學中盡情綻放。
    在這次教學活動中,這位老師假如自己能認真傾聽學生的發(fā)言,捕捉這一閃光點,只要讓學生分段對比著讀一讀,當他們自己發(fā)現(xiàn)這一語言特點時,那份收獲是令人振奮的;假如老師能把這一問題讓學生進行討論,發(fā)表看法,當他們能發(fā)現(xiàn)這一語言特點時,那份驚喜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我想說,讓我們的課堂少一些預設,多一些生成,讓我們的課堂因生成而更精彩!讓我們的課堂應有這樣的學生而更精彩!
    比一比第二課時教案篇二
    讓學生懂得語文知識來源于生活,又為生活服務,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從而讓他們感到學習的樂趣,激發(fā)他們主動識字的愿望。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牛、羊、小、少”4個字。認識1個筆畫“豎鉤”和1個偏旁“提土旁”。
    2、掌握“多──少”、“大──小”兩組反義詞。理解量詞“群、顆、堆”的意思,能正確使用一些量詞。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激發(fā)對生活的熱愛,培養(yǎng)主動識字的愿望。
    認字、寫字和正確使用量詞。使學生通過觀察、比較,了解運用一些量詞;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文和實際運用,鞏固和拓展量詞的積累。
    2課時(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一個偏旁“提土旁”,理解3個量詞的用法。
    2、正確地朗讀課文。
    3、讓學生知道語文知識與生活密切相關。培養(yǎng)學生喜歡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
    認識本課的12個生字。愿意在生活中主動識字。
    老師:生字卡片及卡片:一棵樹。實物:一顆糖、小石子、粉筆頭。多媒體課件
    學生:課前給你認識的動物、水果做名片。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課件出示情境圖,同時播放音樂。
    今天,老師帶著小弟弟要到鄉(xiāng)下奶奶家去玩,那兒可美了!你們想去嗎?
    (想?。┖茫∧窃蹅兙同F(xiàn)在出發(fā)?。ㄕn件出示情境圖,農家小院。)
    1、認讀帶拼音的詞。
    小朋友,你們看,奶奶家的院子里,好東西可多了。你找找,說說你最喜歡什么?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隨機在圖上相應位置出示相應名稱的詞(帶拼音),并讀詞。例:當學生說出“黃?!边@個詞時,出示詞“黃牛”,同時播放“黃?!钡慕新暋@蠋熣f:“你想跟它交朋友嗎?請你親切地叫一下它的名字?!睂W生齊讀名稱。注意正音:特別是“子”該讀輕聲。)
    2、去掉圖片讀詞。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
    ⑴?。ㄕn件演示)奶奶家的院子里東西可真多。不看圖,你能叫出他們的名字嗎?(去掉圖讀詞語)你發(fā)現(xiàn)什么了?
    ⑵ 是呀!這些詞寶寶可調皮了,分別是從水果之家和動物之家跑出來的,你能把他們領回去嗎?根據(jù)學生回答,點擊課件把詞語分成兩類。(不帶拼音)
    ⑶ 連讀詞語,注意讀得輕快、跳躍。
    點擊課件,剩下生字。這些就是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的生字。
    1、小組合作自主識字。
    學習小組交流:
    ⑴ 哪些字你早就認識了,是怎么認識的?請你教教組內的同學。
    ⑵ 哪些字你現(xiàn)在還不認識,向你的學習小伙伴學習,并且想個好辦法記住它,好嗎?
