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工作總結應該怎樣去寫好嗎?春去秋來,時光飛馳,這一段時間的工作已經快過去了。就需要我們對近期的工作進行總結,總結還應該是大家自我提高的一種自覺行動,出國留學網為你收集并整理了必修生物教學工作總結,歡迎閱讀,希望你能夠喜歡并分享!
必修生物教學工作總結 篇1
本學期我擔任高一年級5至10班教育教學工作。由于工作的需要,服從學校的安排,擔任高一(7)班班主任的管理工作,通過和其他班的班主任聯(lián)系交流后,對這六個班的學生的基本情況有了大致的了解。這便于我在實際的教育教學過程中開展工作,認真落實期初制定的教學計劃,現(xiàn)總結如下:
一學期來,本人認真?zhèn)湔n、上課、聽課、評課,及時批改作業(yè)、講評作業(yè),做好課后輔導工作,廣泛涉獵各種知識,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結構,嚴格要求學生,尊重學生,發(fā)揚教學民主,使學生學有所得,不斷提高,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思想覺悟,并順利完成教育教學任務。
下面是本學期個人實踐教學的一些做法和總結。
1、要提高教學質量,關鍵是上好課。為了上好課,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課前準備:備好課。①認真鉆研教材,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話、每個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資料,怎樣才能教好。②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③考慮教法,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jié)課的活動。
(2)課堂上的情況。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反饋,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對穩(wěn)定性,同時,激發(fā)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悅的心境,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語言簡潔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復的毛病,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引發(fā)學生學數(shù)學的興趣,課堂上講練結合,布置好家庭作業(yè),作業(yè)少而精,減輕學生的負擔。
2、要提高教學質量,還要做好課后輔導工作。高中生依然具有初中生愛動、好玩的天性,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學習上不能按時完成作業(yè),有的學生抄襲作業(yè),針對這種問題,就要抓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并使這一工作慣徹到對學生的學習指導中去,還要做好對學生學習的輔導和幫助工作。
在學習上后進的學生,往往是對生物沒有興趣,或學習不得法的學生,因此,和差生交談時,對他的處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還有在批評學生之前,先談談自己工作的不足。在作業(yè)批改時,我都會寫一些激勵性的語言,鼓勵其加油,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對于不得法的,就通過談話的方式,給予指引和開導。在教學中,只要他們稍有一點進步時,我就當眾給予表揚和肯定,使其樹立自信。
3、堅持參加校內外教學研討活動,積極參與聽課、評課,虛心向同行學習教學方法,博采眾長,提高教學水平。本學期共上公開課1次,聽公開課13次,其中校外11次,通過聽課和評課,使我明確了今后講課的方向和以后生物課該怎么教和怎么講。撰寫論文《染色體教具盒的制作和應用》榮獲省xx年教育技術和實驗教學論文評比一等獎。開展周末講座2次,高一文理分班輔導講座和高三志愿填報輔導講座。
4、體會和反思。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新教材必修二對于每一個知識點所采取的都是滲透的思想,試圖讓學生遞進式的掌握,并且我感到難點知識太集中,學生很難理解和掌握,因此,每次上新課的時候,我都要思考許久來尋求新的教學方法。同時,還要認真做好教學反思,寫下自己在教學中對知識點處理過程中存在的優(yōu)缺點,對于不足之處,在下一節(jié)課堂中可以對其再進行修正補充。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本學期教學工作還存在著以下幾個問題:
(1)受到課時的限制,教學內容多,學生沒有足夠的課時來復習相關知識,基礎比較薄弱,這個情況在平時作業(yè)的練習中已經體現(xiàn)出來。
(2)在學生作業(yè)的講評方面做得還很不夠,客觀原因是時間少,主觀原因是自己的重視程度不夠,沒有擠出時間來完成好這一項很有意義的工作。
(3)自身也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改進和加強,如課堂語言過快,口音重,語言不夠生動。并且專業(yè)知識同教育要求尚有差距,今后既要提高專業(yè)知識,又要提升實施教育教學的能力,為教學內容注入新鮮血液。
