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蒲松齡翻譯及原文

字號:


      狼蒲松齡怎么翻譯?想了解文言文狼這篇文章的朋友可以閱讀本文看看,下面出國留學網(wǎng)小編為你準備了“狼蒲松齡翻譯及原文”內(nèi)容,僅供參考,祝大家在本站閱讀愉快!
    狼蒲松齡翻譯
      一個屠夫傍晚回家,擔子里面的肉已經(jīng)賣完,只有剩下的骨頭。路上遇見兩只狼,緊跟著走了很遠。屠夫害怕了,把骨頭扔給狼。一只狼得到骨頭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著他。屠夫又把骨頭扔給狼,后面得到骨頭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頭的狼又趕到了。骨頭已經(jīng)扔完了。但是兩只狼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擊。屠夫看見田野里有一個打麥場,打麥場的主人把柴草堆積在打麥場里,覆蓋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過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lián)幽闷鹜赖?。兩只狼不敢上前,瞪著眼睛朝著屠夫?/span>
      一會兒,一只狼徑直走開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時間長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閉上了,神情悠閑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腦袋,又連砍幾刀把狼殺死。屠夫剛想要走,轉(zhuǎn)身看見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鉆洞進去,來攻擊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經(jīng)鉆進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從狼的后面砍斷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殺死了。屠夫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裝睡覺,原來是用這種方式來誘惑敵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會兒兩只狼都被殺死了,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給人們增加笑料罷了。
    狼蒲松齡原文
      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qū)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時,一狼徑,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shù)刀斃之。方欲行,轉(zhuǎn)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字詞
      1.詞性活用現(xiàn)象:
      洞:名詞用為動詞,打洞。一狼洞其中。
      隧:名詞用作狀語,從隧道。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
      犬:名詞用作狀語,像狗一樣。其一犬坐于前。
      2.通假字
      “止”同“只”,只有。止有剩骨。
      3.一詞多義:
      止同“只”,止有剩骨。停止,一狼得骨止。
      意神情,意暇甚。想,意將隧人以攻其后也。
      敵攻擊,恐前后受其敵。敵方,蓋以誘敵。
      前前面,恐前后受其敵。向前,狼不敢前。
      4.虛詞的用法:
     ?。?/span>1)之
      代詞,它,指狼又數(shù)刀斃之。助詞,的,禽獸之變詐幾何哉。
      助詞,調(diào)整音節(jié),不譯,久之。助詞,位于主謂之間,不譯而兩狼之并驅(qū)如故。
      (2)以
      介詞,把投以骨。介詞,用以刀劈狼首。
      連詞,來意將遂人以攻其后也。連詞,用來蓋以誘敵。
     ?。?/span>3)“其”的含義
     ?、倏智昂笫芷鋽?。(指狼)。②場主積薪其中。(指打麥場)。
     ?、弁滥吮家衅湎?。(指柴草堆)。④一狼洞其中。(拾柴草堆)。
      ⑤意將隧人以攻其后也。(指屠戶)。③屠自后斷其股。(指狼)。
      5.常用字詞:
      懼:恐懼。從:跟隨。故:原來(一樣)。驅(qū);追趕。窘:困窘。恐:恐怕。顧:看到。瞑:閉眼。暴:突然。斃:殺死。股:大腿。寐:睡覺。黠:狡猾。
    拓展閱讀:狼蒲松齡文章賞析
      談《狼》的藝術形象(齊振信)
      蒲松齡的短篇小說《狼》在古今中外眾多描寫狼的寓言、小說中獨樹一幟。這不僅是因為它告訴人們對于像狼一樣的惡人,不應姑息退讓,要敢于拼搏才能取得勝利的道理,而且還在于它給我們留下了兩個性格鮮明的藝術形象——屠戶和狼。
      先說狼。作品中的狼,除具備兇惡貪婪這一狼的共性外,最大的特點還在于陰險狡詐。作者從三個方面描寫狼的動作、神態(tài),以顯示其性格特點。首先,在屠戶“奔倚其下,弛擔持刀”準備與狼殊死搏斗之時,狼自知硬拼難于取勝,在短短的“眈眈相向”之后,“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薄皬饺ァ保⒎欠艞墏酥?,而是另有圖謀;“犬坐”,也并非休憩喘息以解“綴行甚遠”之疲憊,而是要牽制屠戶,免其走掉。兩只狼在演一出“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把戲!一個“徑去”,一個“犬坐”,配合得何等默契!其次,小說描寫“犬坐”之狼的神態(tài):“目似瞑意暇甚?!倍潭塘鶄€字入木三分地刻畫了狼瞇縫雙目的眼神和悠閑自得的表情。它之所以這樣,原因有二:其一,狼從屠戶“投以骨”、“復投之”的一再妥協(xié)退讓中,洞悉他膽怯且抱有幻想的心理,認為屠戶不會采取任何不利于它的措施;其二,狼企圖以輕松悠閑的偽像來迷惑屠戶,使其放松警惕,為“徑去”之狼的偷襲作掩護。第三,在屠戶殺死“犬坐”之狼后“,方欲行,轉(zhuǎn)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這段描寫揭示了“徑去”之狼的卑劣目的,原來它的“徑去”,是為了在前狼的掩護下,打洞于柴堆中,以便穿過柴堆從背后攻擊屠戶,形成前后夾擊的險峻形勢???,狼是何等的善于玩弄權術!何等的狡黠陰險!然而,“狐貍再狡猾也斗不過好獵手”。雖然兩只狼詭計多端、機關算盡,但最后也只得落個“頃刻兩斃,只增笑耳”的可悲下場。狼的形象概括了一切兇惡狡詐、善于玩弄權術之輩的性格特征,具有深刻的典型意義。
      再說屠戶。屠戶的最大特點是機警勇敢。但小說并未把他塑造成見虎就打遇龍則擒的一般英雄形象,而是把他放在特定環(huán)境中,逐漸展示他的性格特征。一開始,在兩狼“綴行甚遠”之時,他對狼的兇惡貪婪的本性缺乏足夠的認識,一個“懼”字形象地表現(xiàn)出他驚恐萬分又無可奈何的心理狀態(tài),緊接著以“投以骨”、“復投之”寫他在驚懼之中唯一的舉措,表現(xiàn)他想用妥協(xié)退讓之術擺脫兩狼的糾纏威脅,達到狼口求生化險為夷的目的。最后“骨已盡矣”,而兩狼仍“并驅(qū)如故”的現(xiàn)實教育了他,他才認識到狼兇殘且貪得無厭的本性,因此他急中生智,迅速奔倚柴堆之下,占據(jù)有利地勢,“弛擔持刀”,抓住有利戰(zhàn)機英勇出擊,終于力斃兩狼。表現(xiàn)其機智果敢的性格特征。我們說屠戶思想性格的形成過程,展示了人們認識上的一般規(guī)律,它啟迪人們應如何同惡勢力作斗爭,具有其普遍意義。小說僅僅202個字,卻為我們塑造了兩個生動的藝術典型,收到令人驚嘆的藝術效果,真可稱之為精致玲瓏的藝術瑰寶,使人觀后贊嘆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