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讓考試的答題更加準確掌握答題技巧非常重要,下面由出國留學網(wǎng)小編為你準備了“行測答題技巧:不定方程固定解法”,僅供參考,持續(xù)關注本站將可以持續(xù)獲取更多的內容資訊!
行測答題技巧:不定方程固定解法
說起方程法大家都不陌生,從小到大它是我們解決數(shù)學問題的得力小助手,同時設未知數(shù)的思想也影響著我們?yōu)槿颂幨?。但是你知道在公職類考試中我們還有不定方程么。接下來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看看不定方程。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什么叫做不定方程。所謂不定方程,即未知數(shù)的個數(shù)多于獨立方程個數(shù)。常規(guī)的方法很難求解,因此我們需要重點關注未知數(shù)受到某些限制,這些限制主要是要求所求未知數(shù)是正整數(shù)、質數(shù)等,這些要求有的時候在題目中明確已知,有的時候隱含在方程中,有時候隱藏在題目中。所以求解不定方程關鍵就是先找到等量關系列出方程,另外就是找到所求量的限制條件。下面就結合幾道題來詳細解釋不定方程組的求解吧。
例1、裝某種產品的盒子有大、小兩種,大盒每盒能裝11個,小盒每盒能裝8個,要把89個產品裝入盒內,要求每個盒子都恰好裝滿,需要大、小盒子各多少個( )?
A. 3,7 B. 4,6 C. 5,4 D. 6,3
【答案】A。解析:設大、小盒子的個數(shù)各為x,y。則有,11x+8y=89。有且僅有這樣一個方程,而這一個方程就是不定方程,由不定方程的性質我們可以知道,其解得個數(shù)可以是無限多的,但是由于這里盒子的個數(shù)應該是整數(shù),故其解應該是比較確定的值,但是依然無法直接求解,故此類不定方程我們采用帶入排除的方式進行解題。答案只有A滿足。故選擇A。
例2.超市將99個蘋果裝進兩種包裝盒,大包裝盒每個裝12個蘋果,小包裝盒每個裝5個蘋果,共用了十多個盒子剛好裝完。問兩種包裝盒相差多少個?( )
A.3 B.4 C.7 D.13
【答案】D。解析:設大盒有x個,小盒有y個,則可得12x+5y=99。因為12x是偶數(shù),99是奇數(shù),所以5y是奇數(shù),則y必須是奇數(shù),則5y的尾數(shù)是5,可得12x的尾數(shù)是4,則可得x=2或者x=7。當x=2時,y=15,符合題意,此時y-x=13;當x=7時,y=3,x+y=10,不滿足共用十多個盒子,排除。故正確答案為D。故選擇D。
行測數(shù)學運算技巧:見縫插針來插空
大家都知道行測時間緊任務重,所以行測一直被大家稱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在這其中,數(shù)量關系又因為難度最高,常常被廣大考生放棄。大家在做題的時候講究策略、有所取舍,努力實現(xiàn)時間利益的最大化固然是應當被提倡的,但不做區(qū)分的完全舍棄也并非明智之舉。那么,怎么做是比較合理的呢?小編來幫大家分析。
為了更高效利用考場當中有限的時間,建議對于數(shù)量關系來說,諸位考生可以挑選一些難度低或計算簡單的題目來做。畢竟數(shù)量關系的分值是很高的,有選擇的快速挑一些題并做對會使得自己處于更有競爭力的有利境地。下面為大家提供一些排列組合的題目。
例1、某市至旱季水源不足,自來水公司計劃在下周七天內選擇兩天停止供水,若要求停水的兩天不相連,則自來水公司共有( )種停水方案。
A、21 B、19 C、15 D、6
【答案】C。解析:在這道題當中要求自來水公司7天中選擇不相連兩天停水的方案。如果直接進行計算或是枚舉出所有符合條件的方案,是可以實現(xiàn)選出正確答案的目的。但相對復雜,并不符合要節(jié)省時間的要求,因此,我們不妨換個角度來思考,要使停水的兩天不相連,可以先考慮沒有要求的其他來水的5天,排好后,把停水的2天分別插入不停水的5天所形成的6個空位中,那么停水的時間一定不相連。因此,共有
通過上面的題目大家會發(fā)現(xiàn),當題目當中要求不相連的時候,直接計算比較困難,我們其實是可以通過插空的方法來進行簡單求解的。
例2、某班舉辦演講比賽,男生10人,女生3人,若要求女生不能連續(xù)演講,則演講的安排可能有( )種順序。
A、21 B、60 C、95 D、165
【答案】D。解析:在這道題目當中描述了男女生演講的情況。題目當中要求女生不能連續(xù)演講,可以通過插空的方法來進行計算。先考慮沒有要求的10個男生,排好后,把要求不能連續(xù)演講的3個女生插在男生所形成的11個空位中,那么女生一定不相連。因此,共有
行測復習資料:如何從尾句看承接敘述題
行測備考當中有一種題型讓很多同學很困惑,那就是承接敘述題,有些時候我們通過尾句可以快速確定與之相關的答案,而有些時候表達的很含蓄,我們無從下手,這時候需要我們深入分析,感受作者的態(tài)度傾向。接下來小編帶大家看幾道例題。
【例題一】