總之,一學期以來,干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成績只能代表過去,工作中也存在著一些不足,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將更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發(fā)揚優(yōu)點,改正缺點,開拓前進,為美好的明天奉獻自己的力量。
必修生物教學工作總結 篇2
一、指導思想:
1、堅持“學品至善,和諧發(fā)展”的辦學理念,以高中生物新課程標準界定的基本理念為指導,規(guī)劃生物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2、學習方式的自主、合作、探究化。
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強調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充分暴露學生的思維,揭示知識的形成過程,在感悟、體驗、發(fā)現(xiàn)中使學生主動掌握知識,發(fā)展實踐、合作、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yǎng)。并且在學生自我表現(xiàn)和課堂交往互助經歷的有效體驗中,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動機、人際交往能力、學習成就、平等意識都得到提升。
二、教材分析:
高中生物必修2模塊選取的減數(shù)分裂和受精作用、DNA分子結構及其遺傳基本功能、遺傳和變異的基本原理及應用等知識,主要是從細胞水平和分子水平闡述生命的延續(xù)性;選取的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和物種形成等知識,主要是闡明生物進化的過程和原因。學習本模塊的內容,對于學生理解生命的延續(xù)和發(fā)展,認識生物界及生物多樣性,形成生物進化的觀點,樹立正確的自然觀有重要意義。同時,對于學生理解有關原理在促進經濟與社會發(fā)展、增進人類健康等方面的價值,也是十分重要的。
本模塊的教學需要以《分子與細胞》模塊為基礎,同時又為三個選修模塊——《生物技術實踐》、《生物科學與社會》和《現(xiàn)代生物科技專題》打基礎。因此,在本模塊的教學中,既要注意利用《分子與細胞》模塊的基礎,適時提示學生回憶,做到溫故而知新,從已有知識提出新的問題,又要考慮學習選修模塊的需要,在本模塊教學中夯實基礎。此外,還應注意“到位而不越位”,有些本應在選修模塊中學習的內容,在本模塊就不宜過多擴展。比如關于基因工程的內容,本模塊和《現(xiàn)代生物科技專題》模塊都設有專門章節(jié)或專題,在本模塊講清楚最基本的原理和方法,舉例說明其應用即可,不要過多涉及技術細節(jié),對應用范圍的介紹也不求全面。
三、學情分析:
通過必修模塊1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細胞生物學的最基本的知識,學生在微觀的層面上深入地理解了生命的本質。但是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教差。大多數(shù)學生已經掌握了學習高中生物的一般方法,部分學生還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本模塊中的熱點問題應該更能引起學生的興趣。
四、教學內容:
本學期要學習的內容有:有絲分裂、細胞的分化、衰老、癌變、凋亡、遺傳和進化、遺傳因子、孟德爾實驗、減數(shù)分裂、受精作用、基因、染色體、伴性遺傳、基因本質、DNA、指紋技術、基因表達、生物信息學、密碼破譯、基因突變和其他變異、人類遺傳病、雜交育種、誘變育種、基因工程及應用、生物產業(yè)人員、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由來、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內容、基因頻率變化與進化、隔離與物種的形成、化石標本的制作與產業(yè)、共同進化與生物多樣性的形成。共分為必修一的第六章和必修二的七章內容。
五、教學方法及措施
繼續(xù)以探討導學案做輔助,學生自主學習討論為主的教學模式,結合導學案讓學生全面的理解和掌握本學期的所有知識點。通過布置查找相關主題資料的作業(yè),使學生形成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嘗試討論、合作式教學;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探究式教學;加強作業(yè)及學習方法指導。導學案編寫要以學生為主,適合目前學生的學習情況,所以根據(jù)上學期的實際情況,本學期導學案編寫發(fā)生一些小的變化,那就是在每一個知識點的下面附帶一個典型例題,自測題里面要有幾道近幾年的高考例題。
改進課堂教學結構,構建“和諧高效”型課堂教學模式,優(yōu)化教學過程。教學中既要重視概念、原理等知識體系的教學,又要防止“重結論,輕過程”、“重知識,輕方法”、“重理論,輕實踐”、“重理性,輕感性”、“重接受,輕創(chuàng)新”等傳統(tǒng)教學弊病的重演;既要重視讓學生全面掌握比較系統(tǒng)的知識結構,又要重視跨學科知識的綜合,重視新課程與傳統(tǒng)教學的繼承與銜接,從而更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和水準。
精選試題,提高做題的有效性,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
必修生物教學工作總結 篇3
