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準備教資考試時,我們要經(jīng)常做練習題,因為做題不僅能幫助我們檢查自己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還能幫助我們盡快地熟悉考試的出題方式。因此,出國留學網(wǎng)為大家整理了部分教資考題及答案解析,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1.班級、小組、少先隊屬于( )。
A.一般群體
B.正式群體
C.非正式群體
D.特殊群體
2.唐朝“六學二館”的入學要求反映了社會政治經(jīng)濟制度決定了教育的( )。
A.領導權
B.受教育權
C.支配權
D.方法
3.小學教師應當樹立育人為本,( )為先的理念,將小學生的知識學習、能力發(fā)展與品德養(yǎng)成相結合,重視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A智美
B美育
C德育
D勞動教育
4.將那些不被社會和自己所接納的欲望和沖動,采取一種被社會所贊許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這種心理防御機制是( )。
A.轉移
B.補償
C.升華
D.合理化
5.關于泰勒的課程原理,可以概括為( )。
A.確定教育目標、選擇學習經(jīng)驗、組織學習經(jīng)驗、評價學習效果
B.背景、投入、過程、成果
C.確定課程標準、確定課程的成績、比較成績與標準、確定兩者差距
D.觀察、探究、解釋、評價
6.布魯納在教學觀中提出四條掌握學科基本結構的教學原則,分別是動機原則、結構原則、程序原則和( )。
A.強化原則
B.遷移原則
C.內(nèi)化原則
D.實踐原則
7.按照埃里克森人格發(fā)展理論,培養(yǎng)兒童信任感的最佳時間是( )。
A.0~1.5
B.2~3
C.6~12
D.12~18
8.采用座右銘,例如“天道酬勤”鼓勵學生學習屬于( )。
A.自我教育法
B.榜樣示范法
C.實際鍛煉法
D.情感陶冶法
9.探究式教學依據(jù)的理論是( )。
A.建構主義理論
B.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
C.暗示理論
D.鞏固性學習理論
10.知道“先乘除,后加減”但“11+3×7”仍把11與3加起來理乘7,受到( )影響。
A.定勢
B.逆向遷移
C.正遷移
D.順向遷移
答案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少先隊屬于正式群體,是在學校行政部門、班主任或社會團體的領導下,按一定章程組成的學生群體。故答案選B。
2.【答案】B 解析:唐朝“六學二館”的入學要求是不同等級的人進入不同的學校接受教育,這是對受教育權的分配。故答案選B。
3.【答案】C 解析:德育是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使學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正確的政治觀念,形成學生正確的思想方法的教育。故答案選C。
4.【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自我防御機制。升華,是一種最積極的富有建設性的防御機制。因為它可以把社會所不能接受的性欲或攻擊性沖動所伴有的力比多能量轉向更高級的、社會所能接受的目標或渠道,進行各種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故答案選C。
5.【答案】A 解析:泰勒的課程原理以課程目標為核心,預先確定目標,根據(jù)目標選擇和組織經(jīng)驗來反映這些目標,然后通過評價確定這些目標是否已經(jīng)達到。可以概括為確定教育目標、選擇學習經(jīng)驗、組織學習經(jīng)驗、評價學習效果。故答案選A。
6.【答案】A 解析:布魯納認為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生對學科基本結構的一般理解。其中包括的教學原則有:動機原則、結構原則、程序原則和強化原則。故答案選A。
7.【答案】A 解析:埃里克森認為,0~1.5歲發(fā)展任務是發(fā)展對周圍世界,尤其是對社會環(huán)境的基本態(tài)度,培養(yǎng)信任感。故答案選A。
8.【答案】A 解析:自我教育是教師指導學生自覺主動的進行學習、自我品德反省,以實現(xiàn)思想轉化及行為控制的德育方法。經(jīng)常以座右銘的方式呈現(xiàn)。故答案選A。
9.【答案】A 解析:探究式教學依據(jù)的理論是建構主義理論,建構主義理論認為知識是學生自己建構起來的,因此要用探究的方法進行教學。故答案選A。
10.【答案】A 解析:定勢(即心向)是指重復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種心理準備狀態(tài)。故答案選A。

