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測數量關系解題技巧:解不定方程

字號:


    任何考試想要成功都離不開點點滴滴的積累,下面由出國留學網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行測數量關系解題技巧:解不定方程”,持續(xù)關注本站將可以持續(xù)獲取更多的考試資訊!
    行測數量關系解題技巧:解不定方程
    題型介紹 1.不定方程定義:未知數的個數多于獨立方程的個數(例:2x+3y=21,未知數個數2多于方程的個數1)
    2.解不定方程:常見的有兩個范圍(正整數范圍內即不定方程;任意范圍內即解不定方程組);無論哪種情況其核心都為帶入排除。
    例:已知2x+3y=21,且x、y均為正整數,求x=()
    A.1 B.2 C.3 D.4
    若想求解其原則為帶入選項選擇符合等式即題干限制條件的答案,但在考試中若四個選項依次帶入的話會浪費時間,所以有些解題技巧可以幫助快速排除選項;因此其解題核心為帶入排除。
    解題技巧 (一)正整數范圍內1.整除:若某未知數系數與常數項存在公約數則可以用整除排除選項
    例:已知2x+3y=21,且x、y均為正整數,求x=()
    A.1 B.2 C.3 D.4
    【解析】若想求x則需將等式中的y消除,其中常數項21與y前的系數3有公約數3則觀察等式,一個能被3整除的數3y加上某數其和21也能被3整除,則某數2x也要能被3整除,因為2不能被3整除所以只能是x能被3整除,因此觀察選項,選C。
    2.奇偶性:未知數前系數為一奇一偶的情況可以用奇偶性排除選項
    3.尾數法:某未知數前系數的位數為0或5的情況可以用尾數法排除選項
    例:(奇偶性+尾數法)已知4x+5y=31;且x、y均為正整數,求x=()
    A.1 B.2 C.3 D.4
    【解析】觀察等式,未知數前系數一奇一偶的情況,根據奇偶性4一定為偶數加上某數其和31為奇數則某數5y一定為奇數;y前系數為5則根據尾數法5y尾數為0或5,且5y為奇數的話則其尾數只能是5,則5y的尾數5加上某數的尾數的和是31的尾數1,那么某數4x尾數只能是6,觀察選項,能使4x尾數是6的只有D項4,所以選D。
    (二)任意范圍內特值法:求解不定方程組中相關式子的值;令其中某未知數為0。
    

    A.9 B.10 C.11 D.12
    【解析】未知數的個數3個多于獨立方程的個數兩個,所以求解不定方程組,且求解的是x+y+z式子的結果,所以可以用特值法解不定方程組。因為答案唯一且確定,所以三個未知數具體值為多少都對最終答案x+y+z的和無影響,所以可令其中某個未知數為0;令y為0則
    

    解方程組,下式減上式得x=11,帶入上式則z=-1,所以x+y+z=11+0-1=10,選B。
    行測十字交叉法技巧應用
    十字交叉法一般用于解決濃度混合、平均分混合、增長率混合等比值混合問題。為什么叫比值混合問題呢?因為濃度、平均分、增長率等概念對應的公式都可以寫成比值的形式。接下來我先以一道平均分混合問題為例,帶領大家認識一下十字交叉法的使用:
    例:某單位舉行《普法知識問答》,若該單位有男同志35名,平均分為79分;女同志有42名,平均分為90分。問該單位人員的總的平均分為多少?
    解析:設該單位總的平均分為X分。
    

    由此可得(90-x)/(x-79)=35/42,解得x=85。
    實際上十字交叉法就是一個模型,我們只需將參與混合的兩個比值寫到左邊,混合后的比值寫在中間,沿著交叉的直線做差,就會得出兩個式子,而這兩個式子之比就等于兩混合物的實際量之比,我們利用這個等式就可以得到我們想要的結果。
    

    我們再舉一個例子:
    某單位的招聘考試有1000人報名,錄取了150人,被錄取者比未被錄取者平均成績高38分,兩者總平均分是55分,錄取分數線比錄取者的平均成績少6.3分,則錄取分數線是()分。
    A.79.5 B.81 C.83 D.87.3
    解析:設未被錄取者平均成績?yōu)?x,被錄取者平均成績?yōu)?x+38,利用十字交叉法:
    

