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議論文理證法原理效應積累:馬太效應

字號:


    想寫好申論作文,掌握一些原理應用很重要,下面由出國留學網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申論議論文理證法原理效應積累:馬太效應”,持續(xù)關注本站將可以持續(xù)獲取更多的考試資訊!
    申論議論文理證法原理效應積累:馬太效應
    【內涵詮釋】
    《圣經 ? 馬太福音》中有一句名言:“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余。沒有的,連他所
    有的,也要奪過來?!瘪R太效應原指在科學界的榮譽報酬、資源分配中,存在著對“功成名
    就”者繼續(xù)賦予,對“無名小卒”者繼續(xù)剝奪,并將前者的成就趨勢加以極大強化,使之達
    到一個極端的失?,F(xiàn)象。換句話說,馬太效應就是從很小的差距開始,使距離越拉越大,最
    終形成難以逾越的鴻溝。它會導致兩極差距越來越大,對于全面發(fā)展越來越不利。
    論點:共同富裕
    【應用舉例】
    馬太效應就是從很小的差距開始,導致兩極差距越來越大,反映經濟學中貧者愈貧、富者愈
    富、贏家通吃的收入分配不公現(xiàn)象,對于全面發(fā)展越來越不利。因此,為了遏制收入分配的
    馬太效應,政府必須使用宏觀調控這只看得見的手,在資源配置的再分配中,既要發(fā)展先富,
    又要帶動后富,不斷縮小貧富差距,從而走向共同富裕。
    【品牌資本的馬太效應】
    在軟件技術、電子技術等關鍵領域,核心技術更是企業(yè)生存和發(fā)展的命脈。一些科技發(fā)達國家及跨國公司仍憑借對很多領域技術標準的控制,左右著產業(yè)格局的變化。因此,企業(yè)只有極力創(chuàng)新、參與制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標準,占據(jù)品牌資本,才可能在自身領域占領技術制高點,獲得市場競爭優(yōu)勢。
    【可引用名言】
    1. 不患寡而患不均——《論語》
    2. 要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減少不和諧因素,構建和發(fā)展和諧勞動關系、促進
    社會和諧?!暯?BR>    3. 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余?!献印兜赖陆洝?BR>    【可引用事例】
    同工同酬。同工同酬是指用人單位對于技術和勞動熟練程度相同的勞動者在從事同種工作
    時,不分性別、年齡、民族、區(qū)域等差別,只要提供相同的勞動量,就獲得相同的勞動報酬。
    同工同酬體現(xiàn)著兩個價值取向:確保貫徹按勞分配這個大原則,即付出了同等的勞動應得到
    同等的勞動報酬。同工同酬的思路,同樣的是為了防止馬太效應在勞動分配中的負面影響,
    堅持按勞分配、多勞多得的平等原則,縮小貧富差距。
    申論議論文理證法原理效應積累:蝴蝶效應
    【內涵詮釋】
    南美的一只蝴蝶扇動翅膀,會引起太平洋上的一場風暴。初始條件十分微小的變化經過不斷
    放大,對其未來狀態(tài)會造成極其巨大的影響。有些小事如經系統(tǒng)放大,對一個組織、一個國家來說影響巨大,所以決不能糊涂。
    論點 1:注重細節(jié)
    【應用舉例】
    蝴蝶翅膀輕微的震動,經過層層變化和放大,最終在大洋上形成了一場風暴。細節(jié)的些微變
    化,都可能導致結果發(fā)生巨大的變化,就好比數(shù)學題中,初始值可能只差一個小數(shù)點,但最
    終值相差幾十甚至上億個數(shù)量級,所以,注重細節(jié)是十分重要的。
    【可引用名言】
    1. 大禮不辭小讓,細節(jié)決定成敗?!糁星?BR>    2. 天下難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細。——老子
    3. 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謬以千里?!抖Y記·經解》—《易》
    4. 但氣有盈虛,黍有巨細,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段簳分尽?BR>    【可引用事例】
    西方民謠:釘子缺,蹄鐵卸;蹄鐵卸,戰(zhàn)馬蹶;戰(zhàn)馬蹶,騎士絕;騎士絕,戰(zhàn)事折;戰(zhàn)事折,國家滅。說的是:丟失了一個釘子,壞了一只鐵蹄;壞了一只鐵蹄,折了一匹戰(zhàn)馬;折了一匹戰(zhàn)馬,傷了一位騎士;傷了一位騎士,輸了一場戰(zhàn)斗;輸了一場戰(zhàn)斗,亡了一個帝國。這個寓言故事很好的體現(xiàn)了不注重細節(jié)的危害,很有可能因為一個小釘子就亡了一個國家。