    2、交流匯報。
    哪個小朋友愿意來交流一下自己的學習經驗,說說哪些字你早就認識了,是怎么認識的?(有的學生可能會說媽媽教的,有的會說是從課外書上學的等。)
    是呀!在家里不認識的字可以問爸爸媽媽,可以自己看拼音學,還可以從電視、路邊的廣告中學習。
    還有哪些字你是今天才學會的,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它,以后見面了還能認出來呢?(學生可能會說熟字帶生字的方法,畫畫的方法,給生字編歌謠的方法等。)
    小朋友可真棒!這些都是識字方法都是寶貝,快把它藏到你的智慧背囊里,以后可以幫你學很多字。
    (課間操:齊唱字母歌。唱后老師把韻文改編成歌謠,演唱引出韻文。)邊聽邊想,童謠里唱的是什么?同時播放課件回到農家小院。
    1、初步看圖比一比。
    童謠里唱的是什么啊?你聽出來了嗎?(比多少、大?。┱l和誰在比呀?學生說說。同時在說時學習三個量詞。
    2、強調“群和堆”兩個量詞。
    看課件只出示一只鴨子,說說這是什么?再出現(xiàn)許多只鴨子,有多少只鴨子呢?許多只鴨子在一起就可說是“一群鴨子”。還可以說“一群什么?(一群羊、一群螞蟻、一群大雁……)
    指著圖上的杏子問,想想這要怎么說呢?還可以說“一堆”什么?(一堆土、一堆蘿卜……隨著課件出示“堆”字,認讀生字,認識“提土旁”。
    3、討論探究:“顆”的適用對象,與“棵”的區(qū)別。
    看課件圖片一顆棗。用量詞顆來說說。再出示實物:一顆粉筆頭、一顆糖、一顆小石子。隨著出示,讓學生用量詞“顆”說說??纯催@些東西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我們還可以說“一顆”什么呢?(有的同學會說“一棵樹”,是不是這個“顆”字?為什么?卡片出示:一棵樹。)
    4、比大小比多少還能唱歌呢!大家一定很想學了吧?別急!我們先得把歌詞給記熟,其實它就在書本第90頁,大家快打開課本看看。
    5、學生自由朗讀,讀不準的可請同桌幫忙。
    ⑴ 檢查讀,評讀。(指名一生讀,其余認真聽,準備評。)
    ⑵ 會讀了嗎?來!咱們來唱拍手歌。
    齊念童謠。邊拍手邊念。老師參與其間,和學生拍手念童謠。
    ⑶ 誰會背了?咱們來唱唱?一邊唱一邊表演。指名一個學生到臺上示范表演。
    1、開雙軌火車讀生字
    字寶寶要出門了,大家還認識他們嗎?(認讀生字卡片。)
    2、游戲:過關斬將。
    咱們該回家了,可路上設置了關卡,誰能讀出詞語來,才能通過,咱們快行動吧!(課件出示迷宮圖)逐個認讀詞語。
    3、應用:我的日記。
    終于到家了,小弟弟回到家寫了篇日記,大家來看看他寫得好不好?
    課件出示句子:
    奶奶家的院子里有蘋果樹、紅棗樹。樹下有黃牛、小貓。桌上放著一堆杏子、一個桃。一群鴨子回家了,一只小鳥飛來了。
    小朋友可真棒!跟老師到奶奶家玩了一趟,學會了那么多的字。你們還認識哪些水果和動物的名字呢?請你來介紹給大家。學習小組展示生活中認識的水果和動物名。然后指一個小組到臺上展示。
    小朋友真了不起,已經認識了那么多的字,愿你們留心觀察生活,在生活中認識更多的字。
    回家后給家里的物品貼上標簽。
    比一比第二課時教案篇三
    1、認識12個生字。
    2、掌握“多──少”、“大──小”兩組反義詞。理解量詞“群”、“顆”、“堆”的意思,能正確使用一些量詞。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1、從文中找出本課要學的生字,做上記號。
    2、借助拼音認讀生字。
    3、借助拼音朗讀課文,讀熟為止。
    (布置學生課前預習,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保證每個學生都有充足的時間完成預習任務。)
    1、本課掛圖
    2、詞語卡片:黃牛、花貓、鴨子、小鳥、杏子、桃子、蘋果、紅棗熟字卡片:棵
    3、錄音帶:兒歌《一邊大,一邊小》
    4、把本課生字卡片貼于黑板上。(拼音部分折疊起來。)
    一、認讀生字詞
    1、昨天你們在家預習時都作了哪些工作?本課的生字都會認了嗎?老師把生字上的拼音都去掉,再把他們從書上搬到黑板上,你們還會認嗎?自己認認看。哪些字你記不起來了,你可以看看書,或者向你的同座請教一下。
    (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檢查,發(fā)現(xiàn)不足之處及時彌補。老師向學生提示學習方法,鼓勵學生相互學習, 初步培養(yǎng)學生遇到困難主動查資料,自我解決困難的能力。)
    2、再讀這些生字時可能會發(fā)現(xiàn)有些字音不容易讀準,提示一下同學們。
    (從學生實際出發(fā),鼓勵學生自己找出難點,并提示其他同學,培養(yǎng)其成就感。)
    3、認讀生字卡片。
    4、問:這些生字組成詞語以后,你還會認嗎?(讀詞語卡片,讀完后貼于黑板上)
    (初步建立字詞概念;給生字變換語言環(huán)境,鞏固識字。)
    5、(出示掛圖)這幅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初步滲透看圖方法──從整體到部分?。?BR>    6、對照圖,再讀詞語卡片,看看他們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引導學生把詞語卡片貼于對應的事物旁邊。)
    (引導學生探究、發(fā)現(xiàn),并從中體驗成功的樂趣;文字與圖畫相對應,詞義自然理解。)
    7、用一句話說說,圖中都有些什么?