時光飛逝,本學期已接近尾聲,現(xiàn)將本學期的工作總結如下:本學期,我擔任高一級6、8、9、13、18、29共6個班的生物實驗教學工作,本學期的實驗主要有“性狀分離比的模擬”,“觀察蝗蟲精母細胞減數(shù)分裂固定裝片”,“低溫誘導植物染色體數(shù)目的變化”。其中實驗一,即性狀分離比的模擬旨在通過模擬實驗,認識和理解遺傳因子的分離和配子的隨機結合與性狀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體驗孟德爾的假說;實驗二,即觀察蝗蟲精母細胞減數(shù)分裂固定裝片旨在通過觀察蝗蟲精母細胞減數(shù)分裂固定裝片,認識減數(shù)分裂不同階段的染色體的形態(tài)、位置和數(shù)目,加深對減數(shù)分裂過程的理解;實驗三,即低溫誘導植物染色體數(shù)目的變化讓學生在動手及觀察實驗現(xiàn)象的過程中提高對生物學科的學習積極性,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及思維的嚴密性,提高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本學期的實驗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實驗教學有以下幾點好處:
(1)實驗教學確實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實驗課上,大部分學生能夠專注于實驗,自己動手嘗試;
(2)實驗教學有利于學生實驗設計能力的提高,在實驗課上,許多同學有機會將自己的'想法用實驗來加以驗證,有利于學生發(fā)散思維的提高;(3)實驗教學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實驗中顏色的變化,不同結構間形態(tài)及分布的差異等形象的結果往往能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及理解。
但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仍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或改進:
(1)學生對實驗課的重視程度不夠,在實驗課上,有部分學生不動手操作,總是以一個旁觀者的姿態(tài)看其組員操作,還有一些同學則打著討論問
題的幌子聊天,甚至,在教師指導其他學生操作時,偷玩手機;(2)學生的實驗操作過分依賴課本,在實驗課上,雖然對原理和步驟已反復強調,可有些學生一放下課本就不知道下一步該如何操作,這樣大大延長了實驗流程,甚至會影響實驗結果;
(3)實驗報告完成較差,許多學生做實驗只是停留在一個“玩”的層面上,做出結果后也不記錄,對實驗結果也不進行成敗的分析,實驗報告中抄襲的現(xiàn)象非常普遍。
針對以上問題,我會繼續(xù)學習有關理論知識,積極主動同其他有經驗的教師交流,在今后的實驗教學工作中,不斷實踐,不斷反思,不斷提高,使自己的生物實驗教學能力更上一層樓!
必修生物教學工作總結 篇4
轉眼間?學期的教學?作已接近尾聲,為了更好地做好今后的?作,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下?我對上學期的?作作?總結,為新學期的?作確?新的?標。
? ? ? ?、思想認識
在上?學期?,我在思想上嚴于律?,嚴格要求??,鞭策??,?爭思想上和?作上在同事、學?的??中都樹?起榜樣的作?。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學期來,我服從學校的?作安排,配合領導和?師們做好校內外的各項?作。我相信在以后的?作學習中,我會在同事們的幫助下,通過??的努?,克服缺點,取得更?的進步。新學期即將來臨,我將更加努??作。
?、教學?作? ? ? ?在教學?作??,本?擔任??教學?作,班級?數(shù)眾多,??臨著新課程改?。?對?次接觸的教材,我在教育教學?作中遇到了不少困難。針對這些情況,我虛?向有經驗的教師討教經驗。在教學中,認真鉆研新?綱,積極開拓教學思路,把?些先進的教學理論、科學的教學?法及先進現(xiàn)代教學?段運?于課堂教學中,努?培養(yǎng)學?的合作交流、?主探究、勇于創(chuàng)新等能?。? ? ? ?三、考勤??
我在做好各項教育教學?作的同時,嚴格遵守學校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不遲到、不早退、有事主動請假。在?作中,尊敬領導、團結同事,能正確處理好與領導同事之間的關系,處理好學校?作與個?之間的關系,嚴格要求??,?作實?,并能完成學校給予的各項任務。????????四、?作展望? ? ? ?在這?學期?,作為剛參加?作的新?師,應該說我還是取得了?定的成績的,在新學期中,我應更加勤懇,為學校做更多的事,??更加努?學習專業(yè)知識,使??的業(yè)務?平更上?層樓。? ? ? ? 在課程改?推進的今天,社會對教師的素質要求更?,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作中,我將??實際,加強??基本功的訓練,課堂上做到精講精練,注重對學?能?的培養(yǎng),知識上做到課課清、段段清,認真分析和研究好教材、?綱。研究好學?,對差?多些關?,多點愛?,再多?些耐?,使他們在各??有更?進步。爭取學校領導、師?的?持,搞好?物教學,使?作有所開拓,有所進取,更加嚴格要求??,努??作,發(fā)揚優(yōu)點,改正缺點,開拓前進。
必修生物教學工作總結 篇5
一、課程標準分解的含義和必要性
國家層面的課程標準,其內容標準中預期的學習結果的描述相對來說比較概括、抽象,故需要教師進行專業(yè)的思考,通過分解使之成為學期/模塊的目標、單元/課時的目標。分解課程標準時應該充分解讀課程標準,從整體上把握標準的涵義。
課標分解(狹義的課標解讀)實際上就是對課標文本內容的準確理解和細化。把籠統(tǒng)的、不易操作和監(jiān)控的課程標準,依據(jù)學情、教材等細化分解為具體的、便于及時調控和測評的教學目標。
為什么要進行課標分解?