    《呂氏春秋》記載:楚國有個邊境城邑叫卑梁,那里的姑娘和吳國邊境城邑的姑娘同在邊境上
    采桑葉,她們在做游戲時,吳國的姑娘不小心踩傷了卑梁的姑娘。卑梁的人帶著受傷的姑娘去
    責備吳國人。吳國人出言不恭,卑梁人十分惱火,殺死吳人走了。吳國人去卑梁報復,把那個梁人全家都殺了。卑梁的守邑大夫大怒,于是發(fā)兵反擊吳人,把當?shù)氐膮侨死嫌兹細⑺懒?。吳王夷味聽到這件事后很生氣,派人領兵入侵楚國的邊境城邑,攻占夷以后オ離去。吳國和楚國因此發(fā)生了大規(guī)模的沖突。從做游戲踩傷腳直到兩國爆發(fā)大規(guī)模的戰(zhàn)爭,直到吳軍攻入郢都, 中間一系列的演變過程,有一種無形的死亡力量,把事件一步步無可挽回地推入不可收拾的境地。
    論點 2:及時糾偏
    【應用舉例】
    蝴蝶震動了一下翅膀,影響了空氣的流動,氣流發(fā)生了變化,帶動了周圍空氣及其他系統(tǒng)的
    變化,最終形成了大洋上的一場風暴。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有外界因素能及時干擾,比如在
    最開始把蝴蝶翅膀震動影響的氣流糾正回原來的軌道,則可避免后續(xù)的一些列變化和事件,
    因此,在發(fā)現(xiàn)事情的走向偏離設計時,哪怕只有一點點,也要及時糾偏,避免更大的影響。
    【可引用名言】
    1. 知錯就改,永遠是不嫌遲的。——莎士比亞
    2. 過則勿憚改。——孔子《論語·學而》
    【可引用事例】
    陶淵明出身官宦人家,但他入仕后,覺得自己為了名利踏上黑暗的官場是一個錯誤,自己還
    是更適合閑淡的田園生活,他不想一錯再錯,于是辭了官職,歸隱田園,找到了適合自己的
    道路,成就了一代偉大田園詩人的佳話。發(fā)現(xiàn)問題后及時糾偏,才能避免更大的問題,避免
    后悔和遺憾,也才能盡早走上正軌。
    申論備考:讓“政策”為你的文章錦上添花
    俗話說得好,“身在寶中要識寶,處處留心皆素材”,只要用心留意,生活中的繁星點點,月明星稀都能夠成為我們申論書寫的素材。雖說素材沒有高低上下之分,但確實有一種素材值得每一位考生探究琢磨,細致學習,這種素材我們通常把它稱作“政策”,寫文章時如果能恰到好處地運用,則會產生好的效果。
    為什么推薦在申論寫作中引入政策?
    申論寫作,不僅能綜合性考察考生閱讀理解能力及文字表達能力,更能洞察考生對于社會實踐的理解,在申論寫作中引入政策有如下的一些好處:
    首先,可以增加寫作素材種類,讓論證素材更多樣。對于許多考生來說,寫作文的難點就在于能夠找出核心思想和觀點,但無從論證,只能在材料內部找找補補。但是在寫作中如果只能使用材料中的例子,是完全不夠的,我們必須從各個維度進行論證,來保證素材的多樣性和論證內容的豐富,所以增加政策,會讓文章的論證素材更多樣。
    其次,政策本身具有權威性與正統(tǒng)性,能增強論證效力。政策,尤其是狹義的現(xiàn)行的政策往往都是國家權力機關、政黨組織為實現(xiàn)一定的奮斗目標,而制定的關于某事物之具體措施。政策的背景色彩是某種急需解決的社會問題,為解決這一問題,需要經過無數(shù)專家論證,無數(shù)經驗先行,再結合各地實際來提出從思維到具體實踐指導的政策,其科學性毋庸置疑。
    再次分析政策時容易形成鮮明的層次,利于展示文章深度。分析政策需要縱深的邏輯,例如2018年我國決定“加快推進深度貧困地區(qū)教育脫貧攻堅”這一政策,要對它進行分析可以從我國進入新世紀以來的重視教育、重視素質教育,以及我國本身存在的南北、城鄉(xiāng)、東西經濟發(fā)展不均衡來切入,再說明具體的對策,以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2050步入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綠色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為結點,可以看出,對政策的分析一般都是全面的,縱深的分析,能體現(xiàn)學生的邏輯性。
    最后,考試定位決定我們必須具備一定的政治敏感度和政治站位。不管參加國考還是省考,都是在參加我們國家官方組織的招聘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考試,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依照法規(guī)行使職權,這就要求工作人員必須對于我們的法規(guī)、我們的政策、我們的國家有一定的理解。理解政策背景,理解政策意圖,理解社會問題能更好的幫助我們理解具體工作意圖,在考試中所體現(xiàn)的就是能幫助考生更好的去做題。
    怎樣在分論點論證中用好政策?
