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烈日炎炎的三伏天小暑,你準備怎么應對呢?小暑養(yǎng)生保健是什么呢?下面是由出國留學網編輯為大家整理的“小暑養(yǎng)生保健注意什么最新”,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本文。
小暑養(yǎng)生保健注意什么最新
小暑時節(jié)養(yǎng)生保健四大注意事項
(1)平心靜氣以養(yǎng)心
小暑時節(jié),天氣炎熱,人們容易煩躁不安,愛犯困,少精神。所以,對應這一時節(jié)的特點,在養(yǎng)生健康方面,應該根據季節(jié)與五臟的對應關系,養(yǎng)護好心臟。
心為五臟六腑之首,有“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之說,心臟的養(yǎng)護尤為重要。
中醫(yī)認為,平心靜氣,可以舒緩緊張的情緒,使心情舒暢、氣血和緩;既有助于心臟機能的旺盛,也符合“春夏養(yǎng)陽”的原則。所以,夏季養(yǎng)生以“心靜”為宜,心靜自然涼。
(2)注意飲食衛(wèi)生,飲食宜清淡適量
小暑時節(jié)的多雨、高溫,更使得本來就在夏季屬于高發(fā)癥的消化道疾病,更加多發(fā)頻發(fā)。
所以,這一時節(jié)的飲食,一定要注意飲食衛(wèi)生,而且飲食要節(jié)制,不可貪食、過量;而且飲食以清淡,富有營養(yǎng)為宜。
(3)外出時做好防暑工作
中暑是夏季的常見病,小暑時節(jié)的天氣特點更是容易發(fā)生中暑。所以大家外出時一定要做好防暑工作,帶好遮陽傘、遮陽帽等工具,多喝水,并盡量避開午后太陽熱辣時外出。
(4)不要貪涼沖涼水澡、少進冷食
天熱了,人們就喜歡吃冷飲,冰淇淋、雪糕、冰鎮(zhèn)飲品很受大家的青睞;有的人從外面一回來就沖澡,還喜歡沖涼水澡。殊不知,這些對身體健康非常不利,很容易引發(fā)身體不適,或者埋下健康隱患。
飲食
(1)炒綠豆芽
配料:新鮮綠豆芽500克,花椒少許幾粒,植物油、白醋、食鹽、味精適量。
做法:豆芽洗凈水淋干,油鍋燒熱,花椒入鍋,烹出香味,將豆芽下鍋爆炒幾下,倒入白醋繼續(xù)翻炒數(shù)分鐘,起鍋時放入食鹽、味精,裝盤即可。
功效:清熱解毒,療瘡瘍。
(2)素炒豆皮
配料:豆皮二張,植物油、食鹽、蔥、味精各適量。
做法:豆皮切絲,蔥洗凈切絲。油鍋燒至6成熱,蔥絲下鍋,烹出香味,將豆皮絲入鍋翻炒,隨后加食鹽,炒數(shù)分鐘后,加味精,淋上香油攪勻起鍋。
功效:補虛,止汗。適合多汗、自汗、盜汗者食用。
(3)蠶豆燉牛肉
配料:鮮蠶豆或水發(fā)蠶豆120克,瘦牛肉250克,食鹽少許,味精、香油適量。
做法:牛肉切小塊,先在水鍋內氽一下,撈出淋水,將沙鍋內放入適量的水,待水溫時,牛肉入鍋,燉至六成熟,將蠶豆入鍋,開鍋后改文火,放鹽煨
燉至肉、豆熟透,加味精、香油,出鍋即可。
功效:健脾利濕,補虛強體。
(4)西瓜番茄汁
配料:西瓜半個,番茄3個大小適中。
做法:西瓜去皮、去籽,番茄沸水沖燙,剝皮去籽。二者同時絞汁,兩液合并,隨量飲用。
功效:清熱、生津、止渴。對于夏季感冒,口渴、煩躁,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小便赤熱者尤為適宜。
(5)綠豆米粥