1、課程標準是課堂教學的依據(jù),也是教學評價的標尺。理解、掌握課程標準的理念和內容,開展細化解讀課程標準工作,能夠從專業(yè)角度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對于探尋有效教學,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2、在我國中學教科書開始多樣化的背景下,課標的分解和細化顯的尤為重要?,F(xiàn)行的中學各學科教科書有很多版本,這些不同版本的教科書各有特色,在內容、選材、觀點等許多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但教材編寫的根本依據(jù)是國家頒布的課程標準,因此在實施新課程的實踐中,我們必須能夠準確理解課程標準,必須能夠把課程標準分解細化為明晰的學習目標,這是新課程對老師的基本要求。
3、課程標準的表述比較概括和籠統(tǒng),在實際教學中缺乏可操作性。
二、理清兩個概念(課程標準、教學目標)
1、國家課程標準是國家對基礎教育課程的基本規(guī)范和質量要求,它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jù),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它體現(xiàn)國家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方面的基本要求,規(guī)定各門課程的性質、目標、內容框架,提出教學和評價建議。課程標準是我們制定教學目的和教學目標的根本依據(jù)。
2、教學目標是師生通過教學活動預期達到的結果或標準,是對學習者通過教學以后將能做什么的一種明確的、具體的表述,主要描述學習者通過學習后預期產生的行為變化。特別是課時教學目標——是教學目標體系中最具體的教學目標。是教師期望學生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所要實現(xiàn)的行為變化,故也稱為學習目標。這種課時教學目標是我們現(xiàn)階段的一個研究重點,也是課標細化分解的關注點。教學目標與教學目的是一種特殊和一般的關系、具體結果與普通要求的關系。
三、學習目標的分類和概念界定
課程標準的學習目標分為三類:結果性目標、體驗性目標、表現(xiàn)性目標。結果性目標主要是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部分,是多少學習者在多大程度上可達到的并且是可測量(量化評價)的結果;體驗性目標則主要在“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部分,是學習者表現(xiàn)的機會和心理體驗,是難以量化評價,但是可以進行質性評價的,也是可以為課堂觀摩者所體驗到的;表現(xiàn)性目標是指學生在從事某種活動后所獲得的結果。它關注的是學生活動中表現(xiàn)出來某種程度上首創(chuàng)性的反應的形式,而不是事先規(guī)定的結果。它是為學生提供了活動的領域,至于結果則是開放的。
學習目標的內涵界定為:學習目標是指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完成某項學習任務后應達到的質量標準,它在方向上對教學活動設計起指導作用,并為教學評價提供依據(jù)。學習目標的構成要素包括:學習主體、學習內容、行為表征(行為動詞)、學習環(huán)境(行為條件)、表現(xiàn)程度(行為程度)五大要素。行為表征應用外顯的、可以觀察、測量的行為動詞來表述。
四、課標細化分解的宗旨
1、目標對課標負責,要基于課標制定教學目標。
2、教學對目標負責,要基于目標設置教學活動。
3、評價對教學負責,要基于教學進行課堂評價。
這三重負責里面,有四個關鍵詞,課標、目標、教學活動以及課堂評價??梢赃@么說,解讀課標的宗旨只有一個,就是匹配。目標與課標匹配,教學與目標匹配,評價與教學匹配。如果用兩句話概括,就是課標、目標、教學、評估互為一體,是解讀課標的奧秘所在。陳述的目標(就是寫在教案上或學案上的目標)、實施的目標,落實的目標和評估的目標一致是有效教學的基本法則??梢杂靡痪湓捀爬ǎ航庾x新課標上明白課,落實新課標上有效課。
五、課程標準分解的具體步驟(以生物學科為例)
第一步,分析句型結構和關鍵詞:從一條內容標準中找出行為動詞和這些動詞所指向的核心概念(名詞),或修飾它們的形容詞、副詞等修飾詞和規(guī)定性條件,作為關鍵詞,并予以分類;如:“說明細胞的分化”,從句型結構來看,這是一條“內容型目標”;行為動詞:“說明”;核心概念:“細胞的分化”。