    國家堅持開放和流通,共建共享,受益于經濟全球化。當今世界,開放發(fā)展已成為不可阻擋的大勢,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中國高鐵、中國核電等成為中國裝備制造“走出去”的國家名片,我國發(fā)起建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成員達到97個,“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等成功舉辦,這些都是我國抓住經濟全球化機遇,堅定開放發(fā)展取得的輝煌成就,充分印證了“相通則共進,相閉則各退”的歷史規(guī)律。而今,邁入新時代,我國必須堅持開放和流通,與世界共建共享,讓中國在全球化進程中受益,開啟全面對外開放的新征程。
    申論寫作技巧:立意找得快且準
    鳥兒沒有了翅膀,就沒了翱翔藍天的自由恣意;魚兒沒有了活水,就失去了魚翔淺底的自在;花兒沒有了根莖,就沒有了含苞待放的嬌艷……文章亦是如此,立意是文章的靈魂,立意找全找準是拿高分的基石,錦繡文章若只有“錦繡”而沒有精神支撐,無異于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文章的打磨是一步一個腳印,千錘百煉出來的,今天小編帶大家從零開始,從謀篇布局的立意開始,把文章的根基打牢。
    首先,明確立意的定義:一是從廣泛的角度解釋,立意是命題人的觀點、文章的中心思想,由此可以看出我們在找立意的時候不能僅憑自己內心感受和臆斷去敲定寫作主題,而應該看清命題人的提示,牢牢抓住命題人思想,將命題人的觀點轉化為自己文章的中心思想。二是從狹義角度解釋理論,立意指的是總分論點。
    其次,掌握立意的確定方法:第一步是題干點睛法:以“好政策能滋養(yǎng)公民理性”為例。先確認題干關鍵詞,一般具有實際含義的關鍵詞往往是動詞、名詞、動賓結構,關鍵詞為“政策、公民、滋養(yǎng)理性”,褒貶義詞作為補充,指明一定的方向,如“好”告訴我們,作文應主要圍繞好政策展開論證,積極思想較多。再確認邏輯關系,如總分、并列、轉折、遞進、因果、辯證。第二步是材料致勝法:先從宏觀上確定看材料的順序。一看題干出處材料,“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一段話都有可能有多種解釋,更何況是洋洋灑灑7000字的材料,所以題干給定的信息,是我們揭開主題神秘面紗的重中之重。二看沒用過的材料,申論材料不太可能給一篇毫無價值的材料,小題沒用過的要看看有沒有一些新的觀點。三看小題用過的材料(借助題干和寫的小題答案加深理解)。后是從微觀上確定看材料時到底要看哪些關鍵詞句段:一是核心詞,如高端詞匯、習近平等領導人的講話、政策文件、高頻詞、專家發(fā)言、普通人說的話(有可能代表的是一群人),外加前面學理論時涉及的問題詞、原因詞、影響詞、對策詞、關聯(lián)詞等,幫助梳理材料邏輯,理清材料內容。二是核心句,如首句開門見山、中心句起承上啟下作用、尾句蓋棺定論。三是核心段,如首段、中心段、尾段,外加。值得關注的是,看材料時候,不管是詞、句還是段,都應重點關注理論型材料,即政策文件和觀點較多的段落。
    對于立意要強調兩點:一是要遵循命題人和作者的思維,順著他們的思路捋清楚材料主題。二是全部材料都是要看的,尤其是題干出處和小題未用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