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一年級物理知識點總結(jié)

字號:


    物理作為初中新接觸的科目之一,上了高中后對于大部分同學是比較難的,那么高中一年級物理知識點有哪些呢。以下是由出國留學網(wǎng)編輯為大家整理的“高中一年級物理知識點總結(jié)”,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高中一年級物理知識點
    第一章 運動的描述
    1.質(zhì)點
    (1)沒有形狀、大小,而具有質(zhì)量的點。
    (2)質(zhì)點是一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實際并不存在。
    (3)一個物體能否看成質(zhì)點,并不取決于這個物體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問題中物體的形狀、大小和物體上各部分運動情況的差異是否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2.參考系
    (1)物體相對于其他物體的位置變化,叫做機械運動,簡稱運動。
    (2)在描述一個物體運動時,選來作為標準的(即假定為不動的)另外的物體,叫做
    參考系。
    對參考系應明確以下幾點:
    ①對同一運動物體,選取不同的物體作參考系時,對物體的觀察結(jié)果往往不同的。
    ②在研究實際問題時,選取參考系的基本原則是能對研究對象的運動情況的描述得到盡量的簡化,能夠使解題顯得簡捷。
    ③因為今后我們主要討論地面上的物體的運動,所以通常取地面作為參照系
    3.路程和位移
    (1)位移是表示質(zhì)點位置變化的物理量。路程是質(zhì)點運動軌跡的長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條有向線段來表示。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體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線距離。路程是標量,它是質(zhì)點運動軌跡的長度。因此其大小與運動路徑有關。
    (3)一般情況下,運動物體的路程與位移大小是不同的。只有當質(zhì)點做單一方向的直線運動時,路程與位移的大小才相等。圖1-1中質(zhì)點軌跡ACB的長度是路程,AB是位移S。
    第二章 相互作用
    1、力
    1.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⑴力不能脫離物體而獨立存在。⑵物體間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
    3.力作用于物體產(chǎn)生的兩個作用效果。
    ⑴使受力物體發(fā)生形變或使受力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
    4.力的分類
    ⑴按照力的性質(zhì)命名:重力、彈力、摩擦力、電場力、安培力、洛倫茲力等。
    ⑵按照力的作用效果命名:拉力、推力、壓力、支持力、動力、阻力、浮力、向心力等。
    2、重力
    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
    ⑴地球上的物體受到重力,施力物體是地球。
    ⑵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
    2.重心:物體的各個部分都受重力的作用,但從效果上看,我們可以認為各部分所受重力的作用都集中于一點,這個點就是物體所受重力的作用點,叫做物體的重心。
    ① 質(zhì)量均勻分布的有規(guī)則形狀的均勻物體,它的重心在幾何中心上。
    ② 一般物體的重心不一定在幾何中心上,可以在物體內(nèi),也可以在物體外。一般采用懸掛法。
    3.重力的大?。篏=mg
    3、彈力
    1.彈力
    ⑴發(fā)生彈性形變的物體,會對跟它接觸的物體產(chǎn)生力的作用,這種力叫做彈力。
    ⑵產(chǎn)生彈力必須具備兩個條件:①兩物體直接接觸;②兩物體的接觸處發(fā)生彈性形變。
    2.彈力的方向:物體之間的正壓力一定垂直于它們的接觸面。繩對物體的拉力方向總是沿著繩而指向繩收縮的方向,在分析拉力方向時應先確定受力物體。
    3.彈力的大小
    彈力的大小與彈性形變的大小有關,彈性形變越大,彈力越大.
    4.胡克定律:
    (x為伸長量或壓縮量;K為勁度系數(shù),只與彈簧的原長、粗細和材料有關。)
    拓展閱讀:初中提升物理成績的方法
    第一,注重基礎,立足課本
    很多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并沒有很注重課本,沒有做過或者看過筆記,因為課本上講的知識都很簡單,可能一聽都懂,所以學生很容易忽視這些最基礎的東西。很多同學感覺自己課本學得很“扎實”,上課也認真聽講,可就是考不好,我也有這樣的經(jīng)歷和感受。直到初三一輪復習我才發(fā)現(xiàn)問題所在,初二初三一年半時間沒有深入地理解基礎知識,只是機械地做題,不去思考回扣知識點,導致自己學的內(nèi)容像“空中花園”,而我又被這種假象所蒙蔽,自以為學的很好,但一走進總復習就嘗到了自己種下的苦果,雖然那時還不算晚,但是卻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所以在此我提醒大家,在學新課時就要深入下去,只記憶幾個誰都會背的公式定理是行不通的,還要“順藤摸瓜”,做完題目及時回扣課本內(nèi)容,且把課本當作自己的根,經(jīng)常翻看課本,每一遍深入的閱讀都會帶給你“豁然開朗”的頓悟。
    第二,學貴在悟
    記得看過這樣一句話:學生的差距不主要在于智力,而在于頓悟的能力。悟性高固然好,但悟性不好也無需灰心,須知頓悟能力是可以培養(yǎng)和提高的。學物理不在于做了多少題目,而在于掌握了多少方法。針對一種類型的題目,加以比較分析,找到共性,悟到出題人在此出題的原因和意圖,也即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吸收,感悟紛繁精美包裝下的相同內(nèi)涵,贏得頓悟后的喜悅。
    第三,相信老師,相信自己
    緊跟老師的步伐走,沒有一個老師不為了學生的明天,他們會琢磨教法,反復論證,然后教授給學生,所以每個老師都是我們最值得感謝的人。要盡快適應分科后的變化和其他相應的改變,積極應對。多和代課老師交流,多問自己、問老師、問同學,并且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第四,動手能力很重要
    其實剛剛也有講過,拿電學和力學來說,都需要動手能力,也就是說要學好力學和電學的話,動手畫圖能力、看圖能力、對圖形的掌握能力等等都需要掌握。但是很多學生沒辦法養(yǎng)成這個習慣,都只是靠兩只眼睛讀題,很少愿意動手去畫圖,計算的時候更加不愿意動手,而是利用計算器這個數(shù)學工具來代替手算。這些小細節(jié)對于學習物理都起到了阻礙的作用。
    第五,學習物理要經(jīng)常性地在適當?shù)臅r間做回顧復習
    因為物理的知識點相對來說不會特別多,學生可以在學了一個專題之后,對前面的知識做一個簡單的回顧,不停學習——復習——學習——復習,這樣對知識點的掌握才會更牢固。
    第六,需要有意識地去鍛煉物理思維模式
    也就是學習物理時,你會用什么方法去學。例如,復習物理時怎么復習,可以用“目錄復習法”,而不是直接翻筆記本。建議學生直接通過課本的目錄一一回顧,第一節(jié)講什么,第二節(jié)講什么……在大腦里像放電影一樣,把知識點回顧一遍。如果回顧不了,就翻開課本,看忘了哪一點,應該把哪些彌補起來。這個過程非常簡單而有效。思維的方法需要長期培養(yǎng),時間久了,孩子就會慢慢具備這種學習和思維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