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飛速,馬上又到了一年的高考,同學們有沒有做作文預測呢。以下是由出國留學網編輯為大家整理的“2021廣西高考作文題目預測及范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2021廣西高考作文題目預測:用明德引領風尚
閱讀以下材料,你有什么思考和感悟?以此為背景寫一篇文章。
參加全國政協(xié)十三屆二次會議的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聯(lián)組會。對文化文藝事業(yè)、哲學社會科學事業(yè),一直非常重視?!耙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沒有靈魂”“人民是創(chuàng)作的源頭活水”。
文化文藝工作者、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都肩負著啟迪思想、陶冶情操、溫潤心靈的重要職責,承擔著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
“凡作傳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傳世之心?!币源髮懙娜?,為大寫的文;以純粹的人,做高尚的文,作者與作品、學者與學問相互激蕩,方能傳遞向上向善的價值觀,引領社會與時代的風尚,匯聚起推動時代前行的精神力量。
范文:用明德引領風尚
明德, 光明之德。出自《大學》首句: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意為: 做大學問或博學的宗旨就在于弘揚人性中光明正大的品德,使人達到最完善的境界。
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做的是培根鑄魂的工作,肩負著啟迪思想、陶冶情操、溫潤心靈的重要職責,承擔著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神圣使命,其言行對社會有很強的影響力。而且,名氣越大,肩上的責任就越重。大學問家之“大”,既在于以其學術成果啟發(fā)思想、推動工作,更在于以其道德情操和高尚人格引領風尚、燭照人生。
明德,首先要明大德。個人的學術理想只有與國家前途、民族命運結合在一起,才能獲得持久的生命力。馬克思在青年時期就樹立起這樣的志趣:“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而工作的職業(yè),那么,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作出的犧牲;那時我們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于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yè)將悄然無聲地存在下去”。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應當志存高遠,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博大的人民情懷,做到胸中有大義、心里有人民、肩頭有責任、筆下有乾坤,成為對國家、對民族、對人民有貢獻的學問家。
明德,體現(xiàn)為勤業(yè)精業(yè)。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事實證明,真正的學問都是潛心琢磨而成的,真正的精品都是嘔心瀝血鑄就的。古人說:“吟安一個字,捻斷數(shù)莖須。”凡傳世之作、千古名篇無不是篤定恒心、傾注心血的作品。只有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誘惑、守得住底線,不為一時之利而動搖、不為一時之譽而急躁,甘愿為自己的學術理想耕耘一生,才可能創(chuàng)造出有益于社會的成果。
“凡作傳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傳世之心。”在某種程度上,作品和學問就是作者人格與人品的自我宣示。作品要塑造人心,作者首先要塑造自己。以東北師范大學原副校長鄭德榮為代表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讓我們不僅見識到高水準的學術成果,而且見證了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的人格魅力和道德情操。德不優(yōu)者不能懷遠,才不大者不能博見。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樹立良好學術道德,自覺遵守學術規(guī)范,講究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崇尚“士以弘道”的價值追求,真正把做人、做事、做學問統(tǒng)一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