熬制米粥時加綠豆適量,有清熱、解暑、去瘟毒之功效。特別是在炎炎署日其效果頗佳。
(6)炒鱔片
俗話說,小暑黃鱔賽人參,以小暑前后一個月產的鱔魚最為滋補味美。夏季往往是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風濕性關節(jié)炎等疾病的緩解期,而黃鱔性溫味甘,具有補中益氣、補肝脾、除風濕、強筋骨等作用,根據冬病夏補的說法,小暑時節(jié)最宜吃黃鱔。黃鱔蛋白質含量較高,鐵的含量比鯉魚、黃魚高一倍以上,并含有多種礦物質和維生素。黃鱔還可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濃度,防治動脈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對食積不消引起的腹瀉也有較好的作用。用素油炒鱔片加大蒜方法簡便,老少咸宜。
(7)蜜汁藕
民間有小暑吃藕的習慣,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豐富的鈣、磷、鐵和多種維生素,及膳食纖維,具有清熱養(yǎng)血除煩等功效,適合夏天食用。鮮藕以小火煨爛,切片后加適量蜂蜜,可隨意食用,有安神助睡眠之功效,可治血虛失眠。
(8)藥茶
天氣炎熱對人體的影響非常大,為此要做好防暑降溫。推薦防暑茶:
綠豆酸梅茶綠豆100克,酸梅30克,水煎,加白糖適量,待涼后代茶飲。有清涼解毒、生津止渴的作用。
消暑解毒茶銀花、連翹、鮮竹葉各10克,煎水代茶。具有清熱解毒功效。
消暑祛濕茶金銀花、綠豆衣各10克,薄荷6克,煎水代茶,具有消暑利濕生津之功效。
清心解暑茶取鮮竹葉心、蓮子心、麥冬、鮮佩蘭各6克,煎水代茶涼飲,有解暑、健脾胃、助消化之功效。
(9)其它
還可常吃絲瓜、苦瓜、黃瓜、冬瓜以及淡水魚、海帶等,對身體都有益處。
飲食
小暑時節(jié)潮濕悶熱,食物更容易腐敗變質,胃腸疾病頻發(fā)。所以,一定要注意飲食衛(wèi)生,而且飲食要有節(jié)制,不可貪食、過量。
夏天多暑多濕,人容易疲乏、倦怠、胸悶、胃口不好。對于體質濕熱者來說,手心腳心常有發(fā)熱感,且在濕氣和熱氣交相作用下,容易引發(fā)便秘。因此飲食應以清淡、易消化為宜,少吃辛辣油膩食物。
防中暑
外界氣溫高,空氣中濕度大,汗液蒸發(fā)困難,很容易中暑。此外,體內熱量積蓄過多,以及出汗過多,會導致體內水和鹽大量排出。因此應注意補充水分,防暑降溫。
不要貪涼
天氣炎熱,不少人選擇冷飲解暑,但要注意不要過量貪食冷飲。冷飲過量,輕則胃部不適,重則引起消化不良或胃腸炎等。另外,夏季也要注意腸胃保暖,空調溫度不要調得太低,謹防腸胃受寒。
睡眠
夏天晝長夜短,且夜間溫度高,導致一些人夜間休息不好,會增加疾病的發(fā)作風險,平時應保證充足的睡眠,中午可適當午睡。
注意養(yǎng)心
三伏天氣溫高,濕度大,天氣悶熱,氣壓低,患有心肌炎后遺癥的人易出現(xiàn)心律變緩、胸悶氣短等癥狀。養(yǎng)生要注意早睡早起,避免熬夜,氣弱脈弱的人要喝點生脈飲,或麥冬5克、西洋參3克、桂圓肉3~5克泡水喝。
防濕健脾胃
要注意對脾胃的保養(yǎng),脾胃虛的人少喝冷飲、少吃涼菜,注意肚臍不要受涼。小暑節(jié)氣是消化道疾病多發(fā)的時節(jié),在飲食調節(jié)上要改變飲食不節(jié),飲食不潔,飲食偏嗜的不良習慣,冷飲冷食不宜過多,一切都應以適量為宜。
刮痧防暑