    有(55-x)/(x-17)=150/(1000-15),解得x=49.3,錄取分數線為49.3+38-6.3=81,選B。
    行測可能性推理常見干擾之“不當類比”
    行測可能性推理的削弱、加強型題目最大的難點在于,一道題目中往往存在多個具有削弱或者加強作用的選項,讓考生“真假難辨”,所以今天就其中一種典型的干擾選項“不當類比”與大家分享,希望能幫助廣大備考學員避開“雷區(qū)”。
    所謂“不當類比”指的是題干論述的是A事物的相關話題,選項用B事物的規(guī)律進行削弱或者加強的選項類型。
    例1:近年來,A涼茶飲料的銷量有了明顯的增長,同時,生產該飲料的公司用于該飲料的保健效用的研發(fā)費用也同樣明顯的增長。業(yè)內人士認為,A涼茶飲料的增長,得益于其保健效用的提升。
    以下哪項為真,最能削弱上述結論?( )
    A.在飲料消費市場中,涼茶飲料所占的份額只有10%
    B.市面上保健效用被公認為最好的B涼茶飲料的銷量并不如A涼茶飲料
    C.近年來,市面上不少品牌的涼茶飲料的銷售量都有了大幅度提升
    D.消費者購買A涼茶飲料,是因為該飲料的口味宜人、包裝時尚
    【解析】答案D。題干的邏輯主線:A涼茶的銷量上升,同時A涼茶在保健效果的研發(fā)投入增加了,所以推理得出A涼茶銷量的增長與保健效果的提升有關系。想要削弱論證,只需要證明A涼茶銷量的上漲與其保健效果的提升無關即可。A選項,涼茶飲料占市場份額與題干話題無關;B選項,用B涼茶的事實,想要削弱保健效果與涼茶銷量之間的關系,但A、B兩種涼茶并非同一事物,所以類比是沒有可信度,故削弱的力度很小;C選項,說明整個涼茶行業(yè)銷量都上升,屬于另有他因,暫時保留;D選項,指出A涼茶銷量的增長是因為口感和包裝,與保健效果無關,可以削弱,比較C、D選項,C選項行業(yè)形勢,不如D選項直接論述A涼茶來的直接,故本題答案為D。
    例2:自從前年甲航運公司實行了經理任期目標責任制之后,公司的經濟效益也隨之逐年上升??梢姡挥袑嵭薪浝砣纹谀繕素熑沃?,才能使甲公司經濟效益穩(wěn)步增長。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削弱上述論證?( )
    A.這兩年國家經濟發(fā)展速度較快,航運行業(yè)的整體形勢大好
    B.如果甲航運公司沒有實行任期目標責任制,近兩年的經濟效益會增長得更快
    C.沒實行任期目標責任制的乙航運公司,近兩年的經濟效益也穩(wěn)步增長
    D.前年甲公司開始實行職工薪酬管理制度改革,極大地調動了公司員工的積極性
    【解析】答案B。題干的邏輯主線:甲公司實行了經理目標責任制,經濟效益提高,所以推測甲公司經濟效益的提升是因為實行了經理目標責任制,要想削弱論證,只需要證明甲公司的目標責任制沒有提升經濟效益。A選項說明整個航運業(yè)形勢好,屬于另有他因,可以削弱,保留;B選項,說明甲公司的目標責任制限制了甲公司的經濟效益,削弱題干論證,對比AB兩個選項,A的行業(yè)形勢不如B選項直接說明甲航運公司本身情況來的直接,故排除A;C選項,通過乙公司的事實來反駁題干的論述,但由于甲、乙兩家公司可能存在本質的差異,所以沒有代表性,屬于不當類比,排除;D選項,指出甲公司經濟效益的上漲可能與薪酬調整有關系,屬于另有他因,可以削弱,對比B、D選項,B選項更直接地削弱了題干二者的關聯(lián),故本題答案為B。
    行測邏輯判斷技巧:你不知道的假言命題
    我們都知道,假言命題“A?B”的矛盾命題為“A且非B”,而“A且非B”的矛盾命題為“非A或B”,那么我們對原命題求兩次矛盾,也就是矛盾的矛盾是與原命題等價的。也就是“A?B”=“非A或B”,那對于“非A或B”來講,非A為真,則選言為真,當B為真,則選言為真;再回到假言命題中,我們就可以得出結論:
    當非A為真,則“A?B”為真
    當B為真,則“A?B”為真
    以上結論,對于假言命題來講也是可以直接使用的。
    例如:
    如果經濟增長,則可以帶來人民幸福。
    當經濟未增長時,那么就可以判斷上一個假言命題一定為真;當人民幸福時,也可以判斷上一個假言命題為真。
    例題:如果某地公共政策制定是正確的并且執(zhí)行有力,則不會出現(xiàn)大規(guī)模上訪。只有相關決策人不關心群眾,才會出現(xiàn)大規(guī)模上訪。某地公共政策制定是正確的,相關決策人也心系群眾,深入實際搞調查研究,當地群眾對此是滿意的。
    根據以上信息,得不出以下哪項?
    A.如果某地出現(xiàn)大規(guī)模上訪,則該地相關決策人不關心群眾
    B.如果某地出現(xiàn)大規(guī)模上訪,則該地公共政策并非執(zhí)行有力
    C.如果某地沒有出現(xiàn)大規(guī)模上訪,則該地公共政策執(zhí)行有力
    D.如果某地沒有出現(xiàn)大規(guī)模上訪,則該地公共政策制定正確
    【解析】答案:C。題干條件可表示如下:
    ① 公共政策制定正確且執(zhí)行有力→不會大規(guī)模上訪;
    ② 出現(xiàn)大規(guī)模上訪→決策人不關心群眾;
    ③ 公共政策制定正確且決策人心系群眾。
    由②可直接推出A項;根據①,否后則否前,結合③可以推出B項;由于肯定后件和否定前件均是無效推理,C、D兩項均不能直接由①和②的推理關系得出,但由③可知,D項的后件為真,而充分條件假言命題在前件假或后件真時為真,故可知D項為真。故答案選C。
    
行測真題 行測答案 行測答題技巧 行測題庫 模擬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