    (進行初步的語言訓練。)
    1、問:圖中的這些事物各有多少呢?
    ⑴  當學生用上“群、堆”時,先引導學生從生字卡中找出來,再相機點撥,了解“群”和“堆”表示的數(shù)量較多。
    ⑵ 當學生說到“一棵紅棗樹”時,出示“棵”字,引導學生說出“一顆棗”后,比較“棵”與“顆”。
    (教師的提問中避免了“數(shù)量詞”的術語;充分利用圖畫幫助理解課文,進行語言訓練;在說句的過程中不斷復現(xiàn)生字,加強語言和文字的聯(lián)系。)
    2、師引:我們的課本把這些都編進了一首有趣的兒歌里,不信,你讀讀看。(學生自由朗讀)
    1、指名讀短文。訪問其中一名學生:是看漢字讀的還是看拼音讀的?提示學生:讀書時,會讀的要看漢字讀,遇到困難再借助拼音讀。
    (此教學過程主要目的是讓學生讀準字音,培養(yǎng)其良好的讀書習慣。)
    2、聽兒歌錄音,鼓動學生隨著節(jié)奏做拍手游戲。
    (這一安排既可作為課中游戲活動,消除疲勞,又營造了兒歌的朗讀氛圍。)
    3、這個孩子(指錄音)讀得好嗎?你們可以比她讀得更好。同桌同學互相讀讀看。
    (激發(fā)朗讀欲望,促進合作學習。)
    4、指名讀、齊讀,老師、學生拍手伴奏。
    (拍手伴奏的方法既可調動學生的朗讀興趣,又可幫助學生掌握朗讀節(jié)奏,符合本課特點。)
    1、問:看看課題,“比一比”,到底是比什么呢?
    (在充分的讀文后,學生很容易找到答案──比大小,比多少。)
    2、指導說句:------比-------多, -------比--------少。
    -------比-------大,--------比--------小。
    (此練習既可檢查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情況,又可對學生進行語言訓練。)
    《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中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設計本課的教學過程時,我力求將此理念貫穿其中。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由于學生的知識能力不同,思維特點各異,教師要在教學中注意學生的個別差異,因材施教。在教授新課之前,我組織學生課前獨立預習,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自行檢測(讀字卡),并給時間讓他們自行糾正。在這些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中,我沒有強求學生步調一致,在相對自由的空間里,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學習方式和學習重點。關注學生個體差異,才能使每一個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一開課,我就讓學生自己認讀老師貼在黑板上的本課生字(無拼音)。這樣,學生可以發(fā)現(xiàn)自己還未完全掌握的難點,及時進行再學習;教師也可以了解到學生在本課生字部分的學習需求,并根據(jù)學生的需求來進行教學。之后,我又請學生當小老師,自己找出字音上的難點,加強訓練。這樣根據(jù)學生需求來進行教學,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體現(xiàn)了語文課程的人文性。
    合作學習既指師生合作,也指生生合作。在學生認讀生字遇到困難時,我告訴他們可以向你的同座請教;當學生很想和錄音機里的孩子比比誰讀得好時,我請他讀給自己的同桌聽,聽聽同學的評價;當一名學生起來朗讀時,我?guī)ьI其他同學為他拍手伴奏。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在別人的幫助下克服了困難,得到了認同,體驗到了學習的樂趣。
    本課字音上的難點是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的,圖畫與詞語的聯(lián)系是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的,兒歌的朗讀方法(節(jié)奏)使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的,課題“比一比”的含義也是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的。通過探究學習,有了如此之多的成功體驗,必然會使學生樹立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并激發(fā)起語文學習的濃厚興趣。
    比一比第二課時教案篇四
    1、認識12個生字和1個偏旁“提土旁”。
    2、會寫“少、小”。
    3、正確朗讀課文。
    1、創(chuàng)設情境:
    2、我們走進小院,看看院子里有什么呢?課件出示插圖──農家小院。你想認識這些動物和水果的名字嗎?