你肯定聽過這種理論:左撇子的右腦運作比較活躍,因此更為感性,具有藝術天賦;右撇子則充分鍛煉了左腦,因而擅長邏輯思維,性格更加理性,這個觀念是如此深入人心,以至于有些父母或教育者煞費苦心地讓孩子平衡左右手活動。
接下來作者最有可能談論的是:
A.左右腦為何存在分工
B.左右腦如何協(xié)調工作
C.左右腦分工不同的例子
D.左右腦未必存在明確分工
【解析】答案D。瀏覽文段,首句先提出常聽的左右手理論,后文指出家長們總是聽信理論讓孩子平衡左右手,判別文段話題落腳點。從尾句中的“如此深入人心”“煞費苦心”一詞可以看出,作者對這個觀念態(tài)度是不認可的,下文的內容既要跟尾句保持話題一致,態(tài)度也應該是一致的。只有D的“未必存在”可以表達。
【例題二】
當下,越來越多的家長逐漸意識到情商的重要性,對培訓機構打出的“兒童情商培養(yǎng)”的宣傳心動不已,一年動輒幾萬的學費也擋不住他們的熱情。有專家分析其原因,有幾種可能:一種是意識到要對孩子進行情商的培養(yǎng);另一種則是家長感覺到自己教育孩子出現(xiàn)了問題,寧愿將孩子送出去教育,而不從自己的教育理念上找原因,這實際上是一種推脫責任的表現(xiàn);此外還有來源于白領階層日常工作模式中鑄就的“自我實現(xiàn)”價值觀,使年輕的父母在教育子女過程中過于焦慮,也是導致培訓班火熱的原因。
接下來最可能討論的是( )
A.選擇情商培訓班的方法
B.兒童情商培訓現(xiàn)存狀態(tài)
C.如何理性認識情商培訓
D.情商教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意義
【解析】答案C。文段開篇提出現(xiàn)象—家長重視培養(yǎng)孩子情商,接著分析了行為產生的原因,通過“推脫責任”“焦慮”等詞反映出作者對家長態(tài)度的批判。故接下來應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C項“如何理性認識”與文段內容銜接恰當,也可以表達對策。A項“選擇情商培訓班的方法”與文段態(tài)度不符,排除。B項“現(xiàn)存狀態(tài)”為客觀現(xiàn)狀,文段接下來應重點提出對策,排除。D項“重要意義”與文段態(tài)度不符,正確答案為C。
行測邏輯填空備考:關注近義詞辨析
邏輯填空題一直在行測考試中占據(jù)了言語理解部分的半壁江山,也是我們言語題目的難點,今天小編給大家?guī)韽脑~語辨析的角度巧解邏輯填空題,讓小伙伴不再“談詞色變”。
根據(jù)語素側重,聯(lián)想和找到詞匯的含義側重。
【例】源源不斷、滔滔不竭、絡繹不絕、層出不窮四個詞均有不間斷、連續(xù)之意,但是,“源源”強調繼續(xù)不斷的樣子;“滔滔”強調說話時候的連續(xù)不斷;“絡繹”指(人、馬、車、船等)前后相接,連續(xù)不斷;“層出不窮”指形容事物連續(xù)出現(xiàn),沒有窮盡。從每個成語的不同語素中就可以發(fā)現(xiàn)四個詞匯含義側重不同。
同理,對于實詞也可以根據(jù)不一樣的語素去找詞匯的含義側重。比如,篩選、挑選、遴選、甄選都有選擇之意,“篩”像篩子一樣去選擇,選出的是不要的;“挑”挑揀出來自己要的;“遴”側重于謹慎的選擇;“甄”姓氏或者審查鑒定(優(yōu)劣、真?zhèn)?,四個選的區(qū)別顯而易見。
我們來看一道類似的題目,鞏固練習一下:
【例】我們如今有鋪天蓋地的新信息需要去消化和記憶。互聯(lián)網(wǎng)、移動電話、電視和其他電子產品里,都________地涌現(xiàn)出新鮮事物。當不同信息同時涌現(xiàn)在記憶中,人們會無法________出與當前目標不相關的信息,甚至還會禁不住去思考那些尚未開始做的事情,于是會出現(xiàn)________。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BR> A.源源不斷 篩選 顧此失彼
B.滔滔不竭 挑選 杞人憂天
C.絡繹不絕 遴選 應接不暇
D.層出不窮 甄選 急于求成
【答案】A
解析:題目從第一空入手,設空處對應文中“如今有鋪天蓋地的新信息需要去消化和記憶”、“涌現(xiàn)出新鮮事物”。一空之處要表達不斷的、多的新鮮事物出現(xiàn)。A“源源不斷”指接連不斷產生,符合文意,保留;B“滔滔不竭”指連續(xù)不斷、多指說話、穩(wěn)重修飾新鮮事物,不符合文意,排除;C“絡繹不絕”是人車馬來往不斷,不合文意,排除;D“層出不窮”指不斷出現(xiàn)和后文涌現(xiàn)語義重復,排除。
第二空帶入驗證,文中指選出不相關的不要的信息。
A“篩選”按條件挑選,選出不要的,符合文意,保留;B“挑選”選出符合要求的,不合文意,排除;C“遴選”選拔、挑選,選出要的,不合文意,排除;D“甄選”審查選定,也是選出了要的內容,不合文意,排除。
第三空帶入驗證,顧此失彼指顧不過來,符合文意。故正確答案為A。
之后在選詞填空的練習中,大家要注重近義詞的積累,以及近義詞的辨析。爭取對正確答案“一擊即中”,不再對兩個易錯項糾結徘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