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jié)三炸,南方地區(qū)的可能沒怎么聽過,在北方常見點。下面就由出國留學網小編帶大家詳細了解一下,希望大家喜歡,僅供參考。
在北方南部一些地區(qū),端午節(jié)不但有吃粽子的習慣,還有吃“三炸”的風俗,即:炸麻燙、炸菜角、炸糖糕。端午節(jié)緣何吃“三炸”?最流行的說法是:端午時節(jié),麥子收割進倉了,白面磨上了;油菜籽收獲了,油坊開張了。這個時候,辛苦耕作的人們就想用已經到手的豐收果實來犒勞一下自己,歡慶夏季的大豐收。有民謠唱道:“早晨麻燙解嘴癢,中午菜角充饑腸,晚吃糖糕耐熬夜,滋養(yǎng)身板力氣壯?!?BR>

麻燙是方言,也叫“油條”、“果子”,是一種松脆可口的油炸面食。最常見的就是圓柱形的油條,色澤金黃,農家稱其為大麻燙,出鍋后立即吃,蓬松酥脆,又香又燙,這可能是其名稱的由來。大麻燙的另一個類型是圓餅形狀的,中間用刀劃開三道口子,上面敷上糖稀,出鍋后正面呈猩紅色,皮脆里軟,香甜適口,趁燙吃口感更佳,俗稱“三刀麻燙”。

俗話說:“端午吃菜角,勝過大年吃水餃?!辈私且话阍谥形缯?,隨炸隨吃。因為它面、菜兼?zhèn)?,不用再去炒菜了,要是再熬上一鍋小米稀飯,邊吃邊喝,那就是一頓很享受的午餐了。
菜角餡的主料大都是新鮮韭菜,拌上炒熟的雞蛋、悶軟剁碎的粉條,以及小碎塊的豆腐,最后撒上食鹽、淋上香油。有的人家還會根據自家的口味,加入五香粉、十三香,把味兒調得足足的,菜角還未包,餡的香味就讓人垂涎欲滴。

炸糖糕時包糖糕用的是燙面,和出來的面團要軟一些,但也不能太軟,太軟了拿捏不住,不但不好包,放到油鍋里還容易破肚流糖。
糖糕有兩種包法。一種是把和好的面揪成鴨蛋般大小的劑子,用搟面杖搟成周邊薄、中間厚的皮兒,把備好的糖餡放進去,然后將邊兒收攏成團狀,用手拍成餅形即可下鍋。另一種做法相對容易,把一個劑子揉圓的時候,順手用拇指在上面摁個窩兒,在窩兒里放上糖餡,封口后用手按扁下鍋。糖糕的餡不能把糖直接包進去,要在白砂糖或紅砂糖中摻上三分之一左右的面粉。面粉摻的多了,炸出來的糖糕餡就成了硬塊;面粉摻的少了,吃的時候,不小心糖餡會流到衣服上,或是燙了嘴。炸好的糖糕金黃發(fā)亮,外焦里嫩,不論老人孩子都喜歡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