    3、認字(根據(jù)學生讀的情況糾正讀音)
    4、那么多有趣的詞語都藏在組長的信封里,請小組長拿出詞語卡片分給組里的小朋友,大家一起動動腦筋,給這些詞語分分類。(隨機發(fā)給智慧星)
    5、我們用同學的發(fā)現(xiàn)做個"找朋友"的游戲。黑板上出示水果之家和動物之家,請小朋友將相應的詞語“杏子、蘋果、桃子、紅棗、花貓、黃牛、鴨子、小鳥”請到黑板上來對號入座?!?、學生借助圖畫或拼音的提示讀出這些詞語?
    2、學生離開圖畫讀詞
    3、去掉拼音讀詞。
    4、小組合作分類──全班反饋。
    5、學生上臺貼詞語?!『献骰€別化是小班的特征之一,小組合作和組際交流是生生合作時經常用的形式。我設計的給詞語分類,目的就在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并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互助的精神。學生人數(shù)的減少,給活動教學的實施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我在課堂中通過多種游戲,讓課堂更為活躍。  1、丁丁用這些詞語和這幅畫編了一首好聽的童謠,聽聽他怎么說的。(播放童聲錄音)你們也想學會說嗎?
    2、自由讀,你讀懂了什么?(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出示圖)
    3、說說“邊、多、少、顆、群、堆”這幾個字,你是怎么記住它的?(隨機教學:提土旁)
    4、鞏固字詞。遞進式開小火車復習。字──詞──雙軌小火車──句子
    5、再讀童謠。這些詞句都在我們的童謠中,我們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
    6、反饋。(隨機發(fā)給表演星) 1、學生看看圖、比一比、讀一讀。
    2、學生小組交流:讀懂了什么?
    3、學生交流認字方法。
    4、學生小組開小火車。
    5、播放舒緩優(yōu)美的音樂。學生可以拍手讀、和好朋友一起讀、同桌讀、跳皮筋讀等?!〗虒W要以人為本,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這一點在小班的教學中更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位置,自己喜歡的方式,與自己喜歡的伙伴一起讀讀課文,更有利于學生展現(xiàn)自己的情感?!⌒∨笥眩阒肋@位小朋友是了用什么方法,才寫出這首童謠的呢(揭示課題:比一比)?!W生討論,得出結論 在小班中,學生的主體性將進一步得到體現(xiàn),教師不單單是知識的傳授者,學生也不僅僅是知識的接受者,他們應該是知識的共同發(fā)現(xiàn)者。我用學生的發(fā)現(xiàn),學生的共同討論得出結論,這里老師只作了適當?shù)囊龑?,不再是機械的灌輸。 1、我們也用比一比的方法來比一比小和少有什么不同。
    2、你們認為什么字難寫呢?(教學少)
    3、“小”字怎么寫呢?我想請一位小朋友來教,同學們推薦一位吧!
    4、反饋(隨機發(fā)給書寫星) 1、學生比一比“小、少”的區(qū)別。
    2、學生書寫“少”
    3、學生推薦同學教學“小”
    4、學生書寫“小”注重學習方法的引導,讓學生學會學習。小結:
    今天,小朋友得到了書寫星、表演星和智慧星,真棒,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