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啟示及原文

字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表達一個什么道理?想了解的考生可以來看看,下面由出國留學網(wǎng)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啟示及原文”,持續(xù)關(guān)注本站將可以持續(xù)獲取更多的考試資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啟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語出于《論語·顏淵篇》,是孔子經(jīng)典妙句之一,亦是儒家文化精華之處。中國的《論語》就如同西方的《圣經(jīng)》一般,是對一個民族或一個區(qū)域文化的概括和統(tǒng)領(lǐng)。《論語》分二十篇,其中的《顏淵篇》主要講述了孔子對“仁”和“恕”的解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凡事多為別人想想,世界將更加和平。想想那些醫(yī)療事故,那些殘疾人,如果是你呢?想想那些被虐待的戰(zhàn)俘,那些流離失所,掙扎在水深火熱中的難民,如果你也在其中呢?想想那些被端上餐桌的猴頭、熊掌,難道動物就沒有生存的權(quán)利嗎?這些太可怕了,可這卻是一些人的所作所為,他們的行為將被人們唾棄,他們終有受到懲罰的那一天!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為別人著想,別人也會為你著想,真誠才能換真心。生活中如果人人都能做到這一點,世界一定會更加和平,安寧。生活得更加和諧,充滿快樂。
    孔子所道出這么一句話并非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定理。若凡事都從這個原則出發(fā)的話,很多事情都會卡在中間,難以前進。倘若兩人舉槍對峙,生命危在旦夕,甲為正,乙為邪,這時如果甲恪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則,豈不慘哉!甲當然不會想被殺掉,難道就不殺不想被殺的乙了么?任何道理,任何定律都是在一定條件,一定環(huán)境下才適合的。
    論語十則原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BR>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BR>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BR>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