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知識點大全考生知道嗎?如何做好總結歸納?尚不了解的小伙伴們看過來,下面由出國留學網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初二物理知識點的歸納總結”,持續(xù)關注本站將可以持續(xù)獲取更多的考試資訊!
初二物理知識點歸納
一、聲音的來源
1、一切發(fā)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fā)聲也停止。振動的物體叫(聲源)。
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
3、聲音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簡稱聲速。聲音在15℃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
4、回聲是由于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而形成的。
二、我們怎樣聽到聲音
1、聲音在耳朵里的傳播途徑:外界傳來的聲音引起鼓膜振動,這種振動經聽小骨及其他組織傳給聽覺神經,聽覺神經把信號傳給大腦,人就聽到了聲音.
2、耳聾:分為神經性耳聾和傳導性耳聾.
3、骨傳導:聲音的傳導不僅僅可以用耳朵,還可以經頭骨、頜骨傳到聽覺神經,引起聽覺。這種聲音的傳導方式叫做骨傳導。一些失去聽力的人可以用這種方法聽到聲音。
4、雙耳效應:人有兩只耳朵,而不是一只。聲源到兩只耳朵的距離一般不同,聲音傳到兩只耳朵的時刻、強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這些差異就是判斷聲源方向的重要基礎。這就是雙耳效應.
三、樂音及三個特征
1、樂音是物體做規(guī)則振動時發(fā)出的聲音。
2、音調:人感覺到的聲音的高低。音調跟發(fā)聲體振動頻率有關系,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越低音調越低。物體在1s振動的次數(shù)叫頻率,物體振動越快頻率越高。
3、響度:人耳感受到的聲音的大小。響度跟發(fā)生體的振幅和距發(fā)聲距離的遠近有關。物體在振動時,偏離原來位置的最大距離叫振幅。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4、音色:由物體本身決定。人們根據(jù)音色能夠辨別樂器或區(qū)分人。
四、噪聲的危害和控制
1、當代社會的四大污染:噪聲污染、水污染、大氣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
2、物理學角度看,噪聲是指發(fā)聲體做無規(guī)則的雜亂無章的振動發(fā)出的聲音;環(huán)境保護的角度噪聲是指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起干擾作用的聲音。
3、人們用分貝(dB)來劃分聲音等級。
4、減弱噪聲的方法:在聲源處減弱、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在人耳處減弱。
五、聲的利用
可以利用聲來傳播信息和傳遞能量
初二物理重點知識點總結
一、物理物態(tài)變化知識點
物態(tài)變化熔化:固態(tài)→液態(tài)(吸熱)
凝固:液態(tài)→固態(tài)(放熱)
汽化:(分沸騰和蒸發(fā)): 液態(tài)→氣態(tài) (吸熱)
液化:(兩種方法:壓縮體積和降低溫度): 氣態(tài)→液態(tài) (放熱)
升華:固態(tài)→氣態(tài) (吸熱)凝華:氣態(tài)→固態(tài)(放熱)
(注意:這里所說的“吸熱”與“放熱”的“熱”都是指的熱量,而不是指的溫度、內能、熱值、比熱容等熱力學概念。即為“吸收熱量”與“放出熱量”的簡稱。在物理學中,熱量不能說“含有多少熱量”或“具有多少熱量”,只能說“吸收了多少熱量”或“放出了多少熱量”)
二、初二物理力的知識點
1.力是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的作用。力不能脫離物體單獨存在;施加力的物體叫施力物體,受到力的物體叫受力物體,其中被研究的對象都是受力物體。
2.力產生的條件:①必須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②物體間必須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觸) 。
3.力學必記的三句話:①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個物體是施力物體的同時也是受力物體)②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動←→靜、 快←→慢、 方向改變) ③力可以使物體發(fā)生形變。(不能說改變形變或物體形變發(fā)生改變)
三、初二物理重力知識點
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產生的力。地球附近的任何物體都具有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
重力的大小 G=m g 其中 g=9.8N/kg 它表示 質量為 1kg 的物體所受的重力為 9.8N。
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垂直于水平面) , [ 而非垂直向下(垂直于受力面) ] 其應用是重垂線、水平儀分別檢查墻是否豎直和 面是否水平。
重力的作用點→重心:重力在物體上的作用點叫重心。質地均勻外形規(guī)則物體的重心,在它的幾何中心上。如均勻細棒的重心在它的中點,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兩條對角線的交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