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考公務員申論范文:基層干部有底氣,人民群眾有福氣

字號:


    為了讓大家可以更好的備戰(zhàn)國考,下面由出國留學網(wǎng)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國考公務員申論范文:基層干部有底氣,人民群眾有福氣”,持續(xù)關(guān)注本站將可以持續(xù)獲取更多的考試資訊!
    國考公務員申論范文:基層干部有底氣,人民群眾有福氣
    2020年是脫貧攻堅和十三五規(guī)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兩個100年的歷史交匯期,社會問題、社會矛盾突出,為百姓的生活工作帶來了困境?;鶎痈刹渴蔷o貼人民群眾的人員,他們對人民群眾的需求、人民群眾盼望了解更深,付出最多?;鶎痈刹恳雽崿F(xiàn)人民群眾的需求,就需要不斷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通過學習和實踐增強自己的底氣,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服務理念。
    基層干部的底氣來源于干部自身的“水平”。 “水平”的好壞是指基層干部是否具備政策理論水平、堅定信念、責任擔當?shù)葍?yōu)良素質(zhì)。在不斷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我黨涌現(xiàn)出了一批有水平,愿學習的優(yōu)秀干部,他們對工作、對人民有底氣的基層干部。要想成為一名有底氣有水平的干部,首先,不斷提升政策理論水平,利用工作之余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重溫黨章黨規(guī)黨史、認真學習最新的政策理論,提高自身素質(zhì)。其次,堅定理想信念,向時代楷模的學習,認真學習他們的奮斗故事、奉獻事跡,向身邊的先進學習,不斷補充精神之鈣。
    基層干部的底氣來源于儲備的“能力”。俗話說的好:“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基層工作內(nèi)容多,工作繁,責任大。基層干部要想有底氣,就必須具備較高的素質(zhì)。首先,要有溝通協(xié)調(diào)能力,要聽得懂群眾的語言,要傳達好上級的精神,要做好穿針引線的作用。其次,要要有應急應變處理能力,基層工作突發(fā)性強,基層干部可以通過學習優(yōu)秀做法,積累工作經(jīng)驗,優(yōu)化事情的處理方式,增加底氣,解決群眾難題。再次,強化計劃協(xié)調(diào)組織能力,當前群眾對精神文化的需求越來越高,做好活動的策劃組織是滿足群眾精神文明需求的重要手段。要想群眾滿意,要想內(nèi)心有底氣,必須讓能力開口,讓實力說話。
    基層干部的底氣來源于群眾的“信任”。自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以來,黨和人民始終保持著血肉聯(lián)系、魚水情深,群眾的信任是基層干部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的底氣,信任搭建了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的橋梁?;鶎痈刹康牡讱庖环矫?,來源于聽取民意,了解人民群眾所思所想是做好群眾工作的基礎(chǔ),基層干部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了解民意的方式,通過市長信箱、屋場貼心會、群眾接待日等多種途徑了解群眾難題。另一方面,要體察民情,基層干部要深入田間地頭,走到群眾的身邊,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工同勞,體察人民群眾的辛苦,了解人民群眾的困難。與此同時,解決人民的煩惱是增強底氣的關(guān)鍵,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認認真真解決群眾困難,為人民探尋幸福的路徑。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關(guān)鍵時期,黨員干部有底氣才能面對時代的問題。只有不斷加強對黨員干部的習培訓力度,完善黨員干部的管理機制,加強對黨員干部的監(jiān)督管理,才能讓黨員干部的底氣不斷增強,為人民培養(yǎng)出一支有戰(zhàn)斗力的干部隊伍,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的復興夢想。
    申論技巧:活用名言 為文章“添彩”
    各類公職考試中,“得作文者得申論”的說法一直存在。經(jīng)過申論試卷的分析,不難發(fā)現(xiàn),有的考生不僅在小題的作答上緊扣“答點”要求,作文的寫作可圈可點。有的考生擅長政策理論分析,具有極強的政治素養(yǎng);有的考生素材積累豐富,語言優(yōu)美、措辭嚴謹……細細看來,不難發(fā)現(xiàn)高分獲得者對于政策理論、對于名言警句的使用相較于其他考生而言,更為靈活??梢?,素材的積累是基礎(chǔ),而靈活的運用才是關(guān)鍵。接下來小編將為各位考生來講解如何通過學習活用名言,為作文增添文采。
    一、問題剖析
    近年來的申論作文更加注重考查考生的文化素養(yǎng)和政治素養(yǎng),各類素材的積累成為大家備考申論的重點,然而大部分考生也面臨著“會背”但“不會用”的問題。背了海量的名人名言和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看了大量的政策理論文件和書籍,但是“素材”往往和“寫作主題”存在脫節(jié);大量練習仍然擺脫不了“某某曾說:‘……’,這句話告訴我們……”的框架。這成為阻礙考生們作文“更上一層樓”的最大問題。
    二、名言活用具體方法
    1.名言排比呈現(xiàn)
    單個的名言往往顯得單調(diào)和不夠充分,也會顯得跟主旨聯(lián)系不夠緊密。此時自身的積累就應該發(fā)揮重要作用——在使用“給定資料”中的1-2句名言基礎(chǔ)之上,新添自身的積累,以排比的形式進行呈現(xiàn),既顯文采,也有效避免“名言”與主旨之間關(guān)聯(lián)較弱的現(xiàn)象。
    例如:談到國家的發(fā)展定力問題時:
    無論是鄭燮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還是蘇洵的“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麋鹿興于左而目不瞬”,亦或是毛澤東的“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睙o一不體現(xiàn)了定力的重要意義,對于國家發(fā)展而言,戰(zhàn)略定力同樣極為重要。
    例如:談到鄉(xiāng)村題材時:
    鄉(xiāng)村,是陶淵明筆下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辛棄疾詩中的“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是習近平心中的“讓老百姓看得見山、望的得見水,記得住鄉(xiāng)愁”。
    2.名言融入句子
    大部分考生的名言使用都停留在“引言+分析”的層面上,較于不擅長適應名言的考生有優(yōu)勢,而與文采出眾的考生比較,又顯得不夠具有競爭力。因此,如何將名言融入句子中就需要各位考生進行進一步思考。
    (1)案例帶名言
    例如:
    古有孔明報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周公輔政,“一沐三握發(fā),一飯三吐哺”。
    林則徐面對內(nèi)憂外患的局面,發(fā)“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之聲,冷對貪官,怒視列強,擔負起“開眼看世界”的社會責任。
    (2)名言取代句子主語|賓語
    例如: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展示了鮮明的“大丈夫觀”;“見利思義,義在利先”闡釋了正確的“義利觀”;“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描繪了深厚的“責任觀”。
    孔丘走列國初心不改, 顏回居陋巷志向難移。古今仁人無一不用自己的言行踐行了“君子慎獨,不欺暗室”,詮釋了“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申論真題 申論答案 申論熱點 申論范文 申論答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