三伏天濕氣重,易出現(xiàn)嘔惡頭昏等病癥,可采取刮痧辦法。具體是用刮痧板或酒精消毒過的紗布,上下刮背脊兩側,或肋骨兩側或額頭,出現(xiàn)紫暗色即可,也可涂上清涼油刮?;蚍棉较阏龤馔瑁ㄋ嗪染G豆湯、荷葉、藿香代茶飲,出汗多要及時補充淡鹽水。
冬病夏治好時機
在養(yǎng)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說法,對于那些每逢冬季發(fā)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哮喘、腹瀉、風濕痹證等陽虛證,是最佳的治療時機。有上述慢性病的朋友,在夏季養(yǎng)生中尤其應該細心調養(yǎng),重點防治。
小暑多吃面食
“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伏天人們有吃餃子、面條的食俗?!段菏洗呵铩飞显疲骸胺帐硿?,取巾拭汗,面色皎然?!薄耙詿嶂茻帷狈ㄊ侵嗅t(yī)養(yǎng)生專家提倡的夏暑養(yǎng)生良方。且傳統(tǒng)醫(yī)學認為,小麥味甘,性涼,有養(yǎng)心安神,益氣除熱,除煩止渴,和五臟,調經絡,利小便之功效。
小暑時節(jié)多曬霉
這一天是一年中日照時間最長,陽光輻射最強的日子,把存放在箱柜里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陽光的暴曬,好好消毒一番,以去潮去濕,防霉防蛀。鄉(xiāng)間還有“曬水”的習俗,將暴曬熱的水給小孩洗澡,對皮膚病有預防效果。
“冬不坐石,夏不坐木”
小暑過后,氣溫高、濕度大,久置露天里的木料,如椅凳等,容易受潮,經過露打雨淋,含水分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經太陽一曬,溫度升高,便會向外散發(fā)潮氣,人在上面坐久了,易受濕邪侵襲,能誘發(fā)痔瘡、風濕和關節(jié)炎等疾病。
小暑時節(jié)重在“養(yǎng)心”
俗話說,小暑大暑,上蒸下煮。此時,易感受暑熱、暑濕之邪,由于出汗多、消耗大、濕氣重,容易出現(xiàn)周身乏力、脾胃不和等癥狀。因此,在小暑時節(jié)的養(yǎng)生要注意兩個點:①解暑;②養(yǎng)心。
解暑熱:首先,要保持溫度適宜。暑天要避開太陽直射、避免高溫活動,可以適當開空調,26℃-27℃為宜;也可以增加沐浴的次數(shù),參加游泳等運動,促進血液循環(huán),緩解暑濕、暑熱。
另外,在飲食方面應多吃一些解暑、健脾的食物,比如用荷葉、蓮子、薏苡仁等煲湯或粥,祛濕解暑,非常適合此節(jié)氣食用。
其次,多吃瓜果。俗話說:“春吃芽,夏吃瓜?!惫瞎惡扛撸奶煲壮龊?,不僅能補充我們消耗掉的水分,還可以補充維生素。值得注意的是,食用瓜果時,脾胃虛寒的人群要多多注意。
紅色食物助“養(yǎng)心”
夏季炎熱,人們常常會覺得心煩不得眠、燥熱、手心熱等等,要注重靜心、養(yǎng)心。
小暑養(yǎng)心紅色食物最適當。紅豆富含鐵質,不僅利水消腫,還非常適合心血不足的女性食用,有行氣補血之功效。
因天氣原因,小暑時期會引起人體內的血壓波動,在床上或蹲坐時血壓是較為平穩(wěn)的,但若起立過快,會導致頭部血壓銳減從而導致身體受損。所以在起床、蹲坐起立時不要著急,最好能夠活動一下四肢,不需要時間太長,半分鐘即可,然后慢慢起身。
梳五經:
