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食新的原因與寓意

字號:


    小暑節(jié)氣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氣,在小暑節(jié)氣中有“食新”一說,意思就是吃新米,那大家知道為什么要吃新米嗎?吃新米又有什么寓意呢?下面不妨一起跟隨出國留學網(wǎng)小編一起看下“小暑食新的原因與寓意”希望你會喜歡,歡迎你的參閱!
    
    為什么小暑要食新米
    “食新”的意思就是在小暑節(jié)氣的時候,把新收割的稻谷碾成米,然后做成香甜的米飯,用于祭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祈求保佑風調(diào)雨順。除了祭祀之外,新收獲的米還會做成各種各樣的美食,大家分而食之,互相分享豐收的喜悅。
    過去民間有小暑“食新”的習俗,即在小暑過后嘗新米,農(nóng)民將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飯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吃嘗新酒等。城市一般買少量新米與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所以,民間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說。
    六月食新,是客家人在早稻開鐮后,把所收的新米做成飯,在開餐時進行敬奉五谷大神和先輩的一種民俗活動。
    由于戰(zhàn)亂災(zāi)荒,客家人從中原不斷南遷,由于許多平原良地被土著或早先來到的居民占領(lǐng),客家人只能靠山居住,在山區(qū)開荒造田,大都生活比較艱苦,一日三餐靠稻米煮成稀粥或茨粟雜糧作為主食,要想吃頓干飯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客家人在南方安居樂業(yè)后,對祖先辛勤墾殖,營造良田懷有崇敬之心,而自宋朝末年以后,在民間出現(xiàn)了在每年小暑過后早稻成熟開鐮食新的習俗,在自己吃第一口新米飯之前,把新米做成干飯,釀成新酒備上肉蛋和新上市的苦瓜、絲瓜、茄子。
    據(jù)客家《風情》載,物品擺放在五谷大神位上敬奉時,在燒香點燭后要念:“請五谷大神食新,多謝五谷大神恩澤五谷豐登,保佑一家順勁,身體強健,緊做緊有來?!贝慊鸪苫液?,便燒上衣紙。然后把干飯酒肉菜擺放在自己的飯桌上,念上“請先祖(上輩)們嘗嘗新”,并用雙手拜上三拜。
    待中午時分,請來幫工收割過稻谷的鄉(xiāng)人一同食新,并交流生產(chǎn)經(jīng)驗,共謀發(fā)展生產(chǎn)的計劃。因為食新的習俗,使在城的居民也會紛紛到鄉(xiāng)間買上新米與舊米合起來食新。
    小暑食新的寓意
    整體而言,在小暑節(jié)氣食新米的原因不外乎兩個,一個是表達對豐收的祈愿,一個是在祭祀祖先之時,會懇求先輩保佑風調(diào)雨順。小暑食新,是客家人的一種民俗活動??图胰耍磸V東、福建、江西、臺灣等地原住民的主要組成部分。在小暑過后嘗新米,客家人將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飯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吃嘗新酒等。將新打的米、麥等磨成粉,制成各種面餅、面條,鄰居鄉(xiāng)親分享來吃,表達對豐收的祈愿,同時這些新貨也要準備一份祭祀祖先,懇請保佑風調(diào)雨順。據(jù)說“吃新”乃“吃辛”,是小暑節(jié)后第一個辛日。一般買少量新米與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所以,民間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說。
    此時的小暑,新米是要嘗的,怎么嘗?
    新米富含維生素B族、維生素E和谷維素,倘若吃 精白米,嘗新是無意義的,要吃帶殼的新米或糙米才能獲得完整的營養(yǎng)。帶谷殼的糯米,有溫胃養(yǎng)胃之效,可以用來煲湯,但不用吃。糙米,可以多泡半天,拿來煮粥或蒸飯。
    小暑節(jié)氣,講究吃新。就是用新米做飯做粥。北方人習慣在這天喝粥,主要是為了防暑和調(diào)理腸胃,而為清熱解毒,炒綠豆芽成了小菜首選。
    消費者在購買大米的時候,可以采取“看、抓、聞、嘗”4種方式。
    “一看”就是指看大米的色澤和外觀。正常大米大小均勻、豐滿光滑,有光澤,色澤正常,少有碎米和黃粒米;
    “二抓”為抓一把大米,放開后,觀察手中粘有糠粉情況,合格大米糠粉很少;
    “三聞”大米的氣味。手中取少量大米,向大米哈一口熱氣,或用手摩擦發(fā)熱,然后立即嗅其氣味,正常大米具有清香味,無異味;
    “四嘗”大米的味道。取幾粒大米放入口中細嚼,正常大米微甜,無異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