第二步,擴展或剖析核心概念:可采用概念認知圖式展開、詞匯意義展開、理論概念展開、或教師經驗展開等方式,教師可自行決定最佳的方式;如“細胞的分化”:同一細胞的后代,在形態(tài)、結構、生理功能上發(fā)生的穩(wěn)定性差異的過程。分析細胞分化的時間、原因、過程、特點、意義。
第三步,擴展或剖析行為動詞:此過程可以根據(jù)某種邏輯繪制成剖析圖,以便于清晰地對應具體的學生,符合學校的教學條件。如分析細胞分化,“簡述”細胞分化時間,“簡述”分化原因,“闡明”分化過程,“解釋”分化特點,“總結”分化意義。
六、規(guī)范陳述學習目標的五要素
1、行為主體——學生
行為主體應是學生,而不是教師。由于教學目標的檢驗是評價學生的結果有沒有達到,而不是評價教師有沒有完成某一項工作,因此,教學目標的陳述必須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行為的主體必須是學生,而不能以教師為目標的行為主體。
2、學習內容——核心概念
知識、技能、方法、以及學習過程中形成的情意、態(tài)度、價值觀。
3、行為動詞——可觀測的行為
它是行為目標最基本成分,應說明學習者通過學習后,能做什么,行為的表述要具有可觀察、測量的特點,陳述的方式使用動賓結構的短語。
4、行為條件——學習的過程
是指影響學生產生學習結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圍。對條件的表述有四種類型:一是輔助手段;二是提供信息或提示;三是時間的限制,如“在10分鐘內,能……”;四是完成行為的情景。
5、行為結果——可觀測的學習結果或質量標準
內容標準所指向的表現(xiàn)程度通常是指學生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所產生的行為變化的最低表現(xiàn)水準或學習水平,對于不同程度的學生而言,可以根據(jù)自身的水平回答出一種,也可以多種。
七、課堂評價
課堂評價是評判學生如何令人滿意地走在達成目標的路上。換一句話說是老師在尋找學生是否達成目標的證據(jù),學生能不能給我這種證據(jù),如果不能的話我必須針對目標進行調節(jié)。課堂評價的方法主要有四點:交流性評價,也就是課堂上口頭評價,我們最常采用的就是交流性評價。選擇性評價,出紙質測驗題,當然也可以是口頭題。論述性評價,簡答題、開放題、論述題、比較題。表現(xiàn)性評價,表現(xiàn)性評價能夠評價出其他評價方法評價不出的學生的能力,以及創(chuàng)作成果的興趣。
八、課標細化分解文本的基本思路和基本結構
首先要分解課程標準,界定學習目標;其次是開發(fā)促進學習和證明學生實現(xiàn)預期目標的評價方案;第三步才是規(guī)劃學習經驗和設計教學活動。具體結構:
(1)課標細化分解的基本依據(jù)(初中課程標準、考綱、教材、學情等)
(2)學習目標陳述
(3)教學評價及樣題
(4)教學過程預設或教學設計
(5)教后反思
九、課標細化分解流程
我校課標解讀工作按照以下四個環(huán)節(jié)展開:個體研讀——學科組內互助——骨干教師引領——實踐反思
1、個體研讀:是課標解讀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教師根據(jù)個體的實際情況和自身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研讀,通過獨立鉆研課標,提升專業(yè)能力。
2、學科組內互助:在學科年級備課組內相互交流,共同討論,力爭做到備課組內教師“帶著問題和思考來,帶著收獲和建議離開”。
3、骨干教師引領:幫助教師解決課標研讀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指導教師優(yōu)化課標解讀方法,深化對課標的認識和理解,形成研讀成果。
4、實踐反思:通過教學實踐,反思課標解讀的效度,以促進教學策略的優(yōu)化。
分解課程標準是理解并落實課程標準的一項專業(yè)活動,只有參與分解的過程,教師才能完整理解課程標準;只有實現(xiàn)合理的分解,教師才能貫徹落實課程標準。作為教師,理解、細化并落實國家課程標準是我們應盡的責任與義務,也是教師自身專業(yè)發(fā)展的需要。教師只有從事課程標準分解的專業(yè)活動,才能形成學科的“大觀念”,才能從“基于教材的教學”走向“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才能實現(xiàn)自身的專業(yè)發(fā)展。我校教師要利用周五大教研的時間,發(fā)揮好備課組的集體優(yōu)勢,共同學習研究課程標準分解,聚焦課堂,深入貫徹和落實我?!吧净行越虒W”的課堂教學指導思想。
生物教學工作總結小編精心推薦
生物教學年度工作總結 | 生物教學年終工作總結 | 生物教學個人工作總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