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本申請主要的4類申請批次是哪些

字號:


    美國的申請批次有四種,分別是ed(提前決定)、EA(提前行動)、RD(常規(guī)決定)和RA(滾動錄?。=裉斐鰢魧W小編就給大家介紹 美本申請主要的4類申請批次是哪些,如果對這個話題感興趣的話,歡迎點擊出國留學網。
    美本申請主要的4類申請批次是哪些
    ED(Early Decision)
    ED是具有約束力的提前錄取,在申請?zhí)峤磺皩W校會讓你和家長一起簽署必須就讀的協(xié)議,學生在申請時需要首先承諾,意味著如果你被ED的學校錄取了,是一定要入讀的;很多學校把ED提前錄取分為ED1和ED2,當你申請A大學的ED1被拒絕的時候,你可以再申請B大學的ED。
    其特點可以分成以下幾條:
    1. 捆綁承諾。申請ED 的學生,當你簽署Early Decision Agreement 的時候,意味著你做出這樣的承諾:該學校是我的第一選擇,如果該學校錄取了我,我一定會注冊入學。
    2. 唯一排他。當學生申請ED的時候,在任何時間,他只能有一所正在進行的ED申請,也就是說,你不能同時申請兩個或以上ED的學校。
    3. 異時兼容。當ED被拒后,你可以申請第二輪的ED II,同一時間內,不管是ED還是ED II,你都只有一個正在進行的Early Decision,并不違背Early Decision唯一排他的特點。
    4. 他類兼容。學生申請ED的時候,他可以申請別的學校的正常錄取RD。但是,當你被ED錄取以后,你必須立即撤回正在進行的申請,也不能進行任何新的學校的申請。
    通常,一所學??赡軙蠩D1和ED2兩批申請,我們建議不要再申請同一所學校的ED2和常規(guī)申請RA。
    EA(Early Action)
    提前行動EA:Early Action,是非限制提前錄取。EA不需要簽署任何必須就讀的協(xié)議,因為它不具任何約束力,所以學生可以申請多所院校的EA。你被EA的學校錄取,也可以選擇不去。
    要正確全面理解EA,請記住以下幾條:
    1. 非捆綁承諾。提供EA的學校,當錄取學生以后,并不要求學生做出注冊入學的承諾;學生一般要求在5月1日前答復是否接受此學校的錄取結果。這意味著EA申請結果如果是錄取,那么該學校就成為了一個保底學校。
    2. 排他不定。普通的EA,往往沒有排他性,即不限制你申請其他學校的提前申請形式,只要那些學校不限制你申請這個學校的EA就可以了。
    3. 異時兼容。當EA(包括SCEA和REA)被拒后,你可以申請第二輪的ED II。
    4. 他類兼容。學生申請EA的時候,可以申請別的學校的正常錄取RD,當你被EA錄取以后,不必撤回正在進行的其他申請,也可以再做其他新的學校的RD申請。
    5. 無須退出。由于EA是非限定的,因此錄取之后不強迫學生必須注冊入學,所以EA錄取的學校就是學生的保底學校,無須退出,只需在5月1日之前答復是否入學即可。
    *注:單選提前行動Single-choice Early Action(SCEA)和限制性提前行動Restrictive Early Action(REA)是兩種特殊的提前行動,是有排他性的,即限制你申請其他學校的EA和ED。
    RD(Regular Decision)
    即常規(guī)錄取。一般來講,錄取的截止日期是次年的1月1日,而少數學院RD截止日期為2月1日。公布錄取結果的時間一般是次年4月1日左右。常規(guī)錄取無任何關于捆綁承諾和唯一排他的性質,可以同時申請多所大學的常規(guī)錄取,錄取后,可自行決定去或不去。
    常規(guī)錄取沒有唯一性和綁定性學生可以同時申請多所大學的常規(guī)錄取錄取后,學生可以自行決定就讀學校。
    RA(Rolling Admission)
    即滾動申請,學生全年或從春天到秋天都可以申請。
    部分學校雖然支持滾動錄取,仍有優(yōu)先截止日期(Priority Deadline),如果學生申請意愿較強,建議仍需盡量趕上優(yōu)先截止日期;對于未設置優(yōu)先截止日期的學校,也同樣建議學生盡早申請。
    沒有唯一性與綁定性學校招生辦公室實行先到先審的制度。
    事實上,已有數據顯示,美本早申整體錄取率要遠大于常規(guī)錄取,如果大家可以提前準備好,最好還是趁著早申申請自己理想的學校。而常規(guī)申請階段,學生面臨的壓力更為巨大,從數據方面來看,進入理想學校的概率也更低。
    美國留學注意事項
    1、熟悉所在州的法律,知曉應該擁有的權利;
    2、遵守交通法規(guī):
    3、行李能簡則簡;
    4、啟程前學會做飯;
    5、不要出于對陌生世界的恐懼就把自己關在家里;
    6、留心觀察美國的政治生態(tài),媒介現象以及民眾對于自由的理解和運用;
    7、積極配合警方的要求;
    8、在社交網站上“謹言慎行”;
    9、不在公眾場所飲酒;
    10、不拿公共安全開玩笑;
    11、尊重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