用手指梳頭3次~5次,每次不少于3分鐘~5分鐘,晚上睡前最好再做3次。
中醫(yī)認為,頭為“諸陽之首”,梳頭“拿五經”可以刺激頭部的穴位,起到疏通經絡,調節(jié)神經功能,還能預防失眠、眩暈、心悸等,做完非常舒服。
戒驕戒躁 午間補覺
小暑時節(jié)之后,天氣日漸炎熱,容易讓人們焦躁、缺乏精神。此時一定要學會穩(wěn)定情緒,并且以靜坐、補充睡眠等方式來調節(jié),心臟機能養(yǎng)護尤為重要,應保持心情舒暢,和緩氣血 。
夏季心火旺,加上天熱出汗多,而汗為心之液,使心臟負擔加重,一定要給心臟休息的時間。夏季晝長夜短,夜間睡眠時間少,適當午睡是對精力和體力的補充。建議23點前入睡,晨練不要太早,以免影響休息。同時,也要注意午休,半小時左右即可,保持精力充沛。
對于體虛、睡眠不好、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群來說,應該格外注意給自己創(chuàng)造一個休息的環(huán)境,避免意外事件的發(fā)生。
由于天熱引起的心煩意燥、晚上易醒、失眠等問題,大家可以在日常飲食搭配中加點浮小麥、酸棗仁和百合,三味藥食同源的食物皆有寧心安神的功效,尤其適合小暑時節(jié)。
運動宜緩
在氣候炎熱的小暑,運動宜緩不宜劇烈,避免運動量過大、時間過長,更不能揮汗如雨,建議大家可選擇晨練,打太極拳、做八段錦操等。
此外,夏季中午氣溫最高,陽氣最盛,建議大家午間不要在烈日下長時間活動,并盡量減少外出,及時補充水分,以免津液大量流失而出現(xiàn)身體不適。
注意防曬
此時天氣紫外線很強,要注意防曬,紫外線是加劇皮膚衰老的“第一殺手”。
要做好物理防曬,同時結合化學防曬,比如遮陽傘、防曬衣、防曬霜等。也可以戴上太陽鏡,防止陽光太強刺傷眼睛。
家里可備藿香正氣口服液等防治中暑,但在開車的情況下,要注意選擇不含酒精的。
小暑養(yǎng)生原則
第一:注意排毒
其實小暑就是炎熱的開始,因此經常會出現(xiàn)流汗過多的情況。那我們可以趁這個時候來給身體排毒哦。所以小暑養(yǎng)生也要多注意做好排毒的工作。
第二:清淡飲食遠離油膩
小暑節(jié)氣飲食是重點,那怎么吃才合適養(yǎng)生呢?其實只要保持清淡飲食,遠離油膩即可哦。因為油膩的食物會導致血液變濃稠,在高溫下是很容易造成血管破裂哦。所以建議清淡的意識,可以選擇一些蛋白質或者是礦物質比較多的食物。
第三:莫要貪涼
相信很多人都會發(fā)現(xiàn),溫度越高,感冒的人群就越多。這都是因為比較貪涼,而小暑后就開始出現(xiàn)炎熱,所以養(yǎng)生要注意切莫貪涼哦。尤其是空調方面的使用,建議多關注室內外的溫度差。
第四:少喝酒
夏季很多朋友都喜歡一群人在傍晚乘涼喝酒,其實夏季血管處于膨脹的狀態(tài),正所謂熱脹冷縮嗎。此時要是再喝酒就會導致血管的壓力過大,那么血管壓力大,心臟也會受到影響,各種心血管病就會纏身哦。因此建議少喝酒。
第五:注意喝水
小暑養(yǎng)生要遵循補水原則哦,因為炎熱的天氣很容易就會造成水分流失,出現(xiàn)口干舌燥等等。因此要多注意補水,不過要切記不要等到口干舌燥才喝水。最好是不定時補充水分,尤其是在外作業(yè)的朋友。
其實小暑節(jié)氣如何養(yǎng)生才好呢?小編想說只要做好以上的事情,那么三伏天其實很容易就會度過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